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炸死一个鬼子的战争——地雷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1:45:18
转自豆瓣

因为是抗日老根据地,所以还有机会听到许多革命教科书上所没有提到的非革命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地雷战。话题是由电影"地雷战"引出来的。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每年县电影队会来放几回电影。届时乡亲们总是扶老携幼扛着凳子夹着褥子等前往观看。因为那年月里多数电影都成了"毒草",所以电影队放来放去就那么几部片,国产片大体就是"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和南征北战。看得次数多了,大人孩子都会背电影里的台词。有些台词还成了全民性的常用语。我上大学时听美国广播,竟听到那美国佬周幼康也会说"反正各村有自己的高招"。可见"老三战"影响力已经越出了国界。
  
  老三战的情节也是哙炙人口的。"地雷战"里的许多情景至今仍然栩栩如生。历史教科书也不时提到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地道战,地雷战的英勇事迹,以此证明党是积极抗日的,而且还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亲手玩过地雷的老乡们说起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谁也不待见那个物件",这是提起"地雷战"话头后的第一句评论。"不待见"在这里是讨厌的意思。从没有听到村里任何一个老乡对地雷战表示过好感。有人还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感情。为什么?只因为"地雷净害老百姓"。
  
  获得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禁雷运动组织曾用数字向世人证明:地雷杀死的平民远远多于军人。其实太行山的农民们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知道这个事实了,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向国际社会表达而已。
  
  老乡们很懂地雷的:地雷总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条道咱们男女老少骡马牛羊天天要走好几趟,鬼子们十天半月也不定来一回,你说它炸谁?埋雷的干部也非常难,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头晚上埋,天亮前起出来。每天傍黑后,干部就得挨家挨户问,看看还有谁出了村还没回来。直到弄清都回来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来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来后也不敢睡死。因为勤劳的中国农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起来出去干活,所以你得起的更早才能赶在乡亲们之前把雷起出来。有位长辈记得他有一天睡误了,醒来一看天已亮,吓得连鞋也没穿就往村外猛跑,脚被扎得满是血。幸亏那天下雨,没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没有出事。而其他村就发生过把早起的农民炸死,把夜里外出请医生的人炸伤的事。
  
  埋雷得罪乡亲,没人愿意干。但八路军就要你干,党员干部就只好执行。八路让埋雷,并不是为了保护乡亲,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地雷响等于报警,八路就可以及时转移。而鬼子是凶狠的。要是炸了他们的人,他们就把周围几个村子都给点火烧了。每到这个时候八路又总是躲的无影无踪。老乡们怎能不埋怨?他们又气又怕,有时就把火发在本村的党员身上。有一次八路把邻村的维持会长毙了。鬼子出来报复,路过我们村时把临街的一排房子也给点了。鬼子过去后老乡们出来救火,却故意不帮干部的家,只有几个党员们互相帮着救,结果损失非常惨。
  
  摆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时常悬在半空。那时的地雷很杂,不少来自美国苏联等国。八路里能看懂洋文的人极少,而村里的干部甚至连汉字也识不了几个。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凭个大概就开始摆弄。那些地雷需要经常埋下又起出来,一不当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里被野兽趟过一脚却没有炸,雷弦已经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时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这样不明不白地送了命。
  
  整个抗战期间,那一带地区没听说哪个鬼子被地雷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讲,没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来鬼子报复,还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自古以来有大量历史和文学作品记录战祸给普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一个典型。凡有人类良知的作家都不可能漠视平民百姓在战火蹂躏下的悲惨生活。
  
  凡稍有人性的政府也懂得尽量不要扰民伤民。过去的文艺作品中,决不能消极地去反映人民为本党所付出的代价。而必须突出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必须把人民教育得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价值,只懂得当好革命的螺丝钉所以,"地雷战"那种电影里的"群众"不愁吃穿,不思种地打柴,不用起早摸黑赶集跑买卖,没有伤病急症需要半夜请医抓药等等。总之他们全没了个人的疾苦,全免了自家的烦恼。转自豆瓣

因为是抗日老根据地,所以还有机会听到许多革命教科书上所没有提到的非革命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地雷战。话题是由电影"地雷战"引出来的。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每年县电影队会来放几回电影。届时乡亲们总是扶老携幼扛着凳子夹着褥子等前往观看。因为那年月里多数电影都成了"毒草",所以电影队放来放去就那么几部片,国产片大体就是"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和南征北战。看得次数多了,大人孩子都会背电影里的台词。有些台词还成了全民性的常用语。我上大学时听美国广播,竟听到那美国佬周幼康也会说"反正各村有自己的高招"。可见"老三战"影响力已经越出了国界。
  
  老三战的情节也是哙炙人口的。"地雷战"里的许多情景至今仍然栩栩如生。历史教科书也不时提到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地道战,地雷战的英勇事迹,以此证明党是积极抗日的,而且还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亲手玩过地雷的老乡们说起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谁也不待见那个物件",这是提起"地雷战"话头后的第一句评论。"不待见"在这里是讨厌的意思。从没有听到村里任何一个老乡对地雷战表示过好感。有人还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感情。为什么?只因为"地雷净害老百姓"。
  
  获得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禁雷运动组织曾用数字向世人证明:地雷杀死的平民远远多于军人。其实太行山的农民们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知道这个事实了,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向国际社会表达而已。
  
  老乡们很懂地雷的:地雷总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条道咱们男女老少骡马牛羊天天要走好几趟,鬼子们十天半月也不定来一回,你说它炸谁?埋雷的干部也非常难,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头晚上埋,天亮前起出来。每天傍黑后,干部就得挨家挨户问,看看还有谁出了村还没回来。直到弄清都回来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来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来后也不敢睡死。因为勤劳的中国农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起来出去干活,所以你得起的更早才能赶在乡亲们之前把雷起出来。有位长辈记得他有一天睡误了,醒来一看天已亮,吓得连鞋也没穿就往村外猛跑,脚被扎得满是血。幸亏那天下雨,没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没有出事。而其他村就发生过把早起的农民炸死,把夜里外出请医生的人炸伤的事。
  
  埋雷得罪乡亲,没人愿意干。但八路军就要你干,党员干部就只好执行。八路让埋雷,并不是为了保护乡亲,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地雷响等于报警,八路就可以及时转移。而鬼子是凶狠的。要是炸了他们的人,他们就把周围几个村子都给点火烧了。每到这个时候八路又总是躲的无影无踪。老乡们怎能不埋怨?他们又气又怕,有时就把火发在本村的党员身上。有一次八路把邻村的维持会长毙了。鬼子出来报复,路过我们村时把临街的一排房子也给点了。鬼子过去后老乡们出来救火,却故意不帮干部的家,只有几个党员们互相帮着救,结果损失非常惨。
  
  摆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时常悬在半空。那时的地雷很杂,不少来自美国苏联等国。八路里能看懂洋文的人极少,而村里的干部甚至连汉字也识不了几个。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凭个大概就开始摆弄。那些地雷需要经常埋下又起出来,一不当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里被野兽趟过一脚却没有炸,雷弦已经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时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这样不明不白地送了命。
  
  整个抗战期间,那一带地区没听说哪个鬼子被地雷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讲,没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来鬼子报复,还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自古以来有大量历史和文学作品记录战祸给普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一个典型。凡有人类良知的作家都不可能漠视平民百姓在战火蹂躏下的悲惨生活。
  
  凡稍有人性的政府也懂得尽量不要扰民伤民。过去的文艺作品中,决不能消极地去反映人民为本党所付出的代价。而必须突出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必须把人民教育得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价值,只懂得当好革命的螺丝钉所以,"地雷战"那种电影里的"群众"不愁吃穿,不思种地打柴,不用起早摸黑赶集跑买卖,没有伤病急症需要半夜请医抓药等等。总之他们全没了个人的疾苦,全免了自家的烦恼。
先抽你一嘴巴,我家就离地雷战的的地方不远。
坐看各位大大们继续抽
日前看到一篇网上文章,作者称采访了根据地的老百姓,称八路军的地雷很有问题,讲地雷不是炸敌人的,是给军队作警戒的,听见敌人趟响地雷军队撤退,老百姓则畏惧日军报复被迫离开家园,造成损失,地雷平时还经常误伤百姓等等。甚至提到因为这些地雷多是外国货,上面的俄文字母村干部看不懂云云。

分析这段文字,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作者对这场战争并没有多少了解,大概是所谓“闭门造车”的成果。所谓地雷响老百姓怕报复被迫离开家园纯属来自想象。要知道当时日占区中国老百姓发明了一个专用词汇--“跑反”。何意?日军来了要跑,要躲,就叫跑反。1937年东北军坚守梅花镇,撤离后日军血洗此地,所以只要日军出动,有没有地雷响老百姓都要跑反,有地雷报警阻碍日军,至少比没地雷安全撤离的概率要大得多。日军在华北作战的记录,经常可以看到进军中遭遇八路军地雷,只好停下来等待工兵的情况,或者和携带地雷来偷袭的八路军交手的纪录。连井陉煤矿的矿内通道都曾被八路军渗透埋雷,八路的地雷并不仅仅是用于看家。至于地雷是俄国造的更是好笑。如果苏联真的能给土八路送进武器来,给几挺机枪是正经,干吗千里迢迢送又沉又笨的地雷进来呢?事实上无论国方、共方,都没有一件可靠的史料证明苏联在抗战中曾给八路军支援过哪怕是几支步枪的武器,倒是在伯力扣留了著名的东北联军将领赵尚志。
从日军这两张图看来,八路军的地雷虽然简陋得很,但相当有效,而且,采用了远距离控制,电流拉发的方式引爆的,要误炸老百姓,也并不容易。

不过,八路军地雷战的具体战绩在日军纪录中不容易查到。原因是每次地雷战的战果都不会大,挨了地雷还要强行突破的事情在哪国军队中也不会多。这种战斗属于零敲碎打,自然战果难登大雅之堂。


估计兰州烧饼连《地雷战》这部电影也没仔细看看,里面的经典台词“不见鬼子不挂弦”都不知道,就出来做工作,小心挣不到工资啊

另外,亲爱的兰州烧饼,地雷战讲的是在海阳和大泽山一带,还太行山,你这一家伙怎么不忽悠到太平洋里去

还起出来,你当你家的地雷是土豆啊埋进去挖出来的

估计兰州烧饼连《地雷战》这部电影也没仔细看看,里面的经典台词“不见鬼子不挂弦”都不知道,就出来做工作,小心挣不到工资啊

另外,亲爱的兰州烧饼,地雷战讲的是在海阳和大泽山一带,还太行山,你这一家伙怎么不忽悠到太平洋里去

还起出来,你当你家的地雷是土豆啊埋进去挖出来的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18:41

《地雷战》……拿娱乐当正史……

《地雷战》……拿娱乐当正史……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19:10




那这个,是娱乐还是正史?
《地雷战》……拿娱乐当正史……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19:10




那这个,是娱乐还是正史?
医生生 发表于 2009-11-25 19:13

老兄说的还是可以,只是拿《地雷战》说事不太合适
回复 5# allplay


    拿工资都不合格,把军教片说成娱乐片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18:41

以你的头脑,认为这两句话是娱乐?
楼是不是要歪到《地雷战》究竟是不是娱乐片上面去?你们赢了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19:22

EN,有这样的人吗?谢谢你的提醒,我们别理这种SX就是了。
在伊拉克阿富汗饱受路边炸弹之苦的美国人来打兰州烧饼的脸。
当年见识过地雷战的英国人也来打烧饼兰州的脸:


还有曾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多年的英国人林迈可回忆的《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讲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160页,作者看见一个日本人到过的村庄毁坏不是很严重“有人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当地民兵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地雷,日本人走后,民兵发现有30多个地雷在村的周围爆炸了。日本人担心进到村子里面太危险,只好离开,仅仅烧了一两间村边的房子”

有人说民兵的地雷炸日本人少,误炸老百姓多。这又是有问题的说法。林迈克的书156页有这样的话:“八路军不会踏上地雷,这得归功于住在茅屋里的村民向导。”

可见,老百姓是知道地雷埋在哪里的,哪会那么容易踩上去?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19:10

《地雷战》还真不能当作一般的娱乐片。

这是一部军教片,并非胡乱拍的。
我觉得,对于智力低下的文只能围观了。
契卡主席 发表于 2009-11-25 19:47

一部极具娱乐性的军教片,能否达成共识?
相比 地雷战 的严谨性,还是某些人体现出了自己身上更多的娱乐性  :D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0:07

地雷战的娱乐性是后来采访主创人员时他们自己说的
所以嘛,嗯……;P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725146&extra=page%3D1

地雷战的娱乐性是后来采访主创人员时他们自己说的
所以嘛,嗯……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20:50



    1%也是娱乐性,100%也是娱乐性,所以嘛,活该你有娱乐性,你就是部娱乐片  ,至于99%的科教性,直接可以无视 ;P

谁家还不吃个馒头,难道做馒头的时候放点糖调下味儿馒头就不是馒头而变成糖包了?
地雷战的娱乐性是后来采访主创人员时他们自己说的
所以嘛,嗯……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20:50



    1%也是娱乐性,100%也是娱乐性,所以嘛,活该你有娱乐性,你就是部娱乐片  ,至于99%的科教性,直接可以无视 ;P

谁家还不吃个馒头,难道做馒头的时候放点糖调下味儿馒头就不是馒头而变成糖包了?

相比 地雷战 的严谨性,还是某些人体现出了自己身上更多的娱乐性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0:07


地雷战严谨不严谨根本和他最初的提法无关。
你本来谈的就是正史,只是后面引用了电影中的一句话,放着前面的一堆史实不看,就盯着你那两段谈论电影地雷战的文字,哈,那是电影,不是史实,某些人认为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EN,就算《地雷战》是电影,是娱乐,不是史实,那地雷战本身哩?
我想只有脑残,才会在那一刻存在种这样一种思维和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电影《地雷战》不是史实,所以地雷战也不是史实。而且他相信他如果写出这点,人们就会相信他,地雷战……它就不是史实。
我相信这不是Allplay的观点了……
所以……
我的确是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在那一刻回了那个贴子:那是娱乐,不是史实。
相比 地雷战 的严谨性,还是某些人体现出了自己身上更多的娱乐性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0:07


地雷战严谨不严谨根本和他最初的提法无关。
你本来谈的就是正史,只是后面引用了电影中的一句话,放着前面的一堆史实不看,就盯着你那两段谈论电影地雷战的文字,哈,那是电影,不是史实,某些人认为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EN,就算《地雷战》是电影,是娱乐,不是史实,那地雷战本身哩?
我想只有脑残,才会在那一刻存在种这样一种思维和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电影《地雷战》不是史实,所以地雷战也不是史实。而且他相信他如果写出这点,人们就会相信他,地雷战……它就不是史实。
我相信这不是Allplay的观点了……
所以……
我的确是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在那一刻回了那个贴子:那是娱乐,不是史实。
至于到底是不是正史,到底有没有炸死鬼子,大可以来海阳,大泽山这一带实地采访一下。
经历过抗战的人还没死绝呢,就敢乱说,这年头的脸皮也太不值钱了。
ps:貌似地雷大王于化虎老先生也刚刚去世没几年,跳梁的小丑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表演了……
医生生 发表于 2009-11-25 21:52


   凡是tg的宣传都是虚假的 ;P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1:53
;P林迈可被TG洗脑得太彻底了,哪怕回到了自油世界还在为TG说好话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1:47

活该你个超级大悲剧,主创自己明说的,不敢认了?哈哈哈

地雷战严谨不严谨根本和他最初的提法无关。
你本来谈的就是正史,只是后面引用了电影中的一句话,放着 ...
医生生 发表于 2009-11-25 21:52


我说过《地雷战》不是史实?
我说过地雷战也不是史实?
我的目的就是让人相信地雷战不是史实?
而且,对他的话我是肯定的,我那楼还在那里,也没改过
你个nc
地雷战严谨不严谨根本和他最初的提法无关。
你本来谈的就是正史,只是后面引用了电影中的一句话,放着 ...
医生生 发表于 2009-11-25 21:52


我说过《地雷战》不是史实?
我说过地雷战也不是史实?
我的目的就是让人相信地雷战不是史实?
而且,对他的话我是肯定的,我那楼还在那里,也没改过
你个nc
医生生 发表于 2009-11-25 21:52

:D
我是相信兄弟你滴!来,握个手先!
连马亲王(祥瑞御免)都看不下去这篇文章,曾经写东西批驳的,你说这文章得烂到什么地步!
医生生 发表于 2009-11-25 22:40


    {:se:}
我也相信前面你所说的一切,跟地雷战是不是史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于海阳县地雷战的一点补充--和萨兄小文 [ 马伯庸 ] 于:2007-02-22 22:50:31

过年百无聊赖在家里晃,我娘就跟我说你若没事,不如跟我去探望一下老人。我一楞,忙问是谁,我娘说这老人可不一般,是当年参加过地雷战的老革命,而且是在地雷战的正根儿山东海阳,你不是好这口儿吗?带你去开开眼界。

我心头大喜,网上看过若干篇关于地雷战的东西,众说纷纭。现在有原型在此,岂能轻易放过这个亲历历史的机会。

于是我略事梳洗,拎着特意从北京带来的油炒面和柿饼子,跟着我娘前方拜见。进他们家小院的时候,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正晒着太阳。老人家姓赵,叫赵杰,今年八十有三。老人家精神还好,就是耳朵比较背,大部分时候都是由她儿媳妇趴到耳边转叙。不过老人家记忆力惊人,而且颇为健谈。

赵奶奶叫赵杰,本名叫赵光翠,山东海阳县赵疃乡人(就是《地雷战》赵家庄的原型),跟赵同伦、赵守福(《地雷战》中赵虎的两个原型)是战友,当时担任赵疃乡妇救会的副会长,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不过那会儿分的没那么细致,所以研究地雷、埋地雷、放哨什么的也都干过。胶东根据地开群英大会的时候,赵奶奶也有份儿参加,还得了俩地雷和一双布鞋回来。

我想起那个很著名的《地雷战并不浪漫》的帖子,就问了赵奶奶这个地雷误伤老百姓的事儿到底有没有。赵奶奶说误伤是有的,但哪儿有那么夸张。至少在海原县没有,各村的民兵都是互相联合,结成一套颇有成效的系统。

除了主动出击和应对敌人大规模扫荡的场合时需要特别安排以外,一般情况下,各村民兵都会在通往各村的主要路口埋设数量不等的土地雷,不过这些地雷都半埋,不插弦,埋的地方都用一个小草筐扣住,以防止不知情的老乡误踩。这些土地雷大多是村民兵集思广益攒起来的,以触发式的为主。埋雷的地方都设有专人值班,而附近山头还有连绵设有数个哨所,互通声气。一个山头的看到扫荡的敌人出了行村,就推倒消息树(之前是用烟,但是太容易暴露,很快就改成消息树或者消息旗了)一层一层传过去,速度相当地快。地雷附近的民兵一接到消息,就立刻掀开草筐,把弦给接上去,然后撤退。等敌人走到的时候,民兵们和老百姓已经转移到了山里,只等着听响儿。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针对性,敌人来则埋,不来则不埋;不然把地雷整天搁道路上,鬼子十天半个月不来一次,误炸乡亲们或者野兽的概率反而高;二是个提高效率。地雷的埋设是个技术活,得事先根据地形、地雷种类和实际情况埋,等鬼子来了现琢磨现挖坑是不行的。各村都早早派了技术骨干把村子附近的地形研究个透,事先在必要的地点挖出一些预埋坑,拿松土填上,表面伪装的和正常路面一样。敌人来了,就赶紧扒开土,把地雷搁进闪人,或者象前面说,把地雷埋个半截,敌人来了就把弦插好,再掩点土。熟练的民兵埋一个雷就一分多钟的时间,快的很。象赵同伦、赵守福、于化虎、李树梓、孙玉敏都是当时出了名的埋雷高手。

所以象那篇文里说的白天埋下去晚上怕伤人再挖出来的情况,可能是发生在地雷战初期民兵们还不太熟悉作战规律的时候想出来的笨办法。至少在海阳县,没有这样的事情。中国老百姓的文化低,可绝不蠢,能根据实际情况想出层出不穷的土办法来。我委婉地把该文认为“老百姓没几个待见地雷,那东西容易误炸人”的观点给赵奶奶提出来。赵奶奶就有点怒了,老人家拿着把拐杖挥来挥去,音量也提高了几分,说鬼子扫荡的时候狠着呢,经常把一个村子团团围住放毒瓦斯,要不就把村民集中到一个山沟里拿机枪突突然,老百姓都恨的牙根痒。跟鬼子的行径比起来,地雷带来的不便实在是太微不足道的,能有人让狼撵着走的时候还嫌鞋咯脚吗?

我赶紧转了个话题,让她讲讲趣事。赵奶奶说最乐的一次是:42年有一回日军去赵疃乡扫荡,当时她负责带着乡亲们往附近山里跑。在山沟里藏了不到一天,就有人通知他们回村。回了村以后,她看见村长正拿着一大块肉乐呵呵地给乡亲们分。后来才知道,民兵队的人在村子口(后来我查资料,发现当年曾经担任小滩村妇救会会长的老英雄孙玉敏在回忆录里也提及了此事,所以这件事很可能发生在小滩村)埋了两颗当时最高级的大铁雷。这两颗雷甫一上阵就战果显著,炸死了日本人一名小队长、四名士兵和那位小队长的坐骑。鬼子吃了亏不知虚实不敢深入,就带着尸体带了行村。马没法带,于是就地掩埋,还立了一块木碑,上面写了几个类似 “精忠报国”之类的日本字。

等到鬼子们撤了以后,民兵们回到村口发现了这一个坟包,挖开一看里面是一匹枣红大马,二话不说就把马皮扒下来,把马肉分给各村的人吃。那马个头虽大,可架不住各个村里人多,每个人分下去也就是一口,可大家吃的都特开心——要知道,这一次可是头一次用地雷炸鬼子,就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从此对地雷的信心大增。当时海阳流传的一首歌谣“铁西瓜,开了花,空中飞起了大洋马,鬼子的脑袋搬了家,受伤的鬼子满地爬”,指的就是这件事。

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听力和精力都不太好,谈了约摸有半个多小时,老人家就得回屋休息去了。我也不好多加追问,只好留待过两天,看能否再挖掘出一些细节。后来通过她儿媳妇又了解到:日本投降,赵奶奶就被调去了东北工作组,远赴吉林工作,一直担任一个被服厂的主任,并在那里结了婚,丈夫就是解放后中国空军第一任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刘家谷老将军。刘将军在97年因病去世,赵奶奶四年前搬来了广州花都,这里气候温暖,适合颐养天年。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那篇《地雷战不浪漫》的帖子里说地雷杀伤鬼子的数量非常小,战果微不足道,我是不赞同的。我的看法是,地雷这东西确实无法给士兵造成很大杀伤,死在地雷手里的也远远少于机枪和手榴弹,但不能就因此否认地雷就没有用处。地雷更多是一种迟滞以及阻碍性的武器,不能以杀伤数来衡量,其功能就在于吓阻敌人在特定区域内的行动,这才是根本目的。那篇文章说“整个抗战期间,那一带地区没听说多少鬼子被地雷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有点偷换概念的味道。他倒不提由于有地雷的存在,推迟阻碍了多少次鬼子的扫荡,给抗日军民的撤退换取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多少的牺牲。这些都不是能用干掉多少鬼子来衡量的。

我对抗战史是外行,又不大会采访,想学王外兄、萨兄那样能把第一手材料写的活灵活现,生动易读而才有未逮。不过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也想为抗战史多留下哪怕一点点的亲历者资料,只好勉力而为,写的有些凌乱,对萨兄和其他河内高人的文章做一个小小的补充吧。不敢说全面客观,也不能算考据精密,只能说是一个来自战争亲历者的简单记录,如果有朋友有不同想法或者想进一步了解,我十分乐意穿针引线,安排对赵奶奶的采访。


祥瑞御免!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5 22:27


    主创是谁呢?什么时候说的呢?
标题胡扯
内容不用看了
拿分走人

主创是谁呢?什么时候说的呢?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3:32


我知道你会这么问。很早以前电视上看的…现在无从对证…如此而已
我上面早说了:你赢了!

至于lz么,三年5帖……
主创是谁呢?什么时候说的呢?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09-11-25 23:32


我知道你会这么问。很早以前电视上看的…现在无从对证…如此而已
我上面早说了:你赢了!

至于lz么,三年5帖……
最近历史区里卖捞面条的兰州越来越多啊,先捞一碗再说!

我知道你会这么问。很早以前电视上看的…现在无从对证…如此而已
我上面早说了:你赢了!

至于lz么 ...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6 09:05



    呵呵  
我早就知道%¥……¥%……¥%
反正死无对证…………
反正………………


呵呵呵呵

自己张口就来,别人要证据的时候就开始&*……&%&%
我知道你会这么问。很早以前电视上看的…现在无从对证…如此而已
我上面早说了:你赢了!

至于lz么 ...
allplay 发表于 2009-11-26 09:05



    呵呵  
我早就知道%¥……¥%……¥%
反正死无对证…………
反正………………


呵呵呵呵

自己张口就来,别人要证据的时候就开始&*……&%&%
那时的地雷很杂,不少来自美国苏联等国。八路里能看懂洋文的人极少,而村里的干部甚至连汉字也识不了几个。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凭个大概就开始摆弄。那些地雷需要经常埋下又起出来,一不当心就出事。
--------------------------------------------------------------------------------

请注意看帖子里的这一段话,造谣的货色终究是要露马脚的。编造这个造谣帖的家伙或许认为,土八路的武器太先进了,连村里的民兵都装备了来自美国苏联的进口地雷。而且还认为那时候的地雷跟现在的数码相机一样,附有洋文的使用说明书。
楼主个‘大脑皮质功能障碍’患者又给大家提供捞分的机会啦!:D
《地雷战》是一部军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