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思考:北方领土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54:27
前一段时间,看到凤凰网关于中国国土沦丧的文章,很有感慨。
一直有一个疑问:苏联都分裂了,为啥俄罗斯不分裂呢?
   
    俄罗斯的领土很大,但是也很散。  
面积:  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
人口: 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欧洲部分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而广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城市人口占全国的73%。1.41亿(2008年政府估计,世界第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09名)。性别比 0.88

民族: 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82.95% 。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主要民族的宗教
  民族 人口(千) 百分比 宗教信仰
  俄罗斯族 115868.5 79.82% 东正教
  匈奴族 5558.0 3.83% 逊尼教*
  乌克兰族 2943.5 2.03% 东正教、天主教、联合教派*
  巴什基尔 1673.8 1.5% 逊尼教
  楚瓦什族 1637.2 1.13% 东正教
  车臣族 1361.0 0.94% 逊尼教
  亚美尼亚族 1130.2 0.78% 基督单性论教派*、东正教
  莫尔多瓦族 844.5 0.58% 东正教
  白俄罗斯族 814.7 0.56% 东正教、天主教
  阿瓦尔族 757.1 0.52% 逊尼教
  哈萨克族 655.1 0.45% 逊尼教
  乌德穆尔特族 636.9 0.44% 东正教
  阿塞拜疆族 621.5 0.43% 逊尼教
  马里族 604.8 0.42% 东正教
  日耳曼族 597.1 0.41% 新教、天主教
  卡巴尔达族 520.1 0.36% 逊尼教
  奥塞梯族 514.9 0.35% 东正教、逊尼教
  达尔金族 510.2 0.35% 逊尼教
  犹太族 500.0 0.34% 东正教、犹太教*
  布里亚特族 445.3 0.31% 东正教、佛教、萨满教*
  雅库特族 444.0 0.31% 东正教、萨满教
  库梅克族 422.5 0.29% 逊尼教
  印古什族 411.8 0.28% 逊尼教
  列兹金族 411.6 0.28% 逊尼教前一段时间,看到凤凰网关于中国国土沦丧的文章,很有感慨。
一直有一个疑问:苏联都分裂了,为啥俄罗斯不分裂呢?
   
    俄罗斯的领土很大,但是也很散。  
面积:  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
人口: 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欧洲部分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而广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城市人口占全国的73%。1.41亿(2008年政府估计,世界第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09名)。性别比 0.88

民族: 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82.95% 。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主要民族的宗教
  民族 人口(千) 百分比 宗教信仰
  俄罗斯族 115868.5 79.82% 东正教
  匈奴族 5558.0 3.83% 逊尼教*
  乌克兰族 2943.5 2.03% 东正教、天主教、联合教派*
  巴什基尔 1673.8 1.5% 逊尼教
  楚瓦什族 1637.2 1.13% 东正教
  车臣族 1361.0 0.94% 逊尼教
  亚美尼亚族 1130.2 0.78% 基督单性论教派*、东正教
  莫尔多瓦族 844.5 0.58% 东正教
  白俄罗斯族 814.7 0.56% 东正教、天主教
  阿瓦尔族 757.1 0.52% 逊尼教
  哈萨克族 655.1 0.45% 逊尼教
  乌德穆尔特族 636.9 0.44% 东正教
  阿塞拜疆族 621.5 0.43% 逊尼教
  马里族 604.8 0.42% 东正教
  日耳曼族 597.1 0.41% 新教、天主教
  卡巴尔达族 520.1 0.36% 逊尼教
  奥塞梯族 514.9 0.35% 东正教、逊尼教
  达尔金族 510.2 0.35% 逊尼教
  犹太族 500.0 0.34% 东正教、犹太教*
  布里亚特族 445.3 0.31% 东正教、佛教、萨满教*
  雅库特族 444.0 0.31% 东正教、萨满教
  库梅克族 422.5 0.29% 逊尼教
  印古什族 411.8 0.28% 逊尼教
  列兹金族 411.6 0.28% 逊尼教


中学时期中国历史的传统地图,大家都应该记得,就是在元朝时期,西伯利亚是我国领土!!!
    俄罗斯的人口结构比我国汉族人口结构相差不多,但是领土更为分散,因此,北方的西伯利亚问题应当纳入远期领土规划,在50年后争取将俄罗斯恢复为历史上的“公国”!
    即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西伯利亚地区,归纳为中国地区范围。

中学时期中国历史的传统地图,大家都应该记得,就是在元朝时期,西伯利亚是我国领土!!!
    俄罗斯的人口结构比我国汉族人口结构相差不多,但是领土更为分散,因此,北方的西伯利亚问题应当纳入远期领土规划,在50年后争取将俄罗斯恢复为历史上的“公国”!
    即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西伯利亚地区,归纳为中国地区范围。
差点就分了。。。。。。不过毛子够狠啊
21个共和国:阿迪格共和国(阿迪格)、阿尔泰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马里埃尔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北奥塞梯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鞑靼斯坦)、图瓦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车臣共和国、楚瓦什-恰瓦什共和国;
  (2)6个边疆区: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3)49个州:阿穆尔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阿斯特拉罕州、别尔格勒州、布良斯克州、弗拉基米尔州、伏尔加格勒州、沃洛格达州、沃罗涅日州、伊万诺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加里宁格勒州、卡卢加州、 堪察加州、克麦罗沃州、基罗夫州、克斯特罗马州、库尔干州、库尔斯克州、列宁格勒州、利佩茨克州、马加丹州、莫斯科州、摩尔曼斯克州、下诺夫哥罗德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奥伦堡州、奥廖尔州、奔萨州、彼尔姆州、普斯科夫州、罗斯托夫州、梁赞州、萨马拉州、萨拉托夫州、萨哈林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坦波夫州、特维尔州、托木斯克州、图拉州、秋明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赤塔州、雅罗斯拉夫尔州
  (4)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圣彼得堡 ;
  (5)1个自治州:犹太自治州;
  (6)10个自治区: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科里亚克自治区、涅涅茨自治区、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利亚特自治区、汉特—曼西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埃文基自治区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
建议转水区。。。。。
毛国大柚子 发表于 2009-7-30 17:45

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要承受北方的重压!
毛国大柚子 发表于 2009-7-30 17:43

据我在超大的历史,还没见过这样的月经!
应该是初潮吧?
有过割地历史的国家,国民大都对领土问题极其敏感,拘泥于领土的情感很正常吧,有什么好讽刺的

其实东北丧失的那些领土中,最让人遗憾的是丢掉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风♂心灵の息 发表于 2009-7-30 17:50

所以我觉得,治标不如治本!
看看经济主义的观点:
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教训   左凤荣

苏联解体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裂成15个独立国家。

  沉重的历史包袱。俄罗斯刚刚崛起时领土只有28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到20世纪初已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濒临三大洋的帝国。俄罗斯也从单一民族国家变成了多民族国家,有大大小小100多个民族。沙皇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占总人口43%的俄罗斯人,享有种种特权,广大非俄罗斯民族被当成“异族人”,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经济上,少数民族地区变成了俄罗斯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沙皇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禁止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强迫他们改信东正教。列宁因此把俄国称为“各族人民的监狱”。由于缺少内在凝聚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帝国解体,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联邦: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斯大林曾负责民族事务,他拟定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的决议草案(称为“自治化”方案),要求其他民族国家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赞成,白俄罗斯主张维持现状,实际上反对,乌克兰干脆不予理睬,格鲁吉亚坚决反对。列宁认为,这个“自治化”方案是“根本不对的”,“是根本不合时宜的”。他主张“我们承认自己同乌克兰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以及其他共和国是平等的,将同他们一起平等地加入新的联盟,新的联邦”。最后,列宁的意见被接受。苏联在当时能顺利建立,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民族独立国家都是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而布尔什维克党是统一的;乌克兰等少数民族,觉得自己能与大俄罗斯民族在联盟中拥有平等权利感到满足;面临着抵御外部威胁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共同任务。

  难以愈合的创伤。在民族国家里,通常都存在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倾向,如何解决好这两种倾向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列宁坚决主张保留和巩固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但不是靠强制,而是靠联盟各成员国的平等,靠联盟能增进各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他强调,重点是与大俄罗斯主义传统作斗争。列宁逝世后,苏联把反倾向的重点放在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上,不恰当地把地方一些合理要求也归为民族主义倾向,进行压制和打击,结果是两种倾向都在发展。

  在理论上,斯大林及其以后的领导人,只把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存在,把民族进程等同于社会进程。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后,苏联便开始否认自己存在民族问题。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民族自我意识也在增长,对此,苏联不是尊重和引导,而是用大俄罗斯主义进行压制,斯大林甚至公开宣称:俄罗斯民族“是加入苏联的所有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战争末期,斯大林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惩罚与德军勾结为由,先后把波兰人、朝鲜人、德意志人、卡拉恰耶夫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等共11个民族,整个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40年8月,强行把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随后,又强迫数十万人迁往苏联内地,把大批俄罗斯人迁入这一地区。波罗的海三国始终存在分立势力,苏联解体正是从这三国开始的。

  这些错误严重损害了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对大俄罗斯主义的不满情绪,成为滋生地方民族主义的温床。

  联邦形式本身有明显的缺欠。与美国等国的联邦制不同,苏联是以主体民族划分行政区域,这种联邦制形式客观上在不断强化民族观念,使生活在联邦主体内的各民族公民并没有真正享有平等权利。在外界看来,苏联是一个国家,但在苏联国内,居民首先认同的是自己的民族属性。当权者必须出自主体民族,如果当权者本身和主体民族都对中央不满,就会形成可怕的力量。

  事实上,苏联是单一制国家,而在宪法上却是联邦制国家,还明文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退出联盟的权利,为民族国家脱离联盟提供了法律依据。

  经济没搞好是解体的根源。苏联民族问题爆发的总根源还在于经济没搞好。到苏联解体时,苏联GNP占美国的比例与沙俄时期相当。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不仅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还低于东欧国家和曾经落后的亚洲国家,这使得各大小民族对“苏联”产生反感乃至敌意,联盟国家失去了凝聚力。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们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最重要因素。

  戈尔巴乔夫改革方针失当,为民族问题的总爆发提供了契机。在此之前,由于有共产党作为维系联盟的纽带,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各加盟共和国没提出过,也不可能提出退出联盟的问题。戈尔巴乔夫没有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发展轻工业,改革集体农庄制度上,仍要加速发展重工业,搞以民主化、公开性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没有找到维系联盟的新纽带前,给苏共以致命的打击,剪断了维系苏联存在的最后纽带。随着苏共的削弱和解散,不再有对地方分裂主义施加威慑的力量,各联盟国家的领导人,为了自己在本共和国的威信,大力向中央争主权,联盟中央被架空,最后走向解体。苏联的教训是深刻的。

  来源:《学习时报》第110期
人少地多,这倒是着实让人羡慕...就是社会有点乱。
论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1991年,列宁亲手缔造的、曾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存在了69年后分崩离析,境内各加盟共和国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是20世纪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本文仅从民族问题的角度作些初步探究。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大小民族多达120多个。境内15个加盟共和国,是以诸民族中较大的民族为主体,其它较小民族参加组成的。一些较小民族,按其地域大小、人口多少在加盟共和国内分别组成“自治共和国”、“民族自治州”等。在组成加盟共和国的较大民族中,俄罗斯人最多,约1.5亿;乌克兰族人次之,约0.5亿;加上同属斯拉夫族,血缘、语言、宗教相近的白俄罗斯族人0.1亿,共占苏联人口的70%。组成中亚五国的主要民族是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族,约占苏联人口的20%。组成南高加索三国的分别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族,约占苏联人口的3%。组成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分别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族,约占苏联人口的7%。摩尔多瓦是1940年成立的。


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这个民族国家共同体可以说是历史的遗产。而沙俄是在16至19世纪通过残酷的武力兼并大大小小的民族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对境内非俄罗斯民族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统治,使俄罗斯与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在争取革命胜利的过程中,老一辈布尔什维克将境内各民族解放斗争纳入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强调沙俄是各民族的监狱,主张民族自决。“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为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做了大量工作。1922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当时参加联盟的只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加盟共和国。中亚五国是20年代中期成立并加入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于1940年并入苏联。其中,南高加索地区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加入苏联时都有一番曲折的经历,且存在一些缺陷,后来一直成为民族问题的焦点地区。


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于1922年底作为外高加索联邦成员国加入苏联,是苏联最早的联盟成员国。但根据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外高加索只能作为联邦整体,格、阿、亚三国则以“自治共和国”而不是“加盟共和国”身份加入苏联。这样,三国实际上被降了一级,未能与俄罗斯联邦等处于同等地位。格鲁吉亚等三国一致反对这一做法,提出了民族平等和自主的要求,从而爆发了苏共历史上有名的“格鲁吉亚事件”。列宁当时很同情和支持格鲁吉亚人的斗争,严厉批评了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简单粗暴方法,并同意三国以加盟共和国分别加入苏联。但因列宁病笃无法视事,斯大林又掌握了实际大权,在1923年的俄共(布)十二大上,主张平等入盟的穆吉万尼等格鲁吉亚党的领导人被打成民族主义集团,遭到批判和撤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3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被枪决。斯大林的粗暴做法和严厉镇压政策在格鲁吉亚民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首先要求独立并率先脱离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附秘密协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而强行兼并的。1938年10月,根据秘密协定,苏联与三国签定了三国同意给苏联提供军事基地并允许苏联驻军等内容的互助条约。1940年6月,苏联突然通牒三国改组政府和保证在其领土上部署苏联军队,并随即占领三国全境。7-8月,苏联完成了三国的全部入盟工作。在这期间,三国有数十万民族主义者因反对并入苏联而遭枪决、逮捕或流放。苏德秘密协定及斯大林采用最后通牒、武力镇压等粗暴践踏第三国权利的民族利己主义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苏德秘密协定被西方在纳粹档案中发现而广为人知,但苏联一直否认。因而在苏联国内,知之者寥寥。90年代,波兰剧变后,苏联不得已将秘密公诸于世,这一兼并事实使国内舆论哗然,更激起了三国人民的愤怒。1989年底,立陶宛开始修订法律,将共和国法律置于联盟法律之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步其后尘。强行吞并的恶果是苏联的分崩离析。




“十月革命”前,列宁是反对联邦制的。1913年,他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说:“只要各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统一的国家,马克思主义者就决不主张任何联邦制原则,也不主张任何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走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统一的一个 巨大的历史步骤。”(注:《列宁论民族问题》,第247页。)但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他改变了设想,认为联邦制是一种“向真正的民主集中制过渡的步骤”,“是把俄国各民族最牢固地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和集中的苏维埃国家的最可靠的步骤”(注:《列宁论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第454页。),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和国按平等自愿的原则组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的主张。根据这一原则,1922年底成立了苏联。按联盟条约和苏维埃宪法规定,“联盟是各平等民族的自愿联合”,各民族共和国享有主权国家的地位,均能“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注:《苏联民族政策文件汇编》,第782页。)。但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苏维埃联邦,不可能在各共和国分立的情况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因此,各加盟共和国实际上在一开始就未能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联邦中央把军事、外交、财政及其它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分给各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十分有限。可以说,苏联的联邦制实际上是未付诸实施的,更未能根据实践的经验在理论上加以充实完善。随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影响,苏联形成了失去民主基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30年代中期,数千个在20年代成立的有效地履行着自己职能的民族区和村镇苏维埃被无端取消,全俄中央主席团北部边疆区民族促进委员会和苏共中央的民族关系研究所被撤销,其结果是使小民族的工作,特别是北方民族工作严重削弱,民族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问题研究的水平大大降低。1936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虽仍规定了各加盟共和国有退出联盟的自由,但宪法的其它条文却排除了它们退盟的可能性,联邦制国家只是徒具虚名,实际上是单一的集权制国家。各民族共和国原先享有的权力几乎全部丧失。


这种中央包揽一切,共和国缺乏自主权的所谓联邦制,加上国民经济发展政策的偏差,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首先,苏联片面强调“区域分工”,使民族地区经济单一化,畸形发展。本来,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是现代工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发挥地区优势,加强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苏联滥用国家权力,加上严重的官僚主义,强制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使它们不能根据各自的优势,建立相应的经济体系,结果严重损害了民族共和国的自主性,强化了对联盟中央的依附性,其中最突出的是中亚五国。50-70年代,苏联政府将哈萨克适宜种植棉花的土地划给乌兹别克;把乌兹别克可作牧场的土地划给塔吉克,适宜种植粮食的土地划给哈萨克,导致乌兹别克每年向苏联提供60-70%的原棉,却要从共和国外运进1.5亿米左右的棉布和其它针织品,以解决穿衣问题,其粮食生产也一直是苏联最落后的共和国之一;哈萨克成为全苏最重要的产粮区(占全苏粮食收购量的1/5),但农产品加工极不发达,居民所需面粉等不得不从其它地区大量输入,由于牧场缺乏,居民几乎吃不到肉制品特别是新鲜肉食。这种分工造成地区经济单一化,导致各民族国家相互猜忌,相互封锁,搞地方保护主义,民族隔阂日益加深。其次,苏联长期以来为消灭国内各民族经济上的差别,采取了“挖肥补瘦”的平调政策,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在促进民族互助、落后民族赶上先进民族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大大加重了发达地区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负担,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挫伤了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波罗的海三国在30年代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与北欧诸国如芬兰、瑞典相差无几,而自并入苏联后到80年代末,已与北欧国家相去甚远。三国人民认为加入苏联乃是他们极大的不幸,也怨恨其它加盟共和国挖了他们的财富,拖了他们的后腿,因此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恶性膨胀。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向联盟发难,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上述问题,长期以来被传统的体制所压抑而封存着,但问题并没有消失,随着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政策的推行,各加盟共和国自主权的扩大,他们开始极力维护各自的民族利益,加上经济形势恶化,日用商品严重匮乏,使他们纷纷实行地区封锁政策,单一经济的恶果暴露无遗。单一经济陷入危机势必加剧以民族为核心而成立的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亦即民族矛盾。民族矛盾又进一步加深经济矛盾,两种矛盾交织一起,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加速了联盟的解体。
论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2




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异常复杂。列宁曾经指出,俄国民族问题是仅次于土地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曾根据这一复杂情况,制定了一整套民族理论和政策,并为民族一词下了定义。强调“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8页。),提出了阶级利益高于民族利益,以及提倡民族杂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论点。十月革命后,他一再告诫要对境内少数民族采取非常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多让步一些,多温和一些,强调对少数民族决不能歧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既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在苏联存在的69年中,历届领导人为巩固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消除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倡民族杂居,鼓励异族通婚;提高各民族文化水平,消除少数民族地区文盲;加强马列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和接近等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相当明显 的成绩。但是,苏联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政策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偏差。


第一,混淆阶级和民族两个不同历史范畴的界线,导致“民族关系中已不存在问题”观念的形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早在苏联成立初期,斯大林便认为“民族纷争的组织者即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培植民族互不信任和燃烧民族主义狂热的剥削阶级已被消灭”,“真正的兄弟合作建立起来了”(注:斯大林:《论苏联宪法草案》,见《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375页。)。这种把民族纷争源于剥削制度、民族问题源于阶级问题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然而不幸的是,斯大林等人却由此而得出结论,既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剥削制度已经消灭,所以民族关系中已不存在问题了,并因此而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却忽视民族关系的调整。30年代源于阶级斗争的肃反扩大化错误反映在民族问题中,是大批的所谓民族主义集团、地方少数民族干部被清洗,被迫害的少数民族群众达100多万,其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以“集体叛变”和“国家安全”为由,用武力强行流放境内11个民族(注:被流放的11个民族是:卡尔梅克、卡拉恰耶夫、巴尔卡尔、车臣、印古什、克里米亚鞑靼、梅斯赫特土耳其、日耳曼、朝鲜、希腊、库尔德。),使得300多万人无家可归而移居中亚和西伯利亚,其中至少有100多万老人、妇女和儿童受不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和新住地的环境而死亡。虽然这些民族在50-60年代先后被恢复名誉,但其中的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和梅斯赫特土耳其人仍被剥夺了重归故地的权利。这种混淆民族和阶级问题,把少数民族中的个别败类同其整个民族等量齐观,以至对整个民族进行歧视和仇恨的做法,抹杀了民族内部的阶级界线,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助长了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使苏维埃政权增加了对立面。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揭开民族动乱序幕的克里米亚鞑靼人问题、伏尔加河日耳曼人问题、弗尔干纳地区梅斯赫特土耳其人和乌兹别克人的冲突,都是当年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民族歧视政策的结果。


第二,忽视形成民族诸因素中的血缘和宗教因素,急于推动各民族的相互接近和融合,导致否定某些人数较少或居住地较分散的民族作为民族实体或忽视宗教在某些民族中的巨大影响,造成许多恶果。在40年代下半叶和50年代初,在具有反犹性质的“世界主义”斗争中,苏联公然否认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对境内犹太人加以严密控制和歧视,使犹太民族极为不满和愤怒。此外,苏联政府还进行过火的反宗教宣传,甚至不许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党员参加宗教形式的婚礼和葬礼,伤害了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感情。


第三,在难以克服的大俄罗斯主义的阴影下,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民族一体化导致在民族政策上只强调民族共性,忽视民族个性,只强调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忽视各民族具体利益的多样性。苏联的大俄罗斯主义由来已久,尤其是卫国战争以后。俄罗斯人占苏联人口的一半,是国内经济文化最发达、最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在革命斗争特别是卫国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于是在不断肯定俄罗斯民族的功绩、传播其革命文化和先进文明的掩盖下,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即大俄罗斯主义不仅未得到克服反而到处泛滥,并干扰

某些正确的民族政策的执行。而斯大林、赫鲁晓夫等苏共领导人本身也是大俄罗斯主义者。斯大林曾说俄罗斯人是“加入苏联所有民族中的最突出的民族”,“是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注: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招待红军将领时的讲话》,见《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8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报告中夸耀俄罗斯的功绩:“过去落后的民族在比较发达的民族,首先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的援助下,不经过资本主义道路而提高到先进民族的水平。”(注:《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科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50页。)于是,对俄罗斯文化的推崇,对掌握俄语重要性的片面宣传,导致了对其它民族文化和语言、历史、艺术的忽视和贬低,使少数民族感到苏联是在强制实行俄罗斯化,因而十分反感。从1938年起苏联强行推广俄语,使不少民族忘记了自己的母语,有些民族几近消失。而一些苏联文化知识界的少数民族著名人士,因为他们在文艺作品里反映了自己民族的自豪感而被指控犯罪。因此,反对强化俄语教学成了苏联各民族抗议政府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长期以来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抗议苏联官方机构轻视贬低乌克兰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斗争、1978年第比利斯反对取消格鲁吉亚语为国语的群众行游、80年代末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摩尔达维亚争取使本民族语为国语的斗争等等,诱因无不在此。


第四,对民族融合的超前认识以及形成的“苏联人民”的理论,导致各民族的强烈反感。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同样过高地估计了社会主义的成就,在民族问题中,认为“新的工业中心的产生,……都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扩大了苏联各民族的互相交往,在苏维埃共和国里属于许多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着,和谐地劳动着。苏联境内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界限愈来愈失去原来的意义”;苏联的民族关系在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各民族进一步的接近和达到完全一致”(注:《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科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54页。);“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人们的新的历史共同体,即苏联人民”;各民族人民有了共同的祖国,共同 的经济基础,共同的社会阶级结构,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目标,“在精神面貌上,在心理上具有许多的共同特点”(注:《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科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50页。)。勃烈日涅夫上台以后,继续宣传执行了上述理论纲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也是如此,他在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报告中说:“苏联已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和族际主义的共同体”。在这种错误理论指导下,更助长了对各民族个性和特点的忽视,以及对各民族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忽视,这自然激起了各民族的反感。另外,这一理论在实际上是把已形成的作为苏联人民的国民意识错误地理解为出现了一种新的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这样就反而刺激了苏联各民族自我意识的增长,致使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日益膨胀(注:参见穆立立:《苏联民族危机探源》,载《苏联东欧问题研究》1990年第3期。)。

苏联领导人在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上所犯的错误为苏联解体留下了隐患。这些隐患由于强有力的苏共的控制,虽不时有所暴露,但对苏联政权构不成很大威胁;一旦苏共力量削弱,这些隐患便如火山一样爆发而难以收拾了。苏联民族问题成为苏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俄罗斯最好的结局就是加拿大,问题是一个核武装解除不了的加拿大!!!
毛子不大可能成为加拿大

有过辉煌的帝国史,这是其和加拿大不同之处,保留了庞大领土和较多的人口,这是不同于英、法、意等不同之处

有大国的底子和意愿,俄罗斯就注定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时下,东亚某国,好像也有个“中华民族”的提法,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惊人相似!
黑龙江北是故乡 发表于 2009-7-30 18:46

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向来对中华民族这个提法很不认同,认为这是个‘邪‘恶提法!
俄罗斯有世界第二大核武库
“苏联”纯粹是个政治符号,共产主义信仰解体它自然就不复存在了。而“中华”则有发展成为文明符号的潜力,历史和文化那是很难从一个民族中剥离的
中华民族的提法比苏联人民还是要坚实得多。。。。。毕竟我们的民族融合程度高得多。。。。民国时期的五族共和。。。。。现在真正没融合的也就是藏还有当年民族政策从回中分离出来的W了
毛国大柚子 发表于 2009-7-30 17:50
好主意,可以娶毛女了

中华民族的提法比苏联人民还是要坚实得多。。。。。毕竟我们的民族融合程度高得多。。。。民国时期的五族共和。。。。。现在真正没融合的也就是藏还有当年民族政策从回中分离出来的W了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7-30 21:47

新疆社科院中亚所所长潘志平在乌鲁木齐受访时说:“至少不用每次填表格,都要填民族,不断地重复灌输民族意识。维族与民族意识原来没有那么强,都是我们自己给灌出来的。”潘志平也认为,民族自治的最终导向,就是民族独立。

  事实上,即使西方的学者也承认,整个新疆作为维吾尔人专属居住地、治理地的概念,是1955年自治区成立以后才得到了强化。此前,维族人的认同感主要系于各个部落与绿洲,这是新疆地区的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特征所造成的

[b]现在的民族问题是谁造成的? 有些人根本在开历史倒车
中华民族的提法比苏联人民还是要坚实得多。。。。。毕竟我们的民族融合程度高得多。。。。民国时期的五族共和。。。。。现在真正没融合的也就是藏还有当年民族政策从回中分离出来的W了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7-30 21:47

新疆社科院中亚所所长潘志平在乌鲁木齐受访时说:“至少不用每次填表格,都要填民族,不断地重复灌输民族意识。维族与民族意识原来没有那么强,都是我们自己给灌出来的。”潘志平也认为,民族自治的最终导向,就是民族独立。

  事实上,即使西方的学者也承认,整个新疆作为维吾尔人专属居住地、治理地的概念,是1955年自治区成立以后才得到了强化。此前,维族人的认同感主要系于各个部落与绿洲,这是新疆地区的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特征所造成的

[b]现在的民族问题是谁造成的? 有些人根本在开历史倒车
按照前苏联斯大林的给中国,俄罗斯下的套。我们这两个国家将来都很麻烦。

正常人类国家需要建立时公民社会。我们现在在开倒车。
等石油不值钱了这个国家也就差不多完了!
风♂心灵の息 发表于 2009-7-30 21:42



“中华”对应的单词应该是“苏俄”~~
DDJSWS 发表于 2009-7-31 00:03


同感~~~~~~~~
19# 黑龙江北是故乡

没有忽悠住少数民族, 倒把不少的汉族糊涂蛋忽悠的不轻{:3_91:}
格鲁吉亚等三国一致反对这一做法,提出了民族平等和自主的要求,从而爆发了苏共历史上有名的“格鲁吉亚事件”。列宁当时很同情和支持格鲁吉亚人的斗争,严厉批评了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简单粗暴方法,并同意三国以加盟共和国分别加入苏联。但因列宁病笃无法视事,斯大林又掌握了实际大权,在1923年的俄共(布)十二大上,主张平等入盟的穆吉万尼等格鲁吉亚党的领导人被打成民族主义集团,遭到批判和撤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3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被枪决。斯大林的粗暴做法和严厉镇压政策在格鲁吉亚民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斯大林自己却是格鲁吉亚人,,,不照顾下乡亲,真是晕菜。
我们的自治区划分也仿照了苏联结盟共和国模式。根本不应该有自治区,都因该是省才对。
这说明在车臣的仗不白打
这也叫"深深"?
罡风万里的马甲 发表于 2009-7-31 09:04
斯大林是俄罗斯化的格鲁吉亚人
好大的苏联,跨查一下,分了
俄罗斯,本来就有好多边境领土问题
等边境国家再强点,边独就自然产生了
地缘政治在过境线附近最敏感
北面的土地就不要在想了。要不回来的
再要回来难呀 除非毛子得场大大大大病


和北极熊争食,悲剧啊……


和北极熊争食,悲剧啊……
毛子分裂了,第一个插手进去的是美帝,西伯利亚人不多,亲美再加买点资源,可以活的很滋润。
TG没胆,也没能力玩这个东西。
谁说毛子没有分裂问题,车臣那几年是演习啊。。。还有一些加盟共和国也不是那么稳定的。。。
未来戦士 发表于 2009-7-31 10:28
       建国时候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从其细节上看根本就是一个幌子。只不过领导班子更替了,又过了许多年,居然开始有人当真了。
就是出现一个俄罗斯大崩溃,俺们政府也不会称火打劫,瓜分人家领土的
这就是俺们政府的美德
楼上的朋友洗洗睡吧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