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当初5亿美刀买啥更划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3:44:03
当初5亿美刀是改50架82划算?还是买50架幻影2000合适?
买80来架鹞实在是没劲


徐焰少将谈我军装备发展:曾想引进F-16遭拒绝
本刊记者/李海峰

  改革开放三十年,可谓沧海桑田,人间巨变。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军队建设也迈入一个全新阶段。武器装备的发展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三十年间也经历了在忍耐中奋斗、创新的艰难历程。近几年,美国在每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说中国的军事装备发展极其迅速.如摒弃其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用心,也应看到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同过去相比确实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进步。若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三十年的发展进程,可以说中国武器的发展迈上了三个大台阶,即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打基础,再购买俄罗斯武器加以消化,最终达到自主创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的时间,差不多都在十年左右,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以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本刊记者特请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回顾三十年来我国武器发展的情况。

  向西方引进技术,立足自研改进旧装备

  记者:1978年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时,军队的武器装备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处在什么水平?

  徐焰:70年代后期,人们对军队的面貌用一个“肿”字形容,是指数量大而质量不精,武器装备也是量多而性能落后。1979年全军员额多达590万人,在装备方面除了有“二弹一星”这种集中科研力量保障的少量尖端武器外,其余装备还基本属于仿照苏联五十年代装备的水平。此时世界强国对武器装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跨代技术升级,中国因科研水平薄弱,加上对外部世界的相对封闭,装备方面与强手的差距还有继续拉大之势。

  造成中国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无奈.也有政策方面的失误。旧中国留下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几乎没有现代兵工基础.连迫击炮都造不好。50年代国内通过艰苦奋斗,又得到苏联援助,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军工系统。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还引进了苏军现役的多种常规装备和部分导弹、核弹技术,使国内的许多常规装备一度接近和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可惜的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中止对中国尖端项目的帮助并撤走全部专家。1961年赫鲁哓夫为修补中苏关系又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然而翌年秋又因古巴导弹危机时中国对其不表支持而停供技术资料,最终断绝了军事援华。此后近二十年间,国内军工部门努力消化苏联技术,却因原来的科研基础薄弱和“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冲击,多数项目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至70年代后期,中国的主战装备如坦克、战斗机还停留在二战后的第一代水平,西方和苏联却已迈入第三代。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中国领导人和国防科研部门都想迅速缩小差距,当时西方对华技术转让相对宽松也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记者:从1979年起的十年间,为什么中国对西方国家还能进行一些军事合作和技术引进?

  徐焰:70年代末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国际战略上坚持毛泽东晚年提出的“一条线”方针,联合美国和西欧国家对抗苏联。西方各国出于自身战略需求,又看到那时的中国综合实力和仿造能力都比较弱.才愿意对华出售武器和一些相关技术,这就为中国改进武器装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出于“一条线”战略,早在1975年中国军事代表团就到英、法等国考察并试探购买技术装备,美国却以限制对共产党国家出售军事技术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则予以反对。1979年1月中美建交,翌年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西方出售防御性武器的障碍才被取消。当时中国国防部门组织人走出国门,与西欧军工科研机关开展了交流,就此痛感到自身差距并增强了追赶的急迫性。起初中国军工部门设想成批购买西欧的先进装备为部队实行换装,如陆军曾商谈购买西德的“豹”2坦克和坦克炮,海军曾洽商购买英国的42型驱逐舰并引进技术改造自己的051驱逐舰,空军曾商谈购买英国的“鹞”式和法国的“幻影”战斗机。当时国内经济上出现的“洋冒进”也影响到军工系统。不过这时中国领导人在武器引进问题上还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加上出现了财政困难和技术转让这两方面的难题.最终确定武器还要以自主研制为主。

  记者:当时西方国家的对华军售与50年代苏联的对华军援有哪些区别?

  徐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商业利益权衡对外关系,军售是为获取暴利并实施控制。苏联当年援华还讲些国际主义,武器只收成本价(如抗美援朝时期用过的旧品只算半价),技术全部免费,因而中国仅花费了几十亿元人民币就把陆海空三军的主要装备生产线和科研所设备全套搬到国内。西方国家却是每个项目斤斤计较细算账,报价令人咋舌,关键技术还不肯转让。

  1979年英国曾提出愿意对华出售100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索价6亿多美元。德国提出的“豹”2坦克单价近百万美元。法国“幻影”战斗机单价则接近1000万美元。对此中方都不可能接受。中国原想引进美国F一16的样品和技术,却遭拒绝,只售给24架“黑鹰”直升机。当时美国对大陆军售掌握的一个底线,就是不能高于给台湾的水平。80年代中期美方同意出售航电设备为中国改造50架歼一8Ⅱ战斗机,却索价5亿美元,进程也一再拖延。这些事实说明,西方国家在实行联华抗苏战略时,骨子里仍把中国这个“共产党国家”视为异类,要予以多方限制。(未完待续)当初5亿美刀是改50架82划算?还是买50架幻影2000合适?
买80来架鹞实在是没劲


徐焰少将谈我军装备发展:曾想引进F-16遭拒绝
本刊记者/李海峰

  改革开放三十年,可谓沧海桑田,人间巨变。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军队建设也迈入一个全新阶段。武器装备的发展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三十年间也经历了在忍耐中奋斗、创新的艰难历程。近几年,美国在每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说中国的军事装备发展极其迅速.如摒弃其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用心,也应看到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同过去相比确实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进步。若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三十年的发展进程,可以说中国武器的发展迈上了三个大台阶,即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打基础,再购买俄罗斯武器加以消化,最终达到自主创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的时间,差不多都在十年左右,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以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本刊记者特请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回顾三十年来我国武器发展的情况。

  向西方引进技术,立足自研改进旧装备

  记者:1978年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时,军队的武器装备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处在什么水平?

  徐焰:70年代后期,人们对军队的面貌用一个“肿”字形容,是指数量大而质量不精,武器装备也是量多而性能落后。1979年全军员额多达590万人,在装备方面除了有“二弹一星”这种集中科研力量保障的少量尖端武器外,其余装备还基本属于仿照苏联五十年代装备的水平。此时世界强国对武器装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跨代技术升级,中国因科研水平薄弱,加上对外部世界的相对封闭,装备方面与强手的差距还有继续拉大之势。

  造成中国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无奈.也有政策方面的失误。旧中国留下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几乎没有现代兵工基础.连迫击炮都造不好。50年代国内通过艰苦奋斗,又得到苏联援助,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军工系统。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还引进了苏军现役的多种常规装备和部分导弹、核弹技术,使国内的许多常规装备一度接近和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可惜的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中止对中国尖端项目的帮助并撤走全部专家。1961年赫鲁哓夫为修补中苏关系又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然而翌年秋又因古巴导弹危机时中国对其不表支持而停供技术资料,最终断绝了军事援华。此后近二十年间,国内军工部门努力消化苏联技术,却因原来的科研基础薄弱和“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冲击,多数项目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至70年代后期,中国的主战装备如坦克、战斗机还停留在二战后的第一代水平,西方和苏联却已迈入第三代。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中国领导人和国防科研部门都想迅速缩小差距,当时西方对华技术转让相对宽松也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记者:从1979年起的十年间,为什么中国对西方国家还能进行一些军事合作和技术引进?

  徐焰:70年代末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国际战略上坚持毛泽东晚年提出的“一条线”方针,联合美国和西欧国家对抗苏联。西方各国出于自身战略需求,又看到那时的中国综合实力和仿造能力都比较弱.才愿意对华出售武器和一些相关技术,这就为中国改进武器装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出于“一条线”战略,早在1975年中国军事代表团就到英、法等国考察并试探购买技术装备,美国却以限制对共产党国家出售军事技术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则予以反对。1979年1月中美建交,翌年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西方出售防御性武器的障碍才被取消。当时中国国防部门组织人走出国门,与西欧军工科研机关开展了交流,就此痛感到自身差距并增强了追赶的急迫性。起初中国军工部门设想成批购买西欧的先进装备为部队实行换装,如陆军曾商谈购买西德的“豹”2坦克和坦克炮,海军曾洽商购买英国的42型驱逐舰并引进技术改造自己的051驱逐舰,空军曾商谈购买英国的“鹞”式和法国的“幻影”战斗机。当时国内经济上出现的“洋冒进”也影响到军工系统。不过这时中国领导人在武器引进问题上还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加上出现了财政困难和技术转让这两方面的难题.最终确定武器还要以自主研制为主。

  记者:当时西方国家的对华军售与50年代苏联的对华军援有哪些区别?

  徐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商业利益权衡对外关系,军售是为获取暴利并实施控制。苏联当年援华还讲些国际主义,武器只收成本价(如抗美援朝时期用过的旧品只算半价),技术全部免费,因而中国仅花费了几十亿元人民币就把陆海空三军的主要装备生产线和科研所设备全套搬到国内。西方国家却是每个项目斤斤计较细算账,报价令人咋舌,关键技术还不肯转让。

  1979年英国曾提出愿意对华出售100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索价6亿多美元。德国提出的“豹”2坦克单价近百万美元。法国“幻影”战斗机单价则接近1000万美元。对此中方都不可能接受。中国原想引进美国F一16的样品和技术,却遭拒绝,只售给24架“黑鹰”直升机。当时美国对大陆军售掌握的一个底线,就是不能高于给台湾的水平。80年代中期美方同意出售航电设备为中国改造50架歼一8Ⅱ战斗机,却索价5亿美元,进程也一再拖延。这些事实说明,西方国家在实行联华抗苏战略时,骨子里仍把中国这个“共产党国家”视为异类,要予以多方限制。(未完待续)
没去搞这些,后来有了苏27。
这是最划算的。
5亿美刀没花掉?
前两个都没搞,和平典范半路吹了,钱没全部花掉。
就按半路吹鸟,花一部分钱,搞进十来幻影2000是不是更划算?
断了零件,维护怎么办?
拆来山寨了它
如果那时要山寨2000,怕是J-10危险了。
:D 两条腿走路
买2000划算
偶也是这么觉得:victory:
事实证明买毛子机是对的,真买了了战隼或2000,到89年后,还不和波斯的雄猫一样尴尬、
当年山寨的功力远不如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