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 坚决给商纣王翻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42:20


商纣王明明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把商纣王打入大罪大恶的帝王行列,实在荒唐。
    在周朝早期,甚至整个西周时期,世人并没有对商纣王评价那么低,基本还在正常范围内。对商纣王的丑化主要是东周以后的事情,春秋时期主要是周王室及其大夫们主导对纣王的丑化,当时诸侯力量崛起,周天子已经不能有效控制天下,有被诸侯取而代之的危险。因此积极丑化商纣王,为其祖上反商建周寻找道德借口,称祖上反商建周是讨伐纣王的暴戾,而周天子并无暴戾失德之处,以免诸侯们依汤武革命之例反周。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作为奴隶制度下的君王,确实存在很多暴戾之举,但与历史上的其他帝王相比,并不显得更加暴戾。而商的灭亡,往小里说是周文王、武王处心积虑,造反作乱的结果,往大里说是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取代落后文化和生产力的结果。大者改日再说,先说小者。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到周文王时,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周文王开始实施讨伐商的行动,第一个步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至此,伐纣灭商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了。

    就在这是文王去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而这时的商纣王,竟然没有进攻周,实在令人费解(虽然有一种说法是东夷族的反叛迫使纣王的攻周计划化为泡影,但我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当时商军主力在东南方向的作战因另有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誓师伐商。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这些奴隶缺乏训练和战斗原动力,根本无法和精锐的周军抗衡,尤其是周军中300乘战车部队战斗力及强,结果纣王战败。

    商纣王战败后选择了在鹿台自焚,不可谓不丈夫。可与后来项羽的乌江自刎同歌。

    商战败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而不仅仅是纣王个人----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还有对周人的野心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



对《史记》关于商纣王暴戾的几点评论。



    一.酒池肉林

    这当然是骄奢淫逸的行为,但严重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严重。

    挂起来的肉是熟肉吗?很好吃吗?和纣王平日的食物相比,显然只是一般之物。酒倒在多大的池子里?这些酒肉冬天结冰,夏天变质是免不了的。纣王在工作上也许不是特别勤政,但他在改革、对外用兵方面的情况看至少不是完全不理事的,由此可见,纣王不会天天和众人在这里嘻闹,只是偶尔为之而已,这个“偶尔”的频率就无法考证了。但我们就假设他每年10次,又能发费多少酒和肉呢?



    二.炮烙之法

    此法是否真的有过尚无定论。假使是事实,这当然是及其残暴的杀人方法,但是和腰斩、诛三族、诛九族、五马分尸、凌迟处死等其他方法比,这是更加残暴的方法吗?显然不是。而且我们不要忘了,当时还是早期文明时代,那时本来就比后来野蛮的多。后来那些使用腰斩、诛三族、诛九族、五马分尸、凌迟处死之刑的帝王为什么被被格外批判呢?



    三.宠爱妲己

    纣王深爱一个女人是情感问题,在今天不必再批评这种爱本身。常常听信妲己的话也很合理,爱过的人都感受过。问题是妲己到底对纣王说了什么,说要珍宝、宫殿、美食是肯定的,一般女人嘛,都会如此。提出杀她看不顺眼的奴隶、惩治说她坏话的官员也是有的,纣王也会听一些。这些当然是错误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对于君王来说都是小事,当时和后来奴隶因为小时被杀是常事,官员因为君王略有不满而被杀、扁被杀也不少见。所以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的罪过。



    四.杀比干  囚箕子

    比干、箕子、微子三人,都是商王室的重要成员,也占据商王朝的许多重要职位。他们和锐意改革(改革肯定伤害王室贵族的既得利益)、对外用兵(这就需要大量使用能干的非世袭贵族,并在他们获得军功后赏赐他们以高官,也危害到世袭贵族的利益,但战争的获利却没有他们的份)必然存在利益矛盾。

   《尚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写的,《史记》也是汉时的作品,他们记述了比干等三人对纣王在私生活上不满和批评,可见二书的作者对纣王无偏护之心,但二书都没有比干等人在改革、战争等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批评纣王,对纣王建言的记述。这是为什么呢?

    是没有任何建言显然不可能。是建议纣王积极改革政治,启动奴隶、自由民、低级贵族出任官职,改革税制?显然也不可能的,一般而言,这些贵族官僚势力的代表,只会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否则商王朝也不会腐朽到这般田地。那么就只能是反对纣王改革了。对外战争也是如此,他们也应该是反对的。从周王朝对三人的极力推荐和后世传说看,他们甚至可能还从阻挠过纣王攻打周。同时还会反对纣王不祭祀神灵的做法等等。

    那么纣王能怎么看待比干等人呢?你反对我的私生活,我不同意,你们这些个大奴隶主们,哪个不是肆意挥霍,尽情享受?凭什么我这个大王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不合理,却很合情,最为最大的奴隶主,他就可以这么想,这么做。

    你要我不要改革,好家伙,商王朝历经创建、兴盛、衰落、中兴、全盛,到纣王时已经是危机重重了,奴隶们渴望自由,不愿当奴隶了,可还有更多的自由民迫于生计不得不向奴隶主借债,还不了就抵身为奴隶,奴隶反而越来越多,这对以比干、箕子、微子等大奴隶主们有利,但对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为了王朝的生存,纣王只能力排重议,坚持改革,给有才能的自由民、小奴隶主和一些奴隶做官的机会。

    对外战争也是如此。商王朝是奴隶社会,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周边尚未臣服的东夷等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并不很大。在纣王之前,多位商王都曾攻打东夷,但都没有取胜,这也足以证明东夷的确实力不凡。今天出土的一些大型精美青铜器也足以证明这一点。这就决定了商王朝必须攻打东夷,不可能坐等东夷发展壮大,纣王也就只能为了王朝的生存,继承历代先王遗志坚决攻打东夷。这和隋唐时期,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不厌其烦的攻打高丽是一个意思,不是因为高丽做错了什么侵犯了隋唐,也不是三帝暴戾,而是卧塌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所以纣王不能听比干的。

    纣王成功了,消灭了东夷,把中原华夏文明推进到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但这个历代先王都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轻易得来的,商肯定付出了巨大人力、财力的代价。人和钱从哪里来?显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比干等大奴隶主,大贵族。所以比干等要反对,机遇同样的理由他们也反对对表面上对商及其恭顺的周用兵。

    纣王还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比干等传统势力也极力反对。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看出,商人是多么迷信,什么都要占卜,可见神权多么强大。但是神权阻碍了社会进步,不能保卫商王朝,你占卜今天不宜动兵,可敌人偏偏就在这天进攻你,你怎么办?你占卜说周不会造反,可周就是反了,你又怎么办?所以纣王也不能接受。

    由此可见,在比干之死上,不是什么忠臣不忠臣的问题,而是君权与神权、君权与权臣间的斗争,是要不要改革,伐战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所以比干要极力力柬,纣王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最后作为臣子的比干失败甚至死亡就完全符合这类游戏的规则。杀权臣的核心人物是打击、震慑权臣、贵族集团的典型做法。

    所以,杀比干、囚箕子是纣王打击权臣的行动,不是暴戾的表现。

    那个微子其实是早该杀的。帝乙死时,身为长子的微子因母贱而未能继承王位,他因此心怀不满,在朝中散布“商朝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灭亡了”之类的流言,可纣王并没有治他的罪。在周进攻朝歌前,他还去周请兵以便发动政变(见《古今尚书·商书·微子》),事败后逃跑。

到我的博客浏览该文,发表评论
山人0504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anren0504

商纣王明明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把商纣王打入大罪大恶的帝王行列,实在荒唐。
    在周朝早期,甚至整个西周时期,世人并没有对商纣王评价那么低,基本还在正常范围内。对商纣王的丑化主要是东周以后的事情,春秋时期主要是周王室及其大夫们主导对纣王的丑化,当时诸侯力量崛起,周天子已经不能有效控制天下,有被诸侯取而代之的危险。因此积极丑化商纣王,为其祖上反商建周寻找道德借口,称祖上反商建周是讨伐纣王的暴戾,而周天子并无暴戾失德之处,以免诸侯们依汤武革命之例反周。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作为奴隶制度下的君王,确实存在很多暴戾之举,但与历史上的其他帝王相比,并不显得更加暴戾。而商的灭亡,往小里说是周文王、武王处心积虑,造反作乱的结果,往大里说是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取代落后文化和生产力的结果。大者改日再说,先说小者。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到周文王时,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周文王开始实施讨伐商的行动,第一个步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至此,伐纣灭商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了。

    就在这是文王去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而这时的商纣王,竟然没有进攻周,实在令人费解(虽然有一种说法是东夷族的反叛迫使纣王的攻周计划化为泡影,但我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当时商军主力在东南方向的作战因另有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誓师伐商。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这些奴隶缺乏训练和战斗原动力,根本无法和精锐的周军抗衡,尤其是周军中300乘战车部队战斗力及强,结果纣王战败。

    商纣王战败后选择了在鹿台自焚,不可谓不丈夫。可与后来项羽的乌江自刎同歌。

    商战败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而不仅仅是纣王个人----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还有对周人的野心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



对《史记》关于商纣王暴戾的几点评论。



    一.酒池肉林

    这当然是骄奢淫逸的行为,但严重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严重。

    挂起来的肉是熟肉吗?很好吃吗?和纣王平日的食物相比,显然只是一般之物。酒倒在多大的池子里?这些酒肉冬天结冰,夏天变质是免不了的。纣王在工作上也许不是特别勤政,但他在改革、对外用兵方面的情况看至少不是完全不理事的,由此可见,纣王不会天天和众人在这里嘻闹,只是偶尔为之而已,这个“偶尔”的频率就无法考证了。但我们就假设他每年10次,又能发费多少酒和肉呢?



    二.炮烙之法

    此法是否真的有过尚无定论。假使是事实,这当然是及其残暴的杀人方法,但是和腰斩、诛三族、诛九族、五马分尸、凌迟处死等其他方法比,这是更加残暴的方法吗?显然不是。而且我们不要忘了,当时还是早期文明时代,那时本来就比后来野蛮的多。后来那些使用腰斩、诛三族、诛九族、五马分尸、凌迟处死之刑的帝王为什么被被格外批判呢?



    三.宠爱妲己

    纣王深爱一个女人是情感问题,在今天不必再批评这种爱本身。常常听信妲己的话也很合理,爱过的人都感受过。问题是妲己到底对纣王说了什么,说要珍宝、宫殿、美食是肯定的,一般女人嘛,都会如此。提出杀她看不顺眼的奴隶、惩治说她坏话的官员也是有的,纣王也会听一些。这些当然是错误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对于君王来说都是小事,当时和后来奴隶因为小时被杀是常事,官员因为君王略有不满而被杀、扁被杀也不少见。所以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的罪过。



    四.杀比干  囚箕子

    比干、箕子、微子三人,都是商王室的重要成员,也占据商王朝的许多重要职位。他们和锐意改革(改革肯定伤害王室贵族的既得利益)、对外用兵(这就需要大量使用能干的非世袭贵族,并在他们获得军功后赏赐他们以高官,也危害到世袭贵族的利益,但战争的获利却没有他们的份)必然存在利益矛盾。

   《尚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写的,《史记》也是汉时的作品,他们记述了比干等三人对纣王在私生活上不满和批评,可见二书的作者对纣王无偏护之心,但二书都没有比干等人在改革、战争等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批评纣王,对纣王建言的记述。这是为什么呢?

    是没有任何建言显然不可能。是建议纣王积极改革政治,启动奴隶、自由民、低级贵族出任官职,改革税制?显然也不可能的,一般而言,这些贵族官僚势力的代表,只会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否则商王朝也不会腐朽到这般田地。那么就只能是反对纣王改革了。对外战争也是如此,他们也应该是反对的。从周王朝对三人的极力推荐和后世传说看,他们甚至可能还从阻挠过纣王攻打周。同时还会反对纣王不祭祀神灵的做法等等。

    那么纣王能怎么看待比干等人呢?你反对我的私生活,我不同意,你们这些个大奴隶主们,哪个不是肆意挥霍,尽情享受?凭什么我这个大王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不合理,却很合情,最为最大的奴隶主,他就可以这么想,这么做。

    你要我不要改革,好家伙,商王朝历经创建、兴盛、衰落、中兴、全盛,到纣王时已经是危机重重了,奴隶们渴望自由,不愿当奴隶了,可还有更多的自由民迫于生计不得不向奴隶主借债,还不了就抵身为奴隶,奴隶反而越来越多,这对以比干、箕子、微子等大奴隶主们有利,但对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为了王朝的生存,纣王只能力排重议,坚持改革,给有才能的自由民、小奴隶主和一些奴隶做官的机会。

    对外战争也是如此。商王朝是奴隶社会,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周边尚未臣服的东夷等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并不很大。在纣王之前,多位商王都曾攻打东夷,但都没有取胜,这也足以证明东夷的确实力不凡。今天出土的一些大型精美青铜器也足以证明这一点。这就决定了商王朝必须攻打东夷,不可能坐等东夷发展壮大,纣王也就只能为了王朝的生存,继承历代先王遗志坚决攻打东夷。这和隋唐时期,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不厌其烦的攻打高丽是一个意思,不是因为高丽做错了什么侵犯了隋唐,也不是三帝暴戾,而是卧塌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所以纣王不能听比干的。

    纣王成功了,消灭了东夷,把中原华夏文明推进到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但这个历代先王都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轻易得来的,商肯定付出了巨大人力、财力的代价。人和钱从哪里来?显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比干等大奴隶主,大贵族。所以比干等要反对,机遇同样的理由他们也反对对表面上对商及其恭顺的周用兵。

    纣王还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比干等传统势力也极力反对。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看出,商人是多么迷信,什么都要占卜,可见神权多么强大。但是神权阻碍了社会进步,不能保卫商王朝,你占卜今天不宜动兵,可敌人偏偏就在这天进攻你,你怎么办?你占卜说周不会造反,可周就是反了,你又怎么办?所以纣王也不能接受。

    由此可见,在比干之死上,不是什么忠臣不忠臣的问题,而是君权与神权、君权与权臣间的斗争,是要不要改革,伐战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所以比干要极力力柬,纣王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最后作为臣子的比干失败甚至死亡就完全符合这类游戏的规则。杀权臣的核心人物是打击、震慑权臣、贵族集团的典型做法。

    所以,杀比干、囚箕子是纣王打击权臣的行动,不是暴戾的表现。

    那个微子其实是早该杀的。帝乙死时,身为长子的微子因母贱而未能继承王位,他因此心怀不满,在朝中散布“商朝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灭亡了”之类的流言,可纣王并没有治他的罪。在周进攻朝歌前,他还去周请兵以便发动政变(见《古今尚书·商书·微子》),事败后逃跑。

到我的博客浏览该文,发表评论
山人0504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anren0504
史书不全,东晋尚书真假还难辨。
无聊
这些翻案内容有什么根据?能强过史记/尚书?
除非再挖到一批竹简,否则只是哗众取宠
再挖到一批竹简也是大问题,就像竹书纪年里说伊尹是篡位者,到现在还争论不休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呵呵。通常史书都是当朝对前朝的评价。

其中自然有刻意的褒贬。
楼上几位,这个不是在说反话么???
想像的成分太多,考据的不足,很难有足够的说服力
{:2_61:}史记哪时候写的   商周哪时候的事   怎么能确定后人写前人的书没私货或者能如实知道当时的情况呢
君子恶居下流。
夏商周的事,史书里的水分太大,没有新的史料前只能姑且当真。
这个事情只能存疑。
话说烽火戏诸侯最近不也是热门翻案话题嘛……
雪千寻 发表于 2009-4-17 15:52
钱穆的冷饭了
楼主来晚了。看看人家aspman教主的表现吧
junjunyaya 发表于 2009-4-17 11:03
是啊,怎么能确定21世纪的后人在读千年前的人写的书的时候自己没加私货呢?
竹简也缺乏说服力。
除非从河南再挖出一个大鼎,上面记载商纣之功德无量,百姓自愿捐金铸成。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09-4-17 18:14
这个可以确定是假的了。鼎是只有贵族才能铸造的。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09-4-17 19:00
当年百姓无平民的。
1# 山人0504

古往今来,改朝换代,莫不如此!
竹书纪年与史记的说法多有不同的

尧晚年是被舜囚禁起来夺权的
不要说现在,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看待上古尧舜都不一样,看古代历史问题,和其本身观察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关,孔子就认为尧舜禹是禅让,孟子则认为是夺权,说到底是因为战国时代比春秋时代政治斗争更残酷,更激烈,所以导致其时之人看待历史也有所不同。

离上古比较近的春秋战国都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今人想要凭借那么点东西透彻分析上古的政治斗争,基本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前人早就认识到了,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孟子是推崇尧舜的。

认为尧舜禹间有夺权斗争的是韩非子
成王败寇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谁让他倒霉被周武王推翻政权了呢
这种谁也说不清的事还有人一本正经来翻案才是真的雷人啊:dizzy:
悲愤的河流 发表于 2009-4-19 19:19

孟子也否定过,《孟子·万章上》:“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郭老翻过案,毛主席也表示过肯定。
中国sunyan 发表于 2009-4-21 00:06
恩,我好像记得,是柏杨还是谁,着重强调了这个。
其实我也看禅让这事不大靠谱。
当时的人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
根据殷墟甲骨文的记载统计: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使用人牲合计为五千四百一十八人;接下来的九十年间,用人牲是一千九百五十人;而纣王与其父亲的四十年间,用人牲仅七十五人。

至少在这个项目上,纣王一点也不残暴。
GSTSQZLXF 发表于 2009-4-19 16:23


子贡说出了人性的卑劣的一面——善于落井下石。
760126 发表于 2009-4-21 16:46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当时政治局势比较紧迫,要充分利用人牲的力量呢?
周兴商衰,多了天下也是正常,但是要找个合理的理由,最好就是前朝暴虐失得。中国历史上真正是末代帝王把家败光的,似乎就是隋炀帝,其他人更多的是倒霉,前面的人把家败的差不多,然后更NB更有野心的的人物诞生了。


尤其汉唐,最后一代皇帝那个惨,但说实话本朝灭亡他们却没什么责任.

明朝是养寇万历,玩寇天启。而养寇玩寇一起干的是崇祯。

尤其汉唐,最后一代皇帝那个惨,但说实话本朝灭亡他们却没什么责任.

明朝是养寇万历,玩寇天启。而养寇玩寇一起干的是崇祯。
这个是纣王托梦告诉你的吗?????
周兴商衰,多了天下也是正常,但是要找个合理的理由,最好就是前朝暴虐失得。中国历史上真正是末代帝王把家败光的,似乎就是隋炀帝,其他人更多的是倒霉,前面的人把家败的差不多,然后更NB更有野心的的人物诞生了。
====周兴商衰最关键是周的生产关系更适合日益提高的生产力。
隋炀帝太激进,太自信、套固执、太小气,执意连续不断的攻打实力不俗的高丽。
国家这么大,一般来说一代人是败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