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国同志主持实现了粉末冶金涡轮盘及单晶涡轮叶片先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45:25


他选择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
——深切怀念杨治国同志
六○八所所长 罗湘源 党委书记 蔡三定



    5月22日下午,在株洲企事业单位调研的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林左鸣总经理专程前往六○八所家属区,看望了在“5.17”株洲高架桥跨塌事故中不幸遇难的六○八所型号副总师杨治国夫妇的遗孤杨璐宇,并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及以个人名义向杨璐宇及家属送上了慰问金。孩子的生活、学习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等等,都是林总最关心的问题。他饱含深情地对杨璐宇说:“一定要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小璐宇表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到航空院校学习,继承父亲遗志,在航空领域做出一番超越父亲成绩的事业。”

    2009年5月17日,在那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灾难中,年仅45岁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六○八所型号副总师杨治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技术专家、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良师益友。

    杨治国于1964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0年4月,风华正茂的他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结构强度专业,来到了六○八所。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为发动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献身航空十九载,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蓝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蓝天事业却充满了艰辛。“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试验过程是一个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管理复杂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颠覆性的质量事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隐瞒,不护短,查出问题的症结,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他如是说。的确,选择了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更多的付出。

    多年来,杨治国一直工作在我国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一线,先后参与和主持了我国某重点型号涡轴发动机、小型涡扇发动机和某预研涡轴发动机等十多个型号及三种传动系统的研制工作,组织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型号设计、改型、排故中的大量强度、材料及可靠性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成果,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涡轴发动机的副总设计师,杨治国主持完成了单级高负荷燃气涡轮、高速转子动力特性、整机振动等关键技术攻关,负责完成了强度振动与寿命设计、技术鉴定、飞行前规定及寿命验证试验研究。在他的主持下,实现了粉末冶金涡轮盘及单晶涡轮叶片先进构件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中的首次应用。他组织编制了国内第一个涡轴发动机型号“三性”大纲、设计准则及规范,论证并提出了根据型号厂内部件、整机试验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为涡轴发动机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作为骨干参研了我国自主研制定型的第一型某涡扇发动机,在该型号研制过程中主持完成了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整机强度振动与寿命设计工作。该型发动机设计定型达到了国际同类现役发动机水平,该项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杨治国与同志们一起,针对合金各向异性特性,建立了反映单晶实际变形机理的滑移本构模型,并组织进行了大量试验,给出了各向异性单晶结构弹塑性及蠕变应力分析和持久寿命估算方法,撰写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他参与建立了一类无虚假应力各向同性及正交各项异性-壳过渡元,消除了国内外其他非标准交接结构处理方法中存在的初始热应变表达式不当及泊松效应模拟不合适的致命弱点,属国内外首创。

    面对日益繁重的型号研制任务,杨治国深感科研的艰辛、责任的重大以及所学知识的有限。在繁忙工作之余,他及时充电,刻苦钻研航空发动机设计方面的知识,于2007年10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专业博士学位。他先后在《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等国家一级刊物及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与人合作出版专著3部,均有重要理论及工程应用价值。他还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项,荣立部级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多次,并曾先后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防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株洲市劳动模范、株洲市优秀共产党员、株洲市第一批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航空发动机技术专家,杨治国非常重视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年轻科技人员。他鼓励年轻人在研究所扎根,建功立业;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独立承担课题。对于年轻人起草的技术文件,他总是认真地审阅和修改,耐心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年轻人承担的项目,他定期进行跟踪检查,让年轻人在压力中出成绩,在型号研制工作中成才。为了使年轻人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少走弯路,他总是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倾囊相授,并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也教授给年轻同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型号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已经成长为研究所的科研技术骨干。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已成长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可靠性及材料专业技术队伍,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实干。参加工作19年来,杨治国以他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在我国航空动力研制的前沿阵地正道直行。每当我们想起和杨治国在一起的日子,都会受到新的教益,鼓舞我们在重点型号克难攻关的奋斗中争取最后的成功。让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真抓实干、敢于负责、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继续努力工作以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以此作为我们对杨治国同志最好的纪念。

他选择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
——深切怀念杨治国同志
六○八所所长 罗湘源 党委书记 蔡三定



    5月22日下午,在株洲企事业单位调研的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林左鸣总经理专程前往六○八所家属区,看望了在“5.17”株洲高架桥跨塌事故中不幸遇难的六○八所型号副总师杨治国夫妇的遗孤杨璐宇,并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及以个人名义向杨璐宇及家属送上了慰问金。孩子的生活、学习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等等,都是林总最关心的问题。他饱含深情地对杨璐宇说:“一定要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小璐宇表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到航空院校学习,继承父亲遗志,在航空领域做出一番超越父亲成绩的事业。”

    2009年5月17日,在那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灾难中,年仅45岁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六○八所型号副总师杨治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技术专家、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良师益友。

    杨治国于1964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0年4月,风华正茂的他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结构强度专业,来到了六○八所。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为发动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献身航空十九载,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蓝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蓝天事业却充满了艰辛。“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试验过程是一个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管理复杂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颠覆性的质量事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隐瞒,不护短,查出问题的症结,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他如是说。的确,选择了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更多的付出。

    多年来,杨治国一直工作在我国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一线,先后参与和主持了我国某重点型号涡轴发动机、小型涡扇发动机和某预研涡轴发动机等十多个型号及三种传动系统的研制工作,组织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型号设计、改型、排故中的大量强度、材料及可靠性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成果,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涡轴发动机的副总设计师,杨治国主持完成了单级高负荷燃气涡轮、高速转子动力特性、整机振动等关键技术攻关,负责完成了强度振动与寿命设计、技术鉴定、飞行前规定及寿命验证试验研究。在他的主持下,实现了粉末冶金涡轮盘及单晶涡轮叶片先进构件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中的首次应用。他组织编制了国内第一个涡轴发动机型号“三性”大纲、设计准则及规范,论证并提出了根据型号厂内部件、整机试验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为涡轴发动机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作为骨干参研了我国自主研制定型的第一型某涡扇发动机,在该型号研制过程中主持完成了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整机强度振动与寿命设计工作。该型发动机设计定型达到了国际同类现役发动机水平,该项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杨治国与同志们一起,针对合金各向异性特性,建立了反映单晶实际变形机理的滑移本构模型,并组织进行了大量试验,给出了各向异性单晶结构弹塑性及蠕变应力分析和持久寿命估算方法,撰写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他参与建立了一类无虚假应力各向同性及正交各项异性-壳过渡元,消除了国内外其他非标准交接结构处理方法中存在的初始热应变表达式不当及泊松效应模拟不合适的致命弱点,属国内外首创。

    面对日益繁重的型号研制任务,杨治国深感科研的艰辛、责任的重大以及所学知识的有限。在繁忙工作之余,他及时充电,刻苦钻研航空发动机设计方面的知识,于2007年10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专业博士学位。他先后在《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等国家一级刊物及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与人合作出版专著3部,均有重要理论及工程应用价值。他还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项,荣立部级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多次,并曾先后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防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株洲市劳动模范、株洲市优秀共产党员、株洲市第一批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航空发动机技术专家,杨治国非常重视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年轻科技人员。他鼓励年轻人在研究所扎根,建功立业;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独立承担课题。对于年轻人起草的技术文件,他总是认真地审阅和修改,耐心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年轻人承担的项目,他定期进行跟踪检查,让年轻人在压力中出成绩,在型号研制工作中成才。为了使年轻人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少走弯路,他总是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倾囊相授,并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也教授给年轻同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型号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已经成长为研究所的科研技术骨干。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已成长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可靠性及材料专业技术队伍,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实干。参加工作19年来,杨治国以他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在我国航空动力研制的前沿阵地正道直行。每当我们想起和杨治国在一起的日子,都会受到新的教益,鼓舞我们在重点型号克难攻关的奋斗中争取最后的成功。让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真抓实干、敢于负责、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继续努力工作以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以此作为我们对杨治国同志最好的纪念。
缅怀英雄!
WZ9看来很是有一定先进性的。
版主请不要转移到发动机啊,让更多人缅怀逝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