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空动力之路为什么就这么难走!”——严成忠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9:00
<P>    严成忠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可惜的是,由于文革的干扰,涡扇-6的研制工作走走停停,一直到1980年10月才达到设计指标。1982年10月又通过了飞行前规定试车。但即使是这样,如果当时在涡扇-6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我们的发动机水平,现在的中国飞机,至少是中国的军用飞机是不会被国外动力卡住脖子的。正当我们606所的同志为了涡扇-6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噩耗却不知不觉的向我们压了过来——歼-9的型号被取消了!由于当时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飞机型号下马,发动机也就不用搞了。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一下都傻了!于是,1984年就成了中国航空动力事业急转直下的一年。型号取消了,队伍也涣散了。许多老同志为了这个型号,把一辈子最好的近二十年年华全部投入到了涡扇-6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得知涡扇-6不搞了,有一部分同志立刻改行,离开了自己挚爱的航空动力事业。
    记得当时涡扇-6型号取消之后,我们召开了一个总结大会,当时的总师在发言中说到“为了涡扇-6发动机的研制,我们付出了一代人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从黑发到白发,近20年的努力就这么放弃了......中国的航空动力之路为什么就这么难走!”时,台上台下泣不成声......场面非常悲壮,令人终生难忘。
     后来606所就一下从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中冷了下来,原本忙忙碌碌的一大群人,一下子清闲了下来。当时606所那个大院子里,冷冷清清的,看的人老是空落落的,说不出的难收受。
    在后来,就是我们的第三次冲击——“昆仑”发动机。其实“昆仑”的诞生也有几分偶然因素在里面。最开始提出这个计划时甚至没有明确的装机对象,主要目地是为了给606所的一大帮人找点事干,不然队伍就彻底跨掉了。</P>

<P>     摘自《“昆仑”背后的故事——再访“昆仑”发动机总设计师严成忠》 一文   </P>
<P>     原文载于2002年《兵工科技增刊》之“2002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航展专辑”第64页——第66页。 </P>

<P>     这本书偶一直珍藏着,每当偶看到这篇文章,总有眼泪在偶的眼中滚动!</P>

<P>     </P>
<P>       </P>[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P>    严成忠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可惜的是,由于文革的干扰,涡扇-6的研制工作走走停停,一直到1980年10月才达到设计指标。1982年10月又通过了飞行前规定试车。但即使是这样,如果当时在涡扇-6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我们的发动机水平,现在的中国飞机,至少是中国的军用飞机是不会被国外动力卡住脖子的。正当我们606所的同志为了涡扇-6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噩耗却不知不觉的向我们压了过来——歼-9的型号被取消了!由于当时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飞机型号下马,发动机也就不用搞了。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一下都傻了!于是,1984年就成了中国航空动力事业急转直下的一年。型号取消了,队伍也涣散了。许多老同志为了这个型号,把一辈子最好的近二十年年华全部投入到了涡扇-6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得知涡扇-6不搞了,有一部分同志立刻改行,离开了自己挚爱的航空动力事业。
    记得当时涡扇-6型号取消之后,我们召开了一个总结大会,当时的总师在发言中说到“为了涡扇-6发动机的研制,我们付出了一代人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从黑发到白发,近20年的努力就这么放弃了......中国的航空动力之路为什么就这么难走!”时,台上台下泣不成声......场面非常悲壮,令人终生难忘。
     后来606所就一下从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中冷了下来,原本忙忙碌碌的一大群人,一下子清闲了下来。当时606所那个大院子里,冷冷清清的,看的人老是空落落的,说不出的难收受。
    在后来,就是我们的第三次冲击——“昆仑”发动机。其实“昆仑”的诞生也有几分偶然因素在里面。最开始提出这个计划时甚至没有明确的装机对象,主要目地是为了给606所的一大帮人找点事干,不然队伍就彻底跨掉了。</P>

<P>     摘自《“昆仑”背后的故事——再访“昆仑”发动机总设计师严成忠》 一文   </P>
<P>     原文载于2002年《兵工科技增刊》之“2002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航展专辑”第64页——第66页。 </P>

<P>     这本书偶一直珍藏着,每当偶看到这篇文章,总有眼泪在偶的眼中滚动!</P>

<P>     </P>
<P>       </P>[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em14]
二十年???你早点十五年搞完不就OK了·等你二十年??那发动机可以淘汰了·
朝令夕改,缺乏自信,崇洋媚外,这就是我国航空工业的最真实的写照.
<P>转几个东东自己看看;</P>涡扇10后年装备 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之路(图) http://www.qianlong.com/  2003-09-30 09:07:34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3/09/30/228@1626314_2.htmFWS-10发动机是在先进的原型机基础上我国自行设计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http://www.techinfo.gov.cn/jscg/zxgx/2003-09/6.asp1994年参加设计了606所10A工程旋转试验台http://www.china5e.com/gasturbine/resume.htm某新型涡扇发动机于去年底成功实现了定型首飞http://www.sygqt.gov.cn/shenyangyouth/wusi1.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0 9:16:5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0 9:34:03编辑过]
大跃进,文革耽误了20年,改革开放片面的以经济为中心又耽误了20年,我们的发动机没落后40年已是万幸,不要指责那些科技工作者,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应当指责的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势力,短视,幻想[em06][em03]
<B>以下是引用<I>死人</I>在2004-5-20 2:51:00的发言:</B>
二十年???你早点十五年搞完不就OK了·等你二十年??那发动机可以淘汰了·


     老兄,你没仔细看哪,那是因为“十年浩劫”啊![em14]
<B>以下是引用<I>masler119</I>在2004-5-20 9:45:00的发言:</B>
大跃进,文革耽误了20年,改革开放片面的以经济为中心又耽误了20年,我们的发动机没落后40年已是万幸,不要指责那些科技工作者,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应当指责的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势力,短视,幻想[em06][em03]


同意
好帖啊
<P>有几张图片首见</P>
<B>以下是引用<I>masler119</I>在2004-5-20 9:45:00的发言:</B>
大跃进,文革耽误了20年,改革开放片面的以经济为中心又耽误了20年,我们的发动机没落后40年已是万幸,不要指责那些科技工作者,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应当指责的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势力,短视,幻想[em06][em03]

<P>文革耽误了10年,同意;改革开放并没耽误20年,读文章要用点心,ws10现在成功源自近20年前开始的努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0 15:21:28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porpoise</I>在2004-5-20 14:37:00的发言:</B>
]

<P>文革耽误了10年,同意;改革开放并没耽误20年,读文章要用点心,ws10现在成功源自近20年前开始的努力。</P>

<P>对!!!没有改革开放的20年,现在就真的落后40年了!正因为有这20年的积累,才有我们今天5年赶10年的成绩!</P>
<B>以下是引用<I>死人</I>在2004-5-20 2:51:00的发言:</B>
二十年???你早点十五年搞完不就OK了·等你二十年??那发动机可以淘汰了·
要加大投入.
希望能越走越快,勇往直前
<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4-5-20 14:50:00的发言:</B>
&gt;
<P>
<P>     porpoise兄很久没来了,最近可好?</P>
<P>    [em05][em05]</P>

<P>承蒙挂念,最近导师抓的比较紧,手头事情多点,好久没来冒泡了。定远兄最近和谁又理论上了?
<B>以下是引用<I>porpoise</I>在2004-5-20 19:38:00的发言:</B>


<P>承蒙挂念,最近导师抓的比较紧,手头事情多点,好久没来冒泡了。定远兄最近和谁又理论上了?
</P>


      和大黄蜂兄弟,哈哈,偶认为如果没有文革影响,WS-6在70年代末就可以搞出来了。而他不太认同。这一下难倒偶也,偶只好扛出严成忠的话来“压”他。[em04]
<P>贴了很多好东西出来,支持~!</P>
<P>五机:J-10,J-11,FC-1,FTC-2000,JH-7A?</P><P>五发:WS-9,WS-10,昆仑,高推,...?</P><P>两弹:PL-12(SD-10),...?</P>
<P>应该还有ZW-10用的涡轴-X。和红外成像格斗弹。</P>
<P>看看哪个经理提出的未来1-20年要公关的技术!!</P><P>这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吗!!一点创新精神都没有。</P><P>照他的逻辑发展我国航空的话,我们的领空被别人占领了他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种技术,我们再拿10-20年去研究”</P><P>一点创造力都没有,注定永远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是要付出代价的。</P>
无语
<B>以下是引用<I>东北一只虎</I>在2004-5-20 6:35:00的发言:</B>
朝令夕改,缺乏自信,崇洋媚外,这就是我国航空工业的最真实的写照.

<P>哎!!!</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1 15:21:54编辑过]
昨天看完了讲述运10研制过程的纪录片,觉得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界缺少了当年的那份勇气与执着……
前途是美好的,就是不知道敌人是否给我们时间
一个人吃了3个馒头,觉得没饱,再吃一个烧饼,终于饱了,于是他想:“早知道就不吃馒头了,一个烧饼就能饱了,又快又省钱”!
<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4-5-21 2:26:00的发言:</B>
&gt;

      和大黄蜂兄弟,哈哈,偶认为如果没有文革影响,WS-6在70年代末就可以搞出来了。而他不太认同。这一下难倒偶也,偶只好扛出严成忠的话来“压”他。[em04]

<P>呵呵,这件事我还是比较认同F-18的观点,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我们在5、60年代与世界先进水平只差10年左右的表象,但是没有意识到,我们当年的不是在技术上落后人家十年,而是产品落后10年。是不是很奇怪?因为我们当年的产品是买来的,从头到尾买到的,说道这点不能不感谢前苏联的无私,他们送了整整一套50年代工业设备和相关产品资料。但是,我们没有技术,更准确的说没有自己的技术基础,所以无法消化别人送来的大餐,把他们变为己有的,等到60年代关系破裂以后,没人送新技术了,我们的步履就慢了下来,而且没人给指点了,只有自己一步一步摸索,消化已有的技术,人家100多年的成果我们吃了20年终于消化了,直到80年代中期中国才算有了自己的工业技术基础。从那时起,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工作方法都走上了真正工业化国家的方法。
<P>我相信你认同这句话,发动机浓缩了一个国家材料和机械工业的影子,按ws6性能要求,如果双3是一个真实的要求,那么只有冲压技术可以满足其要求,这个性能指标远远超过了当年咱们的基础能力,所以只能放弃了。</P>
希望大家眼睛往前看。我对我们的航空业未来充满了希望!尤其近5年来,国家在制造业上以及高级蓝领培养上可是下了大力气
<P>猛货多多阿</P><P>发动机确实差距很大阿</P><P>投钱吧,到外国挖人去</P>
没错,过去我们的技术差了不止十年,因为那时人家送给我们的。现在才是真正自己的
<P>航空技术任何进步都需要长期的技术攻关与积累,在没有充分技术基础上就想着超英赶美,大跃进那上千万吨垃圾就是最好的例子。</P><P>小猪非常坦率的说句;俺们中国人经常热情有余,而严谨不足。</P>
<P></P><P>8(2)工程??</P><P>损失了2个亿?
</P><P>以色列不是反还了预定金吗?</P><P>怎么还损失了这么多?</P>
<B>以下是引用<I>lx6a</I>在2004-5-20 16:15:00的发言:</B>
&gt;
<P>对!!!没有改革开放的20年,现在就真的落后40年了!正因为有这20年的积累,才有我们今天5年赶10年的成绩!</P>


说的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话
8II和平典范是当时美国的格鲁门搞的,有以色列什么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3 17:00:17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4-5-23 16:58:00的发言:</B>
&gt;
<P>
<P>     怎么说呢?放弃歼-9偶没意见。但是涡扇-6因此下马偶确有不同看法。</P>
<P>     涡扇-6下马带来一个巨大的副作用是:大批航空动力方面的人才因此流失。这一点严总说过许多次,偶也认为人才流失是在是很可惜的。</P>
<P>     如果当时中国不轻易就让涡扇-6下马,这许多航空动力方面的人才也许不会流失——这其中的损失是偶很痛心的——今天中国航空动力的进展会不会更快呢?偶认为很有可能。</P>
<P>     涡扇-6不下马还有一个好处:为中国研制更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技术储备(包括人才储备)。</P>
<P>      偶完全同意你说的“要一步一步摸索”,这种摸索如果建立在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上的基础上是不是更好呢?</P>
<P>     换句话说,能不能把涡扇-6作为中国研制更先进的航空动力的基础呢——就是把研制改进涡扇-6作为预研不是很好吗?这是要好好检讨的。</P>
<P>     据公开的资料称:在80年代下马涡扇-6和暂停斯贝的仿制工作后中国航空动力工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在涡扇发动机领域上几乎毫无预研——这是偶真正痛心的。</P>
<P>    而且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也不容中国慢慢发展。90年代初,因为“飞豹”已经试飞成功,很快将投入批量生产——“飞豹”的设计总师说“飞豹”是在1995年左右投入批量生产的。于是想到了斯贝。</P>
<P>    而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中国决策层猛然意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这才决定上马歼-10,由于当时中国没有涡扇动力的选择,只好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引进国外的技术来消化吸收生产出涡扇10。    </P>
<P>       如果涡扇-6不下马而是一直改进到90年代——作为歼-10动力的预研也好,作为民用航空动力的预研也好,中国航空动力因此在涡扇发动机上的研制是不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呢?</P>
<P>      把涡扇-6作为一种预研、作为一种探索,投入不会太大,而且又不至远远超出当时中国的工业技术基础——反而可能会带动中国的工业技术基础的进步,在技术上也没有太大的危险。</P>
<P>      这就是偶支持把涡扇-6搞下去的主要原因。</P>
<P>      当初无意中搞出的“昆仑”发动机——当时根本没有具体的装机对象——到现在终于派上了大用场,用来改装歼-8和歼-7,大幅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中国航空动力在无意中用一个现成的例子告诉人们——预研可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P>1、因为有了WS6的下马,才有了现在的WS10.WS6是大跃进的产物。</P>
<P>2、我认为制约航空界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发动机,现在我们应该以新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军用发动机发展现状!</P>
<P>预研可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P><P>严重同意!基础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带来应用的大踏步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