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回流中国 收窄中美科研距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31:23
顶尖科学家回流中国 收窄中美科研距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8  


施一公辞去普林施顿大学的职务,返回清华大学出任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在,他已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中评社香港1月8日电(记者 梁卓钧编译报道)美国一向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引以为荣,但近年,海外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回归中国,正收窄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在科研能力上的距离。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决意运用其充裕的财政资源,以及日渐提升的地位,招揽在改革开放期间流失的顶尖科学家及学者回国,美国一项研究更指出,未来中国将较美国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化为产品推出巿场。

  2008年,美国著名的马里兰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向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美藉华人施一公颁发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资助。但美国学界并没有对此感到惊讶。当时,从事细胞研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疗的研究上开展了一条新的研究路线。他的实验室占据了大楼的一整层,并获得每年二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及震撼的是,数个月后,归化美藉、居住在美国18年的施一公,宣布放弃美国的一切,返回中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回绝了千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职务,转而任职北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在,他已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

  施一公表示,“时至今日,许多人仍然未能了解为什么我会回到中国,特别是当我身处在这地位时,我放弃了一切。”

  普林斯顿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Robert H. Austin)说:“他是我们其中一颗明星。”他在电话里表示:“我觉得这事是完全疯狂。”

  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许多中国学者而言,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施一公以及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回归,象征着中国正成功地以更快的速度缩窄与先进国家在科技上的距离。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9/1/6/101191669.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1191669&mdate=0108003901顶尖科学家回流中国 收窄中美科研距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8  

施一公辞去普林施顿大学的职务,返回清华大学出任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在,他已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中评社香港1月8日电(记者 梁卓钧编译报道)美国一向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引以为荣,但近年,海外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回归中国,正收窄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在科研能力上的距离。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决意运用其充裕的财政资源,以及日渐提升的地位,招揽在改革开放期间流失的顶尖科学家及学者回国,美国一项研究更指出,未来中国将较美国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化为产品推出巿场。

  2008年,美国著名的马里兰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向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美藉华人施一公颁发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资助。但美国学界并没有对此感到惊讶。当时,从事细胞研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疗的研究上开展了一条新的研究路线。他的实验室占据了大楼的一整层,并获得每年二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及震撼的是,数个月后,归化美藉、居住在美国18年的施一公,宣布放弃美国的一切,返回中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回绝了千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职务,转而任职北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在,他已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

  施一公表示,“时至今日,许多人仍然未能了解为什么我会回到中国,特别是当我身处在这地位时,我放弃了一切。”

  普林斯顿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Robert H. Austin)说:“他是我们其中一颗明星。”他在电话里表示:“我觉得这事是完全疯狂。”

  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许多中国学者而言,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施一公以及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回归,象征着中国正成功地以更快的速度缩窄与先进国家在科技上的距离。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9/1/6/101191669.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1191669&mdate=0108003901
2009年9月28日,施一公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仪式上发表讲话。  
  过去十年,中国投资在科研的资金正稳定上升,现在已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美国正投入GDP的2.7%于科研之上,但中国的投入远较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高。

  据两名中国研究学者丹尼斯弗雷德西蒙(Denis Fred Simon)和曹聪最近发表的《人才与中国的技术优势》一书里表示,中国科学家因面对海外的竞争,面临更大的压力。过去十年,中国科学家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是他们每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的四倍。2007年,中国科学家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就以正在冒起的纳米科技研究而言,大约有5000名中国科学家投身于此。

  2008年,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出十至二十年,中国将较美国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及服务推出巿场。
 
  近年,许多像施一公同样著名的科学家开始回流中国。他们的回流带着一个任务:重组中国的科研文化,改变用人为亲和碌碌无为的现象,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碍。报道说,他们均受到爱国主义的驱使,以及他们希望成为改变的催化剂,并认为中国政府会支持他们。

  “我觉得我欠了中国一些东西。”42岁的施一公说,“在美国,所有东西都几乎已经建立了,但在中国,无论我做些什么,其影响都较在美国大十倍,甚至百倍。”
支持“海龟们”!!!!
就回来一个施一工,而且我看他来我们学校演讲,此人是个理想主义者。没有足够的制度激励,还是不会有太多顶尖人才回来的。千人计划搞到现在,不也是不上不下了。
佐治亚理工那个纳米技术领域排名前几的华裔大牛怎么不回来?他好歹是大陆培养然后出去的,还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国内人才吸引力还是不行,某些问题依旧突出

想想前段时间浙大跳楼那位,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施一公,前一段对于施的成果,有好多的争论.
制度性因素,国内科研环境短期内对超一流的科学家没吸引力
这个倒真的是体制问题,政策可能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