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整形成本上百亿 教育部:44个汉字或不会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4:55:07
http://news.cn.yahoo.com/09-08-/972/2jmcw.html
汉字“整形”迎来民意“审判日”。截止到8月31日,《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全部结束。 44个汉字的“整形”问题受到各方关注,记者昨日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该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同时该司还透露,鉴于目前外界反对的声音比较多,最后也可能不会改。

44个汉字“整形”遭网友调侃

8月12日,教育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事件随即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唇”、“琴”、“亲”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汉字“整形”方案一出,立刻遭到网友炮轰,有网友还用调侃的口吻对写法调整进行了讽刺。如“唇”字由半包围改成上下结构,网友评论“张扬个性的年代,不用掩口说话”等。

[3大质疑]若改字成本由谁来买单?

如果44个汉字改变字形,涉及的范围太过广泛。一些人士更是担心,因改字引发的成本花费,可能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这笔成本究竟由谁来承担?

一旦确定汉字“整形”,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44个汉字,用其做偏旁部首的汉字也得改变。那么相应的字典、辞典、课本都要重新印刷;使用这些字的招牌、店铺也得改变;与这些字相关的地名、人名也得重新修改……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比如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每本10元,按照出版50年间4亿册的总发行量算,这样一改变成本就高达数十亿元。还有教科书、辞海、其他书籍等,成本无法估量。

汉字“整形”谁说了算?

写了一辈子的汉字,突然间要改变写法,让不少人觉得无法适应。难道仅凭专家的研究,就要求所有人改变书写习惯?汉字整形,究竟谁说了算?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此次字形调整有“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4个总原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规律性、系统性。

但这种“美化字形”的专家说法,并未得到公众认同。不少人质疑,因影响面太广,汉字“整形”不该由几名专家说了算。

对此,记者昨日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此次的汉字表虽然由专家委员会制定,但会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然后该司会将各方意见汇总,提交给国务院,最后由国务院决定最终定稿,然后再交教育部负责发布。

调查数据为何存差异?

教育部就汉字调整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天后,曾发布消息称“67%民众意见支持汉字调整”,但是在各大网站进行的调查中,网友反对的声音接近9成。显然,官方数据与网上调查数据截然不同。据报道,教育部于8月22日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9天中,通过信函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有网友对教育部发布的赞成数据预言称:“67%将成为下一个网络流行语。”

在一家网站进行的在线调查中,反对的网友超过了八成;另一家知名网站发起的投票中,35万网友中有九成投了反对票。同时,一些语言文字专家也对此表示反对。http://news.cn.yahoo.com/09-08-/972/2jmcw.html
汉字“整形”迎来民意“审判日”。截止到8月31日,《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全部结束。 44个汉字的“整形”问题受到各方关注,记者昨日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该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同时该司还透露,鉴于目前外界反对的声音比较多,最后也可能不会改。

44个汉字“整形”遭网友调侃

8月12日,教育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事件随即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唇”、“琴”、“亲”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汉字“整形”方案一出,立刻遭到网友炮轰,有网友还用调侃的口吻对写法调整进行了讽刺。如“唇”字由半包围改成上下结构,网友评论“张扬个性的年代,不用掩口说话”等。

[3大质疑]若改字成本由谁来买单?

如果44个汉字改变字形,涉及的范围太过广泛。一些人士更是担心,因改字引发的成本花费,可能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这笔成本究竟由谁来承担?

一旦确定汉字“整形”,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44个汉字,用其做偏旁部首的汉字也得改变。那么相应的字典、辞典、课本都要重新印刷;使用这些字的招牌、店铺也得改变;与这些字相关的地名、人名也得重新修改……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比如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每本10元,按照出版50年间4亿册的总发行量算,这样一改变成本就高达数十亿元。还有教科书、辞海、其他书籍等,成本无法估量。

汉字“整形”谁说了算?

写了一辈子的汉字,突然间要改变写法,让不少人觉得无法适应。难道仅凭专家的研究,就要求所有人改变书写习惯?汉字整形,究竟谁说了算?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此次字形调整有“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4个总原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规律性、系统性。

但这种“美化字形”的专家说法,并未得到公众认同。不少人质疑,因影响面太广,汉字“整形”不该由几名专家说了算。

对此,记者昨日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此次的汉字表虽然由专家委员会制定,但会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然后该司会将各方意见汇总,提交给国务院,最后由国务院决定最终定稿,然后再交教育部负责发布。

调查数据为何存差异?

教育部就汉字调整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天后,曾发布消息称“67%民众意见支持汉字调整”,但是在各大网站进行的调查中,网友反对的声音接近9成。显然,官方数据与网上调查数据截然不同。据报道,教育部于8月22日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9天中,通过信函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有网友对教育部发布的赞成数据预言称:“67%将成为下一个网络流行语。”

在一家网站进行的在线调查中,反对的网友超过了八成;另一家知名网站发起的投票中,35万网友中有九成投了反对票。同时,一些语言文字专家也对此表示反对。
有病么。定期杀一批专家真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教育部或说话或放屁
我觉得他们是在找骂,打算做这种事难道之前没有想过要付出的代价?
教育部吃饱了瞎折腾
定期枪毙些砖家叫兽有利于河蟹
网民又一次被调查
折腾。。


2# kaka22

可惜你无能,你杀不了,你老死了都杀不了。只能嘴上显恨,是最无能的人。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这样说话的。

2# kaka22

可惜你无能,你杀不了,你老死了都杀不了。只能嘴上显恨,是最无能的人。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这样说话的。
教育部吃饱了瞎折腾
定期枪毙些砖家叫兽有利于河蟹
我早说了幕后出版商们肯定是推手
我早说了幕后出版商们肯定是推手{:3_97:}
说句实话,对于知识分子就要找些写论文啦,带学生之类的事来耗精力,不然让其一闲下来就开始胡思乱想。

政府部门就是太闲了,憋着气找事
教育部一群人纯粹有病
前段时间大部制改革也是,改就改了,名字也改,改得不伦不类,什么住房与建设部,就叫建设部不行么?什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就叫劳动部不行么?
顶楼的计算方法根本不正确。

修改不修改,以前的字典都是照样用。
国务院院长 发表于 2009-9-1 15:57
小伙子不懂,叫原来的名字就代表一个部门被吞并了。

叫新的名字代表是2个部门重组,这个里面差别大了。还叫劳动部,那么人事部的人何去何从?
光荣的寒假党 发表于 2009-9-1 16:07
吞并又如何?
那以后又有新职能加入,是否名字还要加长?神奇的理由,出现在神奇的国度。
教育部这次折腾的不是汉字,是寂寞。不知道明年的高考判卷时老师会不会拿着放大镜找那些勾、撇、那的。
ship2007 发表于 2009-9-1 16:20
还是这个说法有趣:D
茴字有四种写法
国务院院长 发表于 2009-9-1 16:10
吞并就意味着被吞并部门的利益严重损害。

中国很多政策的出台、法规的制定,本来就是部门间的博弈。

对于一一般人来说,知道为什么就可以了,因为上面的人根本没打算让我们掺和。
吃多了,总得放点出来吧,不然下次怎么吃?于是就有了点改捺,很正常;P;funk
这事肯定黄,民间一边倒的反对,比坝绿的支持率还低
纯属吃饱了撑的的

整天不见干点正事,净瞎折腾


改朝换代之初,改国家的文字度量衡等,这是新朝的权力和新朝的新气象。而现在,再要改变国家的文字度量衡等,就是搅乱一朝的立国根基了。加新的字,造新的字,是可以的。但动已经被本朝,改了一次的本朝字体,则绝对不可以。这个,既不符合政治需要,并且也兴师动众,会白白的浪费国家的金钱和资源。而想出这种事的人,简直就是在胡搞乱来,在瞎折腾企图祸国殃民。

改朝换代之初,改国家的文字度量衡等,这是新朝的权力和新朝的新气象。而现在,再要改变国家的文字度量衡等,就是搅乱一朝的立国根基了。加新的字,造新的字,是可以的。但动已经被本朝,改了一次的本朝字体,则绝对不可以。这个,既不符合政治需要,并且也兴师动众,会白白的浪费国家的金钱和资源。而想出这种事的人,简直就是在胡搞乱来,在瞎折腾企图祸国殃民。
  中新网9月1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消息,教育部就44个汉字调整方案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不过围绕着这次汉字整形的争论并没有结束。针对外界有关的质疑,教育部专家出面澄清,否认已经把意见汇总上报。另外,专家还指出,有关“教育部称67%的公众支持汉字字形调整”消息是误读。

  昨天是8月31日,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日子。不过今天教育部网站并没有刊出相关的信息。但早在几天前,有媒体报道,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里,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

  网络投票一边倒:反对者超九成,支持者了了

  中央电视台报道称,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将把44个汉字调整意见上报国务院拍板。报道指出,“教育部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到昨日截止,44个汉字‘动刀整形’引发各界强烈反响。记者昨日从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该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同时该司还透露,鉴于目前外界反对的声音比较多,最后也可能不会改。 ”

  虽然教育部的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但在各网站上进行的调查讨论依然在继续。而在网站的调查中,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公众意见。新浪网关于“你是否支持调整44个汉字写法?”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的网友反对“44汉字整形”。此项调查中,反对者占投票者的91.3%,支持者仅占4.5%。

  另外中新网的一项调查称,82%的网友认为“专家穷折腾”,不支持改变字形。另外,6.7%同意调整字形,认为“有助教学和电脑存储”。还有11.4%的网友认为“改变字形”的举动很无聊,表示“不关心”。

  一边是67%的支持,一边是91.3%的反对声,两个迥异的数字,和背后的不同民意,预示着汉字调整回如何走下去?

  王锡锌:网络表达被扩大,专家和公众需要沟通

  对此,《新闻1+1》节目嘉宾、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王锡锌认为,这次汉字字形调整虽然是小动作,但却有大争议,“专家的提供的方案在与公众交流的时候,出现了隔阂。在两者之间存在理解上的问题。”

  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专家只关注于微调,从规范的角度,但对公众来说,关键是能不能通用,虽然这些调整很小,但可能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另一方面,专家认为这次是微调就结束了,但是老百姓会觉得这些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如身份证等。争议时正常的,关键是如果不能进行沟通,征求意见虽然截止了,但争议不会结束。

  王锡锌指出,就汉字来说,是很特殊的。“专家是从语言文字学方面是专业的,但是谁在使用汉字?普通人都会接触这些汉字。有些网络上的表达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如是否要回学校重新学习,这带有某种情绪化,但这种情绪化也提醒:专家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后,要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倾听公众的意见,并进行回应和沟通。”他说。

  目前正在统计数据,还没上报国务院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连线时说,“教育部将把44个汉字调整意见上报国务院拍板”这个消息是不真实的。

  他指出,“因为目前征求意见工作还在搜集意见组层面,大家还都在紧张工作,收集数据,我们征求意见组还要报给收集意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过段时间才能上报给国家语委。所以目前这个报道是不真实的。”

  姚喜双还表示,“我们作为征求意见组会把意见一方面反映给专家,也上报给征集意见的领导小组。我们一方面要遵循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会认真听取社会大多数人的意见。我觉得大多数人民群众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的专家和决策也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策。”

  67%数字有误读,绝大部分公众都反对

  对于此前有媒体所报道的,教育部称67%的公众支持汉字整形,与网上的八九成的不支持的鲜明反差,姚喜双指出,这其实是媒体的“误传误报”。

  姚喜双透露,“我们收集的意见3000多封邮件和信件,目前正在紧张的统计。媒体所报道的67%的统计数据是误传误报。这次的征集意见,有几个方面的数据:一个是支持或赞同我们通用汉字表这种问计于民的做法,对此,绝大多数网民持支持我们的意见。有人表示,字表向全国征求意见这个做法太好了,有意义、有价值。此外,还有对我们整体工作程序是支持的。”

  姚喜双指出,“说67%的公众支持44个字的微调,是误报。据我们统计的数字,绝大多数公众是反对44个汉字微调的。这和网上的调查数据的吻合。我们会把这个数据反映给专家组,请大家放心。”
aidoing 发表于 2009-9-1 14:27

也许有专家就是要显示自己的成果和学问。一旦“调整”成功,说不准要来申请科技成果奖、专利、政府特殊津贴、晋升职称、申报院士、竞聘领导岗位……
不是说广大人民群众同意吗?这怎么又不改了?
两个字“太闲”,没有供房供车供读书压力造成的脑部功能改变,建议人道毁灭
晏扬:汉字整形浪费钱财令人心痛2009年09月02日 10:13齐鲁晚报

截至8月31日,《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结束,汉字整形迎来民意“审判日”。据《新闻晨报》9月1日报道,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该司同时透露,鉴于目前外界反对的声音比较多,最后也可能不会改。

有关部门将意见上报国务院,由国务院裁决,与其说是寻求“尚方宝剑”,不如说是给自己寻找台阶,以挽回一些颜面。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始于2001年,八年磨一剑,没想到的是,最后“难产”下来的竟然是一只耗子。44个汉字整形,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3000多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好笑吗?一点也不好笑,因为在此过程中,多少学术经费花出去了,多少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浪费了,作为纳税人心痛不已,但作为主持者和参与者,可能乐在其中。

电脑时代来临,语言文字工作趋冷,没有多少事可做,但总得找点事情做,否则某些机构有何存在的必要?岂不是要被裁撤或被整编?于是,“没事找事”对汉字进行整形,在批评者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在主持者看来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者可以炮制很多汉字整形的理由,并且很方便地申请到大笔学术研究经费,而且,研制时间不妨拖得久一些,以便与经费数额相称。现在,经过8年研制,钱已经花掉了,总得拿出一些成果出来,44个汉字整形方案便是花那么多钱取得的“成果”,如果“成果”一拿出来就被否决掉,主持者的面子何在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如何向各方交代、如何对得起那笔研究经费。于是,主持者毫无疑问地要选择固执己见,不惜与民意对抗,甚至不惜虚造民意。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汉字整形这场折腾背后的利益问题,认清这场折腾的“要害”所在。“要害”并不在于汉字整形有无必要,而在于其背后的利益与学术机制。君不见,如今有多少学者削尖了脑袋申请课题、项目,这些课题、项目有无意义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先把科研经费拿到手,若干年后,随便拿出什么“成果”应付一下,反正钱已经花完了。汉字整形之研制,莫过如此。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初立项时,不问问公众有无必要花那么多钱研制汉字整形,现在才来征求公众意见。想想看,如果此次汉字整形最后被否决,会有人为这次徒劳无功、浪费纳税人钱财的研制负责吗?恐怕不会的——绝对不会的!

如今有多少学者削尖了脑袋申请课题、项目,这些课题、项目有无意义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先把科研经费拿到手,若干年后,随便拿出什么“成果”应付一下,反正钱已经花完了。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 ... _6439_1331260.shtml
司欣:专家可以玩寂寞 但请别玩汉字

2009年08月20日 08:26重庆时报

8月12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多数网友表示反对。据说,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8月19日新华社)

专家在网络几成嘲讽语的代名词。为什么我们的专家有学又有识,却总是为网友不屑呢?我想主要是某些专家脱离国情和实际,总是想当然和随心所欲地“建言”,而这些建言又往往携带过多的精英意识和学究气。难怪专家建议每一出炉,就立刻成了网络笑柄,引来口水滔滔。

对于此次的汉字调整,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这是“折腾”。学术专家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他们是一批精神贵族,他们都是玩智商游戏和玩概念的高手。特别是一些冷门学科的专家,比如汉语言研究的专家,他们可能还很寂寞,他们又不甘于被边缘化,需要寻找一种入世的热闹感觉,而发怪论或可冲淡这种寂寞感———尤其当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在某种程度上干预社会关系、影响公共程序。正是这一种成就感催生了不少专家的惊人之论。

在我看来,网友的指责并不尖刻,纳税人的钱养活的是有学术良心的专家学者,而不是像《红楼梦》里每天闲极无聊的贵族们。汉字的演变是中国历史和文化流转的自然产物,在传承中淘汰和优化,最终形成为各个时代人们所公认和统一使用的文字系统。汉字不是御用工具和任何外力的产物,不是某个集团或群体的意志,更不是几个专家就能轻易颠覆的。汉字已然形成有序统一的书写和录入系统,任意更迭和改变汉字整体性,无异于绑架民族文字。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玩的不是汉字,而是寂寞!专家们可以玩寂寞,但拜托千万别玩汉字。就算玩也要自己在书斋玩,千万别玩到公共空间,别给我们添乱,行吗?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 ... _6439_1310814.shtml
砖家吃多了没事干!:@
汉字整形是由谁发起的呢?为什么让教育部来担纲
本来就是一群吃饱饭没事做的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