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关亟待完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9:24:49
眼下,危机公关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手头上的一项重要工作。西藏问题、奥运麻烦、中法关系,无不让人颇感棘手难办。

将公关植入中国
    悲喜交加的火炬传递表明:中国与西方对火炬传递的看法有本质不同。尽管中国开放已30年,其经济与世界深深融合,尽管资讯交流前所未有,尽管有奥运“同一个世界”的承诺,但在很多问题上,中国和世界看法不一致。
    简单来说,在西藏、达尔富尔、基督教等问题上,西方妖魔化中国,而中国公众则认为西方敌视出于遏制。如果中国能学着改善对外交流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建议如下:
1、记住在网络时代,中国的对内报道,海外读者也能看得到。
比如,中国官员喜欢使用打击(battered)一类用语,这给人的感觉崇尚“暴力”、野蛮。如果在西藏事件中。他们改用“必须制止(stop)暴力活动”,“必须逮捕(apprehend)恐怖分子”等词,效果会“文明”许多。
2、留意中文措词的翻译。比如“分裂主义”(splittism)就是非常糟糕的翻译,西方一般称为“分离主义”(separatism);还有“三股势力”(The Three Evil Forces),这容易让人想起布什的“邪恶轴心”,有点“原教旨主义”的味道,还没把事情说清,说服力就已大减。
3、不要用遥远的历史依据证明领土问题。西方人才不在乎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英国王室源于德国,谁能说伦敦是柏林的一部分?多考虑近现代实例,比如清朝18世纪对西藏的统治。
4、不要回避中国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说明中国跟别国有何相似之处。欧美均有种族宗教问题,甚至“分离”问题,有些处置手段也很强硬,但并没有招致如中国这么多批评,值得思索。
5、允许记者报道,透明度有助于公信力。就像中国在玩具、药品质量问题上跟西方媒体的合作,这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声誉。
(作者米华健为英国乔治城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


赢公关还来得及
    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认为,中国要想赢得这场奥运国际公关战仍然来得及。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围绕北京奥运展开的斗争不可避免。北京对达赖“披着羊皮的狼”之类的个人攻击,根本无助于西方同情北京的看法。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史国力指出,面对目前棘手的“藏独”问题,中国要有政治想象力,不要只针对达赖一人。同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包瑞嘉教授也表示,“西方在联手对付中国”的提法对问题过于简单化,对整个问题的解决并无帮助。
    “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讲道理,不要反应过激。中国政府越是气恼,这些抵制和扰乱奥运的团体越是成功地让中国气恼,中国政府在这场对外的公关战中就越失败,”包瑞嘉说。
    在他看来,传统上,中国回应国际批评总是表达气愤、情感受伤和否认问题,试图把持道德高地,直到发现这样于事无补,然后才开始真的解决问题。包瑞嘉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宣传。对于中国来说,最聪明的做法不是事事归结为西方对付中国的阴谋论,而是采取软姿态,对国际批评进行更积极的回应。”
(作者佐久间为美联社记者)

如何公关才有效?
    西方尤其是欧洲知识界在西藏问题上的一些情结和困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的公众舆论和思维。但正是在这些认知交错和误解中,蕴藏着中国展开有效国际公关的巨大空间。
    必须看到,中国对西藏的主权,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为中国与西方在西藏问题上的互动,搬掉了一个结构性的障碍。而且也应看到,即便在西藏风波发生后,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政府都还是希望北京对此保持克制态度,至今没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官方表示将采取和谐奥运会行动。因此在这次的西藏问题上,北京只要迅速平息事端,如实公布真相,就可以做到降低北京奥运受到的冲击。
    就西藏问题的国际公关而言,应秉承迅速、坦诚、透明的原则,以坦诚心态面对国际社会;从国际社会的多重情结入手,用国际社会通用的语言和方式,展开有说服力的工作;与西方一些大牌专栏作家和知识界人士着手开展合作,进行沟通,同时也可由精通西方文化的人士在西方报刊上撰写文章。
(作者邱震海为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


原载《海外文摘》下半月第6期眼下,危机公关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手头上的一项重要工作。西藏问题、奥运麻烦、中法关系,无不让人颇感棘手难办。

将公关植入中国
    悲喜交加的火炬传递表明:中国与西方对火炬传递的看法有本质不同。尽管中国开放已30年,其经济与世界深深融合,尽管资讯交流前所未有,尽管有奥运“同一个世界”的承诺,但在很多问题上,中国和世界看法不一致。
    简单来说,在西藏、达尔富尔、基督教等问题上,西方妖魔化中国,而中国公众则认为西方敌视出于遏制。如果中国能学着改善对外交流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建议如下:
1、记住在网络时代,中国的对内报道,海外读者也能看得到。
比如,中国官员喜欢使用打击(battered)一类用语,这给人的感觉崇尚“暴力”、野蛮。如果在西藏事件中。他们改用“必须制止(stop)暴力活动”,“必须逮捕(apprehend)恐怖分子”等词,效果会“文明”许多。
2、留意中文措词的翻译。比如“分裂主义”(splittism)就是非常糟糕的翻译,西方一般称为“分离主义”(separatism);还有“三股势力”(The Three Evil Forces),这容易让人想起布什的“邪恶轴心”,有点“原教旨主义”的味道,还没把事情说清,说服力就已大减。
3、不要用遥远的历史依据证明领土问题。西方人才不在乎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英国王室源于德国,谁能说伦敦是柏林的一部分?多考虑近现代实例,比如清朝18世纪对西藏的统治。
4、不要回避中国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说明中国跟别国有何相似之处。欧美均有种族宗教问题,甚至“分离”问题,有些处置手段也很强硬,但并没有招致如中国这么多批评,值得思索。
5、允许记者报道,透明度有助于公信力。就像中国在玩具、药品质量问题上跟西方媒体的合作,这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声誉。
(作者米华健为英国乔治城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


赢公关还来得及
    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认为,中国要想赢得这场奥运国际公关战仍然来得及。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围绕北京奥运展开的斗争不可避免。北京对达赖“披着羊皮的狼”之类的个人攻击,根本无助于西方同情北京的看法。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史国力指出,面对目前棘手的“藏独”问题,中国要有政治想象力,不要只针对达赖一人。同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包瑞嘉教授也表示,“西方在联手对付中国”的提法对问题过于简单化,对整个问题的解决并无帮助。
    “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讲道理,不要反应过激。中国政府越是气恼,这些抵制和扰乱奥运的团体越是成功地让中国气恼,中国政府在这场对外的公关战中就越失败,”包瑞嘉说。
    在他看来,传统上,中国回应国际批评总是表达气愤、情感受伤和否认问题,试图把持道德高地,直到发现这样于事无补,然后才开始真的解决问题。包瑞嘉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宣传。对于中国来说,最聪明的做法不是事事归结为西方对付中国的阴谋论,而是采取软姿态,对国际批评进行更积极的回应。”
(作者佐久间为美联社记者)

如何公关才有效?
    西方尤其是欧洲知识界在西藏问题上的一些情结和困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的公众舆论和思维。但正是在这些认知交错和误解中,蕴藏着中国展开有效国际公关的巨大空间。
    必须看到,中国对西藏的主权,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为中国与西方在西藏问题上的互动,搬掉了一个结构性的障碍。而且也应看到,即便在西藏风波发生后,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政府都还是希望北京对此保持克制态度,至今没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官方表示将采取和谐奥运会行动。因此在这次的西藏问题上,北京只要迅速平息事端,如实公布真相,就可以做到降低北京奥运受到的冲击。
    就西藏问题的国际公关而言,应秉承迅速、坦诚、透明的原则,以坦诚心态面对国际社会;从国际社会的多重情结入手,用国际社会通用的语言和方式,展开有说服力的工作;与西方一些大牌专栏作家和知识界人士着手开展合作,进行沟通,同时也可由精通西方文化的人士在西方报刊上撰写文章。
(作者邱震海为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


原载《海外文摘》下半月第6期
邱震海有时候挺理想主义的
不过说得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