[转帖]产业转移进行中——八百里皖江挺起安徽“经济脊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13:14
  2009-07-15

  
  一江春水向东流。八百里皖江奔腾,川流不息,过苏沪,入大海。
  “以沿江联动、跨江发展为取向,大力推动皖江城市带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城市群。”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谈到促进区域协调与合作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时这样说。
在提出“东向发展”战略之后,安徽高层决策者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皖江沿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成安徽经济发展核心

  从安徽宿松汇口开始,下至和县乌江,416公里的奔腾,416公里的眷念。长江以生命之水滋润了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以及滁州、宣城。在“东向发展,奋力崛起”的战略决策之下,八百里皖江挺起了安徽的“经济脊梁”。
数据显示,2007年安徽沿江八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经达到43.4%。皖江城市带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占  全省总量的61%;规模以上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322亿元,占全省的56%。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分析:皖江沿江地区通江达海,与长三角一水相连,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成就一个日益崛起的城市带。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产业转移从沿海向中部推进的趋势已经出现了,而这转移取决于运输成本,长江黄金水道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水运成本最低。此外,皖江沿江地区已有了一个较好的交通和产业基础。皖江沿江地区是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目前,皖江城市带已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例如,奇瑞汽车的蓬勃发展,在芜湖、马鞍山等地带动了5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其中50%以上是从长三角转移而来。长三角也成为皖江城市带不少企业正在开发的广阔市场,例如,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深入长三角腹地,在宁波、扬州等地开设销售加工中心。长三角市场更成为不少企业选择落户皖江城市带的首要原因。“在马鞍山设厂,可以辐射整个长三角市场,从这里产品4个小时可送达上海。”蒙牛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关英杰说。

依托皖江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工业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拥有长江岸线7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7公里。到“十一五”末,枞阳县船舶工业有望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不仅是枞阳,一条皖江造船工业“走廊”已经形成。目前,芜湖、巢湖、安庆、马鞍山、池州、铜陵等沿江地区已形成6个万吨级造船产业集群。船舶工业的兴起,使安徽经济快步走进“长江时代”。
  其实,造船业只是皖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沿江城市中,汽车、冶金、建材、化工、家电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特征明显,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芜湖的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和新型建材,马鞍山的钢铁工业,铜陵有色金属和电子材料加工,池州的非金属矿深度加工,安庆的石化工业……同时,皖江城市带聚集了经安徽省政府认定的产业集群专业镇28个,约占全省认定总数的一半。
  依托皖江,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及临港工业已经成为安徽沿江城市的重要目标。在铜陵长江大桥附近,海螺集团巨大的水泥运输管道从厂区直通港口,以水泥和型材生产著称的海螺集团,在芜湖、铜陵、安庆、池州等地均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马鞍山钢铁公司很早就建设了专用码头。奇瑞汽车在江边建设了一个企业自用的滚装箱码头。芜湖市正规划建设一个近期目标年吞吐量10万标箱、远期目标年吞吐量30万标箱的码头……
安徽省对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业以及临港工业的发展早有谋划。长江岸线是皖江城市带宝贵的财富,必须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为下一步发展留出空间,为加强岸线管理,安徽省正计划出台长江岸线资源管理办法。

沿江联动 跨江发展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报告,这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据悉,此次皖江城市带的区域范围扩大为9个,分别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巢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外加省会合肥。
  据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体布局是依托经济实力较强的皖江南岸,通过跨江联动发展,建设北岸产业集聚区,打造江北经济带;按照集约化、特色化方向,提升现有开发区,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成为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优势开发区的建设,逐步形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轴三极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
  安徽经济腾飞的磅礴格局豁然打开:合巢芜宣依托合巢芜、芜宣、宣广高速公路和淮南、皖赣、宣杭铁路,形成纵向产业发展轴;滁马芜铜池安等沿江城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形成横向产业发展轴。“纵轴”重点布局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高技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横轴”重点布局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重化工业。在这一坐标轴上,合肥、芜湖、安庆成为“三极”,搭建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金三角”。此外,还有合肥产业组团、马芜巢产业组团等“多组团”,形成皖江城市带的多点支撑。
  “沿江联动,跨江发展。”一条充满希望的皖江城市带挺起了安徽的“经济脊梁”。2009-07-15

  
  一江春水向东流。八百里皖江奔腾,川流不息,过苏沪,入大海。
  “以沿江联动、跨江发展为取向,大力推动皖江城市带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城市群。”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谈到促进区域协调与合作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时这样说。
在提出“东向发展”战略之后,安徽高层决策者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皖江沿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成安徽经济发展核心

  从安徽宿松汇口开始,下至和县乌江,416公里的奔腾,416公里的眷念。长江以生命之水滋润了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以及滁州、宣城。在“东向发展,奋力崛起”的战略决策之下,八百里皖江挺起了安徽的“经济脊梁”。
数据显示,2007年安徽沿江八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经达到43.4%。皖江城市带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占  全省总量的61%;规模以上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322亿元,占全省的56%。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分析:皖江沿江地区通江达海,与长三角一水相连,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成就一个日益崛起的城市带。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产业转移从沿海向中部推进的趋势已经出现了,而这转移取决于运输成本,长江黄金水道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水运成本最低。此外,皖江沿江地区已有了一个较好的交通和产业基础。皖江沿江地区是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目前,皖江城市带已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例如,奇瑞汽车的蓬勃发展,在芜湖、马鞍山等地带动了5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其中50%以上是从长三角转移而来。长三角也成为皖江城市带不少企业正在开发的广阔市场,例如,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深入长三角腹地,在宁波、扬州等地开设销售加工中心。长三角市场更成为不少企业选择落户皖江城市带的首要原因。“在马鞍山设厂,可以辐射整个长三角市场,从这里产品4个小时可送达上海。”蒙牛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关英杰说。

依托皖江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工业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拥有长江岸线7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7公里。到“十一五”末,枞阳县船舶工业有望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不仅是枞阳,一条皖江造船工业“走廊”已经形成。目前,芜湖、巢湖、安庆、马鞍山、池州、铜陵等沿江地区已形成6个万吨级造船产业集群。船舶工业的兴起,使安徽经济快步走进“长江时代”。
  其实,造船业只是皖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沿江城市中,汽车、冶金、建材、化工、家电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特征明显,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芜湖的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和新型建材,马鞍山的钢铁工业,铜陵有色金属和电子材料加工,池州的非金属矿深度加工,安庆的石化工业……同时,皖江城市带聚集了经安徽省政府认定的产业集群专业镇28个,约占全省认定总数的一半。
  依托皖江,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及临港工业已经成为安徽沿江城市的重要目标。在铜陵长江大桥附近,海螺集团巨大的水泥运输管道从厂区直通港口,以水泥和型材生产著称的海螺集团,在芜湖、铜陵、安庆、池州等地均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马鞍山钢铁公司很早就建设了专用码头。奇瑞汽车在江边建设了一个企业自用的滚装箱码头。芜湖市正规划建设一个近期目标年吞吐量10万标箱、远期目标年吞吐量30万标箱的码头……
安徽省对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业以及临港工业的发展早有谋划。长江岸线是皖江城市带宝贵的财富,必须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为下一步发展留出空间,为加强岸线管理,安徽省正计划出台长江岸线资源管理办法。

沿江联动 跨江发展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报告,这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据悉,此次皖江城市带的区域范围扩大为9个,分别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巢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外加省会合肥。
  据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体布局是依托经济实力较强的皖江南岸,通过跨江联动发展,建设北岸产业集聚区,打造江北经济带;按照集约化、特色化方向,提升现有开发区,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成为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优势开发区的建设,逐步形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轴三极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
  安徽经济腾飞的磅礴格局豁然打开:合巢芜宣依托合巢芜、芜宣、宣广高速公路和淮南、皖赣、宣杭铁路,形成纵向产业发展轴;滁马芜铜池安等沿江城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形成横向产业发展轴。“纵轴”重点布局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高技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横轴”重点布局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重化工业。在这一坐标轴上,合肥、芜湖、安庆成为“三极”,搭建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金三角”。此外,还有合肥产业组团、马芜巢产业组团等“多组团”,形成皖江城市带的多点支撑。
  “沿江联动,跨江发展。”一条充满希望的皖江城市带挺起了安徽的“经济脊梁”。
希望安徽能好起来

不要再做灯下黑
还是把省会从合肥迁回安庆吧!
安徽应该为自已设计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路子
这些年中部地区都高喊着要承接沿海产业
但真正转移的不及皮毛!

那么, 中部省份究竟应该发展何种产业?

个人认为要遵循三个方面:
1. 以内需为主的产业(中部地区交通方便, 便于内需产品运输,而且制造成本也不高)
2. 最好是当地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
3. 要做大, 但不要求全,不要什么产业都上!集中精力搞好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培育产业链!培育产业链!还是培育产业链!)
安徽发展汽车、冶金、建材、化工、家电、小吨位造船......
这些都符合上面的标准,应当能闯出一条合适自己的路子

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这些行业本来就不是沿海的优势产业(沿海强在以出口为主导的轻工业),说是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是有些夸张了

话说回来,跟沿海地区抢饭碗,真的很光荣,很有意思么?

十分看好,并祝福安徽这次尝试成功!
我家就在这。我不希望沿海的高污染企业转移到我的家乡来。
楼上的,MS内地企业污染比沿海的差不到哪去
只要不把化工高污染和有潜在危险的企业转移过来就好(上游一污染,下游都歇菜)。。。不过,按一些地方政府的思维逻辑。。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安庆的石化产业?这个还是关了的比较好,从他建立的那一天起,对安庆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就不是一点点了,
建立的时候填平了鸭儿塘,建好后,持续的噪音,气体污染
安徽的招商人员服务意识相当强大,项目跟得非常紧。
说沿江城市,合肥有点远啊
世纪好人 发表于 2010-1-22 11:02
沿海强在以出口为主导的轻工业?
此处“轻工业”是如何定义的?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轻工业”,主要就是指纺织、制鞋、食品加工等行业。可是中国目前的出口大户是机电产业,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轻工业”范畴。
{:cha:}安徽```物流业安徽人是中流砥柱啊,一全省皆干司机的省份

沿海强在以出口为主导的轻工业?
此处“轻工业”是如何定义的?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轻工业 ...
zlaser 发表于 2010-1-23 16:00



呵呵,我对轻工的分类并不是很严谨,泛指那些比较轻的东西(人能搬的动的吧:D),都在我的范围之内,包括纺织、服装(鞋)、玩具、电子、电机、小家电、五金.......还有相关配件产业

这些可都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而且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请诸君注意,这些都不是污染行业!!
沿海强在以出口为主导的轻工业?
此处“轻工业”是如何定义的?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轻工业 ...
zlaser 发表于 2010-1-23 16:00



呵呵,我对轻工的分类并不是很严谨,泛指那些比较轻的东西(人能搬的动的吧:D),都在我的范围之内,包括纺织、服装(鞋)、玩具、电子、电机、小家电、五金.......还有相关配件产业

这些可都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而且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请诸君注意,这些都不是污染行业!!
淮海老狼 发表于 2010-1-22 17:08
话说,谁能科普一下历史,为啥把省城设在合肥这么个地方?
设在这个交通闭塞的地方不是恶心人么?
省城交通闭塞吗。。。
当然,要补充一下,有些产业转移是容易做到的,比如纺织、鞋业、服装等对产业链要求较低的行业
合肥?算了吧,除了吸兄弟市的血还会什么?
把省会设在合肥,真是悲剧
不是上面有人,合肥现在谁会鸟它?
●区域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战略定位: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接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到2020年,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着力推进皖江开发开放,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为设立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年,这个区域以全省45%的人口,创造了66%的经济总量。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推动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国务院要求,安徽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密切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抓紧推进相关工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要继续加强与安徽省的合作,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引导和支持本地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加快推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
  
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接中西部,战略定位是: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带动安徽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到2020年,示范区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zlaser 发表于 2010-1-23 16:00

激光乃过时了{:cha:}
小家电什么的真算不上重工业,你看苏南浙江有什么重工业传统吗,反倒是上海强。冰箱空调乃至数控机床,这些厂的老板过去都是作坊开始的,哪有接触过什么重工业。安徽现在有底子有条件,做好和周边省份产业联接就好,下游其实就是原料加工和组建,安徽这些上游产业才是污染大的。
合肥哪凉快哪待着去,安徽(安庆-徽州)没它半点关系,个破地方,交通闭塞得不是一点半点,把省会还回安庆来
可怜徽州现在也没了,并入黄山市了
言殇 发表于 2010-1-24 19:07


    这么多年了,省会再迁到安庆也不适合了,真的要迁的话,那还是芜湖好点。
11_24 发表于 2010-1-24 19:39


   芜湖现在可以说是安徽最有希望的一个城市
曾经的蚌埠,慢慢的没落了。
基本上安徽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城市,现在也就芜湖还有点希望,不过也差得远,放到浙江来,可能连衢州也比不上。至于皖北,早就堕落了,例如F阳。本来徽州还可以打打文化牌,现在这张牌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