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抗匈名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8:18


秦朝名将----蒙恬 

      独步沙场 破匈奴不败神话

  大一统的中国刚刚缔造的时候,蒙恬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开国功臣应得的荣华,而是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秦朝名将----蒙恬 

      独步沙场 破匈奴不败神话

  大一统的中国刚刚缔造的时候,蒙恬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开国功臣应得的荣华,而是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赵国抗匈名将---李牧
赵孝成王时,匈奴各部落力量逐渐强大,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于是孝成王派李牧为边将,镇守雁门关。
为了有效对付匈奴的入侵,李牧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他一边加强防御工事,积极训练军队,而且努力改善士兵的伙食,每天杀几头牛来提高士兵的伙食,士兵参与军事训练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李牧修缮防线上的烽火台,派兵严加守卫;增加情报人员,完善情报网络。
他采用韬晦之计,坚壁清野,示弱于人。下命令说:一旦匈奴侵入,立即退入堡垒,有敢同匈奴开战者立即处死。这样,每有匈奴侵入,点燃烽火,士兵就退入堡垒,从不应战。这样子过了几年,人员财产都没有伤亡损失。时间一长,匈奴人以为李牧胆小怯战,就连李牧的士卒也认为他们的将领是个胆小鬼。
这话传到孝成王那里,不高兴了。派使者责备李牧,要他出击匈奴。但李牧则我行我素,置之不理。
赵孝成王愤怒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李牧竟然做缩头乌龟,那就回京城做吧。孝成王召回李牧,另派了一员大将前去代替。
这一年来,每有匈奴入侵,赵兵便出战,但每次都出兵不利,人员损失大。边境地区竟不能平安地耕种和放牧。孝成王没有办法,只好再启用李牧。
李牧却端起了架子,自称有病,闭门不出。
孝成王没有办法,只好下死命令,让他去雁门关带兵。
李牧便说:大王一定要用我,就允许我仍照以前的办法,这样我才能奉令。
孝成王没有办法,只好答应。
李牧重新上任,一如既往。
匈奴数年入侵,一无所得。终于认为李牧的确是胆小。
然而李牧早已定下诱敌深入、设伏歼灭的计谋。
士卒们因为天天受到犒赏,而没有为国效力的机会。现在见机会来了,个个摩拳擦掌。
李牧就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良马一万三千匹,骁勇善战的士卒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组织演练。
一切准备就绪。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的放牧牲畜,引诱匈奴。
一小股匈奴兵过来了。李牧派出士卒迎战,假装失败而退,丢下几千人的百姓牲畜做诱饵让匈奴掳去。
匈奴单于见到前方战报,率领大军入侵。
李牧早已埋伏下奇兵,待匈奴兵一到,先采取守势的协同作战,战车阵从正面迎战,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步兵集团居中阻击,弓弩兵轮番远程射杀,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从此,匈奴人听到李牧的名字便丧魂失魄。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来侵犯赵国的边城。
赵国名将李牧,采用伏击战,一次歼灭匈奴骑兵10万,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奇迹,按照投入资源的统一口径衡量,李牧这个对匈奴战争的辉煌纪录后来无人能破。事实上,后来汉武帝亲自策划的马邑之谋本来就是李牧破匈奴的翻版,只是技术变形,加上偶然因素,导致了汉武帝没能复制李牧的辉煌。马邑失利后,像所有自负的皇帝一样,遭到失利的汉武帝开始搞创新,策划以骑兵为主的长途奔袭。可是非常不幸,汉武帝的远征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劳民伤财,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天下无双“飞将军”----李广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
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
,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升为骑郎将。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
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
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
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
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
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
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
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
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
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
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
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
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认为一定有
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
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
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
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
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几年后
,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
。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一次,李广外出打猎
,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
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
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
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
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
。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
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
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
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
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
导,终于迷失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
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
,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卫青好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
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他把责任揽在自己
身上,拔出配剑引颈自刎。
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
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
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
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
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
胆的一代名将。
一代耀眼将星---卫青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士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力战深入之士皆归属骠骑将军霍去病。
  大将军卫青麾下,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为二万二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更不养士,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无人能及霍去病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是卫少儿,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马踏匈奴,战神无敌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长途奔袭”的战术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河西大战,痛宰匈奴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河西受降,再立奇功

       霍去病的两场河西大战打痛了匈奴,匈奴大单于恼羞成怒,想严惩浑邪王和休屠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投降者免死,逃跑和抵抗者立即诛杀,于是八千想逃跑的匈奴士兵被霍去病镇压了。霍去病命令手下护送浑邪王先回自己的大营,然后自己率领投降的匈奴部队渡过黄河,成功完成了这次惊险的受降。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河西受降,再立奇功

       霍去病的两场河西大战打痛了匈奴,匈奴大单于恼羞成怒,想严惩浑邪王和休屠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投降者免死,逃跑和抵抗者立即诛杀,于是八千想逃跑的匈奴士兵被霍去病镇压了。霍去病命令手下护送浑邪王先回自己的大营,然后自己率领投降的匈奴部队渡过黄河,成功完成了这次惊险的受降。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再战漠北,封狼居胥
      
      汉武帝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于元狩四年(前119)春,发动了规模空前浩大的漠北战役。此战由卫青和霍去病同时出征,各率5万兵马。名将李广,公孙傲,公孙贺,赵食其都归卫青指挥。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班底,没有合适的人充当裨将,就临时调李敢等人充当裨将,大胆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人。霍去病虽然没有按照汉武帝的计划完成对单于的最后一击,不过他仍然斩获颇多。据后来的统计,霍去病斩杀和俘虏的匈奴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将军卫青。汉武帝的诏书是这样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代,率领俘虏的匈奴士兵,穿过大漠,北进二千余里,携带很少的辎重补给,与左贤王接战,活捉了单于的近臣章渠,诛杀匈奴小王比车耆,渡过弓闾河,捕获匈奴屯头王和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然后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并且登上高山远眺大漠。共捕获和斩杀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霍去病的部队大概减损十分之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部队从匈奴那里缴获了粮食,所以虽然深入匈奴腹地也没有断粮。因此加封五千八百户食邑给骠骑将军霍去病。
      漠北之战可以说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将士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霍去病才22岁。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兵法,他说:“打仗应随机应变,而且时势交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当汉武帝将修建好的豪华府第赠给霍去病时,他拒绝接收,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句话不但说到汉武帝的心坎里去了,也说到历朝历代的皇帝和百姓的心坎里去了。

       与霍去病的封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武帝的诏书不仅对大败匈奴单于的大将军卫青只字未提,而且也没有给卫青更多的封赏,卫青手下也没有因为立下这次大功而被封侯。当皇帝当到汉武帝这种境界已经是可以随心所欲了,天子的意思就是天意。他一定要让外甥霍去病超过小舅子卫青,说到底这也是他们家的私事。只是这对于那些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士来说实在有些不公平。

再战漠北,封狼居胥
      
      汉武帝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于元狩四年(前119)春,发动了规模空前浩大的漠北战役。此战由卫青和霍去病同时出征,各率5万兵马。名将李广,公孙傲,公孙贺,赵食其都归卫青指挥。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班底,没有合适的人充当裨将,就临时调李敢等人充当裨将,大胆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人。霍去病虽然没有按照汉武帝的计划完成对单于的最后一击,不过他仍然斩获颇多。据后来的统计,霍去病斩杀和俘虏的匈奴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将军卫青。汉武帝的诏书是这样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代,率领俘虏的匈奴士兵,穿过大漠,北进二千余里,携带很少的辎重补给,与左贤王接战,活捉了单于的近臣章渠,诛杀匈奴小王比车耆,渡过弓闾河,捕获匈奴屯头王和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然后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并且登上高山远眺大漠。共捕获和斩杀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霍去病的部队大概减损十分之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部队从匈奴那里缴获了粮食,所以虽然深入匈奴腹地也没有断粮。因此加封五千八百户食邑给骠骑将军霍去病。
      漠北之战可以说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将士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霍去病才22岁。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兵法,他说:“打仗应随机应变,而且时势交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当汉武帝将修建好的豪华府第赠给霍去病时,他拒绝接收,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句话不但说到汉武帝的心坎里去了,也说到历朝历代的皇帝和百姓的心坎里去了。

       与霍去病的封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武帝的诏书不仅对大败匈奴单于的大将军卫青只字未提,而且也没有给卫青更多的封赏,卫青手下也没有因为立下这次大功而被封侯。当皇帝当到汉武帝这种境界已经是可以随心所欲了,天子的意思就是天意。他一定要让外甥霍去病超过小舅子卫青,说到底这也是他们家的私事。只是这对于那些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士来说实在有些不公平。


在漠北之战两年后,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因病去世。汉武帝对霍去病之死非常痛惜。特命陪葬茂陵。把霍去病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给他定谥号,合并“武”和“广地”两层意思称为景桓侯,哀荣无比。出葬之日,汉武帝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霍去病墓至今仍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在漠北之战两年后,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因病去世。汉武帝对霍去病之死非常痛惜。特命陪葬茂陵。把霍去病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给他定谥号,合并“武”和“广地”两层意思称为景桓侯,哀荣无比。出葬之日,汉武帝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霍去病墓至今仍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有人说李牧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对付匈奴的标准模式,这个模式不仅效率最高,而且付出的经济 成本最低,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最小,可谓既经济又环保,是最适合农耕世界对抗游牧世界的战略。后来试图颠覆李牧战略的君王名将虽然在局部战役上也取得了一些 胜利,但是站在经济和人文的角度来衡量,这些战略都是失败的,只要算一笔经济帐就再清楚不过。

但是,如果只从数量上比较,李牧的战绩是无人能比,但要说李牧如何伟大,把他的伏击战说成是对付匈奴的标准模式,未免太夸张了点。伏击战一般只能用一次,谁也不会第二次来钻你这个口袋,伏击战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非常高,适用性不好,当然不是什么所谓的“标准模式”。李牧的任务目标是保持边境的安全,不被匈奴抢走太多的东西,所以他很少主动出战,只求避战,当然避战又能保持边境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明朝的孙承宗也是采取类似的办法,敌人赚不到半点便宜。只是后来时间长了,赵国从上到下对李牧就不满意了,李牧才设计伏击战。伏击战省钱省力,能一举歼灭敌军(但不一定能消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大的战略目标,伏击战是最好不过的了。


汉武帝是有伟大抱负的皇帝,要洗刷国家民族耻辱,开疆拓土,广征四夷,教通四海,大规模进攻作战是必然选择,同时劳民伤财也是难免的,也是没办法的。汉武帝即位之初也试了用“马邑之谋”,但匈奴人不来钻口袋,就没办法了。试想如果“马邑之谋“成功,而且大胜,歼灭匈奴10万,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问 题,匈奴还会小规模侵袭,过个几年,又会大规模入侵,它不可能每次都来钻口袋。只有深入匈奴腹地,摧毁他们的经济和生活基础,大量消灭匈奴骑兵和老百姓,让他们也尝到战争的痛苦,这样他们要么求和,要么投降,要么逃走。深入到敌人经济中心去搞破坏,将战火烧到敌人本土,是战略上必须的,美日太平洋战争初期,美 国就急着派几架轰炸机去日本本岛轰炸,尽管在短期内对战争没有什么影响,但战略影响是深远的,让日本民众过早知道战争的痛苦和恐惧,战争对他们也没有好果 子吃。如果老是搞防御战,敌人虽然也有伤亡,但还是会不断的进攻。后金攻打明朝,每次出征,老百姓都敲锣打鼓欢送,希望军队抢更多的财物回来。所以只有让对方 老百姓尝到战争的痛苦,才是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最好手段。所以说卫青和霍去病斩杀和俘虏的不管是士兵还是老百姓,都是立功的,都可以消耗匈奴的国力,并最终消灭匈奴。

汉武帝是有伟大抱负的皇帝,要洗刷国家民族耻辱,开疆拓土,广征四夷,教通四海,大规模进攻作战是必然选择,同时劳民伤财也是难免的,也是没办法的。汉武帝即位之初也试了用“马邑之谋”,但匈奴人不来钻口袋,就没办法了。试想如果“马邑之谋“成功,而且大胜,歼灭匈奴10万,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问 题,匈奴还会小规模侵袭,过个几年,又会大规模入侵,它不可能每次都来钻口袋。只有深入匈奴腹地,摧毁他们的经济和生活基础,大量消灭匈奴骑兵和老百姓,让他们也尝到战争的痛苦,这样他们要么求和,要么投降,要么逃走。深入到敌人经济中心去搞破坏,将战火烧到敌人本土,是战略上必须的,美日太平洋战争初期,美 国就急着派几架轰炸机去日本本岛轰炸,尽管在短期内对战争没有什么影响,但战略影响是深远的,让日本民众过早知道战争的痛苦和恐惧,战争对他们也没有好果 子吃。如果老是搞防御战,敌人虽然也有伤亡,但还是会不断的进攻。后金攻打明朝,每次出征,老百姓都敲锣打鼓欢送,希望军队抢更多的财物回来。所以只有让对方 老百姓尝到战争的痛苦,才是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最好手段。所以说卫青和霍去病斩杀和俘虏的不管是士兵还是老百姓,都是立功的,都可以消耗匈奴的国力,并最终消灭匈奴。
有人看了李牧一次消灭匈奴10万的战绩,然后就大骂卫青和霍去病有什么了不起,大骂汉武帝是无能之辈,杀敌一万自损几千算什么本事。这些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以为学一下李牧就可以灭了匈奴,以为人家就肯定来钻你的口袋,这些人是只懂历史,而不懂军事,更不懂得战略。


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物资消耗是巨大的,而防守作战则相对小很多。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进行了五大战役,除了第四次战役,都是运动中的进攻战,攻城略地,大量消 灭 敌人,但自身消耗也很大。后来改为阵地防御战,就是后勤跟不上的体现。阵地防御战能以较小的物资消耗和较小的人员伤亡对敌造成一定的伤亡,能坚持持久作 战。因为已经打到三八线了,如果不想把美国佬赶下海,而是以战求和,阵地防御战是最好的方式。

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物资消耗是巨大的,而防守作战则相对小很多。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进行了五大战役,除了第四次战役,都是运动中的进攻战,攻城略地,大量消 灭 敌人,但自身消耗也很大。后来改为阵地防御战,就是后勤跟不上的体现。阵地防御战能以较小的物资消耗和较小的人员伤亡对敌造成一定的伤亡,能坚持持久作 战。因为已经打到三八线了,如果不想把美国佬赶下海,而是以战求和,阵地防御战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要实现战略目标,比如夺取土地,攻占城市,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摧毁敌人后方力量,那么大规模进攻作战是必须的,大的物资消耗和人员伤亡也是不可避免的。防守作战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汉匈边界几千公里,会防守的人才也就一两个,人家在这里吃亏,可以跑到其它地方去抢劫。明朝与后金的对抗中,皇太极从袁崇焕的防区根本捡不到便宜,更别想进关征服中原了,但皇太极绕道蒙古从另外一个地方入关,还是打了明朝一个措手不及。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会防守吧,英国人从广东捡不到便宜,就从浙江,天津入手,清朝还不是屈服了。
卫青、霍去病可不是“抗匈”名将,那时候汉朝已经是攻势作战,不是“抗”
18# coolkeair
这里的"抗"当然指的是对匈奴作战,而不是单纯的防御抵抗.


抗击匈奴呵呵,有陈汤吗~~

抗击匈奴呵呵,有陈汤吗~~
大家不妨看看柏杨对霍去病的评价
就知道西方白人的洗脑多么可怕了
马甲1号 发表于 2009-9-22 08:52
柏杨那套扯蛋的东西现在还每隔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在国内BBS上冒出来,算得上是月经帖了
政治局主席 发表于 2009-9-22 00:17
这里用"抗"确有不妥,一般而言"抗"是指敌国强势我方弱势,敌国主攻我方被动抵抗,显然汉匈战争不是这样

现在"抗"用得有些泛滥了,连唐朝“白江口之战”都被套上中国第一次抗日战争的名号........
嗯,那反击算不算“抗”?

嗯,那反击算不算“抗”?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09-9-22 17:36

算不上,就象中国从来没说过“抗印战争”和“抗越战争”,毕竟我强敌弱,敌方还没资格要中国抗的。
嗯,那反击算不算“抗”?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09-9-22 17:36

算不上,就象中国从来没说过“抗印战争”和“抗越战争”,毕竟我强敌弱,敌方还没资格要中国抗的。
看来说的戚继光抗倭,呵呵也得改了~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09-9-22 17:36
看是什么程度的“反击”,比如说二战德国突袭苏联,对苏联来说开始是卫国战争,后期一路反击到了柏林,这场战争还叫做“抗”就不合适了,所以人家一直是叫做苏德战争,而不是抗德战争
匈奴人游牧民族不是吃肉和羊奶的吗?而且身处苦寒之地,身体素质应该大大强于汉人的,为什么几次汉匈决战,汉朝人数并不占优,有时还是以少打多却总能取胜。

除去科技水平的差异,还有什么?

看匈奴人的武器和马匹并不吃多大亏啊?
64358646 发表于 2009-9-23 10:49


还有国力对抗吧
汉朝相对更输得起,匈奴经不起人员和物资的损失


自然环境恶劣身体素质就要强于汉族人么。。。。。。{:3_85:}

爱斯基摩人那更冷,吃肉更多。。。。。

自然环境恶劣身体素质就要强于汉族人么。。。。。。{:3_85:}

爱斯基摩人那更冷,吃肉更多。。。。。
64358646 发表于 2009-9-23 10:49
你是被中国近代的身体素质误导了,中国古代一直是超级大国,人民身体素质相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优势,你看秦始皇军阵士兵的身高和史书里中国士兵的身体素质都不差,跟中国古代农业最发达有关系。匈奴人这样的游牧民族虽然吃肉和奶,但毕竟是靠天吃饭,饱一顿饥一顿的时候多了,来场大雪人畜都要挨饿,身体素质未必就强。匈奴强的是马匹多而且好,机动力强,来去如风,但是匈奴的武器肯定不占优势,游牧民族手工业不发达,炼铁水平很低,武器水平怎么好得起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也可以成为第一战斗力,所以汉朝战胜匈奴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