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力保航天大国地位 骄人成绩引起世人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06:28
俄罗斯力保航天大国地位 骄人成绩引起世人关注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发展航天事业。俄罗斯为确保航天大国地位,不断努力探索,取得了新成绩,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瞩目。

  支撑起国际空间站

  在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2月1日坠毁后,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全部停飞。这样,国际空间站建设的重任暂时由俄罗斯承担。俄航天部门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暂停了自己的一部分空间项目,挤出资金用于维持国际空间站。为此,俄政府决定,为航天业特别追加15亿卢布拨款,力保国际空间站正常运转。

  4月19日,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俄罗斯“联盟”TMA-3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升空,向国际空间站送去了自美国航天飞机停飞以来的第3支长期考察组。该宇宙飞船在空中飞行两天后,于4月21日9时许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于4月30日0点52分,顺利返回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尔卡雷克市以北52公里处。两名宇航员卡列里和福阿莱在空间站的停留时间达到了195天。连同3名宇航员一起搭载飞船返回地面的还有一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属于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套娃”人体模型所有。这一模型于1月份进入国际空间站并被放置在“星辰”号服务舱内,任务是通过人体模型内的上百个传感器记录宇宙辐射情况,为今后进行的火星载人飞行作准备。

  俄连续发射飞船,为国际空间站作出了贡献,这是俄罗斯“尽的义务”,也表明了俄仍具有世界航天大国的实力。

  增强军用卫星群

  卫星是未来战争中的天基武器,也是现代通信的重要工具。俄罗斯非常重视发展军用卫星群。

  2月18日,俄航天部队举行军事演习时,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闪电”- M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宇宙”系列军用卫星。普京总统对此进行了视察。3月27日,俄航天部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利用“质子”-K运载火箭又成功发射一颗“宇宙”系列军用卫星。今年俄计划从拜科努尔发射4颗军用卫星。

  据俄罗斯统计,1993年俄拥有卫星186颗。此后由于航天经费不足,俄无力发射大量新卫星以代替超出服务期限的卫星。到2002年俄卫星数量下降到97颗。而同期美国卫星的数量却由201颗剧增到418颗。但2002年俄卫星数量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控制。据俄航天部队新闻处发布的消息,去年俄总共发射了12颗军用卫星,发射了19枚运载火箭,将36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包括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卫星31颗;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3艘。目前俄拥有60多颗军用卫星、40多颗民用及军民两用卫星。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原俄航天部队司令)日前介绍说,2001年俄军用卫星的有效利用率仅为74%,而到2003年年底,俄军用卫星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了87%,这表明俄军用卫星群在不断发展。

  未来几年内俄卫星发射趋势是:增加军民两用卫星的发射,力争3~4年翻一番;增加通信卫星的发射,2004年俄计划发射6颗通信卫星,俄政府将为此提供4 0%的财政拨款;发射新一代运行寿命为7年以上的卫星,以代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制的运行寿命不足3年的老牌卫星,逐渐完成卫星群的新老更替。

  发展远距通信卫星

  去年12月29日凌晨,俄罗斯航天部队自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一颗“进步”-AM22远距通信卫星。6个半小时后该卫星成功进入预定地球静止轨道。

  据介绍,“进步”-AM22远距通信卫星总重量为2.6吨,被定位于东经53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其轨道高度为3.6万公里。卫星不仅能保证传输高质量的数字电视图像和声音信号,还能保证提供稳定的宽带网络服务,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高质量通信需求。该卫星属于新一代卫星,服务期限为12年,是普通“进步”卫星的4倍。

  卫星由俄通信部使用。它的发射是俄联邦航天通信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该计划,俄航天署和通信部在2006年前还将发射4颗“进步”-AM卫星,以提高俄广播电视、电话信号的传输和互联网网絡服务的质量。目前俄正在运行的远距通信卫星有11颗。俄罗斯于去年11月底发射的两颗“亚马尔”远距通信卫星将于今年投入运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俄罗斯可以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24个点部署卫星。届时,俄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开拓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俄罗斯不断开拓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现已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协议,“联盟”火箭自2006年起可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吸引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量发射合同。

  目前俄正加紧建设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安加拉”重型火箭发射设施,预计到2005年底可以用于发射。按计划,“安加拉”火箭将部分从事商业发射。在目前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呈现萧条的情况下,俄罗斯火箭却以优良的发射性能不断赢得客户的青睐。在第6届俄罗斯国际航空航天展上,俄航天部队与几家外国公司签署了商业发射协议。

  4月29日,欧洲航天局局长雅克·多尔丹在莫斯科与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会谈。多尔丹说,欧洲航天局与俄联邦航天署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其中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是国际空间站计划和“联盟-库鲁”合作计划。此外,双方还将在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球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发射等方面开展合作。双方将在今年内成立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一体化合作计划。

  研制多次往返式飞船

  为满足未来空间站的建设需要,俄罗斯正在研制有6个座位的多次往返式太空载人飞船。

  新式飞船将在俄现有的“联盟”型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形状如同没有手柄的熨斗。飞船将由2名太空飞行员控制飞行,可乘坐4名宇航员或乘客,此外还可搭载700公斤的货物。按设计,飞船的发射重量为14.5吨。与“联盟”飞船一样,新式飞船在发射时位于运载火箭的顶部。

  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负责飞船开发项目的科学计算中心副主任索特尼科夫介绍说,已被命名为“快速帆船”的新式飞船从2000年开始研制,如果开发资金充足将在2010年前开发出来。他说,开发新飞船的主要目的是在更完善的条件下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紧急情况下飞船可作为逃逸舱转移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和重要设备,还可以作为太空实验室用于科学研究。飞船可在太空连续自动飞行10天,如果用于太空旅游,可以保证同时运载4名游客。

  俄国家战略的重点

  从一系列发射活动可以看出,俄罗斯发展航天业力保航天大国的决心。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俄罗斯发展航天业是强国强军的重大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首先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重振大国雄风的政治需要。航天业凝聚着当代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既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也是一个大国的重要支柱。当今世界谁都讲实力政策,俄罗斯也不例外。正如普京总统4月12日在会见俄航天工作者时所指出的,发展航天业仍是俄国家战略的重点之一。他说,尽管近10多年来俄经济不景气,航天拨款不足,但在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仍然保持了很强的航天实力。目前俄航天业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进行长时间太空载人飞行方面,俄罗斯更具有别国无法比拟的实力。普京特别强调,俄罗斯只有发展航天业,才能更加提高国际地位。

  第二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倚仗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唯一超级大国的优越地位,在全球推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美俄两国虽然保持着战略伙伴关系,但美国2003年公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将世界上7个国家列入美国可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名单,俄罗斯排在第2位。前不久,北约东扩至俄的家门口。F-16战机在俄边界上空飞行。俄罗斯对此不敢稍有懈怠,想方设法迎接挑战,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武力施压,努力捍卫国家安全和其战略利益。俄在去年10月召开了军队改革会议,推出了以“先发制人”和“核遏制”战略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新军事学说。但不管是“核遏制”还是“先发制人”,都离不开航天事业的支撑。因此俄把发展航天事业列为战略重点,近年来加大了航天兵的建设力度。

  另外,“天眼”、“天网”、天基武器都离不开航天事业。现代和未来战争都是高技术战争。“制太空权”是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谁夺取了这一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战争的主动权。俄发展航天业正是在占领这个制高点。普京认为,在太空开发问题上各国间应和平合作,不应将太空军事化。但在目前太空仍是政治、军事角逐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无法完全做到以和平为目的的太空开发。但普京还指出,现代俄罗斯没有“帝国野心”和“霸权想法”。俄将尽一切努力使“敌人”变为“伙伴”,将“伙伴”变为“盟国”。为维护本国的安全利益,俄将保留实现本国武装力量现代化的权利。

  第三是发展经济的需要。航天业是俄政府优先考虑发展的项目,并以此带动经济发展。俄政府2004年财政预算中用于航天项目的资金为125亿到130亿卢布( 1美元约合29.7卢布),比2003年增长55%。在航天业的带动下,俄罗斯很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就业机会。开辟国际航天市场还可以赚取外汇。根据俄与欧洲航天局签署的协议,专家推测,自2006年开始发射起,5年内仅“联盟”火箭将为俄罗斯赚得10亿欧元的巨额收入。俄罗斯力保航天大国地位 骄人成绩引起世人关注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发展航天事业。俄罗斯为确保航天大国地位,不断努力探索,取得了新成绩,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瞩目。

  支撑起国际空间站

  在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2月1日坠毁后,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全部停飞。这样,国际空间站建设的重任暂时由俄罗斯承担。俄航天部门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暂停了自己的一部分空间项目,挤出资金用于维持国际空间站。为此,俄政府决定,为航天业特别追加15亿卢布拨款,力保国际空间站正常运转。

  4月19日,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俄罗斯“联盟”TMA-3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升空,向国际空间站送去了自美国航天飞机停飞以来的第3支长期考察组。该宇宙飞船在空中飞行两天后,于4月21日9时许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于4月30日0点52分,顺利返回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尔卡雷克市以北52公里处。两名宇航员卡列里和福阿莱在空间站的停留时间达到了195天。连同3名宇航员一起搭载飞船返回地面的还有一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属于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套娃”人体模型所有。这一模型于1月份进入国际空间站并被放置在“星辰”号服务舱内,任务是通过人体模型内的上百个传感器记录宇宙辐射情况,为今后进行的火星载人飞行作准备。

  俄连续发射飞船,为国际空间站作出了贡献,这是俄罗斯“尽的义务”,也表明了俄仍具有世界航天大国的实力。

  增强军用卫星群

  卫星是未来战争中的天基武器,也是现代通信的重要工具。俄罗斯非常重视发展军用卫星群。

  2月18日,俄航天部队举行军事演习时,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闪电”- M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宇宙”系列军用卫星。普京总统对此进行了视察。3月27日,俄航天部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利用“质子”-K运载火箭又成功发射一颗“宇宙”系列军用卫星。今年俄计划从拜科努尔发射4颗军用卫星。

  据俄罗斯统计,1993年俄拥有卫星186颗。此后由于航天经费不足,俄无力发射大量新卫星以代替超出服务期限的卫星。到2002年俄卫星数量下降到97颗。而同期美国卫星的数量却由201颗剧增到418颗。但2002年俄卫星数量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控制。据俄航天部队新闻处发布的消息,去年俄总共发射了12颗军用卫星,发射了19枚运载火箭,将36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包括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卫星31颗;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3艘。目前俄拥有60多颗军用卫星、40多颗民用及军民两用卫星。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原俄航天部队司令)日前介绍说,2001年俄军用卫星的有效利用率仅为74%,而到2003年年底,俄军用卫星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了87%,这表明俄军用卫星群在不断发展。

  未来几年内俄卫星发射趋势是:增加军民两用卫星的发射,力争3~4年翻一番;增加通信卫星的发射,2004年俄计划发射6颗通信卫星,俄政府将为此提供4 0%的财政拨款;发射新一代运行寿命为7年以上的卫星,以代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制的运行寿命不足3年的老牌卫星,逐渐完成卫星群的新老更替。

  发展远距通信卫星

  去年12月29日凌晨,俄罗斯航天部队自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一颗“进步”-AM22远距通信卫星。6个半小时后该卫星成功进入预定地球静止轨道。

  据介绍,“进步”-AM22远距通信卫星总重量为2.6吨,被定位于东经53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其轨道高度为3.6万公里。卫星不仅能保证传输高质量的数字电视图像和声音信号,还能保证提供稳定的宽带网络服务,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高质量通信需求。该卫星属于新一代卫星,服务期限为12年,是普通“进步”卫星的4倍。

  卫星由俄通信部使用。它的发射是俄联邦航天通信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该计划,俄航天署和通信部在2006年前还将发射4颗“进步”-AM卫星,以提高俄广播电视、电话信号的传输和互联网网絡服务的质量。目前俄正在运行的远距通信卫星有11颗。俄罗斯于去年11月底发射的两颗“亚马尔”远距通信卫星将于今年投入运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俄罗斯可以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24个点部署卫星。届时,俄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开拓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俄罗斯不断开拓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现已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协议,“联盟”火箭自2006年起可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吸引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量发射合同。

  目前俄正加紧建设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安加拉”重型火箭发射设施,预计到2005年底可以用于发射。按计划,“安加拉”火箭将部分从事商业发射。在目前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呈现萧条的情况下,俄罗斯火箭却以优良的发射性能不断赢得客户的青睐。在第6届俄罗斯国际航空航天展上,俄航天部队与几家外国公司签署了商业发射协议。

  4月29日,欧洲航天局局长雅克·多尔丹在莫斯科与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会谈。多尔丹说,欧洲航天局与俄联邦航天署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其中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是国际空间站计划和“联盟-库鲁”合作计划。此外,双方还将在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球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发射等方面开展合作。双方将在今年内成立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一体化合作计划。

  研制多次往返式飞船

  为满足未来空间站的建设需要,俄罗斯正在研制有6个座位的多次往返式太空载人飞船。

  新式飞船将在俄现有的“联盟”型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形状如同没有手柄的熨斗。飞船将由2名太空飞行员控制飞行,可乘坐4名宇航员或乘客,此外还可搭载700公斤的货物。按设计,飞船的发射重量为14.5吨。与“联盟”飞船一样,新式飞船在发射时位于运载火箭的顶部。

  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负责飞船开发项目的科学计算中心副主任索特尼科夫介绍说,已被命名为“快速帆船”的新式飞船从2000年开始研制,如果开发资金充足将在2010年前开发出来。他说,开发新飞船的主要目的是在更完善的条件下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紧急情况下飞船可作为逃逸舱转移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和重要设备,还可以作为太空实验室用于科学研究。飞船可在太空连续自动飞行10天,如果用于太空旅游,可以保证同时运载4名游客。

  俄国家战略的重点

  从一系列发射活动可以看出,俄罗斯发展航天业力保航天大国的决心。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俄罗斯发展航天业是强国强军的重大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首先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重振大国雄风的政治需要。航天业凝聚着当代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既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也是一个大国的重要支柱。当今世界谁都讲实力政策,俄罗斯也不例外。正如普京总统4月12日在会见俄航天工作者时所指出的,发展航天业仍是俄国家战略的重点之一。他说,尽管近10多年来俄经济不景气,航天拨款不足,但在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仍然保持了很强的航天实力。目前俄航天业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进行长时间太空载人飞行方面,俄罗斯更具有别国无法比拟的实力。普京特别强调,俄罗斯只有发展航天业,才能更加提高国际地位。

  第二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倚仗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唯一超级大国的优越地位,在全球推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美俄两国虽然保持着战略伙伴关系,但美国2003年公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将世界上7个国家列入美国可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名单,俄罗斯排在第2位。前不久,北约东扩至俄的家门口。F-16战机在俄边界上空飞行。俄罗斯对此不敢稍有懈怠,想方设法迎接挑战,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武力施压,努力捍卫国家安全和其战略利益。俄在去年10月召开了军队改革会议,推出了以“先发制人”和“核遏制”战略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新军事学说。但不管是“核遏制”还是“先发制人”,都离不开航天事业的支撑。因此俄把发展航天事业列为战略重点,近年来加大了航天兵的建设力度。

  另外,“天眼”、“天网”、天基武器都离不开航天事业。现代和未来战争都是高技术战争。“制太空权”是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谁夺取了这一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战争的主动权。俄发展航天业正是在占领这个制高点。普京认为,在太空开发问题上各国间应和平合作,不应将太空军事化。但在目前太空仍是政治、军事角逐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无法完全做到以和平为目的的太空开发。但普京还指出,现代俄罗斯没有“帝国野心”和“霸权想法”。俄将尽一切努力使“敌人”变为“伙伴”,将“伙伴”变为“盟国”。为维护本国的安全利益,俄将保留实现本国武装力量现代化的权利。

  第三是发展经济的需要。航天业是俄政府优先考虑发展的项目,并以此带动经济发展。俄政府2004年财政预算中用于航天项目的资金为125亿到130亿卢布( 1美元约合29.7卢布),比2003年增长55%。在航天业的带动下,俄罗斯很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就业机会。开辟国际航天市场还可以赚取外汇。根据俄与欧洲航天局签署的协议,专家推测,自2006年开始发射起,5年内仅“联盟”火箭将为俄罗斯赚得10亿欧元的巨额收入。
这是他们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创造外汇的几个亮点之一,不过由于竞争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的航天产业要真正走向世界还尚待时日.
姜还是老的辣啊[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P>我们的地位我们自己要保!</P>
<P>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