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震后大转移:战略性“避开”中国内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2:43
 编者按/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这些与中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都将在日本震后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受益,尼康等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明确表态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可作为日本海外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中国内地却被战略性的排斥在外。
  而更让人叹息的是日本此次产业转移所即将涉及的高端制造、研发及供应链 管理 等环节,都是中国内地市场一直希望引进的,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战略性避开中国布局,反映的正是日本在其产业规划过程中最深刻的考量,不能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围绕着中国周边布局;不能放弃日本制造的高端定位,所以不能把产品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
  中国制造升级被寄望很高的促进因素之一就这样眼睁睁地溜走了。


      一线调查
日本震后产业转移再现“雁行方阵”
  “还没有看到日本稀土高技术企业要向我们这里转移的迹象,至少目前还没有。”包头稀土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姚继恩说。
  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资源,近年都占到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50%以上。这些稀土中的大部分在进行应用加工后再返销中国,其中很大一部分作为如 汽车 、照相机、重型机械、通讯等行业产品的高端配件运往日本在华企业或是中国本土企业,如电动汽车发动机上的永磁电机、小型储氢电池等。【详细内容】
样本
定位高端 拒绝“中国制造”
  除了余震和电力供应不足,困扰日本高端制造业的还有他们长期以来打造的高端产品定位以及日本原装的概念。
  “地震对生产的影响远比预想的严重,未来断货的情况也会比目前市场猜测的严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因为零件供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日本原装产品越来越少,市场饥饿感却越来越高。”【详细内容】
声音
日恐核心技术流入中国
  在余震和核泄露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产业会不会出现市场预测的空心化?中国是否会因日本产业转移而能够引进一直想要的高端制造业?《中国经营报》记者就这些核心问题采访了研究日本产业的相关专家。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研究员 张季风
  现在看来这完全取决于核扩散速度,灾后重建是建立在原有土地上的,然而当人需要被迫转移时,那么人所创造的一切产业将会随之转移,然而一些核心技术还是会保留在日本本土,而制造加工等完全有可能转移海外。
  在日本近二十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次灾后重建的财政投入和民间投入,会对日本经济有一个较大的长期拉动。为了保证市场份额及完成定单,日本制造向中国转移有可能,但是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 李胜茂
  此次日本地震令众多日本企业措手不及,对产业转移同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与之前有所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方面是以前日本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产业转移主要是以配套产业和组装产业转移为主。但是此次产业转移,一部分企业开始将高端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等转移到更加接近市场的地区,这使得此次日本企业除了下游产业的转移之外,上游产业转移也在逐步扩展进去。另一方面,和之前在国外成立分公司、合资建厂等有所不同,此次企业转移的力度会更大,包括将制造总部转移到国外。
  在转移时日本企业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市场规模。二是市场前景和潜力。三是劳动力成本。组装生产等业务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对于依然位于日本国内的一些下游的组装产业企业更是如此。四是劳动力素质。高素质的劳动力对高端产业具备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五是投资环境。
  地震造成的产业转移无疑将对世界产业格局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两个产业。对于欧美及韩国等汽车厂商来说,此次地震给日本汽车企业造成的冲击是其赶超的良好时机,欧美等厂商将会趁机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欧美等电子企业也将会利用这一机会,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空间。综合而言,未来日本仍将在高端电子产业具备优势,但中低端电子元件生产将会加速转向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区,国内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有望在产业转移中提高竞争力。
(责任编辑:李辉)



h t t p://finance.jrj.com.cn/2011/04/1812069757315.shtml编者按/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这些与中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都将在日本震后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受益,尼康等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明确表态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可作为日本海外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中国内地却被战略性的排斥在外。
  而更让人叹息的是日本此次产业转移所即将涉及的高端制造、研发及供应链 管理 等环节,都是中国内地市场一直希望引进的,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战略性避开中国布局,反映的正是日本在其产业规划过程中最深刻的考量,不能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围绕着中国周边布局;不能放弃日本制造的高端定位,所以不能把产品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
  中国制造升级被寄望很高的促进因素之一就这样眼睁睁地溜走了。


      一线调查
日本震后产业转移再现“雁行方阵”
  “还没有看到日本稀土高技术企业要向我们这里转移的迹象,至少目前还没有。”包头稀土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姚继恩说。
  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资源,近年都占到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50%以上。这些稀土中的大部分在进行应用加工后再返销中国,其中很大一部分作为如 汽车 、照相机、重型机械、通讯等行业产品的高端配件运往日本在华企业或是中国本土企业,如电动汽车发动机上的永磁电机、小型储氢电池等。【详细内容】
样本
定位高端 拒绝“中国制造”
  除了余震和电力供应不足,困扰日本高端制造业的还有他们长期以来打造的高端产品定位以及日本原装的概念。
  “地震对生产的影响远比预想的严重,未来断货的情况也会比目前市场猜测的严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因为零件供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日本原装产品越来越少,市场饥饿感却越来越高。”【详细内容】
声音
日恐核心技术流入中国
  在余震和核泄露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产业会不会出现市场预测的空心化?中国是否会因日本产业转移而能够引进一直想要的高端制造业?《中国经营报》记者就这些核心问题采访了研究日本产业的相关专家。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研究员 张季风
  现在看来这完全取决于核扩散速度,灾后重建是建立在原有土地上的,然而当人需要被迫转移时,那么人所创造的一切产业将会随之转移,然而一些核心技术还是会保留在日本本土,而制造加工等完全有可能转移海外。
  在日本近二十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次灾后重建的财政投入和民间投入,会对日本经济有一个较大的长期拉动。为了保证市场份额及完成定单,日本制造向中国转移有可能,但是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 李胜茂
  此次日本地震令众多日本企业措手不及,对产业转移同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与之前有所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方面是以前日本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产业转移主要是以配套产业和组装产业转移为主。但是此次产业转移,一部分企业开始将高端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等转移到更加接近市场的地区,这使得此次日本企业除了下游产业的转移之外,上游产业转移也在逐步扩展进去。另一方面,和之前在国外成立分公司、合资建厂等有所不同,此次企业转移的力度会更大,包括将制造总部转移到国外。
  在转移时日本企业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市场规模。二是市场前景和潜力。三是劳动力成本。组装生产等业务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对于依然位于日本国内的一些下游的组装产业企业更是如此。四是劳动力素质。高素质的劳动力对高端产业具备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五是投资环境。
  地震造成的产业转移无疑将对世界产业格局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两个产业。对于欧美及韩国等汽车厂商来说,此次地震给日本汽车企业造成的冲击是其赶超的良好时机,欧美等厂商将会趁机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欧美等电子企业也将会利用这一机会,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空间。综合而言,未来日本仍将在高端电子产业具备优势,但中低端电子元件生产将会加速转向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区,国内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有望在产业转移中提高竞争力。
(责任编辑:李辉)



h t t p://finance.jrj.com.cn/2011/04/1812069757315.shtml
这个帖子被转过很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