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24:12
有清一代共修建12座帝陵、7座后陵、8座妃园寝,分别由关外四陵、东陵、西陵三部分陵区组成。

关外四陵

关外四陵在东北辽宁省。永陵位于辽宁新宾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盖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等清皇室祖先。福陵位于辽宁沈阳市区之东,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辽宁沈阳市区北部,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东京陵位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





清陵--先祖永陵


有清一代共修建12座帝陵、7座后陵、8座妃园寝,分别由关外四陵、东陵、西陵三部分陵区组成。

关外四陵

关外四陵在东北辽宁省。永陵位于辽宁新宾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盖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等清皇室祖先。福陵位于辽宁沈阳市区之东,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辽宁沈阳市区北部,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东京陵位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





清陵--先祖永陵




福陵



昭陵





东京陵




东 陵

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共有陵寝和园寝14处。包括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埋葬着5个皇帝,15个皇后,50个皇贵妃、贵妃、妃,18个嫔,22个贵人,16个常在,9个答应,1个阿哥,4个福晋,17个格格。





西 陵

西陵在河北省易县,共有陵墓和园寝14座。包括帝陵4座,后陵3座,妃园寝3座,亲王、阿哥、公主等园寝4座。埋葬着4个皇帝,9个皇后,4个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46人,亲王、阿哥、公主6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全称"承天广运 神功圣德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叶赫那拉氏



福陵,也称东陵位于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的丘陵地上,是清朝第一代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它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与满族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各陵的独特风格。主要建筑景观有参道旁的石象生、108磴、康熙碑和陵园主体的方城、宝城、月牙城。其中的石马据说是仿当年尔哈赤的坐骑蒙古马雕成。

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

陵墓始建于天聪三年,建成丁1651年,后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陵墓保存得相当完整。福陵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大殿凌云,占地19万平方米,构成独具风格的帝王山陵。陵墓四周绕以矩形围墙,南面正中为正红门,门前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牌坊。门内甬道两侧排列着成对的骆驼、狮子、马等。往北地势渐高,游人需登上108级台阶,才能到山上的陵寝方城。城墙高7米,城中的隆恩殿是祭祀之所,东西有配殿,城的四角有角楼。方城正中为大明楼,楼内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为月牙形的宝城,也叫月牙城。宝城之下,埋葬着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为女真贵族出身,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是明朝所属的北地方官。因他"忠于大明","保塞有功",升至都督,晋号龙虎将军(正二品)。十七世纪初,明朝政治腐败,无力维持东北一隅的统治,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经过几十年征战,统一了女真各部,在1616年于图阿喇即汗位。其后迁都东京(辽宁省辽阳县),再迁都沈阳。十年后,围攻明宁远城(辽宁省兴城县),受炮伤退回沈阳死于途中。

福陵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了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东陵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清幽肃穆。

太祖(努尔哈赤)

公元1559年--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明万历十一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金。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据满洲实录, 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皇帝皇太极,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全称"应天兴国 弘德彰武 宽温仁圣 睿孝敬敏 昭定隆道 显功 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景观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清昭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盛京(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故有“北陵”之称。是清朝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318.74万平方米。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九日定名为昭陵。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之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才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城堡式陵寝建筑体系。清昭陵保护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是关外清三陵(抚顺新宾永陵、沈阳福陵、昭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的陵寝规制,自南向北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均建在中轴线(神道)上,其他建筑对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形成平面布局规整、礼制设施齐备的皇陵规制。清昭陵的建筑保留了清初关外的某些特色,更多则是按照中原王朝的陵寝规制建造的,单体古建筑设计匠心独具,造型典雅大方,材质精良,石雕精美华丽,其中月台之上的隆恩殿、城堡式的方城、高耸的隆恩门、造型别致的角楼、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宫、气势非凡的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等皆为清昭陵颇具特色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美杰作。

陵墓主人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清朝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清朝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为大清基业和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清朝历史影响重大,堪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崇德八年(1643年)驾崩,在位17年。



清昭陵总体布局以陵寝为中心,分为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陵寝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下马碑、石狮、华表、神桥、牌楼、东门房(更衣厅、御厕)、西门房(宰牲厅)、正红门、东红门、西红门、风水红墙、神道、石像生、碑楼、望柱、茶膳房、涤器房、仪仗房、果房、方城、隆恩门、配楼、配殿、焚帛亭、隆恩殿、二柱门、石五供、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隆业山等。其中建于石砌月台之上的隆恩殿是方城内主要建筑,月台的四周刻有各种精巧花纹,四角雕有龙头,从龙口可排放月台积水,有“龙头瀑布”之景观。殿内采用了无天花板、在梁柱上直接彩绘的形式,是满族早期建筑风俗的遗迹;明楼,即清太宗文皇帝之碑楼,重檐歇山式建筑,内有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镌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的汉白玉石碑一座;宝顶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神榆”一株;在陵寝西南侧是安葬太宗众妃的茔地----“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

陵前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公园正门主干道东西两侧建有荷花岛、友谊园、芳秀园、柳堤、眺望水榭等园林景观,其中芳秀园、柳堤堪称园中精品。芳秀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纷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陵后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古松2000余棵,松龄达300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与金瓦红墙构成了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树形奇特,形神兼备。

欣赏
不错啊
科普啊
满清陵墓不讲其他,单一个样式雷还有点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