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 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05:55
    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 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44汉字“整形”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44汉字“整形”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于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网民反应;
  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 “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记者 肖莹佩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08-19/1824239.shtml
    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 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44汉字“整形”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44汉字“整形”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于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网民反应;
  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 “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记者 肖莹佩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08-19/1824239.shtml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3_98:}
这帮脑袋灌粪的WBD,吃饱了撑的:@
吃饱了撑的
穷TM折腾{:3_91:}
还真是鲁迅下课了,孔乙己们复活了
让我想到了竖心旁的争论,哎……我没文化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
广电总局,教育部……别干事了吧!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
教育部的领导专家们别再折腾了{:3_77:}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
教育部的官老爷们:“茴”字都多少种写法?
这是第几代简体?
教育部的人看来是太闲了 建议裁员
他们认为他们有单方面修正中国文化的权利。
教育部没有权力。

必须经全国人大批准才可行。
说了不折腾,还TM瞎折腾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
教育部几乎就是一个折腾部,好象不折腾不足以显示其存在。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学术造假猖獗、形式主义盛行,后面都或多或少有教育部的影子。而在他应该坚持的教育公平上的作为,却乏善可陈。
给汉字动刀,专家折腾的不是汉字是寂寞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大河网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8月19日四川在线)  


  如今的专家,仿佛是一群专门在家里吃饱了没事找点事干的人。如果不找点事情做一做,让人们看一看他们的劳动和成果,专家们也就似乎更加的成了没事可干的人了。而且看不到劳动和成果,人们也就可能很快的将他们遗忘。这就像一些艺人一样,隔三差五的需要整出点“动静”。一会儿传出某某与某某“分手”了,一会儿又传出某某与某某“牵手”了。诸如此类,总之他们是不能淡出人们的视线。淡出了人们视线,没有人关注,艺人们还怎么生存?

  我们的专家也正在向艺人们看齐了。他们耐不住的不是时间,而是寂寞。于是乎,专家们“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势必要找出点事情做做,也势必要将自己的劳动拿出来“晾一晾”。比如给汉字“动刀整形”,不就是历经数年的成果?这般的成果,还不值得拿出来么?给汉字“动刀整形”,也确实令我辈感到匪夷所思和叹而观止!我辈是不敢给汉字“动刀整形”的,因为没有那个胆量和能耐。只有我们的专家才敢于拿起手中的刀子,给汉字进行一番“整形”。

  也或许是由于时下新词新字“辈出”,什么“超女”“山寨”等等,专家们看了,更是耐不住寂寞。一个个“摩拳擦掌”,要拿汉字开刀。实在出不了新东西,就只好在老东西上做做文章。像“微调”一下字形,也是好的,毕竟也属于一大“成果”。这一“微调”,自然就证明出我们专家的辛苦和与众不同了。

  不过给人家“动刀整形”,也需要给个理由先。莫非这被“整形”的44个字,长相很难看?难看到了,有影响汉字整体风貌和污染我们眼睛的地步?以至于,需要我们的专家要对其亲自“掌刀”?然而,长相难看不难看,还需要大众说了算。大家说难看,才是真的难看。专家们的“倡导”,并不成其为“动刀整形”的理由。况且,专家们的这番“整形”,不仅让人感觉不到“美”,相反为何让人看了还深感别扭呢?若是看了让人感觉舒畅倒也罢了,可看着看着,却如骨鲠在喉般的难受!

  无论旧时的繁体字还是今用的简体字,一笔一划都有其意义,并不是胡乱的造出。如“琴”本作“珡”。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珏”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今人用“琴”字,乃上从小篆,下作今声。原本一个好看的汉字,一横一竖也很是“端正”,忽然之间“琴”不再是那个“琴”,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而这个从后面平白无故翘起的“尾巴”,它的意义何在,它的“美”又在哪里?难道某位专家看它过于“古板”,就“心血来潮”的要将它“翘”一下?

  字形的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只是将一些字进行简单的“微调”,可实际上事关重大。不但字形变了,和从前大不一样,便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偌大的变化。如若按照专家们“微调”后的汉字进行规范性的统一,那么,所有的汉字字典是不是都要重新印刷呢?否则,其收录的汉字不就是“错字”么?若重新印刷,又该要花费多少的人力财力呢?这笔账,专家们是否算出?改一改字形很简单,但要让全国人民都依此去改,则难矣!

  夏余才

  (转载此文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黑色绵羊 发表于 2009-8-19 10:48
同意~~~~~~~~~:handshake
附议.................:handshake
m_sy 发表于 2009-8-19 16:04

还有教育部上面的分管领导也一样!
不要瞎折腾了

我们知道你们是专家
黑色绵羊 发表于 2009-8-19 10:48
是的是的,你们斗地主搓麻将,咱不反对,但是别瞎折腾。
也许某些领导觉得不改就不能发挥它拥有的权利。不被网民麻骂一骂晚上睡觉不舒坦。
“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这几个的底下我一向写成木字的……难道原来是“小”加一横?
瞎折腾
记得小时候上课听写,“门”字我没写那钩,结果算我错字。不知道这么改完后会不会增加更多的错字。
这些专家们折腾的真的不是汉字,是寂寞。最好他们能再折腾折腾,把英文、法文、俄文的拼写也折腾一下
教育系统一大堆为人诟病的问题,不好好解决。
尽扯些咸淡
教育部的领导同志们,你们该斗地主的就去斗地主,该搓麻将的就去搓麻将,就不要在这里瞎掰了
要改就大改
scut_m 发表于 2009-8-19 19:10
估计不少的人这样写,教育部顺应民意,把小加一横都改成了木了
这不是瞎折腾吗.
{:3_77:}教育部吃干饭的太多了!!
这类东西 教育部应该是参与 而不应该是主持,难道国家没有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机构?

不过看了详细内容,倒是体会他们的用意,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早就发现,很多字是写不规范的,比如 唇  实际上那个半包围很多人都已经写成了 上下结构  调整一下 也是好事
看来教育部真是很闲了!
琴我一直都那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