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地带的战后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59:45
             动感地带的战后盘点
                夏河年



  加沙地带就是动感地带,刚刚切换成了回乡套餐,今后很长时间内还是双网双待,停火只是持久冲突的调味品。开战之初,在下就冒专家之大不韪提出,以色列不想也不能剿灭哈马斯,到了双方都打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停火,哈马斯将继续有效掌控加沙,以色列大规模征招预备役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基本上是在完成岗前培训后就地解散。当时有个网友说我小时候脑袋被他踢了,现在这些都已经变成现实,敢情那是一双国脚。双方答应停火后又进行了一番短暂对射,但都没有造成什么伤亡,不具备军事意义,表达一种态度而已,这些表明大家都不想再打下去,现在就可以给这场战争盘点。
  军事上没什么好讨论的,谁也不会对以色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表示怀疑,那不是一个层次的武装力量。22天的加沙战火打死了1414名巴勒斯坦人,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伤5500人;以色列方面称有13人死亡,受伤几十人。哈马斯宣布只损失了48名武装人员,这是一种两可的说法,估计未包括非正式武装人员的伤亡,比如民兵和警察学员;以军的实际伤亡情况,由于以色列严密的新闻封锁,哈马斯所说的击毙至少80名以军士兵的真假难以判断。讨论这些数字不如讨论各方的政治得失有意义,毕竟战争就是以政治利益为目的。

  战争给加沙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政治得失几部分。由于哈马斯是加沙地带的执政者,我们将试图分析这些方面对哈马斯的影响。
  哈尼亚宣布取得战争胜利基于以下4点:1、中东地区的语言习惯;2、入侵外敌撤退时政权没有被摧毁可以看作胜利;3、开放口岸的要求一定会包含在未来的协议中;4、提升了在巴勒斯坦民众中的支持度。
  加沙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惨重,但这部分不会转化为对哈马斯的政治伤害,是以色列在经历了建国史上最平静的一段时间后突然对加沙发动袭击。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巴勒斯坦出人,周边国家掏钱,这是老规矩;1千4百多条生命埋入泥土后,就是仇恨的种子,会发芽的,卡桑旅今后不必设政委一职,哪天党中央一声令下,个个奋勇争先。战争爆发后,面对不可能战胜的强敌,哈马斯没有屈服,坚持战斗到最后,赢得了巴勒斯坦的民心。如果现在就举行大选,哈马斯一定胜券在握。
  哈马斯的生命力在于深耕底层、不畏牺牲和忙而不乱。哈马斯的核心理念是不放弃武装斗争,这点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被占领土上如果没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队伍,谈判桌上将满盘皆输,这与和平解决不矛盾,哈马斯顺了这个理。哈马斯高官经常被“定点清除”,令人诧异的是,每次高官被暗杀后什么也没有改变,该干什么他们还干什么。战争刚爆发时,笔者断言以色列的精确情报一定得到加沙法塔赫的帮助。宣布停火几小时,哈马斯就以叛国罪名逮捕了数百名法塔赫成员,这说明战争还在进行时,哈马斯就判断自己将仍然是这块土地上的执政者,所以无论战争多紧张,调查叛徒的工作没有停止,哪怕内政部长被炸身亡。锄奸工作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吗?不会的,战争爆发后,哈马斯就处决了几个得到确认的内奸,其中一位,被处死前还遭到亲姐姐的一阵痛骂。政敌之间哪怕执政理念迥异,不能帮占领军屠杀抵抗战士。

  面对加沙惨遭以军蹂躏,执政的法塔赫对治下民众的行游表威百般阻挠,不仅仅是隔岸观火,简直是一阵窃喜,对法塔赫举动心存不满的激进分子已经联名致信阿巴斯。在信中他们指出:“我们已经习惯了由法塔赫来领导我们反对外国任何形式的军事占领,但这是第一次,我们觉得自己被孤立了。我们认为,这将令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会因之失去民众的支持,并且会损害我们在人民心目中的信誉”。据法塔赫一名官员透露,一些年轻军人可能会离开法塔赫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杰哈德对法塔赫的愤怒已经公开化。
  在以色列总理拉宾实行“土地换和平”时,法塔赫还是建国进程的践行者,而到沙龙的“单边行动”时,法塔赫则完全变成了一个乞讨者。自1994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以来,在和平环境中长期掌权的法塔赫迅速蜕变,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等问题成为常态,这就是2006年的那场大选中败给哈马斯的根本原因。当然,法塔赫的“不惹事”让国际社会将它看作一个合作伙伴,但是,渐失民心的法塔赫已经不可能带领巴勒斯坦人民赢得和平。和平是争取来的,不是乞讨来的。除非美以有打压哈马斯选票的绝招,否则法塔赫一定会在将来的选举中惨败,两次败选以后,法塔赫将在事实上而不仅仅是法理上失去执政地位,西方将不得不以哈马斯为主要谈判对手。

  以色列毫无悬念地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以军对平民和联合国设施的狂轰滥炸失去了道义。战争策划者——以色列执政党——争取到了不少选举人气,即将到来的选举原本对执政集团非常不利。不论争取到多少选票,那些选票都沾满了血腥味。当然,民主政治就是选票为王,管它是血腥味还是香水味。问题就出在这里。
  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人种为国家定性的国家。1950年,以色列议会一致通过了《回归法》,明确规定“每一位犹太人都有权作为移民回到以色列”。1970年,议会又对《回归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放宽了移民条件,差不多只要是犹太人,都可以无条件成为以色列公民,现在的以色列,用生孩子和移民的办法提高犹太人结构比例成了“政治任务”。巴勒斯坦人不傻,他们清楚以色列的软肋就在民族人口结构上。35岁的巴勒斯坦妇女特胡拉亚·伊什贝尔有13个孩子,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10个月。尽管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她几乎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她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她还打算生更多的孩子。伊什贝尔说:“我要生很多很多孩子,只有这样,巴勒斯坦人才能超过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饱受战争与贫穷的双重折磨,贫穷促进生育率的提高,战争造成的死亡也必然迫使他们“储备”更多人口。科索沃的独立实践证明,人口战略对于取得领土是管用的。
  以色列境内约有20%的阿拉伯人口,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贫穷和被歧视状态,人口增长率同样大大高于犹太人,境内犹太人早晚会成为少数民族。虽然以色列议会于2009年1月12日通过了禁止阿拉伯人政党参选的动议,但这种政策不可能持久化。换句话说,以色列政权早晚会转到阿拉伯人手中,“南非化”成了每一届以色列领导人的噩梦,沙龙的分治计划就是对这种恐惧的反映,但行不通。如果以色列使境内犹太人陷入贫困,那自然会提高生育率,但贫困的以色列会被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消灭;如果以色列废除民主选举制度永久取消境内非犹太人政党的政治权利,那也不用在乎民族人口的构成,但一定会遭受南非白人政权那样的国际制裁;如果现代文明允许犹太人用战争大规模减少巴勒斯坦民族的人口——这更不可能。22天打死了1414人,已经接近国际社会容忍的极限,任何情况下,现代文明不会允许用战争达到消灭敌对民族人口的目的。
  巴以双方从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清楚民族人口比例才是问题的关键。以军撤出加沙时,一名以军士兵朝天大叫,我猜想那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绝望,因为狂轰滥炸后不肯放弃武装斗争的哈马斯将继续掌控加沙地带。过些时候,火箭还会发射,战争还会打响,但很难再发动一场比之更血腥的战争,以色列执政集团争取了不少了选票,却无力扭转“南非化”的趋势,再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也无力对抗自然法则。非洲人一般不认为自己是“非洲”的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是部族的人,穆斯林则有坚定的“穆斯林兄弟”信念。欧洲的穆斯林化正在行进途中,以色列的“南非化”不可避免,除非连续发动10场每次消灭10万巴勒斯坦人的战争。“一国两教”是巴以唯一的结局。放弃人种建国观念是痛苦过程,既然早晚必须放弃,早放弃早解脱。             动感地带的战后盘点
                夏河年



  加沙地带就是动感地带,刚刚切换成了回乡套餐,今后很长时间内还是双网双待,停火只是持久冲突的调味品。开战之初,在下就冒专家之大不韪提出,以色列不想也不能剿灭哈马斯,到了双方都打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停火,哈马斯将继续有效掌控加沙,以色列大规模征招预备役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基本上是在完成岗前培训后就地解散。当时有个网友说我小时候脑袋被他踢了,现在这些都已经变成现实,敢情那是一双国脚。双方答应停火后又进行了一番短暂对射,但都没有造成什么伤亡,不具备军事意义,表达一种态度而已,这些表明大家都不想再打下去,现在就可以给这场战争盘点。
  军事上没什么好讨论的,谁也不会对以色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表示怀疑,那不是一个层次的武装力量。22天的加沙战火打死了1414名巴勒斯坦人,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伤5500人;以色列方面称有13人死亡,受伤几十人。哈马斯宣布只损失了48名武装人员,这是一种两可的说法,估计未包括非正式武装人员的伤亡,比如民兵和警察学员;以军的实际伤亡情况,由于以色列严密的新闻封锁,哈马斯所说的击毙至少80名以军士兵的真假难以判断。讨论这些数字不如讨论各方的政治得失有意义,毕竟战争就是以政治利益为目的。

  战争给加沙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政治得失几部分。由于哈马斯是加沙地带的执政者,我们将试图分析这些方面对哈马斯的影响。
  哈尼亚宣布取得战争胜利基于以下4点:1、中东地区的语言习惯;2、入侵外敌撤退时政权没有被摧毁可以看作胜利;3、开放口岸的要求一定会包含在未来的协议中;4、提升了在巴勒斯坦民众中的支持度。
  加沙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惨重,但这部分不会转化为对哈马斯的政治伤害,是以色列在经历了建国史上最平静的一段时间后突然对加沙发动袭击。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巴勒斯坦出人,周边国家掏钱,这是老规矩;1千4百多条生命埋入泥土后,就是仇恨的种子,会发芽的,卡桑旅今后不必设政委一职,哪天党中央一声令下,个个奋勇争先。战争爆发后,面对不可能战胜的强敌,哈马斯没有屈服,坚持战斗到最后,赢得了巴勒斯坦的民心。如果现在就举行大选,哈马斯一定胜券在握。
  哈马斯的生命力在于深耕底层、不畏牺牲和忙而不乱。哈马斯的核心理念是不放弃武装斗争,这点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被占领土上如果没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队伍,谈判桌上将满盘皆输,这与和平解决不矛盾,哈马斯顺了这个理。哈马斯高官经常被“定点清除”,令人诧异的是,每次高官被暗杀后什么也没有改变,该干什么他们还干什么。战争刚爆发时,笔者断言以色列的精确情报一定得到加沙法塔赫的帮助。宣布停火几小时,哈马斯就以叛国罪名逮捕了数百名法塔赫成员,这说明战争还在进行时,哈马斯就判断自己将仍然是这块土地上的执政者,所以无论战争多紧张,调查叛徒的工作没有停止,哪怕内政部长被炸身亡。锄奸工作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吗?不会的,战争爆发后,哈马斯就处决了几个得到确认的内奸,其中一位,被处死前还遭到亲姐姐的一阵痛骂。政敌之间哪怕执政理念迥异,不能帮占领军屠杀抵抗战士。

  面对加沙惨遭以军蹂躏,执政的法塔赫对治下民众的行游表威百般阻挠,不仅仅是隔岸观火,简直是一阵窃喜,对法塔赫举动心存不满的激进分子已经联名致信阿巴斯。在信中他们指出:“我们已经习惯了由法塔赫来领导我们反对外国任何形式的军事占领,但这是第一次,我们觉得自己被孤立了。我们认为,这将令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会因之失去民众的支持,并且会损害我们在人民心目中的信誉”。据法塔赫一名官员透露,一些年轻军人可能会离开法塔赫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杰哈德对法塔赫的愤怒已经公开化。
  在以色列总理拉宾实行“土地换和平”时,法塔赫还是建国进程的践行者,而到沙龙的“单边行动”时,法塔赫则完全变成了一个乞讨者。自1994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以来,在和平环境中长期掌权的法塔赫迅速蜕变,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等问题成为常态,这就是2006年的那场大选中败给哈马斯的根本原因。当然,法塔赫的“不惹事”让国际社会将它看作一个合作伙伴,但是,渐失民心的法塔赫已经不可能带领巴勒斯坦人民赢得和平。和平是争取来的,不是乞讨来的。除非美以有打压哈马斯选票的绝招,否则法塔赫一定会在将来的选举中惨败,两次败选以后,法塔赫将在事实上而不仅仅是法理上失去执政地位,西方将不得不以哈马斯为主要谈判对手。

  以色列毫无悬念地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以军对平民和联合国设施的狂轰滥炸失去了道义。战争策划者——以色列执政党——争取到了不少选举人气,即将到来的选举原本对执政集团非常不利。不论争取到多少选票,那些选票都沾满了血腥味。当然,民主政治就是选票为王,管它是血腥味还是香水味。问题就出在这里。
  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人种为国家定性的国家。1950年,以色列议会一致通过了《回归法》,明确规定“每一位犹太人都有权作为移民回到以色列”。1970年,议会又对《回归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放宽了移民条件,差不多只要是犹太人,都可以无条件成为以色列公民,现在的以色列,用生孩子和移民的办法提高犹太人结构比例成了“政治任务”。巴勒斯坦人不傻,他们清楚以色列的软肋就在民族人口结构上。35岁的巴勒斯坦妇女特胡拉亚·伊什贝尔有13个孩子,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10个月。尽管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她几乎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她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她还打算生更多的孩子。伊什贝尔说:“我要生很多很多孩子,只有这样,巴勒斯坦人才能超过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饱受战争与贫穷的双重折磨,贫穷促进生育率的提高,战争造成的死亡也必然迫使他们“储备”更多人口。科索沃的独立实践证明,人口战略对于取得领土是管用的。
  以色列境内约有20%的阿拉伯人口,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贫穷和被歧视状态,人口增长率同样大大高于犹太人,境内犹太人早晚会成为少数民族。虽然以色列议会于2009年1月12日通过了禁止阿拉伯人政党参选的动议,但这种政策不可能持久化。换句话说,以色列政权早晚会转到阿拉伯人手中,“南非化”成了每一届以色列领导人的噩梦,沙龙的分治计划就是对这种恐惧的反映,但行不通。如果以色列使境内犹太人陷入贫困,那自然会提高生育率,但贫困的以色列会被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消灭;如果以色列废除民主选举制度永久取消境内非犹太人政党的政治权利,那也不用在乎民族人口的构成,但一定会遭受南非白人政权那样的国际制裁;如果现代文明允许犹太人用战争大规模减少巴勒斯坦民族的人口——这更不可能。22天打死了1414人,已经接近国际社会容忍的极限,任何情况下,现代文明不会允许用战争达到消灭敌对民族人口的目的。
  巴以双方从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清楚民族人口比例才是问题的关键。以军撤出加沙时,一名以军士兵朝天大叫,我猜想那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绝望,因为狂轰滥炸后不肯放弃武装斗争的哈马斯将继续掌控加沙地带。过些时候,火箭还会发射,战争还会打响,但很难再发动一场比之更血腥的战争,以色列执政集团争取了不少了选票,却无力扭转“南非化”的趋势,再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也无力对抗自然法则。非洲人一般不认为自己是“非洲”的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是部族的人,穆斯林则有坚定的“穆斯林兄弟”信念。欧洲的穆斯林化正在行进途中,以色列的“南非化”不可避免,除非连续发动10场每次消灭10万巴勒斯坦人的战争。“一国两教”是巴以唯一的结局。放弃人种建国观念是痛苦过程,既然早晚必须放弃,早放弃早解脱。
感觉这个世界极端的组织和极端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好兆头
尽管很别扭~~~

但在某种程度上~~

哈马斯=当年的土共  法塔赫=当年的国民党  阿拉法特=孙中山  还是有些道理的~

[:a9:] [:a9:] [:a9:] [:a9:] [:a9:] [:a9:]
原帖由 nsczlj 于 2009-1-22 11:13 发表
感觉这个世界极端的组织和极端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好兆头

谁愿意自杀袭击?谁都不愿意,这不是逼上梁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