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挂个号到底值不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1:30
环球网·生命时报: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生命时报》 网友评论条 进入论坛 2009-03-03 08:53  1  2  3 [下一页]



  宽敞、明亮的环境,细致和善的态度,知名专家一对一的服务……虽然特需医疗已为人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就医环境,但如果此种“待遇”的代价是100—300元,甚至更高的挂号费,以及高出普通门诊几倍的诊疗费,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近日,《生命时报》联合搜狐网健康频道、新华网健康频道、人民网医药卫生频道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约七成受访者认为“特需号”不值,应该取消。


  挂特需号有四大原因


  在此次共有1500人参与的调查中,共有88%的受访者曾经挂过医院的特需号,当问到为何要挂时,60%的人选择了“看重医生的经验丰富和医术高”。此外,人少、比普通号好挂、等候就诊的时间缩短、就诊时能有更多时间和医生交流也是病人选择特需号的原因,分别占到了15%、13%、12%。


  “我现在看病一般都挂特需号,虽然比普通号贵上好多倍,可好处也显而易见。”2月26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访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公务员沈先生对记者说,“大专家一个星期一般也就出一两次普通门诊,还一看就是四五十个号,还不到几分钟给你看完,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


  和沈先生抱有一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少数。在他们看来,第一,特需门诊大专家、名专家多,很多疑难杂症可以有个说法。第二,普通门诊从来都是人头攒动,而特需门诊则相对安静得多,病人不至于再多受罪。事实也的确如此,记者发现,大多数医院的特需门诊都够得上宾馆的标准,北京协和医院特需诊室门外有“请勿打扰”的指示灯;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设有儿童游戏区、咖啡区。第三,既然挂号费高,医生的服务肯定也能上一个档次,有些医院挂完特需号做检查还不用排队,再加上还有护士提供专人的导医服务,何乐而不为?第四,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挂号排队等候。“原来每次去协和医院看病都恨不得凌晨4点起床,如果来了就看病能少受多少罪啊,多花点钱也没啥。”环球网·生命时报: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生命时报》 网友评论条 进入论坛 2009-03-03 08:53  1  2  3 [下一页]



  宽敞、明亮的环境,细致和善的态度,知名专家一对一的服务……虽然特需医疗已为人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就医环境,但如果此种“待遇”的代价是100—300元,甚至更高的挂号费,以及高出普通门诊几倍的诊疗费,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近日,《生命时报》联合搜狐网健康频道、新华网健康频道、人民网医药卫生频道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约七成受访者认为“特需号”不值,应该取消。


  挂特需号有四大原因


  在此次共有1500人参与的调查中,共有88%的受访者曾经挂过医院的特需号,当问到为何要挂时,60%的人选择了“看重医生的经验丰富和医术高”。此外,人少、比普通号好挂、等候就诊的时间缩短、就诊时能有更多时间和医生交流也是病人选择特需号的原因,分别占到了15%、13%、12%。


  “我现在看病一般都挂特需号,虽然比普通号贵上好多倍,可好处也显而易见。”2月26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访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公务员沈先生对记者说,“大专家一个星期一般也就出一两次普通门诊,还一看就是四五十个号,还不到几分钟给你看完,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


  和沈先生抱有一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少数。在他们看来,第一,特需门诊大专家、名专家多,很多疑难杂症可以有个说法。第二,普通门诊从来都是人头攒动,而特需门诊则相对安静得多,病人不至于再多受罪。事实也的确如此,记者发现,大多数医院的特需门诊都够得上宾馆的标准,北京协和医院特需诊室门外有“请勿打扰”的指示灯;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设有儿童游戏区、咖啡区。第三,既然挂号费高,医生的服务肯定也能上一个档次,有些医院挂完特需号做检查还不用排队,再加上还有护士提供专人的导医服务,何乐而不为?第四,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挂号排队等候。“原来每次去协和医院看病都恨不得凌晨4点起床,如果来了就看病能少受多少罪啊,多花点钱也没啥。”
七成人认为不值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特需号的设立颇有点“无心栽柳柳成阴”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特需门诊出现在上世纪末,本来这一门诊并不是为中国人设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告诉记者,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为了体现医生的技术价值,按照医生的职称不同,挂号费出现了档次的不同,但也只不过是十几元和几元的区别。在中国进入WTO后,由于原来的外宾门诊也要求享受国民待遇,因此出现了特需门诊。只不过,来看此门诊的外国人没几个,倒是愿意花钱买高品质服务的国人占了大多数。“这些年,特需门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司空见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可是,特需门诊真能让老百姓体味到“货真价实”的服务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此次调查中,69%的受访者认为挂“特需号”并不值,一来是觉得看病时间短,和普通号的差别并不大。在问到“看上特需后,医生和你交流的时间有多长”时,仅有5%的人选择了“半小时以上”,却有43.25%的人选择了“最多十分钟”。二来是觉得医生的水平并没有高到哪里去。“有次看一个院士的特需号,她颠来倒去就问那么几个问题,最终也没给出个结果。后来花了5块钱挂了个主治医生的号,没多久就看出我孩子的问题所在了。你说是不是白花钱?”一位正在北京协和医院看病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三来是有时候看上病一样要花很长时间。因此,当问到“挂上特需号后,等待就诊的时间一般多长”时,13.5%的人要等到2小时以上,11.01%甚至有过等到半天甚至1天的经历。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人对特需门诊提出质疑的关键是认为设立特需门诊是“看菜下碟”,侵占了本就有限的公共医疗资源。比如大多数人觉得“现在普通门诊数量又不是处于饱和状态,为什么好多医院就上午有普通门诊,下午就只剩下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了呢?”“好医生都为有钱人服务去了,普通老百姓看病就更难了,这对后者太不公平了。”因此,在此次调查中,有68.55%的受访者直接提出应该取消“特需号”。
特需医疗需要更多监管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特需门诊的确解决了一些人的额外要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处长何铁强说。“在不影响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为某些人群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是很正常的。说得直白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所以,解决矛盾的关键并不在于取消特需号,而是在于怎样让医患双方有一个良性互动,患者感觉挂‘特需号’的钱花得值。”


  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本富每个星期都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出“特需门诊”,“现在,设立特需门诊的医院通常都是必须出满医院规定的普通门诊量,才有资格出特需,患者也不会因多花了挂号费就享受住院及各种检查的优先权。而且,很多医院特需号都是限号的,一个半天也就十几个病人,这样有利于医患充分交流,对病人来说还是有利的。”


  不过,虽然特需门诊不可能取消,但让老百姓愿意为其埋单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去特需门诊一般最好是解决疑难病症。”李本富建议,初诊时可以就挂个普通号,等做完各种检查再找大专家看也不迟;如果患者真的挂了“特需号”,医生也千万别一两分钟把他们“打发”完事,尽量多给一些和病人交流的时间。“对有些病人来说,挂一次特需号只是开始,他们很希望借此和专家建立起长期的联系,不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病人。”何铁强说。


  其次,医院应做些特别为“特需门诊”专设的规定。特需挂号费是物价部门规定的,但针对病人的服务规定却是医院自定的。“可以更多地考虑些细节,更加人性化。”李本富说,比如适当控制诊病人数,疑难病主动给患者提供会诊服务,多方面完善预约服务。常听患者抱怨,好不容易预约了个特需号,专家居然停诊了,害得我跑冤枉路。既然提供了预约的服务,就应该考虑得更周到些,主动提前告诉病人专家的时间安排,留个电话以便他们随时咨询,或在网站上提前贴出出诊安排。


  最后,在完善“特需门诊”的同时,还应给医生更多出诊的机会。“把医生束缚在一个地方行医是对资源的极端浪费,如果让他们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老百姓看病的机会多了,选择的权利范围也就大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何铁强最后强调。
“预约挂号”为何这么难?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生命时报》

    现如今,“挂号难”几乎成了百姓的心病。对此,很多大医院推出了预约挂号,只要登录互联网或拨打电话,即可省去奔波、等候之苦。然而,这项被认为可“足不出户”的政策是否真能让人省心?《生命时报》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西安六大城市的39家医院,共计100个科室的预约挂号情况进行了调查。

 
   预约挂号几大问题




    11月中旬,《生命时报》记者对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西安西京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39家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进行调查,发现预约挂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成功率低。各医院推出的形形色色的预约挂号服务,确实给患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哪家医院都不敢确保买了预约卡就百分百能挂上号,同样也得“碰运气”。本次预约调查中,54.2%的医院明确表示约不上所要的专家,25.5%表示“不能保证”。


    收费无标准。“北京挂号网上是80元约一次,成为会员后280元可以挂5次;爱康网是66元可以挂16次;而北京朝阳医院自己办的预约卡15元能挂5次……”陈先生因最近身体不适,想“享受”一下方便,把北京号称能提供预约挂号的网站电话几乎打了个遍,却感觉雾里看花。《生命时报》记者调查也发现,哪怕是同一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其价位也会因医院、专家的“身价”不同而有所区别。一家名为“北京号阳预约挂号公司”,更是狮子大开口,最低价为300元一次,如果是非常难挂的专家要价更高。令记者诧异的是,这家公司除预约挂号外还提供“接货送货”、“资料派发”、“费用代缴”的服务,其资质令人生疑。


    想预约先办卡。“你得先到医院来办张预约卡。”这是记者咨询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除天坛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两家医院外,其他医院都不能提供简单方便的电话预约服务。调查中,75%需首先办理预约卡。
挂号形式“五花八门”。调查中记者发现,仅有10%科室能通过电话直接预约;75%的预约卡类型不统一,有医院自建网上预约系统的,有与中介网站合作的,也有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其中,网上预约挂号占主流,而不少老年朋友不会上网,想预约还得先过这道坎儿。


    态度大多不好。在预约时,经常能碰到声音冷冰冰、还没问完就挂电话的现象。调查统计,20%的人态度"较差"。只有12%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询问了病情,并推荐相应的专家。


    预约挂号为何这么难


    设立预约挂号的初衷本来是好的,但为何大多成了摆设呢?


    在拿出多少号用来预约的问题上,多数医院玩起了“模糊数学”。据西苑医院预约售卡挂号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讲,每个科室的号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较好挂的医生,一种是很难挂上的医生,一种是不参与预约挂号的。而排队难挂上的专家,预约挂上的可能性就更小。"北京朝阳医院门诊部主任仇纯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们医院预约挂号约占所有号的10%左右,这在北京三甲医院中已算非常高的。一般来讲,如果一位专家有15个号,前3个号肯定是给排队挂号的患者预备的,如果这次约不上的话,就只能约下次了。她表示,一般的专家号都能约上,但也有部分特别"抢手"的专家"供不应求”。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除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等医院外,多数医院对于预约挂号的积极性并不高。"首先,要做好预约挂号,我们必须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将增加医院的运作成本。其次,预约挂号同样有可能让'号贩子'钻空子,增加管理难度。再次,挂号难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预约号太多的话,那排队的病人怎么办?虽然能方便一部分人群,但对排队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上海某医院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何时才能真正“惠民”




    北京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表示,从目前来看,预约挂号市场确实“五花八门”,由于就诊观念、医院资金、技术平台等原因,实行得不大容易。“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没有统一政策,在多少号用来预约、怎么预约,暂时没有硬性规定。各大医院自主权较大,因此难免出现不同现象。”


    既然预约挂号有那么多好处,为何实行起来存在这么多问题?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对此分析道,首先是因为专家号本身就少;二是部分医院预约不付费,这也给部分号贩子得以“钻空子”;三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约挂号。在国外,预约挂号多在转诊制国家实行,预约由病人的家庭医生来完成,病人是没有权利选择医生的。


    丁晓燕认为,如果真想让这项措施方便百姓,医院需进行深入调查,搞清楚“自己有什么”和“病人要什么”,努力在自己掌握的医疗资源及病人需求间达成平衡。“实际上,总体来看,大家对预约挂号的知晓率并不高,'叫好不叫座'也是导致目前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宣传让大家知道预约挂号怎么回事也是很重要的。”


    目前情况下,患者选择预约挂号时应注意什么?几位专家给大家几条建议:1.看清网站资质。号称成功率百分之百、页面设计粗糙、只能通过QQ号联系等的网站就要留个心眼儿,尽可能选择医院自己的预约挂号系统。2.想约到好的专家,也得"抢号",在了解这位专家的出诊信息后,越早越好。3.打电话到门诊或挂号处咨询,哪怕是约上专家后,看病前也应打个电话确认一下,以免有些专家临时不出门诊,大老远的白跑一趟。4.尽量别"爽约"。一方面不会浪费你的预约资源,另一方面也不会耽误医生给别的病人看病。
去医院看病,一直是让百姓犯愁的事。这些年虽然政府、院方都在努力改善,但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再碰到横点儿的医务人员,患者更是一肚子委屈。如果有幸碰到医术又高态度又好的大夫,无论病人还是家属肯定会念阿弥陀佛。其实,人心本善,谁都不愿意看到医院里的冷脸,因为它既影响医患和谐,也影响双方的身心。近日,《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15家医院的300名医生患者,并对超过5000名网民进行调查。到底医院谁最横,我们听听大家的看法。


  护士大多很冷淡,检验科工作人员没耐心


  在回答医院里谁最“横”这个问题时,参与网络调查的5207人中,有40.43%的人选择了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其中检验科工作人员占17.08%,挂号处、药房工作人员占12.77%,收费处工作人员占10.58%);另有35.78%的人认为最“横”的莫过于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其中分诊台护士占17.27%、门诊护士占10.46%、导医台护士占8.05%);仅觉得医生最“横”的患者占23.79%。8月2日,《生命时报》记者又分别在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北医三院、天坛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15家医院进行的了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对辅助科室工作人员的抱怨达到了51.0%;认为护士最“横”的占30.7%;认为医生最横的占到18.7%。
“医生横不过护士,护士横不过挂号收费的。”从山东来北京同仁医院看病的李阿姨愤懑地告诉记者,用她的话说,就是“越跟治病挨不着边的就越横”。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持和李阿姨一样的观点,检验科、挂号收费处、分诊台、导医台成了患者怨声最多的地方。在同仁医院,当记者询问采取尿样的地点和采样盒的使用方法时,工作人员一脸不屑地说:“这个你都不会啊,找不到自己问去!”同样,也有海淀医院的患者抱怨如B超室等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大声讨论患者病情,丝毫没有保护隐私的意识。挂号处工作人员往往多问两句就不耐烦,以“我不是医生不知道你该看哪个科”为理由把患者“推”给导医台;而在协和医院收费处,不少人反映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把钱“甩”出来,连头都懒得抬。总体来说,患者多认为这些辅助科室工作人员“没有耐心”、“态度蛮横”。


  而本该和蔼可亲的白衣天使们,也因为“冷淡”和“不耐烦”,和病人间形成了沟通的鸿沟。患者去分诊台询问自己什么时候能看上病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没事你就等着呗,反正一时半会你也走不了”、“我让你在哪,你就在那待着就是了,怎么这么多话”、“别乱跑,要不待会喊你名字不在,你自己负责”。


  宣武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实习医生则表示,护士的“横”,让他都要忌惮三分。“就算我穿着白大褂,门诊护士一样敢对我呼来喝去。”今天就被两个门诊护士弄得团团转。一个病人做完诊刮后有点不舒服,需要在急诊室要一张床躺着补液。结果一个护士把我拉出去,说我连医嘱也不给就把病人送下来了,非要我把病历给另一个护士。于是我把病历给另一个护士,这个护士又说:你这病人的药都没来,拿病历过来干什么,你拿走!“我是出于首诊负责制才把病人送到急诊科,反而被这些护士一顿白眼。”


  医生态度比以前好了


  王阿姨是个老病号了,现在每个月都要到友谊医院拿药。她认为虽然医生的态度、医术水平远没达到她所理想的状态,但依然表示与以前相比,已经可以接受了。“中不溜儿吧。以前看病的时候,医生总是板着脸,让人不敢多问。多问几句就一副凶巴巴很不耐烦的样子,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来自江西的曹先生则用“异常顺利”来总结自己在友谊医院的看病经历。曹先生右侧头部长有不少棕色小块,挂号处工作人员热心地推荐他挂皮肤科。而门诊医生在看过后,非常“诚恳”的说他查不出什么问题。“他没让我随便做检查,而是建议我明天再挂个专家号,还告诉我挂号费可以退还。没看出病因还能退挂号费可是我第一次经历的。”曹先生有点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超过七成人表示,现在医护人员的态度的确比以前好了。的确,在北京医院、天坛医院等,不少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提出了表扬。“前几年医患矛盾不断升级,促使不少医院开始关注医生的态度问题。所以出现好转也是情理之中的。”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高居忠教授这样解释道。


  医生重技术,辅助科室重服务


  在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看来,矛头一致指向辅助科室,其实缘自患者的期望值差异。“在医院里,医生主要是提供治疗的,患者对医生好坏的判断标准就是能不能看好病。而辅助科室和护士是提供服务的,他们与治疗结果没有直接关联,患者对他们的要求则多集中在态度和服务上。”王拥军解释说:“这和我们医院自己做的调查结果一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教授也对此表示了认同,“除了期望值的差异外,这些医技人员往往工作强度大、薪酬低,在医院中的地位也没有医生高,很多人工作时处于高压状态或存在心理落差,也是导致态度较差的原因之一。”


  “如果进一步深究,一些医院的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导致就医程序不够人性化,也是医护人员态度恶劣的始作俑者。”高居忠举例说,很多人到了医院不知道看哪个科,其实就跟我们在商场找不到收银台一样会烦躁焦虑。而医护人员手头工作并不轻松,挂号处一人一天可能要接待二三百个病人,向每个病人解释同样的问题,也会让工作人员精疲力竭。“因此,希望医院从硬件配置上下点功夫。比如增加导医台的人员配置,争取每个患者在挂号前就能对整个就医过程有个大致了解。此外,医院应该设置清楚的标识系统。像国外有些医院,地上都有到各科室的路线标识,患者站在医院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顺利到达他想去的科室。”高居忠说。钮文异则建议,在分诊台可以安装电子叫号系统,随时显示“XX号正在治疗中”、“XX号进入等候区”,让患者一目了然。

其实,患者和医护人只要员间的矛盾未必像我们想的那样复杂,理清流程,让患者不再心里没底,而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能减轻不少,大家自然能“相敬如宾”。


  除了硬件要“过硬”外,软件同样不可忽视。医务人员应该多和患者换位思考,体谅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钮文异精辟地总结道,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要时时怀着爱心、同情心、同理心去面对病人,因为自己不仅是精湛医技的传承者,也是健康理念和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医生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舒心;当熟人,让患者放心;当常人,让患者安心;当路人,让患者担心;当犯人,让患者惊心;不当人,让患者寒心。”在这个问题上,我国著名泌尿外科学专家、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两院院士吴阶平曾说道:“医生看病,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吴院士给每一个患者看病,都会把治疗中的各种问题和病人一一说明。“在我们医院5楼的特需门诊,也建立了优质服务示范区。”王拥军介绍说:“在这里,护士会礼貌地和每个患者问好,医生间也会相互问候,我们期待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微笑感染所有病人。”


  患者就医也要讲“礼仪”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其实不少患者也很“横”。虽说改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患者一样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谅解和礼仪。


  首先,患者需要更多地去理解科学。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但不是包治百病的地方。“尤其是近些年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慢性非传染病不断增加。而从医学上来讲,这类疾病是只能预防难以治的。”钮文异说,病人对医学的理解,也就是对医护人员的理解。


  其次,换位思考体谅医护人员的苦衷。“有的人要求加号被拒,就说医生态度不好,明明加一个号,只会多花医生几分钟时间的事情,医生都不肯做。但是当轮到他看病的时候,又嫌医生在每个病人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朝阳医院一名医生无奈地说:“还有些患者挂一个号,能把全身上下的病咨询个遍,如果一个患者多解释5分钟,一上午30个患者就要多花150分钟,两个半小时,那么排在后面的患者又要抱怨医生效率不高了。”所以,就算不能和医生换位思考,也应多考虑一下其他患者的感受,尽量遵从医嘱,为医生也为他人节约时间。


  最后,懂得就医基本的礼仪。医院的妇科门诊都是“男士止步”的,却偏偏有人就爱不请自入。到医院看病,最好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自己看得舒心,医务人员也省心。在向医务人员询问时,多说一句“不好意思耽误您一分钟时间”,试问这样的礼貌,又有谁不会用相同的礼貌回敬呢?谁横都不好,谁横都要改。▲
绝对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