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50周年】《八·二三炮击金门》(沈为平) 第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40:28
]]
问及国民党军炮兵的战术技术水准,参战老人们的看法颇一致:人家工事搞了好多年,比咱们的要坚固、隐蔽;训练相当不错,炮打得挺准挺刁;战术意识很强,不同你硬拼,滑头得很。

  1987年,我第一次登上小嶝岛。某连伙房窗根下,地面上有个锅盖大小的水泥补丁,歪歪斜斜镌刻了一行小字:

  此处落弹一发,未炸。

  58.8.25

  伙房前边是一个突兀而起的小山包,视野完全被遮断。当年,这发炮弹就是越过山尖尖擦着山坡高吊过来的。

  感谢那位修补弹坑的战士,他的“画蛇添足”使小嶝岛多了一处很有纪念意义的“名胜古迹”。

  站于斯,我想,狗日的打得真准,发射这发炮弹的炮手可不是个“善碴子”。

  胡德安老人说:那会儿,我们的报纸老拿国民党军的“胡子兵”当笑料,其实,三四十岁的“胡子兵”拼刺刀可能不行了,打炮却是老油条,一出手蛮准蛮准的。我们的炮工事顶盖,先铺枕木,再压石板,然后填夯几米厚的土,再垒上一层沙袋,应该说,相当坚固了。有一回,国民党军一发穿甲弹,斜穿过来,高速旋转的扭劲真他妈大哟,硬是钻过了沙袋、土层、石板,在最后一层防护枕木上打了一个洞,但没穿透,弹头毗牙裂嘴露出半尺来长,卡在那儿。当时仗打得正是较劲儿的时候,谁也顾不上去看它。待战斗完了。一抬头,娘呀,吓一跳,那弹头离脑瓜顶只有二尺。谢天谢地是颗臭弹,要是响了,我们一个班连骨头碴子都剩不下。

  原闽北指挥部炮兵主任王金声老人也说:从同行的角度讲,国民党军炮兵可不是吃干饭的。有一次,他打我的指挥所,炮弹围着我的地堡落,没有几发远弹偏弹。最后到底让兔崽子直接干上了一发,那个响呀,无法形容,震得耳朵一下子听不见任何声音了。有几分钟时间,两眼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一个电灯泡在面前摇来晃去,像将要落山的太阳那么红那么大。

  当过炮兵排长的张广有老人说:为了欺骗迷惑敌人,我们用钢管枕木垒了一门假炮,故意让它暴露,同志们说,国民党要是5颗炮弹把它摧毁便是“优秀”,6颗“良好”,7颗“及格”,8颗“笨虫”,9颗“饭桶”,10颗以上都算“蠢猪”。战斗打响,我们趴在老远瞅着,数数。结果人家真争气。第一颗远了点,多打四五十米吧;第二颗又近了,少打了二十几米,还偏左了点;第三颗更近,把“大炮”震得就要散架了。修正后又打来一发,炸个正着,把我们的“假冒伪劣”搞了个稀巴烂。大伙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下该给人家评个啥等呢?有个调皮小鬼用木棍挑个簸箕说,实事求是,人家打得不赖,得给人家授个“特等射手”称号,这玩艺是俺给他们颁发的奖章。

  平生憾事,我没有打过炮,只打过枪。

  步枪射击时先要确定目标,根据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然后据枪瞄准,待缺口、准星、目标构成一条直线时,即构成了射角,将射角对向目标,瞬时击发,子弹就会飞向目标。这一套动作都是射手我一个人完成的。

  学理论并不觉难,实弹射击开始却总打不准。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反复练习,成绩终于从“吃鸭蛋”到“及格”到“良好”。但始终没有打出一个“优秀”来。有一次仅差一环而未能戴大红花上光荣榜把我气得够呛。
可以想象,在一二百米的距离上,让一发子弹击中靶心尚且不易,要让一发炮弹在上万米的距离上炸中一个目标又谈何容易。而且,让炮弹准确飞向目标更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各部门各炮手有一人训练不到家或相互协调不默契,都会使炮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国民党军的炮虽谈不上弹无虚发,但也确实着着见血,给我前线炮兵造成很大威胁。得正视和承认,他的训练比较扎实,侦、通、炮、驾相互协调不错。对这样的对手应切忌小视和掉以轻心。

※※※※※

  国民党军炮兵的历练老道,还表现在他不拘一格、十分灵活、反应迅捷的战术动作上,用王金声老人的话说,他那炮打得不笨,挺聪明挺明白。

  昼夜间,各炮兵群均派出专人监视记录国民党军炮兵阵地的发射情况,一日数次上报汇总,很快便摸到对手的一些战术战法规律,侦察兵们总结:敌人——

  像狡兔一样善躲藏。他的炮兵阵地,大多在深沟或高地反斜面构筑,尽量建在我炮兵不易观察的死角地带。有的炮还同时搞了2-3个掩体,狡兔三窟,便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你不知其所在;

  像变色龙一样善伪装。双方对射时,他经常引爆事先在阵地周围布设的炸药包,伪装成我方炮弹的炸点和他打炮时的发射光,使我产生观察错觉,造成判断失误;

  像壁虎一样会装死。当遭我炮猛烈压制时,他便停止射击,让我误认为其已被消灭。待我刚刚停射,他突然又发炮,打我一个措手不及。另外,当他一处炮阵地遭我严重打击后,常常耐住性子,4——10天不打炮,一动不动佯作“死亡”状,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别处后,他才突然地“死灰复燃”,猛烈打炮,狠狠咬你一口;

  像寄居蟹一样善机动。他的炮兵阵地多为坚固筑城,防护足够而射向受限。为了发扬火力,关键时刻他不惜冒着极大危险将火炮拖出基本阵地,不要任何防护,在临时阵地进行大角度大方向射击。自认为占到便宜,乘你尚未将其捕捉,即迅速撤缩回永久阵地中去。

  像哲学家一样会抓主要矛盾。对他威胁不大的目标,仅作一般还击,甚至不还击。而对他危害严重的目标,会集中火力予以重点打击。而此种打击也常常采取发射阵地分散、炸点汇集的方法,最大限度增加我对他侦察、压制的困难。

  ……

  刘华老人说:国民党军炮兵,花花点子可多啦,你说他凶猛如虎,还不如说他狡黠如狐。更准确点,老虎皮包了一副狐狸下水。

  刘华老人还说:我们的办法就是三句话。第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点子办法只要管事,我们拿过来就用,如法炮制,而且不交学费,到时候用炮弹表示感谢。第二句,魔高道更高。你有高招,我们招比你还高,而且有好几手等着你呢,可以反制你。第三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1958年炮战属炮兵阵地对垒战,特别要防止墨守陈规千篇一律,机械照搬教令,拘泥于面积射的打法,做到神出鬼没不拘一格,敌变我变,我先变于敌,尽量不让对方摸到自己的规律。当时炮兵积累的经验,好多今天看仍然管用,战术技术方面的长进,比搞10次军事演习来得都要大。

  ※※※※※

  金厦炮战,不光是火力、数量的拼搏,而且是战术、技艺的较量,使得竟日的厮杀,更具有了一种“大比武”的性质。交战每一方,在打击对方目标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暴露,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这很像风行于中世纪欧洲的决斗,在空前激烈、残酷、无情的对抗中,究竟何者将占据上风获得优胜,比试的是勇、狠、力,亦是智、巧、技。

  双方全力以赴,均调动了全部智慧,使出了浑身解数,搬来了十八般兵器。

  炮战不好玩,挺好看。
 9月10日,毛泽东赴江南诸省市视察大炼钢铁。于金厦海峡炮声轰鸣之际启程离京,表明拿到了美国底牌的他对战局的把握已更
有底数。自然,巡视途中,他从未将战事撂在一边,在喜看各处钢花绽放铁水奔泻的同时,仍时时关注钢弹溅落铁片横飞的前线。

  9月13日,他给北京手书一函:

  周总理,黄克诚(新任总参谋长)同志:

  送来连日金门情况三件及我军命令一件,收知。除照你们命令规定以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二十四时,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内,打零炮(每天二、三百发),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似有大利。

  至少,有中利小利,你们意见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打零炮。特别是黑夜对料罗湾打。白天精确地较好炮位,黑夜如法炮制,似较有利。请询问前线研究,看可行否7

  华沙谈判,三四天或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进行侦察。诸位意见如何?顺祝旗开得胜。

  毛泽东于武昌

  后面又加注:

  如同意请寄叶飞、刘亚楼,厦门前指讨论。不要勉强同意,是则是,非则非,以实际可行者见告。

  翻阅毛泽东军事论著及历次重大战役他与前线的电报往来,可见他一向研究关切的是战略大势。一般情况,他只决策宏观问题,决心既下,究竟采取何种打法那是前线各级的事,不在他的考虑之列。而这一回,他却是认认真真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不过,从其行文可以体会,他仍是从战略角度来设计实施“打零炮”的。

  军事学上属于两个范畴的“战术”与“战略”,在实战中有时很难在二者问划出一条过于明晰的界限。当年,毛泽东为红军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谁能说清它是战术还是战略?

  能说清的是,战略构思需要谋略,战术设计也要讲谋略。毛泽东离开北京之后,一直在脑子里转的,不是“力挫”,而是“智胜”。

  ※※※※※

  毛泽东的指示在高层总是得到坚决贯彻的,尤其是军事方针。高级将领们对最高统帅历来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主席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是将军们从肺腑深处说出来的话语。

  中央军委接信即电示厦门前指:

  我们完全同意主席的指示精神。

  对金门蒋军,要确实开展零炮运动,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使敌昼夜警慌,不得安宁”,“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内”。

  隔几天大打一次,若情况有利或形势需要亦可连续大打两三次。总之,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炮击。大打时,对蒋军运输舰艇和岛上军事目标都打,但打料罗湾时不要超出三里以外,切实避免误击美舰。大打之日若情况需要,亦可在大打完毕之后,打必要的零炮。

  厦门前指亦即向各炮群发出通知:

  各级指挥员必须充分认识零炮运动的重要意义。零炮运动不只限于一般性的扰乱射击,而是一个带全面战役价值的极为有效的积极措施。白天、夜晚都应捕捉有利目标,主动打击敌人。如:暴露的人员、车辆、交通要道、仓库、高炮阵地、雷达、机场、坑道口、指挥所、观察所、码头以及已为我确实掌握了的遮蔽地形后面隐藏的重要目标等。以少数的火炮、弹药、突然袭击的打法,日以继夜地进行打击,积小胜为大胜,杀伤敌人,破坏其物质力量,造成敌人更大困难,动摇与挫败其部队士气,达到在政治上打击和瓦解敌人之目的。

  部队基层的思想向来是最为活跃的,特别是在前线的战壕里,战士们对“指示”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其意义和可行性,对口味的就说“好”,不大对心思的也提意见。
接到“指示”后,某炮连士兵们窃窃私语,都觉得“打零炮”没得意思,对敌人的惩罚太轻微了,不疼不痒的,远不如急促射、齐射、面积射,几十门上百门大炮、每门打个几十发上百发来得痛快、过瘾。

  指导员认真对待,认为对敌斗争的气可鼓不可泄,有必要专门上一堂火线政治课开导动员,讲一讲“打零炮”的重要意义。想厂一宿,他终于为自己的理解想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大规模打击好比是扇敌人的嘴巴,打零炮好比是弹敌人的脑壳。扇嘴巴是警告教训敌人,弹脑壳也是警告教训敌人。同志们想一想,你们脑壳如果整天挨弹会是一种什么滋味?

  一农村战士起立说:指导员,原来俺以为打零炮对敌人的惩罚没多大劲儿,蒋介石可逮到机会睡大觉了。现在明白了,打零炮其实是让蒋介石根本没法睡觉呀。要让我挑拣,我宁肯挨俩巴掌完事,也不愿连睡觉都被别人弹脑壳哩。

  全连哄堂大笑。

  战士的可爱就在于此,有时候,你讲一卡车道理他们也未必听得进,而一两个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贴近实际的比喻却一下子就打开了他们心头之锁。只要他们一旦思想通了,任何任务你都不必发愁不能够完成。

  炮连全体遂欣喜愉快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打零炮运动”中去。

  ※※※※※

  “打零炮”与惊风狂雨铺天盖地大面积的威力射不同,它实施的是小火慢功描眉绣花般对小目标的精度射。一个钉子一个钉子拔除,要求的是一个“准”字。昼夜不间断地打炮,贯彻的是一个“扰”字。不定时无规则地发射,讲究的是一个“活”字。急促射、齐火射、面积射虽大气磅确,但容易滥芋充数,打上没打上谁也搞不清。“打零炮”不行,“中靶”与“脱靶”立竿见影,看得清清爽爽,要求战术技术必须精湛,逼着你苦练出一身过硬功夫。

  事实上,“零炮运动”一经付诸实施,在部队立刻便形成了热潮,炮兵们都说:“大打、放排炮过瘾,小打、打零炮上瘾。”“零炮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人民炮兵的发展史上亦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经过千百次战斗,前线逐渐形成了一套“打零炮”的章法,主要是:

  对敌营房、指挥所,一般是在起床、午夜、黄昏、吃饭时间以不等间隔采用排急促射实施突然袭击,达到让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扰乱目的;对道路口、交叉路口,一般昼夜以不等间隔进行单发或排的齐放对其封锁,让你车辆人员通过时胆战心惊,不知何时炮弹会从天而降;对白天已重点压制过的敌炮兵连,在夜间经常给予突然的零炮袭击,让你不能放心平安地加修工事、搬运炮弹;对敌活动频繁的场所,火炮事先准备装定好诸元,进行等待射击,随时可能开火,打他个措手不及;对敌空投场,采用连集火,只要炸点偏差不大,不立即重复射击,而采取无规律的间隔射击,让他摸不到规律;进行零炮射击的游动单门火炮在临时阵地上停留时间不长,经常选择三、四个临时炮位适时变换,使敌人找不到目标而无法进行射击;当游动炮变换了发射阵地后,在旧阵地上布置部分炸药定时爆炸配合零炮的行动,以迷惑欺骗敌人;游动炮的指挥,将权力下放至连,当发现目标后,由连直接指挥射击,既保证射击的及时性,也锻炼了连指挥员的射击技能;除依靠侦察兵外,也广泛发动群众捕捉敌人目标,熟悉敌人的活动规律,以求打得准,打得狠。

  零炮运动的直接战果如何?莲河炮兵群9月23日的战斗总结写道:

  十天的零炮战斗中全群共选目标183个,射击404次,消耗弹药6427发,命中目标109发。其中,1分群打坏51号观察所一个,命中5发,起火3分钟,另命中009号、008号岸炮,186、132高地步兵掩体,812、113号炮兵阵地各1发;2分群对蔡厝营房射击起火1次,命中1发的有222号目标、小桥,命中了3发的有洋宅营房、小见公路,在洋宅公路上还打翻吉普车一辆;3分群打翻汽车1辆,直接命中1发的有马山左侧碉堡、马山直射火炮,命中2发的有592、597、探照灯418号,打死敌炮兵2名;5分群打坏吉普车1辆,摧毁马山直射火炮1门(掩体倒塌,火炮变形)。打毁伙房3座(132高地上2514号命中2发已摧毁,后屿伙房命中3发着火18分钟,马山伙房命中2发),蔡居营房命中56发,有6发将房子打穿。另外马山直射火炮3次命中6发,140高地直射火炮2次直接命中7发(摧毁情况待查),140高地观察所命中5发,后屿观察所命中3发(一部分被摧毁)。后屿坡探照灯命中2发(伪装网被打烂)。

  以上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战果被6000余发炮弹去除,命中率大概难以言高,但如果加上不可观察和统计的战果,前指对10天的战绩仍是相当满意的,因为零炮运动不仅仅歼灭和杀伤了敌人,而且疲惫惊扰了敌人,基本达到了以小量火炮弹药最大限度控制封锁金门使其补运难济的目的。

  金门国民党前线记者最初报道说:“近来匪炮发弹数骤减,显示其弹储明显不足,运输难题多多,其攻势已呈强弩之末……”后来则又说:“匪炮最近采取了一种‘蚊子战术’,来无影去无踪,声东击西,飘忽不定,不知何时会突然叮咬一口。于国军虽无大碍,却相当扰人讨嫌。”

  前线炮兵则说:我们的战法叫“大炮打游击”,打着了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打不着也得吓他一夜尿几回裤档。

  第十天,侦听机里传来一名金门军官歇斯底里的声音:操他妈,这过的什么鬼日子嘛,吃不上睡不安,不叫我走,老子早晚得宰几个人!

  不能说明一切,但也说明了一些。

  ※※※※※

  毛泽东曾有“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的题词,以形容他本人9月13日在武汉的挥毫泼墨,如何?吾以为并不过分。

  3

  炮兵射击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在火炮发射阵地通常是看不到目标的。火炮瞄向目标的表尺和方向等诸元,全靠指挥所根据阵地坐标和目标坐标进行计算后赋与。而靠各种手段获取目标坐标就需炮兵侦察,所以侦察兵素有“炮兵的眼睛”之称。

  炮兵侦察的另一任务是修正偏弹。由于弹丸运动的路线,为惯力、重力、空气阻力这三种力的合力所决定,故真实的弹道并非对称抛物线,而是一条构成要素十分复杂的不对称曲线。加之风向风力阴晴雨雪的影响,远距发射首发命中的可能性极小,产生偏弹反而是正常现象。这就需要前沿侦察兵一而再再而三地对炸点指示修正,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

  迅速准确的测定或修正,一般须有两个以上的观察所同时工作,炮兵称为“交会观察”。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三角”问题。两个点之间,只构成“线”关系。三个点,相互才构成了“角”关系。“线”仅有长度,“角”方可定位。与人长着两只眼睛才能摄取物体准确影像的道理近似,交会观察所的“左观”和“右观”,好比是大炮的左眼和右眼。

  战斗打响,“眼睛”要是瞎了,开炮只能唬麻雀。“眼睛”要是患了“近视”、“远视”、“斜视症”,炮弹只能“敲边鼓”。

  某种意义上,炮战双方是在打侦察兵的本事和功夫,看谁家的观察更敏锐更准确更快捷。

  没有金钢钻,甭揽瓷器活。

  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甭想当侦察兵。

  ※※※※※

  伴随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兴起于70年代炮兵侦察射击自动化指挥系统使炮兵发生了自二次大战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激光、红外、雷达、声测、热成象等高科技侦测仪器与高速计算机的完美结合,使炮兵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首发命中”正在变成现实。例如,敌方炮弹一出膛,己方的炮瞄雷达便将它捕捉,在其运动弹道上任意寻找两个点,计算机便可将发射它的敌方火炮坐标准确求出,并同时求出己方火炮之诸元,反应竟然快到敌方炮弹尚未落地时,我们炮弹已经发射,且炸点精度不会超出10米的程度。有专家说,如将美军目前装备的“塔克法”、法军的“阿迪拉”、英军的“菲斯”、挪威的“奥丁”等最先进炮兵侦射指挥系统用于1958年,海峡双方仅需发射各自总量1/15的炮弹,便可获得同等效用的战果。

  1958年的侦察兵没有赶上好时候,他们只能手把望远镜、方向盘、炮队镜、测距仪等传统光学仪器进行颇为旧式的观察。由于有飞机不能飞越金门上空的禁令,他们的工作甚至不能得到航空照相的辅助验证。隔海作战,大海构成了无法逾越的屏障,又使得他们不能秘密抵近敌工事前沿布设观察仪器。加之对彼岸地形物貌不熟,发生误判,把电线杆、木桩当作修工事的敌兵,把巨石土堆当作敌人的碉堡掩体的事便难以避免。但如果“瞎弹”太多,百发只有一中,侦察兵是少不了要挨炮手的白眼,被讥讽为“饭桶”的。某连就发生过一火头军故意把热饭菜倒进猪食缸,让晚来的侦察兵就咸菜啃凉馒头的不愉快事件,气得一个刚刚穿上军装的白脸书生用被子蒙住头呜呜哭。

  搞恶作剧的火头军被领导严厉批评。自尊受到损伤的侦察兵们则发愤图强。他们每天猫在潮湿闷热阴暗的观察堡中,长时间进行枯燥呆板乏味劳神的观察,直至把敌方每一细小地形外貌及附近地物分布特征烂熟于心。他们的口号是,要像熟悉自己的五官一样熟悉敌情。他们的要求是:站5小时腿不麻,瞪5小时眼不花,睡5小时来精神,憋(屎尿)5小时不挪窝。

  一仗下来,侦察兵们说:进少林寺修行,“站功”这一关,咱算是闯过啦。

  “修行”真要修成“正果”,还得过五关。

  ※※※※※

  第一是海洋性气候关。

  在内陆条件环境下最富经验最优秀的侦察兵,常常一到海边也傻眼。

  海上气候的特点是变化多端,敌方区域内的地物、地貌常因时间(早、中、晚、涨潮、落潮)、天气(晴、阴、雨、雾、风)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晴天的中午,海面水蒸气很大,镜内,固定的地物目标,会呈现为蠕动状的生动形象。又如,海风劲吹,波动浪摇,海面的反射光一片乱晃刺眼,使获得清晰观察十分艰难。即使是上等的好天候,一日之内也仅有四、五个钟头有利于观察。

  好天六十秒,孬天六点钟。

  晴天下苦功,雨天不发懵。

  侦察兵的顺口溜说的是,抓住一闪即逝的好天候进行认真的观察标定,乃事半功倍的捷径。

  经过实战,侦察兵摸索总结出:晴天12——17时观察比较清楚;太阳刚升起半小时内观察也比较理想;雨后观察最为清晰。每逢观察的黄金时间,即是前沿上百观察所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数百双鹰隼般的锐眼对大、小金门开始了梳模式的扫描,重点查明任务区域内地形地物的细部及目标区附近的特征。所有情况均被记录在案,将来任何一点细微的异变都会引起侦察兵的高度警觉。

  好天抓得紧,孬天不放松。

  晴天蛇困觉,雨天蛇出洞。

  这两句顺口溜说的是气候良好时固然应抓紧认真观察,气候不良时也不可松懈掉以轻心。由于恶劣气候条件下有时半天甚至一天捕不住一个目标,侦察兵思想上易麻痹不耐心,认为“没名堂”而擅自中断观察。实际上,此时敌人活动肯定更为频繁,正趁此有利时机加修工事,搬运物资,调整部署。能见度不良虽然可能发现情况比能见度好时要少,但一旦发现,价值更大。

  ※※※※※

  第二是暗夜关。

  炮战常在夜间进行。夜间隔海远距侦察极为困难。因此,要想搞好夜间侦察仍要把功夫下在白天。

  侦察兵们认定,敌人的重炮被置放在掩体工事中,其流动性不会太大,不可能像夜猫子般一到晚间便出巢游逛。因此,为了能于暗夜及时捕获擒拿,要求白天必须事先标定好敌各炮之方位角和高低角,并熟记于心。夜间,敌炮一发射即能辨别、查明之。

  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体成了一台计算机。侦察兵的大脑首先是存储器,将白天若干观测计算所得数据存储其中。眼睛和耳朵是接受传感器,敌人一开炮,立刻根据火光声速将目标信号输入。大脑又是运算器,迅速计算,判定敌发射目标,将其坐标报告指挥所。不同的是,计算机靠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运算,而人主要靠机智和经验。夜间炮战,侦察兵要是没点机灵气和一看即知的老经验,这个仗就甭打了。

  如同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夜间侦察必须具备一秒钟内见分晓论输赢的真功夫。

  ※※※※※
第三是光烟识别关。

  炮弹出膛的一瞬间,在炮口会形成一道炽亮的火光和一团青蓝的烟雾。光烟将平时深藏于伪装工事之中的大炮暴露无遗,不情愿却又无奈何地向对方报告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双方侦察兵来讲,谁能够迅速准确捕捉到对方炮口的光烟并将其计算标定,谁就占了上风,获得了主动。

  胡德安老人说:那时候,我们顶喜欢的就是国民党军打炮,顶担心的就是他不打炮,因为只有他打炮,我们才能逮到他。国民党军的工事很坚固,平常他的大炮缩在里面,钢门关紧,除非穿甲弹直接命中,一般伤不到他。但他要打炮,就得把大炮向前推移,把钢门打开。这下子,我们来机会了,有可能让炮弹从他的工事口直接钻进去。当然,在我们的炮位看不到他,我们的炮打得有没有准头,全仗侦察兵能不能逮到他的炮口光了。

  光烟是个通敌分子,使得大炮在威胁对手的同时,也使自己处于脆弱和危险的境地。

  但光烟识别并非易事。因为同一时刻我方也在发射,敌人在阵地周围布设的欺骗炸药包也在爆炸,敌人阵地上一片闪光和爆烟,要想在一眨眼的功夫把敌炮发射光烟同我方炮弹和故方欺骗炸药包的爆炸光烟区分开来,不是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还真不行。这要求侦察兵必须具备类似古董鉴赏家的能力,一眼便能把“真品”从一堆“赝品”中夹出来。

  侦察兵们总结出:对方火炮发射时,其发射火光白亮,形态似闪电。这里边还有两种区分,敌暴露阵地发射时火光呈圆球形,出口烟颜色灰白形成一缕烟上升,与地面呈一定的倾斜度;而遮蔽阵地发射时火光呈半圆形,因背景反射光圈较大,发射烟是淡青灰色,分布浓度均匀,烟头呈环形,发射声混浊,继发射声之后并可听到弹道风的呼啸声。另外,我方弹丸爆炸时一般火光呈暗红色,火光由小而大成锥形。而炸药爆炸时,烟色呈黑青色带黄,烟中带有大量的土石,烟量随药量的多寡而不同。

  实践,是一部创造人类智慧的伟大机器。

  实战,把士兵的智商提升到了“战地学”专家教授的水准。

  ※※※※※

  第四是交会协调关。

  交会观察所的“左观”和“右观”,通常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为主者叫指示观察所,为辅者叫接受观察所。两观相隔数公里之遥,之间有电话线相联,随时保持联络。战斗中,两观如何默契配合,有机协调,学问海了去了。

  如果敌人只有单炮在行发射,目标明确,协调是比较容易的。此时只要有一指挥员同时向两观下达口令,进行标定,一般不会出错。

  如果发现敌人的永久性固定目标,协调也不困难。只要时间允许,两观还可以互遣人员到另一方观察所去换一个角度识别目标,求得统一的观察基准点,这样交会出来的目标精度更有保证。

  如果敌人是数门数十门火炮同时射击,要使两观都能同时准确地标定,难度大极。事实上,炮战多为集火射,单炮发射的情况绝少。遇此,关键是指挥者不能慌乱,指示必须明确。首先对同时出现的很多火光和爆烟,在交会过程中应统一规定从左至右由近而远按顺序进行交会。指示观察所还应将发现的目标概略地在地图上编号,并要求接受观察所亦严格按此编号标图,以求达到战斗中的同步观察。经过试验,这种方法用于对地形很熟悉、地图判断能力高的侦察兵,尚算成功。

  交会观察的关键,在于两观之间熟练配合。这很像羽毛球或乒乓球的双打项目,两位超一流高手不讲究配合照样会输球,两个技艺平平者配合默契也可能会大赢。厦门炮群一对公认的两观交会最佳侦察兵搭档说:开始我俩怎么也看不到一块,总是他看东我看西,不协调。但我俩互相鼓励不埋怨,抓住要领反复练,慢慢地,抓目标就越来越准越来越快了。到最后,感觉自己只长了一只眼睛似的,加上他那边的一只眼睛才是完整的人。

  两观融为一观,两人恰似一体,这大概便是交会观察的最高境界了。

  ※※※※※

  第五是误差校正关。

  敌炮阵地多配置在山地反斜面隐蔽地域,加之工事伪装,连带便产生了问题:看不到敌炮口的发射光,只能观察到发射后袅袅上升的烟缕,强劲的海风,将烟缕吹拉成狭长的斜线状。可以想知,此时的发射烟,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前后左有的方位上,均已偏离敌炮口的真实位置。遮蔽度愈大海风愈强,偏离愈远。拖几门炮到后方找地方模拟试射,在阵风3——4级的条件下,瞄准已升高30——40米的发射烟射击,落弹会横向偏差200——300米,纵向偏差400——600米。显然,标定敌炮发射烟缕,不进行适量的校正是不行的。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我请教了当年的“老侦察”尹福根老人。

  尹老说:任何一本炮兵教程都不会有现成答案,解决的公式只能是基本功加经验。你大概知道,步枪打运动目标要算提前量,用的是加法。而观察发射烟正好相反,要算滞后量,用减法。因为运动者是烟,目标敌炮并未运动。我对烟的观察判断是这样的:如果烟团紧密白亮窜升速度很快,说明敌炮的遮蔽度不大,烟脱离炮口不会太远也就是10——20米吧,向下左右修正半个密位就可以了。如果烟团松散灰暗,上升速度开始迟缓,说明敌炮遮蔽度较大,烟距炮口大概有20——40米,向下左右的修正量都要适当增加,这样的修正是凭直觉经验的估计量,仍然会有误差,但肯定距离放炮的真实位置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按这个坐标打小面积射,20发里头总会有1发命中弹或靠近弹吧。

  ※※※※※

  身怀“过五关”的本事,才能获得“斩六将”的战果。前线侦察兵建立的功勋是巨大的。炮战期间,东自围头,西至青、浯屿,围绕着金门东、北、西三面,在一百余公里的环形正面上,163个炮兵观察所构成了纵深梯次、高低相间、正侧结合的严密配系,克服了侦察距离远、地形复杂、受海洋气候影响大等诸多困难,共侦察、交会了大、小金门各类目标3052个,其中307个目标坐标经反复核实,确定为绝对可靠之坐标。并使初期仅能直接通视敌4个炮阵地一跃而能直接通视到68个炮阵地,其精度距离误差在0.05%以内,方向误差在4密位以内。

  默默耕耘的侦察兵们用一份总可靠度达到70%的答卷,为庞大复杂的作战计划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难怪,在前线,精通业务的侦察兵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当上级向某炮兵师商调三名侦察兵时,师长答复:要三个团干任你挑,我随时放人;要侦察兵,一个也不行。

  难怪,北京来的慰问团夸奖炮兵打得准,“炮弹像长上了眼睛”。炮手们得意地说:“俺们的侦察兵,个个都是‘一点五’的眼睛哩。”
以上是《八·二三炮击金门》第十章“大比武”的前3节。

转自猎讯军情网
http://www.1n0.net/jsbook/bj/Index.html
LZ放心好了。大家会因为各自的原因选择性失明的。
]]
此內容取自"8.23砲擊金門....我隨便都可以指出他的漏洞...

基本上,我可以說是外行人寫的:D
鄙人转贴,对内容不负责任,仅以之为谈资而已。

欢迎各位内行人指出其漏洞,分享自己见闻所知。:D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16 08:29 发表
此內容取自"8.23砲擊金門....我隨便都可以指出他的漏洞...

基本上,我可以說是外行人寫的:D


为啥不随便写写啊
原帖由 legion 于 2008-10-16 12:16 发表


为啥不随便写写啊


是啊,欢迎hunterc01写点东西。:D
報告樓主:
此內容可以下載完整的電子書...我這裡就有...:D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17 09:16 发表
報告樓主:
此內容可以下載完整的電子書...我這裡就有...:D


你指沈为平这本书?网上有之。

如果是其他宝贵资料或您的大作,欢迎赐予。:victory: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17 09:16 发表
報告樓主:
此內容可以下載完整的電子書...我這裡就有...:D


你指沈为平这本书?网上有之。

如果是其他宝贵资料或您的大作,欢迎赐予。:victory:
即使我在大小金門當了21個月的兵,而且是砲兵,聽到有關823的事情都不見得正確,況且那只是一個職業寫手......

我只能以本身的砲兵知識來說....
上面是不是有說:一發8寸未爆彈非常巨大,比人還高....
大概是那個人太矮了,身高不足一米....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17 11:06 发表
上面是不是有說:一發8寸未爆彈非常巨大,比人還高....
大概是那個人太矮了,身高不足一米....


看了几个章节,未见此说。

除了个别小错误,本外行还没发现大问题,呵呵。[:a6:]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17 11:06 发表
上面是不是有說:一發8寸未爆彈非常巨大,比人還高....
大概是那個人太矮了,身高不足一米....

那句我也看到了,可能是和小孩一样高吧,呵呵:)
总体上觉得这本书写得相当不错,是下了功夫的............[:a6:]
刚才看到了那句关于203炮弹的......

可能作者采访的老人记忆或描述有些夸张。我想这个不是大问题。

总的来说,这本书描述比较客观,以文学的笔调成功地写出了金门炮战的全貌。
  这本书我也看过,个人观点:对于双方作战的一些细节描写很细致,而且作者也访问过两岸参与过炮战和海战的很多人,并且亲自去过金门.对资料的掌握是比较全面的,而且并没有太多贬低对方,或者掩饰PLA的不足.属于比较客观的!
  在军事历史类的小说中,算是比较好的.
原帖由 fifa888 于 2008-10-16 01:15 发表
把这种扯淡的东西当成纪实文学?
这玩意只为吸引人买,写的小说而已

只有一开始真打一下而已,后来什么时间打,往什么地方打,双方早就行成默契,定时,定量,定点,都照无人区打,过年过节不打

似乎兄弟没有看过该书,此书精彩的地方不仅仅是对战争细节的描写,对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也值得一看,虽然不免有事后诸葛的地方.
原帖由 点水族 于 2008-10-17 22:22 发表
  这本书我也看过,个人观点:对于双方作战的一些细节描写很细致,而且作者也访问过两岸参与过炮战和海战的很多人,并且亲自去过金门.对资料的掌握是比较全面的,而且并没有太多贬低对方,或者掩饰PLA的不足. ...

尤其喜欢这本书对人物的描写,比如聂凤智[:a6:]
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数据,使我们这些后人能够对那场远去的战争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看完该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和“平”!内容实在,资料丰富;描写平和,客观对待。很多军事爱好者对那场特殊的战争都非常感兴趣,也曾经看过很多的书籍和资料,但是总是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全面的概念。作者历时数年,采访了几百位参与过那场战争的人员,上到叶飞陆军中将,林虎空军中将等当年的风云人物,也有著名的“女子炮班”和现在仍然在负担着一些军事任务的厦门海岛渔民。甚至还和对面的军人有过认真的交流和探讨,因为作者能亲自到金门岛上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更能够体会出另外一层意思。正是本着对那些亲身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前辈们的尊重和负责,作者认真考证了当年战争中的很多战绩和细节,在无法得出明确结论的部分,也认真的进行了说明。
作为第一本比较全面的描述8.23炮战的书,其中自然少不了很多过去鲜为人知的战斗细节和故事。海军8.24海战,王牌的鱼雷艇一大队损失了175号鱼雷艇,电影〈海鹰〉表现的就是这段故事,但是那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在随后的9.1海战更是损失174号和180号,不为大家所知的是它们是由于指挥和操作的失误相互撞击而导致沉没的……。
作者曾在空军服役,于是对空军的作战过程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让我们回顾7.29空战8.7空战和8.14空战。解放军空军与台湾空军似乎打了个平手,实际上同样也有空地协调不好,发生误击的情况造成空军损失。
    书中对解放军高级将领的描述也是非常有味道的,无论是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空军上将的“傲”,还是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陆军中将的“酷”,又或是张冀翔陆军中将的“俗”,都表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个性。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素质是否象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这个问题同样也得出了一点印象:按照解放军炮兵们自己定的标准,对于暴露目标单炮发射5发之内命中算优秀。在经常故意暴露目标试探金门炮兵战斗力的过程中,对面通常仅用4发炮弹就准确命中,彻底摧毁目标,解放军老炮兵们对此还是颇为赞叹的。
书中内容丰富,可读性和资料性都非常强,洋洋数十万字读来并不觉得枯躁无味。而唯一的不足,或许是书中的图片资料比较少,让我这样比较喜欢看图说话的人感觉不过瘾。
这本书我高中的时候买过,一周的伙食费!
上週想頂一下,結果進不了超大:')
不是我潑樓主冷水...
先說殺機用牛刀的一江山之戰.....

大陳島對大陸的威脅遠遠比不上金門馬祖,為了小小的一江山,元帥大將都出馬指揮.
而老毛難道不想拿下金門?

砲戰打到後來,老毛透過中國駐華沙公約組織的大使對美國傳話:只要國軍放棄金門馬祖,大陸就承諾放棄解放台灣.

是後來老蔣不買帳,還不斷增兵金門.
最高峰守軍達12萬....:L
只要交出金馬就放棄解放台灣,代表的是什麼意思?.....:D

炮打蔣軍不打美船....是什麼意思?

開始還很強硬的宣布中國領海7海浬,而美國只承認3海浬,於是就護航至3海浬....怎麼不打?

另外,那三艘美國軍艦並沒有逃走,只是停在原地沒有開火,因為沒被打到.

特別說一下,陸地砲絕對比不上艦砲,所以如果相信沈先生的外行話,那我也無語了.
那次艾森豪可不比韓戰時期的杜魯門.
55年之后解放军大量老兵油子退役,部队实现了新编制,更加正规,火力也强,但经验不足,在一些非常规作战中这一点表现尤其明显。58年那个阶段军官大部分是有战斗经验的,但依照义务兵役制招来的新兵战术经验明显不足。在西藏这个问题也暴露明显,部队装备先进,还有飞机,却很长一段时间剿匪不利,表现还不如50年的18军。一江山之所以在55年一月打,领导也是用心良苦。
]]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21 15:43 发表
只要交出金馬就放棄解放台灣,代表的是什麼意思?.....:D

炮打蔣軍不打美船....是什麼意思?

開始還很強硬的宣布中國領海7海浬,而美國只承認3海浬,於是就護航至3海浬....怎麼不打?

另外,那三艘美國軍艦並沒有 ...

原来是土鳖打不准是吧
那同时被打掉的登陆舰又做何解释呢
]]
提示:讨论内容请不要过多涉及两岸政治问题
原帖由 hunterc01 于 2008-10-21 15:28 发表
不是我潑樓主冷水...
先說殺機用牛刀的一江山之戰.....

大陳島對大陸的威脅遠遠比不上金門馬祖,為了小小的一江山,元帥大將都出馬指揮.
而老毛難道不想拿下金門?

砲戰打到後來,老毛透過中國駐華沙公約組織的大 ...



我贴这篇东西,主要也就是纪念一下当年的战事,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至于探讨金门作战的政治背景等等,非我原帖本意,所以这个谈不上泼冷水。

当然,后面的跟帖大家尽可发挥。[:a6:]
一江山岛不是严重威胁上海吗?封住了上海的出海口为何计算长认为威胁不大?
大陳島在浙江台州附近,怎麼會嚴重威脅上海?
那是浙南一帶,比較接近福建.

金門的砲直接威脅廈門.
馬祖直接封鎖閩江口.

再加上當年老蔣以此理由把台灣海峽當成自家游泳池....連蘇聯船都難逃一劫:D
原帖由 hhiq 于 2008-10-21 23:09 发表
不知道是否了解东山岛之战
何尝不是牛刀
还是一贯的丢人


家父就參加過,我怎麼不了解?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8-10-22 21:30 发表
一江山岛不是严重威胁上海吗?封住了上海的出海口为何计算长认为威胁不大?


一江山岛在台州外海,一则离上海尚有距离,二则岛的面积小、地形险峻,无法建设机场,所以威胁不了上海。它的作用在于给当时国民党在浙江沿海的指挥中心大陈岛提供屏障和掩护。

所以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之后,大陈、披山、渔山等岛的国民党部队就撤离了。
其实说多少都是废话,只有一句是真的:国军歼灭共匪过亿,胜利转进台湾.
台湾的的战史,拿来当演义看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