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共军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34:40


说说共军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




3979493220736223971.jpg
79式中型坦克就是用全套“三七”工程技术升级后的69坦克,其短身管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尚
未实现国产化,热护套仍为犹太风格的抱箍固定石棉热护套

3979493220736223972.jpg
80式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二代主战坦克,注意105mm坦克炮已经更换国产铝制空气夹层热护套
抽烟装置前的热护套有两节
4571435096758736072.jpg
59D中型坦克上的长身管105mm坦克炮,抽烟装置前的热护套增加到3节
4571435096758736080.jpg
因为性能更好的准三代主战坦克ZTZ96定型,采用长身管105mm坦克炮的88A的生产只维持了大约一
年即告停产
4571435096758736078.jpg
4571435096758736076.jpg
63A水陆坦克和国产两栖突击车都装备了长身管的105mm高膛压低后坐力坦克炮,其中后者使用的是
第二代改进型号,炮膛抽烟装置改为与火炮同轴结构
4571435096758736071.jpg
在利用100mm高膛压低后坐力反坦克炮身管毛坯扩大内径,加工出105mm线膛结构而成的105mm
高膛压低后坐力反坦克炮,这是国内唯一一种105mm高膛压反坦克炮,其炮身及炮尾外部轮廓与原
100滑完全相同,主要用于PLT02改进的出口版105mm轮式突击炮
4571435096758736077.jpg
我军最新的105mm三期穿甲弹,弹芯长的吓人,使用国产长身管105mm坦克炮发射时威力与米帝
M900A1基本相当

以下内容纯属忽悠,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共军在70年代中期真正认识到高膛压火炮技术对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独立研制高膛压坦克炮(反坦克炮)技术的探索之路。但是限于当时国内综合技术水平的落后,国产第一代高膛压坦克炮——120mm滑膛高膛压坦克炮的研制在70年代末最终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预想中的装备120滑的国产前二代坦克研制也走进死胡同。为了能在80年代中期尽早装备国产化的高膛炮,缩短国外先进坦克炮水平日益扩大的差距,共军在80年代初与西方国家正式开始了引进105mm线膛坦克炮及弹药全套生产技术的谈判。并准备在105线坦克炮实现国产化后装备国产二代主战坦克,从而为自行研制125mm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及三代主战坦克赢得足够时间。

共军经过数年的探索,对高膛压火炮技术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进口105mm线膛坦克炮来华演示期间,和共军利用120滑坦克炮技术改进的100滑高膛压反坦克炮样炮进行了对比穿甲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国产100滑反坦克炮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性能与西方准备卖给我们的105线穿甲弹性能相当。100滑铀合金穿甲弹则有明显性能优势。这一试验证明了共军在高膛压坦克炮研制领域并非白开水,大大提升了共军谈判人员的底气,最终促使105线坦克炮技术以比较优惠的价格顺利引进。105mm高膛压坦克炮级相关技术的引进合同在国内被称为“三七”工程,共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引进项目包括: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和全套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8000型电台和VIC-1车内通话器。第二期引进项目包括: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身管热护套、夜视观瞄设备等。

“三七”工程引进完成后,共军很快就利用简化设计后的二代主战坦克底盘和进口105线坦克炮设计出80式主战坦克样车。在这一样车上试验了二代主战坦克的各种相关技术,80式坦克也成为所有国产二代主战坦克的基型样车。另一方面,共军还利用“三七”工程相关技术大刀阔斧地改进性能不甚满意的69式中型坦克,并于80年代中期正式定型为79式中型坦克。79式坦克是共军装备的第一种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二代主战坦克水平的坦克装备,大大提高了共军坦克进攻威力。79坦克研制过程中,共军也逐步实现了“三七”工程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为研制真正的国产二代主战坦克打下良好基础。105线坦克炮除了改进69式中型坦克外,还被用于升级更老的59式中型坦克,同为80年代中期定型装备的59B 中型坦克也采用了105线高膛压坦克炮替代老式100线低膛压炮。但是出于接口和成本的考虑,并未升级简易火控系统,而是仍然使用原始的白光特沙直瞄镜,因此59B中型坦克在共军装备数量很少。

在80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共军于1988年研制成功88式主战坦克(也称80-1式),使国产二代主战坦克技术基本成熟,火炮方面,最重大的改进是淘汰笨重且性能落后的进口石棉瓦热护套,改用共军自行研制的铝合金空气夹层热护套,发射实用化以后的国产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以在大于2000的距离上击穿300mm厚均质装甲。到88式定型为止,国产二代主战坦克各方面技术已基本成熟,但是限于国产闻像式火控系统刚刚开始研制,坦克行进间作战能力仍然较差,所以88式坦克仍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90年代中期,采用国产新型下反闻像火控系统的88B主战坦克最终设计定型,随后立即转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共军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经过几十年逡巡至此宣告成功。在二代坦克研制的同时,共军还利用自己多年积累大高膛压火炮设计生产技术不断提升105线坦克炮的性能水平,并于9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了新型加长身管的105mm线膛坦克炮和第二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使105线坦克炮的初速提高50m/s,2000m距离垂直穿甲深度达到500mm,性能达到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改用加长105线坦克炮和新型穿甲弹的二代主战坦克很快定型,被称为88A主战坦克。除了改进二代主战坦克外,共军还对手中数量最为庞大的老装备,59式中型坦克展开全面升级改造。采用长身管105线坦克炮、FY-2爆炸反应装甲、第二代光点投射火控系统、一代微光夜视仪、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和国产167系列电台的59D中型坦克于90年代初研制成功,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升级改造套件被大批量改进提升部队现有的59式中型坦克。

但是由于国产125滑坦克炮及125二期脱壳弹经过多年攻关同一时期也趋于成熟,威力完全凌驾于所有105mm坦克炮之上。二代主战坦克在换装拥有新型复合装甲和125mm坦克炮的焊接炮塔后,摇身一变称为具有准三代水平的96式主战坦克(88C)。就这样,88B主战坦克开足马力生产仅数年之后(88A坦克改进的重要性在96坦克出现后大大降低,仅少量生产装备于兰州军区某坦克部队)便让位于96式主战坦克。共军装甲矛头105mm线膛坦克炮唱主角的时代至此结束,迈入使用125mm滑坦克炮的前三代主战坦克时期。

参考数据:米帝三代105mm穿甲弹技术水平,共军105二期弹性能大约与M833相当,最新的105三期弹弹芯长径比超过25: 1, 威力接近M900系列水平。

型号

初速
m/s

弹体
材料
弹体  直径
mm

弹丸长
mm

弹体长
mm

弹体
长径比

均质装甲2000m垂直穿深
mm

定型时间


M735

1500~1600

钨合金或贫铀合金

31.68

484

305

9.6

340

1978年

M744

1524

贫铀合金

25

475

350

14

350

1979年

M833

1510

同上

24

551

420

17.5

430

1992年

M900/
M900A1

1500

同上







约30

500~600

90年代末





















http://bigblu.blog.163.com/blog/static/3383061720096141954110/

说说共军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




3979493220736223971.jpg
79式中型坦克就是用全套“三七”工程技术升级后的69坦克,其短身管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尚
未实现国产化,热护套仍为犹太风格的抱箍固定石棉热护套

3979493220736223972.jpg
80式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二代主战坦克,注意105mm坦克炮已经更换国产铝制空气夹层热护套
抽烟装置前的热护套有两节
4571435096758736072.jpg
59D中型坦克上的长身管105mm坦克炮,抽烟装置前的热护套增加到3节
4571435096758736080.jpg
因为性能更好的准三代主战坦克ZTZ96定型,采用长身管105mm坦克炮的88A的生产只维持了大约一
年即告停产
4571435096758736078.jpg
4571435096758736076.jpg
63A水陆坦克和国产两栖突击车都装备了长身管的105mm高膛压低后坐力坦克炮,其中后者使用的是
第二代改进型号,炮膛抽烟装置改为与火炮同轴结构
4571435096758736071.jpg
在利用100mm高膛压低后坐力反坦克炮身管毛坯扩大内径,加工出105mm线膛结构而成的105mm
高膛压低后坐力反坦克炮,这是国内唯一一种105mm高膛压反坦克炮,其炮身及炮尾外部轮廓与原
100滑完全相同,主要用于PLT02改进的出口版105mm轮式突击炮
4571435096758736077.jpg
我军最新的105mm三期穿甲弹,弹芯长的吓人,使用国产长身管105mm坦克炮发射时威力与米帝
M900A1基本相当

以下内容纯属忽悠,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共军在70年代中期真正认识到高膛压火炮技术对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独立研制高膛压坦克炮(反坦克炮)技术的探索之路。但是限于当时国内综合技术水平的落后,国产第一代高膛压坦克炮——120mm滑膛高膛压坦克炮的研制在70年代末最终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预想中的装备120滑的国产前二代坦克研制也走进死胡同。为了能在80年代中期尽早装备国产化的高膛炮,缩短国外先进坦克炮水平日益扩大的差距,共军在80年代初与西方国家正式开始了引进105mm线膛坦克炮及弹药全套生产技术的谈判。并准备在105线坦克炮实现国产化后装备国产二代主战坦克,从而为自行研制125mm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及三代主战坦克赢得足够时间。

共军经过数年的探索,对高膛压火炮技术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进口105mm线膛坦克炮来华演示期间,和共军利用120滑坦克炮技术改进的100滑高膛压反坦克炮样炮进行了对比穿甲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国产100滑反坦克炮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性能与西方准备卖给我们的105线穿甲弹性能相当。100滑铀合金穿甲弹则有明显性能优势。这一试验证明了共军在高膛压坦克炮研制领域并非白开水,大大提升了共军谈判人员的底气,最终促使105线坦克炮技术以比较优惠的价格顺利引进。105mm高膛压坦克炮级相关技术的引进合同在国内被称为“三七”工程,共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引进项目包括: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和全套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8000型电台和VIC-1车内通话器。第二期引进项目包括: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身管热护套、夜视观瞄设备等。

“三七”工程引进完成后,共军很快就利用简化设计后的二代主战坦克底盘和进口105线坦克炮设计出80式主战坦克样车。在这一样车上试验了二代主战坦克的各种相关技术,80式坦克也成为所有国产二代主战坦克的基型样车。另一方面,共军还利用“三七”工程相关技术大刀阔斧地改进性能不甚满意的69式中型坦克,并于80年代中期正式定型为79式中型坦克。79式坦克是共军装备的第一种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二代主战坦克水平的坦克装备,大大提高了共军坦克进攻威力。79坦克研制过程中,共军也逐步实现了“三七”工程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为研制真正的国产二代主战坦克打下良好基础。105线坦克炮除了改进69式中型坦克外,还被用于升级更老的59式中型坦克,同为80年代中期定型装备的59B 中型坦克也采用了105线高膛压坦克炮替代老式100线低膛压炮。但是出于接口和成本的考虑,并未升级简易火控系统,而是仍然使用原始的白光特沙直瞄镜,因此59B中型坦克在共军装备数量很少。

在80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共军于1988年研制成功88式主战坦克(也称80-1式),使国产二代主战坦克技术基本成熟,火炮方面,最重大的改进是淘汰笨重且性能落后的进口石棉瓦热护套,改用共军自行研制的铝合金空气夹层热护套,发射实用化以后的国产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以在大于2000的距离上击穿300mm厚均质装甲。到88式定型为止,国产二代主战坦克各方面技术已基本成熟,但是限于国产闻像式火控系统刚刚开始研制,坦克行进间作战能力仍然较差,所以88式坦克仍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90年代中期,采用国产新型下反闻像火控系统的88B主战坦克最终设计定型,随后立即转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共军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经过几十年逡巡至此宣告成功。在二代坦克研制的同时,共军还利用自己多年积累大高膛压火炮设计生产技术不断提升105线坦克炮的性能水平,并于9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了新型加长身管的105mm线膛坦克炮和第二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使105线坦克炮的初速提高50m/s,2000m距离垂直穿甲深度达到500mm,性能达到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改用加长105线坦克炮和新型穿甲弹的二代主战坦克很快定型,被称为88A主战坦克。除了改进二代主战坦克外,共军还对手中数量最为庞大的老装备,59式中型坦克展开全面升级改造。采用长身管105线坦克炮、FY-2爆炸反应装甲、第二代光点投射火控系统、一代微光夜视仪、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和国产167系列电台的59D中型坦克于90年代初研制成功,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升级改造套件被大批量改进提升部队现有的59式中型坦克。

但是由于国产125滑坦克炮及125二期脱壳弹经过多年攻关同一时期也趋于成熟,威力完全凌驾于所有105mm坦克炮之上。二代主战坦克在换装拥有新型复合装甲和125mm坦克炮的焊接炮塔后,摇身一变称为具有准三代水平的96式主战坦克(88C)。就这样,88B主战坦克开足马力生产仅数年之后(88A坦克改进的重要性在96坦克出现后大大降低,仅少量生产装备于兰州军区某坦克部队)便让位于96式主战坦克。共军装甲矛头105mm线膛坦克炮唱主角的时代至此结束,迈入使用125mm滑坦克炮的前三代主战坦克时期。

参考数据:米帝三代105mm穿甲弹技术水平,共军105二期弹性能大约与M833相当,最新的105三期弹弹芯长径比超过25: 1, 威力接近M900系列水平。
型号

初速
m/s

弹体
材料
弹体  直径
mm

弹丸长
mm

弹体长
mm

弹体
长径比

均质装甲2000m垂直穿深
mm

定型时间


M735

1500~1600

钨合金或贫铀合金

31.68

484

305

9.6

340

1978年

M744

1524

贫铀合金

25

475

350

14

350

1979年

M833

1510

同上

24

551

420

17.5

430

1992年

M900/
M900A1

1500

同上







约30

500~600

90年代末





















http://bigblu.blog.163.com/blog/static/3383061720096141954110/
看不见图,LZ请编辑一下
105据说有牵引炮一直没见到真容。能看到的都是100或85
105反坦克有牵引的????这个说法还是首见
编辑图片
哪位大大讲讲59D1和59D哪个多?
让大布鲁自己贴一遍吧
“此图片仅限于网易用户交流沟通使用”...
post3030 发表于 2009-7-15 19:51
现在不流行牵引式反坦克炮了
连最迷信她的俄罗斯都改自走的了
83式105坦克炮是经典啊
用最新弹药已经可以击穿某些国家三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了
布鲁的博客地址记下
支持大不露,支持砍日本。
看不见图,LZ请编辑一下
无责任路过{:3_79:}
没图啊
编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