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鸚鵡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1:58
蓝喉金刚鹦鹉 (Blue-throated Macaw)

蓝喉金刚乍看之下与蓝黄金刚相似,蓝色羽毛部份较呈靛绿色,体型则是小一些,但是数量少的多,但与蓝黄金刚一样有着好奇、爱玩耍易近人的个性,野外的蓝喉金刚已濒临绝种。

体长:约85cm(33吋)

分布:北亚马逊盆地至波利维亚东南方,在阿根廷北部也有其踪迹。

整体概述:

蓝喉金刚的主要羽色较呈靛蓝色,与蓝黄金刚的蓝色羽毛不同,而喉部的一大片蓝色也是主要辨识点,牠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比较起来较为安静,不会随意尖叫,野外的数量早已岌岌可危,估计约只有300只左右, 相当稀少,而除了盗捕作为宠物鸟走私、栖息地破坏外,与其它金刚鹦鹉争巢穴的巢穴不足问题也是一大原因,生活于潮湿的雨林低地,由于野外数量极少,笼养繁殖便成为保育这些珍贵种类的重要工作,常与蓝黄金刚群集觅食,多为成对或一小群活动,筑巢于枯死的棕榈树洞内,还好人工繁殖困难度并不太大,喜爱洗澡,提供牠们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果、谷类、种子、核果等等,野外繁殖期约在8月至10月间 。

饲养摘要:

人工饲养的蓝喉金刚在鸟舍中十分活泼,对新饲主很快能适应,良好照顾下也是相当强健有活力的大型鸟,繁殖期外可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饲养在一起,喜爱洗澡,啃咬力 和所有大型金刚一样非常强,巢箱与栖木宜使用质地坚硬厚实的木材/树枝或金属制品,饲养如此大型鹦鹉应有足够空间与适当地点,饮食上更要注意均衡营养的喂食;牠们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鹦鹉, 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鹦鹉。

繁殖:

蓝喉金刚的繁殖并不十分常见,因为有许多仍是来自野外盗捕的野生鸟,单对的繁殖较成群繁殖来的好,需提供大的笼舍,约于2月间开始繁殖,繁殖期间有攻击性,饲主观察巢箱的动作不宜太过频繁,一次约产2-4颗卵,孵化期26天,羽毛长成3个月, 一年可有2-3胎。


蓝喉金刚鹦鹉 (Blue-throated Macaw)

蓝喉金刚乍看之下与蓝黄金刚相似,蓝色羽毛部份较呈靛绿色,体型则是小一些,但是数量少的多,但与蓝黄金刚一样有着好奇、爱玩耍易近人的个性,野外的蓝喉金刚已濒临绝种。

体长:约85cm(33吋)

分布:北亚马逊盆地至波利维亚东南方,在阿根廷北部也有其踪迹。

整体概述:

蓝喉金刚的主要羽色较呈靛蓝色,与蓝黄金刚的蓝色羽毛不同,而喉部的一大片蓝色也是主要辨识点,牠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比较起来较为安静,不会随意尖叫,野外的数量早已岌岌可危,估计约只有300只左右, 相当稀少,而除了盗捕作为宠物鸟走私、栖息地破坏外,与其它金刚鹦鹉争巢穴的巢穴不足问题也是一大原因,生活于潮湿的雨林低地,由于野外数量极少,笼养繁殖便成为保育这些珍贵种类的重要工作,常与蓝黄金刚群集觅食,多为成对或一小群活动,筑巢于枯死的棕榈树洞内,还好人工繁殖困难度并不太大,喜爱洗澡,提供牠们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果、谷类、种子、核果等等,野外繁殖期约在8月至10月间 。

饲养摘要:

人工饲养的蓝喉金刚在鸟舍中十分活泼,对新饲主很快能适应,良好照顾下也是相当强健有活力的大型鸟,繁殖期外可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饲养在一起,喜爱洗澡,啃咬力 和所有大型金刚一样非常强,巢箱与栖木宜使用质地坚硬厚实的木材/树枝或金属制品,饲养如此大型鹦鹉应有足够空间与适当地点,饮食上更要注意均衡营养的喂食;牠们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鹦鹉, 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鹦鹉。

繁殖:

蓝喉金刚的繁殖并不十分常见,因为有许多仍是来自野外盗捕的野生鸟,单对的繁殖较成群繁殖来的好,需提供大的笼舍,约于2月间开始繁殖,繁殖期间有攻击性,饲主观察巢箱的动作不宜太过频繁,一次约产2-4颗卵,孵化期26天,羽毛长成3个月, 一年可有2-3胎。


绯红金刚鹦鹉 (Scarlet Macaw)

许多人认为绯红金刚鹦鹉(五彩金刚)是南美洲最美丽的鹦鹉,五彩缤纷的羽色深得人们的喜爱,牠们美丽的外表和高价位也成了盗捕者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现在却成为濒临绝种的鹦鹉。

体长:85cm(33吋)

分布:从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到巴拿马及南美洲的南部的热带森林到波利维亚东部。

整体概述:

与绿翅金刚外表相似,主要的不同的地方是绯红金刚的翅膀有着鲜艳的黄色羽毛,而绿翅金刚翅膀则是没有鲜黄色的羽毛,另外不同的地方是在绿翅金刚的面部有红色细毛组成的线条,而绯红金刚面部是没有的;同于绿翅金刚,绯红金刚最常栖息于1000m以下的潮湿热带低地,虽然分布面积广大,但是这些美丽的鹦鹉数量愈来愈少,尤其在中美洲,盗捕作为宠物交易及栖息地破坏、巢穴不足是主因,通常成对出现,或是30只左右的数量活动,常与绿翅金刚、蓝黄金刚一同出现于岩壁上啄食土块,一般相信是为了中和未熟或有毒果食的毒性 ,绯红金刚已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 一级保育濒临绝种的金刚鹦鹉。

饲养摘要:

绯红金刚是相当活泼且好奇的金刚鹦鹉,很快能适应新饲主及环境,一但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提供新鲜树枝给牠们啃咬,夏天特别喜爱沐浴,常常会嘶声大叫;自幼人工喂养的绯红金刚是很迷人、讨喜的宠物,用心教导会有不错的学话能力,但与蓝黄金刚、绿翅金刚比起来较难获得主人的信任,当牠们成熟时往往会变的喧闹与富攻击性,不再驯服,也丧失了与饲主间的完全信任感,当然并非每只个体都是如此,但如果发生了类似的情形可以考虑帮牠配对繁殖,大型金刚鹦鹉需要主人持续的爱护与注意,不然易有拔羽等自残行为,个性亦会变的不稳定以及有侵略性,大型金刚鹦鹉不适合所有人,勿因一时冲动而购买,没有适当的环境、精力、经验与责任感还是较适合饲养较小型的鹦鹉,这类大型鹦鹉动辄好几十年的寿命,更常会活的比主人久,像丘吉尔的蓝黄(琉璃)金刚活了100多岁,所以长远的打算与负责的态度是饲养大型金刚鹦鹉相当重要的课题。

繁殖:

繁殖绯红金刚并不是很困难,新引进的成鸟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很健壮,约于4月份时开始进入繁殖季,繁殖期有攻击性,一窝可多至3-4颗蛋,常不是全部都有受精,每颗蛋孵化期约26天,3个月羽毛长成,自幼人工喂养的绯红金刚是很迷人、讨喜的宠物,但与蓝黄金刚、绿翅金刚比起来较难获得主人的信任,当牠们成熟时往往会变的喧闹与富攻击性,不再驯服,也丧失了与饲主间的完全信任感,当然并非每只个体都是如此,但如果发生了类似的情形最好考虑帮牠配对繁殖。


伊力格氏金刚鹦鹉(Illiger's Macaw)  

伊力格氏金刚鹦鹉(蓝翅金刚)是数量最稀少的金刚鹦鹉之一,由于栖息地被严重的破坏,现今的野外数量十分稀少,牠们在1989年时即被列为华盛顿公约中的一级保育类鹦鹉;国内笼养的数目非常少,国际上的数目也不多,但人工眷养的繁殖成果不错,手养鸟是很好的宠物,但是个性较为独立,需要饲主时常的关心与互动,若无受到应有的关爱与注意或与主人互动不佳,有可能会变的有侵略性与吵杂。

体长:43cm(17 吋)

分布:分布地区广阔,北从巴西的亚马逊盆地、巴西高原,南经巴拉圭到阿根廷东北部。

整体概述:

伊力格氏金刚鹦鹉公母的性别在外观上无较明显的差异,但母鸟前额的红羽比公鸟少,幼鸟的头部则无红色羽毛,而是有着像红肩金刚一样的蓝羽;牠们主要栖息在热带与亚热带的常青树林与落叶性树林内,特别喜爱栖息于森林边缘地带以及近水源地的林地,在巴西的北部 ─ 巴西亚,牠们大多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森林内,空旷的地区较难见到其踪迹,在巴西亚的族群栖息地部分地区与斯皮克斯金刚鹦鹉(Spix's Macaw)相邻或重迭,繁殖期外的时间多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天然食物有种子、水果等,也会至玉米田与谷物田中觅食,无其它更详尽的记载,繁殖季时筑巢在中空的树洞内,在巴西繁殖期约在12月,阿根廷约于2月;由于栖息地的过度开发及破坏与人为盗捕使其数量大量减少,在巴拉圭的族群已濒临绝种, 伊力格氏金刚鹦鹉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类鹦鹉,也受当地政府的法律保护。

饲养摘要:

笼养的伊力格氏金刚鹦鹉比大多数的金刚鹦鹉安静,且破坏力较小,体型与黄领金刚相仿,但最好还是能提供牠们新鲜树枝或玩具供啃咬,刚引进饲养时较害羞,但适应环境后则变得健壮,对环境也变的较不敏感,刚进口的鸟适应温度不宜 过低 或温差过大,饮食方面请给予适量的种子坚果食物搭配定量的蔬菜水果、蛋类食物如水煮蛋或蛋黄饲料、煮熟的谷物种子糙米饭、煮熟的地瓜、发芽种子等等,可使他们更健康更有活力,也建议给予宽广的活动空间。

繁殖:

伊力格氏金刚鹦鹉是最多产的金刚鹦鹉之一,其窝卵数也是金刚鹦鹉中最多的种类之一,在国际间的繁殖成果十分成功,繁殖难度较许多金刚鹦鹉低些,繁殖期间不应时常打扰,牠们对巢箱的检查十分敏感,过度的人为干扰行为会使得牠们紧张与不安,若饲主在繁殖其间时常开翻巢箱可能会导致亲鸟不小心弄破蛋的情形,一窝约产4-5颗蛋,不同于一般中大型鹦鹉,每颗蛋生出的时间通常间隔3天,与一般中大型鹦鹉的2 天不同,所以孵化后的幼鸟年纪可能相差10天甚至10多天,孵化期约24-26天,10-12周后羽毛长成。



粟额金刚鹦鹉 (Severe Macaw)

粟额金刚是市面上不是很常见的金刚鹦鹉,养鸟业中也不多见,牠们是小型金刚鹦鹉(Mini Macaws)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说话能力比较类似于大型金刚鹦鹉,也比小型金刚好一点,在鸟舍中的粟额金刚是相当吵杂的鹦鹉,但手养鸟可以是很不错的宠物。

体长:48 cm(19吋)

分布:巴拿马东部、南美洲的南部至波利维亚中部。

整体概述:

大部分的粟额金刚都栖息于海拔1500m下的开阔森林,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比起来,算是被盗捕情形较不严重的种类,牠们在南美洲的原生地区中还算常见,在繁殖期外常以3-15只群集,偶尔会一大群于林间觅食,飞行速度快,羽毛提供了很好的保护色,依食物充足与否,可能有迁徙的行为,声音沙哑粗躁难听,常与红腹金刚、橙翅亚马逊成群在一起 ,在原生地里有着稳定的数量与族群。

饲养摘要:

笼养的栗额金刚看到陌生人会特别吵杂,刚引进饲养时会十分紧张与焦虑,但人工繁殖鸟能很快地适应环境 且有着活跃强韧的生命力,良好照顾下他们是生命力相当强的鸟种,喜欢洗澡 ,定期沐浴可以维持良好与毛状态以及羽色;幼鸟不常见,成对鸟有时连续刺耳的叫声教人受不了,市场上成对鸟有不少野生鸟,需多加注意。

繁殖:

粟额金刚在鹦鹉繁殖界中数量较少,台湾国内的数量相当少,在繁殖期时对饲主有攻击性,一窝约产3-4颗蛋,平均约为3颗,孵化期约26天,幼鸟 约在3个月大时羽毛长成。



绿翅金刚鹦鹉 (Green-winged Macaw)

虽然绿翅金刚(红金刚)也是较常见的金刚鹦鹉之一,但近几年野外数量已逐渐下滑,手养的绿翅金刚很爱亲近主人,体型大是牠们的特色之一,跟其它大型金刚鹦鹉一样,绿翅金刚非常响亮大声,但如为从小饲养的手养鸟,爱乱尖叫的情形会好很多,如欲饲养成对成鸟则要在隔音设备良好或没有邻居的空旷地区较理想,友善的个性是大型金刚鹦鹉中较适合作宠物的种类之一。

体长:90cm(36吋)

分布:

广布于南美洲北部,包括巴拿马东部、安地斯山脉北方的哥伦比亚东部、委内瑞拉、巴西北部、巴拉圭东部、玻利维亚的北部及东部及圭亚那高地。

整体概述:

绿翅金刚 为体型第二大的金刚鹦鹉,深型硕大且鲜艳动人,虽然偶会被与绯红(五彩)金刚搞混,但是外表与性格上有很明显的不同, 翼部黄羽以及脸部细毛是绯红金刚的特征,他们生性友善,绯红金刚明显较有攻击性与侵略性,尤其步入成鸟阶段时;绿翅主要栖息在海拔450m至1000m的热带森林中,虽然他们分布的地区相当广,但是与其它的金刚鹦鹉比起来,牠们是较无群居生活的种类,很少看见一大群的绿翅金刚会群聚在一起,通常以 6-12只为一群活动 ,所食之种子或植物常带有毒性,所以常会群集至河岸边的黏土山崖上啄食土块中和毒性与补充矿物质;繁殖季节约介于11月至5月间 ,通常无法将所有幼雏成功带大。

饲养摘要:

红金刚在人工饲养里有稳定的繁殖成果,但国内多见还是野生鸟(尤其是成对鸟),请千万别购买,刚引进饲养时叫害羞,适应环境后会即相当强壮, 人工繁殖鸟适应环境后不怕人而且相当逗趣,由于牠们喜欢用强而有力的巨喙啃咬东西,啃咬力极强,破坏力极高,提供牠们新鲜的树枝啃咬是必要的,红翅金刚不如一般大型金刚鹦鹉活泼,喜爱洗澡,因为绿翅金刚啃咬破坏力超强,所以须提供牠们宽敞坚固的鸟舍 ,将绿翅金刚当为宠物时请注意,他们同于许多大型金刚鹦鹉一样需要饲主持续的关心与互动,需要宽敞的环境活动与丰富完整的饮食来保持健康, 切勿单只喂食葵花子或种子饲料,这情形常见于一些传统鸟店,或一些鹦鹉知识相当低落的鸟商,很多人都是因为赚钱或短暂兴趣而买卖鹦鹉的,本身也不会想正确的吸收相关信息与做功课,这样长期对其鹦鹉健康与寿命是一大损害;饲养前请三思再三思,切勿因一时之快或持"买来好看或代表财富地位等炫耀"的心态来饲养,你有的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却会赔上他们数十年冗长的岁月、自由与健康,再次强调,这类超大型鹦鹉只适合部份有能力有时间有责任有环境的饲主,或是繁殖者,将这么每丽大型的鸟儿绑在站架上是对他们非常可悲的事情。

繁殖:

繁殖容易度较难于蓝黄金刚及绯红金刚,可能与对巢箱的选择较挑有些关系,繁殖期始于4月,繁殖期间对饲主有攻击性,一窝约1-3颗蛋,常没有全部受精,若繁殖期时在不受打扰的情形下亲鸟会很安静,饲主最好在亲鸟不在巢箱时定时观查巢箱内情形,但不可惊吓到亲鸟,受惊吓紧张的亲鸟可能不慎破坏鸟蛋,也可能造成幼鸟受伤,孵化期约26天,3个月后羽毛长成,红翅金刚在繁殖期间对饲主有攻击性与侵略性,观察巢箱内情形时需多留意。


黄领金刚鹦鹉 (Yellow-collared Macaw) 

黄领金刚是很适合作宠物的金刚鹦鹉之一,体型并不大,拥有不错的说话能力,但是在台湾市场上售价一直不低,也不是很普遍,所以数量较少,手养的黄领金刚是非常爱玩及有趣的宠物鸟,手养的黄领金刚是很理想的宠物鸟。

体长:38cm(15吋)

分布:玻利维亚的东部与北部、东至巴西,南从巴拉圭北部到阿根廷西北部,巴西中部也有其族群。

整体概述:

栖息于各种不同型态的地区,包含林地、潮湿的森林、农业耕作区、阿根廷热带及亚热带的潮湿森林、玻利维亚的干燥林地等等地区,公母无明显外表上的差异,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动,食物充足时会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有水果、种子、核果、嫩芽等,偶尔会在谷物田或玉蜀黍田中觅食,12月时会进入繁殖期 。

饲养摘要:

笼养的黄领金刚算是金刚鹦鹉中比较安静的鸟种,但偶尔还是会拉嗓清喉地大叫一下,黄领金刚十分活泼和友善,适应环境后很快就不怕人,也会很快的信任主人,适应期间对环境不会敏感,之后即变的健壮,最好能提供新鲜的树枝供牠啃咬,手养鸟不会吵杂,且相当讨人喜爱 ,与其它金刚比较起来,黄领金刚算是较为安静,较适合饲养的种类。

繁殖:

近年来繁殖黄领金刚的成功率愈来愈高,国际上都有成功稳定的繁殖成果,黄领金刚经过第一次繁殖后,通常成为稳定繁殖且多产的种类,牠们对各种样式的巢箱接受度高,繁殖期间不会很敏感,饲主在检查巢箱时牠们也不会有攻击性,通常一窝产3-4颗卵,孵化期约25天,10星期左右羽毛长成。


红肩金刚鹦鹉 (Red-shouldered Macaw) 

红肩金刚(汉氏金刚,左图)是所有的金刚鹦鹉中体型最小的,可爱的模样非常讨人喜爱,最近市面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红肩金刚出现,牠们在许多国家广泛的被成功的繁殖、饲养,从小养大的红肩金刚非常适合作宠物,迷你的体型与好奇的个性尤其惹人怜爱;而牠们的近亲-贵族金刚(右下 图,Ara n. camanensis)、纽曼氏金刚(Ara n. longipennis)在鹦鹉养殖业中的数量则是远少于红肩金刚,这两种亚种的体型均较红肩金刚。

体长:30-34cm(12-13.3吋)

分布:从圭亚那高原到东委内瑞拉,南到巴西南部、秘鲁东南部及北波利维亚。

整体概述:

大部分的红肩金刚都是定居性的鹦鹉,但在有些地区会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鹦鹉,尤其在巴西的中部及东北部,在圭亚那则不常见;栖息于各种开阔的林地,群居性,繁殖期外时常大群聚集活动或成对活动,食物包括了坚果、种子、水果、花朵等,也会至谷物田与果园中觅食而造成农民损失,在有些地方被视为农业害鸟,大多筑巢于棕榈树洞内,有时也会筑巢在树上白蚁窝中,繁殖期约在2月至6月间;红肩金刚的体型略小于贵族金刚与纽曼氏金刚,红肩金刚的喙部全为黑色, 而贵族金刚与纽曼氏金刚的上喙部均为腊黄色。

饲养摘要:

笼养的红肩金刚有时很聒噪,饲养成对成鸟或非手养鸟须评估其环境是否适合,刚引进饲养时相当害羞,易紧张与不安,但不需很长的时间即可适应饲主与环境,适应环境后大多十分健康强壮,喜爱啃咬东西,巢箱与笼舍需够坚固,最好能提供玩具与新鲜树枝供其啃咬,喜爱沐浴 ,贵族金刚在引进台湾后也造成不少欢迎,体型明显比红肩大,腊色的喙,因在国外市场上也少见,所以价位高出许多,手养鸟活泼好动,饲养这迷你的金刚鹦鹉,是很可爱迷人的宠物。

繁殖:

国内红肩金刚的繁殖不多,但购买人工繁殖鸟来繁殖不会困难,而且一但繁殖稳定后有可能很多产,外国已有普遍繁殖的成果,但是国际间鹦鹉养殖业中贵族金刚与纽曼氏金刚的数量很少,繁殖成果也很少见, 这两种幼鸟的喙部出生时即为蜡色,下喙部会随时间慢慢变成黑色,与红肩金刚幼鸟的差异可轻易分辨出来(如右图,左为红肩幼鸟右为贵族幼鸟),提供坚固的巢箱,室内较户外鸟舍易繁殖成功,建议使用巢箱20 x 20 x 60 cm ,入口8cm,一窝约有4-6颗蛋,孵化期22-25天,羽毛长成约2个月。


红额金刚鹦鹉(Red-fronted Macaw)  

红额金刚是体型最大的小型金刚,或可说是体型最小的大型金刚,体格看起来壮硕强健,是相当稀少的金刚鹦鹉之一,手养鸟生性友善、爱玩耍、聪明、与饲主互动性高,学语能力佳,受到不少国外鸟友的好评;红额金刚在鹦鹉养殖业的源起很晚,在70年代刚被南美学者发现时曾被认为是金刚鹦鹉杂交下的种类,后来才证实为独立种类,在人工圈养与繁殖的脚步上自然落后其它种类许多;红额金刚幼鸟时期头部红羽并不明显,会随着年龄慢慢增多,成熟后头部、面颊与肩部的羽毛会呈现美丽鲜艳的橘红色,非常美丽。

体长:60 cm (24 吋)

分布:仅分布于玻利维亚境内的一小地区(玻利维亚中南部)。

整体概述:

红额金刚的栖息地非常的小,是所有金刚鹦鹉中最小的,仅栖息于玻利维亚中南部一块约80 x 40 哩的区域中,加上栖息地破坏、农业开发、人为盗补等因素使得他们成为濒临绝种的鸟类;红额鹦鹉是最具社交性与群居性的金刚鹦鹉之一,通常都是成对或整群一起活动,栖息地多为干燥的森林,而一般各类鹦鹉栖息的雨林区,栖息地内人迹罕至,所以被发现的时间比较晚一直到70年代才被发现,筑巢于岩壁洞穴中与高树上,主食为种子、浆果类、水果、坚果,有时也会至农地中觅食;野地繁殖大多在11月至4月间,多在岩壁洞穴里筑巢繁殖,一次繁殖约产1-3颗蛋,但可能只会带大一只幼鸟,由于巢穴多在岩壁内所以幼鸟比较不易被盗猎者捕捉;在1983年玻利维亚政府开始禁止输出鸟类时,红额金刚也被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鸟种。

饲养摘要:

人工繁殖鸟不多,属稀有鸟种,外型美丽,但十分强壮而且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叫声虽不比其它大型金刚大,但仍会造成不小的噪音,应提供宽敞的笼舍,人工繁殖鸟不怕人且相当活泼具好奇心与冒险的精神,这点同于多种大型金刚,他们喜爱啃咬所以笼舍与栖木须使用坚硬的材质,也可提供一些木头供其咬嚼,饮食方面仍应注重多样化与营养平衡,蔬菜、水果、种子、坚果、鸟饼干、蛋食品、维他命补充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繁殖:

红额金刚鹦鹉的繁殖并不容易,需要够大的笼舍比较容易繁殖成功,红额金刚约在4岁时会开始繁殖,然而6岁以上的鸟会有比较稳定的繁殖成果与周期,繁殖期近时,互相理毛、交配次数、求偶行为、进出巢箱的次数与摄取的食物会明显增多,公鸟对人会变的比较有攻击性与侵略性,母鸟一次产下2至4颗蛋,孵化期约26日,幼鸟羽毛长成约12至18周。



蓝黄金刚鹦鹉 (Blue & Gold Macaw)

蓝黄金刚(琉璃金刚)是最常见的金刚鹦鹉,牠爱亲近人的特质使得这种大型的金刚鹦鹉特别受欢迎且常见,个性温和 常可于各地鸟店、动物园等地方看见。

体长:体长约86cm(34吋)

分布:巴拿马东部、巴西东南方及波利维亚和巴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北方等南美热带低地。

整体概述:

在海拔500公尺(1,650呎)以上就很少见到牠们的踪影,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也会与红翅金刚或绯红金刚等其它种类鹦鹉一起出现觅食或在岩壁上啃食土块,虽然牠们算是大型金刚鹦鹉中数量较多的种类,但是栖息地严重的破坏 与违法捕捉野生鸟作为宠物买卖等因素也使得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地的数量急速下降中,食物包括各种水果、种子、坚果、昆虫等;繁殖季节因地而异, 巴拿马及南美洲的北部可能于2月至6月间进入繁殖期,而在南美洲的南部则是8月至12月,习惯筑巢于高处的棕榈树洞内。

饲养摘要:

笼养的蓝黄金刚有时会很吵,因为大型金刚鹦鹉的叫声通常都非常响亮非常大声,尤其在早上与傍晚或兴奋紧张时,喜爱沐浴,新引进饲养的蓝黄金刚能很快地适应与信任新饲主及环境,啃咬力强,提供新鲜树枝供其啃咬 ,人工繁殖鸟生命力强韧,不怕人,手养鸟有着亲人与好玩的个性 ,切勿单只喂食葵花子或种子饲料,这情形常见于一些传统鸟店,或一些鹦鹉知识相当低落的鸟商,很多人都是因为赚钱或短暂兴趣而买卖鹦鹉的,本身也不会想正确的吸收相关信息与做功课,这样长期对其鹦鹉健康与寿命是一大损害。价位不若其它大型金刚鹦鹉高,所以相当普遍,成对成鸟的繁殖上宜提供宽敞的空间,所有大型金刚鹦鹉都需要大空间,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喜爱而买了大型金刚鹦鹉绑在架上或是安置与小小的笼内,这对大型鸟是很悲哀的,绝大多数的都市地区是根本不适合养金刚鹦鹉的,买鸟前除做足其相关信息功课外,也请评量自身与环境状况,冷静评估后再下结论,金刚鹦鹉在良好照顾下可活七八时年甚至更久,值得深思。

繁殖:

蓝黄金刚在鹦鹉饲养业中有着稳定及频繁的繁殖数量,是大型金刚鹦鹉中较易繁殖成功的种类之一,约于3岁后有生育能力,每窝约有3-4颗蛋,孵化期25-27天,3个月后 羽毛长成。



军舰金刚鹦鹉 (Military Macaw)

军舰金刚有3种亚种,外表仅有少许的差异,这3种分别是军舰金刚(Ara m. militaris)、墨西哥绿金刚(Ara m. mexicana)、波利维亚绿金刚(Ara m. boliviana),三种都是濒临绝种的金刚鹦鹉。

体长:

70-80cm(27-31吋)

军舰金刚(Military Macaw)-70cm(27吋)

墨西哥绿金刚(Mexican Green Macaw)-80cm(31吋)

波利维亚绿金刚(Bolivian Green Macaw)-70cm(27吋)

分布:

军舰金刚分布在委内瑞拉西北部到厄瓜多东部与秘鲁北部,墨西哥绿金刚分布于整个墨西哥(雨林地区除外),波利维亚绿金刚分布在玻利维亚的热带地区及阿根廷的北部。

整体概述:

军舰金刚3种亚种相差不大,且与牠的近亲巴芬氏金刚鹦鹉外貌很相似,但是巴芬氏金刚体型较大,墨西哥绿金刚与军舰金刚相似,但是红色与绿色的羽毛毛色略深, 波利维亚绿金刚则是喉部较呈红褐色;牠们的数量在1980年代后期时大幅减少,族群数量开始出现危机,栖息地破坏及遭盗捕者捕捉作为宠物交易是主要的原因,尤其在墨西哥和玻利维亚的亚种野外数量已处于非常危急的状态;成对活动,繁殖期外可见一群8-40只的家族成员一起活动,不喜生活于潮湿的热带雨林,主要食用无花果、棕榈树果实等水果,浆果、种子、核果、蔬菜等食物,繁殖期于8月开始,筑巢于中空树干内或石灰岩地质悬崖的洞穴内 ,每季能育出的幼鸟相当少,也是野地数量持续不振的原因之ㄧ,列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为一级保育的濒临绝种鹦鹉。

饲养摘要:

这个在国际间非常稀少的金刚鹦鹉在国内几乎无见其踪迹,是稀有且受保育金刚鹦鹉,他与其表亲 - 巴福氏金刚外表非常类似,但巴福氏金刚体型巨大,甚至更少见,刚引进的军舰金刚 较害羞,但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与饲主,常常发出吵杂的嘶叫声,繁殖期外可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饲养在一起,喜爱洗澡,啃咬力强,须定期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供咬嚼 ,需有宽敞的环境与均衡健康的日常食物。

繁殖:

提供良好的环境后军舰金刚会有不错的繁殖结果,且多产,繁殖期时对饲主有攻击性,非常保护巢箱,提供坚固的巢箱规格50 x 50 x 80 cm,入口约17cm,通常每次产2-3颗蛋,孵化期约26天,3个月后幼鸟羽毛长成



蓝紫金刚鹦鹉 (Hyacinth Macaw)  

蓝紫金刚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牠美丽的外表及巨大的体型使得牠特别引人注目,牠与绿翅金刚一样,体型虽大但是却有着非常友善近人的性格,也是因为牠不凡的外貌,有许多被盗捕交易至宠物市场中,加上栖地破坏与巢穴不足,野外的蓝紫金刚只剩3000只左右,复育及保护野外的数量是现今最重要的工作。

体长:100cm-107cm(40-42吋)

分布:主要的族群分布在巴西北部,在玻利维亚的东部及巴拉圭北部也曾发现其踪迹。

整体概述:

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里,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爱栖息于有丰富核果的棕榈树林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很少发现落单的蓝紫金刚独自活动,牠们配偶间的关系对彼此非常忠实,约于7月或12月时进入繁殖季节,通常一窝有2颗蛋,但通常只有一只会存活,原因在于亲鸟只尽力照顾第一只孵出的幼鸟,后来孵出的小蓝紫金刚无法和自己的兄弟或姊妹争食物,所以常死于脱水、体重下降等因素,而且有百分之四十的蛋会被乌鸦、犀鸟(巨嘴鸟)和一些森林中的哺乳动物所吃掉,更使牠们的数量无法上升,幼鸟约与父母亲生活半年至一年后会离开亲鸟,蓝紫金刚约于7岁时会组成家庭,然后繁殖;农业、畜牧业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栖息地,盗捕鹦鹉的人觊觎牠们的高价位,而每年造成许多的蓝紫金刚不幸死亡,但是造成数量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有百分之95是因为栖息地破坏而衍生出的巢穴严重不足,这些种种的因素使得野外蓝紫金刚面临绝种的危机,现今有许多国际性的组织都致力于蓝紫金刚的保育工作,希望这些努力可使这些 出生于野外,属于野外的梦幻蓝色云朵能永远翱翔于牠们无边无际的天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 一级保育类鹦鹉。

饲养摘要:

笼养的蓝紫金刚和其它大型金刚鹦鹉一样有时很吵杂,强而有力的巨喙啃咬力非常强劲,有时连牢固的笼舍都会被牠毁坏,破坏力非常强,须提供厚实的树枝供牠们啃咬,好奇心很强,很快能适应新环境与主人,适应环境后即非常健壮, 相当活泼好奇,人工繁殖手养鸟温驯且亲人,在欧美有很稳定的繁殖成果,也有许多地区能合法买卖人工繁殖鸟,当然价位通常不绯,但仍然广受欢迎。  

繁殖:

野外的蓝紫金刚繁殖相当缓慢,通常3、4年只成功扶养一只后代长大,现今许多人工饲养的蓝紫金刚都是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时由野外捕捉的野生鸟,繁殖期间领域性会变的很强且有攻击性,牠们所需要平均窝卵数为2颗,通常第1颗生下后母鸟即开始孵蛋,孵化期约需26-28天,幼鸟生长的速度很快,幼鸟约在3个月大时羽毛长成,但是在大型金刚鹦鹉来说,但是人工繁殖的蓝紫金刚繁殖难度不是很高,也比一些大型金刚来的多产一些。


蓝头金刚鹦鹉 (Blue-headed Macaw)

在小型金刚鹦鹉中,最稀少、最不普及、身价最高的种类不外乎是知名度最低的神秘种类-蓝头金刚了,在90年代以前鹦鹉养殖界中人们对蓝头金刚所知极为有限,但自80年代起有合法到后来非法的走私鸟进口到欧洲后,其习性与相关信息才开始慢慢为养鸟业所熟知,所以其繁殖成果也多出现在欧洲,蓝头金刚其在野外处境相当艰难,由于他们栖地与分布小、盗捕情形严重、栖地破坏以及野外繁殖力低等种种因素,蓝头金刚的数量一直处于稀少且危险的地步,据悉野外现有 总数量约在100~200只上下,在高利润的盗捕贩卖至国际间恶行下(国际间价位相当高,欧洲繁殖场售价多在一万多美元以上),数量更是日益下降,牠们与一般金刚较为不同,其面部裸面部位呈灰黑色,但 幼鸟时期仍是呈现白色裸面(如下图),此一特征会随年纪增长而改变,近来华盛顿公约也再度针对数种鹦鹉种类作加强保育行动与落实的申令,而蓝头金刚则为其中一样重点鸟种,由此可见其稀有 及珍贵。

体长:42 cm (16 吋)

分布:包含了秘鲁东方、玻利维亚西北部以及巴西西部等地区。

整体概述:

蓝头金刚多被发现栖息于潮湿低地、长绿树林、丘陵地、河域旁与开放性森林区中,偶尔也在人类的村落或小镇被发现踪迹,群居性不强,大多两三只一起活动,常出现于集水区觅食与活动,牠们也是南美洲最不容易在野外看到的金刚鹦鹉之一,所以其自然生态以及野外族群的相关记载与数据相较于其它金刚鹦鹉少了许多,野外繁殖季始于春天 ;蓝头金刚被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鸟种。

饲养摘要:

蓝头金刚同于一般金刚鹦鹉,需要较高热量与多样化的食物种类来维持良好健康,坚果类、种子类、蔬果类都是必备的日常食物,搭配适量的高质量鸟饼干与维他命等营养添加剂会使牠们更加健康,人工繁殖的蓝头金刚容易驯服且相当健壮,适应力良好,与一般金刚鹦鹉一样很爱啃咬且破坏力强,饲养者多会提供树枝木材供其咬嚼,适当的洗澡会保持其羽毛色泽及健康,蓝头金刚适合养在较宽敞可供飞行的鸟舍里,饲养方式与同体型大小的金刚鹦鹉相去不远(如蓝翅、 栗额、红腹金刚等)。

繁殖:

蓝头金刚的繁殖成果是非常少见的,主要因素还是数量太少且多在欧洲地区,其价位高昂也是原因之一,笼养鸟繁殖季大多起于春天,一年可繁殖2次,有些亲鸟会全年繁殖,繁殖期时公鸟明显变的有攻击性与侵略性,繁殖者多使用一般木制直式巢箱(12x12x24),一窝约产2至4颗蛋,孵化期约26天,幼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



葵花鹦鹉区

摩鹿加凤头鹦鹉 (Moluccan Cockatoo)  

摩鹿加凤头鹦鹉(朱路冠)是早期最常走私来台的野生凤头鹦鹉之一,栖息地破坏及非常严重的盗补走私行为使牠们已成为濒临绝种的鹦鹉,硕大的体型与美丽的外表是牠们受人喜爱的最大原因,由于摩鹿加 凤头鹦鹉已列为保育类动物,但是在台湾还是有许多人饲养,有些是以前留下来的,也有些人成功的繁殖这些美丽的大型凤头鹦鹉;公母外表无明显差别,但母鸟的虹膜有点带红色,公鸟则为黑褐色。

体长:约52cm(20.5吋)

分布:

印尼摩鹿加群岛的西瑞岛及周围邻近的小岛,在沙巴鲁亚岛及哈鲁古岛的族群已绝种,曾再次引入安本岛野放,但现今也不见牠们的踪迹了。

整体概述:

在1970年代时摩鹿加凤头鹦鹉在当地还是常见的鹦鹉,由于贪婪的人类的盗补使的这2、30年来数量急遽下降,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调查报告,在1981-1985年间,每年至少有5000只摩鹿加 凤头鹦鹉被出口至无华盛顿公约管制的国家,或是利用走私入境,这个数目不包括印度尼西亚国内买卖的数量,所以盗捕野生鸟的情形十分严重,1987年一个自然保育的团体(PHPA)订法限制了摩鹿加 凤头鹦鹉的出口,1989年牠们正式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I 的濒临绝种鸟类,虽然列为濒临绝种的生物,但是在许多印度尼西亚的鸟市也是有来自野外的摩鹿加凤头鹦鹉待价而沽,走私野生鸟至国外的交易也都悄悄进行着,全世界的总数量约有8000只,眷养的数量可能比野外更多;栖息地的海拔大概在100-1200m之间,超过海拔900m就很少有其踪迹,常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红树林、沼泽区、溪河边的森林区等地,通常单只、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偶尔大批聚集时约有16只,但由于数量严重下滑,这种景象已不常见到,在早晨离开栖树与傍晚返回栖树时会发出响亮的鸣叫,主要食用坚果、椰果、种子、浆果、昆虫等,繁殖期在7-8月间,筑巢于高耸树洞内,一窝产2颗卵,约28天后孵化,牠们约在4、5岁时成熟;盗猎者用尼龙质渔网放置于摩鹿加 凤头鹦鹉栖息的树上捕捉牠们,或利用驯服的摩鹿加巴丹引诱野生摩鹿加巴丹进入陷阱中,盗猎者也跟随成鸟的踪迹找出巢穴,再将幼鸟捕获,捕获的鸟儿会被抓到海边交易,再用小船转运至安本岛 ,此类盗捕行为从未间断;牠们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饲养摘要:

笼养的摩鹿加凤头鹦鹉非常吵,声音非常的大,尤其是公鸟,十分容易兴奋与过度反应,野生鸟会非常紧张,啃咬破坏力超强,笼舍一定要够坚固, 一般的鹦鹉笼舍可能没多久就会被拆掉了,定期提供新鲜树枝及玩具供啃咬会有改善无聊与打发时间效果;手养的朱鹭冠非常黏人与可爱,但常会有只认主人但对其他人有攻击性的行为,需时常给予关心与互动,常让他们出来笼外活动与玩耍,行为上不多加注意或是长期忽略的话会和其它大型巴丹一样容易有拔羽等偏差行为出现,对饲主而言也是相当不负责任的作法,饲养大型鹦鹉除了环境外,更一定要有照顾他们一辈子的准备,将他们当为家庭一份子一样的爱护 ,饲养成鸟或欲配对时得注意巴丹常有的一些麻烦,巴丹是不容易配对的鹦鹉,一不合很可能会互相攻击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宜从幼时自然配对为佳。

繁殖:

提供的空间需够宽敞,需注意公鸟经常攻击母鸟的行为,尤其在空间不够的情形下,由于摩鹿加凤头鹦鹉体型大,育雏期间不要常惊动亲鸟,不然可能发生亲鸟因惊吓而使幼鸟受伤甚至踩死幼鸟,牠们算是较多产的 凤头鹦鹉一年可多至3-4胎,,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约29天,羽毛长成约需14-15个星期,全年均可能繁殖。




杜可波氏凤头鹦鹉 (Ducorp's Cockatoo)

在台湾的杜可波氏凤头鹦鹉大都是野生鸟,体型稍微较戈芬氏凤头鹦鹉大一些,手养鸟十分乖巧与安静,有学话的能力,个性温和且爱亲近人,是小型凤头鹦鹉中不错的选择,可惜数量不多也不普遍 。

体长:33cm(13吋)

分布:分布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

整体概述:

息于多种类型的地区内,从海岸线到山区内,包括森林、森林边缘地带、小镇上、花园内等,在海拔700公尺左右最常发现牠们的踪迹,通常成对或成一小群一起活动,成群活动时吵杂且引人注目,主要食用种子、浆果、水果、嫩芽、花朵及昆虫,7-9月是牠们的繁殖期,筑巢于树洞内,一次约产2-3颗卵,笼养的杜柯波氏凤头鹦鹉数量不多,但野外数量还算稳定,全世界总数量在10万只以上,在当地村落是普遍的宠物,但受栖息地日益因破坏而减少,及遭捕捉贩卖至鸟市、走私等因素,数量也是在下降当中。

饲养摘要:

与其它凤头鹦鹉比起来杜柯波氏凤头鹦鹉算是比较安静些的种类,体型比粉红凤头鹦鹉大一些,说话能力也还不错,是理想的宠物鸟,价位不高,但市面成鸟多为东南亚进口的野生鸟,不宜饲养;适应能力不差,不吵闹,比较含蓄,饲养成鸟宜购买人工繁殖的原配对,比较不会发生巴丹常发生的难以配对情况。

繁殖:

繁殖成果少,繁殖期间有侵略或攻击性,公鸟有时会攻击母鸟,不要经常打扰牠们或改变环境,因为牠们对这些行为十分敏感,一窝产2-3颗卵,孵化期约28天,羽毛长成8-10星期,常发生亲鸟不喂食雏鸟的情形,最好趁早将幼鸟移出手养。



钢钢巴丹 (Gang-Gang Cockatoo)

钢钢 凤头鹦鹉是十分特殊与美丽的凤头鹦鹉,性别可轻易地从外表判断,头部红色的是公鸟,灰色则是母鸟,公鸟在幼鸟时期头部的红羽稀少且分散,会随着年龄而增加;钢钢 凤头鹦鹉在鹦鹉养殖业中非常罕见,许多人相信牠们比其它种类更难饲养及照料,且繁殖难度高,也常容易产生拔羽的症状,这些问题多半是与许多钢钢凤头鹦鹉是来自野外的野生鸟有关,由于数量不多,这些美丽、特别的 凤头鹦鹉应都由专业繁殖者与保育团体来作为繁殖复育计画,全世界总数量应超过2万只,牠们也受澳洲政府法律保护。

体长:35cm(13.5吋),体型约与粉红胸凤头鹦鹉(桃色or粉红巴丹)一样大。

分布:

钢钢凤头鹦鹉分布在澳洲的东南部,从新南威尔斯中部的海岸地区到南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北部也有其族群,曾引进到袋鼠岛可惜未能成功生存繁衍。

整体概述:

栖息在低于海拔2000m的山岳森林中,尤其钟爱尤佳利树林,冬天通常待在开阔的林地、农耕区、市区的郊外等地,夏天或非繁殖期时可能会在低海拔地区活动,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成群活动,偶尔会聚集约60只左右的较大群体,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树上活动,只有喝水时会到地面上,爱食用各种种子,尤其是尤加利树的种子,浆果、坚果、水果、昆虫幼虫等也是主要食物;繁殖季节约始于10月至1月,喜爱将巢穴筑在水源地旁边的尤加利树洞内,一窝约产2颗蛋,有时3颗, 孵化需一个月,8星期后羽毛长成,但仍由亲鸟喂食4至6个星期后才会离巢,有时会与粉红胸凤头鹦鹉杂交繁殖。

饲养摘要:

即使在澳洲本地,人工饲养的钢钢巴丹也是很少,不好照顾与易养成拔毛的习惯也是饲养情形不普遍的原因之一,很少见到一对都有良好羽毛状态的成鸟;食物的供应需多样性,以达营养均衡,常发生钙质吸收不良的问题, 添加水溶性的钙质补充剂至饮水中可改善此问题,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情况通常都不好,刚开始可能会拒食,提供大的笼舍(至少5 x 1.2 x 2m,最好是6 x 4 x 2 m规格的笼舍)与定期供应新鲜树枝或玩具是必要的,这些对预防或治疗拔羽症有很大的帮助。

繁殖:

人工饲养数目非常稀少,繁殖上的讯息较不完整,笼舍要够大,将巢箱安装于最高处,繁殖期时有攻击性,对于巢箱的检查无法忍受,不能常常打扰正在孵蛋或育雏的亲鸟,否则可能导致亲鸟遗弃蛋或雏鸟,甚至可能杀死或吃掉幼鸟,在气候炎热的地方繁殖成果不彰,在较寒冷的地区繁殖成果较好,平均窝卵数约2颗,有时3颗,孵化期约25-29天,7至8星期后羽毛长成。




戈芬氏凤头鹦鹉 (Goffin's Cockatoo)

戈芬氏凤头鹦鹉(小白)是体型最小的巴丹之一,外表十分可爱及讨人喜欢,牠们的说话能力在凤头鹦鹉中算是较好的,非常爱嬉戏,能容易地学会许多把戏及技巧,是很友善的 鹦鹉,现已成为保育类的鹦鹉。

体长:32cm(12.6吋)

分布:

主要栖息在印尼南摩鹿加群岛的塔宁巴岛,邻近的岛屿如牙德纳岛、拉瑞岛、希拉鲁岛也有其族群,也曾引进到凯群岛上。

整体概述:

戈芬氏凤头鹦鹉虽然在1970年代时就受栖息地破坏与捕捉贩卖等环境冲击,但在1981年时的数量还算普遍,由于牠们分布的范围小,所以任何栖息地的流失与盗补行为对整个族群数量的影响很大,在1983至1989年间光是有记录的出口数量(不包括走私的数量)就有52000只,牠们也会因在当地造成农作物损失而被农民捕捉或射杀,世界上的总数量应该超过20万只,而在1992年时戈芬氏 凤头鹦鹉即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常出现在海岸边的低地森林内,有时会至农作物区内觅食,尤其爱在玉米田中吃农作物,筑巢于树洞内, 一次产 2-3颗蛋,公母轮由孵雏,30 天后孵化,10周左右后羽毛长成 ,戈芬氏巴丹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类鹦鹉。

饲养摘要:

台湾所见几全为野生鸟,台产繁殖非常少,但即使野生鸟也可驯服的像人工繁殖鸟般乖巧,人工繁殖幼鸟有着很贴心可爱的个性,加上外表可爱美丽,在国外广受欢迎,人为饲养的戈芬氏凤头鹦鹉成鸟刚饲养时较害羞,通常表现的很沉默,但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尔后即非常活泼好动,啃咬力强 ,可以常常给予沐浴,时常清理消毒鸟舍以免疾病的发生。

繁殖:

许多国外的繁殖者成功的繁殖戈芬氏凤头鹦鹉,国内则较少见,难度略高,也因几乎全是野生鸟的原因;将巢箱安置在阴暗的角落,一窝约产3颗卵,但常有未受精的蛋,公母轮由孵蛋,孵化期约28-30天,8-10周后羽毛长成,有时对于巢箱的检查会显得紧张。



蓝眼凤头鹦鹉 (Blue-eyed Cockatoo)  

蓝眼凤头鹦鹉(非一般国内说的蓝眼葵花巴丹)是很少见的珍稀种类,有别于葵花凤头鹦鹉,牠的头部与冠羽的形状和摩鹿加凤头鹦鹉(朱路冠)较为相似,由于在葵花凤头鹦鹉的4种亚种中有3种也有蓝色的眼圈,唯一没有蓝色眼圈的是产于澳洲体型最大的亚种 - Sulphur-crested Cockatoo(Cacatua galerita),所以分辨蓝眼凤头鹦鹉与葵花凤头鹦鹉主要是以头部与冠羽的形状与较亮的蓝色眼圈来作区隔,人工饲养的数目非常的稀少,母鸟的虹膜颜色较公鸟呈红棕色。

体长:50cm(20 吋)

分布:蓝眼凤头鹦鹉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岸毕斯马克群岛的新不列颠岛以及新爱尔兰岛上。

整体概述:

蓝眼凤头鹦鹉栖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森林区、低地、森林边缘地区与较空旷的林地内,较常在低海拔的地区发现牠们的踪迹,除了部份分布地区外牠们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鹦鹉,但近年并无新的蓝眼巴丹数量统计与生态观察所以现今的情形并不清楚,但数量很可能较以往低,主要还是捕捉贩卖至宠物市场与原始栖地的人为破坏;牠们常单独、成对或一小群一、二十只聚集活动,常在枝头间或是飞行时大声嘶叫,很引人注意,天然食物包括种子、坚果、水果、浆果、无花果、昆虫等,行为大致上应与葵花 凤头鹦鹉相去不远;繁殖季节不详,一次约产2颗蛋,由公鸟与母鸟轮流孵蛋,孵化期约需30天。

饲养摘要:

大部分的蓝眼巴丹都非人工繁殖鸟,台湾鲜少的数量几乎也是走私的野生鸟,黑市价格高,死亡率更高,千万别购买,人工繁殖鸟更是非常昂贵不曾引进,刚引饲养初期较为胆小害羞,人工繁殖鸟很快可适应新环境,之后即便的强壮,叫声响亮吵杂,破坏力 很强,笼舍中宜提供树枝或耐咬的玩具供其啃咬,将牠们安置于大的笼舍中较为理想 ,与其它大型巴丹一样,喂食上得提供热量较高的坚果类,日常的混合种子供给与蔬果喂食也少不了。

繁殖:

由于笼养数目非常地稀少所以繁殖成果相当的少,除了少数如英国彻斯特动物园与美国几个繁殖中心外,其成功繁殖相当少见,繁殖的资料也相当有限,可参考葵花 凤头鹦鹉与摩鹿加凤头鹦鹉的繁殖资料,提供较深的坚固巢箱供其使用,一窝产1-2颗卵,孵化期通常持续28-30天,幼鸟通常羽毛长成至断奶需8-9个月。



葵花凤头鹦鹉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葵花凤头鹦鹉(大、中巴丹)是美丽优雅的大型凤头鹦鹉,早期走私来台的凤头鹦鹉中常能见牠们的踪影,由于天性活泼聪明,常被训练至马戏团表演,牠们在澳洲当地是普遍且便宜的宠物鸟,在许多农耕区甚至被视为农业害鸟,但是叫声大而响亮、破坏力强是其缺点 ,相近亚种约有4种,包括了Sulphur-crested Cockatoo(产于澳洲,最大型的种类,如右图)、Mathews'; Cockatoo(产于澳洲)、Triton Cockatoo(产于新几内亚与希巴布亚群岛)、Eleonora Cockatoo(产于印尼境内的一些岛屿)。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44-51cm(17-20吋)

分布:

分布在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纽西兰及数个岛屿。

整体概述:

葵花凤头鹦鹉通常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在觅食时会各自分散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觅食,有些会在树上警戒,注意有无危险,有危险的状况时会警告正在觅食的同伴,主要食物有种子、坚果及水果、 飞行时常发出沙哑响亮的巨大叫声,有时会到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很严重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怀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牠们的美丽羽毛而猎杀他们;筑巢于高耸的树洞中,澳洲南方的繁殖期在8-1月,北方在5-12月,一窝约有2-3颗蛋,通常2颗,30天后孵化,70天后羽毛长成 ,大部分的原栖地有着稳定的数量,但东南亚种的数种葵花凤头鹦鹉长期被捕捉至国际市场,其数量也下降的相当快。

饲养摘要:

饲养葵花凤头鹦鹉就像饲养其它的凤头鹦鹉一样,需对牠付出多一些的关心与注意,尤其只饲养一只时 ,无聊、紧迫、焦虑等情形会使得他们产生拔羽的恶习,这也是巴丹常见的偏差行为,牠们常常只亲近主人一人,而对他人有攻击性,可学会一些把戏,一些野外捕捉的野生鸟也可变的很驯服,公鸟的说话能力较母鸟佳; 饲养成鸟或欲配对时得注意巴丹常有的一些麻烦,巴丹是不容易配对的鹦鹉,一不合很可能会互相攻击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宜从幼时自然配对为佳;他们需要大笼舍,至少5x1.2x2m的规格,最好是6x2x2m较理想,有时巨大的叫声非常吵杂,尤其是晨间及傍晚,啃咬力很强,笼舍必须够坚固,提供新鲜树枝与玩具供咬嚼,也可消除无聊 ;饮食上宜以混合种子 / 坚果饲料为主食,需经常搭配蔬果类喂食, 勿像许多鹦鹉知识不足或懒惰、无责任的鸟商与少数不良饲养者仅提供单样食物作为主食,例如葵瓜籽,这样对其健康与寿命是非常糟的,而在良好照顾下他们是非常强壮的鸟儿。

繁殖:

在澳洲葵花凤头鹦鹉在澳洲本土的繁殖不多,因为有许多野外的幼鸟能够合法的捕捉,因为葵花凤头鹦鹉在野外的数量算是稳定且安全(全世界总数量约有50万只以上),在繁殖期间会明显地变安静,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坚固的金属边,可使用金属制巢箱,或将其外挂于笼外,否则强大的咬合力会严重地破坏木制巢箱 ,4、5岁以后有繁殖能力,一次约产2至3颗蛋,孵化期约30天,9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有时对巢箱检查会显的敏感与不安。



红胸凤头鹦鹉 (Rose-breasted Cockatoo)

粉红胸 凤头鹦鹉(桃色、粉红巴丹)是澳洲分布最广的鹦鹉之一,在许多地区被视为农业害鸟,但在澳洲以外的国家合法进口的粉红胸凤头鹦鹉价格却是一直不低,牠们美丽的粉红羽色十分迷人,手养鸟非常聪明及爱嬉戏,即使野生鸟遭捕捉饲养后也会变的友善与乖驯,饲养牠们需对牠们付出多一些的注意与关怀,提供多种玩具,以避免无聊所产生的拔羽症,母鸟的虹膜呈红棕色,公鸟与幼鸟则是暗黑色,约有2-3种亚种,差别在于羽色深浅及体型的大小不同等差异,即使是乖巧的手养鸟,成熟后有可能变的有侵略性。

体长:约35cm(14吋)

分布:广布于全澳洲

整体概述:

粉红胸凤头鹦鹉遍布于澳洲各地,在当地是非常常见的鹦鹉,在过去50年间牠们的数量及栖息地迅速成长,估计世界总数量应超过5百万只,野外数量非常的多,常对谷物田等农作物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许多地方可以合法的猎杀以控制过多的数量造成农作物的危害的问题;粉红胸 凤头鹦鹉喜爱栖息在开阔的草地与林地、农作物区、都市、小镇等地,群居性,常数百只成群结队地活动,觅食时会各散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觅食,主要食物有─ 水果、种子、核果、昆虫、嫩芽、浆果等,可能有些会与米契尔少校 凤头鹦鹉(车轮冠 Major Mitchell's Cockatoo)及长嘴凤头鹦鹉(Long-billed Corella)杂交,澳洲北部的繁殖期在2-7月,南部在7-12月,常将巢穴彼此筑的很接近,利用树叶与小树枝在树洞内筑巢,一窝约产3-4颗蛋,公母轮流孵雏,孵化期约30天,幼鸟约在8星期后离巢。

饲养摘要:

在澳洲粉红胸凤头鹦鹉与葵花凤头鹦鹉一样是常见的宠物且售价低廉,繁殖牠们的人也不多,因为野外数量很多,且有些地区能合法的捕捉,喂食上与其它凤头鹦鹉较不同的是油脂含量多的种子不应过量喂食,否则容易长出脂肪瘤,笼养鸟是吵杂、啃咬力强且生命力十分强韧的 凤头鹦鹉,最好能时常提供新鲜的树枝供牠们啃咬,喂食上粉红胸凤头鹦鹉易发生肥胖的问题,所以勿喂食过多脂肪过多的食物,如葵花子与坚果,蔬果类在日常喂食中的比重要多一点,也可喂食但黄粉与营养鸟干粮,而笼舍宽敞些也有助于提供适当的运动而不致过胖。

繁殖:

粉红胸凤头鹦鹉是凤头鹦鹉中较多产的,提供厚实坚固的巢箱,在笼内放置稻草、小树枝、树叶等供公鸟筑巢,一对成熟的成鸟一旦开始繁殖后即能固定的繁殖,一窝通常产3颗蛋,但可多至5颗,孵化期约25天,公母轮由孵蛋,7个星期后羽毛长成,幼鸟很快即能离巢。


米契尔少校凤头鹦鹉 (Major Mitchell's Cockatoo)  

初次见到米契尔少校 凤头鹦鹉(车轮冠)的人一定会为牠头上那美丽的冠羽所着迷,这美丽的凤头鹦鹉身价高,是能合法买卖进口的凤头鹦鹉中价位最贵的之一,国内不多见,在国外的鹦鹉养殖业也不普遍,全世界的总数量应低于2万只,叫声尖锐但不至于太吵杂,在澳洲当地部分地区普遍,但族群数量日益减少中,人工繁殖鸟乖巧且爱亲近人,但与其它巴丹比起来,牠们较不像别的 凤头鹦鹉一样爱玩、逗趣,也较不易学会一些把戏及技巧,虽然手养鸟很乖巧,但有些米契尔少校凤头鹦鹉在成熟时可能会变的有侵略性及攻击性,为避免它发生,饲主在平常就应与其做好良好互动,多与牠相处,常让牠出笼玩耍,这样可能可避免这种生理成熟所带来的性格不稳定,共有2种相似的亚种-米契尔少校 凤头鹦鹉(Cacatua l. leadbeateri)及马修氏桃红凤头鹦鹉(Cacatua l. mollis ),外表大致相同,但一般而言米契尔少校要比马修氏漂亮, 但后者较少且较昂贵,米契尔少校的冠羽红黄相间,色泽分明显眼且美丽,马修氏的冠羽则较呈暗红色,而黄色的羽毛非常稀疏或颜色很淡,较无层次分明的美丽羽色。

体长:35cm(13.5吋)

分布:

分布在澳洲境内,从昆士兰中南部经新南威尔斯、维多利亚西北部、北省中南部、南澳大利亚到西澳大利亚,牠们分布广阔,包含了大部分澳洲分界区域,但是却零星分散。

整体概述:

常栖息在干燥与半干燥有树的开阔地区,通常成对或一小群约不超过50只左右活动,有时也会数百只聚集在一起,且通常与粉红胸凤头鹦鹉(桃色、粉红巴丹)或裸眼巴丹、长嘴 凤头鹦鹉等Corella凤头鹦鹉群聚在一起,在树上和地上觅食,主要食物有草类、谷类与水果的种子、松果、无花果、昆虫幼虫、水果、核果等,牠们的领域性很强,巢穴间的距离约2公里以上,3、4岁时开始有繁殖的能力,在求偶时公鸟喂食母鸟的行为较少,但常互相理毛,通常筑巢在水源地附近,产卵前公鸟与母鸟会一起收集枯枝树叶准备巢穴,窝卵数约为2至4颗,孵化需26天,8星期后幼鸟的羽毛差不多全部长齐,也有些会与粉红胸 凤头鹦鹉杂交,虽然在部分地区米契尔少校凤头鹦鹉还算常见,但是许多地方的数量已遭受威胁,常有雏鸟、蛋甚至在孵雏的母鸟会被一种澳洲大型蜥蜴或蛇吃掉,人为盗补、栖息地破坏也是主要原因 ,与粉红胸凤头鹦鹉争巢穴也是数量不多原因之一,但基本上野外数量仍属稳定。

饲养摘要:

米契尔少校巴丹在国际上的价位一直居高不下,将他们当成宠物鸟的饲主不多,主要还是成对饲养意在繁殖,但由于华丽鲜艳的冠羽还是让许多鹦鹉爱好者趋之若鹜;新进的 鸟儿适应环境后会十分强壮,啃咬力强,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供其玩耍啃咬,对其他种类有攻击性,人工繁殖鸟个性相当好奇与活泼,供应其多样化的食物 ,脂肪高的坚果与瓜子类建议适量喂食以免过胖。

繁殖:

繁殖难度不低,最好购买原配对的成鸟,因为米契尔少校凤头鹦鹉配对不易,公鸟在繁殖期间侵略性很强,对任何人都可能有攻击性,且不太能忍受饲主检查巢箱的动作,通常一窝产2-3颗蛋,很少有4颗,公鸟母鸟轮流孵雏,孵化期约需28天,幼鸟在7至8星期时羽毛长成, 他们约在3、4岁时有繁殖能力,但通常5、6岁时才会繁殖,繁殖寿命长,可持续育雏超过37年。




雨伞凤头鹦鹉 (Umbrella Cockatoo) 

雨伞凤头鹦鹉(大白)是最多产的凤头鹦鹉之一,牠们的冠羽是所有凤头鹦鹉中最大的,洁白无瑕的羽毛十分美丽,在国际的鹦鹉养殖中算是常见的种类,在野外的数量却愈来愈少,人类捕捉贩卖是主要原因,国内的雨伞巴丹与其它许多东南亚白色系的 凤头鹦鹉一样,绝大部分都是野生鸟进口或是走私来台的;其个性非常温和及友善,能学会许多把戏及技巧,母鸟的虹膜有点带淡红色。

体长:46cm(18吋)

分布:分布在印尼摩鹿加省的北摩鹿加群岛

整体概述:

喜爱栖息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丘地森林、开阔林地、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沼泽区等地,通常成群或一小群约3-10只左右活动,有时在栖息处会聚集较大群约50只的族群,天然食物包括坚果、种子、浆果、水果等,整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树上,猎人常用驯服乖巧的雨伞巴丹引诱野生的雨伞巴丹进入陷阱,在1984年时约有12193只野生的雨伞 凤头鹦鹉被捕获,出口或走私至别的国家,不包括约有7-10%的野生鸟在未被贩卖时即死亡,以及印度尼西亚国内买卖的数量,当地居民有时也猎杀牠们作为食物,加上栖息地破坏导致的巢穴不足等问题,使牠们的数量不停地下滑,全世界的总数量约在5万至20万只之间,但有可能更多,筑巢于中空树洞中, 野地繁殖期约在4月间。

饲养摘要:

笼养的雨伞凤头鹦鹉有时非常吵杂,喜爱啃咬东西,啃咬力十分强劲,身上会有白色粉状毛削物,刚引进饲养时较害羞,人工繁殖鸟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台湾的雨伞凤头鹦鹉多为东南亚走私与进口的野生鸟,也有少数多年在台的野生鸟所繁殖出来的幼鸟,大部分人不适合饲养这类大型巴丹,除了环境许可外,尚有噪音、动辄五六十年的寿命与正确知识及负责心等问题,请饲养前先做好功课与各项理性评估。

繁殖:

雨伞凤头鹦鹉是凤头鹦鹉中较容易繁殖的种类,全年均可繁殖,最好选择坚固厚实边缘加金属的巢箱,或是将巢箱外挂在笼外,否则可能会被牠们咬的离离落落, 通常一窝产2 颗卵,公鸟与母鸟轮由孵蛋,约30天后孵化,3个月后羽毛长成,亲鸟常常只专心照顾一只雏鸟,所以常检查巢箱及幼鸟的情形是必须的,有饲养雏鸟经验的人最好能够抓出手养以确保每只幼鸟能顺利健康的成长与发育。



红尾黑巴丹 (Red-tailed Black Cockatoo)  

在澳洲以外的国家,红尾黑 凤头鹦鹉是非常稀少且昂贵的鹦鹉,牠们在黑市的价格往往都非常的高,生性好奇温和,牠们的性别可轻易的由外表判断,公鸟全身都是黑色,尾部为鲜红色,母鸟(如下图)头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许多美丽的黄色或橘黄色斑点与横纹,尾部呈条状分明的橘黄色,与公鸟尾部是一片鲜红色不同,母鸟的喙部是肉色,而公鸟是黑色,世界上的总数量超过10万只,受澳洲政府法律的保护,野外数量目前似乎算稳定,约有4种亚种。

体长:依亚种与性别不同约50-68cm(19.6-26.7吋)

分布:

广阔地分布在澳洲各地,昆士兰的东部及北部和其邻近的小岛(包括约克角半岛,整个半岛除了最北的顶点地区,剩下的整个半岛都有分布)、新南威尔斯的北部有少量的分布、北省的北部及南部、南澳大利亚的北部及西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与西部。

整体概述:

红尾黑凤头鹦鹉有迁徙性,北方的族群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通常在较潮湿的季节(约11-4月)会往内陆迁移,南方的族群则是依食物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但有时也会大量聚集数百只,常和白尾黑 凤头鹦鹉与黄尾黑凤头鹦鹉相遇,但不会聚集在一块,在森林区时只在树上觅食,喝水时才会到地面上,在开阔地区或农作物区时则经常在地面上觅食,栖息与筑巢都爱在靠近水源地的树林中,尤其是尤佳利树林,在傍晚入夜时分常大叫,特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有时与葵花 凤头鹦鹉一起在农作物园区内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尤其是花生田与玉米田,当地政府有限制地允许农民射杀或是捕捉贩卖,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一窝通常1颗卵偶尔2颗,孵化期约 28天,只由母鸟孵蛋,如果2颗蛋皆孵出,较晚孵出的幼鸟常被亲鸟忽略而死亡,幼鸟孵出后,母鸟会待在巢中3个星期,公鸟一天会喂食母鸟2次,雏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

饲养摘要:

人工繁殖鸟非常少,在国际上的繁殖业者与鹦鹉养殖皆很少见,但是在稀少珍贵的黑巴丹中,他们却是最常见的黑巴丹;新引进的红尾黑凤头鹦鹉在适应环境后会非常健壮,刚开始的饮食改变可能导致一时的饮食适应不良,需要大的鸟舍,过小的笼子或笼舍会使牠们沮丧与失去活力,对于过于潮湿与寒冷的环境敏感,提供新鲜树枝供其啃咬。

繁殖:

由于笼养数量非常少,相关资料不甚完整,须提供他们够大的笼舍,将巢箱安置于最高的阴暗处,最好能提供一些筑巢用的小树枝、稻草、树叶等材料,一窝约产1-2颗蛋,常有没受精的蛋,孵化期约28-30天,约3个月左右羽毛长成。



尖嘴凤头鹦鹉 (Slender-billed Corella) 

尖嘴凤头鹦鹉是原产于澳洲东南部的凤头鹦鹉,体格粗壮,外型特殊,牠们的外表与一般凤头鹦鹉较不同,冠羽较小,眼圈呈蓝灰色裸面,上喙部很长,也是牠们最大的特色;在世界各地的鹦鹉养殖界中是很稀少的种类,数量远比一般巴丹少的多,市场上不容易见的到(主要是与一般澳洲种的 凤头鹦鹉一样难有野生鸟的缘故,而市面上东南亚种的凤头鹦鹉则绝大多数都是野生鸟),尖嘴凤头鹦鹉是说话能力最佳的凤头鹦鹉之一,宠物鸟非常活泼好动,智商高表演欲强,由于数量太少,价位高,所以被当为宠物鸟的尖嘴 凤头鹦鹉相当少。

体长:37-41cm

分布:仅分布于澳洲的东南部地区。

整体概述:

尖嘴凤头鹦鹉栖息地主要为水源区旁的森林地带、开阔的林地、农耕区、草原与牧场等等,活动区域通常都不会离开水源地,通常都群体约上百至2千只左右聚集活动,尤其是在夏季寻找丰盛食物的期间会比较常出现大量聚集的情形,常被发现与澳洲葵花 凤头鹦鹉一起活动,有时会因觅食农作物造成损失而被当成害鸟,尖长的上喙主要是用于在地上觅食,主食包括坚果、种子、水果、蔬菜类、植物的嫩芽、花苞与根茎、浆果类以及一些谷物作物等;野外的尖嘴 凤头鹦鹉多在9月至10月间筑巢准备繁殖,有些较早可能7月时就筑巢,他们通常选择在近水源地附近高度高的树洞内筑巢,也有些会在岩壁内筑巢,一次约产2到4颗蛋,亲鸟通常只能成功带大一只幼雏 。

饲养摘要:

人工繁殖的尖嘴凤头鹦鹉非常活跃,很快能适应环境与亲近饲主,人工繁殖鸟和人的互动性高且频繁,与其它大型凤头鹦鹉比较起来他们比较不吵闹,然而叫声依旧是满响亮的,尖嘴凤头鹦鹉是很强壮的鸟儿,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不容易出问题,咬劲相当大,笼舍内所有的器材必须是强韧的材质所造才能避免被严重破坏,定期提供一些木头、树枝给他们啃咬比较理想,笼舍内的其它器材也比较不会被他们破坏。

繁殖:

繁殖尖嘴凤头鹦鹉最好能提供各种巢箱供其选择,因为有些繁殖者的的经验显示他们可能有时会比较挑巢箱,提供多种选择也会加大成功繁殖的机率,由于他们有着强劲的咬合力,所以一定得使用坚固的材质制成的巢箱,不然很可能会被严重破坏,一次繁殖约产下2-3颗卵,孵化期需要24天左右,幼鸟羽毛长成约2个月,手幼鸟说话能力佳,活泼亲人,相当聪颖易训练,是风评颇佳的宠物鸟。



小葵花&橘冠凤头鹦鹉 (Lesser Sulphur-crested & Citron-crested Cockatoo)

小葵花凤头鹦鹉(小巴丹)是最常见的走私鹦鹉之一,共有4种亚种,包括了美丽的橘冠凤头鹦鹉(左下图),小葵花凤头鹦鹉是很普遍宠物鸟,生性聪明活泼,饲养牠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与时间与其互动,与人类有良好互动的小葵花 凤头鹦鹉会很友善,牠们在野外的数量原本很多,但在70年代开始其数量年年骤减,人类的捕捉是其族群衰退的最大因素,其次则为栖地的破坏;繁殖成果很常见,性别易于分辨,幼鸟与公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所以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母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

体长:约33-38cm(13-15 吋)

分布:

所有亚种均分布在印尼境内,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许多岛屿上,包括苏拉威希、苏巴、帝汶等邻近岛屿,曾经引进到新加坡与香港。

整体概述:

牠们的4种亚种 ─ 小葵花凤头鹦鹉( Lesser Sulphur-crested Cockatoo,Cacaua s. supphurea ),橘冠凤头鹦鹉( Citron-crested Cockatoo,Cacatua s. citrinocristata ),艾波氏小葵花凤头鹦鹉( Abbott's Lesser Sulphur-crested Cockatoo,Cacatua s. abbotti ),帝汶凤头鹦鹉( Timor Cockatoo,Cacatua s. parvula ),野外的数量仅剩第一种的数量较多,橘冠巴丹从1986至1989年间数量骤减80%,当地政府已于1992年颁布禁令禁止出口橘冠 凤头鹦鹉,艾波氏 的野生数量则只剩9只,捕捉售至宠物鸟市场与严重的栖息地破坏使得大部分的族群岌岌可危;牠们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半干燥的林地等等,大部分都成对或3-9只左右一起觅食与活动,但有时被发现会有较多的数量群集于有果实的树上觅食,也会与折衷鹦鹉一起聚集觅食,聚集时相当吵杂,休息时通常栖息在森林地区,之后会成群地到低海拔的地区与农作物区内觅食,有时会遭农民捕杀;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大多始于9-10月与4-5月,一次产2-3颗卵,公母鸟轮 流孵蛋,孵化期约28天,10周后幼鸟羽毛长成,但仍会依赖亲鸟一起生活约2个月;小葵花凤头鹦鹉以及橘冠凤头鹦鹉由于近年大量的野生鸟出口与走私,已经由二级升为一级保育名单。

饲养摘要:

人工繁殖的小葵花凤头鹦鹉不难照顾,适应环境后身体会很强健,且能耐低温,啃咬破坏力很强,巢箱与笼舍需相当坚固,若饲养一对常会发生公鸟对母鸟十分具侵略性与攻击性的行为,公鸟常会追着母鸟跑,甚至攻击母鸟,有时会发生使母鸟致死的情况, 这也是巴丹不好配对的原因,给予公鸟适当的剪翅以及提供牠们宽敞的鸟舍会使情形改善,最好也能提供一些树枝或玩具供其啃咬,乖驯的宠物鸟宜多给予关怀与互动,以免发生行为不正常等自残行为,适宜的均衡饮食与期健康有绝对关系,切勿单只喂食葵花子或种子饲料,这情形常见于一些传统鸟店,或一些鹦鹉知识相当低落的鸟商,很多人都是因为赚钱或短暂兴趣而买卖鹦鹉的,本身也不会想正确的吸收相关信息与做功课,这样长期对其鹦鹉健康与寿命是一大损害。

繁殖:

除了避免购买野生鸟外,公鸟与母鸟是否合得来也须注意,不然会容易发生上述公鸟攻击母鸟的情形,繁殖期间公鸟对母鸟会更具攻击性,此情形若发生,过小的笼舍会使母鸟因受攻击却无处多藏而死亡,所以饲养于较大的鸟舍中较为理想,而使用有两个出入口的T字型巢箱可以使母鸟较不易受公鸟的严重攻击;约在3至4岁时始有繁殖能力,人工繁殖鸟的繁殖难度不高,一窝约产2至3颗蛋,亲鸟会轮孵蛋,孵化期约22-25天, 幼鸟太晚移出巢外有时会遭公鸟攻击,8至10周大时羽毛长成。




亚马迅鹦鹉区  

黄颈亚马逊鹦鹉 (Yellow-naped Amazon)  

黄颈亚马逊(黄领帽)是出了名的说话高手,其说话能力在鹦鹉界中堪称最有学人语能力的鹦鹉之一,合法进口的黄颈亚马逊成鸟与幼鸟的价位均不低,若当宠物鸟,公鸟性成熟可能会对饲主有攻击性与侵略性(尤其在5-12岁时),此时妥善的照顾与了解他们的习性有助于改善此情形,3种亚种差异主要在头、颈黄羽的多寡与体型大小差异,有一比较特殊稀有的亚种是罗坦黄颈亚马逊(Amazona o. caribae),牠的嘴是腊黄色而不是一般所见的黑色,其它两种亚种分别是洪都拉斯黄颈亚马逊(Amazona o. parvipes)与原生的黄颈亚马逊(Amazona o. auropalliata )。

体长:约38cm(15吋)

分布:牠们分布于中美洲各国,包括墨西哥、瓜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地。

整体概述:

黄颈亚马逊约有3种的亚种,外表差异不大,栖息于海拔600-700m的干燥或半干燥的林地、灌木丛、热带稀树草原内,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偶尔会一大群聚集,但由于近年野外数量不断地下降,大群聚集的情形已不多见,筑巢在高耸树木的洞穴内,约在2、3月时进入繁殖季,一窝约产2-3颗卵;幼鸟时期颈间通常没有黄色羽毛,在1-2岁时颈后黄色的羽毛会逐渐长出,5岁时会颈部黄羽会完全长成,然而并非每一只都有明显的黄羽 。

饲养摘要:

饲养牠们需有耐心,有些黄颈亚马逊会因为对主人的忌妒心及占有欲而变的性情不稳定而有攻击性;饲养成对种鸟上,许多人工繁殖成鸟相当活泼外向不怕人,适应环境、天候、食物与饲主的速度快,一旦适应新环境即相当强健,饲养上宜提供均衡食物,常态地提通混合种子、坚果、蔬果、谷物饲料等等,黄颈亚马逊会变的相当健康与美丽;由于牠们相当受欢迎野生鸟交易未成间断,加上人类对栖息地愚蠢的长期破坏,CITES(华盛顿公约)已将黄 颈亚马逊的所有亚种全列入一级保育名单内。

繁殖:

与其它常见的黄头系亚马逊鹦鹉相较之下,黄颈亚马逊的繁殖难度是比较高的,繁殖期间对饲主有攻击性,若人接近时,公鸟会竖起颈部的羽毛,对靠近的人作攻击状,通常会在巢箱旁监护守卫,尤其是母鸟在孵蛋时;台湾繁殖黄颈亚马逊成功案例不多,主要是近年来才有进口较多的人工繁殖成鸟,若要繁殖,购买人工繁殖的种鸟是最佳选择,一窝约有2-3 颗蛋,孵化期约需28-30天,2个月后羽毛长成。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双黄头亚马逊(大黄帽、皇冠黄帽-玛莉亚、麦格纳)有数种亚种,由于牠们的聪颖、出色的学话能力、逗趣与饲主的互动,使得双黄头亚马逊成为相当欢迎的宠物鸟;一般是分为大黄帽、崔斯玛莉亚与麦格纳,主要的差别是头、肩、胸上黄羽的多寡,但是牠们却都是血缘相近的不同亚种,一般人工繁殖的大黄帽价格不低,而麦格纳与崔斯玛莉亚双黄头亚马逊价格更是高于大黄帽许多,大面积的黄羽分布非常容易抓住人们的目光,双黄头亚马逊可以说是在可以买卖交易的亚马逊鹦鹉中最美丽迷人的种类;牠们的说话能力非常好,与灰鹦及黄颈亚马逊是属于同等级的说话高手;台湾的数量并不多,由于盗捕野生鸟至鸟市贩卖、走私外,栖息地的大幅遭人为破坏使得野外的数量可能低于7000只,处境日益危急,尤其在墨西哥东北部的族群数量下降的最严重,亚种信息方面,总共约有4种亚种 ─ 贝利兹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belizensis)、墨西哥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oratrix)、麦格纳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magna)、崔斯玛莉亚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tresmariae)。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6-40cm(14-16吋)

分布:大多数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及其岛屿(崔斯玛莉亚岛),在瓜地马拉与洪都拉斯也有牠们的族群。

整体概述:

双黄头亚马逊有数种亚种,双黄头亚马逊会在6、7岁后或更晚后头部的黄羽才会长到整个颈部与胸部,但依年纪、血统等不同会有差异,一般的大黄帽其头、胸、腹、肩等部位并不如麦格纳与崔斯玛莉亚双黄头亚马逊有着大面积的黄羽分布,但年纪大的大黄帽也会有整个头部甚至颈部都变成黄色的机会,会依每只个体而有不同;而国内区分双黄头亚马逊也就是皇冠黄帽主要有两种亚种─崔斯玛莉亚双头黄头亚马逊(Tres Mari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与麦格纳双黄头亚马逊(Magn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双黄头亚马逊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落叶林、太平洋沼泽森林等,大部份栖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动,由于栖息地严重的破坏,以及人为盗捕的猖獗,使的野外数量大幅下降,在1994年时的数量估计低于7000只,而以墨西哥东北部的数量下降的情形最为严重;食物有种子、嫩叶、棕榈树果实、无花果、核果、水果等,可能有时会造成玉蜀黍、香蕉、芒果等农业作物的损害;分布于南部的族群的繁殖期约在2-5月间,北部的族群约在7月;由于台湾买卖野生鹦鹉的情形猖獗,使得亚马逊鹦鹉的繁殖被视为难度非常高的种类,建议各位购买合法进口的人工繁殖成鸟或有繁殖过的成鸟,给予适当的照顾,牠们繁殖的情形其实并非非常困难,虽然价格便宜的多,制抵拒买野生走私鹦鹉与经不法商人合法化进口的野生鸟是每位真正喜爱鹦鹉的朋友应进的本份,切勿愚昧地想要轻易繁殖野生亚马逊鹦鹉,通常野生亚马逊没有过10年是很难有机会繁殖的;CITES(华盛顿公约)已将除了麦格纳双黄头亚马逊外的-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Amazona ochrocephala belizensis、Amazona ochrocephala tresmariae 等大部份黄头亚马逊亚种列入一级保育名单。

饲养摘要:

黄头亚马逊近来无论在国内外都是非常受欢迎甚至抢手的鸟种,从一般区分的所谓大黄帽到麦格纳与玛莉亚都是受到市场高度欢迎的,也是许多亚马逊喜好者的经典选择代表,人工繁殖双黄头亚马逊不怕人, 且相当外向活泼,成鸟有时有相当的侵略性,尤其在繁殖期或是性成熟时期,与人互动性佳,相当生动有趣,是亚马逊鹦鹉一向非常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ㄧ,而若当宠物鸟,公鸟在性成熟时可能会对饲主有攻击性以及侵略性(约在5-12岁时),但并不表示每只黄头亚马逊都会有相同情形;与黄颈亚马逊情形类似,牠们是相当受欢迎的宠物鸟, 有着奇佳的学人语及声音能力,价位上随着数量的稀少与多为一级保育使得国外售价开始水涨船高情形下已慢慢越来越高,尤其麦格纳与崔斯玛莉亚这两种亚种,但市面上还是有许多原为大黄帽为求高价暴利与合法买卖为由而谎称为麦格纳双黄头出售,鸟友宜多注意此种情形。

繁殖:

适应环境后的双黄头亚马逊会变的很强壮,繁殖期时变的有攻击性,公鸟会在巢箱外守卫,有人接近时会扬起颈部的羽毛欲作攻击状,孵化期间不要时常开翻巢箱,繁殖期时多补充各种营养的食物给亲鸟,一窝约产2-4颗卵,孵化期28-30天,羽毛长成需2个月。



蓝顶亚马逊鹦鹉 (Blue-fronted Amazon)

蓝顶亚马逊(蓝帽)是较常见的亚马逊鹦鹉之一,卓越说话能力及美丽的外表常受人们青睐,是很适合作为家庭宠物鸟的亚马逊鹦鹉,较不像其它黄头系的亚马逊有侵略性,牠们分为两种亚种-蓝顶亚马逊(Amazona a. aestiva,见右图)与黄翼亚马逊(Amazona a. xanthopteryx,见下图)两种,一般来说,黄翼亚马逊体型比蓝顶亚马逊略大,价位也较高。

体长:37cm(15吋)

分布:

蓝顶亚马逊分布于巴西的许多地区,黄翼亚马逊则分布于北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及巴西部分地区。

整体概述:

因应国际宠物鸟市场上的大量需求,蓝顶亚马逊为非常受欢迎的鹦鹉,光在80年代初期,每年就从阿根廷出口4万多只野生鸟,过去几十年其数量甚至比中南美洲所有被走私或出口的亚马逊鹦鹉总合还多,是最常被走私与盗捕出口的亚马逊鹦鹉;牠们多栖息在多树的开放林地内、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等地区,大多在海拔1600m以下的低地活动,但广布于巴西高原内,有时会接近有人类居住的区域,通常成对或数十只一起活动觅食,飞行时会叫出响亮难听的叫声,偶尔会在农场觅食而造成农作物的破坏,天然食物有:水果、种子、浆果、嫩芽、核果、花等等;繁殖期于10月至3月间,一窝约产2-3蛋 ;市面上多以一般蓝帽与黄翼蓝帽来做区隔,后者价位高许多,且在体型与毛色来说都比前者大与鲜艳。

饲养摘要:

人工饲养的蓝顶亚马逊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在早晨及傍晚偶尔会发出刺耳的叫声,喜爱洗澡;若当宠物鸟,公鸟性成熟可能会有攻击性(约在 5-12岁时),若发生则需多加细心注意多与互动来改善 ;学语能力强,常跟人类有许多生动且有趣的互动,所以多年来广受欢迎;饲养成对成鸟上宜提供宽敞的笼舍,可定期给予沐浴来保持毛态健康与光泽,人工繁殖成鸟不怕人,适应能力强,健康均衡饮食与足够的活动量还是保持鸟儿健康与活络的最主要因素。

繁殖:

国际间人工繁殖出来的数量很多,在亚马逊鹦鹉中是最普遍繁殖的种类,也是比较容易繁殖的亚马逊鹦鹉之一,但在台湾国内成功繁殖的数目定度多,主要还是野生鸟多的关系,繁殖期间应给予充分的私密性,因为成鸟在繁殖期时领域性与侵略性强,亲鸟过度肥胖易产无受精的蛋,一窝约产3-4颗蛋,孵化期约28天,羽毛长成8-10星期。



白顶亚马逊鹦鹉 (White-fronted Amazon)

白顶亚马逊(白帽)是体型最小的亚马逊鹦鹉,牠们共有3种亚种,如要细分可分为白顶亚马逊(Amazona a. albifrons,见右图)、苏诺拉白顶亚马逊(Amazona a. saltuensis)、小白顶亚马逊(Amazona a. nana),国内所进口的成鸟多为野生鸟。

体长:23-26cm(9.5-10.5吋)

分布:依亚种不同分布在墨西哥各地。

整体概述:

白顶亚马逊生活于各种不同型态的地区,有干燥地区、热带雨林、开放的森林地、农业地带、沙漠地区等等,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鹦鹉,成对活动,繁殖期外会小群约20只左右一起活动,不太怕人,牠们在栖息的树木上常聚集上百只 ,常见到和黄额亚马逊(Yellow-lore Amazon)聚集,食物包括种子、核果、嫩芽、浆果,也常于农作区内觅食,造成农作物的损失 ,虽然栖地的锐减以及农耕地近年的大量开发使得白顶亚马逊数量锐减,但是原栖地里的族群还是保有一定的数量。

饲养摘要:

笼养的白顶亚马逊是偶尔会吵杂的亚马逊鹦鹉,新进的白帽亚马逊幼鸟比成鸟更快适应新环境与主人,适应的情况也较好,适应环境期间对肠胃的细菌感染很敏感,饮食卫生需多注意,一旦适应即变的健康与强壮,啃咬力强,定期提供树枝、玩具等耐咬的安全无毒物品供啃咬 ,若欲购买成对鸟做繁殖目的,宜选择人工繁殖鸟,因为市面上多为野生鸟,也可购买1-3岁尚未很成熟的对鸟来饲养待繁殖,亚成鸟开始饲养对日后成功繁殖会有比较有保障的成效,因为偶尔还是有一些淘汰或常无授精情形的种鸟进口来国内。

繁殖:

成对繁殖效果较好,但人工繁殖鸟难寻,繁殖野生鸟机率又微乎其微,所以国内繁殖成果非常少见;一般在5月进入繁殖期,室内的话可能会较早,建议巢箱使用25 x 25 x 50 cm规格,入口4cm,繁殖期或繁殖期前时可能变的聒噪,一窝约产3-4颗卵,孵化期26-28天,约7个星期羽毛长成



黄冠亚马逊鹦鹉 (Yellow-crowned Amazon)  

黄冠亚马逊(单顶帽、小黄帽)与其它黄头系亚马逊一样是很聪明的种类,共有4种亚种,除了原生种外(Amazona o. ochrocephala,见左图),其它三种都很少见,其中包括了巴拿马亚马逊(Amazona o. panamensis,见右下图)、马拉乔黄冠亚马逊(Amazona o. xantholaema)与奈特洛氏亚马逊(Amazona o. nattereri);黄冠亚马逊外表虽不如双黄头亚马逊漂亮但是价位比较便宜,体型则差不多,嘴部为黑色,头部黄羽仅头顶小部分分布,容易与双黄头亚马逊区分,学话能力佳,人工繁殖鸟不怕人且与饲主互动频繁,但市面上所见多为野生鸟。

体长:36-40cm(14-16吋)

分布:栖息于从中美洲的巴拿马到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及玻利维亚的北部。

整体概述:

黄头亚马逊栖息在各种地区─开放的林地、热带稀树草原、沼泽地、潮湿森林的边缘地带、农耕区及市郊等地区,大多生活在500至750m的低地内,通常成对或一小群约10-30只活动,但偶尔聚集300只以上,主要在树上觅食,但也会到玉米田寻找食物;在哥伦比亚繁殖期在12-1月,在委内瑞拉2至5月;野生鸟的滥捕与严重栖息地破坏,黄冠亚马逊的亚种巴拿马亚马逊已列为华盛顿公约Appendix I 之一级保育鸟种,而黄冠亚马逊仍为附录二之鸟种。

饲养摘要:

在人为饲养下的黄头亚马逊是活泼的鹦鹉, 生命力强,在适应新环境时均无太大的困难,喜爱洗澡与啃咬东西,可提供新鲜的树枝,繁殖期外可与其它亚马逊鹦鹉一起饲养 ,但还是成对饲养最为理想; 价位不若许多亚马逊鹦鹉高,当宠物鸟是不错的选择,幼鸟养起也有不错的说话能力,与人互动方面和大部分亚马逊鹦鹉一样相当高,可惜人工繁殖鸟不多,所以幼鸟在市面上无论台产鸟与进口鸟都不常见。

繁殖:

成对繁殖效果较好,通常4月进入繁殖期,繁殖期间有攻击性,尤其是公鸟为保护巢穴,在有人接近时通常很具侵略性, 发怒时甚至会攻击母鸟或幼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打扰,一窝约2-4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2个月后羽毛长成。



紫冠亚马逊鹦鹉 (Lilac-crowned Amazon)  

紫冠亚马逊(紫帽)在台湾进口的数量不多,是非常美丽的亚马逊鹦鹉,头上淡紫蓝色的羽毛与前额的红羽是他们的特征,体型较小于大型的亚马逊鹦鹉,是中型的亚马逊鹦鹉,成鸟比较不若一些常见受欢迎的亚马逊鹦鹉活泼亲人,个性较为独立谨慎,自幼手养的幼鸟会成为十分可爱的宠物鸟,共有2种亚种。

体长:约34cm(13.5 吋)

分布:分布在墨西哥境内的太平洋西岸地区,美国有许多逃脱的笼养鸟生活在野外。

整体概述:

最常栖息在山丘林地及山上的热带低地的落叶性森林到高地的林地中,尤其喜欢栖息在盆地内溪流旁有茂盛植物生长的峡谷地形,大部分生活于海拔600-2000m以上的地区内,食物尤其钟爱无花果,偶尔会在玉米田或香蕉等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农业损失;成对或集体活动,在干季时聚集的数量较多(有时多至300只),也会多达1000只左右一起聚集在栖息处的树上,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飞行时通常发出沙哑的叫声,筑巢在中空的树洞中,有时使用啄木鸟用过的洞穴或树上的白蚁窝,繁殖期依地点不同分别在2月及5月,栖息地的大幅消失已使得紫冠亚马逊野外的数量饱受威胁,而且十分脆弱;紫冠亚马逊已列为CITES一级保育名单中。

饲养摘要:

笼养鸟有时会很聒噪吵人,但若饲养于空间大的鸟舍中则会安静许多,笼舍中的紫冠亚马逊不若黄头系亚马逊般不畏人且活泼, 个性较为害羞与沉稳,但很快地能适应新环境及饲主,通常适应期过后即十分健康强壮,幼鸟非常可爱与美丽,国内成幼鸟皆不常见。

繁殖:

因为紫冠亚马逊对其他的种类可能有攻击性,成对分开养繁殖较为理想,使用30 x 30 x60公分左右的巢箱,入口8cm,繁殖期约在5月,繁殖期的前后可能变的相当吵杂,因不像黄头系亚马逊一样活泼亲人,过度打扰会有反效果,公鸟在求偶时通常会竖起颈部的羽毛,摆动尾部及翅膀,一窝约产下2-3颗蛋,孵化期28-30天,约8星期后羽毛长成。




红额亚马逊鹦鹉 (Red-lored Amazon)  

红额亚马逊(红帽)是常见的亚马逊鹦鹉之一,牠们约有4种亚种,外表差异小,主要差别在面部黄色、绿色或蓝色羽毛的差别,年纪较小的幼鸟额头上的红色羽毛分布较少,会随着年纪而增加。

体长:31-36cm(12-14吋)

分布:北从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还有族群分布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流域。

整体概述:

栖息在各种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沼泽区、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地等海拔1100m以下的地区,成对或成群约100只左右活动,在觅食时数量会聚集更多,食物有无花果、种子、咖啡豆、芒果、棕榈树果实等,通常在树上觅食,筑巢在中空的死树中,繁殖期约在2-6月间;在当地是还算常见的种类,但严重的盗捕情形与栖息地破坏使的牠们的数量正在快速地下滑中 ,但是在国际买卖中依然很热络。

饲养摘要:

牠们与些高价的亚马逊鹦鹉比起来,价格算是较容易负担的鸟种,由于牠们喜爱啃咬东西,饲养牠们最好提供新鲜或枯碎的树枝供牠们啃咬,刚从国外引进的鸟适应期时温度最好不低于摄氏22度,牠们适应期间对环境的变化或改变可能很敏感,一旦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人工繁殖的红帽比野生鸟体型明显大且健康,幼鸟养起会非常亲人,但也会有亚马逊鹦鹉会任主人的特性,性成熟后有一些会有攻击性的情形发生。

繁殖:

在亚马逊鹦鹉繁殖中牠们是常见的种类,成功的繁殖也较多,国内一直在亚马逊鹦鹉的繁殖上乏善可陈 ,有部分原因应归咎于野生鸟的买卖,价格虽便宜,但是繁殖这些来自野外的可怜鸟儿的确是件难事,合法进口的人工繁殖鸟中红额亚马逊算是繁殖难度比较低的亚马逊鹦鹉,牠们约在4月时进入繁殖季,一窝约产2-3颗蛋,有时4颗,孵化期28-30天,羽毛长成8个星期。



橙翅亚马逊鹦鹉 (Orange-winged Amazon)  

橙翅亚马逊是体型较小的亚马逊鹦鹉,也是较普遍的亚马逊鹦鹉之一,价位也不像许多亚马逊鹦鹉一般地高,在苏利南当地是数量最最多的鹦鹉,体型虽不大但却是可爱的宠物,公鸟在成熟时可能会对人有攻击与侵略性,共有两种亚种,台湾国内的橙翅亚马逊大多是野生鸟。

体长:32-34cm(12.5-13.5吋)

分布:

广布于南美洲北部,大多栖息在安地斯山脉以东的地区,包括巴西、圭亚那、苏利南、盖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玻利维亚等国。

整体概述:

橙翅亚马逊在当地是常见的鸟类,但数量却有逐渐下降的情形,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当地常被猎捕作为食物,这个情形在法属圭亚那尤其严重;喜爱穿梭生活在各种近水源区的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稀树草原、沼泽区、农地等地区,必较不常发现于干燥的林地中,群集性强,常被发现成对、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一起活动,尤其是在晨昏时,但繁殖期时聚集数量会减少,,飞行时十分吵杂,但觅食时则较安静,牠大多在树上觅食,食物包括水果、坚果、棕榈果实、浆果等,食物不足时会到芒果园与橘子园内觅食;筑巢于中空树洞内,一次产2-5颗蛋;橙翅亚马逊有时会吵杂 。

饲养摘要:

野生鸟和人工繁殖鸟反差相当大,人工繁殖鸟的尺寸明显比野生鸟大一号,且比较不怕人,野生鸟多经折磨与运送羽毛状况差,相当怕人,体型瘦小,刚饲养时会较害羞,但很快即能适应环境, 且会变的十分健壮;橙翅亚马逊对亚马逊鹦鹉喜好的初入门者,无论是宠物幼鸟或想繁殖的成对成鸟都是很好的选择,售价不高,有着可爱的个性与讨喜的行为,喜爱啃咬物品,可提供玩具或树枝供其咬嚼,公母并无明显的外在特征,但一般来说,公鸟头部的蓝色部份会较母鸟明显,母鸟面部的黄羽分布会较公鸟广。

繁殖:

虽然橙翅亚马逊普遍度高,但并不是常见的成功繁殖种类,有些繁殖者认为其繁殖难度高,改变环境就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繁殖,野生鸟多于繁殖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繁殖者认为不困难,可能因地、气候、饮食、环境与饲养习惯等等有关系;繁殖期时可能有攻击性,不宜过度打扰,一窝约产2-5颗蛋,平均约为3颗,孵化期约26-28天,2个月后幼鸟羽毛长成。



圣文生亚马逊鹦鹉 (St. Vincent Amazon) 

圣文生亚马逊应是所有的亚马逊鹦鹉中羽色最鲜艳、华丽的种类之一,身上的羽毛五彩缤纷,加上体型大,是亚马逊鹦鹉中最漂亮的种类之一,可惜牠们的野外族群数量与人类饲养数量十分稀少,栖息的小岛境十分脆弱,导致圣文生亚马逊已濒临绝种。

体长:约41cm(16吋)

分布:仅分布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小安地列斯群岛的圣文生岛上。

整体概述:

圣文生亚马逊栖息在海拔125至1000m的潮湿森林中,但是较喜爱在低海拔的森林中活动,喜爱群居,通常成对或20至30只一起活动;牠们的数量会如此稀少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问题,由于圣文生岛是热带地区的小岛,岛上的栖息地只要受到人为破坏对牠们的影响都会非常大,一个暴风或飓风也可能毁掉整个族群,一些专门收集稀有鹦鹉的人也会使当地人偷抓幼鸟或盗捕成鸟作为宠物买卖;1902年时岛上大部分主要的栖息地都因火山爆发而毁灭,1984年所做的调查, 圣文生亚马逊的主要栖息地只有16平方公里, 族群数量主要在1950年代起严重下滑,1970年的数量 估计约有数百只至 1000只,1982年时发现数量只剩421只左右,1988年约有440-500只,1994 年可能增至800只,而现今的族群数量并无新的调查报告,但可能于500只上下,就像许多岛 屿上的亚马逊鹦鹉,他们的数量、栖息地特别脆弱,除了人为的栖息地 破坏与盗捕,天然的灾害如暴风、火山爆发更是一大威胁 ,虽然是饱受青睐与保护的鸟种,但还是有不人私下进行盗捕或是将蛋至巢中偷出送到国外去孵化,谋取暴利,现今欧洲约莫有40多只的笼养鸟;牠们是华盛 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鹦鹉,保护这些美丽的鹦鹉免于绝种是最重要的鹦鹉保育计划之一。

饲养摘要:

圣文生亚马逊是许多亚马逊喜爱者的梦中之鸟,但是极为珍稀与美丽,国际市场上的买卖也非常难得少见,价位更是相当高,据说其繁殖难度甚至可能是鹦鹉里最高的,饲养的案例多于国际繁殖中心或是保育中心, 罕见于一些国际收藏者,不宜当宠物鸟。

繁殖:

由于圣文生亚马逊的数量在鹦鹉养殖中非常稀少,繁殖成功案例也很少,困难度相当相当高,是最难繁殖成功的鹦鹉之一,所以人工繁殖的资料并不很健全,鸟舍中的圣文生亚马逊很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需要大的生活空间,约于春天时进入繁殖期,一窝约产2-3颗卵, 孵化期26-28天,幼鸟在9-10个星期大时羽毛长成。



古巴亚马逊鹦鹉 (Cuban Amazon) 

古巴亚马逊是濒临绝种的亚马逊鹦鹉,与牠血缘相近亚种约有4种,都是一级保育的种类,原生种 已不多见,其它亚种再人工饲养数目上更是稀少,在1988所做的数量调查,所有亚种加起来只有5000只上下,现今的数量比当初更为稀少,藉由人工繁殖与栖息地保护、防止盗捕是保育团体正在做的复育工作。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2-34cm(12.5-13.5吋)

分布:依亚种不同分布在古巴、松木岛、大开曼岛、小开曼岛、开曼巴克群岛、巴哈马群岛等地。

整体概述:

其亚种除了古巴亚马逊( Amazona l. leucocephala )外还有西古巴亚马逊( Amazone l. palmarum )、开曼岛亚马逊(Amazona l. caymanensis)、开曼巴克岛亚马逊( Amazone l. hesterna )、巴哈马群岛亚马逊( Amazona l.bahamensis ),主要差异在于头部、腹部的毛色的不同;栖息在松树林、干燥的常绿树林、棕榈树林等各种林地,偶尔出现在农业耕作区,觅食时通常都是小群聚集活动,但食物充沛食也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包括水果、嫩芽、松子、浆果、种子、核果等,偶 尔会在农作物田内觅食;繁殖期始于3-8月,筑巢在树洞中,也使用啄木鸟的巢穴及白蚁窝,因栖息地破坏、盗捕作为宠物买卖和引入外来的小型掠食者,所以牠们的数量已非常稀少,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是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饲养摘要:

国内外数量都算少,且价位年年上涨,主因也是身为一级保育的关系 ,长相相当特别出众且美丽,成对饲养繁殖与宠物鸟并不多见,古巴亚马逊生性较一些大型亚马逊害羞,比较容易有紧迫与惊慌的状况,也与人较不亲近,但人工繁殖鸟则不太会有这些问题,提供完善的饮食与环境是成功饲养的不二法门。

繁殖:

鹦鹉繁殖业中仅有少数的数量,母鸟2岁后才会繁殖,公鸟则须3年, 但还是宜等至成熟点繁殖较理想,巢箱宽度至少等于牠们身体的长度,深度至少体长的3倍高,4、5倍高也许更好,入口最好比身体厚度窄一些,繁殖期对饲主可能有攻击性,繁殖期间最好将不必要的干扰降自最低,因为亲鸟领域性强且对于饲主检查巢箱很敏感,一窝通常生2-3颗蛋,孵化期约28天,幼鸟约在8-10周时羽毛长成。




绿颊亚马逊鹦鹉 (Green-Cheeked Amazon) 

绿颊亚马逊是濒临绝种的亚马逊鹦鹉之一,野外数量只剩3000到6500只左右,个性比较不像黄头亚马逊或蓝顶亚马逊等般活泼好动;绿颊亚马逊也是一级保育的种类,人为盗捕及栖息地大幅遭破坏是族群数量衰退的主要原因。

体长:约33cm(13吋)

分布:大部分的族群栖息在墨西哥的东北部,冬天时有部分可能会迁徙到美国德州的南部。

整体概述:

喜爱居住在河流边的林地、森林的边缘地带、丘陵地、农耕区和一 些干燥或半干燥的热带低地中,偶尔会和红额及黄头亚马逊聚集 在一 起 ,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会聚集数百只;由于栖息地破坏与违法宠物鸟买卖的高获利而带来的严重盗捕情形,再加上许多在农作物区觅食的绿颊亚马逊遭到农民射杀,使牠们的数量锐减至3000-6500只;筑巢于枯木树洞中,也会筑巢在啄木鸟放弃的树洞,繁殖季介于3-7月间;在华盛顿公约中牠们被列为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饲养摘要:

绿颊亚马逊与紫冠亚马逊一样个性较不外向活泼,所以若饲养成对鸟欲繁殖还是给予他们较无打扰的环境为佳,在鸟舍中应提供新鲜树枝供牠们啃咬,人工繁殖的绿颊亚马逊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环境, 基本上大部分时间他们不会吵,但早晨及傍晚或兴奋时可能很吵杂, 其叫声会很尖锐且连续,喜爱洗澡,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是很美丽的鸟种。

繁殖:

繁殖期间会对饲主有攻击性,求偶期间可能会比较吵闹,由于生性比较害羞,繁殖期要尽量避免打扰,有时对于饲主观察巢箱的举动会显得紧张与不安,窝卵数通常为2至3颗,孵化期约28-30天,2个月左右羽毛长成。


帝王亚马逊鹦鹉 (Imperial Amazon)

帝王亚马逊是体型最大最壮硕的亚马逊鹦鹉,也是最稀少的鹦鹉之一,更是最美丽鲜艳的亚马逊之一,头部、胸部延伸至腹部的鲜艳紫蓝靛红色非常美丽,头部硕大,眼神炯炯有神有股高贵不凡的帝王之气;他们也是多米尼加的国鸟,受到各保育团体与多米尼加政府的高度保护,国际间人为饲养数量极为稀少,复育、栖地保育、民众教育在这些年也愈做愈好,使的帝王亚马逊的生机再现,虽然野外数量依然非常稀少,但是所有的努力在这几年已渐渐看到成果。

体长:45 cm (18 吋)

分布:只分布在多米尼加境内。

整体概述:

帝王亚马逊是多米尼加共合国的国鸟与国家象征,在多米尼加的国旗上就有一只帝王亚马逊,可见该国政府如何重视与保护这个珍贵的鸟类;帝王亚马逊与红颈亚马逊、圣文森亚马逊、圣露西亚亚马逊一样,都是生存与岛型地区的种类,数量都非常非常稀少,所面临的威胁也大都一样,最主要的就是栖地破坏与飓风之类的天灾,在70与80年代的几个强烈暴风严重的摧毁的大部分帝王鹦鹉的巢穴与栖地,也有为数不少因而丧生,以至于族群数量严重衰退;栖息地小、巢穴短缺、伐木、农业发展、猎杀作为食物、捕捉活体贩至国际市场都是影响他们生存的主因之一,但是猎杀与盗补在这几年多米尼加政府的严厉法令下已获得非常良好的控制,再加上几个知名保育团体如RSCF(Rare Species Conservatory Foundation)与WPT(World Parrot Trust)近年来与该国政府配合,教育民众、规划8400英亩的国家公园作为保护栖熄地、监控栖地破坏的各种活动、严禁盗猎等.....,使得保育成果日见丰硕;帝王亚马逊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中,通成成对或一群一起活动,有时会和红颈亚马逊一起出现,他们通常主要栖息于高海拔的山区雨林内(600-1300m),地形的崎岖艰难加上帝王害羞与机警所以非常难以接近观察纪录其生态,他们食用各种种子、坚果、水果、花苞、嫩芽等,野外繁殖期通常在2月至6月间,但成对成鸟通常会整年占据与保护其巢穴,帝王亚马逊的繁殖速度非常慢,通常美隔一年才繁殖一次,通常会有两颗卵,但大多只会成功扶养一只幼雏离巢,繁殖速度慢也是族群数量成长缓慢的主因之一,帝王亚马逊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濒临绝种一级保育鹦鹉,相当珍贵。

饲养摘要:

帝王亚马逊鹦鹉的数量与饲养更低于圣文生,其为更珍稀与濒临绝种的鸟种,饲养信息少,在每个繁殖场都是极为难见的鸟种。

繁殖:

全球至今成功繁殖的数量极少,各项资料非常缺乏,但一般相信繁殖难度非常高,一窝可能只能产下1至2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幼鸟需要10-12周羽毛长成。



非洲鹦鹉区   

马达加斯加爱情鸟 (Madagascar Lovebird)  

马达加斯加爱情鸟(马达)是非洲爱情鸟中体型最小的,也是唯一源于非洲本土外的唯一一种爱情鸟,在台湾,与其它的爱情鸟(牡丹、小鹦)相较之下,马达加斯加爱情鸟普遍度显的低多了,牠们是灵活且非常害羞的小型鹦鹉,有人在时通常十分紧张不安,若提供巢箱,平时更是难以见到牠们的踪影,因为大部分时间会躲在巢内,而手养鸟并不会如成鸟般害羞;外型明显比其它爱情鸟特殊,公鸟的头部为灰白色,母鸟则为绿色,牠们不像一些爱情鸟整日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反而十分安静,手养鸟很讨人喜爱,适合居家饲养,共有2种亚种。

体长:13-14cm(5.1-5.5吋)

分布:

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海岸地区,曾引进到其周围数个小岛和非洲大陆,仅有部分地区成功的繁衍生存,如詹日巴岛、塞伊其勒斯岛、鲁利安岛等。

整体概述:

喜爱栖息在长青树林附近的开阔草原中,也常在有棕榈树林的草原、森林边缘地区、灌木丛、农田等海拔1500m以下的地区活动,即使是引进到别的地方的马达加斯加爱情鸟也偏爱上述的各种地区,喜群居,通常5至30只左右成群活动,食物充足时聚集数量会更多,常与雀科鸟类结群,主要食物为草类植物的种子,在马达加斯加的繁殖季节在11-12月,一窝通常产3-4颗卵,有时更多 。

饲养摘要:

笼养的马达加斯加爱情鸟是安静的小型鹦鹉,个性害羞,刚进入新环境时易紧张与不安,尽量减少打扰,避免大群饲养在一起,除非提供宽敞的空间 ,他们体型非常迷你也不吵闹,适合居家饲养,但是与其它爱情鸟比起来还是比较不适合当宠物鸟,主要喂食混合种子,一些蔬菜与水果也建议常喂食,食量小,切些许薄片即可。

繁殖:

与一般爱情鸟一样,繁殖上并不困难,全年都能繁殖,牠们对检查巢箱情况十分敏感,过度的打扰常会造成亲鸟咬破蛋或杀死幼鸟的情形,一窝通常产4-6颗蛋,平均数为4颗,孵化期约20-22天,孵出的雏鸟中通常公鸟数量会比较多,幼鸟约35天左右羽毛长成,而在6-7星期后即会断奶。



非洲灰鹦鹉 (African Grey Parrot)  

以擅仿人语闻名的非洲灰鹦一直是宠物鸟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牠们的高智商与优越的模仿能力通常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天赋,也是世界各地中大型鹦鹉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从小饲养的灰鹦不但受人喜爱,且十分乖巧、亲近人且安静,的确是中大型鹦鹉中最佳的选择之一,一般相信,灰鹦比其它的鹦鹉更需要钙质,未受主人重视、关爱,或是压力大、沮丧、无聊、笼舍过小的灰鹦容易导致拔羽的症状,特别是来自野外的灰鹦,在台湾有许多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走私或进口野生的灰鹦来台贩售,往往一对只需2、3万元,死亡率非常的高,别冒险尝试购买,购买野生鸟不但助长了违法走私及盗捕行为,更害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大家应该群起制抵野生鹦鹉来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

体长:32-36cm(12.5-14 吋)

分布: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从几内亚比索起,东到肯亚西部,分布国家包括狮子山东部、马利南部象牙海岸、迦纳、奈及利亚、喀麦隆、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加彭、刚果、萨伊北部、乌甘达、肯亚西部与坦尚尼亚西北部

整体概述:

非洲灰鹦主要共有2个亚种─刚果灰鹦(Congo Grey Parrot)与提姆那灰鹦(Timneh Grey Parrot,如左图),但如要再细分,还有迦纳灰鹦(Ghana Grey Parrot)与喀麦隆灰鹦(Camaroon Grey Parrot),外表几近相同;迦纳灰鹦只栖息在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上,提姆那灰鹦的体型明显地小了一号,上喙部带腊黄色,尾部为深红褐色,体羽较深,此亚种并不常见;主栖息在低海拔地区,雨林、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地、热带稀树草原、 农作物区都是牠们主要的活动地区,群居性,喜爱在近河流与湖泊边的树上或棕榈树上栖息,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有时也会至农作物田园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尤其是玉米田;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东非约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干燥季节中,筑巢在离地10-30m高的树洞内,通常一窝产2-3颗蛋,偶尔4颗 。

饲养摘要:

刚引入饲养的灰鹦成鸟通常十分紧张与不安,尤其是野生鸟通常表现的非常焦虑,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较长,牠们算是中大型鹦鹉中比较安静的种类,不常打扰牠们就不太会吵杂,但是 宠物鸟灰鹦也是中大型鹦鹉中较容易养成拔羽恶习的种类之一,无聊、焦虑、缺乏关爱、空间狭小、压力、营养不均衡等因素皆有可能导致拔羽症,饲主宜多加注意和照顾,手养的幼鸟非常可爱迷人,牠们过人的模仿能力使得主人在饲养的过程中特别有趣,许多幼鸟在主人用心教导之下在未断奶就学会说话,是很理想的宠物鸟,须提供多样性的食物,各种蔬菜、水果、种子、坚果、谷物需均衡提供,尤其是钙质的摄取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添加维他命补充剂。

繁殖:

灰鹦的繁殖在国际鹦鹉繁殖业中很成功,稳定且多量的繁殖成果使得灰鹦成为主流的宠物鹦鹉,台湾也有愈来愈多的繁殖成果,但是若购买野生灰鹦作繁殖用途,其结果只是徒劳无功而已,繁殖期时对于人为打扰相当敏感,必须将人为干扰减至最低,亲鸟对于巢箱检查也很敏感,一窝约产3-4颗蛋,5颗的情形较少见,平均为3颗,母鸟通常在第2颗蛋生出后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8-30天,幼鸟刚孵出时只有14-16克重,5cm长,约75-80天后羽毛长成

待续
好贴,留着,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