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通过潜水军事论坛等渠道评估中国空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13:05
如果将西方国家对中国军力的关注点做一个排序,那么空军在各军种中被关注的程度无疑相对较弱。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中国空军与西方空中力量差距过大,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空军的战略地位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有关。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战机进入中国空军的作战序列,西方对中国空军的评估在逐渐深入。只不过,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这种评估中,“失真”、偏差,甚至偏见都是在所难免的。

  谁在评估中国空军

  谁在评估中国空军?表面上看,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比如,11月1日新华社对中国空军许其亮司令员的访谈,就被法新社曲解为“中国外太空军事化”的开端。此外,国外媒体还时常就有关中国空军的问题采访西方高级将领。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应该算是报道或评论,并不能称之为评估。

  真正意义上的评估,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军队和各种智囊机构。

  西方政府对中国空军的评估,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每年,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中国军力报告”都会为“中国威胁论”提供充足的“数据”。这份报告中也包括对中国空军的评估部分,其中既涉及到编制、序列的调整,也有装备的更新和训练体制的改革。

  西方军队的一些研究机构也会对中国空军做一些评估性的工作。例如,西方的国防大学、空军大学等高等军事学府,每年都会公开发表相当数量的相关文章和报告。

  当然,无论是西方政府的国防部、情报部门还是军方,肯定会根据各类情报途径得出更加详尽的内部评估结论,但它们在解密之前外界无法得知。

  因此,就公开的评估来看,无论是从系统性还是科学性来衡量,西方国家评估中国空军的“主力”,应该算是各类民间智库与专业分析机构。这里既包括像兰德公司、美国企业研究所这样的大型综合性智库机构,也包括《简氏防务周刊》《航空航天技术周刊》等专业的防务类分析媒体。后者相对于主流媒体专业性更强。

  五大评估渠道

  那么所有上述机构又是拿什么来评估中国空军的?依据信息来源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种评估渠道。

  无论是《解放军报》、新华社还是中央电视台,这类具有军方或官方背景的媒体,国外研究机构的关注度都相当高,甚至可以用“咬文嚼字”来形容。特别是《解放军报》,长期以来都是国外军事分析员的“必备读物”。其中,有关中国空军装备的照片、航空兵部队的训练特点,都会成为评估中国空军实力的资料来源。此外,中国国防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军事院校出版的学术类期刊,也是西方评估机构研究中国空军战略战术和高级指挥员作战思想的途径。相对于平面媒体,电视台的优势在于直观,例如中国空军作战飞机编号的变化、挂载弹药的种类、战术训练的动作(例如发射导弹、空中加油),都会被西方从中窥视出中国空军的发展变化。

  任何一种了解手段都无法代替实地接触。与陆军一样,中国空军也有自己的“迎外部队”定期接受外国武官的参观访问。2005年,各国空军驻华武官参观了八一飞行表演队。美国空军武官在现场就提问:“空军一个团的后勤保障人员有多少”、“一个飞行师中飞行员的数量、总的人数是多少”、“歼击机部队执行警戒任务时战斗机的准备时间和再次起飞间隔时间是多少”……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的武官也问到:“空军师、团、大队以及空军、北京军区空军之间的隶属关系是什么”、“中国空军飞行员每年的飞行小时数和导弹实弹发射次数是多少”……很明显,这些问题都相当直接。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各国空军代表团成员全面参观了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歼十、歼十一。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取的信息,肯定会成为评估中国空军的重要资料。

  了解中国空军装备技术发展的最佳场所是中国国内的航空展览会,如珠海航展和北京航展。尽管仍在保密的中国空军主战装备不会出现在航展上,但外国专业人士仍然可以从展品乃至中方航空工业人员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中国空军装备的变化。比如,中国公开展出的霹雳-9C空空导弹、雷石和雷霆精确制导炸弹,都可以让人推测出中国空军机载武器的发展水平。而大量展出的航空电子、航空动力产品或者样机,也为研究中国空军的机载设备水平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依据。最近两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的“暗剑”“翼龙”无人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在这类航展上,拿着相机频繁拍照、用英语甚至中文想和中方参展商“深入交流”的外国人都不少,这里面既有外国军方人士,也有民间研究人员。还应该指出的是,某些向中国出售战机、航电系统的国外公司,往往也成了西方打探中国空军消息的渠道之一。但是随着中国空军装备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类渠道的价值已大不如以前。

  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决定了各大国对于情报的获取无所不用其极,而空天力量的战略性又加剧了情报领域的竞争态势。从利用成像、电子侦察卫星到各种间谍行为,西方大国对中国空军的侦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这类隐秘渠道所获知的情报及其分析结论往往是机密的,但有时也会披露出来。2007年1月17日,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率先报道了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它的信息来源是美国中情局、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以及美国宇航局。这充分显示了专业性媒体或智库机构在国家情报机关中的“人脉”,因为它们有相当数量的分析人员具有在军方或情报机构服务的经历。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空间现已经成为国外获取中国空军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中国空军的主力作战装备,如歼十、歼十一B、空警-200、空警-2000以及在国外引起关注的歼十B战机,都是首先在网上出现了清晰的照片。此外,网络上各种军事论坛的“爆料”和对中国空军装备的分析,都成了研判中国空军实力的绝佳素材。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方便、快捷地印证了中国空军的发展。

  西方评估中国空军的制约因素

  西方国家对中国空军的评估,实际上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

  政治的影响最大。西方国家解读评估中国空军,往往不是站到一个客观的立场上,而是服务于自身的政治或战略目的。例如,为了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紧张气氛,西方常常渲染中国空军力量的进攻性。此外,西方国家还会在评估中把中国战机的数量拿来与邻国进行比较,以形成巨大反差。实际上,中国国土广袤,有不同的空中作战方向,这样分摊下来中国空军的装备数量还是有很大的缺口的。而一些西方国家却巧妙利用数字来误导相关国家的外交、军事决策,给中国制造麻烦。

  制造“中国空军威胁论”,除了企图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损害中国形象,更含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国空军的威胁很可怕?那么就来买我们的战机吧。”如今,先进战斗机已经占据全球武器交易的相当份额,西方国家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都会死死占据战斗机这种航空工业高端产品的市场。因此,如果仔细观察西方国家评估中国空军的材料,就会发现一种两级摇摆的现象:一方面是中国空军的所谓“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又是中国空军的装备、武器、训练水平与西方相比“有很大差距”。

  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影响西方国家评估中国空军的质量。在西方国家四处窥探中国空军情报的同时,中国也会保护事关战略利益、空军发展的核心机密。因此,无论西方从何种渠道得到信息,都会与事实存在出入,从而影响评估的结果。此外,东西方文化、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甚至翻译上的一些失误,也会造成南辕北撤的效果。

  因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空军的评估中,“失真”、偏差,甚至偏见往往是在所难免的。在承认这些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同时,也无须过分在意。如果将西方国家对中国军力的关注点做一个排序,那么空军在各军种中被关注的程度无疑相对较弱。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中国空军与西方空中力量差距过大,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空军的战略地位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有关。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战机进入中国空军的作战序列,西方对中国空军的评估在逐渐深入。只不过,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这种评估中,“失真”、偏差,甚至偏见都是在所难免的。

  谁在评估中国空军

  谁在评估中国空军?表面上看,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比如,11月1日新华社对中国空军许其亮司令员的访谈,就被法新社曲解为“中国外太空军事化”的开端。此外,国外媒体还时常就有关中国空军的问题采访西方高级将领。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应该算是报道或评论,并不能称之为评估。

  真正意义上的评估,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军队和各种智囊机构。

  西方政府对中国空军的评估,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每年,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中国军力报告”都会为“中国威胁论”提供充足的“数据”。这份报告中也包括对中国空军的评估部分,其中既涉及到编制、序列的调整,也有装备的更新和训练体制的改革。

  西方军队的一些研究机构也会对中国空军做一些评估性的工作。例如,西方的国防大学、空军大学等高等军事学府,每年都会公开发表相当数量的相关文章和报告。

  当然,无论是西方政府的国防部、情报部门还是军方,肯定会根据各类情报途径得出更加详尽的内部评估结论,但它们在解密之前外界无法得知。

  因此,就公开的评估来看,无论是从系统性还是科学性来衡量,西方国家评估中国空军的“主力”,应该算是各类民间智库与专业分析机构。这里既包括像兰德公司、美国企业研究所这样的大型综合性智库机构,也包括《简氏防务周刊》《航空航天技术周刊》等专业的防务类分析媒体。后者相对于主流媒体专业性更强。

  五大评估渠道

  那么所有上述机构又是拿什么来评估中国空军的?依据信息来源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种评估渠道。

  无论是《解放军报》、新华社还是中央电视台,这类具有军方或官方背景的媒体,国外研究机构的关注度都相当高,甚至可以用“咬文嚼字”来形容。特别是《解放军报》,长期以来都是国外军事分析员的“必备读物”。其中,有关中国空军装备的照片、航空兵部队的训练特点,都会成为评估中国空军实力的资料来源。此外,中国国防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军事院校出版的学术类期刊,也是西方评估机构研究中国空军战略战术和高级指挥员作战思想的途径。相对于平面媒体,电视台的优势在于直观,例如中国空军作战飞机编号的变化、挂载弹药的种类、战术训练的动作(例如发射导弹、空中加油),都会被西方从中窥视出中国空军的发展变化。

  任何一种了解手段都无法代替实地接触。与陆军一样,中国空军也有自己的“迎外部队”定期接受外国武官的参观访问。2005年,各国空军驻华武官参观了八一飞行表演队。美国空军武官在现场就提问:“空军一个团的后勤保障人员有多少”、“一个飞行师中飞行员的数量、总的人数是多少”、“歼击机部队执行警戒任务时战斗机的准备时间和再次起飞间隔时间是多少”……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的武官也问到:“空军师、团、大队以及空军、北京军区空军之间的隶属关系是什么”、“中国空军飞行员每年的飞行小时数和导弹实弹发射次数是多少”……很明显,这些问题都相当直接。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各国空军代表团成员全面参观了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歼十、歼十一。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取的信息,肯定会成为评估中国空军的重要资料。

  了解中国空军装备技术发展的最佳场所是中国国内的航空展览会,如珠海航展和北京航展。尽管仍在保密的中国空军主战装备不会出现在航展上,但外国专业人士仍然可以从展品乃至中方航空工业人员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中国空军装备的变化。比如,中国公开展出的霹雳-9C空空导弹、雷石和雷霆精确制导炸弹,都可以让人推测出中国空军机载武器的发展水平。而大量展出的航空电子、航空动力产品或者样机,也为研究中国空军的机载设备水平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依据。最近两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的“暗剑”“翼龙”无人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在这类航展上,拿着相机频繁拍照、用英语甚至中文想和中方参展商“深入交流”的外国人都不少,这里面既有外国军方人士,也有民间研究人员。还应该指出的是,某些向中国出售战机、航电系统的国外公司,往往也成了西方打探中国空军消息的渠道之一。但是随着中国空军装备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类渠道的价值已大不如以前。

  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决定了各大国对于情报的获取无所不用其极,而空天力量的战略性又加剧了情报领域的竞争态势。从利用成像、电子侦察卫星到各种间谍行为,西方大国对中国空军的侦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这类隐秘渠道所获知的情报及其分析结论往往是机密的,但有时也会披露出来。2007年1月17日,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率先报道了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它的信息来源是美国中情局、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以及美国宇航局。这充分显示了专业性媒体或智库机构在国家情报机关中的“人脉”,因为它们有相当数量的分析人员具有在军方或情报机构服务的经历。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空间现已经成为国外获取中国空军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中国空军的主力作战装备,如歼十、歼十一B、空警-200、空警-2000以及在国外引起关注的歼十B战机,都是首先在网上出现了清晰的照片。此外,网络上各种军事论坛的“爆料”和对中国空军装备的分析,都成了研判中国空军实力的绝佳素材。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方便、快捷地印证了中国空军的发展。

  西方评估中国空军的制约因素

  西方国家对中国空军的评估,实际上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

  政治的影响最大。西方国家解读评估中国空军,往往不是站到一个客观的立场上,而是服务于自身的政治或战略目的。例如,为了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紧张气氛,西方常常渲染中国空军力量的进攻性。此外,西方国家还会在评估中把中国战机的数量拿来与邻国进行比较,以形成巨大反差。实际上,中国国土广袤,有不同的空中作战方向,这样分摊下来中国空军的装备数量还是有很大的缺口的。而一些西方国家却巧妙利用数字来误导相关国家的外交、军事决策,给中国制造麻烦。

  制造“中国空军威胁论”,除了企图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损害中国形象,更含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国空军的威胁很可怕?那么就来买我们的战机吧。”如今,先进战斗机已经占据全球武器交易的相当份额,西方国家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都会死死占据战斗机这种航空工业高端产品的市场。因此,如果仔细观察西方国家评估中国空军的材料,就会发现一种两级摇摆的现象:一方面是中国空军的所谓“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又是中国空军的装备、武器、训练水平与西方相比“有很大差距”。

  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影响西方国家评估中国空军的质量。在西方国家四处窥探中国空军情报的同时,中国也会保护事关战略利益、空军发展的核心机密。因此,无论西方从何种渠道得到信息,都会与事实存在出入,从而影响评估的结果。此外,东西方文化、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甚至翻译上的一些失误,也会造成南辕北撤的效果。

  因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空军的评估中,“失真”、偏差,甚至偏见往往是在所难免的。在承认这些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同时,也无须过分在意。
击沉各大论坛的核潜艇。。。。{:jian:}
反潜舰出动!

没说明是转帖也没有出处,难道是原创?
写的不错
{:3_97:}TG会不会也在西方的论坛去潜水来评估西方的水平呢
这手段不可靠吧,没有网络的时候西方靠什么渠道评估TG空军?
潜水中华和铁血,西方就会向天朝投降了
回复 8# 小人物甲

你说的很对,我们吹吧~~~
小人物甲 发表于 2009-12-4 15:57


    應該鼓勵鐵血和中華的YY派!!{:3_97:}
我爆料,我看到了TG的奸星舰
我爆料,我看到TG在造宇宙大帝
哇,这都被你们发现了,工作部好干啊
我爆料 我看到TG在人造棒子
CD海外兵团发来贺电呵呵。:victory:
小人物甲 发表于 2009-12-4 15:57
    若是潜在BKC论坛呢?
大家转移,关门,放教主
大家一看发现TG空军还处在石器时代,顿时高枕无忧........
小人物甲 发表于 2009-12-4 15:57


  网络粪青编造假军事新闻,为了害怕中国人不相信,还要假冒成老外,外媒称中国武器如何先进,如何厉害等等
网上吹嘘中国武器的帖子基本都是国内军迷伪造的
“假军事新闻”已经成为愤青的兴奋剂和摇头丸。
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方便、快捷地印证了中国空军的发展。
这个帖子有五年了吧?
小人物甲 发表于 2009-12-4 15:57


    绝对同意!
小人物甲 发表于 2009-12-4 15:57


   哈哈 厉害!
潜水超大一年,分清那些活跃ID的阵营和背景,足以搞清PLA的建制和装备情况;

特别那些喜欢口曝的内部人士,急WW之所急,想WW之所想,丁点问题都往外抖,MD
新机研制等问题论坛里知道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有也不敢说太明白,遇到同行那被人肉出来的概率是很高的。大部分都是端着茶杯看热闹的。
但是部队编制和转场等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家互相凑一点信息出来,或许只是出于好奇,但是各地部队那点事情真的就不用狗特务们费什么心了。

这就是为什么空版严禁讨论现役装备配属和编制的原因之一。
听说 :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 歼11 和棒子的 F15K相遇,然后F15K被我们的歼11锁定了 ,然后就灰溜溜的跑了?

有这事不?
小人物甲 发表于 2009-12-4 15:57


    哈哈,或者被震惊而死
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率先报道了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它的信息来源是美国中情局、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以及美国宇航局。这充分显示了专业性媒体或智库机构在国家情报机关中的“人脉”,因为它们有相当数量的分析人员具有在军方或情报机构服务的经历。
回复 8# 小人物甲

间谍看后一言不发惊呼中华铁血不可战胜
我在想,要是鬼佬遇到HKC和BKC会怎么办......
不要自以为是。
别人的侦察手段比TG的高明,
用钱收买的也更多,高官子弟、名星都想出国。(也不想想没有国家的强盛那里有中国人的尊严)
现在社会人心浮动,年轻人认钱不认人,做汉奸做走狗的多拉。
思想教育统战工作都比以前差多拉。(我不支持思想封锁,更希望政府工作对民众透明。)
但爱国教育应当抓起来,仁、义、礼、信更应当从小培养。
现在满社会都想怎么赚钱,科研单位搞项目赚钱,大型国企挪用科研资金搞副业。
说几天都说不完。
liangkangping 发表于 2009-12-4 22:32


    反卫星试验前,中国通报了美国。所以美国防总才在2007.1月那一天十几次公布风云卫星的轨道数据。
回想起来,在试验前,美国布什正好宣布了准备太空军事化与必要时限制别国使用太空的权利的军事准备等相关决定。等到中国通报他试验,一直不做声,看见成功了,就开始教唆日本等几条盟狗大声叫唤,自己最后发声{:3_91:} ~
胡说  就tb这点实力 西方有什么可看的 文章又是FF瞎写的吧
海深蓝 发表于 2009-12-4 23:00


    正常啊


这贴是新浪军事12月4日早上9:44分贴出来的。

新浪转的是《环球》杂志。

新浪的标题是:《西方通过隐秘手段互联网等5大渠道评估中国空军》

兰州转载是否应该注明出处??{:yan:}

这贴是新浪军事12月4日早上9:44分贴出来的。

新浪转的是《环球》杂志。

新浪的标题是:《西方通过隐秘手段互联网等5大渠道评估中国空军》

兰州转载是否应该注明出处??{:yan:}
疯狂的伊万伊万 发表于 2009-12-4 15:49


    现在连美国人也不把敏感机构的电脑连外网了
回复 29# 2000wcw

那只能之色子了
潜水的危险了
原来我们都是网特。。。
看来我得经常冒泡了,要不成狗特务了
我报料我看见了TG的泛用人型决战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