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刊物:突发事件越捂越炸 通报制度亟待完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00:38
党校刊物:突发事件越捂越炸 通报制度亟待完善   2009年02月1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新一期刊发署名为齐惠的文章《县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文章指出,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越捂越炸。县级党委政府需要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分析、通报制度。


  文章称,中国正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随着四个“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凸显出来,公共事件高发,对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大多发生在县一级,维护社会稳定也要靠县一级党委、政府,“郡县治则天下安”。

  文章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一项复杂而又敏感的工作,是政治、法律、政策、策略的全面运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指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责任人来说,确实是考政治、考水平、考谋略、考胆识的一道综合政绩考核应对题。

  文章指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存在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情况,这样直接导致决策时间的延误和决策本身的失误,所以,对第一责任人来说,务必要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准确掌握真实信息,据此决策,否则,就是被迫坐在燃烧起来的火药桶上。

  文章说,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后,整个事件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种媒体会不遗余力地将涉及到事件处置的所有行为都公开化。“公开”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显著特点。在处置中,应对的办法应当是以“公”对“公”,以“法律之公正”对“事件之公开”, 依法处置,秉公执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文章强调,执法者不能执法犯法,否则,就会授人以柄,即使处理完当下的事也很可能留下了再次爆发的隐患。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后,处置者要顺势而行,运用法的客观、公正性,依法公开、公正、透明处置,有效地定纷止争,平息事态。

  文章指出,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面报道。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都受到媒体和大众关注,相当一部分受到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左右,甚至还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民间定案”行为。在信息化时代,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使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越捂越炸。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县级党委政府需要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分析、通报制度,需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需要提高通过媒体传达政府声音的能力。党校刊物:突发事件越捂越炸 通报制度亟待完善   2009年02月1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新一期刊发署名为齐惠的文章《县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文章指出,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越捂越炸。县级党委政府需要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分析、通报制度。


  文章称,中国正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随着四个“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凸显出来,公共事件高发,对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大多发生在县一级,维护社会稳定也要靠县一级党委、政府,“郡县治则天下安”。

  文章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一项复杂而又敏感的工作,是政治、法律、政策、策略的全面运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指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责任人来说,确实是考政治、考水平、考谋略、考胆识的一道综合政绩考核应对题。

  文章指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存在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情况,这样直接导致决策时间的延误和决策本身的失误,所以,对第一责任人来说,务必要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准确掌握真实信息,据此决策,否则,就是被迫坐在燃烧起来的火药桶上。

  文章说,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后,整个事件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种媒体会不遗余力地将涉及到事件处置的所有行为都公开化。“公开”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显著特点。在处置中,应对的办法应当是以“公”对“公”,以“法律之公正”对“事件之公开”, 依法处置,秉公执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文章强调,执法者不能执法犯法,否则,就会授人以柄,即使处理完当下的事也很可能留下了再次爆发的隐患。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后,处置者要顺势而行,运用法的客观、公正性,依法公开、公正、透明处置,有效地定纷止争,平息事态。

  文章指出,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面报道。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都受到媒体和大众关注,相当一部分受到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左右,甚至还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民间定案”行为。在信息化时代,报刊杂志、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使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越捂越炸。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县级党委政府需要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分析、通报制度,需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需要提高通过媒体传达政府声音的能力。
人民日报:妥善处理“下访”考验基层执政能力   2009年02月11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下访”事件不断增多,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下访”问题,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能否把群众“下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是新时期对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下访”是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形式之一,是群众信访工作的一部分。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信访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公民的信访权。可是,现在一些地方对待“下访”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妥当的看法和做法。有些地方政府对“下访”问题不敢正视,把下访群众当作“刁民”,甚至滥用警力简单粗暴阻止“下访”,造成干群关系对立。只有理性看待“下访”现象,充分理解群众的“下访”行为,真正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为民分忧,为民解难,不断化解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群众“下访”现象才能逐渐减少。

  基层是信访事项的主要发生地,做好基层信访工作,及时有效地把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多元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出现各种“下访”现象是不奇怪的。而能否妥善处理“下访”问题,直接反映了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即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协调组织能力、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妥善处理好群众“下访”问题,将在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处理好“下访”问题,可以理顺群众情绪,及时平息社会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基层干部妥善处理“下访”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基层干部,继承我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基层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丁 湘)

  (作者系四川省盐亭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