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汶川偏远山区过冬:我们并没有得到温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9:03:45
11月22日,成都最冷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心志愿者高思发发动绵阳大学生到北川邓家乡海光村走访灾民过冬情况。
  
   “去走访不是对地方政府怀疑,只是天已经很冷,我挂念那里每一个活着的村民……”他说:“但走访结果令我揪心”。
  
   高思发说,深夜,想起白天在海光村看见的情景难以入睡,推开窗户寒风扑面而至,那些老人、那些还在潮湿地上而栖的村民,地震过了190天了,他们还在与寒风抗争,“我感到自己渺小无助。”
  
  
  
  海光村没有板房
  
   这里所有村民目前都在参与修建过渡房,建筑材料由政府提供,只是这种房子的保暖性无法与板房相比;其它村也在修建羌式住房,但村民几乎全部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才得以修建。目前建材价格居高不下、非常紧缺,房子何时能修好还是未知数。
  
   海光村的邓家才家里只剩两个人,其他亲人均在地震中离去。临时帐篷的木板上放着两床被子,一床当褥子、一床当被子;村民告诉我们,当地政府几天前每人发了一床被子。现在,这里晚上的气温已在8摄氏度左右,估计过几天会更冷。
  
   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这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村里5组的91岁老人彭德会随三儿子同住,地震中她三儿子一家全部遇难,老人此时只穿着唯一的两条单裤,没有换的。彭胜贵一家4口也是只有4床被子,没有棉衣、棉裤、棉鞋、棉被及取暖器材。这个冬天,这些老人和孩子很难熬。
  
   “过去冬天可以烤火,今年为了安全不能烤火。”97岁的老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正在冷水里面洗自己的衣服,一双苍凉的枯手,冻得像红萝卜……
  
  
  
  为住房问题头疼的禹里
  
  
   11月18日13:03分,我们取道茂县,历经12小时之后,到达北川禹里乡。
  
   与上次相比,禹里乡水位上升了4米左右,好多沿河房子再度被淹。震时直接灾害虽不是很严重,但因为唐家山堰塞湖洪水,整个乡被淹没22天,许多老房子被水淹后地基下沉或墙体被淹倒塌而毁。
  
   震前,从这里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北川县城,现在,你只能经江油、走都坝至开坪到禹里。因为唐家山堰塞湖的阻挡,一度它成为救援孤岛。目前,禹里成为灾害最重且交通不便的地区,而禹穴村则灾区中的重中之重。
  
   禹穴村地处高山,受灾严重,交通不便,得到外界援助极少。全村共有300人左右,52户,棉被、冬衣,冬鞋、无一不缺。
  
   与山区相比,禹里城镇的居民,除当地政府基本保证了每户床上过冬物资无虞外,一个“住”字,无论对对政府抑或居民,都是一个很头疼问题。
  
   1月18日,为预防高寒冰冻天气侵袭,确保城镇居民安全过冬,禹里乡政府张贴公告,要求城镇(禹里社区,即场镇)居民25日前必须全部撤离帐篷,自己搭建过冬过渡房。
  
   据了解,政府给每户发了2000元,让居民自己解决过冬房搭建。当地目前人工工资每人每天80--90元,直径10厘米大小3米长的树子20-30元一根,竹夹板每张20多元……如果全部请人工和买材料搭建过渡房,当地居民很多无力承受,只能因陋就简。“陋”和“简”的结果,估计这个冬天在里面生活非常够呛。
  
   因为材料价格很贵,一些居民开动脑筋,干脆帐蓬外再搭建一个木架房,上面盖上塑料布或者彩条布以其双重保暖。只不过,这样做,还不知当地政府是否允许?
  
   也有人担心天寒地冻给居民送来了火盆。但柴火在当地的价格每斤0.2元以上;木炭每斤1.50元,不少村民只能望着火盆“取暖”。
  
   现在,这些被唐家山堰塞湖洗劫得“一贫如洗”的村民,除了依靠政府救济度日外,一无所有。
  
  映秀银杏乡公路时通时断
  
   汶川映秀银杏乡则是公路时通时断,目前尚未通电。
  光靠过渡房抵御寒冬显然不行,好在山区木材丰富,当地村民家家户户都准备很多柴火……
  
   途中,我们遇到了一户村民,他们正忙着搬运按人头分到的10张棕垫。这些棕垫拿来为自家的房屋护墙加厚保暖,以抵御寒冬。
  
   东界脑村清水驿组的帐篷电视,就是全村唯一的发电机供电,吃过晚饭村民都相约到帐篷里看电视给手机冲电。 到了晚上,点着蜡烛吃饭的石少云一家,围着火炉盆,电线上的节能灯都安好了,就等着通电能给这个家庭带来寒冬的暖意.……
  
  
  汶川草坡乡没有通电
  
  11月19日,我们从兴文坪沿途搭车抵达汶川草坡乡。
  
   草坡乡所辖8个村,5000人左右;80%以上羌藏族村民择山坡据寨而息,村寨零星分散分布在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5.12后,汶川草坡乡因距震中很近,两山相夹形成一条峡谷,山体大型塌方堵死了通道。直到10月中下旬道路才挖通到距离草坡乡政府最近的金坡村,目前只能简易通行。因山体大塌方和9.24泥石流冲刷双重灾害,沿途路段必须依靠工程车每天清理挡道的山体塌方、飞石。通路前,当地的羌族老乡生活物资如粮油只能靠背篓翻越塌方陡坡。
  
   灾害后3个月,当地村民靠政府分配救济;3个月后没有生活来源,只能用所剩不多的大米和从被塌方和泥石流冲毁的废墟、荒地里刨出来的玉米或土豆薄粥裹腹。
  
   草坡乡目前依然没有通电。这里的冬天比往年来得都早,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山寨立冬前已有积雪痕迹。
  
   草坡乡山脚底的村民住上了机压的竹板席搭成的过渡房,虽单薄透风,但也像模像样;而山寨上的几个村因运输极为不便,老乡们只能就地取材,找木料把震坏的房子撑起来,补一补,屋顶再盖塑料布挡雨,墙壁就只能空着漏风。
  
  香泉小学的孩子们缺鞋少袜
  
   “5-12”发生仅19天,6月1日,北川香泉乡中心小学就在北川第一个复课。幼儿班、7个教学班再加上28名教师,一共323个人。由于目前香泉小学正进入灾后重建规划阶段,计划征地约7000平方米,对学校进行扩建。为方便建修,学校全部搬迁至离原校1.5公里处的居民板房上课。
  
   11月24日恰好是他们搬迁上课的第一天。这里的条件非常简陋:教师的地坪是五天前刚铺好的,教室外面严重积水,教室里面非常潮湿,而且很多教室、寝室没有通电。
  
   教师几人租住在一间村民板房,没有办公地点,老师的办公桌基本安放在床头或教室里。学生10多人住一间板房。师生们大多没有过冬衣物。很多孩子没有鞋袜,在孩子们的寝室里,除了床上那一两床单薄而破旧的被褥外,找不出比这更值钱的东西。
  
   香泉乡中心小学位于原安县、北川、江油三县交汇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个学校很少受到社会关注。其教学设施极其简陋,这里没有网络,学校甚至连一部座机公用电话也没有,与外界通信仅是教职工的几部手机,但由于被群山包围,信号极差,经常是只能拨打紧急电话……
  
   更准确点说,这个学校目前应该叫“合租屋”。因为租的是居民板房,因此周围有老乡,也有民工,板房四处没有遮拦。
  
   对教师和孩子们安全问题,学校校长老罗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现在即担心安全又担心过冬物资。真的出了啥子事,我真该撤职该坐牢……”,说这话的时候,香泉乡大多数孩子脚下,穿的是一双或破得不能再穿,或者根本不合脚的鞋子。
  
  
  党青 北川报道
  成都天府早报编委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482024.shtml11月22日,成都最冷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心志愿者高思发发动绵阳大学生到北川邓家乡海光村走访灾民过冬情况。
  
   “去走访不是对地方政府怀疑,只是天已经很冷,我挂念那里每一个活着的村民……”他说:“但走访结果令我揪心”。
  
   高思发说,深夜,想起白天在海光村看见的情景难以入睡,推开窗户寒风扑面而至,那些老人、那些还在潮湿地上而栖的村民,地震过了190天了,他们还在与寒风抗争,“我感到自己渺小无助。”
  
  
  
  海光村没有板房
  
   这里所有村民目前都在参与修建过渡房,建筑材料由政府提供,只是这种房子的保暖性无法与板房相比;其它村也在修建羌式住房,但村民几乎全部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才得以修建。目前建材价格居高不下、非常紧缺,房子何时能修好还是未知数。
  
   海光村的邓家才家里只剩两个人,其他亲人均在地震中离去。临时帐篷的木板上放着两床被子,一床当褥子、一床当被子;村民告诉我们,当地政府几天前每人发了一床被子。现在,这里晚上的气温已在8摄氏度左右,估计过几天会更冷。
  
   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这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村里5组的91岁老人彭德会随三儿子同住,地震中她三儿子一家全部遇难,老人此时只穿着唯一的两条单裤,没有换的。彭胜贵一家4口也是只有4床被子,没有棉衣、棉裤、棉鞋、棉被及取暖器材。这个冬天,这些老人和孩子很难熬。
  
   “过去冬天可以烤火,今年为了安全不能烤火。”97岁的老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正在冷水里面洗自己的衣服,一双苍凉的枯手,冻得像红萝卜……
  
  
  
  为住房问题头疼的禹里
  
  
   11月18日13:03分,我们取道茂县,历经12小时之后,到达北川禹里乡。
  
   与上次相比,禹里乡水位上升了4米左右,好多沿河房子再度被淹。震时直接灾害虽不是很严重,但因为唐家山堰塞湖洪水,整个乡被淹没22天,许多老房子被水淹后地基下沉或墙体被淹倒塌而毁。
  
   震前,从这里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北川县城,现在,你只能经江油、走都坝至开坪到禹里。因为唐家山堰塞湖的阻挡,一度它成为救援孤岛。目前,禹里成为灾害最重且交通不便的地区,而禹穴村则灾区中的重中之重。
  
   禹穴村地处高山,受灾严重,交通不便,得到外界援助极少。全村共有300人左右,52户,棉被、冬衣,冬鞋、无一不缺。
  
   与山区相比,禹里城镇的居民,除当地政府基本保证了每户床上过冬物资无虞外,一个“住”字,无论对对政府抑或居民,都是一个很头疼问题。
  
   1月18日,为预防高寒冰冻天气侵袭,确保城镇居民安全过冬,禹里乡政府张贴公告,要求城镇(禹里社区,即场镇)居民25日前必须全部撤离帐篷,自己搭建过冬过渡房。
  
   据了解,政府给每户发了2000元,让居民自己解决过冬房搭建。当地目前人工工资每人每天80--90元,直径10厘米大小3米长的树子20-30元一根,竹夹板每张20多元……如果全部请人工和买材料搭建过渡房,当地居民很多无力承受,只能因陋就简。“陋”和“简”的结果,估计这个冬天在里面生活非常够呛。
  
   因为材料价格很贵,一些居民开动脑筋,干脆帐蓬外再搭建一个木架房,上面盖上塑料布或者彩条布以其双重保暖。只不过,这样做,还不知当地政府是否允许?
  
   也有人担心天寒地冻给居民送来了火盆。但柴火在当地的价格每斤0.2元以上;木炭每斤1.50元,不少村民只能望着火盆“取暖”。
  
   现在,这些被唐家山堰塞湖洗劫得“一贫如洗”的村民,除了依靠政府救济度日外,一无所有。
  
  映秀银杏乡公路时通时断
  
   汶川映秀银杏乡则是公路时通时断,目前尚未通电。
  光靠过渡房抵御寒冬显然不行,好在山区木材丰富,当地村民家家户户都准备很多柴火……
  
   途中,我们遇到了一户村民,他们正忙着搬运按人头分到的10张棕垫。这些棕垫拿来为自家的房屋护墙加厚保暖,以抵御寒冬。
  
   东界脑村清水驿组的帐篷电视,就是全村唯一的发电机供电,吃过晚饭村民都相约到帐篷里看电视给手机冲电。 到了晚上,点着蜡烛吃饭的石少云一家,围着火炉盆,电线上的节能灯都安好了,就等着通电能给这个家庭带来寒冬的暖意.……
  
  
  汶川草坡乡没有通电
  
  11月19日,我们从兴文坪沿途搭车抵达汶川草坡乡。
  
   草坡乡所辖8个村,5000人左右;80%以上羌藏族村民择山坡据寨而息,村寨零星分散分布在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5.12后,汶川草坡乡因距震中很近,两山相夹形成一条峡谷,山体大型塌方堵死了通道。直到10月中下旬道路才挖通到距离草坡乡政府最近的金坡村,目前只能简易通行。因山体大塌方和9.24泥石流冲刷双重灾害,沿途路段必须依靠工程车每天清理挡道的山体塌方、飞石。通路前,当地的羌族老乡生活物资如粮油只能靠背篓翻越塌方陡坡。
  
   灾害后3个月,当地村民靠政府分配救济;3个月后没有生活来源,只能用所剩不多的大米和从被塌方和泥石流冲毁的废墟、荒地里刨出来的玉米或土豆薄粥裹腹。
  
   草坡乡目前依然没有通电。这里的冬天比往年来得都早,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山寨立冬前已有积雪痕迹。
  
   草坡乡山脚底的村民住上了机压的竹板席搭成的过渡房,虽单薄透风,但也像模像样;而山寨上的几个村因运输极为不便,老乡们只能就地取材,找木料把震坏的房子撑起来,补一补,屋顶再盖塑料布挡雨,墙壁就只能空着漏风。
  
  香泉小学的孩子们缺鞋少袜
  
   “5-12”发生仅19天,6月1日,北川香泉乡中心小学就在北川第一个复课。幼儿班、7个教学班再加上28名教师,一共323个人。由于目前香泉小学正进入灾后重建规划阶段,计划征地约7000平方米,对学校进行扩建。为方便建修,学校全部搬迁至离原校1.5公里处的居民板房上课。
  
   11月24日恰好是他们搬迁上课的第一天。这里的条件非常简陋:教师的地坪是五天前刚铺好的,教室外面严重积水,教室里面非常潮湿,而且很多教室、寝室没有通电。
  
   教师几人租住在一间村民板房,没有办公地点,老师的办公桌基本安放在床头或教室里。学生10多人住一间板房。师生们大多没有过冬衣物。很多孩子没有鞋袜,在孩子们的寝室里,除了床上那一两床单薄而破旧的被褥外,找不出比这更值钱的东西。
  
   香泉乡中心小学位于原安县、北川、江油三县交汇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个学校很少受到社会关注。其教学设施极其简陋,这里没有网络,学校甚至连一部座机公用电话也没有,与外界通信仅是教职工的几部手机,但由于被群山包围,信号极差,经常是只能拨打紧急电话……
  
   更准确点说,这个学校目前应该叫“合租屋”。因为租的是居民板房,因此周围有老乡,也有民工,板房四处没有遮拦。
  
   对教师和孩子们安全问题,学校校长老罗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现在即担心安全又担心过冬物资。真的出了啥子事,我真该撤职该坐牢……”,说这话的时候,香泉乡大多数孩子脚下,穿的是一双或破得不能再穿,或者根本不合脚的鞋子。
  
  
  党青 北川报道
  成都天府早报编委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482024.shtml
很沉重,冬天真的很难过..
天涯地东西?算了吧.板房现在在四川是最多的无用物质.很多地方板房搭起来后没人住成了青年男女的免费开房地.
是啊,我老妈的公司在四川盖了好多板房结果跟本没人住。
朋友的女儿去北川参加新理干预,回来说北川中学很好,走远点就很差.
原帖由 f22 于 2008-12-29 21:47 发表
朋友的女儿去北川参加新理干预,回来说北川中学很好,走远点就很差.
这种大灾最难的还在后头,关注度下来了,但重建啥的还刚刚开始,哎:(
原帖由 fr6zp 于 2008-12-29 21:42 发表
天涯地东西?算了吧.板房现在在四川是最多的无用物质.很多地方板房搭起来后没人住成了青年男女的免费开房地.


没到过实地请别匆忙下结论,我刚从北川回来并且马上还要回去,那边几个偏远乡镇的过冬情况没楼主说得那么困难,
但是很多人依旧还在帐篷里过冬是事实,只不过用几根木棒在帐篷四周做了简易支撑,上面盖了瓦防雨雪。
明年年中住房的问题应该会好转,北川人民很坚强重建也很积极
原帖由 幻海魔刀 于 2008-12-29 21:46 发表
是啊,我老妈的公司在四川盖了好多板房结果跟本没人住。


绵阳周围是有很多板房没人住,但是深入到重灾区的乡镇,板房数量不够当地一半人居住
还好这个月以来很多过冬物资运过来,算是缓解了下情况
原帖由 chen851220 于 2008-12-29 22:02 发表


没到过实地请别匆忙下结论,我刚从北川回来并且马上还要回去,那边几个偏远乡镇的过冬情况没楼主说得那么困难,
但是很多人依旧还在帐篷里过冬是事实,只不过用几根木棒在帐篷四周做了简易支撑,上面盖了瓦防雨 ...

:handshake 感谢前方的兄弟,多发一些图片回来。
结构性过剩,分配不均匀。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些交通条件好的地区,物资过剩,而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去的人少,物资就不足了。
或者干脆把偏远地方的人移到绵阳来
原帖由 八宝山老妖 于 2008-12-29 23:27 发表
结构性过剩,分配不均匀。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些交通条件好的地区,物资过剩,而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去的人少,物资就不足了。


这个时候就知道基础设施多重要了
四川过冬烧暖气不????
这个不但天涯,腾讯的新闻前几天也有过报道。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转的。
原帖由 supercommander 于 2008-12-29 23:50 发表
或者干脆把偏远地方的人移到绵阳来


全国那么多山区老百姓,哪能移完啊
不过说实话,北川很多地方即使不地震都很不适宜居住
]]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8-12-30 00:26 发表
四川过冬烧暖气不????



北川这边是不用的 冷了就烤火,林业资源很发达

但是今年情况就很糟糕了 前几天回来的时候山里开始下雪了
交通好的地方不但运物资方便,去看的人也多……
我就是外地交通局搞援建的,现在大多数干道都基本通了,物资基本没问题,就是下不得雨

话说怎么压缩图片 尺寸太大不让发
应该是当地政府分配工作没搞好,板房数量应该是够的,建造、运送板房可是政治任务,各地政府不计成本采购、运送!
还记得当初有个贴子说捐衣物的时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仓库满了拒收的帖子~~

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到家,反倒让人觉得官僚味十足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8-12-30 10:04 发表
还记得当初有个贴子说捐衣物的时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仓库满了拒收的帖子~~

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到家,反倒让人觉得官僚味十足


能有几个红十字能摊到这样的事?
原帖由 肥兔子 于 2008-12-30 10:16 发表


能有几个红十字能摊到这样的事?


:L 你说的话我不懂,呵呵,,惭愧
原帖由 排沙漏斗 于 2008-12-30 00:32 发表
应该没有。我们这儿不少在川大读博士的人,都说成都的冬天冷的受不了。

南方的冬天都很冷的 又是风又是雨的
我同事靠近漠河的人了 在南方穿得比在北方还多。
希望冬天快点过去 让他们好受一点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还有一段苦日子。。。。
原帖由 肥兔子 于 2008-12-30 10:16 发表


能有几个红十字能摊到这样的事?



同问 这话什么意思?
灾后重建从来都不容易,新奥尔良灾后一年的情况也是一塌糊涂
这些都是偏远地区,本来交通就不便,再加上地震破坏了公路,物资缺乏,板房较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地政府应该考虑把人移出来过冬。
山区交通太恶劣了
特殊时期,应该可以考虑移一部分民众到有房子住的地方,尤其是老人小孩什么的,当地的恢复建设也用不到他们。
妥善分配物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当地乡镇干部来说,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手,都不足以胜任,只有慢慢来。
冬天不好受啊,万一下雨,就更难熬了
原帖由 三界外 于 2008-12-30 09:07 发表
应该是当地政府分配工作没搞好,板房数量应该是够的,建造、运送板房可是政治任务,各地政府不计成本采购、运送!


几百万人啊,板房数量怎么可能够
再说了,都住板房谁还有再建永久性住房的积极性
原帖由 光荣的寒假党 于 2008-12-30 11:47 发表
妥善分配物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当地乡镇干部来说,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手,都不足以胜任,只有慢慢来。


我在当地到是遇见过志愿者送来上千床被子当地乡政府不敢接的事,因为每次救灾物质都不可能每一家都有
没有分到的老百姓情绪又很大,所以还不如志愿者直接送到每个村去来得方便
顶起。政府这个时候要勇于承担责任和不满 。
原帖由 光荣的寒假党 于 2008-12-30 11:47 发表
妥善分配物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当地乡镇干部来说,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手,都不足以胜任,只有慢慢来。


我能认为你的态度是官僚的一种么?

慢慢来~~人民群众怎么个慢慢来法?一个抱着这样态度的人还能指望去做好什么事么?地震刚过,军人们可是冒着随时余震和摊塌泥石流的危险硬是手脚并用赶到震区的,现在的困难会有当时的大么?

震灾是去准备吃苦的,,不是去施恩的,同学。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8-12-30 14:34 发表


我能认为你的态度是官僚的一种么?

慢慢来~~人民群众怎么个慢慢来法?一个抱着这样态度的人还能指望去做好什么事么?地震刚过,军人们可是冒着随时余震和摊塌泥石流的危险硬是手脚并用赶到震区的,现在的困难 ...


也没说的那么严重....目前看来至少物质是每家都够用的了,有的人家几十床被子都有...困难的还是住房
在什邡的情况是越是山区分到的物资越多,板房空着的也很多,当然什邡的路要好走些。
结构性过剩,分配不均匀。:handshake
这么严重的灾难处理起来有困难有问题很正常,要是说形势一片大好才是咄咄怪事呢![: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