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登陆西线德军装甲部队如何部署是最合理的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6:52
龙德斯泰特和古德里安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在纵深,这种方案的好处是避免装甲部队在盟军军舰火力下的损失,不足是在盟军绝对优势的空优下德军有限的装甲部队机动很成问题。

隆美尔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在前沿,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在盟军地面部队刚上岸时就可以立即出动装甲部队反击,不足是一开始装甲部队就在盟军军舰火力射程之内。

实战中是折中方案,一半部署在前沿,一半部署在纵深。

那么对德军来说,最佳方案是哪一种呢(虽然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无论是哪种方案都不会改变诺曼底的结局)

隆美尔还说古德里安是“东线来的乡巴佬”,这就不对了,怎么可以因为观点不同就对战友进行人身攻击呢?隆美尔的意思是无非是龙德斯泰特、古德里安这些长期和苏军作战的将领对美英的空优缺乏足够的认识。龙德斯泰特和古德里安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在纵深,这种方案的好处是避免装甲部队在盟军军舰火力下的损失,不足是在盟军绝对优势的空优下德军有限的装甲部队机动很成问题。

隆美尔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在前沿,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在盟军地面部队刚上岸时就可以立即出动装甲部队反击,不足是一开始装甲部队就在盟军军舰火力射程之内。

实战中是折中方案,一半部署在前沿,一半部署在纵深。

那么对德军来说,最佳方案是哪一种呢(虽然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无论是哪种方案都不会改变诺曼底的结局)

隆美尔还说古德里安是“东线来的乡巴佬”,这就不对了,怎么可以因为观点不同就对战友进行人身攻击呢?隆美尔的意思是无非是龙德斯泰特、古德里安这些长期和苏军作战的将领对美英的空优缺乏足够的认识。
没有制空权一切都免谈。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诺曼底,德军都已经看到了把盟军赶下大海的希望,但是盟军的舰炮和飞机无情的打碎了这个希望。
隆美尔的方案显然更现实(相对而言)。。。隆美尔在意大利已经见识到盟军登陆的排场了。。。而古德里安。。。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而已。。。他对盟军的战法根本没认识。。。
我认为,部署在后方是正确的。在盟军进入登陆场时,装甲部队立刻向前沿机动,争取在盟军站稳脚跟前予以打击,哪怕时间晚了一些,在前沿打遭遇战对盟军都是不可承受的。至于盟军的空中打击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如果将盟军登陆部队推下海,损失些装甲部队是非常划算的。
计算一下: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盟军登陆部队迟滞在海滩,装甲部队会挺进至少15公里,既避开舰炮打击,又能及时到达指定前沿。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臭皮匠的yy:)
盟军的空军。。。1小时推进15公里。。。12SS和装甲教导师不是没挺进。。。而是看见盟军飞机就找树林子躲。。。并不是想挺进就能挺进的。。。
德军最大的希望就是诺曼底登陆后的那几天大浪和低云的天气。。。但是就这样德军依然把握不住。。。
以当时的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应该可以达到,退一步说,即使没能按期达到,进入了遭遇战,对盟军刚登陆的部队都是不可忍受的威胁。
至于当时德军没能做到,是因为技术(战术)层面的问题。理论上是应该,而且也是必须这么做的(我认为)。
问题在于不是你想开多快。。。而是盟军的飞机让你开多快。。。速度不受你掌控。。。除非你打算想吃炮弹。。。
传说中的好人卡 发表于 2009-5-7 17:11
战术上不否认盟军的空中优势是德军的大问题。打击的效果取既决于当时的空中火力强度,也取决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忍受能力。而这个忍受能力往往是一个自身的主观判断,未必体现真实效果。换句话讲,损失未必大到不能达成德军自己的战役目的。这就是那句老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另外,如果考虑过多其它的琐碎因素,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找不到任何执行的方案,那么,这个仗怎么打都不会赢。
现在看来,很多当时的败着出自于方案的折中,从而失去了目的的鲜明性,和集中性。
国力不行了,怎么打都完蛋

战术上不否认盟军的空中优势是德军的大问题。打击的效果取既决于当时的空中火力强度,也取决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忍受能力。而这个忍受能力往往是一个自身的主观判断,未必体现真实效果。换句话讲,损失未必大到不能达 ...
magicsun 发表于 2009-5-7 19:29

打击的效果不会以你的忍受能力而削弱。。。遭受空袭的部队该死对少还得死多少。。。你的忍受程度最多能让你说出。。。“我不在乎”。。。仅此而已。。。
但问题是。。。德佬没资本说“我不在乎”。。。能打的就12SS和装甲教导师就那么几只而已。。。桥梁铁路都受到关照。。。支援的部队在行进的路上也是被洗礼的很爽。。。关键是。。。他们还在对方海军舰炮的火力范围内。。。莫说冲到海边。。。就在卡昂。。。12SS的师长维特就死在舰炮下。。。
战术上不否认盟军的空中优势是德军的大问题。打击的效果取既决于当时的空中火力强度,也取决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忍受能力。而这个忍受能力往往是一个自身的主观判断,未必体现真实效果。换句话讲,损失未必大到不能达 ...
magicsun 发表于 2009-5-7 19:29

打击的效果不会以你的忍受能力而削弱。。。遭受空袭的部队该死对少还得死多少。。。你的忍受程度最多能让你说出。。。“我不在乎”。。。仅此而已。。。
但问题是。。。德佬没资本说“我不在乎”。。。能打的就12SS和装甲教导师就那么几只而已。。。桥梁铁路都受到关照。。。支援的部队在行进的路上也是被洗礼的很爽。。。关键是。。。他们还在对方海军舰炮的火力范围内。。。莫说冲到海边。。。就在卡昂。。。12SS的师长维特就死在舰炮下。。。
我支持前沿血拼。。。。绝对是大伤亡。。。。
其实这种折中的效果还是不太好
其实这种折中的效果还是不太好
龙德斯泰特和古德里安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在纵深,不行,

隆美尔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在前沿,前提是能正确判断出盟军的登陆地点,好像德军一直错误的认为是加莱。

反正两种方法都不行。
其实实质就是德国人在西线兵力太少
用量化法分析一下当时西线的三个方案中我为何支持装甲部队的“纵深部署方案”,欢迎大家拍砖。
当时的三种方案:一个是前沿部署,一个是纵深部署,一个是折中方案。

先设定舰炮对固定装甲集群的毁伤概率为40%,空中打击对固定装甲集群的毁伤概率也姑且为40%。那么固定装甲集群的生存概率为36%。这是前沿方案的德军打击能力剩余。

再根据上面的设定,舰炮对装甲机群的毁伤概率接近0%,空中打击对运动装甲集群的毁伤概率为小于40%。那么装甲集群的生存概率会大于60%。这是纵深方案的德军打击能力剩余。

再按上述数据推算,那么折中方案的前沿装甲集群剩余为18%,纵深推进的装甲集群剩余大于30%。折中方案的德军打击能力剩余不会超过50%。

在这里,概率设定的意义不在于其合理准确,而是为了对三个方案优劣的对比设定标尺。以上设定的参数相对简单,但如果再考虑到纵深前插的突然性和震慑性等心理因素,只会更支持纵深部署的优势性。

如果强调“空中打击优势在对方一边,这个仗没法打”,那么趁早投降。正确的作战思路是:“自己胜利了,付出的代价很小;如果注定要输,也要让对方惨胜。”
隆美尔是因为在北非领教了没有制空权下作战的痛苦,以致于走进了极端,他认为在盟军优势制空权下,一切大规模机动均不可能!所以坚持前沿部署装甲部队。窃认为古德里安是对的,装甲部队不集中起来作为突击集团使用就失去了价值,况且盟军到底会在哪里登陆也是未知数,就那么点儿坦克,再分散开来这仗还能打吗?
浅纵深部署,部署在前沿,肯定要分散,不然海岸线这么长怎么能部署得过来?
其实部署在纵深也可以赶在盟军立足未稳之前去反冲锋,打击盟军滩头部队,只是因为希特勒在睡觉,副官不敢去叫醒他,没有他的命令,装甲部队又不能出动,所以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空中打击可以使庄稼部队损失一些力量,但无法全歼装甲部队,总还有板书左右可以参战,发挥一定作用。当然,赶盟军下海是不可能的。


分散布置对于反登陆作战来说根本不算个问题。敌人第一波,第二波的登陆部队是不可能有很强大的反坦克力量的,这时候防守方能有几辆坦克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唯一的关键就是那几辆坦克能在舰炮和飞机的打击下坚持多长时间。

纵深部署被空中打击的关键问题是损失的车辆大多是软皮的支援车辆,尤其以弹药,油料车辆为主。少了这两样,坦克全保留下来也没什么持续战斗力。

分散布置对于反登陆作战来说根本不算个问题。敌人第一波,第二波的登陆部队是不可能有很强大的反坦克力量的,这时候防守方能有几辆坦克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唯一的关键就是那几辆坦克能在舰炮和飞机的打击下坚持多长时间。

纵深部署被空中打击的关键问题是损失的车辆大多是软皮的支援车辆,尤其以弹药,油料车辆为主。少了这两样,坦克全保留下来也没什么持续战斗力。


实际上我的看法是,坦克不适合作为一种防守武器。
如果需要坦克防守的话,需要部署在纵深,组成数个突击集群,分别部署在诺曼底、加莱较靠后的地方。最好依托公路线部署并以河流为界。
这是因为,考虑到法国较为宽大的防守正面,分散力量是不合适的。因此在防守时不能拒敌于海上或者歼敌于沙滩,而应该在盟军有一定数量的部队登陆以后,判清敌情,切断盟军登陆部队与后方的联系并予以歼灭。而对于进攻方来说,登陆作战最为困难的是跨海峡运输补给。因此德军需要在盟军登陆之后依托预置阵地牵制敌人,然后以装甲集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突破至沿海地区粉碎盟军的滩头,切断登陆盟军与大本营的联系。同时穿插分割盟军登陆部队。
请注意,这里为什么采用这个方式。对德军来说,由于法国防守正面的宽大,因此对于盟军登陆地点难以预测,所以德军必须等待盟军登陆,获取准确的登陆地点信息。对德军来说,已经登陆的盟军最脆弱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登陆集群的侧翼,因为盟军也不可能迅速展开防守所有方向;一处就是滩头,盟军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牢固的阵地并运输足够部队上岸。
所以我提出德军装甲集群应依托公路部署并以河流为界。因为首先依托公路是装甲部队最为迅速的机动方式,同时盟军上岸后迫切需要迅速展开并运送补给,必定沿公路突击。而在公路上,进攻和防守的要点都是桥梁,以河流为界可以避开对桥梁的依赖,同时对于每一个桥头堡都有可能在最短时间到达以粉碎盟军夺取桥梁的企图。马后炮的说,盟军的确是这么干的。
对于盟军强大的空中力量这个问题,我认为德军只要伪装的足够好,是可以保存下相当数量的装甲部队的,毕竟那还只是二战。

实际上我的看法是,坦克不适合作为一种防守武器。
如果需要坦克防守的话,需要部署在纵深,组成数个突击集群,分别部署在诺曼底、加莱较靠后的地方。最好依托公路线部署并以河流为界。
这是因为,考虑到法国较为宽大的防守正面,分散力量是不合适的。因此在防守时不能拒敌于海上或者歼敌于沙滩,而应该在盟军有一定数量的部队登陆以后,判清敌情,切断盟军登陆部队与后方的联系并予以歼灭。而对于进攻方来说,登陆作战最为困难的是跨海峡运输补给。因此德军需要在盟军登陆之后依托预置阵地牵制敌人,然后以装甲集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突破至沿海地区粉碎盟军的滩头,切断登陆盟军与大本营的联系。同时穿插分割盟军登陆部队。
请注意,这里为什么采用这个方式。对德军来说,由于法国防守正面的宽大,因此对于盟军登陆地点难以预测,所以德军必须等待盟军登陆,获取准确的登陆地点信息。对德军来说,已经登陆的盟军最脆弱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登陆集群的侧翼,因为盟军也不可能迅速展开防守所有方向;一处就是滩头,盟军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牢固的阵地并运输足够部队上岸。
所以我提出德军装甲集群应依托公路部署并以河流为界。因为首先依托公路是装甲部队最为迅速的机动方式,同时盟军上岸后迫切需要迅速展开并运送补给,必定沿公路突击。而在公路上,进攻和防守的要点都是桥梁,以河流为界可以避开对桥梁的依赖,同时对于每一个桥头堡都有可能在最短时间到达以粉碎盟军夺取桥梁的企图。马后炮的说,盟军的确是这么干的。
对于盟军强大的空中力量这个问题,我认为德军只要伪装的足够好,是可以保存下相当数量的装甲部队的,毕竟那还只是二战。


装甲部队永远都应该是集中使用、大范围机动,否则还不如多造几个碉堡
把装甲部队部署在舰炮射程以内是愚蠢的做法

装甲部队永远都应该是集中使用、大范围机动,否则还不如多造几个碉堡
把装甲部队部署在舰炮射程以内是愚蠢的做法
支持楼上的,应该集中稍靠后部署
由于诺曼底的地形限制,使得进攻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如果布置在靠后的位置,虽然利于判明对手的正真意图后在发起反击,但是部队在行进和集结很容易受到对方战术空军的骚扰,使得最佳战机轻易的丧失。同时担任对地攻击任务的盟军战斗轰炸机部队,例如“台风”采用掐头去尾,再打中间的战术,虽然不一定能给德军装甲部队造成惨重的伤亡,但是可以严重打乱对手的进攻编队,同时挫伤士兵的士气和精神状态。迟滞敌方的进攻。所以,我还是同意隆美尔的方案,但是在判明对手的进攻方向,那就得看RPWT了,很符合隆美尔的赌徒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