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专文】中国海军的西方化与大发展时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54:30


本人一向懒得,草稿没有编辑。错处很多,将大家原谅下将就看,大黑鱼方面,本潜水艇盲引用小马哥老大的高见,未来海军构想方面,参考了刘一健的文章。本虽菜鸟,然位卑勿敢忘国忧,草草涂鸦。权作为我朝60华诞添块小砖!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GL199905013.htm
    “快、空、潜”时期的无奈

     “快、空、潜”时期,本就由陆军部队转隶而来的中国海军建设受当时国家整体国防战略思想的影响,在基于苏联军事防御战略学说的我国早期国防战略体系中,基本上属于其分层防御体系中配套的角色。而最初的作战任务一是配合陆军在濒海区域进行登陆与反登陆作战,这从当年进攻“金门”战役失利后所产生的需求;二是是配合空军(包括当时的国土防空军)执行要地防空任务的需求,在所谓分层防御模式的外环,承担“海上斥侯”式的早期对空预警及引导歼击航空兵出海接战任务。有意思的是,由于我军预警机数量的不足,这一任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只不过现在这“海上斥侯”,已披上“胸甲”(现代化的近防系统)配上”长矛”(防空与反舰导弹),其抗打击能力较之以前要强大一些;第三才在东南沿海地区,单独执行海上反封锁、保障海上运输安全、保护渔业生产、打击敌人海上骚扰等任务(必要时还能破坏或封锁敌之港口,阻截敌海上交通线,进行扫雷、布雷、维护海防设施等)。

    总体而言,从前二项任务来看,当时的国家领导及军方高层把海战理解为陆上战争的延伸,因此海军成为一直被当为海上陆军或陆军海战队来使用,事实上在当时还真就有大批陆军部队转编为海军海战队。而第三项任务则更象其他国家海岸警备队所承担的。

    当然,实事求是的讲,在当时那种异常严酷的国际战略环境下,长期在国内战争成长起来的年轻的共和国军队,为适应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正规化建设,而不得不师从当时“老大哥”前苏联的国家军事战略思想及其体系。中国海军当然也随其自然地继承了前苏联海军的衣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着其积极的意义的一面。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事实上前苏联海军本身也受到“大陆军主义”的影响,同样缺乏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战略发展思想,前苏联海军被其军国家领导及方高层当作陆军的海上突击队来建设与使用。其地位也排在战略火箭军、陆军和空军之后。甚至到其实力发展的巅峰时期,其航空母舰的作战任务也被理解为保卫战略导弹核潜艇兵力的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快、空、潜”时期之初,中国海军根本没有一个明确发展整体思路,更谈不上作为一个单独的军种来进行系统的建设了。因此,长期以来海军所能获得发装备研制及发展军费,都远远落后于陆、空(前二者在80年代后换了位置)及后来出现的二炮部队。由此应运而生的“快、空、潜”装备体系,则深深地烙上了近岸防御的痕迹。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抵抗或迟滞超级大国对我沿海地区的大规模两栖登陆入侵,但却无法取得我国沿海地区大陆架海域的实际控制权。大中型水面舰艇难以在这一海域有效展开,也就难以真正完成早期对空预警及引导歼击航空兵出海接战任务。更谈不上对远离大陆的南中国特别是南沙群岛的控制权,而这片蓝色海洋国土事实上的殇失,深深地刺痛着包括海军将士在内的每一个有血性中国人的自尊心。之所以有着这些无奈,是因为“快、空、潜”装备体系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快、空、潜”装备体系想要发挥作用,首当其冲的是空中力量有效利用,使其能保证轻型舰艇和潜水艇部队等突击兵力展开海域的制空权。

    只有当这些海域的制空权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时,由高速护卫艇、鱼雷及导弹快艇等轻型近岸突击兵力才能避免敌对势力侦察系统的早期预警,从而避免其优势的海空打击力量的攻击,或者是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脱离我轻型近岸突击兵力预先设伏的海域;也才能够使猎潜艇等保障兵力顺利展开,以驱离敌对势力的潜艇对我潜艇出海航道的袭扰,同时,在航空兵与轻型近岸突击兵力驱离敌对势力空中及水面反潜兵力对我潜艇部队的威胁,从而保证这一远程突击兵力顺利地通过浅海高威区域,进入对方比难探测到其踪迹的相对较为安全的深海区域,以执行消灭敌大中型登陆船团战斗和运输舰船、破坏敌主要海上交通运输线以及进行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等作战任务;也只有当制空权被我方掌握时,设想中的我大型水面舰艇才能前出到大陆架远端的海域完成兵力展开,并利用舰载的远程对空对海雷达执行早期对空预警与引导我歼击航空兵前出接战等任务。

    然而由于当时我海空军歼击航空兵所装备都是为争夺前线制空权的轻型歼击机,其作战半径及航程很小、滞空时间短,也由于岸基航空兵固有的对地面后勤保障设施依赖性强、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机动展开等顽疾;更由于当时我军从上至下的树形指挥控制体系的影响;因此,在面对敌对势力小规模编队多批次、多机种、多航向在夜间及复杂天气条件下低空突防色,纵然保持有很大数量的歼击机也无法满足长时间控制大陆架上空的实际与有效控制。因此,我海军航空兵引进的别-6/青-6和水轰-5等岸基反潜巡逻机只能部署在远离对敌斗争第一线的青岛;而水面中大型舰艇,如6607驱逐舰和6601型护卫舰,也因此无法部署在对敌斗争最为复杂和艰巨的东南沿海参战;潜艇部队则在脱离猎潜艇等保障兵力掩护、进入较为安全的远海之间我军势力空白的航程时,其威胁也是相当严俊的。一个老潜艇兵曾经说过,潜水艇的最佳搭档就是航空母舰。其盼望的心情是那样的言喻欲表。

    说到潜水艇这一当时唯一能达成比较有效远程突击作战的兵力,其安静沉默特点成为其突防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水下物理环境所导致的与外届信息几乎完全隔绝的影响,其具体的作战任务需要事先制定好,在已掌握清楚的水下航道中以低于10节的低速潜航(其间需要定时上浮充电)小心翼翼地通过危险的浅海区域,根本无法与岸上指挥所取得联系。并且就算在达到指定的设伏区域待命时,其通信方式只能通过长波台来进行,其通信流量是几个字节/秒,可以想象的是无法顺利进行比较完善的上传下达,难以获得早期的敌情通报也难以真正掌握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因此,只能依靠其独立作战,这样的作战效能是比较低下的,也无法在远海系统地对敌水面舰艇达成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威胁。至于海上轻型突击兵力,由于其众所周知的缺陷(航程短、主机维护期间长、舰上生活设施有限等),无法长期存在于海上,加之其突击效果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编队之间的有效协同。所以,在保障其有效展开的航空兵都无法完全取得相应海域制空权的情况下,要求其前出大陆架外作战,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体而言,“快、空、潜”时期我海军的势力范围只存在于岸基航空兵有效作战半径内。在海军作战方式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已经无法顺利遂行国家所赋予的作战任务,因此,海军的需要发展,需要将控制范围都从领海基点向前延伸至 200 ~ 350 海里的近海海域。是大势所趋的是事情。而面对这样的需求,首先需要海军在主战装备上性能上的提高来加以满足,但是,在世纪60年代之后,曾经赖以技术支持的“老大哥”已反目成最危险的敌人,不仅在我国陆上漫长的“三北”地区存兵百万,而且还从海上虎视眈眈地威胁着我渤海濒临区域。为了打破这样的囚笼局面,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及军防法高层将获取技术支持的目光投向了仍然敌对但业以缓和的西方世界。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为遏制当时军力接近鼎盛的前苏联对他们传统势力范围的威胁。采用了联合中国共同防御前苏联的战略,在军事领域方面有限度、有条件地给予中国一定的支持,于是,随着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外交行动展开,双方一拍即合地开展了较为积极的合作。

    海军早期“大发展”与其西方化的特征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国防科技及船舶军事工业又随着得以发展,同时受益于国家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任务(代号580任务)的需要,海军获得了一批包括051导弹驱逐舰、053导弹护卫舰、905大型油水干货补给船、09-I型攻击核潜艇、033改进型常规潜艇在内的具有一定远洋战斗力的新型主战与保障舰艇,而更早之前,还批量生产了65型火炮护卫舰与037型猎潜艇等专门对付日异复杂化的南中国海威胁的装备。海军在装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09-I型攻击核潜艇的建设与装备,使海军在特定条件下拥有一定的远海威摄能力。但是,受国内技术水平低下的影响,无论是侦察、探测系统还是打击能力方面,这些舰艇缺乏现代化的防空与反潜手段。这些装备不能齐装满员且相互构成有效的作战体系,一旦与强敌发生现代化海战,并不足以应付高强度条件下的“热战”需要。因此,国家从海军最为急需加强的海上防空力量来考虑,试图利用购买西方国家现有的舰艇,来首先解决因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研制失败而留下该行装备的空白。

    但由于我方财力及人为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一引进项目在意料中的无疾而终。其后双方另就为051型驱逐舰加装“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技术合作,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随之不期而遇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却让我方对原来很看好的“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产生了某种怀疑,再加上国内各方面意见不统一,从后来英方技术人员的回忆来看,排水量不满4000吨的051S想要安装计划中的重型方案,几乎没有可能,安装四联装是轻型方案倒是存在的。但区区四发区域防空导弹,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是让大家自己去作出评判吧。中英双方的这二次不成功的合作,倒是让我方海军、船舶与航天方面的科技工作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差距,并从某种程度上摸索到一些解决之道,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警醒之功。从这点上观察其价值是弥满足珍贵的。

    其后,在邓小平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刘华清司令员具体率领着海军重新回到一贯奉行的“小步快跑”上来,立足现有技术手段来认真完善现役装备的定型及改进。诸如051/053型导弹驱护舰;037-I改进型猎潜艇;09-I型攻击核潜艇和035型常规柴电潜艇等。同时抓住来之不易与欧美“短暂蜜月期”的会,从欧洲几个国家引进了一系列相关的先进装备及其技术:首先是水面舰艇所必须的动力装置,分别从美、德两国引进的LM2500+30燃气轮机与MTU 12V1163TB83大功率柴油机,堪称成熟货架产品的的极品。其产生的55000马力的强劲动力,使所载的052舰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至最小。虽在装备初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故障,但这正好成为锻炼新型轮机人才的战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但成功的解决这些故障而且还让海军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手段。而113青岛号则实现了12V1163TB83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国产化,同时还研制并顺利装备了自行开发的红外信号抑制装置。并且在动力装置的一体化设计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发动机进气系统与烟筒灵活高效布置及红外抑制、废气排放减少;机舱设备降噪、隔震;发动机与减速齿轮箱与传动轴等传动系统。殊为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我国整体科技和制造水平的限制,也由于美国方面刻意的阻挠,使得LM-2500燃气轮机没有象MTU柴油机那样顺利地进行国产化。不能不说是见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舰载武器电子等子系统的引进项目上也有如下装备:“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以及为其配套海虎对空搜索雷达和海狸火控雷达;牛顿综合电子系统、MK36无源干扰弹发射系统、NRJ6A型雷达侦察干扰系统等综合电子战装备;SITN-240型卫星通信终端站、ISC-3有源天线等通信系统装备;T100C紧凑型100毫米全自动舰炮、DUBV-23舰壳与意DE-1160(仿美制美AN-SQS-56D)拖曳式变深声纳、AS244型三联装反潜鱼雷、TAVITAC作战指控中心等。这些设备引进之后,很快就投入105、109、134、165、166、544等舰上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海试,既获取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来满足正式上舰的需要,又极地锻炼了科研人员的经验和水平。

    同时在再早时期,通过某些渠道与西方国家进行的技术交流,使我方获得现代水面舰艇与潜艇线型设计方面的相关技术,并且在舰艇现代化总体布局得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些非常有益的技术交流使我国科研设计人员开阔了眼界、活跃了设计思维。最终,使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获得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特征驱护舰和潜艇。而在这些舰艇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西方同类型舰艇的技术痕迹:比如052H2G和053H3的线型与总体布局上,明显透露有“狼”与“西北风”的风格;052则更象一型中国建造的“乔治.莱格”,有意思的是在近期某杂志上公开的052型舰防空改型模型来看,类似“阿利.伯克”相关的技术装备(相控阵雷达和热发型VLS)及其总体布局的思想已跃然登场,此细节充分说明当时我海军追踪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毅力和决心;而从早期的039型常规柴电潜艇的外型上看,“阿格斯塔”的线型和209靴形围壳的布置更是显而易见;另外,从包括09-1/09II在内的潜艇艇艏突起声纳罩也反映出法国技术的特点;而一代名炮——857工程的H/PJ12型7管30毫米CIWS的火炮系统/炮架系统,则参考了GE公司的GAU-8(GAU-8/A)及EX-83炮架系统并加以改进。当然,76A型37毫米全自动舰炮上“双重命中体制”的设计理念也在意大利奥托布雷达的 “达多”系统开出了墙外的香花。

    此外,与在对待国产新武器方面的态度上,海军务实地抓住一些稍纵即失的机会,来获得少量经费,研制出一些看似技术水准不高但堪用的新装备,用以填补差距。而上世纪80年代出现轰-7,就是个最好的例证。当空军以其航电性能不佳而无法执行低空突防、缺乏精确对地武器为由拒绝时,海军接手过来后力排众议支持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制生产工作。,并且按照反舰导弹攻击机的要求削减上述性能指标,放快就使得歼轰-7投入了现役,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为设计单位与生产厂家反馈回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建议。经坚持不懈的努力改进,一代名机歼轰-7A终得展示身手的机会。在这些举施,使海军在这继30年前装备建设经费大规模转移到空军一幕重演的窘迫时期内仍具备应有的战斗力。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建立这一不为人重视却又非常至关重要的举措,海军装备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来说,论证研究首当其冲。现代科技要尽快运用到海军建设领域,就需要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研究,避免领导人拍脑袋定决策的弊端。实际上,海军建设曾走过了许多弯路,吃过大亏。刘华清正是意识到这些,并亲身经历过许多弯路,才不遗余力地大力扶持发展论证中心,使其成为决策层的智囊。也因为此,海军在装备建设与发展方面所走的弯路是最少的。

    在武器装备上的变化与发展的同时,由于对外交流和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双重影响,当时中国海军战场体系的建设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相继服役。因此,建设大型舰艇基地就成为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这些舰艇基地有的是大型洞库工程,有的则需要建造多个深水泊位,加上大量配套项目,工程规模相当宏大。这个时期,海军开工建设的大型基地数不少,标志着海军工程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非常有趣的是在《刘化清回忆录》中提到了关于指挥所建立的问题,从中发现睿智的刘化清将军以其敏锐的眼光洞若观火指出:统的基地下指挥所不能满足现代化海战靠前指挥的需要,应将指挥所搬到舰艇上,从更深层次上满足在海上作战指挥人员对役性质的海战临机独立决策需要。这在1987年南沙群岛海战胜利中能够得以管中窥豹。

    与此同时,还陆续开工建设了一批指挥所、长波台、侦察站、雷达站、观通站、水声站、导航台等指挥通信工程,其中长波台的建设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为核潜艇的战斗力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一大批探测海洋环境物理数据以及敌对势力舰艇各种物理特征的的测绘/调查船开始深入远洋。率先为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实质性前出远洋作重要的奠定基础。而保障核潜艇龙跃四海的大型潜艇支援舰925也装备了海军三大舰队。这些看似普通的舰船的投入使用,为海军后来的大发展起到在关重要的作用。

    海军战略核力量发展过程中的西方化进度

    之所以单独来讲这部分内容,是因为海军战略核力量发展与常规海上作战力量的发展途径是有所区别的。上世纪60年代,面对前苏联在关于输出核潜艇及战略导弹方面的背信弃义,完全断绝了从他们那里获得核潜艇相关技术的可能性(前苏联是世界上军事保密制度最为严格的国家)。同时,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敲诈,毛主席喊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迈声音。年轻的共和国接受了一批在西方国家相关装备科研领域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并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进行核潜艇的相关科研工作,使得这些在设计思想上受西方相关技术流派熏陶的科研人员,能不为前苏联设计思想的影响,独立自主地跟踪核潜艇的相关前沿技术,而西方国家相对开发的科研报道制度也为他们打开了一丝方便之门。从而最终设计出与前苏联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核潜艇来。其拉长水滴型艇身、单轴单桨,围壳舵与十字型尾操作面布局;结合压水型反应堆核动力装置应用。在技术风格上与美国等西方海军强国的第二代核潜艇完全相同。顺应了那个时代核潜艇技术发展的潮流,使我海军核潜艇技术一开始就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在09-I型攻击核潜艇正式服役之后,有关方面通过与西方发动国家的军事交流及相关技术的引进,逐步掌握了动力装置基座减震技术和艇壳降噪材料的核心技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试验,最终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自中;另一方面,经过组织科研攻关和配套设施的使用,解决核潜艇深潜、全速和大深度条件下发射鱼雷的瓶颈问题。同时,改进后的“鱼三”型电动声自导反潜鱼雷也获得了实质性的成功。这些技术进步的取得加前述相关声纳设备的技术引进,经过消化吸收后用于国产相关装备的改进,使09-I型攻击核潜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真正的战斗力。并且某艘艇还多次成功地进行长时间水下航行试验。为海军首次形成有效的水下威慑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在09-I型攻击核潜艇建设的同时,以成平台为基础发展、研制09-II战略核潜艇的工作被进入了实际的工程研制建造。但在其过程中,不期而至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局干扰了组成的研制工作,因此09-II型战略核潜艇在降噪措施上做的不够完善,其噪音分贝级较高,严重影响了09-II的隐蔽性,其生存能力不足以应对当时敌对势力的全方位立体反潜力量。同时,与之配套的JL-1型潜射弹道导弹由于使用CTPB复合推进剂,推进效能低下,两级壳体采用的高强度钢使得导弹自重较大,再加上JL1型体积相对较小,所以我国第一代潜射导弹的射程与有效载荷能力都较小,无法满足我军海基战略核反击力量需求。而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整体工业科技水平的进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09-II战略核潜艇成为了相关技术试验的平台,其间多次进行了技术改造,包括通过技术交流换取并经过消化吸收变得成熟可靠的消声瓦、消声浮筏、7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工程应用中获取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用于加工传动系统中轴系、减速齿轮等部件相关机械设备的高、精、尖加工设备与技术从国外的引进。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这些事实可以从当年著名的“东芝门”事件爆发后欧美国家一片恐慌中见出些许端倪来。当然,由于我国奉行与前苏联一样的严格保密制度,一定时期内国外摸索不清楚我海军09-II战略核潜艇的实际战备情况,有的甚至认为至少拥有3艘以上都赋予406舷号的战略核潜艇,并轮流担任战略核反击值版任务。一定程度上威慑了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核敲诈等威胁。

    09项目的研制特别是09-II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海军成为了一个战略军种,虽然它还只存在于国家战略核反击这个相对狭义的领域内,但对于提升海军在军种中的地位,起到就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纵观中国海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发展,除了依靠我国自身国防科技实力的进步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领导人适时开启曾经紧闭的国门,利用西方世界有求于我国的短暂时期,坚定而迅速地引进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海军装备和相关建设,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开阔了眼界扩展了思路,对之后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与海战体系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在次期间成功创造的少量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进的模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俄罗斯海军装备时加以复制,顺利地获得了国产第二代装备的改进与第三代国家产装备的研制工作的成功。为海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发展只限于装备技术方面,对海军装备体系特别是在对海军战略任务的提高与发展方面,收效甚微。那时的中国海军仍然缺乏成为一支能在一定战略方向上独立完成战役任务的决心;仍然是一支在岸基航空兵庇护下的绿水海军。

    新世纪海军大发展其及未来的展望

    当新世纪来临时,中国海军所面临局势更加的复杂与尖锐。除了台海局势的风起云涌外,在南中国海特别是南沙群岛我主权范围内,东南亚小国依仗美国背后的唆使与支持,利用我国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方针而实施的较为温和的政策。肆无忌惮地挑衅我海洋主权,掠夺该海域丰富是石油、渔业资源。在东海方向,日本和南朝鲜也在钓鱼岛、春晓油田等海域侵占我国海洋领土,并且加紧海军力量的建设,以达到妄图武力对抗的目的。当然这些相对明火执仗的对手背后,更有世界海军超级班霸——美国海军处心积虑对我国的战略打压与抑制。

    同时,也恰好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而西方世界横亘着的坚冰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而逐渐消熔着,“世界工厂”慢慢形成在珠三角、长三角。由于制造业的兴起,需要进口的大量的能源及原材料还是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其最方便最廉价的运输方式就是海运。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与对外进贸易对海洋运输依赖日夜巨大,必须拥有一只强大的能够在远洋遂行任务的海上武装力量来保障其畅通。

    在另外一个方面,我国资本日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投资国外有前途的各类商业项目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的热点,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也呼唤着强大的远洋海上武装力量为其保驾护航。此外,作为应该负责任的大国,需要在本地区主导安全事务。特别是在南沙群岛这样与多个国家存在领海争端的热点地区,虽然说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奉行着“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温和与务实政策。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和气说话的同时,手中必须要有大棒……”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支与我大国地位相符合的强大的海军力量,用以震慑任何敢于玩火者回来到谈判桌上。“弱国无外交”这样的历史绝对不应该再出现在新时期中国的身上。

    以上种种需求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海军必定将毫不迟疑的走向远洋,而要有效的遂行远洋作战,是否具有完善的防空能力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从各海军强国的经验来看,如果要拥有全球性海军力量,那么必须拥有一支包括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在内的进攻型远洋舰队。只有这样一支舰队才能覆盖海军原有的保卫国家海洋领土安全任务;也才能真正担负起保障战略导弹核潜艇顺利执行战略核反击任务。同时才能更有效地支持海监、海巡、渔政、海警等海洋执法力量维护我国海洋能源和经济利益的任务。上述多元化任务,正强烈地呼唤着海军建立强大的以航母为核心的进攻型远洋舰队。特别当2008年军委胡主席在三亚检阅南海舰队时提出:“军要大转型,要为战略军种和国际军种。”这段讲话无疑是告诉世人——中国海军真正大发展的时期由此拉开了序幕。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航空母舰的建造问题。

    航空母舰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项目,牵涉到国防工业发各个方面。虽然我国有关方面早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筹化。在当时任军委秘书长的刘华清将军的主持下,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已就要与不要;先造直升机/护航型还是一开始就直接上常规攻击型等议题作了周密而细致的论证工作,并且得出了相应的论证成果——航空母舰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最终发展成为今天这之舰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斗体系的核心,也是一个能抛投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副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和要是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门口民间,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上内容参见《刘华清回忆录》P477—P478。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航空母舰是一定要造的,而且是一开始就要上常规攻击型航空母舰。事实上我有关方面早就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内进行相关工作。不但先从澳大利亚收购了“墨尔本”号航母,而且后期又以民间名义,从乌克兰购来已成半成品的前苏联海军1143.6型“瓦良格”号大型载机巡洋舰。同时,在某时期又通过一些渠道从乌克兰购买到SU-33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T-10。为有关方面参考、借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在广州海军飞行学院开设了“飞行舰长班”,从人员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储备。

    据各个方面情况的判断,我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正式形成战斗力还有一段时间。然而航空母舰本身只是其战斗群中的核心部分,还需要包括舰载战斗与勤务航空力量的建设;水下也需要攻击型核潜艇前出以清扫航路的“水下障碍”;当然也更离不开拥有强大防空与反潜功能的驱护舰编队,以承担航母战斗群周围200千米半径内防空反导任务及内层驱潜、反潜任务。必要时还能与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配合,同时利用舰载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向敌对势力倾泻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对于这二者装备,一个已经进入工程建造阶段,另一个也存在了多年并正在逐渐完善过程中。

    另外,核潜艇也是中国海军装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已成建制地投入现预役,担任远海突击作战与战略核反击值班重任。而第三代水下核力量的研制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从国内外公开的相关资料看,第三代下下核力量拥有快速、安静的机动能力。敏捷灵活的感知性能以及强大的远程对海对陆攻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战略核反击任务,并且配合航母特混编队有效争夺远洋制海权。

    在海战场体系构筑上,应在东部形成以舟山为中心、青岛和三都为两翼的海战场体系;在南部形成以榆林为中心、西沙和湛江为纵深的海战场体系,并以南沙诸岛为前沿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海战场 ( 海军兵力驻屯体系、作战指挥体系、防御体系和后方保障体系 ) 已形成良好体系,为海军兵力完成各种作战任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展望后冷战时期,中国海上面临着多元威胁、政治外交环境复杂化和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海战场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海军武器装备更新、作战任务变化、作战海区前伸,特别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战略目标提出后,就使海战场建设内容增多、要求提高的问题日益突出。海战场配套设施建设工作艰巨和海战场建设中军地矛盾突出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

    根据未来海上主要作战方向和近海防御海军战略的具体要求,以及海战场建设经费等情况,中国海战场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点多线长的状况,真正做到收缩点线、突出重点。为此,可考虑调整海战场布局,在东部和南部两大海战场各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善配套和相互呼应的海战场体系。一是在东部形成以舟山为中心、青岛和三都奥为两翼的海战场体系;二是在南部形成以榆林为中心、湛江和西沙为前后纵深的海战场体系。这样,不仅能收缩点线和保障重点,还能有力地支撑中国海上战略防御前沿前移,有效地保障中国海军兵力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进行活动。

    在海军发展战略上,应与跨世纪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发展战略相一致,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实现海军的发展战略目标。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中国军队发展实际看,建设一支强大海军决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过程。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未来海上战略环境发展趋势,海军在发展战略上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本世纪末到 2010 年,海军必须注重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和执行各种海上战役的能力,在海军战略运用上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打赢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并加快发展海上大型作战平台和海军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为其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2011 年至 2020 年,海军应形成以大、中型海上作战平台为核心的兵力结构,在海军战略运用上要达到有效控制第一岛链以内的近海海域的战略目标,即具备在以第一岛链为前沿的近海海域夺取制海权的实力,以及具有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的能力,在此期间应着重发展信息化舰队及其作战手段、方法;第三,步2020 年至 2050 年,海军开始向区域性海军全面发展,形成以大型海上作战平台为核心的兵力结构,在海军战略运用上要具备在西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与军事强国及一些地区性大国争夺制海权的能力,确保中国的大国地位、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保卫中国海上方向的安全。

    经过数十年韬光养晦的和平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及科技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多种手段、并且利用国际各种势力来影响并限制台岛内部分裂势力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已无大规模的武力威胁,特别是台海最活跃的台独分裂政治实体下台,使中国军队赢得缓冲的时间,来集中精力发展海空力量和二炮部队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

    海军是唯一一个不受到陆上国土限制而实现全球达到、全球作战的军种,控制海洋的目的是为通过与利用。新世纪国家发展的核心,就是通过与利用来实现国家的发展及人民的富强。历史上西汉文、景二帝时期通过长期的休生养息,使我大汉帝国的综合国力到武帝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水平。从而在伟大的卫青、霍去病将军的率领下,一举荡平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开创了灿烂无比的中华文明历史新篇章。我大汉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终有一天,中国海军也会龙入大海,骜游四方!
    本文浓缩版发在网易军事频道大阅兵上。ZT请注明出处。
http://war.news.163.com/09/0924/18/5K0C9GN80001124J.html


本人一向懒得,草稿没有编辑。错处很多,将大家原谅下将就看,大黑鱼方面,本潜水艇盲引用小马哥老大的高见,未来海军构想方面,参考了刘一健的文章。本虽菜鸟,然位卑勿敢忘国忧,草草涂鸦。权作为我朝60华诞添块小砖!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GL199905013.htm
    “快、空、潜”时期的无奈

     “快、空、潜”时期,本就由陆军部队转隶而来的中国海军建设受当时国家整体国防战略思想的影响,在基于苏联军事防御战略学说的我国早期国防战略体系中,基本上属于其分层防御体系中配套的角色。而最初的作战任务一是配合陆军在濒海区域进行登陆与反登陆作战,这从当年进攻“金门”战役失利后所产生的需求;二是是配合空军(包括当时的国土防空军)执行要地防空任务的需求,在所谓分层防御模式的外环,承担“海上斥侯”式的早期对空预警及引导歼击航空兵出海接战任务。有意思的是,由于我军预警机数量的不足,这一任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只不过现在这“海上斥侯”,已披上“胸甲”(现代化的近防系统)配上”长矛”(防空与反舰导弹),其抗打击能力较之以前要强大一些;第三才在东南沿海地区,单独执行海上反封锁、保障海上运输安全、保护渔业生产、打击敌人海上骚扰等任务(必要时还能破坏或封锁敌之港口,阻截敌海上交通线,进行扫雷、布雷、维护海防设施等)。

    总体而言,从前二项任务来看,当时的国家领导及军方高层把海战理解为陆上战争的延伸,因此海军成为一直被当为海上陆军或陆军海战队来使用,事实上在当时还真就有大批陆军部队转编为海军海战队。而第三项任务则更象其他国家海岸警备队所承担的。

    当然,实事求是的讲,在当时那种异常严酷的国际战略环境下,长期在国内战争成长起来的年轻的共和国军队,为适应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正规化建设,而不得不师从当时“老大哥”前苏联的国家军事战略思想及其体系。中国海军当然也随其自然地继承了前苏联海军的衣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着其积极的意义的一面。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事实上前苏联海军本身也受到“大陆军主义”的影响,同样缺乏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战略发展思想,前苏联海军被其军国家领导及方高层当作陆军的海上突击队来建设与使用。其地位也排在战略火箭军、陆军和空军之后。甚至到其实力发展的巅峰时期,其航空母舰的作战任务也被理解为保卫战略导弹核潜艇兵力的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快、空、潜”时期之初,中国海军根本没有一个明确发展整体思路,更谈不上作为一个单独的军种来进行系统的建设了。因此,长期以来海军所能获得发装备研制及发展军费,都远远落后于陆、空(前二者在80年代后换了位置)及后来出现的二炮部队。由此应运而生的“快、空、潜”装备体系,则深深地烙上了近岸防御的痕迹。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抵抗或迟滞超级大国对我沿海地区的大规模两栖登陆入侵,但却无法取得我国沿海地区大陆架海域的实际控制权。大中型水面舰艇难以在这一海域有效展开,也就难以真正完成早期对空预警及引导歼击航空兵出海接战任务。更谈不上对远离大陆的南中国特别是南沙群岛的控制权,而这片蓝色海洋国土事实上的殇失,深深地刺痛着包括海军将士在内的每一个有血性中国人的自尊心。之所以有着这些无奈,是因为“快、空、潜”装备体系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快、空、潜”装备体系想要发挥作用,首当其冲的是空中力量有效利用,使其能保证轻型舰艇和潜水艇部队等突击兵力展开海域的制空权。

    只有当这些海域的制空权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时,由高速护卫艇、鱼雷及导弹快艇等轻型近岸突击兵力才能避免敌对势力侦察系统的早期预警,从而避免其优势的海空打击力量的攻击,或者是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脱离我轻型近岸突击兵力预先设伏的海域;也才能够使猎潜艇等保障兵力顺利展开,以驱离敌对势力的潜艇对我潜艇出海航道的袭扰,同时,在航空兵与轻型近岸突击兵力驱离敌对势力空中及水面反潜兵力对我潜艇部队的威胁,从而保证这一远程突击兵力顺利地通过浅海高威区域,进入对方比难探测到其踪迹的相对较为安全的深海区域,以执行消灭敌大中型登陆船团战斗和运输舰船、破坏敌主要海上交通运输线以及进行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等作战任务;也只有当制空权被我方掌握时,设想中的我大型水面舰艇才能前出到大陆架远端的海域完成兵力展开,并利用舰载的远程对空对海雷达执行早期对空预警与引导我歼击航空兵前出接战等任务。

    然而由于当时我海空军歼击航空兵所装备都是为争夺前线制空权的轻型歼击机,其作战半径及航程很小、滞空时间短,也由于岸基航空兵固有的对地面后勤保障设施依赖性强、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机动展开等顽疾;更由于当时我军从上至下的树形指挥控制体系的影响;因此,在面对敌对势力小规模编队多批次、多机种、多航向在夜间及复杂天气条件下低空突防色,纵然保持有很大数量的歼击机也无法满足长时间控制大陆架上空的实际与有效控制。因此,我海军航空兵引进的别-6/青-6和水轰-5等岸基反潜巡逻机只能部署在远离对敌斗争第一线的青岛;而水面中大型舰艇,如6607驱逐舰和6601型护卫舰,也因此无法部署在对敌斗争最为复杂和艰巨的东南沿海参战;潜艇部队则在脱离猎潜艇等保障兵力掩护、进入较为安全的远海之间我军势力空白的航程时,其威胁也是相当严俊的。一个老潜艇兵曾经说过,潜水艇的最佳搭档就是航空母舰。其盼望的心情是那样的言喻欲表。

    说到潜水艇这一当时唯一能达成比较有效远程突击作战的兵力,其安静沉默特点成为其突防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水下物理环境所导致的与外届信息几乎完全隔绝的影响,其具体的作战任务需要事先制定好,在已掌握清楚的水下航道中以低于10节的低速潜航(其间需要定时上浮充电)小心翼翼地通过危险的浅海区域,根本无法与岸上指挥所取得联系。并且就算在达到指定的设伏区域待命时,其通信方式只能通过长波台来进行,其通信流量是几个字节/秒,可以想象的是无法顺利进行比较完善的上传下达,难以获得早期的敌情通报也难以真正掌握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因此,只能依靠其独立作战,这样的作战效能是比较低下的,也无法在远海系统地对敌水面舰艇达成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威胁。至于海上轻型突击兵力,由于其众所周知的缺陷(航程短、主机维护期间长、舰上生活设施有限等),无法长期存在于海上,加之其突击效果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编队之间的有效协同。所以,在保障其有效展开的航空兵都无法完全取得相应海域制空权的情况下,要求其前出大陆架外作战,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体而言,“快、空、潜”时期我海军的势力范围只存在于岸基航空兵有效作战半径内。在海军作战方式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已经无法顺利遂行国家所赋予的作战任务,因此,海军的需要发展,需要将控制范围都从领海基点向前延伸至 200 ~ 350 海里的近海海域。是大势所趋的是事情。而面对这样的需求,首先需要海军在主战装备上性能上的提高来加以满足,但是,在世纪60年代之后,曾经赖以技术支持的“老大哥”已反目成最危险的敌人,不仅在我国陆上漫长的“三北”地区存兵百万,而且还从海上虎视眈眈地威胁着我渤海濒临区域。为了打破这样的囚笼局面,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及军防法高层将获取技术支持的目光投向了仍然敌对但业以缓和的西方世界。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为遏制当时军力接近鼎盛的前苏联对他们传统势力范围的威胁。采用了联合中国共同防御前苏联的战略,在军事领域方面有限度、有条件地给予中国一定的支持,于是,随着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外交行动展开,双方一拍即合地开展了较为积极的合作。

    海军早期“大发展”与其西方化的特征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国防科技及船舶军事工业又随着得以发展,同时受益于国家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任务(代号580任务)的需要,海军获得了一批包括051导弹驱逐舰、053导弹护卫舰、905大型油水干货补给船、09-I型攻击核潜艇、033改进型常规潜艇在内的具有一定远洋战斗力的新型主战与保障舰艇,而更早之前,还批量生产了65型火炮护卫舰与037型猎潜艇等专门对付日异复杂化的南中国海威胁的装备。海军在装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09-I型攻击核潜艇的建设与装备,使海军在特定条件下拥有一定的远海威摄能力。但是,受国内技术水平低下的影响,无论是侦察、探测系统还是打击能力方面,这些舰艇缺乏现代化的防空与反潜手段。这些装备不能齐装满员且相互构成有效的作战体系,一旦与强敌发生现代化海战,并不足以应付高强度条件下的“热战”需要。因此,国家从海军最为急需加强的海上防空力量来考虑,试图利用购买西方国家现有的舰艇,来首先解决因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研制失败而留下该行装备的空白。

    但由于我方财力及人为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一引进项目在意料中的无疾而终。其后双方另就为051型驱逐舰加装“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技术合作,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随之不期而遇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却让我方对原来很看好的“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产生了某种怀疑,再加上国内各方面意见不统一,从后来英方技术人员的回忆来看,排水量不满4000吨的051S想要安装计划中的重型方案,几乎没有可能,安装四联装是轻型方案倒是存在的。但区区四发区域防空导弹,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是让大家自己去作出评判吧。中英双方的这二次不成功的合作,倒是让我方海军、船舶与航天方面的科技工作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差距,并从某种程度上摸索到一些解决之道,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警醒之功。从这点上观察其价值是弥满足珍贵的。

    其后,在邓小平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刘华清司令员具体率领着海军重新回到一贯奉行的“小步快跑”上来,立足现有技术手段来认真完善现役装备的定型及改进。诸如051/053型导弹驱护舰;037-I改进型猎潜艇;09-I型攻击核潜艇和035型常规柴电潜艇等。同时抓住来之不易与欧美“短暂蜜月期”的会,从欧洲几个国家引进了一系列相关的先进装备及其技术:首先是水面舰艇所必须的动力装置,分别从美、德两国引进的LM2500+30燃气轮机与MTU 12V1163TB83大功率柴油机,堪称成熟货架产品的的极品。其产生的55000马力的强劲动力,使所载的052舰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至最小。虽在装备初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故障,但这正好成为锻炼新型轮机人才的战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但成功的解决这些故障而且还让海军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手段。而113青岛号则实现了12V1163TB83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国产化,同时还研制并顺利装备了自行开发的红外信号抑制装置。并且在动力装置的一体化设计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发动机进气系统与烟筒灵活高效布置及红外抑制、废气排放减少;机舱设备降噪、隔震;发动机与减速齿轮箱与传动轴等传动系统。殊为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我国整体科技和制造水平的限制,也由于美国方面刻意的阻挠,使得LM-2500燃气轮机没有象MTU柴油机那样顺利地进行国产化。不能不说是见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舰载武器电子等子系统的引进项目上也有如下装备:“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以及为其配套海虎对空搜索雷达和海狸火控雷达;牛顿综合电子系统、MK36无源干扰弹发射系统、NRJ6A型雷达侦察干扰系统等综合电子战装备;SITN-240型卫星通信终端站、ISC-3有源天线等通信系统装备;T100C紧凑型100毫米全自动舰炮、DUBV-23舰壳与意DE-1160(仿美制美AN-SQS-56D)拖曳式变深声纳、AS244型三联装反潜鱼雷、TAVITAC作战指控中心等。这些设备引进之后,很快就投入105、109、134、165、166、544等舰上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海试,既获取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来满足正式上舰的需要,又极地锻炼了科研人员的经验和水平。

    同时在再早时期,通过某些渠道与西方国家进行的技术交流,使我方获得现代水面舰艇与潜艇线型设计方面的相关技术,并且在舰艇现代化总体布局得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些非常有益的技术交流使我国科研设计人员开阔了眼界、活跃了设计思维。最终,使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获得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特征驱护舰和潜艇。而在这些舰艇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西方同类型舰艇的技术痕迹:比如052H2G和053H3的线型与总体布局上,明显透露有“狼”与“西北风”的风格;052则更象一型中国建造的“乔治.莱格”,有意思的是在近期某杂志上公开的052型舰防空改型模型来看,类似“阿利.伯克”相关的技术装备(相控阵雷达和热发型VLS)及其总体布局的思想已跃然登场,此细节充分说明当时我海军追踪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毅力和决心;而从早期的039型常规柴电潜艇的外型上看,“阿格斯塔”的线型和209靴形围壳的布置更是显而易见;另外,从包括09-1/09II在内的潜艇艇艏突起声纳罩也反映出法国技术的特点;而一代名炮——857工程的H/PJ12型7管30毫米CIWS的火炮系统/炮架系统,则参考了GE公司的GAU-8(GAU-8/A)及EX-83炮架系统并加以改进。当然,76A型37毫米全自动舰炮上“双重命中体制”的设计理念也在意大利奥托布雷达的 “达多”系统开出了墙外的香花。

    此外,与在对待国产新武器方面的态度上,海军务实地抓住一些稍纵即失的机会,来获得少量经费,研制出一些看似技术水准不高但堪用的新装备,用以填补差距。而上世纪80年代出现轰-7,就是个最好的例证。当空军以其航电性能不佳而无法执行低空突防、缺乏精确对地武器为由拒绝时,海军接手过来后力排众议支持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制生产工作。,并且按照反舰导弹攻击机的要求削减上述性能指标,放快就使得歼轰-7投入了现役,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为设计单位与生产厂家反馈回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建议。经坚持不懈的努力改进,一代名机歼轰-7A终得展示身手的机会。在这些举施,使海军在这继30年前装备建设经费大规模转移到空军一幕重演的窘迫时期内仍具备应有的战斗力。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建立这一不为人重视却又非常至关重要的举措,海军装备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来说,论证研究首当其冲。现代科技要尽快运用到海军建设领域,就需要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研究,避免领导人拍脑袋定决策的弊端。实际上,海军建设曾走过了许多弯路,吃过大亏。刘华清正是意识到这些,并亲身经历过许多弯路,才不遗余力地大力扶持发展论证中心,使其成为决策层的智囊。也因为此,海军在装备建设与发展方面所走的弯路是最少的。

    在武器装备上的变化与发展的同时,由于对外交流和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双重影响,当时中国海军战场体系的建设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相继服役。因此,建设大型舰艇基地就成为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这些舰艇基地有的是大型洞库工程,有的则需要建造多个深水泊位,加上大量配套项目,工程规模相当宏大。这个时期,海军开工建设的大型基地数不少,标志着海军工程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非常有趣的是在《刘化清回忆录》中提到了关于指挥所建立的问题,从中发现睿智的刘化清将军以其敏锐的眼光洞若观火指出:统的基地下指挥所不能满足现代化海战靠前指挥的需要,应将指挥所搬到舰艇上,从更深层次上满足在海上作战指挥人员对役性质的海战临机独立决策需要。这在1987年南沙群岛海战胜利中能够得以管中窥豹。

    与此同时,还陆续开工建设了一批指挥所、长波台、侦察站、雷达站、观通站、水声站、导航台等指挥通信工程,其中长波台的建设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为核潜艇的战斗力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一大批探测海洋环境物理数据以及敌对势力舰艇各种物理特征的的测绘/调查船开始深入远洋。率先为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实质性前出远洋作重要的奠定基础。而保障核潜艇龙跃四海的大型潜艇支援舰925也装备了海军三大舰队。这些看似普通的舰船的投入使用,为海军后来的大发展起到在关重要的作用。

    海军战略核力量发展过程中的西方化进度

    之所以单独来讲这部分内容,是因为海军战略核力量发展与常规海上作战力量的发展途径是有所区别的。上世纪60年代,面对前苏联在关于输出核潜艇及战略导弹方面的背信弃义,完全断绝了从他们那里获得核潜艇相关技术的可能性(前苏联是世界上军事保密制度最为严格的国家)。同时,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敲诈,毛主席喊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迈声音。年轻的共和国接受了一批在西方国家相关装备科研领域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并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进行核潜艇的相关科研工作,使得这些在设计思想上受西方相关技术流派熏陶的科研人员,能不为前苏联设计思想的影响,独立自主地跟踪核潜艇的相关前沿技术,而西方国家相对开发的科研报道制度也为他们打开了一丝方便之门。从而最终设计出与前苏联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核潜艇来。其拉长水滴型艇身、单轴单桨,围壳舵与十字型尾操作面布局;结合压水型反应堆核动力装置应用。在技术风格上与美国等西方海军强国的第二代核潜艇完全相同。顺应了那个时代核潜艇技术发展的潮流,使我海军核潜艇技术一开始就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在09-I型攻击核潜艇正式服役之后,有关方面通过与西方发动国家的军事交流及相关技术的引进,逐步掌握了动力装置基座减震技术和艇壳降噪材料的核心技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试验,最终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自中;另一方面,经过组织科研攻关和配套设施的使用,解决核潜艇深潜、全速和大深度条件下发射鱼雷的瓶颈问题。同时,改进后的“鱼三”型电动声自导反潜鱼雷也获得了实质性的成功。这些技术进步的取得加前述相关声纳设备的技术引进,经过消化吸收后用于国产相关装备的改进,使09-I型攻击核潜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真正的战斗力。并且某艘艇还多次成功地进行长时间水下航行试验。为海军首次形成有效的水下威慑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在09-I型攻击核潜艇建设的同时,以成平台为基础发展、研制09-II战略核潜艇的工作被进入了实际的工程研制建造。但在其过程中,不期而至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局干扰了组成的研制工作,因此09-II型战略核潜艇在降噪措施上做的不够完善,其噪音分贝级较高,严重影响了09-II的隐蔽性,其生存能力不足以应对当时敌对势力的全方位立体反潜力量。同时,与之配套的JL-1型潜射弹道导弹由于使用CTPB复合推进剂,推进效能低下,两级壳体采用的高强度钢使得导弹自重较大,再加上JL1型体积相对较小,所以我国第一代潜射导弹的射程与有效载荷能力都较小,无法满足我军海基战略核反击力量需求。而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整体工业科技水平的进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09-II战略核潜艇成为了相关技术试验的平台,其间多次进行了技术改造,包括通过技术交流换取并经过消化吸收变得成熟可靠的消声瓦、消声浮筏、7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工程应用中获取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用于加工传动系统中轴系、减速齿轮等部件相关机械设备的高、精、尖加工设备与技术从国外的引进。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这些事实可以从当年著名的“东芝门”事件爆发后欧美国家一片恐慌中见出些许端倪来。当然,由于我国奉行与前苏联一样的严格保密制度,一定时期内国外摸索不清楚我海军09-II战略核潜艇的实际战备情况,有的甚至认为至少拥有3艘以上都赋予406舷号的战略核潜艇,并轮流担任战略核反击值版任务。一定程度上威慑了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核敲诈等威胁。

    09项目的研制特别是09-II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海军成为了一个战略军种,虽然它还只存在于国家战略核反击这个相对狭义的领域内,但对于提升海军在军种中的地位,起到就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纵观中国海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发展,除了依靠我国自身国防科技实力的进步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领导人适时开启曾经紧闭的国门,利用西方世界有求于我国的短暂时期,坚定而迅速地引进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海军装备和相关建设,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开阔了眼界扩展了思路,对之后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与海战体系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在次期间成功创造的少量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进的模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俄罗斯海军装备时加以复制,顺利地获得了国产第二代装备的改进与第三代国家产装备的研制工作的成功。为海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发展只限于装备技术方面,对海军装备体系特别是在对海军战略任务的提高与发展方面,收效甚微。那时的中国海军仍然缺乏成为一支能在一定战略方向上独立完成战役任务的决心;仍然是一支在岸基航空兵庇护下的绿水海军。

    新世纪海军大发展其及未来的展望

    当新世纪来临时,中国海军所面临局势更加的复杂与尖锐。除了台海局势的风起云涌外,在南中国海特别是南沙群岛我主权范围内,东南亚小国依仗美国背后的唆使与支持,利用我国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方针而实施的较为温和的政策。肆无忌惮地挑衅我海洋主权,掠夺该海域丰富是石油、渔业资源。在东海方向,日本和南朝鲜也在钓鱼岛、春晓油田等海域侵占我国海洋领土,并且加紧海军力量的建设,以达到妄图武力对抗的目的。当然这些相对明火执仗的对手背后,更有世界海军超级班霸——美国海军处心积虑对我国的战略打压与抑制。

    同时,也恰好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而西方世界横亘着的坚冰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而逐渐消熔着,“世界工厂”慢慢形成在珠三角、长三角。由于制造业的兴起,需要进口的大量的能源及原材料还是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其最方便最廉价的运输方式就是海运。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与对外进贸易对海洋运输依赖日夜巨大,必须拥有一只强大的能够在远洋遂行任务的海上武装力量来保障其畅通。

    在另外一个方面,我国资本日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投资国外有前途的各类商业项目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的热点,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也呼唤着强大的远洋海上武装力量为其保驾护航。此外,作为应该负责任的大国,需要在本地区主导安全事务。特别是在南沙群岛这样与多个国家存在领海争端的热点地区,虽然说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奉行着“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温和与务实政策。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和气说话的同时,手中必须要有大棒……”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支与我大国地位相符合的强大的海军力量,用以震慑任何敢于玩火者回来到谈判桌上。“弱国无外交”这样的历史绝对不应该再出现在新时期中国的身上。

    以上种种需求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海军必定将毫不迟疑的走向远洋,而要有效的遂行远洋作战,是否具有完善的防空能力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从各海军强国的经验来看,如果要拥有全球性海军力量,那么必须拥有一支包括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在内的进攻型远洋舰队。只有这样一支舰队才能覆盖海军原有的保卫国家海洋领土安全任务;也才能真正担负起保障战略导弹核潜艇顺利执行战略核反击任务。同时才能更有效地支持海监、海巡、渔政、海警等海洋执法力量维护我国海洋能源和经济利益的任务。上述多元化任务,正强烈地呼唤着海军建立强大的以航母为核心的进攻型远洋舰队。特别当2008年军委胡主席在三亚检阅南海舰队时提出:“军要大转型,要为战略军种和国际军种。”这段讲话无疑是告诉世人——中国海军真正大发展的时期由此拉开了序幕。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航空母舰的建造问题。

    航空母舰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项目,牵涉到国防工业发各个方面。虽然我国有关方面早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筹化。在当时任军委秘书长的刘华清将军的主持下,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已就要与不要;先造直升机/护航型还是一开始就直接上常规攻击型等议题作了周密而细致的论证工作,并且得出了相应的论证成果——航空母舰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最终发展成为今天这之舰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斗体系的核心,也是一个能抛投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副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和要是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门口民间,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上内容参见《刘华清回忆录》P477—P478。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航空母舰是一定要造的,而且是一开始就要上常规攻击型航空母舰。事实上我有关方面早就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内进行相关工作。不但先从澳大利亚收购了“墨尔本”号航母,而且后期又以民间名义,从乌克兰购来已成半成品的前苏联海军1143.6型“瓦良格”号大型载机巡洋舰。同时,在某时期又通过一些渠道从乌克兰购买到SU-33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T-10。为有关方面参考、借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在广州海军飞行学院开设了“飞行舰长班”,从人员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储备。

    据各个方面情况的判断,我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正式形成战斗力还有一段时间。然而航空母舰本身只是其战斗群中的核心部分,还需要包括舰载战斗与勤务航空力量的建设;水下也需要攻击型核潜艇前出以清扫航路的“水下障碍”;当然也更离不开拥有强大防空与反潜功能的驱护舰编队,以承担航母战斗群周围200千米半径内防空反导任务及内层驱潜、反潜任务。必要时还能与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配合,同时利用舰载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向敌对势力倾泻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对于这二者装备,一个已经进入工程建造阶段,另一个也存在了多年并正在逐渐完善过程中。

    另外,核潜艇也是中国海军装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已成建制地投入现预役,担任远海突击作战与战略核反击值班重任。而第三代水下核力量的研制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从国内外公开的相关资料看,第三代下下核力量拥有快速、安静的机动能力。敏捷灵活的感知性能以及强大的远程对海对陆攻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战略核反击任务,并且配合航母特混编队有效争夺远洋制海权。

    在海战场体系构筑上,应在东部形成以舟山为中心、青岛和三都为两翼的海战场体系;在南部形成以榆林为中心、西沙和湛江为纵深的海战场体系,并以南沙诸岛为前沿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海战场 ( 海军兵力驻屯体系、作战指挥体系、防御体系和后方保障体系 ) 已形成良好体系,为海军兵力完成各种作战任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展望后冷战时期,中国海上面临着多元威胁、政治外交环境复杂化和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海战场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海军武器装备更新、作战任务变化、作战海区前伸,特别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战略目标提出后,就使海战场建设内容增多、要求提高的问题日益突出。海战场配套设施建设工作艰巨和海战场建设中军地矛盾突出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

    根据未来海上主要作战方向和近海防御海军战略的具体要求,以及海战场建设经费等情况,中国海战场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点多线长的状况,真正做到收缩点线、突出重点。为此,可考虑调整海战场布局,在东部和南部两大海战场各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善配套和相互呼应的海战场体系。一是在东部形成以舟山为中心、青岛和三都奥为两翼的海战场体系;二是在南部形成以榆林为中心、湛江和西沙为前后纵深的海战场体系。这样,不仅能收缩点线和保障重点,还能有力地支撑中国海上战略防御前沿前移,有效地保障中国海军兵力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进行活动。

    在海军发展战略上,应与跨世纪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发展战略相一致,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实现海军的发展战略目标。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中国军队发展实际看,建设一支强大海军决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过程。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未来海上战略环境发展趋势,海军在发展战略上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本世纪末到 2010 年,海军必须注重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和执行各种海上战役的能力,在海军战略运用上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打赢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并加快发展海上大型作战平台和海军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为其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2011 年至 2020 年,海军应形成以大、中型海上作战平台为核心的兵力结构,在海军战略运用上要达到有效控制第一岛链以内的近海海域的战略目标,即具备在以第一岛链为前沿的近海海域夺取制海权的实力,以及具有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的能力,在此期间应着重发展信息化舰队及其作战手段、方法;第三,步2020 年至 2050 年,海军开始向区域性海军全面发展,形成以大型海上作战平台为核心的兵力结构,在海军战略运用上要具备在西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与军事强国及一些地区性大国争夺制海权的能力,确保中国的大国地位、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保卫中国海上方向的安全。

    经过数十年韬光养晦的和平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及科技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多种手段、并且利用国际各种势力来影响并限制台岛内部分裂势力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已无大规模的武力威胁,特别是台海最活跃的台独分裂政治实体下台,使中国军队赢得缓冲的时间,来集中精力发展海空力量和二炮部队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

    海军是唯一一个不受到陆上国土限制而实现全球达到、全球作战的军种,控制海洋的目的是为通过与利用。新世纪国家发展的核心,就是通过与利用来实现国家的发展及人民的富强。历史上西汉文、景二帝时期通过长期的休生养息,使我大汉帝国的综合国力到武帝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水平。从而在伟大的卫青、霍去病将军的率领下,一举荡平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开创了灿烂无比的中华文明历史新篇章。我大汉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终有一天,中国海军也会龙入大海,骜游四方!
    本文浓缩版发在网易军事频道大阅兵上。ZT请注明出处。
http://war.news.163.com/09/0924/18/5K0C9GN80001124J.html
吹捧一下[:a2:]
期待新区出现,这比什么都实在
要西方化,重要标志就必须是弹弓航妈(小鹰级PS:貌似高山大大的那个也很西方化)。。这个代表了西方的“最高”技术成就。。还有就是未来的新TG版的“伯克”,期待170的升级版。。。
西方化海军建设这2点很重要标志。。
着上书房采办。钦此
祝贺国庆....海军更上一层楼.....
最西方化的就是北洋水师, 连指挥口令都是英文的, 一玩真的就出错
鹰得了缓和的时间,集中精力来发展海空力量和二炮部队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
8# 蓝翅骑士

已作改正,谢谢指正!
好,好,好!
谢谢赌王哥哥,写得好!!!
吹捧一下老大[:a2:]

俺向来混海版为主的,居然没捞上海军的页码,就不献丑了:L
12# ladon
想蒙混过关!?
[:a4:] :@
那是不行的!赶快把文章贴出来。否则革命童子会一拥而上滴。。。
:D [:a16:] [:a16:]
"一是在东部形成以舟山为中心、青岛和三都为两翼的海战场体系;二是在南部形成以榆林为中心、湛江和西沙为前后纵深的海战场体系。"
看到这段,真是感慨万千啊!:victory:
快、空、潜  是啥意思啊?
15# 龙舞九天

本菜拙作,将就看看。。。
http://war.news.163.com/09/0923/17/5JTNVR460001124J.html
在东部和北部搞突击兵力,在南方海域搞近海区域控制型海上力量,恢复我 中华的 历史荣光!
大 东亚共荣圈,万岁!!!!
路漫漫其修远兮。。。
根据未来海上主要作战方向和近海防御海军战略的具体要求,以及海战场建设经费等情况,中国海战场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点多线长的状况,真正做到收缩点线、突出重点。为此,可考虑调整海战场布局,在东部和南部两大海战场各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善配套和相互呼应的海战场体系。一是在东部形成以舟山为中心、青岛和三都为两翼的海战场体系;二是在南部形成以榆林为中心、湛江和西沙为前后纵深的海战场体系。这样,不仅能收缩点线和保障重点,还能有力地支撑中国海上战略防御前沿前移,有效地保障中国海军兵力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进行活动。
===================
可惜,舟山和榆林都不具备作为海军水面舰队主要屯兵场的地理区位和地形条件,是否可以考虑

北方舰队以青岛港为中心,渤海湾和舟山列岛为两翼
南方舰队以湛江港为中心,海南岛和台湾岛为两翼呢?

诺福克海军基地:是美国海军的一个支持海军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军事行动的基地。基地涵盖位于汉普顿锚地(Hampton Roads,一译“汉普顿港群”)的被称为休厄尔岬(Sewell's Point)的半岛上 6 公里的滨水区域以及 11 公里的突堤式码头和顺岸式码头区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基地,可支持 75 艘舰船和 134 架飞机停靠在 14 个码头和 11 个飞机机库中。

(截至 2007 年 11 月)该基地驻有大西洋舰队所属的第四、六、八航母大队。共六十二艘舰艇以此为母港。其中包括五艘核动力航母、五艘护卫舰、惠特尼山号指挥舰、十二艘两栖攻击舰、六艘巡洋舰、二十一艘驱逐舰、十二艘攻击型核潜艇。


北方舰队(以青岛为基地)

大型航母两艘
区域防空驱逐舰五艘
现代级驱逐舰一队[四艘]
远洋型护卫舰一队[六艘]
沿海型护卫舰两队[十二艘]
攻击型核潜艇一队[六艘]
常规动力潜艇两队[二十四艘]

南方舰队(以湛江为基地)

大型航母两艘
区域防空驱逐舰五艘
远洋型护卫舰两队[十二艘]
沿海型护卫舰两队[十二艘]
攻击型核潜艇一队[八艘]
常规动力潜艇一队[十二艘]

合计:航母四艘,防空驱逐舰两队共十艘,现代级驱逐舰一队共四艘,远洋护卫舰三队共十八艘,沿海型护卫舰四队共二十四艘,攻击型核潜艇两队共十四艘;常规动力潜艇三队共三十六艘?

北方舰队(以青岛为基地)

大型航母两艘
区域防空驱逐舰五艘
现代级驱逐舰一队[四艘]
远洋型护卫舰一队[六艘]
沿海型护卫舰两队[十二艘]
攻击型核潜艇一队[六艘]
常规动力潜艇两队[二十四艘]

南方舰队(以湛江为基地)

大型航母两艘
区域防空驱逐舰五艘
远洋型护卫舰两队[十二艘]
沿海型护卫舰两队[十二艘]
攻击型核潜艇一队[八艘]
常规动力潜艇一队[十二艘]

合计:航母四艘,防空驱逐舰两队共十艘,现代级驱逐舰一队共四艘,远洋护卫舰三队共十八艘,沿海型护卫舰四队共二十四艘,攻击型核潜艇两队共十四艘;常规动力潜艇三队共三十六艘?
365赌王 发表于 2009-10-2 00:32
远乎?

不远乎?

武穆有言:“存乎一心。”

:b
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坚持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海上解决……
月饼转播的最后就是一溜海军在海面上受检阅的视频
我只晓得罗叔叔又找钱了。。。罗叔叔请客吃饭~!
用心的好文
期待航妈出现,这比什么都实在
到现在其实快和空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融为一体了,三军常规力量里最快的当属天上飞的……
一切都需要时间
好长,标记下饭后再看
学习了!希望赌王大继续努力!
老大好文 顶之
回复 20# ICV-20

有这种兵力,不如把舰队分为领海舰队和大洋舰队两部份更合理
不过中国独特的麻烦在于中间嵌了个呆丸,舰队战时在空间上难以集中
呆丸问题可以说是岛链问题中最特殊的一个
365赌王 发表于 2009-9-30 22:12


    再次拜读罗先生的美文。向赌王学习~{:hao:}
ICV-20 发表于 2009-10-2 00:55

才看出来这贴有料的。。
怎么只讲主战舰艇,那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辅助船艇、飞机可要大发展,岸上的学校、基地建设少的了?未来海战场的勘测、规划,要抓紧做到美国西海岸啊,哈哈哈,就不是什么大东亚共荣,而是太平洋共荣了,娃哈哈。
:D百年海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坎坷之路那个国家都经历过,我们面对的挑战
才算刚刚开始等到这些事情完善之后已经是本世纪中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