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再论廉租房不设厕所:防有权有势人侵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52:10
茅于轼再论廉租房不设厕所:防有权有势人侵占
2009年03月22日    来源:新京报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中新社发 张朋 摄     我赞成发展廉租房,但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有私人厨房,但不一定有私人厕所。这引起许多人的质问,为什么廉租房没有厕所。我认为廉租房是有厕所的,而且应该是水洗的,是室内的。但未必是私人的,而是公用的。
    要求廉租房高标准,这使我联想起经济适用房盖成了180平方米的大公寓,它不是经济适用房,而是相当阔气的公寓房。为什么有这种现象?简单说,就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侵占中低收入者(他们原本是经济适用房的对象)的利益,以经济适用房为名,图他们的私利。为了防止在廉租房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类似地,经济适用房也该是90平方米以下的。究竟什么样算低标准,大家可以讨论。我建议不设私人厕所只是方案之一。     廉租房是为谁建的?是为在城里生活、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现在的住房标准是不得超过15个人一间,这是北京市明文规定的。那儿没有水洗厕所,而且也不是室内厕所。他们能用上水洗的室内厕所就是一个大改进。其实,这种情况在改革以前很普遍。就在东北,冬天非常冷,上厕所只好去露天挨冻。即使在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宿舍里也没有私人厕所,厕所也是公用的。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住上有私人厨房的廉租房,应该感到满意,因为比原来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低标准的廉租房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当他们的收入提高以后,会主动退出廉租房,去寻找条件更好的住房。别的国家实施廉租房的经验之一,就是客户条件改善后不愿退出廉租房,还想继续享受廉租房的优惠,而政府很难请他们走。如果条件差,他们比较容易自动退出,去寻找适合于自己收入水平的住房。     改革以前,北京以及许多其他城市,都有所谓的筒子楼,那是一般干部的标准住房:中间一条走道,两边是一间间的宿舍,每间的面积约为15平方米。一间房就住一个家庭,有两三口人,做饭就在自己的门口。他们既没有私人厨房,也没有私人厕所,但有公共的室内水洗厕所。我心目中的廉租房就相当于过去的筒子楼。但厨房还是应该独立隔离,公用厨房是很难的。     有人说,廉租房没有私人厕所是歧视穷人。这话不错。市场经济就是对穷人不利。有钱人什么都能做,没钱什么也做不成。它是认钱不认人的。能不能改成一视同仁?我们试验过,就是吃大锅饭,结果不但富人完蛋,穷人更惨。倒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贫富差距扩大,但穷人的生活有了改善。现在基本上没人挨饿了。这是中国几千年从未有过的事。市场经济能把饼做大,它的分配原则是谁创造的财富多,谁就得到更多的分配。但这样的分配原则,不能把饼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人。     廉租房的建筑标准低,虽说是对穷人的歧视,但也是对穷人的帮助和优惠。他们花很小的代价,能住上比过去好的住房,靠的是全国的纳税人出钱。但是,最终走出贫困,还得靠自己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提高廉租房标准上,既不合理,也没有可能,因为我们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如果将来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当然可以建高标准的廉租房。(经济学家茅于轼)

茅于轼再论廉租房不设厕所:防有权有势人侵占
2009年03月22日    来源:新京报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中新社发 张朋 摄     我赞成发展廉租房,但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有私人厨房,但不一定有私人厕所。这引起许多人的质问,为什么廉租房没有厕所。我认为廉租房是有厕所的,而且应该是水洗的,是室内的。但未必是私人的,而是公用的。     要求廉租房高标准,这使我联想起经济适用房盖成了180平方米的大公寓,它不是经济适用房,而是相当阔气的公寓房。为什么有这种现象?简单说,就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侵占中低收入者(他们原本是经济适用房的对象)的利益,以经济适用房为名,图他们的私利。为了防止在廉租房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类似地,经济适用房也该是90平方米以下的。究竟什么样算低标准,大家可以讨论。我建议不设私人厕所只是方案之一。     廉租房是为谁建的?是为在城里生活、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现在的住房标准是不得超过15个人一间,这是北京市明文规定的。那儿没有水洗厕所,而且也不是室内厕所。他们能用上水洗的室内厕所就是一个大改进。其实,这种情况在改革以前很普遍。就在东北,冬天非常冷,上厕所只好去露天挨冻。即使在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宿舍里也没有私人厕所,厕所也是公用的。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住上有私人厨房的廉租房,应该感到满意,因为比原来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低标准的廉租房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当他们的收入提高以后,会主动退出廉租房,去寻找条件更好的住房。别的国家实施廉租房的经验之一,就是客户条件改善后不愿退出廉租房,还想继续享受廉租房的优惠,而政府很难请他们走。如果条件差,他们比较容易自动退出,去寻找适合于自己收入水平的住房。     改革以前,北京以及许多其他城市,都有所谓的筒子楼,那是一般干部的标准住房:中间一条走道,两边是一间间的宿舍,每间的面积约为15平方米。一间房就住一个家庭,有两三口人,做饭就在自己的门口。他们既没有私人厨房,也没有私人厕所,但有公共的室内水洗厕所。我心目中的廉租房就相当于过去的筒子楼。但厨房还是应该独立隔离,公用厨房是很难的。     有人说,廉租房没有私人厕所是歧视穷人。这话不错。市场经济就是对穷人不利。有钱人什么都能做,没钱什么也做不成。它是认钱不认人的。能不能改成一视同仁?我们试验过,就是吃大锅饭,结果不但富人完蛋,穷人更惨。倒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贫富差距扩大,但穷人的生活有了改善。现在基本上没人挨饿了。这是中国几千年从未有过的事。市场经济能把饼做大,它的分配原则是谁创造的财富多,谁就得到更多的分配。但这样的分配原则,不能把饼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人。     廉租房的建筑标准低,虽说是对穷人的歧视,但也是对穷人的帮助和优惠。他们花很小的代价,能住上比过去好的住房,靠的是全国的纳税人出钱。但是,最终走出贫困,还得靠自己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提高廉租房标准上,既不合理,也没有可能,因为我们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如果将来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当然可以建高标准的廉租房。(经济学家茅于轼)

我再替毛专家补充个建议,以后最低生活保障不要发钱,改发馒头,这样可以减少贪污.:@
独立厕所厨房是一套房屋必须具备的功能,穷人也是如此.廉租房建成180平方,是当权者心术不正,别有所图,不是老百姓自己无理要求搞出来的.
为了防止茅于轼食物中毒,以后禁止他进食:victory:
茅以新老先生怎么生了这么个孽种出来
即使再穷再穷的乡下农民,即使住的是风雨飘摇的 茅草屋,也是有一间厕所的,这是人的生理需求。


如果毛教授能只吃不拉,我就能同意他廉租房不带厕所的 观点
]]
当年这些改革高参们给瓜分国有企业找的一条理由就是:防止贪污.嘿嘿干脆把纳税人的国有企业送给管理层和奸商们,让他们传给子孙后代.可笑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们一片叫好,他们似乎认可这样的理论,让少部分人强奸抢劫了大部分人后,中国就发了.哈哈.
茅厕像这样的高论早在几年前就一大堆了,居然到现在还被称为专家。
我觉得他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公用的厕所厨房就不能住人了?以前很多单位特别是学校的集体宿舍不都没有独立厕所厨房,难道以极低的价钱住廉租房的贫困户就不能跟集体宿舍比比?(其实比集体宿舍好多了,起码是私人空间,集体宿舍很多一人还不到10平方米)
如果一个贫困县在接受社会捐赠的电脑时还敢开口要求四核扣肉,gtx285显卡,大屏幕液晶……看我不一个耳光抽过去!哦,你就是存心让我们用免费捐赠的电脑用着不爽,变相逼我们自己掏钱买新的,你肯定是跟厂商勾结的!
原帖由 88团 于 2009-3-22 15:03 发表
“大茅房”先生的高论,初看不知所谓何故,不明白他干嘛反反复复总和“私人厕所”过不去。但如果你从房地产商的角度一想,事情就一目了然了。他要把廉租房定位在很低的水平,住进去的人都是死活也买不起房的(也就是 ...

有一点钱的还去跟死活买不起房的赤贫户争抢廉租房,难道就不是对后者的生存保障权的侵害?
ls说的有问题,有一点钱和死活买不起房是很模糊的区别呀,多少算有一点钱,1万,2万,十万? 还是多少? 10万也不见能买房啊...........我觉得廉租房不应该对居住人群的收入做限制.也不能出现所谓180平米的廉租房,廉租房就应该2,30平米大小两人住.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租房的,谁都想有属于自己房产.
6楼分析得准确,干脆以后就叫他茅房算了.
原帖由 scut_m 于 2009-3-22 16:06 发表

有一点钱的还去跟死活买不起房的赤贫户争抢廉租房,难道就不是对后者的生存保障权的侵害?


为什么廉租房就不能规模再大一点,覆盖到“有一点钱”的人的身上?还不是怕房奴少了,耽误了地产商发大财!
其实,
有没有茅房,
有钱人 总是 比没钱人有更多的资源来 侵占!!
[:a12:] [:a12:]
学习在说
曾经有一位父亲出20元钱请车摊老板将儿子的一辆新自行车"出旧",将外观破坏得一塌糊涂,又不影响骑用功能,说是防盗.

这种防盗方式不能说正常,但是在不正常的治安环境下却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