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0b复杂的机翼 的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6:14


J10b采用复杂的机翼
1、外翼段采用高速变弯度机翼(自适应高低速,提高可用迎角)
--
2、几何扭转(a、扰乱翼面横流阻止翼尖附面层堆积  b、有效减小诱导阻力  c、几何扭转的超音速阻力增加量大于气动扭转  d、几何扭转的可用迎角提高量 >  气动扭转)
--
3、气动扭转(a、减小诱导阻力 b、减小亚跨音速阻力 c、气动扭转的超音速阻力增加量小于几何扭转 d、气动扭转的可用迎角提高量 < 几何扭转)
--
4、内翼段,翼根采用翼身融合,减小亚跨音速阻力,从内翼段根部至内翼段外部其翼型是连续变化的可有效减少内翼与机身之间的干扰阻力,提高内翼段的升力系数,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鸭翼的增升效果(a、充分利用鸭翼产生的涡流用于增升  b、避开鸭翼的不良下洗  c、中低速大迎角飞行状态下,鸭翼起到内翼段的前缘开缝襟翼的作用,即增升又提高了内翼段的失速迎角,所以J10系列内翼段没有设置前缘襟翼,恰因如此J10系列内翼段才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复杂的形状,达到更好的效果。)
--
5、大后掠角三角翼,起到很好的减小超音速波阻作用,又由于大后掠角三角翼有效翼面大,大大的降低了翼载。
--
6、内翼段和外翼段的结合部,干扰翼面横流,减小内翼与外翼之间的相互干扰产生的干扰阻力,内翼达到高速高升力目的,外翼达到高速低阻的目的
内翼段和外翼段的结合部:
A、高速情况下------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的前缘襟翼收起,外翼段的前缘略高于内翼段的前缘,直接破坏产生翼面横流的最大诱发源(大后掠角机翼前缘),又因为外翼段前缘略高于内翼段前缘的突起还会产生锯齿涡(不如前缘锯齿来的强烈,但阻力要比前缘锯齿小的多。在鸭翼涡的帮助下整体增升效果远好于前缘锯齿的增升效果)来剥离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达到增升
B、低速情况下------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的前缘襟翼放下,外翼段的前缘低于内翼段的前缘,直接破坏产生翼面横流的最大诱发源(大后掠角机翼前缘),鸭翼涡流和鸭翼翼尖涡流均匀稳定的流过内外段机翼上表面,剥离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达到增升提高可用迎角的效果。另外低速大迎角情况下-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的前缘襟翼放下,其效果是减小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前缘的实际迎角,达到扩大可用迎角的目的。中低速大迎角飞行状态下,鸭翼第二作用是起到内翼段的前缘开缝襟翼的作用,即增升又提高了内翼段的失速迎角,所以J10系列内翼段没有设置前缘襟翼,恰因如此J10系列内翼段内翼段才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复杂的形状,达到更好的效果。

翼刀是用来阻止翼面横流的
翼面横流会造成,大后掠角机翼沿机翼展向越往翼尖附面层堆积的越高,这会减小大后掠角机翼的失速迎角(翼尖最先失速,然后翼根失速,之后两个方向向机翼中部快速扩散,随后全翼失速)。翼刀阻止翼面横流,阻止因翼面横流造成的额外附面层堆积,增加大后掠角机翼的失速迎角(翼根先于翼尖失速)。
J8的三角翼主翼采用气动扭转来减小诱导阻力、改善亚跨音速飞行性能,但气动扭转对减小翼面横流的效果不佳,所以通过翼刀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达到阻止因翼面横流造成的额外附面层堆积,增加大后掠角机翼的失速迎角的目地

J10b采用复杂的机翼
1、外翼段采用高速变弯度机翼(自适应高低速,提高可用迎角)
--
2、几何扭转(a、扰乱翼面横流阻止翼尖附面层堆积  b、有效减小诱导阻力  c、几何扭转的超音速阻力增加量大于气动扭转  d、几何扭转的可用迎角提高量 >  气动扭转)
--
3、气动扭转(a、减小诱导阻力 b、减小亚跨音速阻力 c、气动扭转的超音速阻力增加量小于几何扭转 d、气动扭转的可用迎角提高量 < 几何扭转)
--
4、内翼段,翼根采用翼身融合,减小亚跨音速阻力,从内翼段根部至内翼段外部其翼型是连续变化的可有效减少内翼与机身之间的干扰阻力,提高内翼段的升力系数,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鸭翼的增升效果(a、充分利用鸭翼产生的涡流用于增升  b、避开鸭翼的不良下洗  c、中低速大迎角飞行状态下,鸭翼起到内翼段的前缘开缝襟翼的作用,即增升又提高了内翼段的失速迎角,所以J10系列内翼段没有设置前缘襟翼,恰因如此J10系列内翼段才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复杂的形状,达到更好的效果。)
--
5、大后掠角三角翼,起到很好的减小超音速波阻作用,又由于大后掠角三角翼有效翼面大,大大的降低了翼载。
--
6、内翼段和外翼段的结合部,干扰翼面横流,减小内翼与外翼之间的相互干扰产生的干扰阻力,内翼达到高速高升力目的,外翼达到高速低阻的目的
内翼段和外翼段的结合部:
A、高速情况下------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的前缘襟翼收起,外翼段的前缘略高于内翼段的前缘,直接破坏产生翼面横流的最大诱发源(大后掠角机翼前缘),又因为外翼段前缘略高于内翼段前缘的突起还会产生锯齿涡(不如前缘锯齿来的强烈,但阻力要比前缘锯齿小的多。在鸭翼涡的帮助下整体增升效果远好于前缘锯齿的增升效果)来剥离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达到增升
B、低速情况下------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的前缘襟翼放下,外翼段的前缘低于内翼段的前缘,直接破坏产生翼面横流的最大诱发源(大后掠角机翼前缘),鸭翼涡流和鸭翼翼尖涡流均匀稳定的流过内外段机翼上表面,剥离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达到增升提高可用迎角的效果。另外低速大迎角情况下-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的前缘襟翼放下,其效果是减小外翼段的变弯度机翼前缘的实际迎角,达到扩大可用迎角的目的。中低速大迎角飞行状态下,鸭翼第二作用是起到内翼段的前缘开缝襟翼的作用,即增升又提高了内翼段的失速迎角,所以J10系列内翼段没有设置前缘襟翼,恰因如此J10系列内翼段内翼段才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复杂的形状,达到更好的效果。

翼刀是用来阻止翼面横流的
翼面横流会造成,大后掠角机翼沿机翼展向越往翼尖附面层堆积的越高,这会减小大后掠角机翼的失速迎角(翼尖最先失速,然后翼根失速,之后两个方向向机翼中部快速扩散,随后全翼失速)。翼刀阻止翼面横流,阻止因翼面横流造成的额外附面层堆积,增加大后掠角机翼的失速迎角(翼根先于翼尖失速)。
J8的三角翼主翼采用气动扭转来减小诱导阻力、改善亚跨音速飞行性能,但气动扭转对减小翼面横流的效果不佳,所以通过翼刀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达到阻止因翼面横流造成的额外附面层堆积,增加大后掠角机翼的失速迎角的目地
不知道所谓... 常规布局与抬式布局的气动能够相互对哪方面呢?

设计初衷还有诉求完全是两个方向... 哎
sexthegun 发表于 2009-8-4 11:25

详细的这里不说了,仅仅简单谈谈
使用翼刀是无奈之举啊……
大大经常来啊,给大家讲讲课嘛~{:3_87:}
翼刀还属于经典的超简单解决问题的办法,属于简单粗暴型。嘿嘿
roach1234 发表于 2009-8-4 12:49
========================================
要是你买一部老凤凰自行车踩得叮当作响,老头子看着不爽应给你上一边两块夹板,让你高起高座
而不是给你换一部变速跑车...却来大谈什么跑车的变速性能?
就这先写这么点
再扯翼刀
就去看看咆哮者
9# adjust
这个翼刀有个好处就是结构改动比较简单,但问题是效率不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