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提出新“中国威胁论” 与美外交理念吻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1:40
大国政治的悲剧循环

  "9·11"事件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似乎重写了大国关系的新篇章。不少乐观人士就此得出结论,断言"冷战后时代终结",另一部分较为清醒的人士则认为,以"反恐"为轴心的大国关系其实是"皇帝的新衣"。更多的普通民众在问,现时的国际局势果真预示着大国新型关系的开端吗?

  美国"9·11"后推出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对此做出回答:旧制度、旧时代的逻辑依旧,国际政治仍然是大国政治,并且依然处于悲剧式的历史循环中。作者甚至指出未来的大国冲突将发生在中美之间。

  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的著名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米尔斯海默197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具有渊博的国际关系知识。据说该书出版后,其毫不掩饰的风格曾令美国学者咋舌,对关注世界局势和国家安全的中国读者来说,此书的观点也不可不知。

  何谓大国政治的悲剧

  《大国政治的悲剧》以长时段的历史考证,认定国际政治及大国政治。大国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权利最大化及地区霸权,因而大国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冲突。但由于海洋的阻遏作用,使全球霸权不可能获得,故此它倡导美国仿效英国曾经扮演的角色,即不要指望成为全球霸权,最好是扮演最后关头的评定者角色,防止欧亚大陆出现潜在霸权。作者特别提出,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美冲突将不可避免。作者预计中国会和当年的美国一样,提出亚洲版本的"门罗主义",将美国赶出亚洲,因而它主张及时限制中国发展,反对接触而主张遏制中国。

  大国关系变迁一直是美国精英、大众和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此书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为美国开出了乐观的药方,因而美国学界认为此书意义已超出单纯谈论国际关系的领域。

  美国按现实主义逻辑形式

  美国在很多问题上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外交政策上也是所谓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分野。米尔斯海默在书中指出,"美国人不喜欢权利政治,所以在公开场合他们常常以自由主义的口吻谈论美国的外交政策,政治精英的言辞也涂上了浓重的乐观主义和道德主义色彩。美国学术界也特别擅长抬升思想市场中的自由主义成分。但关起门来,筹划国家安全政策时,政治家们却满口权利语言。在国际体系中,美国也是完全按现实主义逻辑要求形式。"

  作者举例说,20世纪30年代晚期,许多美国人把苏联看成魔鬼国家,主要原因是由于斯大林在国内实施清洗政策以及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可是,当美国与苏联联合抗击希特勒时,美国政府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公关运动,以清理这一美国新盟友的形象。苏联此时已被描绘成首要的民主国家,(proto-democracy),斯大林也成了"约瑟夫大叔"(Uncle Joe)。美国今天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使用的手段也可以看作是其政治文化的再现。

  作者的中国威胁观

  米尔斯海默把人口与财富视为军事权利的原动力,而军事权利又决定了一个外交走向。军事权利中最重要的是陆地力量,即征服领土的军事能力。因此,"国际体系中最危险的国家是拥有庞大的陆军的大陆强国"。在作者看来,中国正是这种具有庞大陆军的大陆强国。作者推断,基于人口与规模,以及飞速增长的经济,中国不可避免地怀有对国际体系中的修正企图。因而,在冷战后,不平衡的多极体系中,容易爆发中美间激烈的安全冲突。他预言"21世纪的中国会针对美国发展自己的'门罗主义'"。

  由此观之,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观"与其它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有着两点不同:其一,威胁原因不同。米氏认为中国威胁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必然结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以军事力量为基础,以经济财富为后盾的陆上强国的作用,是同一种历史的,悲剧是循环的角度看待中美冲突,与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国内政治或领导人意志等无关,是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其二,威胁内涵不同。米氏认为中国威胁乃大国政治自身逻辑演绎的必然。中国威胁不是国际体系,而是美国霸权。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指出的,"如果你把中国视为威胁,它就会变成威胁"。因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过是一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为美国霸权合法性寻找逻辑基础的举措,《大国政治的悲剧》正是这一理念的系统阐述。

  但应指出的是,作者的理论落脚于应对"欧亚大陆可能的地区霸权对美国的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无论哪个国家在21世纪崛起,并且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作者强调,21世纪初,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都可能处于挑战美国的位置,这只是其长期理论研究的现实推测,并非针对中国,作者并非在主观上认定中国会成为一个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中国读者应以成熟、冷静的心态对待此结论。

  与美国外交理念相吻合

  虽然很难评估米氏理论对包括美国国防部决策层在内的华盛顿保守势力有多大影响,不过该书出版恰逢"9·11" 之后不久,保守主义历史观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许多方面正好与布什政府外交理念相吻合。但客观地说,作者不应将其理论与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混为一谈,或者把进攻性现实主义视为布什政府的指导思想(米氏其实反对美国武力"倒萨")而主张其对伊实施"警惕地遏制",同时主张"反恐"应推行"赢得人心的战术",反对"先发制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派折衷的产物,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及世界局势的综合考虑,而非以一种思潮为主导。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而言,不变的只有国家的利益和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这一目标。


[em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3-14 15:17:34编辑过]
大国政治的悲剧循环

  "9·11"事件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似乎重写了大国关系的新篇章。不少乐观人士就此得出结论,断言"冷战后时代终结",另一部分较为清醒的人士则认为,以"反恐"为轴心的大国关系其实是"皇帝的新衣"。更多的普通民众在问,现时的国际局势果真预示着大国新型关系的开端吗?

  美国"9·11"后推出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对此做出回答:旧制度、旧时代的逻辑依旧,国际政治仍然是大国政治,并且依然处于悲剧式的历史循环中。作者甚至指出未来的大国冲突将发生在中美之间。

  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的著名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米尔斯海默197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具有渊博的国际关系知识。据说该书出版后,其毫不掩饰的风格曾令美国学者咋舌,对关注世界局势和国家安全的中国读者来说,此书的观点也不可不知。

  何谓大国政治的悲剧

  《大国政治的悲剧》以长时段的历史考证,认定国际政治及大国政治。大国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权利最大化及地区霸权,因而大国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冲突。但由于海洋的阻遏作用,使全球霸权不可能获得,故此它倡导美国仿效英国曾经扮演的角色,即不要指望成为全球霸权,最好是扮演最后关头的评定者角色,防止欧亚大陆出现潜在霸权。作者特别提出,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美冲突将不可避免。作者预计中国会和当年的美国一样,提出亚洲版本的"门罗主义",将美国赶出亚洲,因而它主张及时限制中国发展,反对接触而主张遏制中国。

  大国关系变迁一直是美国精英、大众和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此书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为美国开出了乐观的药方,因而美国学界认为此书意义已超出单纯谈论国际关系的领域。

  美国按现实主义逻辑形式

  美国在很多问题上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外交政策上也是所谓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分野。米尔斯海默在书中指出,"美国人不喜欢权利政治,所以在公开场合他们常常以自由主义的口吻谈论美国的外交政策,政治精英的言辞也涂上了浓重的乐观主义和道德主义色彩。美国学术界也特别擅长抬升思想市场中的自由主义成分。但关起门来,筹划国家安全政策时,政治家们却满口权利语言。在国际体系中,美国也是完全按现实主义逻辑要求形式。"

  作者举例说,20世纪30年代晚期,许多美国人把苏联看成魔鬼国家,主要原因是由于斯大林在国内实施清洗政策以及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可是,当美国与苏联联合抗击希特勒时,美国政府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公关运动,以清理这一美国新盟友的形象。苏联此时已被描绘成首要的民主国家,(proto-democracy),斯大林也成了"约瑟夫大叔"(Uncle Joe)。美国今天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使用的手段也可以看作是其政治文化的再现。

  作者的中国威胁观

  米尔斯海默把人口与财富视为军事权利的原动力,而军事权利又决定了一个外交走向。军事权利中最重要的是陆地力量,即征服领土的军事能力。因此,"国际体系中最危险的国家是拥有庞大的陆军的大陆强国"。在作者看来,中国正是这种具有庞大陆军的大陆强国。作者推断,基于人口与规模,以及飞速增长的经济,中国不可避免地怀有对国际体系中的修正企图。因而,在冷战后,不平衡的多极体系中,容易爆发中美间激烈的安全冲突。他预言"21世纪的中国会针对美国发展自己的'门罗主义'"。

  由此观之,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观"与其它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有着两点不同:其一,威胁原因不同。米氏认为中国威胁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必然结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以军事力量为基础,以经济财富为后盾的陆上强国的作用,是同一种历史的,悲剧是循环的角度看待中美冲突,与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国内政治或领导人意志等无关,是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其二,威胁内涵不同。米氏认为中国威胁乃大国政治自身逻辑演绎的必然。中国威胁不是国际体系,而是美国霸权。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指出的,"如果你把中国视为威胁,它就会变成威胁"。因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过是一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为美国霸权合法性寻找逻辑基础的举措,《大国政治的悲剧》正是这一理念的系统阐述。

  但应指出的是,作者的理论落脚于应对"欧亚大陆可能的地区霸权对美国的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无论哪个国家在21世纪崛起,并且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作者强调,21世纪初,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都可能处于挑战美国的位置,这只是其长期理论研究的现实推测,并非针对中国,作者并非在主观上认定中国会成为一个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中国读者应以成熟、冷静的心态对待此结论。

  与美国外交理念相吻合

  虽然很难评估米氏理论对包括美国国防部决策层在内的华盛顿保守势力有多大影响,不过该书出版恰逢"9·11" 之后不久,保守主义历史观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许多方面正好与布什政府外交理念相吻合。但客观地说,作者不应将其理论与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混为一谈,或者把进攻性现实主义视为布什政府的指导思想(米氏其实反对美国武力"倒萨")而主张其对伊实施"警惕地遏制",同时主张"反恐"应推行"赢得人心的战术",反对"先发制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派折衷的产物,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及世界局势的综合考虑,而非以一种思潮为主导。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而言,不变的只有国家的利益和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这一目标。


[em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3-14 15:17:34编辑过]
不改霸权政策,冲突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