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军军用飞机大全】不断完善in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38:36


美国军用飞机命名规则

基本任务或机种类型字母及其含义:

A-攻击机

B-轰炸机

C-运输机

E-特种电子设备飞机

F-战斗机

H-直升机

K-加油机

O-观测飞机

P-巡逻机

R-侦察机

S-反潜飞机

T-教练机

U-多用途飞机

V-垂直起落/短距起落飞机

X-研究试验飞机

美国军用飞机命名规则

基本任务或机种类型字母及其含义:

A-攻击机

B-轰炸机

C-运输机

E-特种电子设备飞机

F-战斗机

H-直升机

K-加油机

O-观测飞机

P-巡逻机

R-侦察机

S-反潜飞机

T-教练机

U-多用途飞机

V-垂直起落/短距起落飞机

X-研究试验飞机
其中A系列攻击机系列有:


1、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
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8.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7.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6.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5.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4.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3.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2.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jpgA-1空中袭击者(Skyraider)攻击机9.jpg

1942年6月,美国海军在中途岛之役,*海上机动航空兵力击溃了日本的优势舰队,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局的攻守地位,此一海空决战的胜利打开了美军反攻的契机,依据麦克阿瑟将军当时所拟定的「跃岛作战」构想;自1944年初发动后,势必依赖美国航空母舰的空中支持,展开一连串的两栖作战,海军当局为加强航空打击支持战力,决定开发新型俯冲轰炸/鱼雷攻击机,作为进攻日本本土前的准备。同年7月选定了Douglas道格拉斯飞机厂的新机设计,订造原型机25架(XBT2D-1),在1945年3月陆续升空试飞成功,时至AD-1量产机型1946年11月出厂配属之际;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因此大幅度缩减原订生产计划,因采用单引擎螺旋桨为动力;在新型喷射动力机种全面发展成功的趋势下,「提前退役」似乎已在预料之中。

1950年东北亚的韩战爆发后,空中袭击者系列随同其它喷射机种纷纷进入韩国战场,连续创下辉煌的战果,也赢得高达3180架以上的最后生产数字。60年代美军介入中南半岛战事后,此机充分发挥对付所谓「限度战争(LimitedWar)」的特殊战力,美军至少先后投入1000架以上的空中袭击者机。自1946年至70年代中期为止;空中袭击者系列乃以螺旋桨机种在美国海、空、陆战队等军种内渡过了近30年的漫长役龄,除美国外;其它使用国家尚包括英国皇家海军、法国空军及越南,1965年法国又将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转卖给高棉、查德、中非等国空军。

空中袭击者系列各机型在1962年前旧有编号为AD-1至AD-7,随后改为「A-1」统一前缀的新编号,此机出自(Edward H.Heinemann)海因曼博士的精心设计,海因曼博士是美国航空界的怪杰,素以「攻击机先生」称誉全球,自1926年出任道格拉斯工厂的工程师以来,纵横世界航空科技近40年,其间美国海空军之著名攻击机泰半出自门下。

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的设计要求上特别要求防弹装甲与攻击武力的发挥,壮硕的机身内装有R-3350-24或26W型18汽缸双重辐射空冷式引擎一具,各具2500-2700匹马力。下低式平直单翼、主翼左右前缘共装有20糎翼炮4门,机身及翼下有15个武器装置点,一般武器搭载量为3630公斤以上,最高创有6355公斤的纪录,此重量已超过机体本身重量。高度的作战残存率及强轫性,往往遭受地面炮火击至弹痕累累,依然能够安全返航,此等奇迹在越战中屡见不鲜。高达10小时的滞空力,仅及树梢高度的低空扫射攻击,近似垂直达85°急降俯冲而下的投弹攻击角度。诸如此类优越的性能决非一般喷射引擎攻击机所能及。
 
A-1攻击机的变型机:

A-1A(AD-1)型:
1946年12月就役的首批舰上单座攻击机,总数242架,内含经改造之AD-1N型夜间攻击机,AD-1P型侦察机,AD-1W型预警机等各类原型机及AD-1Q电子反制机35架。

A-1B(AD-2)型:
引擎马力及续航力加强之改良机型,总数156架,含AD-2Q型电子反制机及AD-2U型拖靶机等。

A-1C(AD-3)型:
1948年起配属之改良机种,总数125架,除攻击机外,包括AD-3N型夜间攻击机15架,AD-3Q型电子反制机23架,AD-3W型预警机31架(含改造之

AD-3E型反潜机2架)。
A-1D(AD-4)型:
1949年起配属之进步型各式改良机种,总数1032架,包括攻击机型372架,经改装后之AD-4B型核子轰炸攻击机190架,AD-4N型夜间攻击机307架,AD-4Q型电子反制机39架,AD-4W型预警机168架,并军援销售英国海军50架(英军编号AEW.MKI型),法国海空军84架。

A-1E(AD-5)型:
1951年试飞成功之进步机型,出厂总数670架,包括攻击机型212架,EA-1E/EA-1F型预警机272架,UA-1E型轻运输机,照相侦察机,拖靶机等186架。

A-1H(AD-6)型:
1952年后出厂之A-1D型改良机种,总数713架,主要机型为低空攻击轰炸机,除军援越南空军30架外,余数拨交美国海军使用。

A-1J(AD-7)型:
1968年初拨交美国海军之72架低空战术攻击机,改用R-3350-26WE型3050匹马力级引擎,主翼结构同时加强。
2、A-2 Savage 野人式攻击机

A-2 Savage 野人式攻击机.jpgA-2 Savage 野人式攻击机 1.jpg



1942年4月16日,美国B-25陆上轰炸机16架;由杜立德(Doolittle)中校领军,自距离日本千叶县以东约1000公里外海的大黄蜂航空母舰(USS Hornet)甲板上强行升空,完成史无前例的「长程突击」东京等地轰炸任务!1945年8月间,美军B-29重型轰炸机相继在广岛、长崎两地投下原子弹,提前结束太平洋战争。这两件史实给予海军当局极为深刻的影响及启示,自1946年4月起,选择了North American北美飞机公司的XAJ-1三发混合动力大型舰载攻击机发展计划,尝试将原子武器扩及至海上机动作战的可能性。同年6月陆续在太平洋环礁区进行代号「十字路作战(Operation Crossroads)」的秘密小型核爆试验,确认原子武器在航母上作战的可行性,美国海军当局拟定VAH(Heavy tack)新型重攻击机种至此应运而生。

XAJ-1原型机在1948年7月升空后,即行订购造量产型AJ-1机12架,是年又因苏联封锁东德边境造成「柏林危机」,乃追加至43架之多,以准备应付当时紧张的局势。AJ野人式系列使用特殊的混合动力装置;左右翼下均装有P&W公司R-2800-44W/48活塞引擎三页式螺旋桨推进器各一,后段机身另有单发Allison公司J33-A-19涡轮喷气发动机一具,提供了2400匹马力×2+2090公斤×1的综合总推力。AJ-1型舰载攻击机于1950年8月底在美国航空母舰珊瑚海号(USS Coral Sea)飞行甲板上起降成功后,初步完成将原子武器扩充至海上机动作战任务。由於喷气式新机种陆续开发成功,野人系列仅少数继续留在海军服役,到1962 年;分别授以A-2A及A-2B两种统一的新编号。

A-2B 性能
翼展:21.77公尺
机长:19.22公尺
机高:4.62公尺
最大起飞重量:22980公斤
最高时速:680公里
实用升限:11500公尺
续航距离:3520公里

A-2A(AJ-1)型:
三座式三发混合动力舰载重攻击机,采用上单翼型平直单翼设计,左右主翼自中段起可向上折叠,翼尖加装辅助油箱各一,全机无防御性固定武器,腹下大型内藏闭合式弹仓;可搭载足以歼灭整个海面舰队的原子武器,平时亦可搭载一般性深水炸弹、火箭、反潜火箭等武器装备。量产原型机自1949年起试飞,生产总数43 架,由北美公司加州杜里(Downey)公司出品,后来有部份改装为空中加油机使用。

A-2B(AJ-2/AJ-2P)型:
为A型机改良机种,外型在尾翼部份经重新设设计后,取消原有水平尾翼的上反角,加大垂直尾翼面积以改善飞行中的稳定性。在任务设计上分为攻击机与照相侦察机两种型式,经改造后的侦察机(AJ-2P);在机鼻的炸弹仓内改装18具全天候自动侦察照相摄影机,续航力在10小时以上。B型机种均由俄亥俄州哥伦巴斯(Columbus)公司出品,产量100架左右。
A-3“空中战士”(Skywarrior)

A-3“空中战士”(Skywarrior) 3.jpgA-3“空中战士”(Skywarrior) 2.jpgA-3“空中战士”(Skywarrior).jpgA-3“空中战士”(Skywarrior) 4.jpgA-3“空中战士”(Skywarrior) AND A4.jpg

A-3“空中战士”是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一种舰载重型攻击/轰炸机。原型机于1952年10月试飞成功,11个月后生产型下线开始服役。编号为A3D-1,次年换装推力更大的J57涡轮喷气发动机的A3D-2交付使用。

A-3采用36度后掠角上单翼,翼下吊挂两台发动机的布局,机组三人,为了在航母上停放,外翼和垂尾可折叠。同时其主翼有前缘缝翼和开缝襟翼以提高低速飞行时的升力,尽管如此,这种重36-37吨的飞机在航母上起飞时还要带12个助推火箭才能起飞。

在美海军北极星导弹核潜艇服役以前A-3一直是美国海军核打击能力的主要力量。后来在A-3的基础上还发展了EA-3电子战型,RA-3侦察型,KA-3空中加油型飞机,各种A-3共生产了282架。

以下内容适合A3D-2型:

动力装置:两台J57-P-10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5625公斤。

武器装备:尾部装两门30毫米机炮,机腹下有一个长4。57米的弹舱,可载重950公斤的MK4型战术原子弹、水雷、炸弹或大型副油箱等。最大载弹量5450公斤。

尺寸数据:翼展22.1米,机长23.36米,机高6.94米。

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37195公斤。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981公里/小时(高度3000米),实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3380公里。

(顺便提下:台湾也有个“A-3”,雷鸣式攻击机,是AT-3的单座强化攻击型)
详细啊 帖全给个精华;P  题目霉菌改成美军吧
4、A-4“天鹰”(Skyhawk)

A-4“天鹰”(Skyhawk)4.jpgA-4“天鹰”(Skyhawk)1.jpgA-4“天鹰”(Skyhawk).jpgA-4“天鹰”(Skyhawk)2.jpgA-4“天鹰”(Skyhawk)3.jpg




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现已被兼并)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攻击机,主要用于对海上和近岸目标实施核或常规打击,执行近距离和浅纵深遮断攻击任务。美国海军原本想开发一种全新的主力型舰载攻击机(可兼战术核攻击),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提仪将招标要求中的重量指标减半,发展一种飞行性能好的轻小型喷气攻击机。 1952年6月获海军同意,于是诞生了A-4型飞机。1954年6月原型机试飞,1955年10月26日,一架早期生产型A-4A在爱德华空军基地上空 500千米圆周航线上飞出了时速1118.67千米的世界速度纪录。1956年10月,海军第72舰载攻击中队(VA-72)最早装备A-4攻击机。每个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配备15-20架。

基本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 17.53米

机长 16.26米

机高 4.47米

机翼面积 47.01平方米

机翼展弦比6.54

主轮距5.25米

前主轮距 5.40米

重量及载荷

出厂空重 9771千克

作战空重 11321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268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20032千克

前线机场起飞重量(带4颗Mk82炸弹和750发炮弹) 14395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4853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7250千克

最大翼载荷4.48千牛/米2(457公斤/米2)

性能数据(除注明者外,均指以最大重量起飞时)

限制飞行速度 834千米/小时

作战飞行速度(高度1500米,带6颗Mk82炸弹)713千米/小时

(无外挂,海平面) 72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时

(海平面)55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9144~11000米

爬升率(海平面,设计重量)30.5米/秒

转场航程4850千米

近距支援作战半径(留空2小时)   463千米

作战半径(侦察) 750千米

作战半径(纵深攻击) 1000千米

起飞距离(最大总重) 1372米

(前线机场起飞重量) 610米

着陆距离(最大总重) 762米

(前线机场起飞重量) 325米
A-5“民团团员”Vigilante舰载攻击机

A-5“民团团员”Vigilante舰载攻击机3.jpgA-5“民团团员”Vigilante舰载攻击机.jpgA-5“民团团员”Vigilante舰载攻击机1.jpgA-5“民团团员”Vigilante舰载攻击机2.jpgA-5“民团团员”Vigilante舰载攻击机4.jpg

A-5 是原北美航空公司(现并入罗克韦尔国际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双座双发全天候超音速重型舰载攻击机。由于当时美苏爆发核大战的可能性很大,A- 5最初被设计为一种航母搭载的超音速核武器投送平台,用于替代北美公司AJ“野人”与道格拉斯A-3“空中武士”舰载攻击机。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服役了的A-5攻击机大部分被改作超音速战术侦察机。该机在设计上有许多大胆创新,例如航空作战电子系统包含了多种首次用于作战飞机的先进设备,例如平视显示器与数字导航设备。

基本数据如下:

外形尺寸

翼展               16.15米

机长               23.11米

机高               5.92米

机翼面积             71.44米2

机翼后掠角            37.5°

机翼展弦比            4.05

机翼相对厚度           5%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           28,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6,285千克

空机重量(未挂侦察吊舱)      18,552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          6,750千克

    (外挂)          4,650千克

载弹量              3,600千克

最大外挂载荷           5,200千克

最大翼载荷            504千克/米2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200米)    M2.0

      (海平面)       M0.95

巡航速度(高度12,200米)      M0.85

实用升限             19,510米

转场航程(带4个1,514升的副油箱)  4,820千米

作战半径             1,920千米

着陆速度(总重 17,200千克)  260千米/小时
6、美国海军A-6“入侵者”Instruder攻击机

A-6“入侵者”Instruder攻击机2.jpgA-6“入侵者”Instruder攻击机.jpgA-6“入侵者”Instruder攻击机1.jpg

A-6“入侵者”重型亚音速舰载攻击机的研制始于1956年。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海军感到迫切需要一种全天候重型舰载攻击机,此种攻击机应能低空接近目标。1957年5月美海军正式招标,同年12月选中格鲁门公司的方案,1959年3月和 1960年3月分别签订制造原型机的合同,两批各制造4架。1960年4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1963年1月生产型开始服役。空军世界 www.airforceworld.com 随后格鲁曼公司研制的A-6被美海军选中,开始了它长达30余年的服役。其中最先进的A-6E型生产了700架,总产量达到四位数。现格鲁曼公司已成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一部分。A-6的主要用途是:借助于较完善的自动化导航和攻击系统,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或夜间都可以携带大量攻击武器,以低空高亚音速突防,对敌方纵深地面目标实施核和非核攻击。

基本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          16.15米

    (折叠后机宽)     7.72米

   机长          16.69米

   机高          4.93米

   机翼面积        49.10米2

   机翼后掠角( 1/4弦线)  25°

   机翼平均气动弦长    3.32米

   主轮距         3.32米

   前主轮距        5.24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

    弹射起飞       26580千克

    机场起飞       27397千克

    空机重量       12132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

    舰上         16329千克

    陆地         20411千克

   最大无外挂重量     20166千克

   燃油重量

    (机内)        7230千克

    (外挂,5 个副油箱)  4558千克

   最大载弹量       816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  103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在最佳高度上) 763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放襟翼)    182千米/小时

   进场速度        204千米/小时

   爬升率(海平面)     38.7米/秒

   实用升限        12925米

   最小起飞滑跑距离    1185米

   最小着陆滑跑距离    521米

   转场航程(保留油箱)   4410千米

   最大外挂航程      1627千米
A-7“海盗II”


A-7“海盗II”.jpgA-7“海盗II”1.jpgA-7“海盗II”2.jpg

A-7“海盗II”是美国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研制生产的单座亚音速攻击机。美国海军和空军都装备了这种飞机,用于执行对地/对海攻击、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遮断等战术任务。

1964年2月11日,海军选定沃特公司的方案,并于3月19日签订制造3架原型机(N0.152580~N0.152582)的合同。这种方案是以该公司的F-8“十字军战士”机体作为基础设计的,可以携带大量武器。F-8当时是美国海军批量装备的舰载战斗机,以其为原型进行研制,成本低,研制周期短。1964年3月签订研制合同,共制造了3架A-7原型机(下图),于1965年9月27日首次试飞。1964年6月25日进行了1:1的模型审查,1965年1月15日完成了最后的设计,并增加了39架定货。1965年9月27日,第1架原型机比预定日期提前了25天进行了首飞。10月又增加了 157架的定货。

1966年3月23日1号机在试飞中坠毁,8月18日在得克萨斯州3号机也坠毁。

A-7是一种上单翼单座战术攻击机。进气口位于机头雷达罩下方。后掠式机翼有明显的下反角,水平尾翼有上反角,垂直尾翼上端切去一角,以减小机高,便于在航空母舰上停放。机身和机翼下共有八个外挂架,可挂多种武器。

外形尺寸

   翼展                11.80米

    (翼尖折叠)            7.24米

   机长                14.06米

   机高                4.89米

   机翼面积              34.83米2

   机翼后掠角( 1/4弦线)        35°

   水平尾翼翼展            5.53米

   水平尾翼面积            5.24米2

   主轮距               2.90米

   前主轮距              4.40米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            1332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9050千克

   最大允许着陆重量          11884千克

   空机重量(装 TF-41发动机)      8972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           4200千克

       (机内+4个副油箱)      7946千克

   最大载弹量             680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7600米)      M0.94(1065公里/小时)

         (无外挂,海平面)    M0.91(1113公里/小时)

   最大允许速度(无外挂)        M1.12

   最大允许表速            1195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高度 10670米)       M0.72~0.80

   航程(机内燃油, D型)        3671公里

   转场航程(机内和外挂副油箱满油)   6243公里

   活动半径(无外挂副油箱,带 6颗炸弹) 600公里

   实用升限(无外挂)          14780米

   战斗升限              14170米

   爬升时间( 0至7600米高度)      4分4秒

   起飞滑跑距离(最大重量)       1525米

   着陆滑跑距离(总重 11340千克)    1355米

   盘旋过载(高度1525米,总重13047千克,带6个挂架,2枚“响尾蛇”导弹)    +4g
美英合作A/V-8“鹞”(Harrier)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



英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成功研制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深感这一战斗机能满足海军陆战队前线航空火力支援部队的需要。因此美国海军陆战队购买了一批英国“鹞”Mk50,重新编号为AV-8A,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侦察。“鹞”Mk50与英国的“鹞”GR.Mk3基本上一样,但英国宇航公司(BAE) 应美国要求进行了细节改进,如增加使用“响尾蛇”导弹的能力等。头10架装“飞马”102发动机,之后的改装“飞马”103发动机。

最终美国海军陆战队共购买102架AV-8A,后来又订购8架装“飞马”103发动机的双座“鹞”Mk54,改名为TAV-8A,用于作战训练。第一架AV -8A于1971年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毕。AV-8A是美国少有的来源于外国设计的现役军用飞机。

陆战队在使用后认为AV-8A 符合要求,但期望对其作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提高作战性能。在“鹞”式攻击机的基础上,研制了AV-8B,该型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由美国麦·道公司和英国宇航公司共同改进的“鹞”式,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称为AV-8B“鹞”II,装备英国空军的称为“鹞”GR.MK5。 AV-8B与1981年11月5日首次试飞,到1992年,两家公司共生产了329架AV-8B飞机。美国两栖攻击舰上的主力攻击飞机就是AV-8B。

最大时速1180千米,升限15240米,作战半径420~640千米,起飞重量11703千克(短距)、8165千克(垂直)。主要武器:2门30毫米航炮,5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2208千克
不错
YA-9 攻击机

YA-9 攻击机.jpgYA-9 攻击机 1.jpg


诺斯罗普A-9A是应美国空军对近距空中支援(CAS)/地面攻击飞机(A-X计划)得需求而研制的,空军要求这种飞机能从未经平整的跑道上起飞并能在战区上空长时间滞留,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巡航速度在短时间内从机场飞到战区。

  空军把性能需求发给12个航空器制造商。其中有6个公司做出了答复并做出了设计方案,最后只有2家公司被选中建造原型机进行竞争。这两家公司是诺斯罗普和费尔柴尔德公司。诺斯罗普的飞机被命名为A-9,费尔柴尔德的飞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A-10。

  A-9A于1972年5月30日首飞,在1972年10月10日至12月9日间参与了竞争。1973年1月18日空军选A-10作为A-X计划的获胜者。2架A-9A样机转到NASA进行飞行测试直到退役。
A-10雷电攻击机

A-10“雷电”攻击机3.jpgA-10“雷电”攻击机2.jpgA-10“雷电”攻击机.jpgA-10“雷电”攻击机4.jpg

A-10由美国费尔柴尔德(FAIRCHILD,又译“仙童”)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单座双发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1966年,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军提出了研制新型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以取代老旧的螺旋桨式攻击机A-1的计划,即A-X计划。1967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招标,,并把标书分送给21家公司。军方公布了招标书总体的战术技术要求是:必须能挂载大量的攻击武器;要求能长时间地进行战场压制;低空机动性好和有较高的生存性。1970年12月 18日,空军选定诺斯罗普和费尔柴尔德两家公司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原型机编号为YA-9,费尔柴尔德公司设计的原型机编号为YA-10。

1972年5月10日A-10首次试飞,经过280多次对比试飞后于1973年1月18日空军宣布选中A-10。同年3月1日费尔柴尔德公司获得1 亿5930万美元的合同,进行全尺寸研制和制造10架原型机。后因美国国会把拨款减少到1亿零740万美元,因此改为制造六架原型机。1975年2月15 日原型机首次试飞,同年10月21日第1架生产型飞机首飞。1977年10月形成初步作战能力,装备的第1个作战部队是第354战术战斗机联队,以后相继装备了第355、第81、第174、第434、第10、第23战术战斗机联队和第175、第422、第917、第926战术战斗机群等。

美国空军A-10雷电II攻击机1972 年10~12月,经过284个飞行小时的全面对比鉴定试飞,1973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A-10获胜。随即与费尔柴尔德公司签订了价值1.593亿美元的合同,制造10架预生产型飞机供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使用,其中6架用于发展试验,4架用于鉴定。同时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2760万美元的合同,订购 32台配套发动机。1975年10月21日A-10生产型试飞。

A-10 1975年开始交付,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了713架,其中有30架N/AWA-10。A-10的研制费共计3.285亿美元,其中机体及设备 2.11亿美元,发动机3600万美元,机炮1100万美元。空军花费的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费约为4.23亿美元。A-10在1982年的单价为 960万美元,在美空军中算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作战飞机。2005年3月,最新改进的A-10首飞,后定名为A-10C“雷电”Ⅱ。A-10C“雷电”Ⅱ的改进升级是美国空军自

1972年以来对现役飞机实施的最重要的技术改造项目,耗资3亿美元。到2009年,主承包商洛-马公司将按合同完成356架A- 10飞机的升级任务。经过升级改进,已有30年役龄的A-10“雷电”的使用寿命将延长到2028年,就是说,它将创下美军攻击机服役55年的记录。老机新改、巧省经费,老武备改出新战力,这也是美空军坚持多年的一条发展武备之路。
A-12“复仇者 II”先进攻击机

A-12“复仇者 II”先进攻击机 1.jpgA-12“复仇者 II”先进攻击机.jpg


1988 年美国海军与通用动力/麦道公司集团签订 A-12 合同。先耗资 790 万美元,时间限 11 个月,确定研制方案。美国海军成立了专门的型号办公室,随后签订研制合同,初步金额 4.8 亿美元。预计总生产数量 858 架,海军计划购买 620 架,海军陆战队购买 238 架,空军也考虑购买 400 架,估计平均单价在一亿美元左右。

  A-12 原计划在 90 年代中期替换 A-6 攻击机,号称使用了远比空军 F-117A 更先进的隐身技术,同时有效载荷能力也远大于“夜鹰”。与 A-6E 相比,A-12 的速度更快,航程更远,并且可在内部弹舱内挂载大量武器,以减少阻力并维持低雷达截面外形。与 ATF 一样,A-12 被期望比现有飞机有更高的可靠性(两倍于 A-6E),而同时仅需一半维护工时。

  在 A-12 项目终止后,海军启动 AX 项目来取代 A-12。海军估计 AX 单机价格一亿五千万美元,比 A-12“经济”的多。1992 财年 AX 项目收到 1 亿美元启动资金。根传为了促进这一项目的实施,海军吸取了空军在卡特总统取消 B-1 之后又恢复项目的经验。

  AX 基本上是 A-12 的简化型,在航程,有效载荷,特别是隐身性能方面都低于 A-12。海军强调新项目将侧重攻击能力,而舍去华而不实的空战能力,他们不再需要一种“面面俱到”能执行所有任务的攻击机,就像 A-12 企图达到的那样。但是 1993 年初,国会预算草案办公室发现砍掉 AX 项目将在未来 5 年内节省 36 亿美元,于是在 1993 年底中止了 AX 项目,至于 A-6E 后继机问题,经过几年争论,最后决定为 F-18 大改方案,即现在已装备使用的 F-18E/F
A-37 Dragonfly


A-37 Dragonfly.jpgA-37 Dragonfly 2.jpg

A-37“蜻蜒”(DragOnhy)是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在T-37教练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双座轻型对地攻击机,1963年10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68年开始交付使用,1977年停产,共生产了580架。共有A型(生产了42架)和B型(生产了538架)两种。

除装备美空军外,还出口智利、厄瓜多尔、南越、韩国、泰国等。

动力装置:两台J85-EG-17A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12.7千牛(1296公斤)。

武器装备:1挺7.62毫米GAC-2B/A六管机枪,射速3000-6000千发/分种,备弹1500发,翼下8个挂架可挂各种炸弹、火箭巢,最大载弹量2100公斤。

尺寸数据:机长8.92米,翼展10.93米,机高2.79米,机翼面积17.09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28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63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6804公斤,最大载油量1445公斤(机内燃油),2920公斤(包括副油箱)。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769公里/小时(高度4570米),746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小平飞速度250公里/小时,无动力失速速度185公里/小时,稳定盘旋角速度13度/秒(海平面),最大爬升率35.5米/秒(海平面),最大使用过载6g。实用升限9800米,作战半径400公里,转场航程1628公里,起飞滑跑距离810米,着陆滑跑距离715米。
AC-130重型攻击机

AC-130重型攻击机.jpgAC-130重型攻击机2.jpgAC-130重型攻击机1.jpg

由洛克西德公司以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为基础改进而来,人称“飞行炮艇”(AirGunship)。AC-130最早出现在越南战场上,当时美军面对着大量缺乏防护但数量众多而零散的越南游击队、村庄、车队等目标,对付这些目标以各种口径的枪炮最为有效,且使用费用较为合理。因此美军需要一种火力强大、留空时间长的攻击机。美军很快便将C-47、C-119、C-130等运输机进行改装,在机门、机舱侧面等加装搜索瞄准装置和枪炮,增加武器挂架,形成了“飞行炮艇”。由于越南除重要城市外防空火力不强,这些原本生存能力较差的运输机也足以对付地面目标,给越南军队人员、车辆、物质造成了很大损伤。动力采用4台阿里讯(Allison)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推力4910马力。

AC-130初期型号上使用从7.62mm到20mm的各种机枪机炮;并携带大威力的重磅炸弹,如用于铲除大面积丛林的重型BLU-82炸弹。近期的H型使用一门105mm榴弹炮,改进自陆军的105炮,加装反后座装置;一门福博斯40mm机关炮;两门20mm M61六管加特林炮;有时加装一些机枪。U型则将25mm炮换成了GAU-1225mm五管加特林炮。上述武器均由先进的探测和火控装置控制,包括先进的多座火控雷达和热成像仪。右图中可以看到各种武器和巨大的光学和热成像观瞄吊舱。这些装置中包括侧视多模式攻击雷达,该雷达不但能够用于搜索瞄准目标,还能测算40mm和105mm炮弹的命中点,于瞄准点进行比较,随即同步对枪炮进行瞄准修正,提高命中率。

目前服役的AC-130有8架H型和13架U型,同为家族的第三代。72年投入现役的H型绰号“鬼性”(Spectre),95年服役的U型绰号“幽灵”(Spooky)。U型是最新型号,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和新的导航系统,并能同时攻击相距一千米的两个不同目标,这一能力在对地攻击机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往的型号只有驾驶舱有增压设备,U型的整个机舱都具有增压能力。这使得AC-130U比以往的型号能飞得更高,从而减小了耗油量,增大了航程,并扩大了机上传感器的搜索范围。U型上配备更先进的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用于干扰防空火力。

由于有众多武器和电子设备,AC-130可能是除了预警机之外机组成员最多的军用飞机。H型上的成员包括:五名军官(驾驶员,副驾驶,领航员,火力控制军官,电子战军官)和九名专业成员(飞行工程师,电视操作手,红外传感操作手,装弹手,五名炮手)。U型上减少了一名炮手。

AC-130尽管略显笨重,且在防空严密的情况下的生存力低,但还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越战期间据美军统计AC-130累计摧毁了10000架卡车,支援了大量的救援行动。在83年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中成功压制了敌地面火力,在89年入侵巴拿马时更是轻松扫平了巴军指挥部和通信中心。近年来美军多次维和行动也动用了该机。

近年对AC-130的改进在不断的进行:AC-130部队换装了APQ-180攻击雷达,更新战术态势地图,改善机上航空电子、电子对抗、弹药和火控系统的软硬件。

不论初期型号还是经过改装的先进型号,AC-130都是一种挥弹如雨的攻击机。它一分钟内发射出的弹药,可以与一个步兵营在整个战役中使用的弹药量相比。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29.8米
机高:11.7米
翼展:40.4米
最大速度:468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340千米(无空中加油)
升限:7576米
最大起飞重量:69,750千克
造价:US$52,290,000(H型) US$81,100,000(U型,98年币值) 转载请注明出自【临汾都市社区论坛 http://bbs.linfen365.com/】,本贴地址:http://bbs.linfen365.com/viewthread.php?tid=82266
AC-130重型攻击机

AC-130重型攻击机.jpgAC-130重型攻击机2.jpgAC-130重型攻击机1.jpg

由洛克西德公司以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为基础改进而来,人称“飞行炮艇”(AirGunship)。AC-130最早出现在越南战场上,当时美军面对着大量缺乏防护但数量众多而零散的越南游击队、村庄、车队等目标,对付这些目标以各种口径的枪炮最为有效,且使用费用较为合理。因此美军需要一种火力强大、留空时间长的攻击机。美军很快便将C-47、C-119、C-130等运输机进行改装,在机门、机舱侧面等加装搜索瞄准装置和枪炮,增加武器挂架,形成了“飞行炮艇”。由于越南除重要城市外防空火力不强,这些原本生存能力较差的运输机也足以对付地面目标,给越南军队人员、车辆、物质造成了很大损伤。动力采用4台阿里讯(Allison)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推力4910马力。

AC-130初期型号上使用从7.62mm到20mm的各种机枪机炮;并携带大威力的重磅炸弹,如用于铲除大面积丛林的重型BLU-82炸弹。近期的H型使用一门105mm榴弹炮,改进自陆军的105炮,加装反后座装置;一门福博斯40mm机关炮;两门20mm M61六管加特林炮;有时加装一些机枪。U型则将25mm炮换成了GAU-1225mm五管加特林炮。上述武器均由先进的探测和火控装置控制,包括先进的多座火控雷达和热成像仪。右图中可以看到各种武器和巨大的光学和热成像观瞄吊舱。这些装置中包括侧视多模式攻击雷达,该雷达不但能够用于搜索瞄准目标,还能测算40mm和105mm炮弹的命中点,于瞄准点进行比较,随即同步对枪炮进行瞄准修正,提高命中率。

目前服役的AC-130有8架H型和13架U型,同为家族的第三代。72年投入现役的H型绰号“鬼性”(Spectre),95年服役的U型绰号“幽灵”(Spooky)。U型是最新型号,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和新的导航系统,并能同时攻击相距一千米的两个不同目标,这一能力在对地攻击机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往的型号只有驾驶舱有增压设备,U型的整个机舱都具有增压能力。这使得AC-130U比以往的型号能飞得更高,从而减小了耗油量,增大了航程,并扩大了机上传感器的搜索范围。U型上配备更先进的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用于干扰防空火力。

由于有众多武器和电子设备,AC-130可能是除了预警机之外机组成员最多的军用飞机。H型上的成员包括:五名军官(驾驶员,副驾驶,领航员,火力控制军官,电子战军官)和九名专业成员(飞行工程师,电视操作手,红外传感操作手,装弹手,五名炮手)。U型上减少了一名炮手。

AC-130尽管略显笨重,且在防空严密的情况下的生存力低,但还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越战期间据美军统计AC-130累计摧毁了10000架卡车,支援了大量的救援行动。在83年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中成功压制了敌地面火力,在89年入侵巴拿马时更是轻松扫平了巴军指挥部和通信中心。近年来美军多次维和行动也动用了该机。

近年对AC-130的改进在不断的进行:AC-130部队换装了APQ-180攻击雷达,更新战术态势地图,改善机上航空电子、电子对抗、弹药和火控系统的软硬件。

不论初期型号还是经过改装的先进型号,AC-130都是一种挥弹如雨的攻击机。它一分钟内发射出的弹药,可以与一个步兵营在整个战役中使用的弹药量相比。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29.8米
机高:11.7米
翼展:40.4米
最大速度:468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340千米(无空中加油)
升限:7576米
最大起飞重量:69,750千克
造价:US$52,290,000(H型) US$81,100,000(U型,98年币值) 转载请注明出自【临汾都市社区论坛 http://bbs.linfen365.com/】,本贴地址:http://bbs.linfen365.com/viewthread.php?tid=82266
AH-1 眼镜蛇

AH-1攻击直升机.jpgAH-1攻击直升机1.jpg

在越战中,美军通过在中型运输直升机UH-1上加装机枪、火箭发射器等武器,发展了多种武装直升机改型,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为此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1965年3月开始为美军研制以UH-1机体为基础、专门以作战为目的设计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65年9月首次试飞,1967年6月开始交付。公司编号贝尔209。经不断改进改型,AH-1已形成一个系列。

经数十年发展,AH-1已经发展出多个主要型别。包括:AH-1G“休伊眼镜蛇”,是最初生产型,1967年6月开始交付,共生产1127架;AH-1J“海眼镜蛇”是AH-1G的改进型;AH-1Q“休伊眼镜蛇”,是由AH-1G改装的临时反坦克型,共改装92架;AH-1R“休伊眼镜蛇”,与AH-1G相似;现代化型贝尔209,AH-1G/Q的先进型,到1985年末,共制造和改装1066架,改进型AH-1S,AH-1P,生产型AH-1S,到1978年9月共交付100架;AH-1E,机枪威力更大型的AH-1S,共生产98架,1978年9月开始交付;AH-1F,现代化型AH-1S,到1986年为美国陆军生产149架,到1990年,卖给以色列30架,约旦24架,巴基斯坦20架,韩国70架,泰国4架;AH-1T“改进的海眼镜蛇”,美国海军陆战队型,共生产59架,1977年10月开始交付;AH-1T+,是AH-1T的改进型,1983年12月开始交付;AH-1W“超眼镜蛇”,是AH-1T的改型,1984年初美国国会批准购买44架,1988年8月交付完毕,同时海军陆战队又订购34架,计划1991年月底交付完毕,AH-l各型共生产3630架。

海湾战争中,美国参战的“眼镜蛇”直升机约1170架,海军陆战队的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有49架AH-1W“超眼镜蛇”参战。在战争中,“超眼镜蛇”频频出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


AH-1 基本技术数据
旋翼直径14.63m
全长14.68m
全高 4.15m
机宽 0.98m
机身重量 3635 kg
最大起飞重量 6350 kg
最大速度  333 km/h
最大爬升率 5.5 m/s
悬停升限  3.8 km
最大航程  577 km
AH-64 Apache“阿帕奇”战斗直升机

AH-64 Apache“阿帕奇”战斗直升机.jpgAH-64 Apache“阿帕奇”战斗直升机1.jpgAH-64 Apache“阿帕奇”战斗直升机2.jpg

AH-64Apache“阿帕奇”战斗直升机,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Apache音译“阿帕奇”,是北美印弟安人的一支,生活在北美西南部。阿帕奇是印弟安传说中的一位勇士,而阿帕奇族骁勇善战。AH-64威力强大,多次在实战(如在巴拿马、海湾战争中)大发神威,名声在外。

72年底,越战中AH-1的良好表现使得美国陆军决心发展更先进的战斗直升机,随即提出“先进技术攻击直升机”(AAH)计划,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可昼夜作战,具有很强的战斗、救生和生存能力的先进技术直升机。之前美军还有YAH-56“夏安”战斗直升机的计划,但计划中技术要求过高,如旋翼加尾部螺旋桨推进、旋转射手舱等,使得计划因不切实际而取消。AAH计划提出后经过90天的设计竞争,于73年6月选中了贝尔和休斯直升机公司的方案,并决定各研制两架试飞原型机和一架地面试验机。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制的两架YAH-64试飞原型机分别进行了首次试飞,与此同时一架地面试验机也完成了试验任务。

76年5月开始,两种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到年底经过90小时的试飞对比,美陆军正式宣布休斯YAH-64方案获胜。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AH-64A是美国陆军编号,公司编号为休斯77,81年正式命名为“阿帕奇”。后休斯直升机公司并人美国麦道公司,而麦道后又并入波音公司。目前AH-64及改型在亚利桑那州的麦萨工厂生产。

“阿帕奇”在结构设计上很有特色,从而保证了该机具有比较好的基本性能和生存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改进改型中,在机体设计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升机最关键的部件是旋翼,“阿帕奇”采用的是四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旋翼桨叶翼型是经过修改后的大弯度翼型。为了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在生产型上采用了后掠桨尖。旋翼直径14.63米,桨叶弦长0.53米,扭转角负9度。桨叶上装有除冰装置,也可以折叠或拆卸。尾桨位于尾梁左侧,四片尾桨桨叶分两组非均匀分布,桨叶之间夹角分别为55度和125度。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结构,后面有垂尾和水平尾翼,尾梁可以折叠。机身前方为纵列式座舱,副驾驶员/炮手在前座、驾驶员在后座,后座比前座高48厘米,视野良好。尤其是驾驶员*近直升机转动中心,很容易感觉直升机的姿态变化,有利于驾驶直升机贴地飞行。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1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的两个肩部,单台最大功率1265千瓦。机身中部两侧还装有一对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两个外挂点,后缘有襟翼,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武器和为直升机提供部分升力。起落架为大多数直升机所普遍采用的后三点式,但起落架不能收放。

为提高其生存力,AH-64采用了玻璃钢增强的多梁式不锈钢前段和敷以玻璃钢蒙皮的蜂窝夹芯后段设计,经实弹射击证明,这种旋翼桨叶任何一点被12.7毫米枪炮击中后,一般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完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机身采用传统的蒙皮-隔框-长衍结构,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发23毫米炮弹击中后,仍可保证继续飞行30分钟。前后座舱均有装甲,可抵御23毫米炮弹的攻击。两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也有装甲保护,而且中间有机身隔开,两者相距较远,如果有一台发动机被击中损坏,也还有一台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等于是提高了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

“阿帕奇”机头圆筒状物体是目标截获/标识系统(TADS)和飞行员夜视系统(PNVS)等。包括一台高分辨串电视、一台“直视光学装置“望远系统、自动跟踪器和激光光点跟踪装置。PNVS与目标截获/标识系统相类似,它使飞行员在各种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都具有夜视能力,实现贴地飞行。PNVS安装在机头上方,它可以使飞行员(正或副驾驶员/炮手)在夜间能通过头盔显示瞄准系统(IHADSS,下图,左为目前的单目镜片型,右为即将采用的双目眼镜型)看到机外1比1(原大)的景物图像,景物图像显示在飞行员头盔的单镜片上,而且在这种景物图像上可以叠印直升机的空速、飞行高度、方位等简单飞行数据。TADS位于PNVS下方,它可以在白天或黑夜为飞行员提供放大了的目标图像(放大图像有利于识别和攻击),不同的是这种放大图像在前舱是显示在副驾驶员/炮手的头盔镜片上,在后舱则显示在正驾驶员前面的显示屏幕上,飞行员能看到机外原大景物和放大的目标图像。

AH-64A也有不少缺点:首先是光学和红外观瞄系统在恶劣气象或烟尘中受到极大影响;其次发射HELLFIRE导弹时必须露出机头并进行制导,容易被敌人击中;三是操作复杂,开关多达1250个,尽管在陆军中率先装上了1553B数据链,但整合得不够好。因此麦道公司推出了一个“阿帕奇”的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先后出现了AH-64B和AH-64C两种型别。AH-64B是根据1991年海湾战争的使用经验提出的改型,与AH-64A相比主要加大了左前方的电子设备舱,具有发射AIM-92“毒刺“空对空导弹的能力,加装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自动目标移交系统(ATHS),并改善了直升机的可*性、适用性和维护性(RAM)。原计划将254架AH-64A改为AH-64B,但该项目已于1992年取消。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80年代初美国陆军就提出改进AH-64A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85年马丁·玛丽埃塔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研制直升机机载恶劣条件下的火控和截获雷达(Hawfcar)的合同,即开始研制机载“长弓“雷达,当时称机载恶劣天气武器系统(AAWWS)。同时还将研制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的HELLFIRE导弹改进型。

用毫米波是因为:战斗机的机载火控雷达一般工作在I/J波段,即8-10千兆赫范围,但这种雷达不适于武装直升机使用,因为直升机飞行高度要比战斗机低得多,机载雷达必须能在有严重地面杂波条件下工作。经研究表明,在地面杂波很强的环境中,毫米波容易甄别,且天线尺寸较小,适合在直升机和导弹上安装。通过试验还证实,在35千兆赫的Ka波段附近,毫米波回波的信噪比较高,而地面杂波最弱。

很快美军研制出了实用的直升机载毫米波雷达,命名为LONGBOW“长弓”。该雷达原理样机重226公斤,生产型已降为l72公斤。雷达天线安装在主旋翼轴的顶部,可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连续扫描,也可以对某个扇形区进行重点扫描。“长弓“雷达发射波具有脉冲短、不易探测的波形、小的旁瓣和一定程度的频率捷变能力,不易被截获和干扰。当直升机在复杂地形的掩护下,这种雷达波可以穿过恶劣大气环境,发现机载红外设备发现不了的伪装在地面杂彼中的目标,并可以通过目标探测和分类设备将雷达探到的目标信号特性与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比较,依次排列出对载机的威胁等级。在跟踪瞄准目标时,不但速度快(比现在的瞄准手段减少70%的瞄准时间),且可以瞄准多个目标。“长弓“雷达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空地方式时可探测空中目标,但在空空方式时不能探测地面目标。一架装备“长弓“雷达的直升机能为整个攻击中队提供空中警戒。

“长弓“雷达还具有地形跟踪能力,这种方式一般在飞行员的夜视设备和夜视镜(NVG)不好使的情况下使用。当然美军也研制了相应的毫米波雷达主动制导的AGM-114L“长弓海尔法“导弹。由于它采用了新的制导方式,对于目标的特征和位置信息可被导弹所“记忆“,即使雷达不再照射目标,弹上的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也能引导其命中目标。

随后AH-64C型和D型出现了。C型1994年1月首飞,计划用美国陆军现役的AH-64A改装540架(有的资料为584架),1995年中期开始交付使用。更先进的AH-64D“长弓阿帕奇”也已经服役(上右图),主要改进是旋翼最顶端装有一具LONGBOW“长弓”毫米波搜索雷达(圆鼓状),可以控制与其匹配的毫米波制导HELLFIRE导弹。C型相当于没有装LONGBOW雷达的D型。由于这两种机型除雷达外基本相同,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可通过自动目标移交系统共享战术情报信息,因此没有“长弓”雷达的AH-64C也可以发射AGM-114“长弓法尔法”导弹,因为它是主动雷达制导的,发射后可以不管。此外,AH-64D又增加了两个外接点,可带4枚“毒刺”、4枚“西北风”或2枚“响尾蛇”红外格斗导弹,从而提高了该机的空战能力。目前美陆军已订购232架AH-64D。此外美国陆军的AH-64A将全部改成AH-64D“长弓阿帕奇“,按照新编制将装备25个大队,每个大队有3个中队,每个中队装备3架AH-64D和5架AH-64C。美军在97年首次接收AH-64D,而在98年,英国皇家空军和荷兰皇家空军接收了为其制造的AH-64D。在英军中,该机命名为WAH-64D(上图)。由于计划拖延,2002年1月美陆军计划改装成AH-64D的首批269架AH-64A才进入位于亚利桑那州梅萨的波音工厂,开始改装。按合同,波音公司5年内将改装全部269架AH-64到D型的标准。


轰炸机:



B-1战略轰炸机

B-1B战略轰炸机.jpgB-1B战略轰炸机1.jpgB-1B战略轰炸机6.jpg


B-1是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无程多用途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突防轰炸、常规轰炸、海上巡逻等任务,也可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1962年美国空军提出“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计划”,要求研制一种低空高速突防轰炸机作为B-52的后继机。1969年11月开始招标,1970年6月选定罗克韦尔公司研制原型机,编号为B-1,1974年12月23原型机首飞,改进型B-1B于1982年11月研制,首架生产型于1984年10月8日试飞。由于美国一直就巡航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哪一个更有效的问题争论不休,致使该机的研制周期长达20多年。该机为变后掠正常式布局,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将机翼和机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既减少了阻力又增加了升力,四台发动机两两并列装在机翼下的发动机短舱内,座舱乘员为4人。B-1B采用低空飞行控制系统(LARC),机身两侧装活动前翼,略带后掠角,无副翼,横向操纵完全靠机翼上的扰流片和全动平尾的差动来实现,与B-1A相比该机加强了结构,更换了攻击电子系统的主要元件,重新设计了防御电子系统,改进了软件,并进行了隐身处理,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为B-1A的1/10,B-52的1/100。该机主要有两种型别,B-1A原型机(只生产了4架)和B-1B具有多任务能力的改进型。1986年首架B-1B开始服役,同年10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至1988年初美国空军订购的100架B-1B已全部交付完毕,但到1992年6月只有84架在服役,随着美国军费的削减,服役飞机的数量还可能进一步减少。
  动力装置:四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01-GE-102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75.6千牛,加力推力133.4千牛。
  主要机载设备:采用相控阵天线的AN/APQ-164多模态攻击雷达系统(具有低空地形跟踪和精确导航能力)、IBM公司的电子控制单元、AN/ALQ-161无线电频率侦察/电子对抗系统、尾部告警系统、AN/ASQ-184防御管理系统及一个高级对抗系统、辛格公司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其它的电子设备等。
  武器:机身内共有3个武器舱,可以携带的武器有:8枚AGM-86B巡航导弹、AGM-69短距攻击导弹、12颗B-28或24颗B-61/B-83核炸弹,常规武器有84颗227千克的Mk82或24颗908千克Mk84炸弹。机身下的8个外持架可以携带14枚AGM-86B或AGM-69导弹,8颗B-28,14颗B-43/B-61/B-83核炸弹,14颗Mk-84或44颗Mk-82常规炸弹,也可携带副油箱。
  尺寸数据:
  机长44.81米
  机长10.36米
  翼展(全展开)41.67米,(全后掠)23.84米
  机翼面积181.20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15度~59.5度
  重量及载荷
  空重8709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16365千克
  载弹量(内部)34019千克,(外部)26762千克
  最大燃油量884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1.25,
  突防速度(高度61米)965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0.7M
  航程120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2530米
  美国B-1B轰炸机
  美国洛克韦尔国际公司1974年研制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用以取代B-52和FB-111飞机。因造价昂贵几度中断,1984年10月首次试飞,最大时速2200千米,航程982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76.82吨。
  主要武器:3个武器仓可载2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或常规 炸弹及核弹,2个外挂点可挂8枚近程攻击导弹或诱惑导弹,最大载弹量27000千克。它 主要用于低空、高亚音速突防,发射巡航导弹突击纵身目标,飞机标准载弹量 29030 公斤。担负核攻击任务时,机内3个弹舱可挂AGM-86B巡航导弹8枚,AGM-69近程攻击导弹 24 枚,B-28或B-43核弹12枚或B-61、B-83核弹24枚。担负非核攻击任务时可挂500磅MK82常规炸弹84枚或 2000 磅MK84常规炸弹 24枚。机身下的 8 个外挂弹舱,可同时携带 14 枚巡航导弹或近程攻击导弹, 8 枚 B-28 、B-43、B-61、B-83核弹,或14枚MK84常规炸弹或44枚MK82常规炸弹。

轰炸机:



B-1战略轰炸机

B-1B战略轰炸机.jpgB-1B战略轰炸机1.jpgB-1B战略轰炸机6.jpg


B-1是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无程多用途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突防轰炸、常规轰炸、海上巡逻等任务,也可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1962年美国空军提出“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计划”,要求研制一种低空高速突防轰炸机作为B-52的后继机。1969年11月开始招标,1970年6月选定罗克韦尔公司研制原型机,编号为B-1,1974年12月23原型机首飞,改进型B-1B于1982年11月研制,首架生产型于1984年10月8日试飞。由于美国一直就巡航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哪一个更有效的问题争论不休,致使该机的研制周期长达20多年。该机为变后掠正常式布局,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将机翼和机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既减少了阻力又增加了升力,四台发动机两两并列装在机翼下的发动机短舱内,座舱乘员为4人。B-1B采用低空飞行控制系统(LARC),机身两侧装活动前翼,略带后掠角,无副翼,横向操纵完全靠机翼上的扰流片和全动平尾的差动来实现,与B-1A相比该机加强了结构,更换了攻击电子系统的主要元件,重新设计了防御电子系统,改进了软件,并进行了隐身处理,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为B-1A的1/10,B-52的1/100。该机主要有两种型别,B-1A原型机(只生产了4架)和B-1B具有多任务能力的改进型。1986年首架B-1B开始服役,同年10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至1988年初美国空军订购的100架B-1B已全部交付完毕,但到1992年6月只有84架在服役,随着美国军费的削减,服役飞机的数量还可能进一步减少。
  动力装置:四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01-GE-102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75.6千牛,加力推力133.4千牛。
  主要机载设备:采用相控阵天线的AN/APQ-164多模态攻击雷达系统(具有低空地形跟踪和精确导航能力)、IBM公司的电子控制单元、AN/ALQ-161无线电频率侦察/电子对抗系统、尾部告警系统、AN/ASQ-184防御管理系统及一个高级对抗系统、辛格公司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其它的电子设备等。
  武器:机身内共有3个武器舱,可以携带的武器有:8枚AGM-86B巡航导弹、AGM-69短距攻击导弹、12颗B-28或24颗B-61/B-83核炸弹,常规武器有84颗227千克的Mk82或24颗908千克Mk84炸弹。机身下的8个外持架可以携带14枚AGM-86B或AGM-69导弹,8颗B-28,14颗B-43/B-61/B-83核炸弹,14颗Mk-84或44颗Mk-82常规炸弹,也可携带副油箱。
  尺寸数据:
  机长44.81米
  机长10.36米
  翼展(全展开)41.67米,(全后掠)23.84米
  机翼面积181.20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15度~59.5度
  重量及载荷
  空重8709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16365千克
  载弹量(内部)34019千克,(外部)26762千克
  最大燃油量884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1.25,
  突防速度(高度61米)965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0.7M
  航程120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2530米
  美国B-1B轰炸机
  美国洛克韦尔国际公司1974年研制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用以取代B-52和FB-111飞机。因造价昂贵几度中断,1984年10月首次试飞,最大时速2200千米,航程982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76.82吨。
  主要武器:3个武器仓可载2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或常规 炸弹及核弹,2个外挂点可挂8枚近程攻击导弹或诱惑导弹,最大载弹量27000千克。它 主要用于低空、高亚音速突防,发射巡航导弹突击纵身目标,飞机标准载弹量 29030 公斤。担负核攻击任务时,机内3个弹舱可挂AGM-86B巡航导弹8枚,AGM-69近程攻击导弹 24 枚,B-28或B-43核弹12枚或B-61、B-83核弹24枚。担负非核攻击任务时可挂500磅MK82常规炸弹84枚或 2000 磅MK84常规炸弹 24枚。机身下的 8 个外挂弹舱,可同时携带 14 枚巡航导弹或近程攻击导弹, 8 枚 B-28 、B-43、B-61、B-83核弹,或14枚MK84常规炸弹或44枚MK82常规炸弹。
黑夜幽灵──B-2隐形战略轰炸机

B-2隐形轰炸机2.jpgB-2隐形轰炸机.jpgB-2隐形轰炸机1.jpg


1998年,北约在对南联盟空袭中,首次动用了B-2战略轰炸机,使这种飞机第一次用于实战。

   B-2战略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美国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79年,美国空军根据战略上的考虑,要求研制一种高空突防隐形战略轰炸机来对付苏联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1981年幵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原型机试飞。后来对计划作了修改,使B-2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美国空军共订购了20架B-2轰炸机,首架已于1993年底交付,预计本世纪末全部交付完毕。

  B-2轰炸机的单价高达22. 2亿美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飞机。

  B-2轰炸机采用翼身融合、无尾翼的飞翼构形,机翼前缘交接于机头处,机翼后缘呈锯齿形。机身机翼大量采用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状结构,表面有吸波涂层,发电机的喷口置于机翼上方。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和材料,能有效地躲避雷达的探测,达到良好的隐形效果。B-2轰炸机有三种作战任务:一是不被发现地深入敌方腹地,高精度地投放炸弹或发射导弹,使武器系统具有最高效率﹔二是探测、发现并摧毁移动目标﹔三是建立威慑力量。美国空军扬言,B-2轰炸机能在接到命令后数小时内由美国本土起飞,攻击世界上任何地区的目标。

  B-2轰炸机细分为三种型号。“布洛克10”型,最多能携带16枚B-83型核炸弹和16枚MK84型常规炸弹,巡航速度0. 8马赫,升限19240米,航程11675公里,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则航程超过18500公里﹔“布洛克20”型,最多能携带16枚B-61核炸弹,有携带防空区外对地攻击导弹的能力,还可携带36枚集束炸弹及16枚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制导的炸弹,并具有某些自动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布洛克30” 型,最多能携带80枚MK80炸弹、36枚M117炸弹、80枚MK62炸弹、16枚联合正面攻击炸弹,还可携带8枚防空区外攻击导弹,具有全自动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
B-52“同温层堡垒”重型战略轰炸机

B-52“同温层堡垒”重型战略轰炸机.jpgB-52“同温层堡垒”重型战略轰炸机2.jpgB-52“同温层堡垒”重型战略轰炸机1.jpg

B—52是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
  1948年提出设计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55年批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先后发展了B—52A、B、C、D、E、F、G、H等8种型别,1962年停止生产,总共生产了744架飞机。90年代是B—52轰炸机使用的鼎盛时期,有600多架B—52各型飞机在美国战略空军服役,以后大多数早期型别先后退役。现在有95架B—52H型仍在服役,与97架B—1B和20架B—2一起共同组成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机队。B—52H是最后一种改进型,估计平均机龄也已达35年左右。轰炸机的正常寿命一般是30年,因此B—52已算是超期服役。 B-52战略轰炸机始于1955年开始陆续装备美国空军,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的主要机种之一。该机型自50年代开始启用,至今已经过多次改进,目前美空军主要装备的是B-52G和B-52H两种,其中以B-52H最有代表性。
  B—52机长49.05米,翼展56. 39米,机高12.40米,飞机全重 221350 公斤,最大载油量 179430 升(带副油箱2个),采用圆角矩形截面的细长体机身、大展弦比的后掠机翼和单垂尾的总体布局。各型别之间的外形差别不大。B—52H装8台TF33-P-3涡轮风扇发动机,分4组分别吊装于两侧机翼之下,单台推力75.7干牛(7720公斤力)。飞机的总起飞重量221.35吨,最大载油量 179430 升(带副油箱2个),即约135吨,可载弹27吨,是迄今为止美国最重的轰炸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1010公里/小时(高度12200米),实用升限16800米,最大燃油航程16100公里(不进行空中加油),续航时间22小时。
  B-52的发展计划要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当时,美军对之的战术技术要求是:具有洲际航程,可以高空、高速执行战略核轰炸任务。洲际航程要求至少有10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所谓高空,是要求能在12000米以上作战;所谓高速,即1000公里/小时左右的高亚音速,因为当时其对手苏联飞行速度最快的飞机是米格—17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就是这样一个量级。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B—52都是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可执行核轰炸任务的优秀轰炸机。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远程续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载弹能力,由于B-52升限最高可处于地球同温层,所以绰号“同温层堡垒”也随之而来,这曾经是美国的骄傲。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防空系统及航空装备的不断涌现,B—52轰炸逐渐落后了。由于机体庞大,目标大,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近100平方米。使敌方的先进地面防空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在400至5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他们。10000米左右的飞行高度、700至800公里/小时的慢攸攸的突防速度,以及只能水平投弹,不善于机动的性能,使它们成了现代防空武器很容易获取的猎物。如果轰炸机只能装备中、近距空对空导弹和高射速机炮,那么在它们尚未接近攻击目标之前,就会毫不留情地被对方击落;设在目标区周围和目标区内的可打高、中、低各种空域目标的地对空导弹将使它们难逃厄运;甚至于与防空雷达联动的那些射程可达10000米、密集部防的高射炮也会对它们造成致命的打击。这是在进入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超音速截击战斗机、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空中预警机、地面预警雷达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给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所带来的威胁。同时,使它们在战略空军中的主力地位,逐渐让位于雷达反射截面积小、能携带各种武器、可高速低空和超低空或高空高速突防的变后掠翼轰炸机B—lB、以及飞翼式的隐身轰炸机B—2。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B—52迅速落伍,但并没有使它退出历史舞台。轰炸机虽老,但仍保持着航程远、载重量大和价格便宜等优势。而新一代轰炸机由于成本技术等等问题,总不能完全替代B-52轰炸机。
  美国利用了这些特长,加上改装新的武器装备,使B-52达到了一个更新的作战层次。
  改装新武器适应新环境
  对于以高速截击战斗机、早期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地对空导弹和防空高炮所构成的现代防空体系,一般轰炸机是难以突破这一屏障执行作战任务的,那么它能不能利用导弹武器在防空圈外就发起攻击呢?在各种导弹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这样设想是很自然的事。事实上,美国早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就已经研制出几种射程较远的空对地导弹,用以装备B—52以及其它一些中程战略轰炸机。象美国的AGM—28B“猎犬”空对地导弹,射程960公里,飞行速度M2.2,重量4.5吨,装核弹头,用以装备 B—52轰炸机。这类导弹可使B—52增加防区外的攻击能力,但是它们体积和重量都大,飞机携带不方便,B—52只能带2枚AGM—28B,攻击精度亦不令人满意,生产数量不多。后来美国研制出了AGM—69型短距攻击导弹,其尺寸和重量大大减小,重量只有1012千克,装核弹头,威力相当于17万吨TNT,飞行速度M3.0,射程160公里。B—52G/H可以携带20枚这种导弹(两翼下挂架可带12枚,弹舱内的旋转挂架可带8枚)。AGM—69导弹于1972年交付使用,共生产了1500枚,至今仍是B—52H的标准装备,也是B—lB的标准装备。 AGM—69的服役,大大加强了B—52的作战能力,但光是AGM—69还不能促使B—52延期服役下去,因为它的射程只有160公里不能完全保证这种巨型飞机的安全。
  进入80年代,美国专门为轰炸机研制的空射巡航导弹AGM—86B正式交付空军使用,主要装备B—52轰炸机。1981年开始交付,1982年初步形成作战能力。AGM—86B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亚音速巡航导弹。其尺寸与上述的 AGM—6g短距攻击导弹差不多,重量也类似(即1360千克),可使用相当于20万吨 TNT的核弹头或454千克高爆炸药的常规弹头,攻击力大,便于携带。B—52H轰炸机可带20枚这种导弹,其中两翼下挂12枚,弹舱内的旋转接架挂8枚(可连续发射)。这种导弹采用了体积小、耗油少、重量只有几十千克的微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它的驱动下,导弹以最小的耗油率作亚音速巡航飞行(M0.65,约800公里/小时)时,其最大射程可达到2500公里。AGM—86B还采用了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和末端景象匹配修正技术,同时可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补充修正,使其命中精度可达到几米以内的水平。这种导弹虽然飞行速度比较低,但是由于其尺寸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不大(0.1平方米),加上可在海上或平原地带15米以下、丘陵山区地带10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敌方雷达是难捕捉到它的,且拦截困难,所以AGM—86B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B—52轰炸机用AGM—86B武装起来以后,作战能力和生存力大为提高,成为一种威慑能力不亚于新型轰炸机的武器系统。B—52轰炸机16000公里的航程和27吨的载弹量,就意味着它可以带20枚AGM—86B导弹、飞行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距离目标200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向目标发起常规攻击或核攻击。
  B—52与AGM—86B的结合,不仅使B—52轰炸机的服役周期一再延长,而且也使其后继机B—lB和B—2的研制周期一拖再拖、采购数量一减再减。美国空军共采购了1739枚AGM—86B导弹,除了装备B—52H外,还将装备B—lB和B—2轰炸机。1984年AGM—86B导弹全部采购完成,之后美国又研制出了具有隐身能力的先进空射巡航导弹AGM—129。这种导弹的突防能力更强,射程更远,已于1991年开始交付使用。
  B—52长时期以来,一直作为美国主要空中战略威慑力量而存在着,是从冷战年代到现代多次中、大型局部战争中的主要战略打击力量,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大型轰炸机。
  B—52主要改型有:
  X B—52与YB—52原型机各一架。
  B—52A、NB—52A、B—52B、RB—52B、B—52C、B—52D、B—52E、B—52F、B—52G、B—52H
  1965年后,又对飞机结构进行加强,用来延长使用寿命并解决低空飞行时强度不足的问题。1970年后,有200架D、E、F型统统改装成G、H型。80年代,又对G、H型进行现代化改造,导航与攻击精度提高,生存力得到加强,寿命延长至12000飞行小时,可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和短距攻击导弹。
  B—52同温层堡垒实战情况:
  在越南战争中,B—52是大面积轰炸的主要工具,曾对越南南北方目标以及老挝、柬埔寨等地区目标进行过126615架次轰炸(1965年8月至1973年1月15日),大规模轰炸后经过代号为“滚雷”、“后卫Ⅰ”、 “后卫Ⅱ”三大战役,轰炸目标集中在北方的铁路系统和“胡志明小道”运输线。其中,飞低目标区的有125479架次,占总出击架次的99.1%,投弹成功的有124532架次,占总出击架次的98.36%。在作战中,55%用于空袭南越目标,27%攻击老挝,12%攻击柬埔寨,6%空袭北越。可见,越战中B—52主要还是用于轰炸南越游击队目标,支援美、南越的地面部队作战。而战略轰炸(对北方)只是很次要的任务,这也是B—52从设计时就注意到即可用于战略空袭,又可对局部地区作常规精确投弹的作战功能的良好体现。当时驻越美军司令曾说过:“我们的火力主题,乃是B—52投下的吨位惊人的炸弹。”在整个越战中,B—52出动量占各种作战飞机总量的十分之一弱,但却投下近二分之一的炸弹重量(三百多万吨)。在作战全期,有17架B—52被北方地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另有12架非战斗损失。
  在海湾战争中,又有68架B—52G投入对伊拉克全线部队实施“地毯”式轰炸,遂行1624次任务,投 下了2.57万吨炸弹,占海湾战争中中美军所投炸弹的21%,占空军所投炸弹的38%。B—52所投炸弹震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使伊拉克军队晕头转向,大大削弱了伊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由于美国空军不断用结构延寿和换装新设备的办法多次进行改进。包括增配了可使飞机生存能力和打击精度更高的新型攻击航空电子设备、一体化常规弹药存储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电子干扰设备。B—52G/H轰炸机的服役期限将延至21世纪初。2H轰炸机经过延寿和性能提高改进后,据说如果每年平均飞行400小时以内,可延长服役到2030-2040年
军用运输机:



C-5(“银河”)亚音速战略运输机


C-5(“银河”)亚音速战略运输机1.jpgC-5(“银河”)亚音速战略运输机.jpgC-5(“银河”)亚音速战略运输机3.jpg


C-5 “银河” 是美国空军的亚音速战略运输机, 主要用于运送大体积重型武器装备、人员和其他军事物资,并与C-141军用运输机相配合组成混合空运力量

    C-5飞机1965年9月开始研制,1968年6月首次试飞,1970年春开始装备部队。美国空军两次共订购120架,后削减为81架,至1973年5月全部交付完毕。
    C-5A投入使用后,发现其机翼后梁出现裂纹,美国空军决定将现役的77架全部更换机翼,这项工作已于1987年中期完成。1982年夏开始研制C-5B,1985年9月10日首次试飞。美国空军订购29架,1986年1月8日首次交付美国空军第443军事空运大队使用,至1987年底共交付25架。美国空军于1987年又增购21架,共50架,现全部交付完毕。
    目前,C-5只有A、B两种型别,都在服役中。C-5B新型战略运输机装4台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9510公斤,总推力78040公斤。机组乘员5人,机舱容积56.91立方米+170.46立方米+985.29立方米,总容积1212.62立方米。最大起飞重量379657公斤,最大载重量 131995 公斤,最大平飞速度919公里/小时,经济巡航速度833公里/小时(高度7620米),实用升限10895米,最大载重航程5526公里。
    一架C-5B可运载2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或16辆 3至4吨卡车,或1辆M1坦克和2辆布雷德利装甲车,或 6架AH-64A 武装直升机,或10枚潘兴式导弹及发射车,或35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C-5B与 C-5相比,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飞机有效载重更大,采用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机载设备也更完善。以 C-5 和 C-141 为主力的美国空军军事空运部队已多次执行紧急空运任务。
    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期间,10天内出动运输机486架次,空运人员23796名,物资12800吨。1990年8月至1991年1月,美空运力量加上征用的民航飞机,共出动10940架次,向海湾地区运送人员385400名,占此期间抵达海湾美军总人数90%以上;运送物资32.2万吨,其中44%的装备物资由C-5承担。
C17战略战术运输机

C17战略战术运输机1.jpgC17战略战术运输机.jpgC17战略战术运输机2.jpg

C-17是原美国麦.道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军用战略战术运输机。具有空中受油能力,执行远程运输任务,可将超大型作战物资和装备直接运入战区,特别强调短距起落能力。1980年10月美国空军招标研制新型战略战术运输机C-X,1981年1月,波音、麦道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参加投标,经过竞争,1981年8月29日,美国空军选中麦道公司为研制C-X运输机——C-17A的主承包商。1982年7月,美国空军与麦道公司签订价值3160万美元的预研合同,1983年又拨款6000万美元,决定在1984年秋全面开始研制,1985年12月签定制造一架原型机和两架结构试验飞机的合同,1991年9月15日第1架C-17首次试飞,1992年开始交付。



  动力装置 4台普.惠公司的F117-PW-100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81千牛。  



  座舱 驾驶舱中正、副驾驶员和两名观察员,货舱中一名装货员、驾驶舱后有机务人员休息舱。主货舱可装运陆军战斗车辆:5吨载重货车两辆并列,吉普车3辆并列或3架AH-64A直升机,可空投27215-49895千克货物,或空降102名伞兵。C-17是唯一能空投美陆军超大型步兵战车M2的飞机,也可与其他车辆混合装载M1主战坦克。



  主要机载设备 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复式大气数据计算机,先进数字式电子系统,4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全飞行范围平视显示器,飞机和发动机数据管理系统计算机等。



  尺寸数据 翼展50.29米,机长53.04米,机高16.79米,机翼面积353.0平方米,前缘后掠角25度,货舱(长×宽×高)26.82米×5.49米×4.11米,容积592立方米。



  重量及载荷 使用空重125645千克,最大载重7729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65352千克。



  性能数据 巡航速度(高度8535米)M0.77,低空最大巡航速度648千米/小时,海平面空投速度213-463千米/小时,进场速度213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3715米,起飞场长2286米,着陆场长(使用反推力装置)915米,航程4630千米。
C-130(“大力士”)中型战术运输机

C-130(“大力士”)中型战术运输机2.jpgC-130(“大力士”)中型战术运输机.jpgC-130(“大力士”)中型战术运输机1.jpg

C-130中型运输机(“大力士”)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一种涡轮螺旋桨战术运输机。




    C-130中型运输机自 1954 年生产以来至今已有30多种型号。AC-130A/H为武装运输机。 DC-130 为投放靶机的母机。 EC-130 为电子监视机。 HC-130H/N/P 为救护机。KC-130F为海军陆战队加油机。 MC-130E/H 为特种作战机。WC-130E/H为气象侦察机。JHC-130用于回收重返大气层的密封舱。其中,C-130H型为标准型号,C-130E为目前美军主要装备的型号。




    C-130中型运输机装有T56-A-7A涡轮螺旋桨发动机4台,另有8枚火箭助推器,总推力达19832公斤。




    该机机长29.78米,翼展40.41米,机高11.66米。最大载油量205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70310公斤,最大航程7560公里(载重9070公斤),续航时间14小时,实用升限7010米。




    C-130 中型运输机采用上单翼布局,起落架安装在机身两侧,机身尾部向上翘起,装有尾货桥,便于装卸物资和重型装备。




    C-130加油机型翼下有两个插头锥套式加油吊舱,输油率为1130公升/分,如果卸下加油吊舱和机舱油箱,就恢复成普通运输机。




    C-130中型运输机可在山区、极圈、丛林地带或沙漠地区使用,能在野战跑道上起降,可执行海岸巡逻、空运重型装备、空投物资、空降伞兵等任务,可运载9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64名伞兵。
   


    目前, C-130中型运输机仍然是美国空军空中机动部署的主力,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也都装备了C-130中型运输机。
C141“运输星”运输机

C141“运输星”运输机.jpgC141“运输星”运输机1.jpg

C-141“运输星”运输机是美空军主力战略运输机之一,于1965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
  运送人员和物资。目前使用的是C-141B型。乘员5人,装备TF33-P-7涡扇式发动机,4X9526公斤推力。翼展48.74米,机长51.29,机高11.96米,最大时速912公里,实用升限12680米,最大起飞重量155582公斤,作战半径1112公里,最大航程5148公里。转场航程10284公里。可运载3-4吨货物或200名全副武装士兵。
  C-141有两种型别。C-14lA基本型,1964年4月首批定货127架,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在中东战争中曾为以色列空运过大批作战物资。在1967年由于越南战争的需要曾2次追加定货,使总定货数达到279架,1982年2月交付完毕后停产。
  C-14lB,A型的改装加长型、A型由于货舱容积的限制常常使飞机达不到最大起飞重量,此外为了远程战略运输还需加大航程。为此洛克希德公司根据空军的要求对270架C-141A进行改装,主要是加长机身:机翼前加长4.06米,机翼后加长3.05米:从而使货舱容积增加61.48立方米,装载能力提高30%。此外还改装了机翼根部整流罩,使升力分布更加合理,提高了飞机的疲劳寿命,改装后的飞机可延寿12~18年。为加大航程,加装了空中受油设备。改装工作1976年开始,1977年3月原型机YC-14lB首次试飞,1979年12月第1架交付使用,1982年6月270架全部改装完毕,整个机队改装工作历时4年,耗资6.5亿美元。
  动力系统
  动力装置4台普?惠公司的TF33-P-7涡扇发动机,推力4×93.47千牛(4×9530公斤)。
  电子系统
  主要机载设备标准设备包括双套无线电罗盘,伏尔/定位标接收机,下滑标和指点信标设备,ARN-21塔康,APN-147和ASN-35多普勒雷达,罗兰Al,APN-59B导航和气象雷达,双套高频和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设备。
  技术参数
  机长: 51.29 米
  机高: 11.96 米
  翼展: 48.74 米
  机翼面积: 299.9 平方米
  空重: 67.97 吨 正常起飞重:
  最大起飞重: 55.58 吨
  最大载重量: 40.439 吨
  巡航时速: 916 公里
  转场航程: 10280 公里
  最大爬升率: 14.8 米/秒
  起飞滑跑距: 1829 米
特种电子设备飞机:




美国E-1“跟踪者”预警机

E-1“追踪者”(Tracer).jpg

E-1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一种双发动机活塞螺旋桨式空中预警机,主要用于担负舰队防空预警。
  该机乘员6人。翼展22.05米,机长13.82米,机高5.13米。最大平飞速度466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6200千克。实用升限7010米,航程1450千米,作战半径65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57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米。该机机身短粗呈流线型,有4人增压驾驶舱和作战舱,背驮大直径圆盘形雷达天线罩。E-1预警机工作频率2850-2910MHZ,扫描范围360度扇形,探测距离315千米。


靠 E-1的图片真难找~


E-2“鹰眼”

概  况

  E-2“鹰眼”是美国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用于舰队防空预警和空战引导指挥,但也适用于执行陆基飞行任务。


  E-2是E-1的后继机,从1956年3月开始设计,共研制三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于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目前E-2共有四种改型和一种派生的运输型。

  E-2A 最初的生产型,装两台单台功率2353千瓦(3155轴马力)的T56-A-8A涡桨发动机。E-2A采用以AN/APS-96雷达为核心的机载战术数据系统。雷达工作波段为P波段,采用单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能抑制海上杂波干扰。E-2A于1961年4月19日首次试飞,1964年1月19日开始向美国海军交付,共生产了56架(不含原型机)。

  E-2B 是根据Mod-Ax计划在E-2A上安装L-304通用电子计算机,并改进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改装型。1969年2月20日首次试飞,改装工作分别由格鲁门公司与海军维护厂进行,到1971年12月已将全部可供使用的E-2A(共51架)改装为E-2B。

  E-2T 中国台湾计划买6架E-2B,改装AN/APS-138雷达、电子监视和敌我识别系统,改装后达到与E-2C相当的水平。第一架由格鲁门公司改装,其余5架由台湾改装。

  C-2A E-2派生的运输机,主要用于岸上基地与航空母舰之间的客货运输。C-2A于1964年试飞,1966年开始交付。共生产了19架。

  E-2C 现正在生产的预警型,装两台单台功率3803千瓦(5100当量马力)的T56-A-427涡轮螺桨发动机。最初装AN/APS-120搜索雷达。雷达工作波段为P波段,采用双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具有有限的陆上下视能力。共制造了两架原型机,原型机于1971年1月20日首次试飞,1971年中开始生产,生产型飞机于1972年9月23日首次飞行,1973年开始交付,1974年2月开始形成作战能力。


  1991财年美国海军部门的订货已达147架,已交付120架,E-2C已出口到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

  E-2C的性能虽不如E-3,但价格较低,仅为E-3的1/3。为提高E-2C的强干扰下的目标探测能力,美国又发展了代号为AN/APS-125的先进雷达处理系统(ARPS)。首次安装这种系统的第34号机于1976年12月交付。之后,对过去已交付的E-2C进行改装。改装后的E-2C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探测与抗干扰能力,对不同的目标的发现距离是:高空轰炸机741公里,低空轰炸机463公里,舰船360公里,低空战斗机408公里,低空巡航导弹269公里。在受到干扰时,APS-120雷达作用距离减少2/3,APS-125雷达的作用距离只减少5%左右。在1983年新生产的E-2C飞机上又用新的AN/APS-138雷达取代了原先的AN/APS-125雷达。该雷达包括一个新的全发射孔径控制天线,以便减少旁瓣,对付日益严重的干扰威胁。该雷达能探测1250万立方公里监视包线内任何地方的空中目标,同时监视海上交通情况。1990年后的E-2C又换装探测能力更强的AN-APS-145,此雷达对飞机目标的探测和确认距离为556公里以上。雷达的扫描包线为6百万立方英里。还能同时监视海上舰船。由于实现了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每架E-2C飞机都能自动地和同时地对2000个目标进行跟踪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装在飞机后机身上方的7.32米直径碟形旋转雷达天线罩内还装有一套兰德通信系统公司的AN/APA-171天线系统,碟形旋转雷达天线罩的旋转速度是每分钟6转。该天线罩内安装的“八木”天线阵与机上的电子系统相联结可提供雷达和、差信号附加敌我识别能力。AN/ALR-73被动式探测系统可以向操作人员报告有关在两倍于雷达系统探测距离处存在电子信号发射源的情况,从而大大增加了E-2C飞机的监视能力。

  美国海军曾经在1986年同格鲁门公司签订的一笔价值1400万美元为期3年的合同,用于对在E-2C飞机的机翼前缘、机身和水平尾翼翼面上安装微机控制保形相控阵雷达天线进行飞行试验。保形雷达是满足美国海军未来机上多传感器要求的一个可能的选择方案。

  在发射航天飞机时,E-2C飞机用来监视卡纳维拉尔角周围佛罗里达空域的空中交通并且在很多次对走私毒品飞机的成功截击中导引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E-2C飞机还在中东战争的空战中被用于为以色列战斗机导航。海湾战争期间有27架E-2C飞机参战,共出动1183架次,飞行4700小时,用于空中预警和通讯中继。通过作战发现该机存在通讯能力上有不足和没有空中加油能力的问题,为此将增加卫星通讯能力,并通过改装APS-145雷达进一步提高它的性能。

E-2“鹰眼”

概  况

  E-2“鹰眼”是美国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用于舰队防空预警和空战引导指挥,但也适用于执行陆基飞行任务。


  E-2是E-1的后继机,从1956年3月开始设计,共研制三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于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目前E-2共有四种改型和一种派生的运输型。

  E-2A 最初的生产型,装两台单台功率2353千瓦(3155轴马力)的T56-A-8A涡桨发动机。E-2A采用以AN/APS-96雷达为核心的机载战术数据系统。雷达工作波段为P波段,采用单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能抑制海上杂波干扰。E-2A于1961年4月19日首次试飞,1964年1月19日开始向美国海军交付,共生产了56架(不含原型机)。

  E-2B 是根据Mod-Ax计划在E-2A上安装L-304通用电子计算机,并改进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改装型。1969年2月20日首次试飞,改装工作分别由格鲁门公司与海军维护厂进行,到1971年12月已将全部可供使用的E-2A(共51架)改装为E-2B。

  E-2T 中国台湾计划买6架E-2B,改装AN/APS-138雷达、电子监视和敌我识别系统,改装后达到与E-2C相当的水平。第一架由格鲁门公司改装,其余5架由台湾改装。

  C-2A E-2派生的运输机,主要用于岸上基地与航空母舰之间的客货运输。C-2A于1964年试飞,1966年开始交付。共生产了19架。

  E-2C 现正在生产的预警型,装两台单台功率3803千瓦(5100当量马力)的T56-A-427涡轮螺桨发动机。最初装AN/APS-120搜索雷达。雷达工作波段为P波段,采用双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具有有限的陆上下视能力。共制造了两架原型机,原型机于1971年1月20日首次试飞,1971年中开始生产,生产型飞机于1972年9月23日首次飞行,1973年开始交付,1974年2月开始形成作战能力。


  1991财年美国海军部门的订货已达147架,已交付120架,E-2C已出口到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

  E-2C的性能虽不如E-3,但价格较低,仅为E-3的1/3。为提高E-2C的强干扰下的目标探测能力,美国又发展了代号为AN/APS-125的先进雷达处理系统(ARPS)。首次安装这种系统的第34号机于1976年12月交付。之后,对过去已交付的E-2C进行改装。改装后的E-2C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探测与抗干扰能力,对不同的目标的发现距离是:高空轰炸机741公里,低空轰炸机463公里,舰船360公里,低空战斗机408公里,低空巡航导弹269公里。在受到干扰时,APS-120雷达作用距离减少2/3,APS-125雷达的作用距离只减少5%左右。在1983年新生产的E-2C飞机上又用新的AN/APS-138雷达取代了原先的AN/APS-125雷达。该雷达包括一个新的全发射孔径控制天线,以便减少旁瓣,对付日益严重的干扰威胁。该雷达能探测1250万立方公里监视包线内任何地方的空中目标,同时监视海上交通情况。1990年后的E-2C又换装探测能力更强的AN-APS-145,此雷达对飞机目标的探测和确认距离为556公里以上。雷达的扫描包线为6百万立方英里。还能同时监视海上舰船。由于实现了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每架E-2C飞机都能自动地和同时地对2000个目标进行跟踪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装在飞机后机身上方的7.32米直径碟形旋转雷达天线罩内还装有一套兰德通信系统公司的AN/APA-171天线系统,碟形旋转雷达天线罩的旋转速度是每分钟6转。该天线罩内安装的“八木”天线阵与机上的电子系统相联结可提供雷达和、差信号附加敌我识别能力。AN/ALR-73被动式探测系统可以向操作人员报告有关在两倍于雷达系统探测距离处存在电子信号发射源的情况,从而大大增加了E-2C飞机的监视能力。

  美国海军曾经在1986年同格鲁门公司签订的一笔价值1400万美元为期3年的合同,用于对在E-2C飞机的机翼前缘、机身和水平尾翼翼面上安装微机控制保形相控阵雷达天线进行飞行试验。保形雷达是满足美国海军未来机上多传感器要求的一个可能的选择方案。

  在发射航天飞机时,E-2C飞机用来监视卡纳维拉尔角周围佛罗里达空域的空中交通并且在很多次对走私毒品飞机的成功截击中导引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E-2C飞机还在中东战争的空战中被用于为以色列战斗机导航。海湾战争期间有27架E-2C飞机参战,共出动1183架次,飞行4700小时,用于空中预警和通讯中继。通过作战发现该机存在通讯能力上有不足和没有空中加油能力的问题,为此将增加卫星通讯能力,并通过改装APS-145雷达进一步提高它的性能。
E-3“望楼”(Sentry)

E-3“望楼”(Sentry) 2.jpgE-3“望楼”(Sentry).jpgE-3“望楼”(Sentry) 1.jpgE-3“望楼”(Sentry) 3.jpg

概  况

  E-3是根据美空军“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AWACS)计划研制的全天候远程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有下视能力,能在各种地形上空监视有人飞机与无人驾驶飞行器。

  50年代美国的防空警戒体系是由地面预警雷达和预警机EC-121组成。60年代初,由于轰炸机速度的提高,低空突防方式的广泛采用与远距离空-地导弹的出现,原有防空警戒系统无论从预警距离、预警时间、还是从搜索低空目标的能力来说均已不能满足需要。从1962年起,美国空军开始考虑发展新的警戒系统,并研究了这种飞机在战术空战中作为空中监控与指挥站的可能性。1963年,美空军防空司令部与战术空军司令部提出对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的要求。1964年,美空军系统司令部在分析当时的雷达技术水平后开展了“下视雷达技术”计划。1966年3月签订雷达技术鉴定合同,1967年决定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经两轮对比试飞的筛选,于1973年选取了威斯汀豪斯公司研制的雷达。

  “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合同于1966年4月签订,通过方案竞争于1970年选取了波音公司的方案。首先由该公司用波音707-302B型民航机改装两架试验机,用于试验机载电子设备。试验机代号为EC-137D,于1972年2月7日首次试飞。首先对比了威斯汀豪斯公司的雷达,然后用3年时间对雷达、数据处理、显示和通信系统进行了各分系统的样机验证试飞与全系统的综合试飞。随后又以波音707为基础研制了3架E-3A的原型机,1975年E-3A的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用这些飞机对生产型电子设备进行了飞行试验。


  1977年3月,第一架生产型E-3交付使用。到1978年5月,由首批8架飞机形成了初步作战能力。到1984年6月,34架E-3(含3架原型机)全部交付完毕。这些飞机在美国本土、欧洲和远东等地进行过多次演习。按计划,这些E-3中的1/3驻扎在国外,作为防空警戒与战术空军的空中指挥机,其余驻扎在美国本土,用于本土防空和作为后备力量。

  目前E-3已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采用,该组织以20亿美元的费用引进18架E-3,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防空预警系统。由于在设想的欧洲空战中,飞机密度比美国原设想的高,因此该型须加大目标处理能力,并改装抗干扰通信系统。

  此外,沙特阿拉伯订购E-3A5架,于1987年交付完毕。英国订购7架,法国订购4架,于1989~1992年间交付。到1991年共交付59架E-3。法国采购价格为1.833亿美元/架,英国采购价格为2.06亿美元/架。

  目前日本已提出采购E-3,因波音707已停产,改为采用波音767机体和E-3的电子设备,这表明原E-3的生产已告终止。

  


  海湾战争中共有11架E-3被派到海湾地区执行空中预警指挥任务。在“沙漠风暴”期间共飞行448架次,5546飞行小时,指挥控制了9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平均每天2240架次。不仅向战区指挥中心提供了原始空情,还与RC-135电子侦察机、战地空中指挥与控制中心、战术空中指挥中心和E-2预警机建立了数据共享网络。通过海湾战争发现需对E-3飞机间的远距离通信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E-3“望楼”,世界上最好的大型预警机,由美国波音公司生产,原型为波音707/320客机。E-3采用四台普惠公司的TF33-PW-100A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9534千克。E-3的机身中部上方安装了一个巨大的雷达天线罩,机内加装了相关的大量电子设备,使得E-3能作为美军在作战战区中的指挥和通信中心。E-3的研制始于1975年。安装试验机编号为EC-137D。1977年3月,美第552空中预警控制中队接受了首架E-3预警机。美军全部34架E-3中的最后一架于1984年6月服役。





  E-3机背上的雷达罩是E-3在外观上与其他飞机相比最特别的地方。该雷达罩直径9.1米,厚度1.8米,用两个支柱支撑在离机身3.3米高处。内部安装有雷达天线系统,这一雷达系统使E-3能够提供对大气层、地面、水面的雷达监视能力。对低空飞行目标,其探测距离达320千米以上,对中空、高空目标探测距离更远。雷达系统上的敌我识别分系统具有下视能力,并能抗地面杂波干扰。而其他一些雷达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去除干扰。E-3的单价高达2.7亿美元,价格受昂贵的电子设备影响很大.







目前已发展的改型有:




  E-3的主要型别有E-3A、B、C,D四种。E-3A为美军的首批生产型。机舱内作了很大的改动,改装后的机舱内可载乘员17名。其中机组4人,系统操纵人员12名,值勤官1名。系统操作人员分别负责操作通信设备、计算机、雷达和9个多用途控制台。机载设备可分成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数据处理、通信、导航与导引、数据显示与控制等六个部分。雷达系统有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AN/APY-1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条件把360度方位圆划分成32个扇形区,分别在每个扇形区内选用恰当的工作方式组合。敌我识别系统在一次扫描中能询问200个以上装有应答器的空中、海上和陆上目标。










  EC-137D 用波音707-302B改装的试验机,装4台JT3D-9涡扇发动机,共改装两架,其中一架在试飞工作完成后返厂改装成E-3A生产型。

  E-3A 美空军首批生产型,装4台TF33-PW-100/100A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93.4千牛(9525公斤)。机上有17名乘员。机舱内装有9台多用途控制台和2台辅助显示器。

  E-3B 美军用E-3头2架的改型,与A型相比提高了目标处理能力并具有搜索海上舰艇的能力。装12台多用途控制台和3台辅助显示器。E-3的第三批生产型进一步改进了通信系统,安装抗干扰通信及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第一架改装的E-3B于1984年7月交付,其途改装工作由空军用公司交付的改装件自己完成。


  E-3C 美军E-3最后10架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用型,其基本特点与E-3B相似,但要改装适合欧洲作战环境的抗干扰通信系统。为配合E-3C的使用,还将改装其防空体系中的地面台站的通信设备。

  E-3D 英国型,装CFM-56-2A-3涡扇发动机,1991年开始交付,1992年3月交付完毕。

  E-3F 法国型,装CFM-56-2A-3涡扇发动机,采用部分法国电子设备,1991年5月22日向法军交付,1992年交付完毕。

  KE-3A 利用E-3机体为沙特制造的加油机,共8架,无雷达天线罩,用CFM-56发动机。

  JE-3C 1987年波音接受美军2.415亿美元改型计划合同。要求在美国与北约的E-3上加装AN/AYR-1电子支援测量系统,以发现来自敌/友机的电磁信号,为美国与北约改装的各一架试验机于1991年交付。




  E-3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子系统,包括导航、通信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等。E-3的导航与导引系统可达到综合导航精度不大于3.7公里。数据显示和控制系统主要由数据显示器、多用途控制台、电传打字机和辅助显示器组成。显示有正常与放大32倍两种倍率,后一种可用于监控和指挥多架战斗机的空中格斗。数据处理系统,能记录、存储和处理来自雷达、敌我识别器、通信、导航和引导系统以及其它机载数据搜集和显示系统的数据。据称能处理400个不同目标;为适应欧洲的需要,还要把容量加大到600个。机上的操作员通过控制台上的显示器,以文字或者图形的多种格式查看各种信息,并做出各种监视、识别、武器控制、战场管理和通信的操作指令。





  E-3能将收集到的战场信息实时的传送给不同的部队,这些信息包括敌机敌舰、和友机友舰的位置和航向等。当情况紧急时,如核袭击,这些信息还可以直接被送往美国本土的最高指挥机关。




  由于E-3作战时在空中飞行,它在战场上生存率较高。其飞行路径可根据任务和生存需求迅速改变。E-3在空中巡航执勤的时间约为8小时,通过空中加油可大大的延长。




  E-3还被用于美国政府的其他监视行动,如反毒品任务。美国海关人员也会在一些特定安排好的协同任务中随E-3出发,对走私行为进行监视。




  目前美国太平洋战区共有4架E-3预警机。分别隶属961空中管制中队,基地设在日本,以及阿拉斯加州埃曼多夫基的962中队.




  E-3B是美军用头两架E-3改进发展的,与A型比提高了目标处理能力,并改善了探测舰艇的能力。E-3C和E-3D是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英国空军的型号,基本与E-3B相同。北约组织以20亿美元的费用引进了18架E-3。第一架于1982年1月交付。1981年沙特阿拉伯订购了5架E-3A和6架KE-3加油机(E-3的加油型号)以及配件、训练和后勤设备,84年沙特将KE-3的定货量提高到8架。英国己经周折,削减了定购数量,于1987年订购了6架E-3,价格为2.06亿美元/架,后追加了一架;法国订购了3架,价格为3.3亿美元/架,交货时间为1989年至1992年,也追加了一架订货。




  E-3在海湾战争的沙漠盾牌行动中,是最早投入部署的飞机之一。在战争期间,E-3执行了超过400项任务,记录下的执勤时间长达5000小时。在联军40次空战胜利中,E-3参与了其中38次。





  实战经验证明E-3“望楼”能快速有效的对危机做出反应,并对全球军事行动进行支援。




  1987年5月,美军的E-3开始实施“整体合同(ICON)”改进计划,这一计划也为北约的E-3所采用。计划中E-3将增加一套电子支援系统,用于进行被动电子监听。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改进。







  1989年美空军开始接收由波音公司实施“雷达系统改进计划”(RSIP)而进行升级的第一批7架E-3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机。RSIP升级增加了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并安装了GPS/惯性导航系统,以改进定位精度。雷达操纵同志台也得到升级,换装了更强大的新型多处理器计算机,重编了雷达软件。从而改善了雷达的可维护性和未来的可扩展性。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此计划中负责雷达计算机、雷达控制维护面板、电器和机械硬件。1996年,在北约和英国的E-3接受了上述改进后,整个改进计划宣告结束.




  1994年10月美空军空中攻击司令部展开了“超级望楼”计划,旨在将E-3机队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25年。“超级望楼”计划能满足当时美空军的紧迫需求,去除过时的部件,减少维护量和时间,缩小对维护基地的规模的要求。 




  2002年初,波音公司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签订总额6100万美元的合同,为法国空军的E-3F型预警机提供4套雷达系统改进计划(RSIP)设备包。法国的E-3F已成为其空海军空中指挥的核心,法国希望能将其改进到与美国、北约的最新型E-3同等的水平。RSIP设备包在保留E-3现有雷达能力的情况下,能更好的发现和指挥攻击小型目标、巡航导弹,并能更有效的进行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此外将改进法国E-3F的人机接口和作战可维护性。RSIP的核心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AWACS AN/APY-1/-2监视雷达系统,其最大的改进在于增强了对低空目标的下视能力。

  机长:44米g





  翼展:39.7米

.

  机高:12.5米




  巡航速度:0.48马赫




  升限:8788米




  最大起飞重量:156150千克


  E-3预警机符合空中侦察和北约海空军命令控制与通讯用途的要求。作为北约“空中的眼睛”,E-3能进行360°全方位侦测,同时追踪空中和海上目标。近期波音公司完成了对首架北约E-3空中预警机的硬件升级工作。这次升级是为北约服役中期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迄今对E-3进行的最全面升级。

  根据工程、制造与开发(EMD)合同,波音公司将对飞机电脑、显示仪表、通讯、导航和目标确认等系统进行改进。波音公司北约项目经理福罗斯说:“我们的工作人员将飞机上的隔板、舱壁、电缆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部件拆卸下来。我们用现成的处理器和光纤网络构筑1个具有更强‘热插拔’性能的软件环境和与‘视窗’相近的显示风格。”随后的任务是安装任务计算软件以及相关工程、测试和评估工作。飞行测试阶段将从2001年1月开始。




  本次合同要求对总共17架飞机进行翻新。得到改善的性能包括::

  ·采取“视窗”式工作环境的平面显示器为机组人员与传感系统提供互动支持,提高操作人员对环境的警觉性;

  ·多传感系统集成将改善追踪阶段和目标确认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采取开放系统结构的新任务计算系统将大大减少未来软硬件升级的费用;


  ·数据通讯系统将加强机组无线电联络能力,提供通讯的自动记录与重播功能,显示通讯数据




  ·任务系统中集成的卫星通讯功能将扩大卫星地面通讯的范围;

  ·广谱超高频无线电将对东欧国家的空军和地面部队行动提供支持;

  ·改进后的异频雷达收发机与国际航空管制系统兼容;




  ·改进后的飞机导航系统能更好地利用新式全球定位系统

  此外,2002年1月,美空军第522空中控制飞行队的6架E-3C开始加装罗克韦尔·科林斯公司的新型高频电子邮件通信系统,该系统将比现有的语音通信系统速度更快,传输数据更加安全。该系统包括两个地面设备,即笔记本电脑和高频无线电系统;一个手提箱大小的机载设备,包括专门设计的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该集成系统的成本为32.5万美元。空军计划购买32套供E-3使用
美国E-767预警机

美国E-767预警机3.jpg美国E-767预警机.jpg美国E-767预警机2.jpg

E-767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空中预警指挥机,是由波音767-200ER客机改装发展而成的,主要出口日本。



    该机乘员20人。翼展47.57米,机长48.51米,机高15.85米。最大巡航速度805千米/小时。空重832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1250千克。实用升限13100米,航程8330-9260千米。空中巡航时间7-10小时,经空中加油巡航时间可达22小时。其雷达天线罩直径9.14米,厚度1.83米。当该机在9000米高度飞行时,可探测有效半径370千米内的高空与低空空中目标,有下视能力。
美国P-3AEW&C“哨兵”预警机

美国P-3AEW&C“哨兵”预警机.jpg

P-3AEW&C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P-3B岸基反潜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性能优于E-2C的预警机。除美国使用外,还出口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



    该机乘员8人。翼展30.37米,机长35.67米,机高10.27米。。空重278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441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761千米/小时,巡航速度381千米/小时。作战半径3835千米,续航时间14小时。起飞滑跑距离1290米,着陆滑跑距离1670千米。该机所装备的AN/APS-138雷达采用机背旋转天线,探测距离400千米,可引导10-20批飞机参加空战。
E-4A空中指挥所

E-4A空中指挥所.jpgE-4A空中指挥所1.jpg


美国从1962年起就开始把有专门设备的各型EC-135飞机(共40余架)作为空中指挥所使用。70年代初,美国认为,EC-135飞机留空时间不长,办公舱室面积不足,通信联络和数据自动化整理、显示设备业已过时,对核爆炸杀伤破坏作用的防护能力不强,满足不了国防的要求。因此,1973年便批准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战略空军司令部空中指挥所的改进规划。




    E-4A飞机是在波音747型宽身客机的基础上制成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空中指挥所是当五角大楼主要指挥中心和里奇堡备用指挥中心遭到破坏时,对军队实施指挥的备用指挥所。这种指挥飞机专供总统及其随员组在非常情况下使用。国防部长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也可以同总统一起或独自率领一个小组乘坐空中指挥机。




    E-4A空中指挥所用面积为429.2平方米。机内上层设有机组座舱、航行设备和机组成员休息室。中层设有高级军政领导人和作战人员的办公室及其休息室,并备有部分仪器。下层是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以及辅助舱室。




    高级军政领导人的隔间内装有3个情报显示屏、一个总统指挥台和3部电话。第一部是有自动编码系统的“红色电话”,专供与战略部队指挥所通讯联络使用;第二部用来与美军各指挥所联络;第三部则通北约总部。




   E-4A空中指挥所可容纳95人,其中包括飞行和工程技术人员27人,作战小组39人(其中军官18名)。这种飞机的主要特点是通信联络和数据自动化整理、显示设备更加完善。




    该机机长70.5米,翼展59.6米,最大起飞重量3 63吨,最大速度980公里/小时(在9000米高度上飞行重量为272吨时),实用升限14000米,续航时间12小时(不补充加油)。




    E-4A空中指挥所装备的现代电子设备和通信联络工具,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同美军全球作战指挥系统各指挥所保持可靠的联系。并且,这里还充分注意了机体和设备个别元件对核爆炸电磁波冲击的防护问题。




    该机计划装设13个独立的通信联络子系统。其中主要的有:通过DSCS-2人造地球卫星的通信联络子系统,美国高级军政领导人拟用这个子系统从空中指挥飞机上直接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控制站和战略轰炸机建立电传打字通信联络;短波和超短波通信联络子系统,此系统将有6部发射机和7部接收机,可保证在75条电话、电报通路中工作,而且可在“空地”和“空空”各网路中同时配合使用。在14-60千赫频率范围内工作的长波和超长波通信联络子系统,专供高级领导人给战略部队(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轰炸机)下达号令用。




    E-4A空中指挥所装备部队后,使美国高级军政要员有了对战略部队实施指挥的更加完善的手段。


E-6A通信中继飞机



E-6A通信中继飞机1.jpg
E-6A通信中继飞机.jpg

E-6A是美国波音公司根据美国海军要求研制的通信中继飞机,能通过超低频与在水下的“三叉戟”核潜艇通信。1983年开始研制,按计划于1989年11月开始交付6架,1990年形成初期作战能力,1989~1991年再交付8架,组成共15架飞机的机队。其机体有75%与E-3A相同,主要区别是去掉旋转雷达天线罩,在翼尖有电子对抗吊舱。其收放式超低频天线长7925米,在通信时,飞机绕小圆圈轨道飞行,天线近似垂直下垂,能保证潜艇在水下用拖曳式天线接收。


    动力装置 A型装4台F108-CF-100(CFM-56)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97.96千牛(9964公斤)。


    尺寸数据 翼展44.42米,机长46.61米,机高12.93米,机翼面积282平方米,展弦比7。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总重151528千克,机内燃油7030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972公里/小时,巡航速度825公里/小时(高度12200米),航程12000公里,执勤续航时间14.5小时(不空中加油),最大续航时间28.9小时。 2006/10/19 14:24

19 hjzgold E-8A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

E-6A通信中继飞机



E-6A通信中继飞机1.jpg
E-6A通信中继飞机.jpg

E-6A是美国波音公司根据美国海军要求研制的通信中继飞机,能通过超低频与在水下的“三叉戟”核潜艇通信。1983年开始研制,按计划于1989年11月开始交付6架,1990年形成初期作战能力,1989~1991年再交付8架,组成共15架飞机的机队。其机体有75%与E-3A相同,主要区别是去掉旋转雷达天线罩,在翼尖有电子对抗吊舱。其收放式超低频天线长7925米,在通信时,飞机绕小圆圈轨道飞行,天线近似垂直下垂,能保证潜艇在水下用拖曳式天线接收。


    动力装置 A型装4台F108-CF-100(CFM-56)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97.96千牛(9964公斤)。


    尺寸数据 翼展44.42米,机长46.61米,机高12.93米,机翼面积282平方米,展弦比7。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总重151528千克,机内燃油7030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972公里/小时,巡航速度825公里/小时(高度12200米),航程12000公里,执勤续航时间14.5小时(不空中加油),最大续航时间28.9小时。 2006/10/19 14:24

19 hjzgold E-8A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
E-8A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

E-8A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1.jpgE-8A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jpg

E-8A是美国空军和陆军联合研制的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在海湾战争爆发前,2架E-8A原型机尚处于试飞试用阶段。在海湾战争中,它们共飞行54架次,累计飞行600小时。主要用于通信探测伊拉克的地面目标,对识别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固定发射基地十分有效。此外,还用于通信控制和检查分析轰炸效果。




    该机由波音707-323C改装而成。1985年开始研制,1988年12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89年 8月第二架原型机首飞。动力系统为 4 台JT3D-7 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615公斤,总推力34460公斤。




    E-8A机长46.61米,翼展44.62米,最大起飞重量1511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101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73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1885米,最大载重航程6820公里。




    机上装有AN/APY-3X频段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2部高频/单边带电台,16超高频电台,5 部甚高频/调频电台,1 部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数据通信终端设备, VAX-860、VAX/11750和AN/AYR-14等154部计算机与处理器,LR-85A惯性测量系统,以及导航设备等。




    E-8A基本任务是,探测敌战场纵深地域内地面、低空的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将目标位置实时传报给地面部队指挥官和空中的攻击飞机,指挥引导火力攻击。它是空军实施空地一体战的系统飞机,既是一种战略性和战术性的空中雷达站,又是一个战区战场用的空中指挥控制中心,还可兼作战术空中侦察和数据分析中心使用。




    E-8A工作时在战场前沿的己方地域上空飞行。机载雷达的标准对地探测覆盖区为150X180平方公里,最大可达512X512平方公里,能对4X4或8X8平方公里局部范围内的桥梁、公路、汽车、坦克和低空直升机等目标精确定位显示。





    该机机载设备齐全,性能先进。机载雷达的探测范围大,多功能,多用途,航程大,续航时间长,不仅能同JSTARS地面站通信,还能同E-3预警机和EC-130E战场指挥控制机通信。 但该机尚处在实验阶段, 有些设计性能尚不稳定可靠, 目前只有两架,也无多余备件,出动能力受限制,在通信计算机系统中与多数情报系统尚不兼容,影响作战能力的充分发挥。
美国EC-130V战术指挥和通信飞机


美国EC-130V战术指挥和通信飞机1.jpg美国EC-130V战术指挥和通信飞机.jpg美国EC-130V战术指挥和通信飞机2.jpg

EC-130V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C-130H运输机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战术指挥和通信飞机。其外形特征是在背鳍上方和每个外翼下方增加了大型刀形天线,机身两侧有小型刀形天线,机翼下刀形天线外侧和尾翼弹丸形舱中装有拖曳天线。此天线长达数百米,其上装备的甚低频无线电台可向航行在世界任何地方的潜艇传送紧急指令。


    该机乘员12人。翼展40.41米,机长35.48米,机高11.66米。空重3447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3325千克。最大速度602千米/小时,巡航速度556千米/小时,转场航程7413千米,探测距离370千米。
EF-111A专用电子战飞机


EF-111A专用电子战飞机1.jpgEF-111A专用电子战飞机.jpgEF-111A专用电子战飞机2.jpg

EF-111A是美国空军委托格鲁门公司在通用动力公司F-111A机体基础上研制的专用电子战飞机。于1975年3月气动力原型机开始试飞。同年 5 月带全套干扰系统的第二架原型机试飞,1981年11月 EF-111A 开始交付空军使用。美国空军共采购 EF-111A 飞机 42架,所有飞机已交付完毕。




    该机共有两名乘员,一名驾驶员,一名电子对抗操作员。装2台TF30-P-3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400公斤,总推力16800公斤。机长23.16米,翼展19.2米,机高6.10米。最大起飞重量40350公斤。最大速度M2.02/2140公里/小时,作战飞行速度(远距离干扰)595公里/小时,突防护航940公里/小时,近距支援干扰856公里/小时,突防护航作战升限16670米,作战半径1495公里,转场航程3706公里。




    EF-111A能执行以下三类任务:远距离干扰,在敌方地面炮火射程以外建立电子屏障, 掩护自己的攻击力量;突防护航干扰,伴随攻击机沿航路边干扰敌方防空系统的电子设备; 近距支援干扰,在近距离干扰敌炮瞄雷达与导弹制导雷达,掩护近距支援攻击机。




    EF-111A的机体、发动机与F-111A基本相同,但加强垂尾,在垂尾翼尖上有电子对抗短舱。修改了武器舱,加装了机身腹下舱。电源系统改用两 90 千伏安的发电机,改进了空调系统。




    EF-111A的主要机械设备包括: 战术干扰系统、 特高频指令仪、自卫系统、终端威胁警告系统、敌我识别器、攻击雷达、地形跟踪雷达 、雷达高度表 、惯性导航系统、特高频定向器、仪表着陆系统、高频通信电台等。





1987年开始发展EF-111A的改进型,包括改进控制显示系统,增加两台计算机与双总线,改装 GPS 惯性导航系统。EF-111A不带武器,通常与带反辐射导弹的“野鼬鼠”反雷达飞机或其他作战飞机协同作战。通常执行施放电子干扰,掩护作战飞机执行任务。既可随作战飞机一起出动,又可在编队外提供电子干扰支援,一般成对出动。 EF-111A干扰能力强,发射功率大,作战范围大,能定向、半定向、全向辐射。用途广,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执行突防护航干扰、远距干扰和近距干扰三种干扰任务的飞机。
美国EA-3B“空中战士”电子战飞机



美国EA-3B“空中战士”电子战飞机.jpg





EA-3A和EA-3B是电美国海军的舰载电子战飞机,由A-3攻击机改装而成。第一架EA-3A由一架A-3A改装而成,将炸弹舱改成了增压舱,电子情报员安置在内,包括原型机共制造了6架。
    以下适合EA-3A:
    动力装置:两台J57-P-6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尺寸数据:同A-3攻击机。
    机组人员:包括正驾驶员,领航员,飞机工程师兼雷达操作员,四名电子战设备操作员。
    主要设备:AN/ALQ-23自动搜索和干扰系统,AN/ALR-3雷达告警接收机,AN/ALR-8雷西昂公司的电子干扰和接收机,AN/ARA-69雷达频谱分析仪,AN/APA-74洛拉尔分司制造的电子干扰脉冲分析仪,AN/APR-9覆盖1-10.75千兆赫频段的电子情报接收机。
    EA-3B电子战飞机:
    动力装置:两台J57-P-10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尺寸数据:翼展22.10米,机长23.27米。
    机组人员:同EA-3A。
    主要设备:AN/ALQ-40通用电话的电了公司的电子对抗接收机,AN/APA-69雷达频谱分析仪,AN/ARA-25无线电频谱分析仪。
    重量数据:正常起飞33110公斤。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982公里/小时(高度3048米)。
    EA-3B由A-3B改装而来,与EA-3A不同的是主要改进了电了设备,新的发动机增加了空中加油设备。据信在机身下方的船形整流罩内装有一部侧视雷达,并有红外线传感器。原型机于1958年12月10日首次试飞。共生产了24架。
今天 先更新到这 好累 哇 明天继续更新{:shui:}
嗯不错
好贴
回复 5# 库尔兰
    精华…:-O 口水ing…发完得用个几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