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15:54
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

我国工业要持续和健康地发展,陕西亦不例外,必须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一、科研方向。重理论还是重应用,这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决策的战略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借用已故的两院外籍院士田长霖博士1983年在西安西工大演讲的一段话,他说:“英国获Nobel奖金的科学家人数较多,但是它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是最落后的,我们不要向它学;法国觉悟较早,转向重视应用研究,所以它的工业发展比英国快;美国有钱,舍得在科研上花钱,我们不能向它学;日本重应用,重视生产技术的研究,所以它的工业发展很快,日本的彩电、半导体工业、汽车工业已超过美国,电子计算机和航空工业亦将赶上美国,我们应该向它学。”他又说,“你们为什么把陈景润捧得这么高,如果你们要有10个陈景润,就要亡国。”这份报告的复印件1986年夏我在南京772厂时,亲自交给了江泽民部长。
二、科研体制。在发达国家中,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从工业的基础研究(Industrial basic Research )、应用研究(Engineering Research )、开发试验(Development)、试生产(Pilot run)到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都在一个系统里完成的,所以科研成果就很快地转化为商品生产;而我们的科研单位,则游离于企业之外,大中型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因此企业有创新能力的不多。这样工业在技术上不能持续进步,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技术引进与自力更生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工业和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技术引进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我国彩管工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关键是4400厂在建厂开工时就把零部件及其主要原材料的国产化,使彩管成本能大幅度下降,在世界市场上有了很大的竞争力,在引进消化或创新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新品开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才有所改变。如果一个企业只引进而不消化、吸收和创新,势必将长期重复引进,长期依赖国外,非立国之本。一个日本专家在深圳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大概指深圳的)现在都在享福,我们日本人像你们现在的情况还在吃苦,美国人偷懒,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我们日本人今日事今日毕,而韩国却说我们日本人偷懒。”可见韩国人比日本人还能吃苦。同时在引进技术时还下了大本钱,聘请了许多日本专家协助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使自己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我国生产黑白显像管早于韩国5--6年,彩管则几乎同时从日本引进,而韩国如今不仅在中国大陆建厂生产彩管,而且在TFT-LCD技术领先,超过了日本和LCD的发源地美国。
四、高科技和基础工业的关系。高科技在60年代我们命它为尖端,它是建筑在坚实和完整的工业基础上的,如果高科技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是依靠向国外进口的,那是来料加工,是虚的高科技。另一方面基础工业或传统工业,精益求精,也可有高科技产品。我1937年大学毕业到湖南湘潭下摄司我国第一个电子管厂工作时,用到美国Devbliss工厂制造的用于喷涂阴极的喷枪,时间过了近40年,我偶然在1983年,在4400厂彩管厂的阴极车间发现了Devbliss的喷枪,我又翻阅了它的说明书,知道质量改进了、品种增加了、用途推广了。1937年我在同一工厂时用到了美国Acheson公司的石墨乳,1998年我在4400厂又发现彩管屏幕涂黑底的石墨乳,亦是从美国Acheson公司进口的,它成立于1907年,迄今近100年了。它所以能存在,就是依靠技术不断进步,精益求精。又如现在传媒报导的高端彩色电视,直视式有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背投式的DMD(数字式微镜显示)及Lcos(硅基液晶),都用到特殊的光源,前者要用到高发光效率和长寿命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后者要用到高强度的气体放电灯(HID)或超高压水银灯(UHP),二者都是传统电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尤其后者,目前它的寿命仅4000小时,而每只的零售价为350~400美元。我们有不少人高呼高科技,殊不知高科技依是靠坚强和完整的基础工业来支持的,否则是空中楼阁,或者是沙漠是的宫殿。基础工业亦有高科技的产品,因此,我们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对基础工业还得有的放矢,进行补课。
以上的几个问题,是我在工业一线工作60多年的体会,是将我在40年前及10多年前写的三篇短文汇总和补充,可能有偏见,还望大家指正。



吴 祖 垲
2004.05.12


本文是在2004年3月25日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座谈会上的发言后的修正稿。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

我国工业要持续和健康地发展,陕西亦不例外,必须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一、科研方向。重理论还是重应用,这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决策的战略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借用已故的两院外籍院士田长霖博士1983年在西安西工大演讲的一段话,他说:“英国获Nobel奖金的科学家人数较多,但是它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是最落后的,我们不要向它学;法国觉悟较早,转向重视应用研究,所以它的工业发展比英国快;美国有钱,舍得在科研上花钱,我们不能向它学;日本重应用,重视生产技术的研究,所以它的工业发展很快,日本的彩电、半导体工业、汽车工业已超过美国,电子计算机和航空工业亦将赶上美国,我们应该向它学。”他又说,“你们为什么把陈景润捧得这么高,如果你们要有10个陈景润,就要亡国。”这份报告的复印件1986年夏我在南京772厂时,亲自交给了江泽民部长。
二、科研体制。在发达国家中,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从工业的基础研究(Industrial basic Research )、应用研究(Engineering Research )、开发试验(Development)、试生产(Pilot run)到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都在一个系统里完成的,所以科研成果就很快地转化为商品生产;而我们的科研单位,则游离于企业之外,大中型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因此企业有创新能力的不多。这样工业在技术上不能持续进步,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技术引进与自力更生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工业和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技术引进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我国彩管工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关键是4400厂在建厂开工时就把零部件及其主要原材料的国产化,使彩管成本能大幅度下降,在世界市场上有了很大的竞争力,在引进消化或创新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新品开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才有所改变。如果一个企业只引进而不消化、吸收和创新,势必将长期重复引进,长期依赖国外,非立国之本。一个日本专家在深圳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大概指深圳的)现在都在享福,我们日本人像你们现在的情况还在吃苦,美国人偷懒,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我们日本人今日事今日毕,而韩国却说我们日本人偷懒。”可见韩国人比日本人还能吃苦。同时在引进技术时还下了大本钱,聘请了许多日本专家协助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使自己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我国生产黑白显像管早于韩国5--6年,彩管则几乎同时从日本引进,而韩国如今不仅在中国大陆建厂生产彩管,而且在TFT-LCD技术领先,超过了日本和LCD的发源地美国。
四、高科技和基础工业的关系。高科技在60年代我们命它为尖端,它是建筑在坚实和完整的工业基础上的,如果高科技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是依靠向国外进口的,那是来料加工,是虚的高科技。另一方面基础工业或传统工业,精益求精,也可有高科技产品。我1937年大学毕业到湖南湘潭下摄司我国第一个电子管厂工作时,用到美国Devbliss工厂制造的用于喷涂阴极的喷枪,时间过了近40年,我偶然在1983年,在4400厂彩管厂的阴极车间发现了Devbliss的喷枪,我又翻阅了它的说明书,知道质量改进了、品种增加了、用途推广了。1937年我在同一工厂时用到了美国Acheson公司的石墨乳,1998年我在4400厂又发现彩管屏幕涂黑底的石墨乳,亦是从美国Acheson公司进口的,它成立于1907年,迄今近100年了。它所以能存在,就是依靠技术不断进步,精益求精。又如现在传媒报导的高端彩色电视,直视式有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背投式的DMD(数字式微镜显示)及Lcos(硅基液晶),都用到特殊的光源,前者要用到高发光效率和长寿命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后者要用到高强度的气体放电灯(HID)或超高压水银灯(UHP),二者都是传统电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尤其后者,目前它的寿命仅4000小时,而每只的零售价为350~400美元。我们有不少人高呼高科技,殊不知高科技依是靠坚强和完整的基础工业来支持的,否则是空中楼阁,或者是沙漠是的宫殿。基础工业亦有高科技的产品,因此,我们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对基础工业还得有的放矢,进行补课。
以上的几个问题,是我在工业一线工作60多年的体会,是将我在40年前及10多年前写的三篇短文汇总和补充,可能有偏见,还望大家指正。



吴 祖 垲
2004.05.12


本文是在2004年3月25日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座谈会上的发言后的修正稿。
<P>Charlie:
</P><P>很赞同吴教授的观点,本人想就你文中的第一点发表一下看法:
我们国家的论文数量在世界上是多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的整体水平却没有出现与此相对称的成果呢?为什么各行各业一派你追我赶的景象,而在学术界却是死水一潭呢?我想,这是由于
1、高校的评价体制有问题。哪个教授发表的论文多(很可能是弄虚作假,糊弄数据得来,因为别人没有去做过与他相同的试验,所以对他做得数据只能相信),那他肯定就厉害;而有的人踏踏实实的搞科研(几年发不了文章),学校、社会却不怎么认同。
2、科研人员的流失。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中关注到中国人才的流失,可是我们却很少关注到高校本身内部一部分科研精英的流失。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般高校的教授之类本来是科研主力的人物跑去当官了,跑去当boss(博导)(很多导师一当上boss之后就自己再也不做试验了,有学生在做试验,而且收的学生越多,试验越多,论文也多,可以用批量生产来形容),这对个人来说可能是“好事”,但是对国家来说这是多大的浪费呀,搞科研的人一旦当官,那他的科研生涯从此结束(这是一个院士说的,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3、纵向基金与横向基金的档次问题。学校很多教授很不屑去拿横向基金,认为没有什么档次,而且企业催的又紧,如果拿不出东西会出丑,而如果拿个国家或者省市的科研项目,发个文章就ok 了,如果人家追问细节,他没有注意到的话,可以用“这个有待进一步探讨”一笔带过,真是一举N得。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愚见,但愿语言不会太过激!</P>
<P>KZLi:</P><P>吴教授的观点很有启发。本人根据在美国公司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部门工作经历有以下看法:
1。中国开放后的工业发展主要是以产品制造(manufacturing)为主,高科技也取得了进展,但衔接科技与制造的工程技术(engineering) 即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却相对落后。其结果是制造业的优势难以维持,高科技难以产业化导致效率低,缺乏后劲。不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是否包括工程技术。从对海外技术人才的需求项目上看,仍已面向生产制造的专项技术为主。这些‘短平快’项目对公司的生存固然重要,但只求生存不讲发展必然导致坐吃山空。资金缺乏经验不足是一定因素,但中国也有很多优势如庞大的市场,雄厚的科技队伍及有相当竟争力的制造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如不再加速发展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落后很有可能变成淘汰。如果说生产制造的腾飞使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工程技术和高科技将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举例说,大国可以在6个月内使拖拉机产量翻番,但强国可在同时间内把拖拉机生产线变成坦克生产线)
2。就技术转让受政治影响,我个人认为,国外企业的技术转让是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它不会为单纯帮助中国而转让,也不会怕中国强大而不转让(民品而言) 。本人认为阻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上的差距,它使工程一体化难以进行。二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完善使得外企顾虑重重。美欧的工程一体化随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方面中国有很长的路要走。外企也应面对现实大胆探索。等到政策完善的时候,机会早已不复存在。一名前总裁曾说过,在中国做事风险很大,但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因为我无法承担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责任
</P>
吴教授的观点很有意义,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第三点,关于技术引进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只是借鉴,没有创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我国目前工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如果一个企业只引进而不消化、吸收和创新,势必将长期重复引进,长期依赖国外,非立国之本。”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决不是制造强国,作为“世界工厂”,没有多少值得骄傲的地方。
顶 啊!说的有一定道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