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82年那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38:52
刘晓连机组在张家口与空7师小7相撞.谁是当地人或当时在那里当兵,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刘晓连机组在张家口与空7师小7相撞.谁是当地人或当时在那里当兵,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
刘晓连机组开的什么机?
记得是运七或者安26吧
飞狼 发表于 2009-10-19 12:41
安26
我们当时是从哪里弄到的安26?
原装进口
CCAV上讲过这事,只是杜撰太多,且许多都不说.
还以为是82年前那事呢。。。
飞狼 发表于 2009-10-19 12:59
是苏联出售的还是苏联默许阿拉伯国家转售的?
飞狼 发表于 2009-10-19 12:59
是苏联直接出售的还是苏联默许阿拉伯或东欧国家转售的?
原装进口{:2_62:}
原装进口。
原装进口的
有一期航空知识上讲过这事
三块石头 发表于 2009-10-19 19:12
有很多杜撰。
等解答
刘晓连,1949年出生,河北蠡县人。1965年7月入伍,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9月20日,刘晓连率领机组圆满完成转场任务,准备从张家口机场起飞返回时,被一架歼击机严重撞伤。在机组7人全部受伤,机上仪表失灵的情况下,作为机长的她忍着疼痛,艰难地驾机迫降成功,同时还避免了正在机场降落的歼击机相撞的大事故。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全国妇联批准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生死时速5分钟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女机长---功勋飞行员刘晓连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喜庆之日,笔者造访了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原空军航空兵某部英雄女机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刘晓连同志。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高挑的身材、带着笑容的俊美的脸庞仍然透着女飞行员特有的豪爽、直率与刚毅。

    1982年9月20日九点三十二分那一时刻——
    刘晓连和她的机组六位同志,在园满完成一项转场任务后,驾驶着刚刚加满油料的安一26军用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返回部队,在飞机爬升到700米的高度时忽然受一架飞机从右后方向前的意外冲撞,随着“嘭”的一声闷响,剧烈的震动,使机组人员全部昏了过去……第一个醒来的刘晓连发现自己趴在中央操纵台上,不顾伤痛的她,立刻在机长座位上坐正,双手紧紧地拽住驾驶盘,奋力改平正在向左侧下坠的飞机。这时座舱里烟雾弥漫,各种仪表大部分失灵,发动机油门杆失效。强大的气流夹着液压油猛烈冲击着机组人员…情况万分危急!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刘晓连镇定自若。她靠平时练就的过硬驾驶技术,很快完成紧急处置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身体多处受伤的空中机械师魏成景,撞成脑震荡的右座飞行员常继堂,左腿被切断的通信长蔡新成等同志相继苏醒过来,他们忍着剧痛各就各位,采取果断措施配合刘晓连控制飞机。飞机由于机头底部被削掉、机体变形,电器和机械设备遭受严重损伤,气动性能随之被破坏,它像一头喝醉了的巨龙,在空中忽升忽降,时左时右。随着“嘎吧、嘎吧”的响声,机身无规律地抖动着……刘晓连和常继堂清醒地意识到,尽管座舱前风档玻璃已被酷似鲜血的液压油粘满,无法向外观察,但必须想方设法迅速找到机场和跑道,同时要尽力保持飞机的平衡和高度,防止撞到前方的山上。她俩忍着剧痛,默默地抓着驾驶盘,透过侧风档艰难地凭着记忆辨别着地标、地物……

    一分、二分、三分、四分钟过去了,忽然一条灰白色的跑道出现在机翼前下方,刘晓连当机下令:“放起落架,准备迫降!”魏机械师操纵起落架放下手柄,因仪表失灵,他迅速跑到后舱,观察到起落架没有放下来,便去拉应急放主起落架手柄,由于机身变形它纹丝不动,而前起落架早已被撞没了。直到飞机即将接地时,机械员宋春平用尽全力才拉动了手柄,放下了主起落架。这时新的情况又出现了,隐约看见兄弟部队歼击机正在跑道上起降,受伤的飞机还有近四吨的燃油,一旦在跑道上机身接地过猛或机体磨擦都可能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刘晓连认为不能在跑道上迫降。复飞?也不行!跑道延长线是山,附近有厂房,村庄,受伤的飞机一旦坠毁,不仅7名机组成员要牺牲,还可能给群众造成重大伤亡。

    瞬间的思考使刘晓连决定向草地(即跑道边上的备降场道)迫降。此刻飞机离备降场道越来越近, 200米、巨00米、50米……刘晓连沉着而艰难地控制着受伤的飞机,在高度10米时,当即下令:“关车”,魏机械师迅速完成关车动作。失去推力的飞机,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向草地飘落。

    刘晓连以她们熟的技术控制飞机角度降落着,就连机组人员都没有感到飞机已在滑跑了,当她大声喊着“飞机已经接地了广大家才反应过来。然而战友们就连兴奋一下都没来得及的时候,又被意外的情况震惊了,飞机着陆后,滑跑中一个劲地向左边跑道上偏离,透过侧风档刘晓连清楚地看到一架架正着陆的歼击机,她的心突地又悬起来了。作为一名老飞行员她非常清楚,如果飞机偏上了跑道,正在降落的一架架飞机,甚至跑道边上停放的飞机瞬间都可能因高速冲撞起火爆炸,一个个年轻的飞行员都要牺牲,几千万元的国家财产将遭到损失。“一定要避开跑道,保证他们安全着陆! 她赶紧刹车,无效!启动紧急刹车,还是无效!!飞机高速向跑道靠拢,已经没有考虑的余地了,说时迟那时快!她霍地站起来,伸直双腿,用尽全力死蹬右舵,飞行员都知道在机头擦地的情况下,这个动作双腿随时都可能被撞断,“老常,快蹬右舵!”她心里明白只有这一招了,或许能出现奇迹,她双手用力一下把操纵杆前推到底,她要让机头扎进草地,以阻止飞机滑向跑道。奇迹果然出现了,受伤的飞机静静地停在备降道上,一场更大的事故避免了。刘晓连习惯地看了一下表,9点38分,从飞机受伤到此刻,真可以说是蓝天生死线上的五分钟。事后,事故调查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飞机在空中多停留一会儿,肯定会解体,因为飞机上的铆钉大部分剪断,机体已严重开裂、变形,操纵机构也基本失灵,一台发动机已损坏,这样的飞机能安全飞回来,在航空史上也算是个奇迹了。多处受伤的刘晓连和血肉模糊的蔡新成等7位战友互相搀扶着离开了飞机,看到这破损的飞机和坚强勇敢的战友们,她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刘晓连荣获“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荣立一等功。想着惊心动魄的五分钟,不由得使人对眼前这位功勋女飞行员肃然起敬。当笔者问道;“当时,你害怕了吗?”她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功夫害怕,说实在的,从当飞行员的第一天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光荣游侠 发表于 2009-10-19 23:25
演义成分较多,太文学化了。
命大
1982年9月20日上午,刚刚圆满完成转场任务的刘晓连机组,准备驾驶安-2 6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返回部队。
飞机开始在跑道上越来越快地滑行。舷窗外,停放在跑道另一侧的一架架高空高速歼击机仿佛跳动着向后退去。刘晓连驾机离开了地面,金属“大鸟”轰鸣着直刺蓝天。
飞机爬升到700米高度时,刘晓连看了一下表,9点33分。
“阳光刺目。她拉下遮阳板。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心像突然被毒蛇咬了一口似地紧缩起来,脸上顿时不见一丝血色。”一位作家这样描述接下来的故事。 “正前方有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正向她迎头飞来。那架歼击机的机身是乳白色的,机身完全溶化在耀眼的阳光里,因此谁也没有发现它。
是一架正在降落的飞机!
赶紧作规避动作吗?不可能了。有经验的人知道,如果飞行员在空中能够用眼睛看到正面有飞机飞来,那么绝对逃脱不了相撞的惨剧,何况那是架超过音速两倍的飞机……她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她看见歼击机后的1/5 秒的时间内,一切就发生了。———两机在700米的空中相撞!”
2001年2月7日上午,谈起自己十几年前的这一段空中遇险,刘晓连平淡地说,她事先并没有发现飞机,也不可能发现,因为这架正准备降落的歼击机是从安-26运输机的右后下方与之相撞的。一大块歼击机机翼斜着揳入安-26的机腹。
在东北育才学校六十年校庆会上“嘭”的一声闷响,刘晓连只觉眼前一黑,就在瞬间和机上所有人一样被震昏过去。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刘晓连清醒过来。她发现自己被震倒在中央操纵台上。飞机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还在飞着。她立刻感到了生的希望。
这时飞机正向左侧下坠,座舱内烟雾弥漫。飞机已严重损伤。
突然,透过烟雾,她隐约看见一座山峰正向她直扑过来。刘晓连立刻惊出了一身冷汗。她知道这个机场附近的山高不过300米左右,就是说,她的飞机被撞后已下坠了近400米。她顾不得伤痛,赶紧撑起身子,双手紧紧拽住操纵杆,将下坠的飞机奋力改平,然后渐渐又拉起来。她好像看见黄绿色的树梢从机腹下呼啸而过。她后来坦然地说:“我当时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山村的小学生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孩子对空军事故调查组的同志说:“我亲眼看到一架大飞机和一架小飞机,飞着飞着就撞到一块儿了。小飞机冒着黑烟飞下去了。大飞机冒着白烟,眼看快要撞山了,又慢慢飞起来了。”
随着座舱里的烟雾逐渐消散,刘晓连发现,飞机座舱里的仪表除气压高度表外,其他仪表全部失灵。空地联络中断,发动机油门杆失效。回头一看,她才吃惊地发现,通信舱下部被击出了一个斗大的窟窿,通信长蔡新成仰面躺倒在过道上,强大的气流夹着液压油劈头盖脑地向舱里袭来,耳旁充斥着阵阵的怪啸声… …
情况万分危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机组其他6名同志陆续从昏迷中醒来,但都程度不同地受了伤。6张脸上几乎都带着鲜血。蔡新成的伤势最严重,左腿被揳入的机翼生生切断了。
“快抢救飞机!”刘晓连忍痛大喊。大家立刻从巨大的打击中清醒过来。机组人员忍着剧烈的伤痛,立即各就各位,采取一系列措施配合她控制飞机。刘晓连通过舷窗观察左右两台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正常,两架螺旋桨还在不停地旋转(事后刘晓连才知道,飞机的左发动机由于进气孔吸进金属残片已经停车,螺旋桨是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的)。
人都在,飞机也在。刘晓连坚定了信心。
飞机继续下降。刘晓连驾驶舱前的挡风玻璃被一层血浆似的液压油糊住了。她看不清地标地物。更严重的是,飞机抖动得越来越厉害,发出“咯吧、咯吧” 的响声。发动机转速忽大忽小,飞机也随之急剧地摇摆颤动。操纵装置已很难完全控制飞行状态。
刘晓连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尽力保持飞机的状态和高度,防止撞山坠地,同时要尽快回场降落。她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紧紧地握着操纵杆,根据对机场位置的记忆寻找跑道。副驾驶常继堂和机械师魏成景也忍着伤痛一边协助她找机场,一边进一步察看飞机损伤情况。
终于,她看到跑道———一条灰白色的跑道出现在左翼的前下方。她的心几乎都要停跳了,凝固的水泥跑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切和令人感动。刘晓连立即下令:“放起落架,准备降落!”
空中机械师报告:前起落架已经放下,但由于机身严重变形,主起落架收上锁打不开,两个主起落架怎么也放不下来。
“复飞吧!”副驾驶常继堂提议。通过再次复飞想办法把起落架放下来然后降落也是飞行中的惯例。但两手紧紧握着操纵杆的刘晓连下意识地感到,飞机已越来越难以控制。跑道边上还停放着十几架飞机,跑道延长线上是山,附近有厂房、村庄。飞机带这样大的故障复飞,一旦坠毁,不仅机组7名空勤人员性命不保,还可能给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能复飞,立即迫降!”几乎是一瞬间,她作出了决定。
也许人们应该感谢刘晓连的这个决定。空军事故调查组在对这架飞机进行检查时认定:严重地撞击之下,机上铆钉等联接部件已大部断裂,飞机处于“骨断皮连”状态,再有3~5分钟,这架飞机就会空中解体。
起落架放不下,在跑道上迫降是不行的。兄弟部队的飞机正在起降,飞机上还有4吨多油料,一旦机身接地就会摩擦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准备草地迫降!”刘晓连大声说,充满信心的话语鼓舞着大家。副驾驶常继堂急忙协助她用力将机头拉起,准备让飞机以大仰角接地,尽可能减少与地面的撞击力度。当飞机离地面高度约10米时,刘晓连果断下令关闭了发动机(其实由于飞机处于失控状态,机组人员已无法关闭发动机)。这时在后舱的机械员小宋拼尽全力打开了主起落架收上锁,使主起落架在自重的作用下终于放了下来。然而飞机已不可能再回到跑道上。
飞机开始迫降。懂飞行的人都知道,飞机接地时的轻重程度是检验飞行员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驾御着似乎快要散架的飞机,刘晓连更加注意要让接地的一刹那更轻一些。飞机已开始在草地上滑行,机组成员还没有感觉到。直到刘晓连大声喊:“飞机已经接地了!”大家才反应过来。
这时左侧十几米外的跑道上,突然滑过一架银色的小型歼击机,机尾部拖动着绽开的白色伞花。刘晓连在发现兄弟部队的几架歼击机正在着陆的同时,也可怕地发现自己的这架飞机却在向左边的跑道一点点偏过去。刘晓连刚刚放下的那颗心“忽”地又提了起来。如果飞机上了跑道,一切都完了。她似乎看到了高速滑过的歼击机座舱中飞行员那张年轻、惊恐的脸。
“一定要避开跑道,保证他们安全着陆!”说时迟那时快。刘晓连急忙用力刹车,无效,再用应急刹车,也不起作用。这时她才凭感觉知道,飞机可能已经没有前起落架了(事实上前起落架已在撞击中被入的机翼切掉了)。
飞机仍以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速度往跑道上斜插。顷刻间,左机翼已进入跑道上高速滑行。
刘晓连眼前一阵发黑。6架价值百万元的飞机!6位中国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 ———歼击机飞行员!如果她的飞机冲上跑道,一瞬间6架歼击机就会一架接一架地撞上来。速度太快了,他们没有任何能躲开的可能,她真不敢想下去了。
电光石火间,她知道,要避免飞机相撞,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将自己的飞机立刻停住。
她忽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伸直双腿,用尽平生力气蹬住右舵。机械员和领航员立刻吓白了脸,急忙高喊:“机长,快坐下,危险!”她何尝不知道危险和这样作的后果———在机头擦地的情况下,自己的双腿可能会撞断。但没有时间了,刘晓连喊道:“老常,快蹬住右舵!”她喊得太急了,声音都变了调。“豁出去了,完了就完了吧!”她双手用力,一下把操纵杆前推到底。她要让机头栽进草地里,以阻止飞机前进。
没有尖厉的金属摩擦声,也没有巨大的碰撞冲击波,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飞机终于顽强地、奇迹般地停了下来。一场令人不敢想像的事故避免了。
机舱里霎时变得非常安静。大家面面相觑,几乎不能接受这个在生死挣扎后的现实。副驾驶常继堂甚至准备露出一丝微笑。刘晓连立刻反应过来。“快走,飞机可能会爆炸!”机组人员一个接一个从变形的舱门跳出去。她回到了大地上,但死神还一直守候在身边。她看了一下表,9点38分。从飞机被撞到现在只过了 5分钟,可她感觉比5小时还漫长。
机舱里没有人了。她拖着发软的身体,摇摇晃晃地走到舱门口,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地板上沾满斑斑血迹的、凌乱的机舱,一脚踩到外面的草地上。
她开始寻找机组人员。她看到机械师魏成景背着通信长蔡新成走在前面,蔡新成血肉模糊的断腿流出的鲜血,把两个人的蓝色军裤染成黑红色。刘晓连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哗哗地流下来。她事后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
刘晓连的胳膊、胸部、腿部多处被撞伤,特别是腰椎严重错位,但她还是坚持马上到塔台向指挥员报告了事故情况。
空军专家组在对受伤飞机进行检查时,对两件事感到不可思议。一是不能准确判断飞机在何处接地。因为在机头接地点前,草地上几乎找不到明显的压迫痕迹。专家们对刘晓连的飞行着陆技术表示叹服。他们认定:飞机在着陆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所有损伤都是在空中相撞时发生的。二是不知道刘晓连是用怎样的力气才搬得动飞机操纵杆的。飞机被撞后,机械部件严重变形,操纵杆被紧紧地卡住,加上左发动机停车造成的空气动力破坏,操纵杆每拉动一次需要近百公斤的力量。事后检查时,两个年轻飞行员上去用足了力气才刚刚能够拉动操纵杆。
后来,6位有惊无险的歼击机飞行员向上级坚决要求为刘晓连请功。她的英雄事迹也很快从空军传向全军部队,又从部队飞遍全国。刘晓连被空军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并记一等功。她所在的机组被空军党委授予“忠于职守勇于献身保证安全的模范机组”荣誉称号。
她似乎看到了高速滑过的歼击机座舱中飞行员那张年轻、惊恐的脸。
防相撞工作很重要
相撞的那架小7一等,不知当班指挥员后来受到什么处理。
苏联即使是在珍宝岛事件之后也没有对中国实施完全的军事封锁
69、70两年米8、米6直升机整机和零部件都是照常供货的

从71年开始苏联又开始提供安24系列运输机,24/26十年间进口了近百架
75年以后苏联还批准了萨姆6和驱逐舰动力系统的对华出口,国内的萨姆6就是那个时候进口的
本场让转场,不知当时怎么调配的。
MS后来刘亚洲或者其他什么先锋派青年作家就这事儿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小说.
现在刘亚洲干什么去了
专灭鹦鹉 发表于 2009-10-19 23:29
这只是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当年那场事故而已,但过程绝对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