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弥坚-强-5升级与我国空军的近距空中支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4:35:54
近日,网上出现一架强-5新型改进型飞机的照片,这架飞机除了在翼下挂有激光炸弹外,在机腹下还挂载有一个吊舱,极有可能是光电瞄准吊舱,也就是说这架飞机集中强-5E激光制导炸弹载机和强-5F光电瞄准吊舱载机的改进,是集中照、攻于一身,这表明我国空军近距空中支援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之所以认为这个改进是我国近距空中支援能力的提高,是因为这个改进型并没有采用强-5E载机的那个保形油箱,另外由于激光制导炸弹占据机翼下面挂载能力最强的两个外挂点,所以其副油箱挂载能力也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在这个改进型的考虑中航程并不是一个太被在意的指标,这显然表明空军将这个飞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而不是远程精确打击。实际上为近距空中支援战机装备光电吊舱是目前攻击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最明显的就是A-10的改进型A-10C“雷电-2”一个主要的改进就是整合的LITENING吊舱。

    我们知道近距空中支援在于为部队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其要求时间性比较强,因此攻击机的部署不能太远离战场,一般布置在前沿或者野战机场,以便能够及时对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请求作出反应,但前沿或者野战机场一般环境比较恶劣,且维护措施也不完善,因此由于当时的电子设备重量和体积较大、可靠性较低、对环境要求高,另外价格也偏高,因此早期攻击机一般不配备太复杂的航空电子设备,如火控雷达,而只配备简单的导航、平显火控系统,如A-10攻击机,其配备的就是包括惯性导航、激光测距仪器、和平显组成的攻击/导航系统,其配备的雷达和红外吊舱的双座型并没有大批量生产。这样结果就是飞行员只能依靠目视来搜索、确定目标,但是攻击机一般在低空活动,加上座舱狭小,飞行员的视野差,加上导航误差,一般来说在100米以下,偏航800米就不能目视发现目标,即使导航系统能够把飞机引导到可视目标的范围内,也不意味着目标一定能够被发现,因为战区可能一止一个目标,如何准确的把目标识别出来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战场有烟雾、目标进行了伪装的情况下,而现代战场的快节奏、敌我战线变化剧烈,又让飞行员要及时、正确的对目标作出识别才能进行攻击,否则的就有可能出现误伤,并且对方还可能有空中掩护和防空系统,飞行员需要进行各种战斗动作来摆脱对方防空系统的跟踪和锁定,因此在攻击前飞行员要完成识别目标、修正战斗航向,调整飞行状态和剖面,完成武器准备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于飞行员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一切还是在晴朗的白天的条件下,如果碰下夜晚或者恶劣气候条件下,飞行员根本就无法发现目标,更别说识别和攻击,因此各国空军都感觉到攻击机需要更强的目标搜索与识别系统,能够在远距离、全天候条件下对目标进行搜索和识别,这样就可以降低飞行员攻击前的工作负担,提高攻击的命中概率和精度。

    最初的机载目标搜索与识别吊舱采用的是电视摄像机,如法国的ATILS吊舱,该系统装备有高精度电视摄像机,并且对目标的自动跟踪能力,并且能够对目标图像进行稳定,以避免飞机机动或者簸箕对图像的影响,飞行员可以在显示屏上选择目标,并进行放大,对目标进行识别,并且选择薄弱部件进行攻击,由于ATLIS吊舱整合有激光测距/目标照射器,因此可以在远距离为火控计算机提供距离信息和制导激光制导炸弹的投放,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负担,前苏联也发展了自己的电视/激光攻击系统如苏-25T上面的I-25风暴系统也有这样的功能,不过风暴系统有采用内装的形式安装在苏-25的机头里面,而不是吊舱的形式外挂在挂架上面,ATLIS吊舱虽然解决飞行员在白天作战时的远距离目标识别问题,但其依然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为此新一代目标识别吊舱引入的前视红外系统,这是因为FLI R 在能 在夜间安全和有效地工并且可以穿透烟雾发现目标,另外目标图像是由于视场中的物体的热辐射产生的,因此可以识别伪装过的目标,另外在夜间山、树木等建筑特作为热源或者吸热物体也可以被发现和显示,因此可以为飞行提供低空突防飞行员的安全性。尤其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吊舱的体积、重量减小,可靠性增加,这些都为攻击机配备光电吊舱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前面提到的LITENING吊舱长为2米,直径0.4米,重量约为200公斤,比一枚250公斤炸弹还要小,可以轻松的挂在轻小型飞机上面,除了美国的A-10外,F-16、AV-8B、美洲虎、AMX等战斗、攻击机都装备了都装备了该型吊舱,甚至B-52H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外挂这种吊舱以提高自己的精确打击能力,从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来看攻击配备了光电吊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目标,因此大幅降低了地面指挥引导人员的负担,即后者只需要向攻击机报告目标区的大致位置即可,而不用冒着危险靠近目标进行识别,另外飞机也可以通过数据链将吊舱的图像发送给地面,这样就相当于地面部队从空中俯瞰战场,从而发现隐蔽物后面的敌人,这对于城市作战或者山地作战来说非常宝贵的。

    我国空军在近距空中支援方面起步比较迟,发展也非常迟缓,50年代初,我军师从苏联,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初步形成空地支援作战能力,并在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中首次进行了三军诸兵种联合作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将对空引导组下派到营、连一级,指挥空中打击火力,虽然当时空中火力支援仍旧只停留在火力准备,而不是直接支援,但也代表我军空地联合作战能力迈出了第一步,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后来军队建设“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军空地联合作战能力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不论指挥训练还是武器装备等方面难以适应现代空地联合作战的需要,比如长期作为我国对地支援主力的强-5飞机缺乏精确的导航系统,该机以传统的罗盘和时钟为领航设备,根据地面天气预报台提供的风向和风力来计算航赂,加上低空飞行飞行员难以目视确定地位参考物,所以空中飞行航向误差大,同时强-5也没有远距离目标搜索、识别系统,仅凭飞行员目视搜索、识别目标特别是小型、活动目标非常困难,所以强-5在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时要依靠较为完善的地面指挥引导体系来为飞行员提供准确、详细的目标信息,但是近距空中支援的需求是陆军基层部队发出,经过联合指挥部由空军基本作战单位实施,可以说是最能生衡量一支军队联合作战能力的作战行动,但我军在一个时期内训练演习处于停滞状态,别说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演习,就是各军兵中自己的训练演习都难以为继,这种局面直到80年代才得到改观,我军建立了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逐步开展各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军联合作战能力仍然偏低,在训练、演习中强击机仍然只是做为“远程火炮”来使用,对其浅纵深重要目标进行打击,而不是直接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进入90年代随着我军质量建设步伐的加快,部队合成化向纵深发展,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被放到突出位置进行重点建设,同时指挥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等系统的发展也为我军进一步提高空地联合作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我军目前担负的作战任务来看不论是渡海攻坚还是高原山地作战,都需要强大的火力支援,因为预定作战对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战场体系,有些永备工事甚至达到了北约的防护标准,即可以承受25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而这些作战行动中,作为我国地面部队传统主要火力支援手段的-火炮在这些场合中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我国曾经试验陆炮上船,但因为海浪的簸箕造成射击偏差较大而放弃,近距离空中支援就成为地面部队主要的火力支援手段,这样在我国陆军航空兵还比较弱小,难以承担重任的情况下,强-5这员老将就肩负起为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火力重任,这也是为什么我军要在强-5这型外界以为已经要退役的战斗机上面配备光电吊舱的最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近年来在航空电子、机载武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CH-3无人驾驶攻击还成功出口,更是表明我国在相关系统小型化方面也是成绩突出,因此也就有条件为强-5配备激光惯导/GPS、光电吊舱这样的高精度导航系统、昼夜全天候远距离目标识别系统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行动,与此同时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建设也在向纵深发展,特别注意基层作战单位对空中战机的指挥引导能力,比如在成都军区联合作战演习中出现了陆空联合对空引导小组,尤其令人振奋是我军地面指挥引导小组可以利用手持终端向空中战机进行信息传递,这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美国的态势感知数据链的功能,即利用数据链实现空地之间的目标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空地双方对战场态势的把握能力,在全面提高作战效率的同时,避免友军误伤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配备数据链和光电吊舱后的攻击机已经成为空地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可以接收、发送目标和友军的信息,并将获得的目标分配给地面部队或者其他攻击机,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强-5毕竟是已经老旧,特别是动力系统落后,滞空能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利用强-5改装获得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我军研制一种新的攻击机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时强-5也就会功成身退。近日,网上出现一架强-5新型改进型飞机的照片,这架飞机除了在翼下挂有激光炸弹外,在机腹下还挂载有一个吊舱,极有可能是光电瞄准吊舱,也就是说这架飞机集中强-5E激光制导炸弹载机和强-5F光电瞄准吊舱载机的改进,是集中照、攻于一身,这表明我国空军近距空中支援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之所以认为这个改进是我国近距空中支援能力的提高,是因为这个改进型并没有采用强-5E载机的那个保形油箱,另外由于激光制导炸弹占据机翼下面挂载能力最强的两个外挂点,所以其副油箱挂载能力也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在这个改进型的考虑中航程并不是一个太被在意的指标,这显然表明空军将这个飞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而不是远程精确打击。实际上为近距空中支援战机装备光电吊舱是目前攻击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最明显的就是A-10的改进型A-10C“雷电-2”一个主要的改进就是整合的LITENING吊舱。

    我们知道近距空中支援在于为部队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其要求时间性比较强,因此攻击机的部署不能太远离战场,一般布置在前沿或者野战机场,以便能够及时对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请求作出反应,但前沿或者野战机场一般环境比较恶劣,且维护措施也不完善,因此由于当时的电子设备重量和体积较大、可靠性较低、对环境要求高,另外价格也偏高,因此早期攻击机一般不配备太复杂的航空电子设备,如火控雷达,而只配备简单的导航、平显火控系统,如A-10攻击机,其配备的就是包括惯性导航、激光测距仪器、和平显组成的攻击/导航系统,其配备的雷达和红外吊舱的双座型并没有大批量生产。这样结果就是飞行员只能依靠目视来搜索、确定目标,但是攻击机一般在低空活动,加上座舱狭小,飞行员的视野差,加上导航误差,一般来说在100米以下,偏航800米就不能目视发现目标,即使导航系统能够把飞机引导到可视目标的范围内,也不意味着目标一定能够被发现,因为战区可能一止一个目标,如何准确的把目标识别出来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战场有烟雾、目标进行了伪装的情况下,而现代战场的快节奏、敌我战线变化剧烈,又让飞行员要及时、正确的对目标作出识别才能进行攻击,否则的就有可能出现误伤,并且对方还可能有空中掩护和防空系统,飞行员需要进行各种战斗动作来摆脱对方防空系统的跟踪和锁定,因此在攻击前飞行员要完成识别目标、修正战斗航向,调整飞行状态和剖面,完成武器准备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于飞行员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一切还是在晴朗的白天的条件下,如果碰下夜晚或者恶劣气候条件下,飞行员根本就无法发现目标,更别说识别和攻击,因此各国空军都感觉到攻击机需要更强的目标搜索与识别系统,能够在远距离、全天候条件下对目标进行搜索和识别,这样就可以降低飞行员攻击前的工作负担,提高攻击的命中概率和精度。

    最初的机载目标搜索与识别吊舱采用的是电视摄像机,如法国的ATILS吊舱,该系统装备有高精度电视摄像机,并且对目标的自动跟踪能力,并且能够对目标图像进行稳定,以避免飞机机动或者簸箕对图像的影响,飞行员可以在显示屏上选择目标,并进行放大,对目标进行识别,并且选择薄弱部件进行攻击,由于ATLIS吊舱整合有激光测距/目标照射器,因此可以在远距离为火控计算机提供距离信息和制导激光制导炸弹的投放,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负担,前苏联也发展了自己的电视/激光攻击系统如苏-25T上面的I-25风暴系统也有这样的功能,不过风暴系统有采用内装的形式安装在苏-25的机头里面,而不是吊舱的形式外挂在挂架上面,ATLIS吊舱虽然解决飞行员在白天作战时的远距离目标识别问题,但其依然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为此新一代目标识别吊舱引入的前视红外系统,这是因为FLI R 在能 在夜间安全和有效地工并且可以穿透烟雾发现目标,另外目标图像是由于视场中的物体的热辐射产生的,因此可以识别伪装过的目标,另外在夜间山、树木等建筑特作为热源或者吸热物体也可以被发现和显示,因此可以为飞行提供低空突防飞行员的安全性。尤其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吊舱的体积、重量减小,可靠性增加,这些都为攻击机配备光电吊舱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前面提到的LITENING吊舱长为2米,直径0.4米,重量约为200公斤,比一枚250公斤炸弹还要小,可以轻松的挂在轻小型飞机上面,除了美国的A-10外,F-16、AV-8B、美洲虎、AMX等战斗、攻击机都装备了都装备了该型吊舱,甚至B-52H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外挂这种吊舱以提高自己的精确打击能力,从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来看攻击配备了光电吊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目标,因此大幅降低了地面指挥引导人员的负担,即后者只需要向攻击机报告目标区的大致位置即可,而不用冒着危险靠近目标进行识别,另外飞机也可以通过数据链将吊舱的图像发送给地面,这样就相当于地面部队从空中俯瞰战场,从而发现隐蔽物后面的敌人,这对于城市作战或者山地作战来说非常宝贵的。

    我国空军在近距空中支援方面起步比较迟,发展也非常迟缓,50年代初,我军师从苏联,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初步形成空地支援作战能力,并在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中首次进行了三军诸兵种联合作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将对空引导组下派到营、连一级,指挥空中打击火力,虽然当时空中火力支援仍旧只停留在火力准备,而不是直接支援,但也代表我军空地联合作战能力迈出了第一步,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后来军队建设“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军空地联合作战能力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不论指挥训练还是武器装备等方面难以适应现代空地联合作战的需要,比如长期作为我国对地支援主力的强-5飞机缺乏精确的导航系统,该机以传统的罗盘和时钟为领航设备,根据地面天气预报台提供的风向和风力来计算航赂,加上低空飞行飞行员难以目视确定地位参考物,所以空中飞行航向误差大,同时强-5也没有远距离目标搜索、识别系统,仅凭飞行员目视搜索、识别目标特别是小型、活动目标非常困难,所以强-5在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时要依靠较为完善的地面指挥引导体系来为飞行员提供准确、详细的目标信息,但是近距空中支援的需求是陆军基层部队发出,经过联合指挥部由空军基本作战单位实施,可以说是最能生衡量一支军队联合作战能力的作战行动,但我军在一个时期内训练演习处于停滞状态,别说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演习,就是各军兵中自己的训练演习都难以为继,这种局面直到80年代才得到改观,我军建立了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逐步开展各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军联合作战能力仍然偏低,在训练、演习中强击机仍然只是做为“远程火炮”来使用,对其浅纵深重要目标进行打击,而不是直接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进入90年代随着我军质量建设步伐的加快,部队合成化向纵深发展,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被放到突出位置进行重点建设,同时指挥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等系统的发展也为我军进一步提高空地联合作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我军目前担负的作战任务来看不论是渡海攻坚还是高原山地作战,都需要强大的火力支援,因为预定作战对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战场体系,有些永备工事甚至达到了北约的防护标准,即可以承受25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而这些作战行动中,作为我国地面部队传统主要火力支援手段的-火炮在这些场合中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我国曾经试验陆炮上船,但因为海浪的簸箕造成射击偏差较大而放弃,近距离空中支援就成为地面部队主要的火力支援手段,这样在我国陆军航空兵还比较弱小,难以承担重任的情况下,强-5这员老将就肩负起为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火力重任,这也是为什么我军要在强-5这型外界以为已经要退役的战斗机上面配备光电吊舱的最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近年来在航空电子、机载武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CH-3无人驾驶攻击还成功出口,更是表明我国在相关系统小型化方面也是成绩突出,因此也就有条件为强-5配备激光惯导/GPS、光电吊舱这样的高精度导航系统、昼夜全天候远距离目标识别系统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行动,与此同时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建设也在向纵深发展,特别注意基层作战单位对空中战机的指挥引导能力,比如在成都军区联合作战演习中出现了陆空联合对空引导小组,尤其令人振奋是我军地面指挥引导小组可以利用手持终端向空中战机进行信息传递,这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美国的态势感知数据链的功能,即利用数据链实现空地之间的目标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空地双方对战场态势的把握能力,在全面提高作战效率的同时,避免友军误伤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配备数据链和光电吊舱后的攻击机已经成为空地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可以接收、发送目标和友军的信息,并将获得的目标分配给地面部队或者其他攻击机,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强-5毕竟是已经老旧,特别是动力系统落后,滞空能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利用强-5改装获得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我军研制一种新的攻击机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时强-5也就会功成身退。
这篇是乃写的老文了吧,记得以前看到过。


支持飞猪老大,坐回沙发,空军现在对自身的定位还在探索中,何种对地支援的装备才是适用的还需一段时间的探索,在自身任务定位明晰之前,恐怕只有先让小强顶着啦{:3_87:}

支持飞猪老大,坐回沙发,空军现在对自身的定位还在探索中,何种对地支援的装备才是适用的还需一段时间的探索,在自身任务定位明晰之前,恐怕只有先让小强顶着啦{:3_87:}
最新的是强-5M
A-10不是挺好么,TG应大力发展
还要怎么升级啊?难道换猎鹰的发动机?
奏是喜欢A-10这种底技术水平的飞机
{:3_83:}  TG应该把强击机和歼击机的特点整合,搞出一款全新的飞机  强歼--X
有人说米格-19-----强五!

米格21+苏15----歼八!  嘿嘿,也不知道对不对![:a4:]
强歼 看看L-15发展型会不会是这个。
不死小强


简单的说下;
以前强-5挂LS-500还要机腹保形油箱,说明空军希望其能够执行较远距离上的打击任务,
现在同时挂LS-500和光电吊舱说明空军在JH-7A入役后,让强-5专门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在强-5这型老机上配备光电吊舱,侧面说明空军对近距空中支援的重视。

简单的说下;
以前强-5挂LS-500还要机腹保形油箱,说明空军希望其能够执行较远距离上的打击任务,
现在同时挂LS-500和光电吊舱说明空军在JH-7A入役后,让强-5专门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在强-5这型老机上配备光电吊舱,侧面说明空军对近距空中支援的重视。
换发动机,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大地之熊 发表于 2009-12-6 18:36
MiG-19对应的是歼-6

顶飞猪老大{:hao:}
不会吧 飞猪老大 也把ID送人了
从我军目前实际三代替换二代的序列和方式来看,小强的部队可能会逐步替换成十号以及十B,未来我军近距支援的任务要么用无人机,要么用陆军的远程打击兵器,十号会承担相当的对地任务,小强的种种改型都只是洪都为了保留这个机种的努力罢了,空军目前的决心就是要把目前的十号和十一平台扁平化,多能化,根本没有考虑给传统的近距空中支援留地位。
挂载光电吊舱和LS-500激光制导炸弹的强-5

挂载LS-500,增加机腹副油箱的强-5

大家注意近来俺国全军综合数据链、陆空联络/数传电台、战术互联网等名词出现,
如果意味着实现了类似美国态势感知数据链这样的体系,那么俺国陆空部队可以直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那么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下面,强-5也能较好的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如果没有这个体系,用歼-10、苏-30MKK也没有多大用处。
强五机体水平太差了
回复 18# 小飞猪


    我觉得出现得最多的名词应该是“复杂电磁情况下”呵呵
昨天看了下CCTV7的军事报道,基本上每一个新闻都有这个词{:jian:}
大地之熊 发表于 2009-12-6 18:36


    歼八是部分参考了米格23
cookship 发表于 2009-12-6 19:10

说到点子上了:handshake
另 不要再一相情愿的勉强----强5了:D
请问小飞猪老大,有没有可能将吊舱进一步整合进机体里面,这样,要么强5可以加机腹保型油箱要么可以在机腹位置在增加一个挂点
腿短了点,还不如用飞豹
飞强五的飞行员是不是很悲剧?跟陆军开59一样
小飞猪 发表于 2009-12-6 18:53
======================================
继续使用强5,是对强敌环绕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生命的不重视... 现在许多人

连FC-1/04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都不看好,何况强5这个连基本电子自卫对抗都没有的机型
mllxcs 发表于 2009-12-6 20:13
==================================
59就算H6了

强5能排得上62式就已经阿米豆腐了
wang2bin10 发表于 2009-12-6 20:11
==================================
那么落后的导航和火控,晚上怎么作战?

难道说到了夜晚就让中国空军自动萎缩近距支援的能力? 越南人都会笑晕的吧
要有效执行近距支援任务,对续航时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3_95:}
搞近距支援还有一用吧?
回复 1# 小飞猪

飞猪哥的帖子是要顶的。。。。
金箍儿棒 发表于 2009-12-6 17:57

=======================================
A- 5M 是long long ago 鸟
sexthegun 发表于 2009-12-6 21:17

说得好像原来近地支援更强似的。
咱们炮兵这么猛,可以部分替代近距支援的需求
改进意义不大吧?不如做新的
小飞猪 发表于 2009-12-6 19:29


    这是05年以前的一次演习吧
唉,我说不换发动机改啥都白搭,航程只会越来越少
强-5如果换上对岸IDF那俩发动机估计还能脱胎换骨一番,不过好像拿L-15来改一改更适合,别的不说,
视野起码好了无数倍


老5(或其后代), 该配给陆军,想想,前线的兵GG顶不住了,呼叫自己家带翅膀的出来帮把手,那感觉,多爽阿!比呼叫大炮支援爽多了。

老5(或其后代), 该配给陆军,想想,前线的兵GG顶不住了,呼叫自己家带翅膀的出来帮把手,那感觉,多爽阿!比呼叫大炮支援爽多了。
86654501 发表于 2009-12-6 18:56


    什么都重新设计。所以强5不会跟着变身。
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