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给点现代 工事的具体介绍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1:08:06
真的对这东西很有兴趣……真的对这东西很有兴趣……
真的没啥好介绍的,这方面的发展是最慢的,以前怎么弄的现在照样怎么弄(而且经常还不如,因为没啥时间),反正都是不抗轰的。
制式器材有波纹钢结构工事,集团军工兵团就有,反正到时候也得现挖坑现组装。以前有个军教片,好像是叫“核效应什么的“,里面介绍一种球形工事,比较有特点。
夜孤灯明 发表于 2009-7-2 16:33

那个已属于装配式工事了
貌似现在野战工事不是那么时兴了。。
貌似现在野战工事不是那么时兴了。。
呵呵还有搞这个的的啊

1sam 发表于 2009-7-3 21:05


依旧有大用
野战工事。。。要说那就太多了,我记得闪电战有几期就是讲这个的,去翻翻。
现在这个东西不象以前那么流行了.用处还是很大的.
中国老坦克 发表于 2009-7-7 23:28


老坦克在超大潜水这么久,终于注册了
用步兵锹想怎么挖就怎么挖
现代工事没有,现代伪装有点。。。
猪猪坏坏 发表于 2009-7-2 11:50
严格来说“工事”这个词涵盖了很多内容,单兵的呢一把60公分的工兵锹,挖挖挖;班组的呢多几把120公分的工兵锹,挖挖挖;大型的呢类型太多,几句话也说不清楚,除了建筑工艺的进步,其他没有质的变化。
对现代欧美国家在占领时期使用的快速搭建的防护墙、围墙、铁丝网、刺铁丝、碉堡、检查站、瞭望塔什么的很感兴趣,有资料吗
zy007cd 发表于 2009-7-8 09:32


<中国历代军事工程>对于你提的部分问题有相关资料

虽然不是欧美的,但是有共通性
等科普
资料早就还了,没法整理后再发上来,随便搜点凑数吧


装配式工事

支撑结构用预制构件组装成的可多次装拆使用的筑城工事。主要有竹木构件工事、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事、钢丝网水泥工事、型钢工事、波纹钢工事、骨架柔性被覆工事、玻璃钢工事及橡胶(或塑料膜、纤维织物)充气式工事和集装箱式工事等。工事预制构件化,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工事在现场的构筑时间,减少敌情、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构筑工事的影响。装配式工事机动性强,构件可用人力、机械、车辆、直升机等运输安装。设置好的工事可随时拆除,易地重新构筑。预制构件易于实现系列化、通用化;用一定数量的标准化构件,可组装成多种不同用途的工事。装配式工事适用于野战筑城和取材、施工困难的地区。但有些工事构件节点、接缝多,整体性和密闭性较差,因此工事抗力不易达到很高的等级。

-----------------------------------------------------------------------------------------------------------
装配式工事
【军事辞海】:装配式工事
【junshicihai】:ZhuangPeiShiGongShi
【分类】:军事力量 / 陆军/工程兵
【装配式工事的解释】:支撑结构用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筑城工事。包括可拆卸的和不可拆卸的两种不可拆卸的又称为装配整体式工事按材料分,主要有竹木构件工事、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事、钢丝网水泥工事、型钢工事、波纹钢工事、玻璃钢工事、骨架柔性被覆工事、充气工事、集装箱工事等。装配式工事机动性强,可用人力、牲畜、机械搬运;构件易于标准化,便于工厂化生产,成本低;缩短了工事在现场的构筑时间,适于在取材、运输及施工困难的山岳、丘陵、沙漠、水网滩头、高寒地区使用。
【点击次数】:11





要求 装配式工事构件的重量和尺寸,根据工事抗力要求、运输安装条件和使用地区的自然环境确定。用于构筑永备工事的构件,可以大一些,以保证工事的整体稳定性和坚固耐久性;用于构筑野战工事的构件,一般不宜过大,以便于搬运和安装。用车辆运输、人力安装的工事构件,重量一般不超过100千克。以人力搬运和安装的工事构件,用于地形平坦地区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用于丘陵地区的,重量不超过30千克;用于丛林地区的,重量不超过20千克,同时要求工事构件的外形尺寸适于林间通行。重50千克以下的构件,适于装备部队,机动使用;需用车辆运输和现场吊装的构件,通常储存在预定战场的阵地上,使用时就地快速装配成工事。





装配式工事构件是通过节点连接成整体的。构件节点要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连接牢固。常用的节点形式有榫接(适于竹木构件),螺栓、卡扣、插销连接(适于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型钢及工程塑料等构件),楔形套连接(适于波纹钢构件),以及铁丝、绳索、抓钉连接等。要求防水防毒的工事,对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采取密封措施。常用的密封方法有:整体密封,如用防水布作工事的外套或内衬套;局部密封,即在构件节点、接缝处加密封胶条或涂密封剂,如聚硫密封剂、聚硫橡胶泥和溶液胶等。




沿革 竹木构件装配式工事出现于古代战争中。19世纪后半叶,军队作战开始用高强度材料制作的预制构件构筑工事。如1864~1878年,比利时、法国、德国的军队把在工厂预制的装甲炮塔和帽形装甲顶盖安装在混凝土基座上构成工事。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开始用于构筑装配式工事。1930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出版的《中国野战筑城教范》(草案)中,有用型钢制作装配式观察工事(称“结合式铁制监视所”)的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能多次装拆使用的波纹钢工事已在德国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飞机等大量装备部队,使战线推进和战场转移的速度大大提高,允许构筑工事的时间缩短了,从而促进了装配式工事的发展。战后,随着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装配式工事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边境冲突中,使用了许多装配式工事。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事。60年代初,中国第一代装配式波纹钢工事研制成功,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系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事构件重,不便于在野战筑城中使用。为克服这一缺点,中国在60年代末研制出装配式钢丝网水泥工事。其构件均为薄壁结构,具有自重小、强度高、防水性能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水网、滩头等高水位地区。60年代初英国军队开始用钢骨架和帆布构筑工事。7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制装配式骨架柔性被覆工事,并逐步形成系列。这种工事自重小,便于运输,抗爆炸荷载作用性能好,适于作掩蔽工事。70年代以来,在野战筑城中广泛采用各种增强塑料(如玻璃钢等)工事和现地发泡成型工事。为适应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高速机动的要求,克服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和自然环境对作战的不利影响,美国、英国等在60年代开始研制集装箱式工事,70年代以后为许多国家军队广泛采用。集装箱式工事用途广泛。在标准箱体内,可安装各种用途的设备,工事中有良好的内部环境。除可采用一般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外,还可采用专用设备运输。集装箱式工事主要用作掩蔽工事,如指挥所掩蔽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设备掩蔽部及野战医院、修理所用的掩蔽部等。中国从80年代开始研制集装箱式和充气式掩蔽工事。




展望 装配式工事构件趋向重量轻、体积小、强度高、机动性好、装拆迅速、连接可靠,并进一步向提高构件的通用性和实现工事系列化的目标发展。
坑道工事
坑道工事-正文      利用自然岩土层作防护层的工事。简称坑道。在中国,习惯上将构筑在山体内的这类工事称为坑道工事,将构筑在平坦地形地面下的这类工事称为地道工事。坑道工事一般由口部、主体两部分组成。结构型式有直墙拱顶形、 马蹄形和圆形。 其跨度和长度依使用要求确定。坑道工事按用途可分为:指挥所坑道、战斗坑道、屯兵坑道、救护所坑道、弹药物资坑道、交通坑道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坑道。按工程性质可分为野战坑道和永备坑道。永备坑道与野战坑道相比,一般有较厚的自然防护层,采用石料、混凝土等坚固耐久的建筑材料被覆,内部有较完善的通风、 照明、工作和生活等设施,对核、 化学、生物武器和常规武器所产生的综合杀伤破坏因素,通常采取较全面的集体防护措施。
  坑道工事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名著《墨子·备穴》篇中,就有关于运用地道实施攻防作战的论述。火药发明以后,一些国家的军队在围攻要塞(城池)时,将坑道工事与爆破手段相结合,用于摧毁城墙和碉堡。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修建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道网,他们依托这些工事实施地道战,粉碎了日伪军的“围剿”和“扫荡”。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创造性地构筑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体系,依托它有效地阻止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
  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坑道工事的发展,尤其是新式制导武器精确度的提高和核穿地弹等武器的出现,使坑道工事进一步深入地下;坑道被覆逐步改用轻质、高强度建筑材料。一些有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袭击设备的坑道工事,又进一步采取了隔震、防电磁脉冲等措施;对内部的战斗、防护和生活设施的控制逐步趋于自动化。一些国家的城市用于人防(民防)的坑道工事,大都贯彻平战结合的方针,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相结合进行修建,并向大跨度方向发展。坑道工事在未来核条件下的作战中,仍将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重要工程措施。
-------------------------------------------------------------------------------------------------------------------
筑城工事-正文      为保障军队作战行动而构筑的防护性建筑物。简称工事。用以保障人员、装备等不被预定武器毁伤和实施隐蔽机动,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保障指挥稳定。
  分类  工事按性质分为永备工事和野战工事。按用途分为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指挥工事、掩蔽工事、交通工事和堑壕等。按开挖特点分为暗挖式工事、掘开式工事和堆积式工事。按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分为整体式工事和装配式工事等。①永备工事,是平时或战时预先构筑的永久性的工事。它是采用坚固耐久的建筑材料构筑的,抗力较高,设备较完善。②野战工事,是在临战时或作战过程中构筑的临时性的工事。构筑野战工事特别强调利用和改造地形,其支撑结构多用就便材料和预制构件,抗力一般较低,设备较简单。③射击工事,包括机枪工事 (图1)、火炮工事、导弹发射工事等。④观察工事,包括炮队镜观察工事、潜望镜观察工事和测距机观察工事等。⑤掩蔽工事,包括崖孔、掩壕、掩蔽部 (图2)、掩蔽所等,供人员、弹药、器材、油料、飞机、舰艇、车辆隐蔽用。指挥工事即供指挥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工事,其样式与掩蔽工事相同。⑥交通工事,供人员、装备机动用,有的地段也构筑有射击设施。上部没有自然岩土层的交通工事称交通壕;上部有自然岩土层的交通工事称暗挖式通道或暗道。⑦堑壕,是一种供人员射击、观察、隐蔽和机动用的壕沟(图3)。⑧暗挖式工事,是利用自然岩土层作防护层的工事,它不受地形影响,一般也不受地物影响,易于达到高抗力,并节省材料,但作业面狭小,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⑨掘开式工事,是工事主体全部或大部在地面以下,其挖土量接近或显著大于填土量。⑩堆积式工事,是工事主体全部或大部在地表以上堆积而成,其填土量显著大于挖土量。掘开式和堆积式工事有顶盖的称掩盖工事,无顶盖的称露天工事。除堑壕、交通壕外供射击和隐蔽用的露天工事亦称掩体。整体式工事,是在现地用原材料浇筑或砌筑而成。装配式工事,是用预制构件在现地组装而成,有的可分解转移,多次使用。
1.jpg
2.jpg
3.jpg
组成与设备  工事一般由主体部分和孔口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用以掩蔽人员、装备、物资等,其抗力必须能满足对预定武器袭击的防护要求。掩盖工事的主体采用支撑结构,并在顶部设置防护层。构筑在岩层中的野战坑道工事,一般不被覆。野战露天工事只有在必要时,才予被覆。孔口部分是指出入口、射孔、观察孔等,用以连通主体部分和地面,供人员、装备通行以及射击、观察等使用。较大的工事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具有核防护要求的掩盖工事,其出入口和其他孔口都设有防冲击波设备:出入口设有防护门(门扇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材、钢丝网水泥、玻璃钢等材料制作。中、小型防护门多采用立转式和人力启闭;大型防护门有立转式、推拉式和翻转式等,多采用机械启闭),射孔、观察孔设有防护盾板,通风口和进水孔、排水孔多采用可利用冲击波关闭的防爆波活门。有集体防毒要求的工事,孔口还设有密闭门,内部设有过滤式通风装置(或氧气再生装置)。氧气再生装置和洗消设备等。小型的人员掩蔽工事和装备掩蔽工事,多采用自然通风;大型的人员掩蔽工事等,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大型的永备指挥工事等还设有空调设备、给水排水设备和独立的供电设备。
  简史与现状  在人类战争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工事是土墉。随着兵器的发展、战术的变革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工事也在不断地发展。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已在都邑构筑环形城墙,有的还在边境构筑连续线式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城墙长时间被广泛运用,成为城池、要塞的主体工程和主要的防御工事。从公元前 5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战争史上多次出现利用坑道(地道)攻城或守城的战例。16世纪以后,随着火炮威力的增大,在欧洲,高大的城墙已难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因而低矮坚厚的工事(圆台堡、棱堡)随之出现。18世纪,中国出现了炮台式要塞。当时炮台的支撑结构是用砖、石或三合土构筑的。三合土也曾用来作为工事的遮弹层。19世纪,法国和俄国重视野战工事的作用,将散兵壕写入战斗条令中。19世纪80年代以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相继作为构筑工事的材料。在欧洲出现利用装甲材料加强的海岸炮台。20世纪初期,堑壕在防御作战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事继续向坚固、低下的方向发展,钢筋混凝土广泛用于构筑永备工事。20世纪30年代,法国在马奇诺防线上构筑的工事,多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掘开式永备工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掘开式工事成为阵地构成的主体,暗挖式工事逐渐增多。1943~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华北敌后战场上,抗日根据地军民大量构筑地道,坚持斗争。例如,在北京焦庄户和河北清苑县冉庄,分别构筑了总长约10~15公里的多用途地道工事。这些工事属于野战工事,构筑在地下水位以上的黄土层中,基本不被覆,设备简单。冉庄的30多名民兵依托上述地道工事,击退日伪军相当团以上兵力的两次进攻,自己无一死亡。1944~1945年日军在硫黄岛构筑的工事,有掘开式的,也有暗挖式的;有木结构的,也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并利用和改造了天然洞穴。美军登陆前,曾断续对该岛实施70多天的轰炸,并进行预先火力准备,日军利用这些工事进行隐蔽,人员和装备损失很小。美军原计划5天攻占该岛,结果36天才完全占领。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构筑了大量的掘开式工事和坑道工事,创造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防御阵地体系,曾在防御作战中发挥巨大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平时设防构筑的工事普遍考虑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重视不断提高工事的防护能力,如高抗力的暗挖式工事继续向地下发展,永备工事内部安装了完善的滤毒、洗消、隔震、防电磁脉冲和生活等设备。有些国家构筑的核防护工事,如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坑道工事,具有很高的抗力。主体部分的自然防护层厚度大于400米,防护门设在长约1600米的穿廊中部,采用弹簧基础的防震措施。现代野战工事,已较广泛地采用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金属等构件构筑。玻璃钢、硬泡沫塑料、合成纤维织物、塑料薄膜等材料已在野战工事构筑中得到应用。装配式野战工事受到普遍重视。用人力构筑小型装配式工事,几小时内即可完成;若有工程机械配合作业,较大的装配式工事亦可在数小时之内完成。为使野战工事构筑得更快,抗力更高,其构件运输更简便,人们正在研究新的装配式工事和构筑方法。快速构筑野战坑道工事的方法也受到军队的重视。掘开式永备工事,多年来主要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少量采用砖石砌体结构。为提高永备工事的应变能力,近年来一些国家军队已开始重视装配式永备工事的研究。锚喷支护已广泛用于永备坑道工事,但有些需要加筑耐久、能防水的衬套。武器威力的增大和命中精度的提高,使工事的防护要求更高,措施更加复杂。为了提高工事的生存率,仅仅增强结构或加大防护层已不是最好的或唯一的措施。只有通盘考虑,采取综合措施,将正确地选定工事位置和确定工事容量,合理地配置工事和严密实施伪装,适当增加射击工事机动射击的工程设施,与增大工事抗力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事的生存率和效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