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救以及反切法~藏了好几年的~忘了哪抄的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4:03
友情提醒:七言=五言前面加上两个字。不信自己看。
  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为补偿。拗了用救,仍算合律。
1、本句相救(孤平自救)
  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拗(即当平而用仄,”平仄仄平“),用第三字救(即当仄而用平)——“仄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拗(即”仄仄平仄仄平“),用第五字救——“仄仄仄平”
  举例:镜慵
     山雨满楼。
PS:何谓孤平?近体诗用韵的句子,七言的第四字五言的第二字为平,其前后均为仄时,称为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如: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2、特殊句式(特拗拗救):尤其适用于尾联的出句
  五言“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四字平仄可互换,但换后第一字必须用平声——“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六字平仄可互换,但换后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仄仄仄平仄”
  举例:起天
     苦恨压金线
PS:由此可以看出,“二四六分明”也不是一定的。
3、对句相救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若出句第三字或第四字本当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声(即”仄仄仄仄仄“,应在对句第三字用仄的地方改为平声。——“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若只是出句第三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称为半拗小拗,可救可不救。
  若是出句第四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或仄仄仄仄仄”),称为大拗,必须要救。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若出句第五字或第六字本当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声(即“平平仄仄仄仄仄“,应在对句第五字用仄的地方改为平声。——“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若只是出句第五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称为半拗小拗,可救可不救。
  若是出句第六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或仄仄仄仄仄”),称为大拗,必须要救。
  举例:鸿雁时到,江湖水多
     向晚意不适,驱车古原
     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折肱
PS:由此再次可以证明,“二四六分明”也是不一定的。大拗救了,仍算合律。
  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如:
  野蚕成茧桑尽,溪鸟稗深。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
  “蒲”字即救了上句“柘”字的大拗,也救了本句“引”字的孤平。




三十六声母:
全清:帮端精凡心非知照影审
次清:滂透清溪敷彻穿晓
全浊:并定从群邪奉澄床匣禅
次浊:明泥疑来微娘喻日[这一组---浊擦声:鼻音、元音    边音:来。]
康熙字典前边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四声图,这个可不大好找,有条件的自己看书。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重唇--帮滂并明
轻唇--非敷奉微
舌头--端透定泥
舌上--知彻澄娘
齿头--精心   清    从邪  (无)
正齿--照审   穿    床禅   (无)
牙音--见溪群疑   

喉音--影(喉)    晓(舌根)  匣(舌根)   喻(半元音)
舌尖--       来
舌面--       日
   
注:[]里边的是呼。
     
   
简单说一下中古JQX(今读)这几个音的分化
1、见:GJ(清)
2、溪:KQ(清)
3、群:上GJ   阳平KQ(浊)
4、晓:HX(清)
5、匣:HX(浊)
6、精:JZ(清)
7、清:KQ(清)
8、从:上J  去Z  阳平QC(浊)
9、心:XS(清)
10、邪:阳平XC  去XS(浊)

平:阴平、阳平===清、浊
上:清、次浊(为上)、全浊(变去声)
去:清、浊
入声:清==阴平-上-去      全浊和一部分不送气的塞声==阳平    次浊===去
偶总结了三句话来说入声:全浊入声多阳平,次浊入声派去声,全清入声派四声。

四呼
按:《辞海》增补本语音部分有等韵图。
字音的韵头或者韵腹。
共有开口、齐齿、合口、撮口这四种。
开口:韵母IUV
齐齿:韵头I或韵腹I
合口:韵头U或韵腹U
撮口:韵头V或韵腹V

反切和上字的清浊、以及下字的四呼有些关系,所以先简要地说说字声。另外,填词也要分四声的,对于去声的应用尤其要注意,个别词牌对四声的清浊也是很严格的。曲子就更严了,所有曲牌都要分四声,不过现代人填曲,能分四声固然好,不分也没什么,毕竟会唱的不多。

      
二、说反切

反切的第一字叫做上字,第二个字叫做下字,得出来的字叫做被切字...今人要用普通话读上字、下字和切字,所以下边仍用拼音。
一般的字只取其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拼在一起,如:住-之戍切  等

还有大约有十种情况:
1)下字仄声,上字是送气阳声,则切字不送气。    如:忌--渠记切

2)上字全浊,下字上声,则切字读去声。     如:杜-徒古切

3)上字是微母,有时候切字的声母可能是M(一般都正常哈)。   如:绵-武延切

4)上字是元音或者半元音,切字声母从下字的韵母。    如:王-余狂切    奥-乌到切

5)下字ZH  CH  SH,且是开口或者合口呼,则切字为齐齿或者撮口。   如:骗-匹占切  具:举朱切

6)上字ZH  CH  SH,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为开口或合口。  如:贞-知婴切   煮-章与切

7)上字GKH,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的声母是JQX。   如:价-古讶切  穴-胡决切  犬-苦泫切

8) 上字JQX,下字开口或者河口,则切字声母为GKH      如:恭-九容切 恐-丘陇切   挥--许归切

9)上字JQX,下字开口或者合口,则切字声母为ZCS       如:紫-将此切    操-七刀切   遂-徐醉切

10) 上字ZCS,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声母为JQX  如:精-子盈切   徐-似鱼切  千-苍先切

偶又总结了四句话。。可惜不大对仗
上字阴阳定声母,下字四声定韵母。友情提醒:七言=五言前面加上两个字。不信自己看。
  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为补偿。拗了用救,仍算合律。
1、本句相救(孤平自救)
  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拗(即当平而用仄,”平仄仄平“),用第三字救(即当仄而用平)——“仄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拗(即”仄仄平仄仄平“),用第五字救——“仄仄仄平”
  举例:镜慵
     山雨满楼。
PS:何谓孤平?近体诗用韵的句子,七言的第四字五言的第二字为平,其前后均为仄时,称为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如: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2、特殊句式(特拗拗救):尤其适用于尾联的出句
  五言“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四字平仄可互换,但换后第一字必须用平声——“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六字平仄可互换,但换后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仄仄仄平仄”
  举例:起天
     苦恨压金线
PS:由此可以看出,“二四六分明”也不是一定的。
3、对句相救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若出句第三字或第四字本当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声(即”仄仄仄仄仄“,应在对句第三字用仄的地方改为平声。——“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若只是出句第三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称为半拗小拗,可救可不救。
  若是出句第四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或仄仄仄仄仄”),称为大拗,必须要救。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若出句第五字或第六字本当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声(即“平平仄仄仄仄仄“,应在对句第五字用仄的地方改为平声。——“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若只是出句第五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称为半拗小拗,可救可不救。
  若是出句第六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或仄仄仄仄仄”),称为大拗,必须要救。
  举例:鸿雁时到,江湖水多
     向晚意不适,驱车古原
     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折肱
PS:由此再次可以证明,“二四六分明”也是不一定的。大拗救了,仍算合律。
  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如:
  野蚕成茧桑尽,溪鸟稗深。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
  “蒲”字即救了上句“柘”字的大拗,也救了本句“引”字的孤平。




三十六声母:
全清:帮端精凡心非知照影审
次清:滂透清溪敷彻穿晓
全浊:并定从群邪奉澄床匣禅
次浊:明泥疑来微娘喻日[这一组---浊擦声:鼻音、元音    边音:来。]
康熙字典前边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四声图,这个可不大好找,有条件的自己看书。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重唇--帮滂并明
轻唇--非敷奉微
舌头--端透定泥
舌上--知彻澄娘
齿头--精心   清    从邪  (无)
正齿--照审   穿    床禅   (无)
牙音--见溪群疑   

喉音--影(喉)    晓(舌根)  匣(舌根)   喻(半元音)
舌尖--       来
舌面--       日
   
注:[]里边的是呼。
     
   
简单说一下中古JQX(今读)这几个音的分化
1、见:GJ(清)
2、溪:KQ(清)
3、群:上GJ   阳平KQ(浊)
4、晓:HX(清)
5、匣:HX(浊)
6、精:JZ(清)
7、清:KQ(清)
8、从:上J  去Z  阳平QC(浊)
9、心:XS(清)
10、邪:阳平XC  去XS(浊)

平:阴平、阳平===清、浊
上:清、次浊(为上)、全浊(变去声)
去:清、浊
入声:清==阴平-上-去      全浊和一部分不送气的塞声==阳平    次浊===去
偶总结了三句话来说入声:全浊入声多阳平,次浊入声派去声,全清入声派四声。

四呼
按:《辞海》增补本语音部分有等韵图。
字音的韵头或者韵腹。
共有开口、齐齿、合口、撮口这四种。
开口:韵母IUV
齐齿:韵头I或韵腹I
合口:韵头U或韵腹U
撮口:韵头V或韵腹V

反切和上字的清浊、以及下字的四呼有些关系,所以先简要地说说字声。另外,填词也要分四声的,对于去声的应用尤其要注意,个别词牌对四声的清浊也是很严格的。曲子就更严了,所有曲牌都要分四声,不过现代人填曲,能分四声固然好,不分也没什么,毕竟会唱的不多。

      
二、说反切

反切的第一字叫做上字,第二个字叫做下字,得出来的字叫做被切字...今人要用普通话读上字、下字和切字,所以下边仍用拼音。
一般的字只取其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拼在一起,如:住-之戍切  等

还有大约有十种情况:
1)下字仄声,上字是送气阳声,则切字不送气。    如:忌--渠记切

2)上字全浊,下字上声,则切字读去声。     如:杜-徒古切

3)上字是微母,有时候切字的声母可能是M(一般都正常哈)。   如:绵-武延切

4)上字是元音或者半元音,切字声母从下字的韵母。    如:王-余狂切    奥-乌到切

5)下字ZH  CH  SH,且是开口或者合口呼,则切字为齐齿或者撮口。   如:骗-匹占切  具:举朱切

6)上字ZH  CH  SH,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为开口或合口。  如:贞-知婴切   煮-章与切

7)上字GKH,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的声母是JQX。   如:价-古讶切  穴-胡决切  犬-苦泫切

8) 上字JQX,下字开口或者河口,则切字声母为GKH      如:恭-九容切 恐-丘陇切   挥--许归切

9)上字JQX,下字开口或者合口,则切字声母为ZCS       如:紫-将此切    操-七刀切   遂-徐醉切

10) 上字ZCS,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声母为JQX  如:精-子盈切   徐-似鱼切  千-苍先切

偶又总结了四句话。。可惜不大对仗
上字阴阳定声母,下字四声定韵母。
文盲飘过·······
又一文盲飘过{:3_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