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苏-35和歼-11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43:03
作者:晨枫
苏-35是苏霍伊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最后推出的第二代单座苏-27。在惊世骇俗的苏-27基本型之后,苏霍伊先后研制了三翼面的苏-35(老)、三翼面加推力转向的苏-37(老)、前掠翼的苏-47(临时代号),但最后回到了常规的苏-35,既没有用三翼面,也没有用前掠翼,连推力转向都不能确定是不是使用。

歼-11基本型就是苏-27基本型。中国的引进许可限制很多,引进也不包括发动机和雷达。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发动机和雷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加上对引进的苏-27抠细吃透,自然而然地推出了歼-11的改进型歼-11B。

在中国引进苏-30MKK的时候,印度同时引进了苏-30MKI。至今人们还在争论MKK先进,还是MKI先进。事实上,MKK也好,MKI也好,两者都不代表苏-27的未来,苏-27的未来在苏-35和歼-11B之间。
苏-35的机翼和边条前缘明显是暗色的雷达吸波材料

无独有偶,歼-11B也是一样的

双座的苏-30MK不是苏-35的双座型,而是MKI的进一步发展型,机翼和边条前缘没有雷达吸波材料处理

苏-27/苏-30在机背有一个大型的减速板,歼-11B保留了这个

但苏-35取消了机背减速板,不仅减轻了重量,也增大了机内载油量
苏-27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隐身处理十分缺乏。在不改变基本气动布局的情况下,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是最好的捷径,苏-35和歼-11B都采用这个技术,但从MKI发展而来的苏-30MK没有,是一个很扎眼的缺失。歼-11B采用了相当比例的复合材料,如机翼蒙皮、垂尾、平尾,但苏-35没有裸机的图片,不大好说到底用了多少复合材料,苏-30系列极少采用复合材料,俄罗斯飞机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记录。如果苏-35还是铝合金为主,那隐身性能可能略低于歼-11B。不过材料对隐身的作用不如气动外形,两者的气动外形基本相同,可能把材料隐身上不大的差别都掩盖了。但复合材料对减重的作用的明显的,这一点上歼-11B可能领先一步。

苏-35采用加大推力的AL-41,这和AL-31是同一个核心,而不是米格I-44的“正宗”版AL-41,但采用先进的FADEC。FADEC是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的简称,这是发动机版的数字电传,可以实时对发动机工况最优化,保证可靠性、耐粗暴操作性、维修性。现在还不清楚AL-41是否采用推力转向,但俄罗斯有这个技术,AL-41采用推力转向只是成本和可靠性问题。没有技术上跨不过去的难关。歼-11B采用太行,一般认为推力比AL-31要大。由于这是全新研制的发动机,正好和中国FADEC的发展同步,没有理由不采用FADEC。太行核心来自通用电气F110,这是美国第二代战斗机涡扇(AL-31是俄罗斯的第一代战斗机涡扇),更为先进,因此潜力更大。通用电气用来和普惠F119竞争的F120发动机核心就是从F110发展过来的。太行的推力转向如果现在还没有配备,那也是一个时间问题。

苏-35采用数字电传飞控,苏-27采用模拟电传飞控。模拟电传飞控简单、可靠、响应时间短,但数字电传飞控可以软件升级,提供几乎无限的升级空间,便于不断挖掘潜力。苏-35取消减速板就是挖潜的结果,用襟翼、副翼和其他控制面的复合动作,可以达到减速板的效果,而不用减速板的重量和体积。80年代航空界流行CCV布局(也称随控布局),使用大量的控制面,包括水平和垂直的鸭翼,实现复杂的机动动作。通过将传统布局的现有控制面的创造性组合,现代数字电传飞控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而不用额外的重量和机械复杂性。苏-35取消减速板说明了苏霍伊对数字电传飞控已经得心应手。歼-11B肯定也采用了数字电传飞控。歼-10、FC-1已经采用数字电传飞控,歼-11B没有理由不用。没有取消减速板,说明中国对苏-27的气动和操控还没有达到俄罗斯的地步,还不敢冒这个技术风险。这是差距。

苏-35采用玻璃座舱,也就是用计算机显示器取代大量的传统仪表。玻璃座舱不是一个时髦,而是空战信息化的必然。过去的玻璃座舱采用CRT,现在通常用LCD。传统仪表的占地是固定的,不同仪表之间要抢地方;LCD可以在同一片地方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切换显示,并且用图形、色彩、动画等图形显示手段,极大地提高信息量,使飞行员从技术员升级到战术家。俄罗斯作战飞机的玻璃座舱化在苏联解体时刚刚走上轨道,但极端经济困难大大拖延了进展。苏-35玻璃座舱的实际水平还不清楚,但应该不低。歼-11B也应该采用了玻璃座舱。中国战斗机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步,歼-10、FC-1和其他新型战术飞机都采用了相当先进的玻璃座舱,歼-11B没有理由不用。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的计算机和民用电子技术水平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话,歼-11B的玻璃座舱更先进也不一定。

苏-35采用Irbis被动电扫雷达,这是俄罗斯的传统绝技。米格-31的Zaslon雷达上世界上第一种战斗机电扫天线雷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被动电扫雷达的研究,印度的MKI采用的BARS就是阶段性的结果。Irbis是BARS的进一步发展,至少在“功率口径”(power aperture)上仅次于F-22的APG-77,而高于F-15C的APG-63(v)3、F-18E的APG-7和F-16 Block 60的APG-81。中国在雷达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空警2000和空警200都用电扫天线。但现已公开的战斗机雷达还是平面缝隙天线,歼-11B可能还不是电扫天线,这也是差距。但雷达是可以后期改装的。按照中国现在电子技术进步的速度,歼-11B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就改用电扫雷达了。

总的来说,苏-35在技术上还是领先于歼-11B一筹。这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苏霍伊在同一个平台上已经“磨”了30年了,中国才开始“磨”;俄罗斯在雷达、发动机、数字飞控等关键技术上已经先走了好多步,中国落后了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中国的进步步子很大,更重要的是,歼-11B在大量生产,后续的改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苏-35的投产到现在还是气若游丝的事情,即使不断气,最终产量也难说。工程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奥秘,就是要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就是要不断地烧钱、烧时间,功夫到了,东西就出来了。中国在高速积累经验,俄罗斯在勉强维持香火,时间在哪一边不难看出。如果歼-11B还落后于苏-35,那歼-11C几乎就可以肯定领先了,要是苏霍伊还继续推出苏-27的新版本的话。或许,中国跳过歼-11C,而直奔传说中的四代,而苏霍伊那边也终于推出T-50,那就是新的一轮竞赛了。作者:晨枫
苏-35是苏霍伊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最后推出的第二代单座苏-27。在惊世骇俗的苏-27基本型之后,苏霍伊先后研制了三翼面的苏-35(老)、三翼面加推力转向的苏-37(老)、前掠翼的苏-47(临时代号),但最后回到了常规的苏-35,既没有用三翼面,也没有用前掠翼,连推力转向都不能确定是不是使用。

歼-11基本型就是苏-27基本型。中国的引进许可限制很多,引进也不包括发动机和雷达。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发动机和雷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加上对引进的苏-27抠细吃透,自然而然地推出了歼-11的改进型歼-11B。

在中国引进苏-30MKK的时候,印度同时引进了苏-30MKI。至今人们还在争论MKK先进,还是MKI先进。事实上,MKK也好,MKI也好,两者都不代表苏-27的未来,苏-27的未来在苏-35和歼-11B之间。
苏-35的机翼和边条前缘明显是暗色的雷达吸波材料

无独有偶,歼-11B也是一样的

双座的苏-30MK不是苏-35的双座型,而是MKI的进一步发展型,机翼和边条前缘没有雷达吸波材料处理

苏-27/苏-30在机背有一个大型的减速板,歼-11B保留了这个

但苏-35取消了机背减速板,不仅减轻了重量,也增大了机内载油量
苏-27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隐身处理十分缺乏。在不改变基本气动布局的情况下,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是最好的捷径,苏-35和歼-11B都采用这个技术,但从MKI发展而来的苏-30MK没有,是一个很扎眼的缺失。歼-11B采用了相当比例的复合材料,如机翼蒙皮、垂尾、平尾,但苏-35没有裸机的图片,不大好说到底用了多少复合材料,苏-30系列极少采用复合材料,俄罗斯飞机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记录。如果苏-35还是铝合金为主,那隐身性能可能略低于歼-11B。不过材料对隐身的作用不如气动外形,两者的气动外形基本相同,可能把材料隐身上不大的差别都掩盖了。但复合材料对减重的作用的明显的,这一点上歼-11B可能领先一步。

苏-35采用加大推力的AL-41,这和AL-31是同一个核心,而不是米格I-44的“正宗”版AL-41,但采用先进的FADEC。FADEC是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的简称,这是发动机版的数字电传,可以实时对发动机工况最优化,保证可靠性、耐粗暴操作性、维修性。现在还不清楚AL-41是否采用推力转向,但俄罗斯有这个技术,AL-41采用推力转向只是成本和可靠性问题。没有技术上跨不过去的难关。歼-11B采用太行,一般认为推力比AL-31要大。由于这是全新研制的发动机,正好和中国FADEC的发展同步,没有理由不采用FADEC。太行核心来自通用电气F110,这是美国第二代战斗机涡扇(AL-31是俄罗斯的第一代战斗机涡扇),更为先进,因此潜力更大。通用电气用来和普惠F119竞争的F120发动机核心就是从F110发展过来的。太行的推力转向如果现在还没有配备,那也是一个时间问题。

苏-35采用数字电传飞控,苏-27采用模拟电传飞控。模拟电传飞控简单、可靠、响应时间短,但数字电传飞控可以软件升级,提供几乎无限的升级空间,便于不断挖掘潜力。苏-35取消减速板就是挖潜的结果,用襟翼、副翼和其他控制面的复合动作,可以达到减速板的效果,而不用减速板的重量和体积。80年代航空界流行CCV布局(也称随控布局),使用大量的控制面,包括水平和垂直的鸭翼,实现复杂的机动动作。通过将传统布局的现有控制面的创造性组合,现代数字电传飞控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而不用额外的重量和机械复杂性。苏-35取消减速板说明了苏霍伊对数字电传飞控已经得心应手。歼-11B肯定也采用了数字电传飞控。歼-10、FC-1已经采用数字电传飞控,歼-11B没有理由不用。没有取消减速板,说明中国对苏-27的气动和操控还没有达到俄罗斯的地步,还不敢冒这个技术风险。这是差距。

苏-35采用玻璃座舱,也就是用计算机显示器取代大量的传统仪表。玻璃座舱不是一个时髦,而是空战信息化的必然。过去的玻璃座舱采用CRT,现在通常用LCD。传统仪表的占地是固定的,不同仪表之间要抢地方;LCD可以在同一片地方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切换显示,并且用图形、色彩、动画等图形显示手段,极大地提高信息量,使飞行员从技术员升级到战术家。俄罗斯作战飞机的玻璃座舱化在苏联解体时刚刚走上轨道,但极端经济困难大大拖延了进展。苏-35玻璃座舱的实际水平还不清楚,但应该不低。歼-11B也应该采用了玻璃座舱。中国战斗机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步,歼-10、FC-1和其他新型战术飞机都采用了相当先进的玻璃座舱,歼-11B没有理由不用。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的计算机和民用电子技术水平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话,歼-11B的玻璃座舱更先进也不一定。

苏-35采用Irbis被动电扫雷达,这是俄罗斯的传统绝技。米格-31的Zaslon雷达上世界上第一种战斗机电扫天线雷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被动电扫雷达的研究,印度的MKI采用的BARS就是阶段性的结果。Irbis是BARS的进一步发展,至少在“功率口径”(power aperture)上仅次于F-22的APG-77,而高于F-15C的APG-63(v)3、F-18E的APG-7和F-16 Block 60的APG-81。中国在雷达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空警2000和空警200都用电扫天线。但现已公开的战斗机雷达还是平面缝隙天线,歼-11B可能还不是电扫天线,这也是差距。但雷达是可以后期改装的。按照中国现在电子技术进步的速度,歼-11B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就改用电扫雷达了。

总的来说,苏-35在技术上还是领先于歼-11B一筹。这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苏霍伊在同一个平台上已经“磨”了30年了,中国才开始“磨”;俄罗斯在雷达、发动机、数字飞控等关键技术上已经先走了好多步,中国落后了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中国的进步步子很大,更重要的是,歼-11B在大量生产,后续的改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苏-35的投产到现在还是气若游丝的事情,即使不断气,最终产量也难说。工程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奥秘,就是要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就是要不断地烧钱、烧时间,功夫到了,东西就出来了。中国在高速积累经验,俄罗斯在勉强维持香火,时间在哪一边不难看出。如果歼-11B还落后于苏-35,那歼-11C几乎就可以肯定领先了,要是苏霍伊还继续推出苏-27的新版本的话。或许,中国跳过歼-11C,而直奔传说中的四代,而苏霍伊那边也终于推出T-50,那就是新的一轮竞赛了。


,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是最好的捷径,苏-35和歼-11B都采用这个技术,但从MKI发展而来的苏-30MK没有,是一个很扎眼的缺失。歼-11B采用了相当比例的复合材料,如机翼蒙皮、垂尾、平尾,但苏-35没有裸机的图片,不大好说到底用了多少复合材料,苏-30系列极少采用复合材料,俄罗斯飞机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记录。如果苏-35还是铝合金为主,那隐身性能可能略低于歼-11B。不过材料对隐身的作用不如气动外形,两者的气动外形基本相同,可能把材料隐身上不大的差别都掩盖了。但复合材料对减重的作用的明显的,这一点上歼-11B可能领先一步。

=================================================================

主观臆断成分太多啦

震惊中.............................不知道资料是想出来的,还是...............有出处.................

很多东西都是..................无厘头.........LZ建议重新把东西核查一遍.

其它就不说了...............


未命名111111111.jpg

,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是最好的捷径,苏-35和歼-11B都采用这个技术,但从MKI发展而来的苏-30MK没有,是一个很扎眼的缺失。歼-11B采用了相当比例的复合材料,如机翼蒙皮、垂尾、平尾,但苏-35没有裸机的图片,不大好说到底用了多少复合材料,苏-30系列极少采用复合材料,俄罗斯飞机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记录。如果苏-35还是铝合金为主,那隐身性能可能略低于歼-11B。不过材料对隐身的作用不如气动外形,两者的气动外形基本相同,可能把材料隐身上不大的差别都掩盖了。但复合材料对减重的作用的明显的,这一点上歼-11B可能领先一步。

=================================================================

主观臆断成分太多啦

震惊中.............................不知道资料是想出来的,还是...............有出处.................

很多东西都是..................无厘头.........LZ建议重新把东西核查一遍.

其它就不说了...............


未命名111111111.jpg
SU-35第一级风扇好像有隐身涂料
苏-35采用加大推力的AL-41
==========================
拜这个。。。。。。。。。。。。
没法比...11B比新35差多了
通篇在猜测,各项比较都只敢用可能来评论,最后居然得到了确定的结果,很强大的逻辑!

35的材料不知道,就说不如11B?用了减速板就说中国军工没信心?这就是误导性的马扁稿费文
J11C不能跳过吧,那不是传说中的JZJ么。。。。。当然也有说是编号15的
觉得11应该比35差些
离子鱼不是早比过了嘛,人家也说得很清楚了,11B在航电,飞控,结构,材料基本持平,雷达,发动机偏弱。
想象成分太多


揭露一下早期Su-30外销和自用的数据处理计算机的一点区别。

这个比较狠。 所谓猴版也:

外销的, 一个破AMD 486上去了事:

amd 1.jpg
AMD.jpg


自用的,自己的芯片,更加强大的处理能力:体积重量更小.......

R 11.jpg
R 12.jpg

揭露一下早期Su-30外销和自用的数据处理计算机的一点区别。

这个比较狠。 所谓猴版也:

外销的, 一个破AMD 486上去了事:

amd 1.jpg
AMD.jpg


自用的,自己的芯片,更加强大的处理能力:体积重量更小.......

R 11.jpg
R 12.jpg
还是老毛子更厉害些
racher 发表于 2009-10-8 15:27
飞控?
通篇猜测这孩子
呵呵,35要牛B成这样为啥不去抢购啊,告捷各位俄毛的S27系列中国不可能再去买了.
jdvrommel 发表于 2009-10-8 19:01
呵呵,谁也没有切实数据,就够靠猜了!
不过就发动机一项就足以BKC了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15:34


说实在的,拿飞控计算机来说,计算机的长,短周期任务,还有任务余量要求来看,486芯片就富富有余了。

说实在的,拿飞控计算机来说,计算机的长,短周期任务,还有任务余量要求来看,486芯片就富富有余了。
PLA 发表于 2009-10-8 19:40


如果是采用中央机载计算机的话..........处理数据量大太...............估计486芯片忙不过来........

那么多系统要运行.............

比较难说...............反正现在的MD,毛子的新式记载计算机 计算能力很高了..........估计还是有原因的....
说实在的,拿飞控计算机来说,计算机的长,短周期任务,还有任务余量要求来看,486芯片就富富有余了。
PLA 发表于 2009-10-8 19:40


如果是采用中央机载计算机的话..........处理数据量大太...............估计486芯片忙不过来........

那么多系统要运行.............

比较难说...............反正现在的MD,毛子的新式记载计算机 计算能力很高了..........估计还是有原因的....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19:49


机载设备里面没有中央机载计算机这么个概念,美国人所谓的第四代航电,也是玩IMA,集成化航电机柜的概念,即相同的计算机模块组成一个航电机柜,分别驻留不同的功能软件,比以往的分布式架构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至于飞行管理,自动飞行,通导,显示与监控系统等等,分别还是自己跑自己的。

机载设备里面没有中央机载计算机这么个概念,美国人所谓的第四代航电,也是玩IMA,集成化航电机柜的概念,即相同的计算机模块组成一个航电机柜,分别驻留不同的功能软件,比以往的分布式架构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
PLA 发表于 2009-10-8 19:57


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机箱,不同的芯片模块都在里面,不同的实时OS在不同的模块里运行执行专有功能.........

中间还有一个集中信息处理的模块..............对各个不同模块进行协调,对不同模块的处理数据进行汇总判断............(以前读过一篇这个东西)

貌似是这样的.........

那个箱子就是所谓的central  Airborne Digital Computer .......................

在一个文章中看过的.............对细节抓不准。。。。。。。。。
机载设备里面没有中央机载计算机这么个概念,美国人所谓的第四代航电,也是玩IMA,集成化航电机柜的概念,即相同的计算机模块组成一个航电机柜,分别驻留不同的功能软件,比以往的分布式架构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
PLA 发表于 2009-10-8 19:57


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机箱,不同的芯片模块都在里面,不同的实时OS在不同的模块里运行执行专有功能.........

中间还有一个集中信息处理的模块..............对各个不同模块进行协调,对不同模块的处理数据进行汇总判断............(以前读过一篇这个东西)

貌似是这样的.........

那个箱子就是所谓的central  Airborne Digital Computer .......................

在一个文章中看过的.............对细节抓不准。。。。。。。。。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20:09

目前C919航电核心包的卖点也就是这个

目前C919航电核心包的卖点也就是这个
PLA 发表于 2009-10-8 20:19



貌似,新设计的飞机,都在搞这个.....那个国家的供应商? 



航电的前瞻性和技术先进性向An-148看齐........那个是发展方向....难度大...
目前C919航电核心包的卖点也就是这个
PLA 发表于 2009-10-8 20:19



貌似,新设计的飞机,都在搞这个.....那个国家的供应商? 



航电的前瞻性和技术先进性向An-148看齐........那个是发展方向....难度大...
racher 发表于 2009-10-8 15:27


材料不说什么了,结构持平?!吹牛吹到没边了,真要有本事把苏27SK的结构吃透到能和新35持平,还用测绘个鬼的苏33啊。

苏27家族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代,新35和未完成的苏33KUB都是苏27家族的第三代机体结构(也可能是最后一代);1982年苏27原型机试飞机翼解体,87年才通过装备审核服役,苏27SK就是这一阶段后的第一代产物,在苏27SK基础上国产化改进航电的歼11B有什么资格敢说结构和新35持平?!
楼上的11B结构和27SK肯定是不一样的,是我国根据我军标重新设计的,这个工作量等于推倒重来.
哈!这些事没法确凿,说肯定了难服众。
文章猜测的东西太多了{:3_90:}
就比发动机一下我们就没话说了.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15:34
自用的竟然有30.815G,雷死人了!:D
熟练工人 发表于 2009-10-8 20:50
不大可能,参考SU-30MKK倒是更现实些
两栖人 发表于 2009-10-8 22:28

根本没有任何数据显示你列的这个数据..............:L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15:34


你确认你看得懂你引用的资料么?

如果用户不在乎政治方面的因素,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486DX都要比R3081 50MHz更好
两栖人 发表于 2009-10-8 22:28
你看错了
是R3081 50MHZ

其实介绍很容易找到


31# pzgr43

和1890BM2T比就不知道了...............没有查数据, 估计AMD 486 比1890BM2T 计算能力差些.........




下面这个是1892 BM2T: 不过1890BM2T 比下面这个差远了.................

mc24.jpg

31# pzgr43

和1890BM2T比就不知道了...............没有查数据, 估计AMD 486 比1890BM2T 计算能力差些.........




下面这个是1892 BM2T: 不过1890BM2T 比下面这个差远了.................

mc24.jpg
QBQ-maddogchen 发表于 2009-10-8 20:44
这位同学,好歹要把人家601的工作说全吧,大面积复材全面减重就这么给人污了

这位同学,好歹要把人家601的工作说全吧,大面积复材全面减重就这么给人污了
歼14 发表于 2009-10-8 22:55


找这几年黄皮机的照片对比对比,从外观上看看复材应用比例的变化,就知道是失败还是成功了。

复材裂纹多发,外场不能更换,不知道部队的人听见那复材是不是就一肚子火。
这位同学,好歹要把人家601的工作说全吧,大面积复材全面减重就这么给人污了
歼14 发表于 2009-10-8 22:55


找这几年黄皮机的照片对比对比,从外观上看看复材应用比例的变化,就知道是失败还是成功了。

复材裂纹多发,外场不能更换,不知道部队的人听见那复材是不是就一肚子火。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22:52

如果你能看懂自己在11楼贴的那个表格的含义的话,我说两点:

1. 基于MIPS的1890BM2T要远逊色于486DX系列

2. 你给的那2个表中的航电结构,毛国自用版本几乎落后一代


36# pzgr43

先咱们不钻牛角尖 ...............

查询完参数再说。

1890BM2T 比 1892BM2T 差些.......................

现在手上没有1890BM2T的数据。



先给你一个1892BM2T 芯片的数据处理模块观摩着再说: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1890BM2T

performance, GFLOPs - 5,75 / 32;

RAM-SDRAM - 1GB;

ROM size - 8 MB;

0909261139745f2b02715a408a.jpg

36# pzgr43

先咱们不钻牛角尖 ...............

查询完参数再说。

1890BM2T 比 1892BM2T 差些.......................

现在手上没有1890BM2T的数据。



先给你一个1892BM2T 芯片的数据处理模块观摩着再说: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1890BM2T

performance, GFLOPs - 5,75 / 32;

RAM-SDRAM - 1GB;

ROM size - 8 MB;

0909261139745f2b02715a408a.jpg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8 23:47

这个处理器跟本帖有什么关系吗?

PS,如果您喜欢比不同时间、不同架构下的FLOPS,可以去找美帝最新的GF100 Fremi
完整版的11B也会用数字电传的,
雷达方面,35采用PESA,未见得就很NB,
发动机11B虽然也用毛系的,但比他们自用的最新发动机差,
体重方面,11B降了,35呢?
而35的命运未卜,11B是会大批量服役的


.....其实,SU35比J11B啊。。。就相当于F15k比F15C(2000年状态)

.....其实,SU35比J11B啊。。。就相当于F15k比F15C(2000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