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60年代饥荒和文化大革命——我是装甲奇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8:44


我所了解的60年代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我生于70年代,对上述两件大事,没有亲身体验,但是,我出身农村,我父亲了解,我母亲了解,我的乡亲们都了解。前些时间,看了很多朋友关于这两件事的评论,我特地走访了我们村的很多村民,特别是经历了这两件大事的村民。
首先,我走访的是我父亲。我父亲是个很地道的农民,同事也是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工作者。他1961年考入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设计系,1966年毕业,由于文革,耽误了两年分配工作,1968年分配工作,这两年都在天津大学生活,学校按在读生待遇,发补贴的。不过,那个时候,我父亲结婚了,1968年生了我大姐。我父亲是保皇派的,当时和夺权派争的很厉害,那是刺刀见红的真武斗,父亲人性老实,但仍然参加了很多武斗。最终的结果是,在他们的那个系,夺权派没有占到上风,保皇派和夺权派打平了,其中“牺牲”了很多人的血,没有死人啊。看清楚,没有死人!68年后就消停了,工厂照常生产,农民照常种地。父亲是兼工人与农民于一身(这里说明下,很多贵宾看不起农民和工人的,鄙视一下)
父亲说了,文革期间,没有斗老百姓的,都是斗当官的,老百姓生活很平淡,平和。
说道60年代初的饥荒,父亲一句话是,没有饿死很多人,起码咱村没有饿死人!一个没有。就是很多刚结婚的新媳妇都不生孩子了,这个全村都知道。
     顺带说一句吧,父亲1938年出生,12岁,也就是我们这解放后才正式上的小学,那个时候都12岁了。现在71岁,70岁的时候学会的CAD制图,之后全部的图纸都是CAD来制作的,现在每天上网看新闻。数学曾经高考满分(就别提我了,提不起来啊,呵呵),对毛,是绝对有批判,但绝对不全盘否定。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改革后粮食产量增那么多,他说:80年代初,国家建了那么多化肥厂白建了?加上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当然高了。
     第二个走访的是我5爷,89岁了,参加过晋冀鲁豫的游击队,打过鬼子,虽然没有记住到底打死没打死过。。。说道饥荒,就是本村没有饿死人的!一个都没有!更加干脆的回答。关于文革,他老人家一句话:都是当官的事,和咱老百姓啥事啊。
      第三个是我大姐,没有经历过饥荒岁月,文革记住一点,就是一个感觉:没感觉。
      第四个是我奶奶,过世了,地道的农村妇女,只对饥荒有感觉:吃不饱,靠卖点纺织品供儿子上学。至于文革,农村,没有感觉。
      都是农民的话,我也是半个农民,属于土鳖级别的,万一触动了某精英的神经的话,望您别骂人。
     父亲很了不起,独自一个人设计了BQ492缸体生产线。主导了很多大型设备的生产,老党员,辛辛苦苦一辈子为人民,为党服务,退休后自己谋了个职业,设计吊索具。他设计的吊索具,举个例子,标5吨,按照余量8倍用料,吊30吨没有问题。他给人家设计的扎套机,现在还在用。

我所了解的60年代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我生于70年代,对上述两件大事,没有亲身体验,但是,我出身农村,我父亲了解,我母亲了解,我的乡亲们都了解。前些时间,看了很多朋友关于这两件事的评论,我特地走访了我们村的很多村民,特别是经历了这两件大事的村民。
首先,我走访的是我父亲。我父亲是个很地道的农民,同事也是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工作者。他1961年考入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设计系,1966年毕业,由于文革,耽误了两年分配工作,1968年分配工作,这两年都在天津大学生活,学校按在读生待遇,发补贴的。不过,那个时候,我父亲结婚了,1968年生了我大姐。我父亲是保皇派的,当时和夺权派争的很厉害,那是刺刀见红的真武斗,父亲人性老实,但仍然参加了很多武斗。最终的结果是,在他们的那个系,夺权派没有占到上风,保皇派和夺权派打平了,其中“牺牲”了很多人的血,没有死人啊。看清楚,没有死人!68年后就消停了,工厂照常生产,农民照常种地。父亲是兼工人与农民于一身(这里说明下,很多贵宾看不起农民和工人的,鄙视一下)
父亲说了,文革期间,没有斗老百姓的,都是斗当官的,老百姓生活很平淡,平和。
说道60年代初的饥荒,父亲一句话是,没有饿死很多人,起码咱村没有饿死人!一个没有。就是很多刚结婚的新媳妇都不生孩子了,这个全村都知道。
     顺带说一句吧,父亲1938年出生,12岁,也就是我们这解放后才正式上的小学,那个时候都12岁了。现在71岁,70岁的时候学会的CAD制图,之后全部的图纸都是CAD来制作的,现在每天上网看新闻。数学曾经高考满分(就别提我了,提不起来啊,呵呵),对毛,是绝对有批判,但绝对不全盘否定。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改革后粮食产量增那么多,他说:80年代初,国家建了那么多化肥厂白建了?加上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当然高了。
     第二个走访的是我5爷,89岁了,参加过晋冀鲁豫的游击队,打过鬼子,虽然没有记住到底打死没打死过。。。说道饥荒,就是本村没有饿死人的!一个都没有!更加干脆的回答。关于文革,他老人家一句话:都是当官的事,和咱老百姓啥事啊。
      第三个是我大姐,没有经历过饥荒岁月,文革记住一点,就是一个感觉:没感觉。
      第四个是我奶奶,过世了,地道的农村妇女,只对饥荒有感觉:吃不饱,靠卖点纺织品供儿子上学。至于文革,农村,没有感觉。
      都是农民的话,我也是半个农民,属于土鳖级别的,万一触动了某精英的神经的话,望您别骂人。
     父亲很了不起,独自一个人设计了BQ492缸体生产线。主导了很多大型设备的生产,老党员,辛辛苦苦一辈子为人民,为党服务,退休后自己谋了个职业,设计吊索具。他设计的吊索具,举个例子,标5吨,按照余量8倍用料,吊30吨没有问题。他给人家设计的扎套机,现在还在用。
忘记说我妈妈了,我妈妈和我父亲是同学。。。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后来妈妈保送上的红二师,父亲没去。他俩同岁,相互战斗了一辈子。。。哎,呵呵。妈妈对于两件事的感觉和父亲是一样的,饿和没感觉。不过,妈妈当年家境好些。饿的时候少很多。妈妈现在迷上佛了。。。郁闷。
对那段历史还真不太了解。原来也问过我奶奶,也没说太清楚,反正就是吃不饱!部队也吃不饱,当时我爷爷在63军,奶奶说一家子都挨饿得自己种地瓜刨地瓜吃。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不容易啊!
不是活过来不容易,而是活着不容易哦,活着不难的,起码我们村没死人,活好就难了。
其实饥荒是普遍的,但死人往往比较集中,即死人的地方往往大面积死亡。都是各省的地方政策导致的,大跃进时期政策越左,死人就越多。河南四川是最重的灾区。

不过最后最高层把责任都推给了地方领导,那些“极左派”都被冠上“资产阶级”“大右派”的帽子被打倒了...真是讽刺。
所谓三千万的数实际是比较靠谱的,我专门查资料考证过。

但是大家都可能忽略了学者们说的三千万的谓语,一般美分党们都说是死了三千万。

但严谨的学者们都是用“损失人口”三千万。

即3000万=饿死的人+营养不良导致出生率下降损失的人口+营养不亮导致疾病而死的人

其实就是考察连续时间的人口出生死亡增长以及人口数量等数据得出的。
不过,看《凤凰周刊》上对《墓碑》的介绍,楼上的说法是对的,三千万还包括了因死亡的人而无法出生的人口
三千万还包括了因死亡的人而无法出生的人口
实际我算了算,因为体弱,饥荒而多死的人数大概在1300-1500万吧!
我上学的时候专门对照过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图,还有50-70年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3000万大概就是60年代初少生的和多死的之和。
不过,考虑到饥荒过去之后的“报复性生育”,也就是饥荒时期没有生而推迟到饥荒之后生的,实际上并没有“少生”。
爷爷的父母在安徽农村,应该是现在的宿州市附近吧,饿死了。。。。。
建国后几次出生人口高峰,实际上都跟“报复性生育”密切相关。
第一次是刚刚建国的50年代,因为战争的结束和生产的发展,爆发了第一次生育高峰;
第二次是60年代后期,饥荒过去了,出现了第二次生育高峰;
70年代毛主席倡导计划生育,那时候大家都听话,所以整个70年代总和生育率都不高,到了80年代初,改革开放了,思想解放了,管理也跟不上了,于是就出现了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50年代和60年代后期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
城市里和以前稍微富裕点的农村都还好,起码日子还能过。贫穷地区就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