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范跑跑”的另一面:【转】我所认识的范美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7:08
认识“范跑跑”的另一面:【转】我所认识的范美忠

【转帖】我所认识的范美忠(来自:

【声明:1、纯属转帖;2、有心者姑妄读之,有理有据可痛骂之,但骂人不经大脑,以为骂了别人卑鄙自己就高尚了的,请免开尊口。】

我经常耽于古人的一些句子,突然之间就会出神。这些句子盘踞在我的身体里面里,就和我的心肝脾肺搅和在一起,没有办法分开。比如想到“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一句,世界就异常开阔起来,一切都显得遥远而舒缓。还有一次,是想到了“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一句。这一次我是站在讲台上,面对53名高中生,突然想起范美忠长久没有给我电话了,于是很想他。

我常怀疑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古典幻象,但是我能捕捉到其中的细微感动。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世界中似乎跟外界失去了任何联络,多少年来他孤寂的生存着,就跟周围任何一个人一样。我经常庆幸,我觉得我的精神背景异常开阔,很多人站立着,他们的站立本身便是力量。这便是我的信靠。他们有的著作戳在我的书架上,有的组成了我切实的生活。邓晓芒在自述治学生涯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叫我心动:我想,我应该独自上路了。心动归心动,我发现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没有强大的我执。我需要这些促我站立的力量。

一、 网友范美忠     

    一般大家乐意见的,多是异性网友吧。我很失败,上网多年,第一个见到的网友却是范美忠。范美忠架着厚厚的眼镜,光线似乎都无法穿透,他从广州飞来绍兴,为了跟我争论几个问题:钱钟书是不是两脚书橱,王小波意义何在。时间是2002年5月。     

    2001年左右的新浪论坛读书沙龙有很多读书人在,也有很多喜欢玩的人在。我差不多跟范美忠同一个时间来到这个论坛。不过那时候范美忠确是一个讨人嫌的家伙,第一他喜欢辩论,有一种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的辩论精神。其次,他动不动就讲北大,夸张的说,就有“兄弟在北大的时候”的味道,不过他倒不是因为毕业于北大而吹牛皮,他再三强调他鄙视北大。后来作证的是他的一篇引起轰动的长文《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这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广,不过我倒觉得未免有些刻薄。后来范美忠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人的认识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决不是范美忠最后的意见。还有就是我一度认为他有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他能够理解到问题的一个层次,如果别人不能理解,他就觉得可笑。这一点后来我们相熟了,才明白,这是一个只为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活的人。他的不通情理,只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居然要去通情理。我想这也是他毕业以来不断流浪不能停止的一个原因。     

    最初的搭话大概是因为一个关于鲁迅的问题,我读完李欧梵的《铁屋中的呐喊》,觉得很不错,便推荐范美忠不妨去一看。范美忠回答很不屑,觉得这本书很一般。我觉得奇怪啊,李欧梵,那是大师啊,居然是垃圾,范美忠未免也太狂了。

    这样的争执有过好几次,还有一次是因为王小波。王小波曾经给过我很多启发,可以说我一直是他的拥趸。而范美忠对王小波也是不屑的。我们两个争论的帖子写了不少,但无论如何,范美忠的狂已经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喜欢恬淡从容的文字,又有些古典精神,写文章不免引用别人的话。范美忠便说是“文抄公”、 “掉书袋”。如是者三,我便生气。我写了10000多字节的文章骂他,标题是《自大、偏执、好为人师:范美忠额头的三个印记》。写完很高兴,我期待范美忠跳将出来跟我辩论,我要好好的对付他。但是很奇怪,这次老范没有什么剧烈的反应,大出所料。他说以后有机会见面讨论。我多年上网的经验,网上的争论,到后来多不能继续,而流于互相攻击。我倒是一直在守护这条底线,尽量只对这件事情本身发言,而不涉及人身攻击。批范美忠的文章尽管也比较刻薄,但我自忖没有恶意。

    

    飞机是到萧山机场的。没见过面,我们约好,美忠手里拿一本林贤治编的《记忆》,就可以辨认了。但是范美忠没有捏这本书,不过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了。后来我想是不是读书人身上都有那么一种气息,这种气息是可以叫人由陌生而亲近的。

甫下飞机,没有客套,范美忠的第一句话是“王干不行啊”。范美忠飞机上在看一本王干的《边缘与挑战》。于是我们的讨论就从当前的中国文坛开始。这场对话持续了3天。我在绍兴租住的地方是一处陋室,夜已经很深,我们的谈兴依旧很浓。范美忠斜倚在床上,昏暗的台灯光从他背后照过来,他的脸埋藏在幽暗之中。我们各自手里握一杯茶,继续话题。话题散漫,无边无际。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全方面交流,从古典诗歌到自杀的胡河清;从加缪的西西福斯到鲁迅的过客。确实,范美忠的到来,给蛰居小城的我带来了强烈的震动。我得承认,他在多数地方,见地都高我一畴。不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思维密度,他须臾没有离开过他思考的一系列问题。第二天我们去绍兴周边的古迹游玩,我发现,范美忠对这些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致,他最在乎的,还是他自己的意识流。

    

    这一点我以后还会不断的感觉到,我跟他一起吃过无数顿饭,最后我只能说他在食物方面的要求便如王安石。王安石只吃他面前的一盘菜,范美忠庶几如此。我结婚后,美忠来我家,我煮了大闸蟹,他居然不会剥也不会吃,只好叫旁边的小姑娘帮他,他一手捏着蟹钳,一边继续鲁迅的《野草》,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阐释中。后来他终于静下来了,他突然发现手里有一只蟹钳,就开始仔细观察,如何下嘴,一边说:咦,这个怎么吃呢?

    他也不会吃小核桃,我们吃完饭,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胡乱说话。美忠看到我们吃小核桃,便也拿一颗捏在手里,他也会咬开,但是小核桃内部复杂的结构叫他深刻的绝望:他老是吃不到肉,而核桃壳散满了一地。

    

    我喜欢听美忠朗诵诗歌,里尔克或者叶芝,或者穆旦,或者海子。在朗诵《豹》的时候,他读到“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这两句,眼睛便凸出来,四肢紧张,手指屈张成豹爪状,他完全成了那只铁笼中的豹了。只是他的面前不是走不完的铁栏,而是一杯啤酒。

    叶芝的《基督重临》,“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啊旋转,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他的声音浑厚而沉静,朗诵起来,就像有一阵阵旋风吹刮过我的头顶,树枝树叶都簌簌沙沙作响,随风盘旋,而风暴的中心,似乎存在着一条未知的路径……

二、失败的中学教师

    

    我至今仍然认为范美忠到中学里教书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虽然他现在还是乐意在中学里教书。他对于教育的情怀确实很可贵,他和李玉龙两个都是教育“疯子”。范美忠自己有过不少关于教师生涯的文章,从中可见一斑。2004年到了成都以后,他读了一些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后觉得一扇大门打开了,特别想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他自己对真正的教育的研究。那种跃跃欲试,颇可爱。但是可惜,中国的教育现状对他这样的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大门紧闭着。可以说,作为中学教师,他至今的尝试是失败的。当然,他的失败除了中学教育本身的死板与僵硬之外,我还要说,这里也有范美忠自身性格的原因。

    范美忠除去目前在成都某校兼课不算,他在中学里待过2次,一次是大学刚毕业,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的人,竟然选择去中学教书,这件事情本身就叫人惊讶。余杰在其文章《教育者的伤痛》中提到过这件事情,说范美忠才无愧于北大学子。这个愧不愧我不敢说,只是范美忠满带理想的去了,结果却是逃亡。

还有一次是在杭州,他教了2个多月,最终也还是逃亡。

我们多可以继续控诉万恶的中学教育,竟然容不下这么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对教育如此虔诚的人。但是我也想,如果能够认识到现在的中学教育是怎样一个现状,是不是我们在进入之时也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方式和内容同样重要。有时候失败仅仅因为,我们一时热昏了头。

我经常记得一件事情,那是1995年的夏天,浙江淳安的一个贫穷小镇,我们去支教的师范生满腔热情,似乎要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些什么,想要改变一些什么。比我们早毕业两年的英语老师,他戴着玳瑁眼镜,踢着拖鞋,跟我们说:没用的,我刚来的时候跟你们一样的。他一边走,远远的回过头,用一种看破红尘的声音,拖长了跟我们说:真的没用的。我经常记得这件事情,10多年了,一直将这看作一面镜子。我便不相信轻易的冲动。别的我不知道,对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我竟也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世故起来。

我不是说美忠去中学仅仅因为冲动,他的《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一文使得我所有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我只是想说,如果你选择当中学教师,你就不得不面对这些现实的、繁琐的事情。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通过这些机械的、低级的、重复的简单劳动,给我们的学生一点点文学的熏陶、思想的启蒙。须知时代的变化从来不产生在一夜之间,需要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而我们,都是中间物。哈耶克所谓用观念战胜观念,不是我们用我们的观念战胜同时代人,而是我们的下一代,拥有这种观念的人越来越多,这才是用观念战胜观念。

    

我无数次的跟范美忠说过,你不适合当一个中学教师。但是我也实在想不出,究竟有什么工作适合他做,他只是一个为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人。我想不出可以有一件怎么样的实际工作可以让范美忠做。上面我已经说过了,他是一个纯粹的,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人。他在日常生活的笨拙常让我哑然失笑。但是我又想到,我们想要实现一些目标,如果不通过现实生活的媒介,如何到达呢?所谓到岸舍筏、得鱼忘筌,之中要有一个筏子,有一个筌。我们不得不通过这一途径。

我认为范美忠不应该做一个中学教师,还因为中学教师也是一个横站的士兵,甚至,他不但腹背受敌,他还要挣脱来自他自身的羁绊。

以我为例,教了10年书,忍受了10年了,按理也应该麻木了吧?但是我现在竟然越来越不能忍受了。不是说课堂无法忍受,也不是说跟学生交流无法忍受,而是除此以外,你每天都必须面对无数的繁琐而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摆在你面前,煞有介事,好像这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它毫无意义,但是你居然就绕不过它。荒诞就在于此。

你还必须跟考试搏斗。虽然你范美忠当年可以痛斥学生为了几个破分数紧张成这个样子。但是,美忠,我们学生能不重视这几个破分数吗?为了这几个破分数,你就不得不和弱智的《优化设计》交往,你知道做这些个练习是侮辱你的智商,但是你每天不停的侮辱着自己。

你还要跟你自己搏斗,警惕自己。因为重复的、低效的、浅薄的知识体系,它会拖你到一个贫乏的深渊。也许有一天你从学生的作业本中抬起头来,你就发现你已经被那些本来一样是关注当代思想的朋友们抛在了后面。这也不要紧,你说,当中学教师就是一种牺牲嘛,我可以在教育上有自己的建树呢!

可是你当真舍得吗?你去当中学教师了,就放弃了《野草》的阐释?除此而外,你同样不可能突破目前教育界这个名利场。《教师之友》的结局,说明了一切。

  

三、物质生活

晚上给美忠打电话,他正在都江堰通往他所在学校的路上独行,回校晚了,已没有公交车,他就走回去。这条路,大约也有几公里吧。我听见电话里有汽车呼啸而过。放下电话的一刹那,突然一阵心酸袭来,不能自已的一阵心酸。我想这本来不应该是我应该有的情绪,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情绪。老范,我们在一起喝酒吹牛也好,电话长聊也好,永远只谈论形而上的东西,永远在云端里不肯回来。我们有各种争执,甚至要吵架,我们也有一起沉浸在“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时光,我们感叹《秋日》,在林荫道上不停的徘徊。

    我几乎每天都要想起这些人:傅国涌、郭初阳、范美忠……想起他们就内心温暖。想起老范来,也多是他可爱的模样,妻子跟我说,范大嘴,你们好久没有通电话了哦。妻子很惊讶:你们两个大男人怎么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

    

我结婚的前一天,范美忠特地从成都转道长沙飞过来,带了一捆有我那篇批判魏书生的《教师之友》。夜深了,范美忠极度的疲惫之后,竟然极度的兴奋,我们联床夜话,竟不知东方之既白,似乎我也忘了明天还要结婚。第二天我侄子豆豆来了,我跟他说,这位叔叔是从成都飞过来的。侄子大乐,直叫:你飞过来的?你真是飞过来的?那你飞给我看看啊。老范无奈,就张开双手,笨拙的作飞行状。认识“范跑跑”的另一面:【转】我所认识的范美忠

【转帖】我所认识的范美忠(来自:

【声明:1、纯属转帖;2、有心者姑妄读之,有理有据可痛骂之,但骂人不经大脑,以为骂了别人卑鄙自己就高尚了的,请免开尊口。】

我经常耽于古人的一些句子,突然之间就会出神。这些句子盘踞在我的身体里面里,就和我的心肝脾肺搅和在一起,没有办法分开。比如想到“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一句,世界就异常开阔起来,一切都显得遥远而舒缓。还有一次,是想到了“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一句。这一次我是站在讲台上,面对53名高中生,突然想起范美忠长久没有给我电话了,于是很想他。

我常怀疑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古典幻象,但是我能捕捉到其中的细微感动。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世界中似乎跟外界失去了任何联络,多少年来他孤寂的生存着,就跟周围任何一个人一样。我经常庆幸,我觉得我的精神背景异常开阔,很多人站立着,他们的站立本身便是力量。这便是我的信靠。他们有的著作戳在我的书架上,有的组成了我切实的生活。邓晓芒在自述治学生涯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叫我心动:我想,我应该独自上路了。心动归心动,我发现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没有强大的我执。我需要这些促我站立的力量。

一、 网友范美忠     

    一般大家乐意见的,多是异性网友吧。我很失败,上网多年,第一个见到的网友却是范美忠。范美忠架着厚厚的眼镜,光线似乎都无法穿透,他从广州飞来绍兴,为了跟我争论几个问题:钱钟书是不是两脚书橱,王小波意义何在。时间是2002年5月。     

    2001年左右的新浪论坛读书沙龙有很多读书人在,也有很多喜欢玩的人在。我差不多跟范美忠同一个时间来到这个论坛。不过那时候范美忠确是一个讨人嫌的家伙,第一他喜欢辩论,有一种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的辩论精神。其次,他动不动就讲北大,夸张的说,就有“兄弟在北大的时候”的味道,不过他倒不是因为毕业于北大而吹牛皮,他再三强调他鄙视北大。后来作证的是他的一篇引起轰动的长文《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这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广,不过我倒觉得未免有些刻薄。后来范美忠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人的认识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决不是范美忠最后的意见。还有就是我一度认为他有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他能够理解到问题的一个层次,如果别人不能理解,他就觉得可笑。这一点后来我们相熟了,才明白,这是一个只为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活的人。他的不通情理,只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居然要去通情理。我想这也是他毕业以来不断流浪不能停止的一个原因。     

    最初的搭话大概是因为一个关于鲁迅的问题,我读完李欧梵的《铁屋中的呐喊》,觉得很不错,便推荐范美忠不妨去一看。范美忠回答很不屑,觉得这本书很一般。我觉得奇怪啊,李欧梵,那是大师啊,居然是垃圾,范美忠未免也太狂了。

    这样的争执有过好几次,还有一次是因为王小波。王小波曾经给过我很多启发,可以说我一直是他的拥趸。而范美忠对王小波也是不屑的。我们两个争论的帖子写了不少,但无论如何,范美忠的狂已经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喜欢恬淡从容的文字,又有些古典精神,写文章不免引用别人的话。范美忠便说是“文抄公”、 “掉书袋”。如是者三,我便生气。我写了10000多字节的文章骂他,标题是《自大、偏执、好为人师:范美忠额头的三个印记》。写完很高兴,我期待范美忠跳将出来跟我辩论,我要好好的对付他。但是很奇怪,这次老范没有什么剧烈的反应,大出所料。他说以后有机会见面讨论。我多年上网的经验,网上的争论,到后来多不能继续,而流于互相攻击。我倒是一直在守护这条底线,尽量只对这件事情本身发言,而不涉及人身攻击。批范美忠的文章尽管也比较刻薄,但我自忖没有恶意。

    

    飞机是到萧山机场的。没见过面,我们约好,美忠手里拿一本林贤治编的《记忆》,就可以辨认了。但是范美忠没有捏这本书,不过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了。后来我想是不是读书人身上都有那么一种气息,这种气息是可以叫人由陌生而亲近的。

甫下飞机,没有客套,范美忠的第一句话是“王干不行啊”。范美忠飞机上在看一本王干的《边缘与挑战》。于是我们的讨论就从当前的中国文坛开始。这场对话持续了3天。我在绍兴租住的地方是一处陋室,夜已经很深,我们的谈兴依旧很浓。范美忠斜倚在床上,昏暗的台灯光从他背后照过来,他的脸埋藏在幽暗之中。我们各自手里握一杯茶,继续话题。话题散漫,无边无际。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全方面交流,从古典诗歌到自杀的胡河清;从加缪的西西福斯到鲁迅的过客。确实,范美忠的到来,给蛰居小城的我带来了强烈的震动。我得承认,他在多数地方,见地都高我一畴。不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思维密度,他须臾没有离开过他思考的一系列问题。第二天我们去绍兴周边的古迹游玩,我发现,范美忠对这些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致,他最在乎的,还是他自己的意识流。

    

    这一点我以后还会不断的感觉到,我跟他一起吃过无数顿饭,最后我只能说他在食物方面的要求便如王安石。王安石只吃他面前的一盘菜,范美忠庶几如此。我结婚后,美忠来我家,我煮了大闸蟹,他居然不会剥也不会吃,只好叫旁边的小姑娘帮他,他一手捏着蟹钳,一边继续鲁迅的《野草》,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阐释中。后来他终于静下来了,他突然发现手里有一只蟹钳,就开始仔细观察,如何下嘴,一边说:咦,这个怎么吃呢?

    他也不会吃小核桃,我们吃完饭,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胡乱说话。美忠看到我们吃小核桃,便也拿一颗捏在手里,他也会咬开,但是小核桃内部复杂的结构叫他深刻的绝望:他老是吃不到肉,而核桃壳散满了一地。

    

    我喜欢听美忠朗诵诗歌,里尔克或者叶芝,或者穆旦,或者海子。在朗诵《豹》的时候,他读到“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这两句,眼睛便凸出来,四肢紧张,手指屈张成豹爪状,他完全成了那只铁笼中的豹了。只是他的面前不是走不完的铁栏,而是一杯啤酒。

    叶芝的《基督重临》,“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啊旋转,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他的声音浑厚而沉静,朗诵起来,就像有一阵阵旋风吹刮过我的头顶,树枝树叶都簌簌沙沙作响,随风盘旋,而风暴的中心,似乎存在着一条未知的路径……

二、失败的中学教师

    

    我至今仍然认为范美忠到中学里教书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虽然他现在还是乐意在中学里教书。他对于教育的情怀确实很可贵,他和李玉龙两个都是教育“疯子”。范美忠自己有过不少关于教师生涯的文章,从中可见一斑。2004年到了成都以后,他读了一些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后觉得一扇大门打开了,特别想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他自己对真正的教育的研究。那种跃跃欲试,颇可爱。但是可惜,中国的教育现状对他这样的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大门紧闭着。可以说,作为中学教师,他至今的尝试是失败的。当然,他的失败除了中学教育本身的死板与僵硬之外,我还要说,这里也有范美忠自身性格的原因。

    范美忠除去目前在成都某校兼课不算,他在中学里待过2次,一次是大学刚毕业,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的人,竟然选择去中学教书,这件事情本身就叫人惊讶。余杰在其文章《教育者的伤痛》中提到过这件事情,说范美忠才无愧于北大学子。这个愧不愧我不敢说,只是范美忠满带理想的去了,结果却是逃亡。

还有一次是在杭州,他教了2个多月,最终也还是逃亡。

我们多可以继续控诉万恶的中学教育,竟然容不下这么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对教育如此虔诚的人。但是我也想,如果能够认识到现在的中学教育是怎样一个现状,是不是我们在进入之时也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方式和内容同样重要。有时候失败仅仅因为,我们一时热昏了头。

我经常记得一件事情,那是1995年的夏天,浙江淳安的一个贫穷小镇,我们去支教的师范生满腔热情,似乎要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些什么,想要改变一些什么。比我们早毕业两年的英语老师,他戴着玳瑁眼镜,踢着拖鞋,跟我们说:没用的,我刚来的时候跟你们一样的。他一边走,远远的回过头,用一种看破红尘的声音,拖长了跟我们说:真的没用的。我经常记得这件事情,10多年了,一直将这看作一面镜子。我便不相信轻易的冲动。别的我不知道,对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我竟也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世故起来。

我不是说美忠去中学仅仅因为冲动,他的《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一文使得我所有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我只是想说,如果你选择当中学教师,你就不得不面对这些现实的、繁琐的事情。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通过这些机械的、低级的、重复的简单劳动,给我们的学生一点点文学的熏陶、思想的启蒙。须知时代的变化从来不产生在一夜之间,需要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而我们,都是中间物。哈耶克所谓用观念战胜观念,不是我们用我们的观念战胜同时代人,而是我们的下一代,拥有这种观念的人越来越多,这才是用观念战胜观念。

    

我无数次的跟范美忠说过,你不适合当一个中学教师。但是我也实在想不出,究竟有什么工作适合他做,他只是一个为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人。我想不出可以有一件怎么样的实际工作可以让范美忠做。上面我已经说过了,他是一个纯粹的,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人。他在日常生活的笨拙常让我哑然失笑。但是我又想到,我们想要实现一些目标,如果不通过现实生活的媒介,如何到达呢?所谓到岸舍筏、得鱼忘筌,之中要有一个筏子,有一个筌。我们不得不通过这一途径。

我认为范美忠不应该做一个中学教师,还因为中学教师也是一个横站的士兵,甚至,他不但腹背受敌,他还要挣脱来自他自身的羁绊。

以我为例,教了10年书,忍受了10年了,按理也应该麻木了吧?但是我现在竟然越来越不能忍受了。不是说课堂无法忍受,也不是说跟学生交流无法忍受,而是除此以外,你每天都必须面对无数的繁琐而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摆在你面前,煞有介事,好像这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它毫无意义,但是你居然就绕不过它。荒诞就在于此。

你还必须跟考试搏斗。虽然你范美忠当年可以痛斥学生为了几个破分数紧张成这个样子。但是,美忠,我们学生能不重视这几个破分数吗?为了这几个破分数,你就不得不和弱智的《优化设计》交往,你知道做这些个练习是侮辱你的智商,但是你每天不停的侮辱着自己。

你还要跟你自己搏斗,警惕自己。因为重复的、低效的、浅薄的知识体系,它会拖你到一个贫乏的深渊。也许有一天你从学生的作业本中抬起头来,你就发现你已经被那些本来一样是关注当代思想的朋友们抛在了后面。这也不要紧,你说,当中学教师就是一种牺牲嘛,我可以在教育上有自己的建树呢!

可是你当真舍得吗?你去当中学教师了,就放弃了《野草》的阐释?除此而外,你同样不可能突破目前教育界这个名利场。《教师之友》的结局,说明了一切。

  

三、物质生活

晚上给美忠打电话,他正在都江堰通往他所在学校的路上独行,回校晚了,已没有公交车,他就走回去。这条路,大约也有几公里吧。我听见电话里有汽车呼啸而过。放下电话的一刹那,突然一阵心酸袭来,不能自已的一阵心酸。我想这本来不应该是我应该有的情绪,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情绪。老范,我们在一起喝酒吹牛也好,电话长聊也好,永远只谈论形而上的东西,永远在云端里不肯回来。我们有各种争执,甚至要吵架,我们也有一起沉浸在“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时光,我们感叹《秋日》,在林荫道上不停的徘徊。

    我几乎每天都要想起这些人:傅国涌、郭初阳、范美忠……想起他们就内心温暖。想起老范来,也多是他可爱的模样,妻子跟我说,范大嘴,你们好久没有通电话了哦。妻子很惊讶:你们两个大男人怎么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

    

我结婚的前一天,范美忠特地从成都转道长沙飞过来,带了一捆有我那篇批判魏书生的《教师之友》。夜深了,范美忠极度的疲惫之后,竟然极度的兴奋,我们联床夜话,竟不知东方之既白,似乎我也忘了明天还要结婚。第二天我侄子豆豆来了,我跟他说,这位叔叔是从成都飞过来的。侄子大乐,直叫:你飞过来的?你真是飞过来的?那你飞给我看看啊。老范无奈,就张开双手,笨拙的作飞行状。
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性格决定命运。

范有迂直可爱一面,也有恃才傲物一面。

范的感觉跟三国里的杨修有点像呢。

我也开始佩服光亚学校校长的容人之量了,可惜了~
至少“范跑跑”敢说实话。
  在舞场上,一位姑娘和一位陌生的男子跳舞。

  姑娘问:“您真是一个神奇的人物,跟您一起跳舞,我觉得舞曲变得越来越短了。”

  那个男子答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乐队指挥是我的未婚妻。”










  球磨机  雷蒙磨  粗碎鄂式破碎机 岩石破碎机 郑州加气混凝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