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2:58
 消息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在刚刚结束的G20领导人峰会的闭幕记者会上,芮成钢向东道国英国的首相布朗提问,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成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本次峰会上,是否讨论了这一建议?布朗说,由于没有具体提案,本次峰会讨论并没有具体讨论这一话题。

  其实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是黄金,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超主权货币,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了,此后美元、西德马克、日元以及欧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之战。这些主权货币,为什么成为全球硬通货,它们成功的路径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衰败?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分别讲述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发展简史,一起回顾我们曾经经历,并且现在还在持续的货币战争。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英镑的兴衰。

    英镑如何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了,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经济体系,荷兰盾也没有搭上荷兰称霸的顺风车。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这段历史首先要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开始。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而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而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就要达到上亿英镑。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便开始借款打仗了。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在这之前国王是可以随意借贷的,你有钱我跟你借,你不借也不行,我借的时候可能讲好三年还的,我三年到那时候我就可以不还,那甚至你跟他讲好不收利率的,随意可以更改。”

  如何筹到战争款项成为了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候,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詹姆士二世废绌。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因为这场革命未发一枪、没有流血,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

  陈祖洲:“在光荣革命这个解决方案当中,它也一个权力法案,对这个做了明确的规定,你国王不能随意侵犯国民的这个财产。”

  “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就卷入了同法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而所有英国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由于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

  陈祖洲:“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了是8%,那么这个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

  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付,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张,拒绝支付一笔上上百万英镑的军费。

  陈祖洲:“那是什么原因,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他生病,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政府在正在前线在打仗,很需要这笔钱,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当时的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它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得到这个信用,取得这种信任。”

  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地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为什么英国在战争中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而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英国的对外战争基本都能获胜,人们愿意支持这样一个能够一本万利的战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这个战争,也可以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货币战争,但不是那种货币战争,就是通过钱来打胜自己的对手,从而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币和金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真正的货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当时的英镑只是一种纸钞,因为当时这个黄金在流通,它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所以有电影百万英镑的故事就是一个英镑的纸币可以印成一百万,它可以换金块,可以换黄金。”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然而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对金融贡献虽然可能是偶然的,但他提出的金本位制最早雏形对后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很多学者讲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其实在1717年的时候,英国就有实行金本位制度,它是这样讲的,那从这里面看,至少牛顿在英镑和黄金之间建立这样一个这样的比例关系的话,它对他金本位的实行那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认为,一个国家,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金本位的确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有了国内军费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而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大量的商品需求促进了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当时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一个最强的就是它(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代表一个强国的象征,所以当它这样表示的时候,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能够知道它能够代表,因为它有一个信用在那,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的。”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1720爆发了史上著名的“蓝海”股票泡沫事件也就成为英国完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开端,科学家牛顿也成为蓝海泡沫事件的受害者。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也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从 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五倍,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蓝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 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蓝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王长江:“最终影响政府出台了一个反泡沫法,这个实际上是一百年英国政府在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样完善一个制度,所以通过一个货币英镑制度,那么英镑这么一个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不断的完善英国的金融制度,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为其他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此时的英格兰银行已经是作为中央银行在发挥作用,有效地维护英镑的坚挺地位。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我认为英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和英国和当时的英国的发展的硬势相配合的话,它的确对推动英国的发展,建立英国在全球性的这种世界霸主经济是有密切关系的,同时的话,一个国家,我认为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

  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这样一句格言:“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它形象地指出了一种货币的价值与其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英镑在金本位制度下占据霸主地位将近100年之后,也面临一些瓶颈,比如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导致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导致了英镑走向衰落。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此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争中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1918年达到13.16亿英镑,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即10亿英镑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战前美国欠英国国债约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同时,英国内债因战争而直线上升,战前英国内债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就遭到了质疑。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日子,就应该选在1913年这个美联储诞生的一天,美联储诞生,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实际上他是代表着美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综合的力量已经超越了英国,所以美联储它一诞生,它就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那也标志着美元已经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

  大西洋的另一岸,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大规模的战争物质采购极大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世界经济因为一战而完全改变,但是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金本位崩溃的,他们不断地做着努力,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就曾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然而,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不得不使英国又一次放弃。

  向松祚:“但是时间延续了不到6年时间,1931年,6年多一点的时间,1931年的9月21号,英国又脱离了金本位制,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以后一直再没有回来过,恢复过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候就标志着英镑它从世界一个主要货币,已经衰落下来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英镑开始逐步贬值,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1967年11月,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 克。最终,英镑在70年代尾随美元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

  而随着二战之后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半小时观察:纸币如何变“硬”?

  货币的兴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体现,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它们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主权货币在全世界享有无可撼动的话语权。但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在英国之前崛起的大国荷兰,它的货币荷兰盾没能成为全球硬通货,而在英国之后崛起的另一个大国法国,它的法郎也没有像英镑那样牢牢占据着全球经济霸权的地位?历史中成与败的每一细节,都值得我们今天深思。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这个国家的经济强大和繁荣;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这样其他 国家的持币者才能怀有信心;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是一只硬通货的市场基础。

  当英镑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后,英国利用这一全球金融霸权获得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从这样一个细节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比如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走向衰落,它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 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我们看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不是一定水到渠成的,它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意志,还要有技巧,需要决策者严谨细致的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事实上,英镑、美元为什么会成为硬通货,它们硬在哪里?正是它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强大,凝聚在一张薄薄的纸币上,这张纸币硬度就可以媲美黄金。消息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在刚刚结束的G20领导人峰会的闭幕记者会上,芮成钢向东道国英国的首相布朗提问,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成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本次峰会上,是否讨论了这一建议?布朗说,由于没有具体提案,本次峰会讨论并没有具体讨论这一话题。

  其实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是黄金,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超主权货币,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了,此后美元、西德马克、日元以及欧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之战。这些主权货币,为什么成为全球硬通货,它们成功的路径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衰败?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分别讲述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发展简史,一起回顾我们曾经经历,并且现在还在持续的货币战争。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英镑的兴衰。

    英镑如何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了,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经济体系,荷兰盾也没有搭上荷兰称霸的顺风车。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这段历史首先要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开始。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而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而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就要达到上亿英镑。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便开始借款打仗了。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在这之前国王是可以随意借贷的,你有钱我跟你借,你不借也不行,我借的时候可能讲好三年还的,我三年到那时候我就可以不还,那甚至你跟他讲好不收利率的,随意可以更改。”

  如何筹到战争款项成为了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候,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詹姆士二世废绌。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因为这场革命未发一枪、没有流血,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

  陈祖洲:“在光荣革命这个解决方案当中,它也一个权力法案,对这个做了明确的规定,你国王不能随意侵犯国民的这个财产。”

  “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就卷入了同法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而所有英国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由于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

  陈祖洲:“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了是8%,那么这个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

  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付,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张,拒绝支付一笔上上百万英镑的军费。

  陈祖洲:“那是什么原因,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他生病,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政府在正在前线在打仗,很需要这笔钱,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当时的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它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得到这个信用,取得这种信任。”

  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地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为什么英国在战争中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而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英国的对外战争基本都能获胜,人们愿意支持这样一个能够一本万利的战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这个战争,也可以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货币战争,但不是那种货币战争,就是通过钱来打胜自己的对手,从而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币和金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真正的货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当时的英镑只是一种纸钞,因为当时这个黄金在流通,它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所以有电影百万英镑的故事就是一个英镑的纸币可以印成一百万,它可以换金块,可以换黄金。”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然而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对金融贡献虽然可能是偶然的,但他提出的金本位制最早雏形对后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很多学者讲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其实在1717年的时候,英国就有实行金本位制度,它是这样讲的,那从这里面看,至少牛顿在英镑和黄金之间建立这样一个这样的比例关系的话,它对他金本位的实行那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认为,一个国家,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金本位的确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有了国内军费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而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大量的商品需求促进了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当时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一个最强的就是它(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代表一个强国的象征,所以当它这样表示的时候,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能够知道它能够代表,因为它有一个信用在那,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的。”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1720爆发了史上著名的“蓝海”股票泡沫事件也就成为英国完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开端,科学家牛顿也成为蓝海泡沫事件的受害者。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也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从 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五倍,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蓝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 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蓝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王长江:“最终影响政府出台了一个反泡沫法,这个实际上是一百年英国政府在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样完善一个制度,所以通过一个货币英镑制度,那么英镑这么一个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不断的完善英国的金融制度,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为其他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此时的英格兰银行已经是作为中央银行在发挥作用,有效地维护英镑的坚挺地位。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我认为英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和英国和当时的英国的发展的硬势相配合的话,它的确对推动英国的发展,建立英国在全球性的这种世界霸主经济是有密切关系的,同时的话,一个国家,我认为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

  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这样一句格言:“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它形象地指出了一种货币的价值与其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英镑在金本位制度下占据霸主地位将近100年之后,也面临一些瓶颈,比如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导致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导致了英镑走向衰落。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此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争中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1918年达到13.16亿英镑,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即10亿英镑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战前美国欠英国国债约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同时,英国内债因战争而直线上升,战前英国内债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就遭到了质疑。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日子,就应该选在1913年这个美联储诞生的一天,美联储诞生,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实际上他是代表着美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综合的力量已经超越了英国,所以美联储它一诞生,它就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那也标志着美元已经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

  大西洋的另一岸,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大规模的战争物质采购极大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世界经济因为一战而完全改变,但是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金本位崩溃的,他们不断地做着努力,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就曾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然而,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不得不使英国又一次放弃。

  向松祚:“但是时间延续了不到6年时间,1931年,6年多一点的时间,1931年的9月21号,英国又脱离了金本位制,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以后一直再没有回来过,恢复过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候就标志着英镑它从世界一个主要货币,已经衰落下来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英镑开始逐步贬值,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1967年11月,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 克。最终,英镑在70年代尾随美元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

  而随着二战之后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半小时观察:纸币如何变“硬”?

  货币的兴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体现,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它们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主权货币在全世界享有无可撼动的话语权。但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在英国之前崛起的大国荷兰,它的货币荷兰盾没能成为全球硬通货,而在英国之后崛起的另一个大国法国,它的法郎也没有像英镑那样牢牢占据着全球经济霸权的地位?历史中成与败的每一细节,都值得我们今天深思。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这个国家的经济强大和繁荣;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这样其他 国家的持币者才能怀有信心;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是一只硬通货的市场基础。

  当英镑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后,英国利用这一全球金融霸权获得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从这样一个细节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比如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走向衰落,它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 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我们看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不是一定水到渠成的,它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意志,还要有技巧,需要决策者严谨细致的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事实上,英镑、美元为什么会成为硬通货,它们硬在哪里?正是它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强大,凝聚在一张薄薄的纸币上,这张纸币硬度就可以媲美黄金。
 美元代替英镑的霸主地位,走上历史舞台,军事以及经济的扩张导致美元霸权地位由盛转衰,20世纪90年代美元霸权地位重振,然而货币战争从未停止,2008年,一场最终危机全球的金融海啸到来,美元再次衰败,美元霸权如何演变?国际货币格局走向何方?

    货币战争(二):美元如何击败英镑的?

  (主编:卢小波 记者:庄严 摄像:毛云李)

  继续我们货币战争的报道。昨天我们给大家讲述了英镑取代黄金的历程,也确定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但日不落帝国国势渐衰,再加上一次次金融危机和战争的冲击,英镑的国际地位日益低落,谁会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这一个答案随着二战的进行而揭晓。

    美元代替英镑的霸主地位,走上历史舞台

  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欧洲还没有从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中恢复过来的时候,美国的各大城市却正在繁荣发展着,美国人花钱消费,他们参加舞会,购买汽车、收藏私酿烈酒,炒作股票,享受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最鼎盛的繁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吴念鲁:“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基本上是一个获利的国家,应该说发了战争财,不但是他本土没有打,而且他可以提供军火或者提供其他物资,从此也赚了很多钱。”

  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格局,德国、意大利、日本遭到毁灭性打击,英国、法国这些工业国也满目疮痍,相比之下,美国却因战争受益,成为当时全球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丁一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当时生产总值的48%左右,就差不多一半左右都是美国的制造,然后贸易量占了大概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所以非常非常强大,就绝对的一枝独秀。”

  1859年至1918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840美元,黄金储备从占全球储备总量的17%上升到59%,贸易量则从4%上升到39.2%,随着贸易量的大幅增加,美元取代英镑,成了当时使用量最大的国际货币,在那一时期,手握美元是一件时髦而且实惠的事,美国民众享受着因此而来的奢华生活,总统罗斯福和财政大臣们,也正在为一项更强大的振兴计划精心筹划着。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那么罗斯福当时开始就勾画二战结束之后,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会是怎么样。”

  吴念鲁:“罗斯福的新政,当时,一个是美国本身他经济的实力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他想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强国,资本大国资本强国,作为世界的一个所谓霸主,金融帝国,他本身有这个想法有这个愿望。”

  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势力一举取代英国充当世界霸主,而英国并未打算拱手相让,虽然战争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国际贸易有40%左右还是用英镑结算,伦敦仍然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美元提出要成为世界货币的时候,唯一与之抗衡的是英镑。

  向松祚:“为了争夺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英国和美国他们之间是有很,很深刻的矛盾,两个国家的政治家,两个国家的学者都在刻意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金融的地位,提升自己货币的地位而努力,而且他们设计的各种方案也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

  英美双方拿出的方案针锋相对,英国方案的起草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提议要创建世界银行,发行一种超主权的货币,这一理论使他成为经济史上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但是在当时,凯恩斯的主张遭遇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经济学家怀特提议,应该把美元确立为主要的世界货币。

  丁一凡:“凯恩斯提出这么一个方案,我们事后分析,当然也有保卫英国利益的企图,因为他已经看到英国再想维持当年英镑的这种霸权地位是不可能了,而且英国,因为打仗,因为黄金不断的外流,他的黄金储备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很大的货币的这种情况下,所以他先发制人的提出来一个说,那我们做一个统一的货币吧。”

  向松祚:“但是凯恩斯这个方案拿到罗斯福这里来的时候,罗斯福一口否决了,罗斯福认为,世界货币的方案并不符合我们美元的利益,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他把凯恩斯的方案就否定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在各种场合,宣讲怀特方案对促进世界贸易的好处。

  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伟大的国家将要担当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他如此夺目,他会继续复兴、继续繁荣。”

  罗斯福以充满自信的声音向世界各国,传递着一种霸气和力量,1944年,美国挑头在新罕布尔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商讨如何重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争论的双方仍然是美国和英国。

  吴念鲁:“美国当时他处在这么一个强势,他想作为世界的一个所谓霸主,英国,他作为老牌帝国主义,他不愿意一下子就放弃自己的,他既得利益和权益。”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与会各国选择了怀特方案,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其他的货币再与美元形成固定的汇率。至此,美元初步确立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向松祚:“货币的力量它不是偶然的,不是几个人或者几个金融家、几个银行家、几个政治家,他刻意在那儿操纵,甚至说搞一个阴谋它就会使得一个货币成为一个霸主,它不是这样的,政治家、金融家、企业家在这个里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他要起来,你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来以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的货币就会成为伟大的货币,一个大国货币。”

  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虽然取代英镑成了最主要的世界货币,但是英镑仍然有在部分地区使用的权利,此后的数年间,英镑和英镑区仍然是美元霸权的最大障碍。1946年,英国战后经济困难,不得不寻求美国的援助,这给了美国扫除障提供了机会。那一年,美国政府一次性借给了英国37.5亿美元的贷款,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包括英国必须承认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并恢复英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结果导致英镑区各国纷纷提取存款兑换美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英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0亿美元,英国因此元气大伤,英镑彻底失去了与美元抗衡的能力。

  丁一凡:“我觉得美元崛起后来成为一种世界的霸权货币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他一方面体现了美国经济在全球金融中间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美国确实应该说,美国而言,确确实实它涉及了货币,是想把它的货币做成一个霸权货币。”

  20世纪四十年代,随着美元霸权的确立,美国对外扩张的大幕徐徐拉开。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开始实施他的新计划,通过向战后各国提供贷款和援助,试图掌控全球经济命脉。

  吴念鲁:“欧洲来讲的,他推出马歇尔计划,在亚洲,亚洲来讲的话,美国也是扶持日本,所谓叫恢复经济,这一系列的动作我觉得跟美国全球的一个战略上的一个霸权分不开。”

  美元成了美国实施扩张计划最强有力的武器。1947年至1949年,仅接受马歇尔计划和欧洲合作组织的十几个西欧国家,对美国的借贷就高达16 亿美元,这些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来填补财政赤字,而又得不到充足的美元,造成了当时普遍的美元荒,这种巅峰状态持续了整整十年,在这期间,美国保持着头号世界强国的地位,美元是那时唯一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军事以及经济扩张,导致美元霸权地位由盛转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历时10多年的越南战争中,美国投入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和50万军队。在这被称为混乱的十年中,年轻人被一拨拨的送去前线参战,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在反复计算,借给政府打仗的钱能回收多少,而后来,为了应付巨额的海外军费开支,美国政府开始巨额向各个国家借款。

  丁一凡:“美国卷入战争,然后美国的开支,尤其是这种战争式的开支,没有什么收益的开支,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就借别人的钱来做这些事。”

  向松祚:“越南战争,美元货币非常的扩张,货币政策极度的扩张滥发货币,滥发货币使得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美元钞票。”

  大量的国外借贷,使得美国从战后最富足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当时财政赤字累计高达1500亿美元。随着美国债务越来越大,借钱给美国的西欧国家开始惴惴不安,他们希望把借给美国的美元换成更保险一些的黄金。

  吴念鲁:“戴高乐觉得,美元贬值了,我不愿意保留这么多美元,我要给你换黄金,因此戴高乐几次向美国发起挑战。”

  向松祚:“我们知道当年的法国的总统戴高乐是非常强硬的,威胁说,我们用军舰,我们要运一堆钞票到你美国来,运到纽约去,把美元货币换成黄金。”

  一开始,对于戴高乐的威胁,美国总统尼克松并没有感到紧张,但是很快,西欧国家集体开始了兑换行动,尼克松总统坐不住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尼克松突然很惊讶的发现,现在我们的黄金储量已经不能满足其他国家兑换的要求了。”

  吴念鲁:“美国的黄金大量的外流,本来美国的黄金当时占整个的世界,我估计大概是70%,后来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少到后来以后他就不足以来支持他的筹码了。”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正视已经到来的危机,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丁一凡:“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决定,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这种联系,也就是说美国不再承诺把所有美元都可以按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价格来换成黄金,先是终止了兑换,背弃了承诺。”

  尼克松政府的决定,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把美元推上加速衰退的道路。

  吴念鲁:“我记得是71年12月份,第一次贬值,从一盎司黄金是30个美元贬到38个美元,后来到73年底,73年2月份又贬一次,就从38个美元一盎司黄金贬到42.22元。”

  丁一凡:“当时控制不住,就大幅度的那种,人家拼命的抛售美元所以使它的贬值,很快几次大的贬值,连续几年。”

  对于如何控制局面,尼克松政府手无足策。

  张明:“那次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就是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整个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可以说是美国失去了10年,当时一方面就说美国他本身的经济,经济周期还是走下坡路,经济开始停滞,另外一方面,随着其他国家对美元不信任,抛弃了美元出现了美元危机,那么就导致全球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所以说经济就出现了低增长高通胀的这样一种恶性的组合。”

  这种局面长时间困扰着美国政府,民众也没有想到,几年前他们曾为之骄傲的的美元荒,突然就演变成了美元灾,并随之发生了持续数年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

  丁一凡:“所有的物价,每天每天你觉得都在涨,都是涨,他是10%几,20%这么涨,但是10%、20%的涨,基本上隔个两三年,你如果不调整工资的话,那老百姓就受不了了,所以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就他老有不停的群众表威行游。”

  1974年,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发生了10多次,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下滑到不足10%,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了1500万,民众们入不敷出,不得不往衬衫里塞一些报纸来抵御风寒。

  肯尼斯•兰德尔:“私人建筑物实际上停止了,磨坊和工厂也停业了,铁路了停滞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业了。”

  丹尼尔•叶尔金:“大农场主停止向市场输送牛肉,农民开始将他们的鸡淹死。”

  20世纪70世年代,美元的贬值,带来了美国经济风雨飘摇的十年,也是美国国际地位持续下滑的十年,世界各国也未能避免由此带来的冲击波,数年间,美洲和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不得不为通胀带来的高物价买单。

  张明:“戴高乐将军在执政的时候,他当时就屡次对美元的霸权表示批评,就说你美国的财政赤字你建立在我们其他国家血汗的基础上,后来马上美国就有一位高官,好像是当时的副国务卿就站出来说,他说我们承认,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与美元贬值相关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也就说他觉得自己站在一种道德的优势上。”

  向松祚:“实际上当时欧洲政治家为什么有这个强烈的愿望要公开反对美元,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元霸权货币这个一股独大的货币,对整个世界货币体系它是不稳定的,你必须要约束你的货币发行,少搞一点财政赤字,当然美国人不愿意这么干。”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记者,整个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所以美元又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从它的崛起到它的衰落,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来以后,它的货币一定会是一个伟大的货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称,货币可以说是一个经济体的血液,就是说各个国家的货币能在全球货币的体系中居于一种什么地位那么就与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涨落有关系,而且他反过来也能推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可以看到各国都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这又形成了一个货币领域的政治,当然当这种货币的争斗是以一种更加剧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的时候,那么这就是以战争的形式来爆发出来。

  



  吴念鲁认为,总的趋势美国不可能永远作为世界货币霸权地位,那么迟早这个要被所谓我们叫多元化货币所取代,或者非主权国的货币所取代。

    美元霸权地位重振,货币战争从未停止

  1974年的秋天,危机中的美国经济摇摇欲坠,数以百万计的失业者,在寒风中排队领取救助的面包,他们的国务卿基辛格,此时正在沙特出访,寻找重振美国的机会,基辛格和沙特王子的那次会谈,后来被证明是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权。

  张明:“当时美元面临很大的贬值的压力时,美国和沙特达成了这样一个交易,就说沙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和其他的同盟国一些同意,将美元作为唯一的一种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从而能够提升美元的地位,美国承诺什么呢?美国承诺对这些国家提供安全保护。”

  丁一凡:“石油是全球期货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一种商品,所以,而这个最大的商品只用美元交易,所以决定各个国家,要进口这个东西,你就要储备美元,因为你只有有美元你才能购买这个东西,所以因此,美元的需求量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非常大,然后这样就某种程度上奠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基辛格的策略,解了美国的燃眉之急,但是美元真正重新走上强盛之路,却是在十几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

  张明:“支撑美元重新走强的根本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代有一个突飞猛进的上升,那么这主要归功于我们IT技术的繁荣。”

  1990年以来,美国的IT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技术力量远远超过当时的欧洲和日本,劳动生产率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上升期。

  张明:“在那个阶段,克林顿政府在若干届美国政府里面算一个异类,他当时,他也控制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所以在,比如说在1997年在1998 年间,美国破天荒的实现一年的财政赢余,因为财政赤字的缩小也是推动美元走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这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元在1990年代中后期甚至在2000年这个年代一个前半期的一个走强。”

  1991至2001年的十年间,美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年均增长率为3.4%,远高于日本的1.1%和欧盟的2.0%,通胀率降低至3%以下,实现了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1991年起,美国重新夺回世界商品第一大出口国的交椅,到2001年,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增加至 32.5%,重新回到全球经济强国的霸主地位。

  向松祚:“整个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所以美元又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从它的崛起到它的衰落,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来以后,它的货币一定会是一个伟大的货币。”

  不过,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做的并不安稳,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在1999年启动数日,兑美元汇率就上升至1欧元合1.18元的高位,到2004年,创下1欧元合1.36美元的新高,2006年,欧元兑美元汇率稳中有升,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吴念鲁:“欧盟你看三亿多人口,它的贸易它的经济各方面那完全和美国可以平起平坐。”

  向松祚:“美国的政治家,美国的学者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是不愿意欧元诞生的。”

  张明:“他是真正意识到欧元是一种威胁,是一种他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威胁。”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更多是把美元霸权看作了一个经济强国的符号,那么显然,经过几十年的沉浮,一个霸权货币所能带来的好处,已经被此时美国的政治家们了然于胸。

  张明:“货币可以说是一个经济体的血液,那么就是说各个国家的货币能够在全球货币的体系中居于一种什么地位?那么就与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涨落有关系,而且他反过来也能够推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这又形成了一个货币领域的政治,当然当这种货币的争斗是以一种更加剧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的时候,那么这就是以战争的形式来爆发出来。”

  对于欧元异军突起的这个对手,美国的重视程度一开始就被提高到了战略高度。

  丁一凡:“为什么美国会在2003年突然开始打伊拉克,就是当时萨达姆宣布,他当时就马上要把伊拉克的石油计价货币转换成欧元,所以说当时说美国出兵伊拉克可能有这个原因关系,那么后来随着伊朗宣布把他的石油的交易货币改为欧元之后,我们看到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也明显的趋于强硬。”

  美国丝毫不掩饰维护美元霸权地位的意图,围绕货币地位的明争暗斗,也从未停止过。

  张明:“当时在2001年至2003年这个阶段,欧元是对美元是不断的升值,所以说到了2003年美国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欧元,所以当时就利用科索沃冲突爆发之后,那么就把欧洲的局势给搅乱了,特别是中东的局势,那么影响了当时欧元区进一步东扩的步伐,那次战争爆发之后,那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美元再次衰败,美元霸权如何演变?国际货币格局走向何方?

  尽管200年发生的次贷危机,最终将美国带进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但是史学家们还是相信,美国的衰退实际上从2001年就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但是持续的繁荣也留下了后遗症,表现在企业投资过度,股市、楼市泡沫,战事频繁,债务膨胀等方面,这些都为美国后来的衰退埋下了伏笔。

  丁一凡:“因为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造过两个大的泡沫,一个就是所谓信息技术的泡沫,当时信息技术带动下,整个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技术泡沫,然后这个技术泡沫在2000年、2001年破灭了,然后随之而取代的是房地产泡沫,然后房地产泡沫在2007年破灭了之后,就给这些外国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人们对美国资产对美国投资的信心就不太足了。”

  从2001年以来,美国有两年失去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一对外投资大国的桂冠,并且从最大权国变成了最大债务国。

  丁一凡:“这一次,有跟越战非常相近的背景,就是说支撑美国政府来对付这些自己债务的一些能力没有,而没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战争花了很多很多钱,而2003年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以来,这个可以说开支无度。”

  几年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5万亿美元,筹集这笔巨额开支,美国人采用的仍然是向各国借贷的办法。

  丁一凡:“这5万亿的开支对他来说非常非常大的一个东西,这么大的债务上哪去弥补钱,你看美国这次,美国政府为了救市讨论了半天,弄个8千亿美元的计划都拿不出来,他都不知道从哪去再借这么多钱去。”

  2008年,一场最终危机全球的金融海啸到来的时候,美国的私人债务、公司债务、国家债务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5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等于全球的生产总值,换句话说,全世界的人一起挣钱为美国人还债,才能改变目前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今年3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试图力挽狂澜,抛出了 3000亿美元购买国债的救市政策,但是此举对于重振美国经济的作用,并没有被广泛看好。

  丁一凡:“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增加流动性就好比喝酒,流动性和液体是一个词,在英语里面,可能喝第一次他有些兴奋感,有个刺激感,但是你这个酒喝得越多,它的效果越少,他的刺激感越少,等到你喝醉了,你就精神忧郁了,然后经济大萧条,所以是一个词。”

  到目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二战后的一半以上降至不足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60%以上降至16%。美元的霸权的地位屡遭质疑。在经历了从强大到衰退,再强大的一个轮回之后,美元霸权的局面将会如何演变呢?

  丁一凡:“他肯定会引起当年的问题,恶性通货膨胀的问题。”

  记者:“你是指越战的时候?”

  丁一凡:“对,就70年代的事情,这个东西,就可能我觉得某种程度上,70年代的阴影又会重来了。”

  张明:“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衰落的开始,特别是当美联储开始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以后,那么就更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长期内美元大幅贬值的风险很担忧,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他也极大的削弱了美元的竞争对手,欧元、英镑、日元所在国的实力,所以说现在来说在这个国际货币体系,诸多货币的选择中,没有一个好的坏的选择,而是一个坏与更坏的选择,这相对而言,这个美元可能还比欧元和日元会更好一些,所以说这就决定了美元的衰落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缓慢的过程。 ”

  历史轮回的惊人巧合出现在了2009年3月,当年凯恩斯反对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提出了设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这个建议在80年后得到重新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连发三篇文章,诠释凯恩斯理论,提议遭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烈反对,但是却得到了来自欧盟,金砖四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

  张明:“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所以说未来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元、欧元、亚元三足鼎立,那么再往后发展,就可能不排除有一种全球性的货币诞生。”

  吴念鲁:“历史的必然,当然这个东西要斗争,而且这个斗争当中也可能是有妥协,总的趋势我觉得美国不可能永远作为世界货币霸权地位,那么迟早这个要被所谓我们叫多元化货币所取代,或者非主权国的货币所取代。”

    半小时观察:告诉你真正的货币战争

  自打有了大规模的跨洋贸易,有了全球经济这个概念开始,对世界货币的争夺就没有停止过,从黄金白银到英镑再到美元,货币这只隐藏在身后的手一直在改写着世界,而与此同时,它本身也成为记录历史的一个另类符号。就拿美元的命运来说,它可谓成也战争,败也战争,这里的战争不只是枪林弹雨的战场,还包括大大小小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商战、贸易战、金融战甚至还有延续了几十年的冷战。在这些战争中,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几经起伏,美元也走过了几番风雨。

  是世界选择了美元,还是少数几个人书写了美元的剧本?看看美元背后的推手,显然这个货币的盛衰不是在密室里商量构思出来的。如果用阴谋论的眼光看待美元的命运玄机,那只是捏造而不是创造,我们也就无法正确解读货币战争的真实意义,无从为未来世界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建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但更重要的力量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当经济版图从一家独大走向群雄逐鹿,当国际贸易串联起全球大市场,当国际资本仅仅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跨越国境的时候,世界需要一种更可靠更安全更公正,不为哪个国家所左右的信用保证。虽然,眼下谁也无法预估这样的货币究竟会在哪一天诞生,它到底会叫什么名字,但只要世界经济仍然朝着全球化的方面迈进,它总会有取代美元的时候。时势造英雄,时势也会造就一个新的世界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