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对<货币战争>的看法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4:07
本人愚钝,不能辩明有关<货币战争>一书的各个观点.请各位高人指教......这本书中的多数观点是否可信?




要防止在泡沫经济中被“剪羊毛”

www.eastmoney.com   2007-09-08 14:12   江红霄 任洪剑   证券市场红周刊



  9月5日晚11点半,记者结束了从业十余年以来时间最晚的一次采访经历,而9月2日从美国抵京、还没有完全调整好时差的宋鸿兵, 还要接受另一个媒体的电话采访。


  虽然宋鸿兵所著的《货币战争》是近期的热门图书,5 月发行以来连续增印了6次,其在和讯的博客自2006年12月开博至今已有202万次点击,近来也总有朋友在向我频频推荐 《货币战争》 里面的观点, 宋鸿兵和他的《货币战争》俨然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但坦率地说,一开始记者并没有把其列入采访计划:货币战争?即便不是耸人听闻, 也离中国的证券市场太远了点吧。

  直到9月2日在知钱俱乐部组织的一场巴曙松讲座活动中, 得知宋鸿兵要回国讲“与泡沫共赢”,才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当晚回家之后从互联网上恶补了“货币战争”相关知识,于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不知不觉中几近天亮。

  9月5日晚, 记者终于见到名字如雷贯耳的宋鸿兵,但背着双肩包、戴着一副眼镜的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归国学子。 在知钱俱乐部一间命名为“巴菲特”的包间里,宋鸿兵接受了《红周刊》记者的独家采访,我们的话题自然从泡沫经济开始谈起。

  热钱可能会从中国抽出

  《红周刊》:有人说,中国经济正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 而且会将1989 年的日本泡沫作为参照,您觉得当前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所面临的泡沫经济有哪些区别?

  宋鸿兵: 日本出现泡沫是在1988 年、1989 年, 这个时期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基本上步入到发达国家行列, 在一些基础行业的竞争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日本当时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 在日元升值之后依然面临很大的冲击, 主要原因是在日元升值之后, 导致房地产和股市“双泡沫”,而且泡沫愈演愈烈, 很多公司也争相投资房地产和股市。

  这种现象和目前的中国十分相似, 中国很多企业的盈利增长达到30%以上, 但相当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投资收益, 这和当年日本交叉持股、靠股市来盈利非常相似,区别是当时日本的起点和底子比现在的中国还要好。

  另外一个区别来自周边环境。综合考虑, 目前中国处于一种不太有利的情况。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实际上是一种债务内爆型的危机,债务大幅被摧毁, 货币流动性突然减少, 使得中国周边地区对美元的需求量增加,形成了美元的“负压带”,可能出现热钱抽出中国的局面,客观上已经对中国的股市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

  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热钱外流的现象? 这是由于热钱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烈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热钱非但没有撤退, 相反把其他地方的热钱进一步吸引到中国。

  然而,从外部看,美元确实处于相对低气压带, 中国大陆却聚集着大量热钱, 这就本能地形成一种失衡状态。 当资产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落差就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

  《红周刊》:如果这种落差越来越严重的话, 中国的经济泡沫就快到破灭的地步了。不过,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 增长势头依然良好, 而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一直行走在上升通道中。

  宋鸿兵: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中国的股市、房地产市场很乐观,其实当时的日本也弥漫着同样的乐观情绪, 而且人们普遍考虑的是一种正常状态。

  但如果受到非正常状态的打击呢? 目前中国的经济出现失衡,资产泡沫现象严重,如果这时有人从外部进行攻击,发动货币战争,就会产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后果。就像当时索罗斯1997 年攻击泰铢和港币,就是利用其内部的失衡从外部发动攻击。

  《红周刊》:这就好像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像有缝的鸡蛋这么严重吗?

  宋鸿兵: 我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着一些失衡的现象。以房地产为例,其涨幅已经达到普通人的正常工资难以负担的程度, 而且中国的股市近来增长速度偏快, 不过9 个月的时间, 已经从2006 年底的 2600 点上升到现在的5300 多点,涨幅已达1 倍, 丝毫不亚于日本当年每年增幅近90%的水平,但是这种高速度的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势必面临着回调问题。

  如果是市场正常的矫正, 那么调整幅度会在20%-30%。 但是,如果回调是在人为地、 有意识地打击之下完成,那就不是回调而是崩溃,调整比例很可能高出50%。 投资者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潜在风险。

  国际银行家是发动货币战争的主要力量

  《红周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对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要攻击中国经济?

  宋鸿兵:索罗斯当年的主要操盘手琼斯曾经在文章中描述了1997年是如何发动货币战争的。 首先,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东南亚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衡,随即以泰铢作为突破口,经过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目标,提前6个月做空泰铢, 同时在期货、股票、汇率三个市场进行“立体式”打击。因此,货币战争的存在毋庸置疑,历史已经证明了而且还会发生。

  《红周刊》:谁有能力和动机发动这场货币战争呢?

  宋鸿兵:对冲基金很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突击力量,但是其背后的国际银行家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因为单一的对冲基金不可能横扫东南亚,它需要的是一个高效的、 有计划、有步骤的作战组织系统协调布局,通过心理战、舆论战配合达到目的。其中,对冲基金的钱也是从银行以一个很高的杠杆比率取得的贷款,贷款成为重要的弹药补给。

  《红周刊》:如果货币战争一说成立,这样的作战系统是否已经对中国经济布局?

  宋鸿兵:目前还不明朗。 不过据统计, 已经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热钱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多个管道进入中国。 首先,这些热钱的背后有没有人统一协调? 目的如何?这些因素是判断货币战争发动攻击的时机和手段的关键。

  也许有人已经在计划如何攻击人民币,等着“剪羊毛”,然后从两个方向赚钱了。

  《红周刊》: 我们注意到,“剪羊毛”是您在《货币战争》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原来是银行家圈子里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利用经济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机会,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拥有他人的财产。在这里又该如何理解?

  宋鸿兵:就是在资产升值的时候赚钱,当经济进入低谷之后,再廉价收购核心资产,从两方面敛财。 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飙升到目前的程度,对于银行系统来说风险极大。因为现在很多人买房都是通过按揭贷款,由于利率持续走高,房贷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房价走低,会出现普遍的违约现象,购房者将房子退给银行,按揭贷款就会变成烂账。由于中国没有大的资产抵押证券市场和按揭抵押债券市场,所有的风险都压在商业银行的头上。如果股市和房地产出现双暴跌,银行系统就会出现严重的坏账问题。

  当然,只要现在能够保证房价持续稳定,人民的收入持续上升,或许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这也是在一个自然的市场状态下人们的良好期望。

  发动货币战争的三大条件不能同时满足

  《红周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并不能够完全自由兑换,也没有像当年的泰铢和港币一样和美元完全挂钩,这是不是对于可能发动货币战争的隐忧会有所缓解?

  宋鸿兵:目前之所以还没有马上对中国发起攻击,原因是国际银行家还在等待时机,等待条件成熟。 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股指期货推出、人民币汇率继续大幅度升值三个条件,发动货币战争则很可能已经箭在弦上了。

  《红周刊》:您认为客观上发动货币战争的攻击条件是不是已经越来越成熟?

  宋鸿兵:是的,甚至哪怕当局不开放资本管制,外资银行、地下钱庄也可以绕过资本管制。大量自由流动的资金,使货币战争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

  《红周刊》:那么您的建议是不是目前尽量不要推出股指期货?宋鸿兵:我看不出要在中国证券市场立刻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虽然股指期货是一个中性的金融工具,无所谓好坏,但要看是谁在玩。 就像一把枪一样,如果在坏人手里,就提供了一个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可能促使股市潜在的危机爆发,增加波动性。我的建议是尽量延迟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

  《红周刊》:您又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宋鸿兵: 人民币升值是个趋势,但应该坚定地以一个缓慢的速度升值,使得热钱利用人民币升值得到的好处低于其机会成本, 使其知难而退。 另外人民币升值不能单向上升,而要增大正向以及反向波动的区间,要有起伏,让市场充满悬疑。

  《红周刊》:如何评价目前的人民币升值过程?

  宋鸿兵:我认为总体来说还是偏快了。当前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新高的行情, 很像1997年香港被攻击之前港币在7月份连创11次新高的历史重演。 投资者应该有种历史的纵深感,不能只局限于眼前。

  《红周刊》:好在我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一直非常谨慎, 尤其是人民币自由兑换从短时间看并不会实现, 所以发动货币战争的这一个条件也不能满足。

  宋鸿兵: 这就要看博弈双方状态的变化。 监管当局如果认识到货币战争的危险, 采取一个合理手段进行干预管制, 就完全可能避免这场危机的产生。

  建立风险意识 防止被人“剪羊毛”

  《红周刊》:说到投资者要有历史纵深感, 虽然很多人相信历史会重演, 但很少有人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宋鸿兵: 这其实是一种赌徒心态。 虽然大多数人会亏,但仍把自己看成是幸运者, 能够在泡沫破裂之前全身而退。 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 也是一种人性的弱点。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是幸运者,这是一种矛盾。 监管者应该从政策上防范这种心理的出现。《红周刊》:您也把股市看成是一种赌场?

  宋鸿兵: 从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 当前的市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地步,有些股票并不具备投资价值,人们预期的只是有人以更高的价钱从自己手中买走股票, 做的只是一种击鼓传花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股市就是赌场, 身处其中的普通投资者要防止被人“剪羊毛”。

  《红周刊》:可以说,“剪羊毛”其实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敛财过程。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该如何避免?

  宋鸿兵:“剪羊毛” 这个概念已经在西方存在了一百多年, 只不过中国投资者才刚刚接触到这个概念。

  要想避免被“剪羊毛”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风险意识。 目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不会下跌, 这和日本、香港、 台湾当年出现泡沫时的投资者心态如出一辙。 投资者一定要意识到调整是必然的, 只不过是在哪个时间点发生而已。 每年股价翻一番是市场不成熟、不稳定的表现,这其中增加的不是财富,而是泡沫。

  让老百姓财富有安全感

  《红周刊》:为什么股市的上涨增加的是泡沫,而不是财富?

  宋鸿兵:钱和财富是有差别的。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服务和产品,而钱只是财富的映射。 我们挣钱的目的不是拥有钱, 而是拥有别人的服务和产品。 如果钱的购买力在缩水,例如在通胀状态下,拥有财富的能力是下降的。

  《红周刊》:我们知道您历来把通胀看成偷窃财富的手段。

  宋鸿兵:对。 钱发多了自然会出现通胀现象,通胀会产生两大效应,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 二是财富重新分配。 在分配链条上,谁离银行最近,谁能拿到贷款,谁就是在博弈中获利最多的人。 而没拿到贷款,只能储蓄的人, 他们的财富会在不知不觉间转移到别人的口袋里, 财富找不到安全的栖息地。

  《红周刊》:在负利率状态下,如何遏止通货膨胀, 让财富更有安全感?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宋鸿兵:建立部分金本位制,发行诚实货币,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不用通货膨胀的手段欺骗他人,按劳动取得成果, 各个行业根据稳定价格控制生产。

  现在货币购买力波动幅度太大,经济活动不能准确测算,老百姓的财富没有安全感, 而诚实货币能促进合理分工, 增加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英美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而当他们开始玩弄货币贬值的时候, 这就是他们国力有所下降的表现。

  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

  《红周刊》:既然您认为当前股市和房地产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是不是可以选择从中抽出部分资金购买黄金作为投资?

  宋鸿兵: 这的确是个可以值得思考的选择, 我建议每个家庭至少应该有3%-5%的家庭财富购买真金白银,作为一种对财富的保险,如果有经济能力的人还可以增持。 我一直提倡“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而且中国人从历史传统上对黄金白银是有信心的,在动荡情况下,黄金白银更是最保值的东西。

  《红周刊》:既然藏金于民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在证券市场中购买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这类拥有金矿的股票是否也可以?

  宋鸿兵: 这也是一种可以并行的投资选择。 不过实物黄金是过去劳动成果的体现, 但投资黄金股则会受企业基本面的影响。

  《红周刊》:据我们了解,现在国内已经有包括江浙资金在内的投资者开始大量买入实物黄金了。

  宋鸿兵: 如果中国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开始大量购买实物黄金,国际金价将会摆脱人为的操纵,世界的黄金就会流向中国, 欧美整个货币体系都会出现危机。

  其实,无论美元还是欧元,必须依靠黄金才能拥有信用, 虽然西方国家总说黄金白银已经是历史的遗迹了,但美国国库里的8000 吨黄金并不会动用, 欧洲中央银行的2 万吨黄金也没动用, 而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量只有600 吨。 因为西方银行家们知道, 信用货币只有依托真金白银才会拥有真正的信用。

  当前世界黄金的总量是15 万吨, 其中有5-7 万吨黄金在西方的少数人手中。 当我们发现谁掌握了这些黄金, 到底是谁操纵货币市场的谜底将能够彻底揭开。

  采访后记:当采访完毕后,记者很好奇宋鸿兵这么强的“战争情结”是否与其名字有关时, 宋鸿兵特意纠正说:“这不是战争情结, 而是危机意识。 ”

  他还认为胡锦涛主席最近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保障金融安全的讲话非常及时,能够对相关部门起到提前预警作用,加强风险防范,尽可能使中国经济避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风险。本人愚钝,不能辩明有关<货币战争>一书的各个观点.请各位高人指教......这本书中的多数观点是否可信?




要防止在泡沫经济中被“剪羊毛”

www.eastmoney.com   2007-09-08 14:12   江红霄 任洪剑   证券市场红周刊



  9月5日晚11点半,记者结束了从业十余年以来时间最晚的一次采访经历,而9月2日从美国抵京、还没有完全调整好时差的宋鸿兵, 还要接受另一个媒体的电话采访。


  虽然宋鸿兵所著的《货币战争》是近期的热门图书,5 月发行以来连续增印了6次,其在和讯的博客自2006年12月开博至今已有202万次点击,近来也总有朋友在向我频频推荐 《货币战争》 里面的观点, 宋鸿兵和他的《货币战争》俨然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但坦率地说,一开始记者并没有把其列入采访计划:货币战争?即便不是耸人听闻, 也离中国的证券市场太远了点吧。

  直到9月2日在知钱俱乐部组织的一场巴曙松讲座活动中, 得知宋鸿兵要回国讲“与泡沫共赢”,才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当晚回家之后从互联网上恶补了“货币战争”相关知识,于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不知不觉中几近天亮。

  9月5日晚, 记者终于见到名字如雷贯耳的宋鸿兵,但背着双肩包、戴着一副眼镜的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归国学子。 在知钱俱乐部一间命名为“巴菲特”的包间里,宋鸿兵接受了《红周刊》记者的独家采访,我们的话题自然从泡沫经济开始谈起。

  热钱可能会从中国抽出

  《红周刊》:有人说,中国经济正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 而且会将1989 年的日本泡沫作为参照,您觉得当前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所面临的泡沫经济有哪些区别?

  宋鸿兵: 日本出现泡沫是在1988 年、1989 年, 这个时期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基本上步入到发达国家行列, 在一些基础行业的竞争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日本当时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 在日元升值之后依然面临很大的冲击, 主要原因是在日元升值之后, 导致房地产和股市“双泡沫”,而且泡沫愈演愈烈, 很多公司也争相投资房地产和股市。

  这种现象和目前的中国十分相似, 中国很多企业的盈利增长达到30%以上, 但相当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投资收益, 这和当年日本交叉持股、靠股市来盈利非常相似,区别是当时日本的起点和底子比现在的中国还要好。

  另外一个区别来自周边环境。综合考虑, 目前中国处于一种不太有利的情况。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实际上是一种债务内爆型的危机,债务大幅被摧毁, 货币流动性突然减少, 使得中国周边地区对美元的需求量增加,形成了美元的“负压带”,可能出现热钱抽出中国的局面,客观上已经对中国的股市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

  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热钱外流的现象? 这是由于热钱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烈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热钱非但没有撤退, 相反把其他地方的热钱进一步吸引到中国。

  然而,从外部看,美元确实处于相对低气压带, 中国大陆却聚集着大量热钱, 这就本能地形成一种失衡状态。 当资产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落差就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

  《红周刊》:如果这种落差越来越严重的话, 中国的经济泡沫就快到破灭的地步了。不过,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 增长势头依然良好, 而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一直行走在上升通道中。

  宋鸿兵: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中国的股市、房地产市场很乐观,其实当时的日本也弥漫着同样的乐观情绪, 而且人们普遍考虑的是一种正常状态。

  但如果受到非正常状态的打击呢? 目前中国的经济出现失衡,资产泡沫现象严重,如果这时有人从外部进行攻击,发动货币战争,就会产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后果。就像当时索罗斯1997 年攻击泰铢和港币,就是利用其内部的失衡从外部发动攻击。

  《红周刊》:这就好像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像有缝的鸡蛋这么严重吗?

  宋鸿兵: 我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着一些失衡的现象。以房地产为例,其涨幅已经达到普通人的正常工资难以负担的程度, 而且中国的股市近来增长速度偏快, 不过9 个月的时间, 已经从2006 年底的 2600 点上升到现在的5300 多点,涨幅已达1 倍, 丝毫不亚于日本当年每年增幅近90%的水平,但是这种高速度的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势必面临着回调问题。

  如果是市场正常的矫正, 那么调整幅度会在20%-30%。 但是,如果回调是在人为地、 有意识地打击之下完成,那就不是回调而是崩溃,调整比例很可能高出50%。 投资者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潜在风险。

  国际银行家是发动货币战争的主要力量

  《红周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对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要攻击中国经济?

  宋鸿兵:索罗斯当年的主要操盘手琼斯曾经在文章中描述了1997年是如何发动货币战争的。 首先,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东南亚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衡,随即以泰铢作为突破口,经过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目标,提前6个月做空泰铢, 同时在期货、股票、汇率三个市场进行“立体式”打击。因此,货币战争的存在毋庸置疑,历史已经证明了而且还会发生。

  《红周刊》:谁有能力和动机发动这场货币战争呢?

  宋鸿兵:对冲基金很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突击力量,但是其背后的国际银行家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因为单一的对冲基金不可能横扫东南亚,它需要的是一个高效的、 有计划、有步骤的作战组织系统协调布局,通过心理战、舆论战配合达到目的。其中,对冲基金的钱也是从银行以一个很高的杠杆比率取得的贷款,贷款成为重要的弹药补给。

  《红周刊》:如果货币战争一说成立,这样的作战系统是否已经对中国经济布局?

  宋鸿兵:目前还不明朗。 不过据统计, 已经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热钱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多个管道进入中国。 首先,这些热钱的背后有没有人统一协调? 目的如何?这些因素是判断货币战争发动攻击的时机和手段的关键。

  也许有人已经在计划如何攻击人民币,等着“剪羊毛”,然后从两个方向赚钱了。

  《红周刊》: 我们注意到,“剪羊毛”是您在《货币战争》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原来是银行家圈子里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利用经济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机会,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拥有他人的财产。在这里又该如何理解?

  宋鸿兵:就是在资产升值的时候赚钱,当经济进入低谷之后,再廉价收购核心资产,从两方面敛财。 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飙升到目前的程度,对于银行系统来说风险极大。因为现在很多人买房都是通过按揭贷款,由于利率持续走高,房贷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房价走低,会出现普遍的违约现象,购房者将房子退给银行,按揭贷款就会变成烂账。由于中国没有大的资产抵押证券市场和按揭抵押债券市场,所有的风险都压在商业银行的头上。如果股市和房地产出现双暴跌,银行系统就会出现严重的坏账问题。

  当然,只要现在能够保证房价持续稳定,人民的收入持续上升,或许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这也是在一个自然的市场状态下人们的良好期望。

  发动货币战争的三大条件不能同时满足

  《红周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并不能够完全自由兑换,也没有像当年的泰铢和港币一样和美元完全挂钩,这是不是对于可能发动货币战争的隐忧会有所缓解?

  宋鸿兵:目前之所以还没有马上对中国发起攻击,原因是国际银行家还在等待时机,等待条件成熟。 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股指期货推出、人民币汇率继续大幅度升值三个条件,发动货币战争则很可能已经箭在弦上了。

  《红周刊》:您认为客观上发动货币战争的攻击条件是不是已经越来越成熟?

  宋鸿兵:是的,甚至哪怕当局不开放资本管制,外资银行、地下钱庄也可以绕过资本管制。大量自由流动的资金,使货币战争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

  《红周刊》:那么您的建议是不是目前尽量不要推出股指期货?宋鸿兵:我看不出要在中国证券市场立刻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虽然股指期货是一个中性的金融工具,无所谓好坏,但要看是谁在玩。 就像一把枪一样,如果在坏人手里,就提供了一个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可能促使股市潜在的危机爆发,增加波动性。我的建议是尽量延迟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

  《红周刊》:您又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宋鸿兵: 人民币升值是个趋势,但应该坚定地以一个缓慢的速度升值,使得热钱利用人民币升值得到的好处低于其机会成本, 使其知难而退。 另外人民币升值不能单向上升,而要增大正向以及反向波动的区间,要有起伏,让市场充满悬疑。

  《红周刊》:如何评价目前的人民币升值过程?

  宋鸿兵:我认为总体来说还是偏快了。当前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新高的行情, 很像1997年香港被攻击之前港币在7月份连创11次新高的历史重演。 投资者应该有种历史的纵深感,不能只局限于眼前。

  《红周刊》:好在我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一直非常谨慎, 尤其是人民币自由兑换从短时间看并不会实现, 所以发动货币战争的这一个条件也不能满足。

  宋鸿兵: 这就要看博弈双方状态的变化。 监管当局如果认识到货币战争的危险, 采取一个合理手段进行干预管制, 就完全可能避免这场危机的产生。

  建立风险意识 防止被人“剪羊毛”

  《红周刊》:说到投资者要有历史纵深感, 虽然很多人相信历史会重演, 但很少有人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宋鸿兵: 这其实是一种赌徒心态。 虽然大多数人会亏,但仍把自己看成是幸运者, 能够在泡沫破裂之前全身而退。 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 也是一种人性的弱点。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是幸运者,这是一种矛盾。 监管者应该从政策上防范这种心理的出现。《红周刊》:您也把股市看成是一种赌场?

  宋鸿兵: 从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 当前的市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地步,有些股票并不具备投资价值,人们预期的只是有人以更高的价钱从自己手中买走股票, 做的只是一种击鼓传花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股市就是赌场, 身处其中的普通投资者要防止被人“剪羊毛”。

  《红周刊》:可以说,“剪羊毛”其实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敛财过程。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该如何避免?

  宋鸿兵:“剪羊毛” 这个概念已经在西方存在了一百多年, 只不过中国投资者才刚刚接触到这个概念。

  要想避免被“剪羊毛”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风险意识。 目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不会下跌, 这和日本、香港、 台湾当年出现泡沫时的投资者心态如出一辙。 投资者一定要意识到调整是必然的, 只不过是在哪个时间点发生而已。 每年股价翻一番是市场不成熟、不稳定的表现,这其中增加的不是财富,而是泡沫。

  让老百姓财富有安全感

  《红周刊》:为什么股市的上涨增加的是泡沫,而不是财富?

  宋鸿兵:钱和财富是有差别的。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服务和产品,而钱只是财富的映射。 我们挣钱的目的不是拥有钱, 而是拥有别人的服务和产品。 如果钱的购买力在缩水,例如在通胀状态下,拥有财富的能力是下降的。

  《红周刊》:我们知道您历来把通胀看成偷窃财富的手段。

  宋鸿兵:对。 钱发多了自然会出现通胀现象,通胀会产生两大效应,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 二是财富重新分配。 在分配链条上,谁离银行最近,谁能拿到贷款,谁就是在博弈中获利最多的人。 而没拿到贷款,只能储蓄的人, 他们的财富会在不知不觉间转移到别人的口袋里, 财富找不到安全的栖息地。

  《红周刊》:在负利率状态下,如何遏止通货膨胀, 让财富更有安全感?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宋鸿兵:建立部分金本位制,发行诚实货币,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不用通货膨胀的手段欺骗他人,按劳动取得成果, 各个行业根据稳定价格控制生产。

  现在货币购买力波动幅度太大,经济活动不能准确测算,老百姓的财富没有安全感, 而诚实货币能促进合理分工, 增加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英美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而当他们开始玩弄货币贬值的时候, 这就是他们国力有所下降的表现。

  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

  《红周刊》:既然您认为当前股市和房地产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是不是可以选择从中抽出部分资金购买黄金作为投资?

  宋鸿兵: 这的确是个可以值得思考的选择, 我建议每个家庭至少应该有3%-5%的家庭财富购买真金白银,作为一种对财富的保险,如果有经济能力的人还可以增持。 我一直提倡“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而且中国人从历史传统上对黄金白银是有信心的,在动荡情况下,黄金白银更是最保值的东西。

  《红周刊》:既然藏金于民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在证券市场中购买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这类拥有金矿的股票是否也可以?

  宋鸿兵: 这也是一种可以并行的投资选择。 不过实物黄金是过去劳动成果的体现, 但投资黄金股则会受企业基本面的影响。

  《红周刊》:据我们了解,现在国内已经有包括江浙资金在内的投资者开始大量买入实物黄金了。

  宋鸿兵: 如果中国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开始大量购买实物黄金,国际金价将会摆脱人为的操纵,世界的黄金就会流向中国, 欧美整个货币体系都会出现危机。

  其实,无论美元还是欧元,必须依靠黄金才能拥有信用, 虽然西方国家总说黄金白银已经是历史的遗迹了,但美国国库里的8000 吨黄金并不会动用, 欧洲中央银行的2 万吨黄金也没动用, 而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量只有600 吨。 因为西方银行家们知道, 信用货币只有依托真金白银才会拥有真正的信用。

  当前世界黄金的总量是15 万吨, 其中有5-7 万吨黄金在西方的少数人手中。 当我们发现谁掌握了这些黄金, 到底是谁操纵货币市场的谜底将能够彻底揭开。

  采访后记:当采访完毕后,记者很好奇宋鸿兵这么强的“战争情结”是否与其名字有关时, 宋鸿兵特意纠正说:“这不是战争情结, 而是危机意识。 ”

  他还认为胡锦涛主席最近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保障金融安全的讲话非常及时,能够对相关部门起到提前预警作用,加强风险防范,尽可能使中国经济避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风险。
请参见杂志区相关帖子,谢谢
单纯从论点上看,总会给人一种阴谋论者的感觉;
但从80年代以来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的经历来看,似乎这就是一个事实.

这个问题有些过于华丽了,CD高手虽多,但兼懂经济的恐怕会很少吧.建议楼主自学曼昆的<西方经济学>.;P
信用货币只有依托真金白银才会拥有真正的信用。
你认为美国发行的美元价值只有8000吨黄金么?2万吨黄金就价值所有欧元么?连金本位是什么都搞不懂的家伙,能相信他的金融知识么?
如果里面的犹太人银行家族那么厉害,那么在二战时,德国对犹太的屠杀,怎么解释?
原帖由 一米以外 于 2007-9-8 17:52 发表
如果里面的犹太人银行家族那么厉害,那么在二战时,德国对犹太的屠杀,怎么解释?


希特勒仇视犹太人就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
那么这样的话,里面又提到连希特勒的上台和二战都是阴谋,岂不是矛盾?
这个《货币战争》是一个YY狂想曲, 它是用自己的YY狂想来重新组织和注释世界历史,而不是从历史事实来推导出结论。
对于喜欢看的人,只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阴谋与黑幕。
说实在话,看这个东西是很痛苦的事情,无知,谎言,猜测....一锅炖的东西,
每看一点就想找个东西锤两拳
看看好年华的一段文字:
一、关于金本位制的问题


宋鸿兵无疑是大力鼓吹“金本位”的货币发行制度的,并将之称为“诚实货币”,那么,不是金本位的,例如“法定货币”,至少就是不那么“诚实”了(按逻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民币),这是他全书的一个基调。宋的这些主张究竟对不对?这需要具备一点金融和经济学的知识。

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

在商业银行制度下,如实行金本位制,最少的黄金储备应等值于基础货币发行量;其他货币依然由商业银行的贷款创造出来。假设现在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3万亿元,这些基础货币将成为银行的原始资本。按照目前10%的准备金率,理论上商业银行共可“创造”贷款3/0.1=30万亿元。由于贷款人会将这些贷款又存入银行,因此商业银行新增加的存款也是30万亿。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这些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由于存款和贷款,也即银行的债务和债权可以互相冲销,正常情况下,银行业整体上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现在国际黄金价格大致为560美元/盎司,即约15.3万元人民币/千克,因此共需黄金储备约 19600吨。

金本位制并非从来就有,而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全盛时代主要在十九世纪。究其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宗跨国贸易以几何级数增长,于是在各交易方之间,就存在一个相互结算和兑换的问题。A国的商品卖到B国,只能接受B国的货币;显然,要么B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A国货币,要么A国的商家就必须在B国购买其他商品返销A国,后一种情况会使得商业活动成本和风险大增。其实,在工业革命前的跨国贸易中(例如丝绸之路等),跨国商人就一直乐于使用和接受黄金。当然,直接携带黄金会带来很多不便和危险。因此在工业革命时代,各国出现和盛行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是人类历史实践的自然结果,不是什么人拍脑袋做出来的,或是什么银行家的“阴谋”。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使得对黄金的勘探、开采、冶炼水平极大提高,这样才有可能提供足够的黄金储备作为货币发行的支撑。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甚至直线、指数式上升;而贵重金属的存量,则严重受限于自然资源和开采、冶炼水平。总有一天,金本位制是撑不下去的。这个时候再顽固坚持金本位制,只能使社会流通货币日益稀缺,交易活动难以进行,严重阻碍经济的运转。

这一点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后尤其明显。因为工业革命不仅使得原有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也使得新产品大量涌现,同时,一些原来不可能进行的交易活动也变得可行了。例如,没有火车、轮船之前,许多人一生连本县的范围都未曾走出过,更遑论什么“80天环游世界”了;再譬如,没有IT技术之前,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网络广告和网上购物。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量完全是一种指数式上升的趋势。

那么,对货币的需求量是否也随着指数式上升呢?这倒不一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因为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在制造大量的货币需求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货币流动的速度,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减缓对货币总量需求的增长。例如以前异地大额付款都必须直接携带或邮寄转帐支票,光是支票的送达过程就少不了三五天;后来可以用电汇了,划帐过程可以瞬间完成,即使加上办理时间,最多一两个小时(当然,结帐时间是少不了的,但那是银行的问题,不是客户的原因)。再比如,虽然网络产业增加了大量的货币交易需求,但大部份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来实现,也是瞬间完成。因为货币最终的效果要体现在其交易上,较快的流通速度,就使较少的货币总量也可以得到放大。

但是,对货币总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可用黄金资源的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是确定无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要一定坚持金本位制度,除非准备金率可以无限下降,直至趋向于0。如果准备金率趋向于0,等于说,我用“一条金链”那么多的资本就可以发行现在中国全部的3万亿基础货币,那和不实行金本位制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更严重、更关键的问题是,金本位制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是不可能无限下降的。这是因为:

1. 如果无限降低准备金率,也即无限提高黄金的价格,无限提高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或交换比例。但是实际上,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或交换比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而且,黄金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断下降,尽管黄金财富本身的存量不断增加)。超出了这个范围,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就发生扭曲,黄金持有人就可以轻易地获得其他商品或财富。这是否“剥削”???是否“公平”???

2.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仅有与基础货币等值的黄金储备也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发生银行挤提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赶到银行去将货币兑换成黄金,银行对于兑换黄金的承诺没有时间限制;但银行的贷款则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的期限,不应该,也做不到马上收回。此时,银行的债权和债务就不能冲销,必然破产。再比如出现严重的货币投机炒作情况下,多少黄金也会淘空。
]]
天涯社区有个人,参加了罗氏银行的的一个展会,据他说罗氏银行只是个二流银行,连罗氏自己人也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惊讶。
    至于说美联储是私人银行有点太离谱了吧。
原帖由 猎鹿人LEE 于 2007-9-8 21:27 发表
天涯社区有个人,参加了罗氏银行的的一个展会,据他说罗氏银行只是个二流银行,连罗氏自己人也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惊讶。
    至于说美联储是私人银行有点太离谱了吧。


:D 不用天涯了,我就去过R的银行总部看过,和他们欧洲的几个部门经理攀谈了几句(当时去找工作)。。。在我看来其就是一个三流投资银行,最多和渣打给我感觉差不多,还不如澳洲卖格里有活力(其老大是李嘉诚马仔)。。。其实金融里面是有犹太人强大的影响力,比如,雷曼兄弟(大投行之一)就是以俄罗斯犹太人为核心。。。不过,我一想认为大家多读读书,比如上面有朋友提到的经济学教材(貌似宏观微观一起有)还有基本的money and banking system方面的知识。

不是说美化万恶的finance industry,但是,起码要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啊。。。超大应该有不少这方面的人,不过估计做finance的现在都蒙头发大财,哪个愿意费那个功夫争论。而且,就金本位这种东西和一个作家争论。。。就和有一次我看到哪里一个以大学物理教材为唯一参考资料来推翻相对论,而且极其倔强的学生一样,哪个真正懂的教授愿意和费时间费精力说这种问题,而且还对着及其不谦虚,根本不是以学习为出发点来得人。

;P 由于行业原因,会碰见很多怀疑心、辩论心很重的同事,有时候真的感觉“没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