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搅局者”来袭 2013智能电视产业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5:00
http://homea.people.com.cn/n/2013/1221/c41390-23907293.html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李洪涛)电视产业近年来不断进行着技术的革新,并且往往用“元年”来标记,2009年被称作LED元年,2010年被称为3D元年,2011年被称作智能元年,2012年是4K超高清元年,2013年在笔者眼里姑且可以称为“搅局”元年或是颠覆元年。

     IT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电视制造业

     乐视、小米、阿里巴巴,乍听之下跟电视制造业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就是这些外来的“搅局者”,今年恰恰成为了电视产业最“闪耀”的明星,高举着“颠覆”的口号,赚足了眼球。自去年联想宣布进军电视业以来,电视产业刮起了一股“革命风”,最具代表的是联想智能电视和乐视推出的“超级电视”,随后小米也一头扎进了这个陌生的领域,甚至阿里巴巴也发布了智能电视系统“搀和”进了电视产业。一时间,众多“跨圈”企业纷纷涉足智能电视领域,给传统电视企业造成很大压力,意欲成为传统电视制造企业的“掘墓人”。

     那么这些企业的初衷是什么呢?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视市场总量约为4280万台,而智能电视仅1610万台,到了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超过50%,预计销量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全年可达到2610万台,到2014年销量将可达3610万台。据Display research的数据表明,智能电视普及的速度很快,预计到2015年末将累计超过5亿台。面对这样一个“红海”,连苹果都跃跃欲试,何况市场嗅觉如此灵敏的IT互联网企业。

     中国传统电视机制造企业,面对IT互联网企业的“如狼似虎”,似乎在宣传和市场把握上明显处于下风。我们不断的看到“乐视电视网上预售几分钟售罄,小米电视发布会聚集大量粉丝,一票难求”这样的新闻。虽然传统电视制造企业不断的进行智能系统的升级开发,性能改善,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宣传攻势,还是显得缺乏亮点。行业资深人士杨帆认为,之所以IT互联网企业能够找到切入点进入这个行业,就说明传统电视制造企业还不够完善,虽然在上游硬件产业链上已经取得了较强的话语权,但软件开发、用户体验、智能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才让IT企业看到了机会。

     “搅局”难成正果 靠噱头无法成功

     来势汹汹的电视产业“搅局者”们,或许也智能充当搅局的角色,对于这个领域,他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乐视在发布会上要“颠覆”一切传统电视机,口号喊的虽然响,但2万台的预售量比起年销量1000万台、1500万台的“海信、创维、康佳”们,还是差了太多。联想电视与京东合作,省去了不少渠道费用,但也仅仅提出了三年100万台的目标。某不愿具名的电视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年销售量不足300万台,对于中国电视制造企业来说是很难盈利的。

     业内人士胡洪森认为,IT互联网企业进军电视业,各有各的考量。“乐视、阿里他们更多的是引起资本层面的关注,乐视电视卖了多少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最明显的是他们的股价比去年最低点涨了200%以上。电视行业的现状他们也明白,只不过在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他们进入电视行业也既为内容产业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也用较小成本切入一个新的行业。”

     阿里巴巴的智能电视“梦”,看起来似乎困难更大。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透露,“阿里想让我们用它的操作系统,长虹仅仅做硬件提供商,长虹不会这样做的。并且我们也在积极布局家庭互联网概念。”说出了众多电视企业的心里话,据笔者了解,包括长虹在内,国内外知名电视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智能电视的延展产业链,并且部分企业已经成功开发出了较为先进的智能操作系统,不太可能为了一时的方便放弃开发智能电视核心的操作系统,受制于人。

     传统电视并不惧怕“搅局者” 智能电视亟需解决商业模式问题

     对于小米、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进军电视产业,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坦言“没有压力是假的,毕竟有新的进入者来分这一杯羹”,同时对于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表示乐观,刘棠枝认为外来者进入者对这个行业带来冲击,同时也对原有的行业的蛋糕做大带来一种好处,带来一种新的思路、一种新的方式,证明电视行业还是“朝阳行业”。

     刘棠枝表示,对于乐视、小米等公司不管是“低价策略”还是“互联网策略”,创维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有着自身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三点:1、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涉及电视已经25年,无论是研发、设计都比较有丰富的行业经验。2、有很好的供应链,因为电视首先是一个硬件,供应链从过去的十年当中、全球的企业当中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3、更专业,因为创维80%的主营业务是在电视上,创维有自信和信心无论是硬件、软件都做的比新进入者更专业。

     同样作为电视产业“新兵”的联想,中国区智能电视事业部总经理任中伟认为更多的IT互联网“同行”加入到智能电视的竞争当中,能把智能电视快速做起来,智能电视普及对联想来讲是一个好事。但是任中伟对于噱头营销并不认可。“互联网化后比的还是产品、售后服务和供应链,如果传统企业补互联网思维、补营销方式,要么是互联网企业补品牌、供应链、产品。你要想通过简单的饥饿营销、排队,简单一点弄是很难成功的。手机跟电视是有区别的,某互联网品牌做手机还是不错的,这个不错也就是1000万的手机,在中国几亿手机里面份额是很小的,也不要神化。第二手机是偏感性的品牌,是我自己买,不需要跟家人商量,另外感觉不好三个月就换掉了。但是电视这个东西是一个家庭化的和偏理性的产品,需要跟其他看电视的成员商量一下,考虑的因素显然比手机多得多。这种营销驱动的公司,我认为短期内会制造一点声音,但是长期来讲是有困难的。”

     与此同时,目前智能电视与智能手机的另外一大区别就是缺少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未来可能影响智能电视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智能 电视内置的视频播放平台,除少数影片需要付费观看外,绝大多数还是免费的,包括很多国内与好莱坞大片,这些影片的播放都是需要运营方购买版权的,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智能电视的“海量”影视资源实际上是在“烧钱”。

     业内人士胡洪森指出,目前中国智能电视企业大部分都处在“京东模式”的初始阶段,为了吸引用户,扩大基数,只能不断的投入用“烧钱”来解决问题,“影视内容源越多,购买版权的费用就越高。但是不更新视频,用户就会减少,所以只能不断的烧钱,自己‘烧’压力比较大,就会寻求合作,硬件厂商与互联网运营商绑到一起‘烧’,这也就不难解释最近频频‘合作’的原因了,谁能扛到最后,也许就能胜利”。

     行业人士杨帆指出,中国的电视用户已经习惯了购买电视之后,免费或者交很少的费用来观看电视台节目,即“一次购买终生观看”模式,最大的支出就是购买电视机的成本。但智能电视的应用内容一旦收费,将很大程度上挑战用户的这一习惯,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花钱在家电视”,尚存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企业“智能大战”打的火热 国际巨头已聚焦长远

     在国内电视制造商与IT互联网“搅局者”打的火热的同时,具备极强上游产业统治力和先进技术的国际巨头已开始在未来的、次时代的显示技术方面发力。LG Display年初宣布,已经确定将投资约7, 063亿韩元 (约合40.6亿人民币) 增设一条8.5代WRGB OLED电视面板生产线,预计将于201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于今年下半年发布了曲面OLED液晶电视,从显示技术到外形真正“颠覆”了目前所有电视产品,4.3mm的厚度也是目前OELD电视的最薄水平。随后,拥有OLED液晶制造技术的另一大厂商三星也发布了OLED,跳出了与国产品牌长达三年的“智能大战”。另外,索尼、夏普等企业已经开始研究新一代的4K超高清技术,在2K转4K、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上领衔行业。

     业内资深人士杨帆指出,在对于趋势的把握上,应该向日韩企业学习,目前以三星、LG、索尼为首的电视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超高清UHD、OLED,弧面柔性面板等方面,这些技术的特点是清晰度更高、画质出色、让观看体验更好。而中国企业仍然一头扎进智能电视的“概念战、宣传战”,让人不禁想到上世纪末CRT显像管电视转型平板电视时,中国制造企业的“后知后觉”,需要警惕。http://homea.people.com.cn/n/2013/1221/c41390-23907293.html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李洪涛)电视产业近年来不断进行着技术的革新,并且往往用“元年”来标记,2009年被称作LED元年,2010年被称为3D元年,2011年被称作智能元年,2012年是4K超高清元年,2013年在笔者眼里姑且可以称为“搅局”元年或是颠覆元年。

     IT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电视制造业

     乐视、小米、阿里巴巴,乍听之下跟电视制造业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就是这些外来的“搅局者”,今年恰恰成为了电视产业最“闪耀”的明星,高举着“颠覆”的口号,赚足了眼球。自去年联想宣布进军电视业以来,电视产业刮起了一股“革命风”,最具代表的是联想智能电视和乐视推出的“超级电视”,随后小米也一头扎进了这个陌生的领域,甚至阿里巴巴也发布了智能电视系统“搀和”进了电视产业。一时间,众多“跨圈”企业纷纷涉足智能电视领域,给传统电视企业造成很大压力,意欲成为传统电视制造企业的“掘墓人”。

     那么这些企业的初衷是什么呢?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视市场总量约为4280万台,而智能电视仅1610万台,到了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超过50%,预计销量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全年可达到2610万台,到2014年销量将可达3610万台。据Display research的数据表明,智能电视普及的速度很快,预计到2015年末将累计超过5亿台。面对这样一个“红海”,连苹果都跃跃欲试,何况市场嗅觉如此灵敏的IT互联网企业。

     中国传统电视机制造企业,面对IT互联网企业的“如狼似虎”,似乎在宣传和市场把握上明显处于下风。我们不断的看到“乐视电视网上预售几分钟售罄,小米电视发布会聚集大量粉丝,一票难求”这样的新闻。虽然传统电视制造企业不断的进行智能系统的升级开发,性能改善,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宣传攻势,还是显得缺乏亮点。行业资深人士杨帆认为,之所以IT互联网企业能够找到切入点进入这个行业,就说明传统电视制造企业还不够完善,虽然在上游硬件产业链上已经取得了较强的话语权,但软件开发、用户体验、智能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才让IT企业看到了机会。

     “搅局”难成正果 靠噱头无法成功

     来势汹汹的电视产业“搅局者”们,或许也智能充当搅局的角色,对于这个领域,他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乐视在发布会上要“颠覆”一切传统电视机,口号喊的虽然响,但2万台的预售量比起年销量1000万台、1500万台的“海信、创维、康佳”们,还是差了太多。联想电视与京东合作,省去了不少渠道费用,但也仅仅提出了三年100万台的目标。某不愿具名的电视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年销售量不足300万台,对于中国电视制造企业来说是很难盈利的。

     业内人士胡洪森认为,IT互联网企业进军电视业,各有各的考量。“乐视、阿里他们更多的是引起资本层面的关注,乐视电视卖了多少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最明显的是他们的股价比去年最低点涨了200%以上。电视行业的现状他们也明白,只不过在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他们进入电视行业也既为内容产业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也用较小成本切入一个新的行业。”

     阿里巴巴的智能电视“梦”,看起来似乎困难更大。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透露,“阿里想让我们用它的操作系统,长虹仅仅做硬件提供商,长虹不会这样做的。并且我们也在积极布局家庭互联网概念。”说出了众多电视企业的心里话,据笔者了解,包括长虹在内,国内外知名电视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智能电视的延展产业链,并且部分企业已经成功开发出了较为先进的智能操作系统,不太可能为了一时的方便放弃开发智能电视核心的操作系统,受制于人。

     传统电视并不惧怕“搅局者” 智能电视亟需解决商业模式问题

     对于小米、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进军电视产业,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坦言“没有压力是假的,毕竟有新的进入者来分这一杯羹”,同时对于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表示乐观,刘棠枝认为外来者进入者对这个行业带来冲击,同时也对原有的行业的蛋糕做大带来一种好处,带来一种新的思路、一种新的方式,证明电视行业还是“朝阳行业”。

     刘棠枝表示,对于乐视、小米等公司不管是“低价策略”还是“互联网策略”,创维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有着自身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三点:1、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涉及电视已经25年,无论是研发、设计都比较有丰富的行业经验。2、有很好的供应链,因为电视首先是一个硬件,供应链从过去的十年当中、全球的企业当中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3、更专业,因为创维80%的主营业务是在电视上,创维有自信和信心无论是硬件、软件都做的比新进入者更专业。

     同样作为电视产业“新兵”的联想,中国区智能电视事业部总经理任中伟认为更多的IT互联网“同行”加入到智能电视的竞争当中,能把智能电视快速做起来,智能电视普及对联想来讲是一个好事。但是任中伟对于噱头营销并不认可。“互联网化后比的还是产品、售后服务和供应链,如果传统企业补互联网思维、补营销方式,要么是互联网企业补品牌、供应链、产品。你要想通过简单的饥饿营销、排队,简单一点弄是很难成功的。手机跟电视是有区别的,某互联网品牌做手机还是不错的,这个不错也就是1000万的手机,在中国几亿手机里面份额是很小的,也不要神化。第二手机是偏感性的品牌,是我自己买,不需要跟家人商量,另外感觉不好三个月就换掉了。但是电视这个东西是一个家庭化的和偏理性的产品,需要跟其他看电视的成员商量一下,考虑的因素显然比手机多得多。这种营销驱动的公司,我认为短期内会制造一点声音,但是长期来讲是有困难的。”

     与此同时,目前智能电视与智能手机的另外一大区别就是缺少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未来可能影响智能电视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智能 电视内置的视频播放平台,除少数影片需要付费观看外,绝大多数还是免费的,包括很多国内与好莱坞大片,这些影片的播放都是需要运营方购买版权的,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智能电视的“海量”影视资源实际上是在“烧钱”。

     业内人士胡洪森指出,目前中国智能电视企业大部分都处在“京东模式”的初始阶段,为了吸引用户,扩大基数,只能不断的投入用“烧钱”来解决问题,“影视内容源越多,购买版权的费用就越高。但是不更新视频,用户就会减少,所以只能不断的烧钱,自己‘烧’压力比较大,就会寻求合作,硬件厂商与互联网运营商绑到一起‘烧’,这也就不难解释最近频频‘合作’的原因了,谁能扛到最后,也许就能胜利”。

     行业人士杨帆指出,中国的电视用户已经习惯了购买电视之后,免费或者交很少的费用来观看电视台节目,即“一次购买终生观看”模式,最大的支出就是购买电视机的成本。但智能电视的应用内容一旦收费,将很大程度上挑战用户的这一习惯,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花钱在家电视”,尚存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企业“智能大战”打的火热 国际巨头已聚焦长远

     在国内电视制造商与IT互联网“搅局者”打的火热的同时,具备极强上游产业统治力和先进技术的国际巨头已开始在未来的、次时代的显示技术方面发力。LG Display年初宣布,已经确定将投资约7, 063亿韩元 (约合40.6亿人民币) 增设一条8.5代WRGB OLED电视面板生产线,预计将于201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于今年下半年发布了曲面OLED液晶电视,从显示技术到外形真正“颠覆”了目前所有电视产品,4.3mm的厚度也是目前OELD电视的最薄水平。随后,拥有OLED液晶制造技术的另一大厂商三星也发布了OLED,跳出了与国产品牌长达三年的“智能大战”。另外,索尼、夏普等企业已经开始研究新一代的4K超高清技术,在2K转4K、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上领衔行业。

     业内资深人士杨帆指出,在对于趋势的把握上,应该向日韩企业学习,目前以三星、LG、索尼为首的电视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超高清UHD、OLED,弧面柔性面板等方面,这些技术的特点是清晰度更高、画质出色、让观看体验更好。而中国企业仍然一头扎进智能电视的“概念战、宣传战”,让人不禁想到上世纪末CRT显像管电视转型平板电视时,中国制造企业的“后知后觉”,需要警惕。
不知道智能电视智能到哪了,连个自动识别并切换分辨率的功能都没有,所谓的内置应用程序也都是坑爹的弱智程序,而且绝大多数还要额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