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苏霍伊Su-4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6:36
Su-47战斗机(俄文:Су-47 "Беркут",Su-47 "Berkut",曾在设计与试飞阶段曾经给予S-32和S-37的编号),是一架由苏霍伊航空公司研发的超音速试验机,北约代号小木桶(Firkin)。这架飞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前掠翼的设计,与美国格鲁曼公司的X-29试验机很相似。自2002年以后编号改为Su-47之后,显示这是一架准备进入量产的战机,不过极有可能在量产前需要先经过大幅修改(成为苏霍伊的「战术空军的未来空中复合架构」下之一部分,也就是「PAK FA」计画),而Su-47的编号不见得会使用在苏霍伊最后推出的设计案上。

历史
2002年,苏霍伊重新设计了它的改进型试验机Su-47(原编号S-37)。这个改变反映了苏霍伊将把它视作一款生产型战机,而不是一款试验机。 S-37(又被广泛称为「金雕」)的最初用途是作为俄罗斯的最重要的复合材料与电传操纵系统的试验平台。前掠翼的使用给了Su-47更好的性能,而且Su-47能以45度或更大的迎角战斗。
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院已经关注了前掠翼的发展很长时间,它的研究包括了Tsybin LL(前苏联第一种前掠翼飞机,时间远在X-29之前,以火箭为动力)和虏获的容克287轰炸机(Junkers Ju 287,纳粹德国的前掠翼喷气轰炸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前掠翼飞机)。前掠翼提供了低波阻,减少了弯矩,而且和常规机翼比起来,它延迟了失速时间。不幸的是,前掠翼会产生很大的扭力,如果机翼是用常规材料制成,它很可能被撕裂。最近研发的复合材料才使前掠翼布局成为可能。
与它在西方的竞争对手,格鲁曼X-29一样的是,S-37基本上是用于科技展示,是为下一代俄罗斯战机打下基础的。这种战机不只与F-22「猛禽式」战机和欧洲的台风战斗机(Eurofighter Typhoon)一样先进,它也与更常规的米格1.44争夺研发资金。但是,苏霍伊公司正在尝试着将S-37作为生产型战机出售给俄军和其他外国顾客。一开始,顾客的反应不太好,但是俄罗斯政府被它的高性能吸引住了,它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去进行下一阶段的测试。

设计
  S-37的尺寸与苏霍伊公司以前的大型战机(如Su-35)相当。为了减少研发资金,S-37借用了Su-27家族的前端机身,垂直尾翼和起落架。但是它也应用了隐身技术(包括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内部武器仓,和为更先进的雷达留出的空间。虽然概念与1980年代美国的X-29相似,但是S-37为X-29的两倍大,而且比它的美国对手更接近一款实战型战机。
为了解决机翼扭曲的问题,S-37应用了复合材料,它被小心地剪裁,为的是减少扭曲的同时,能使机翼为发挥更高的空气动力性能而弯曲。因为S-37的机翼相当大,所以它配备了折叠翼以便保存在机库里。与它的近亲Su-37一样,S-37拥有串联式三翼布局(tandem-triplane layout):鸭翼,主翼和尾翼。有趣的是,S-37在尾喷管外面有两个不一样长的突出物(tailbooms),左方的短突出物内藏后向雷达,长突出物里藏有减速伞。
生产型S-37可能携带大多数在俄罗斯空军与印度空军中服役的空对空导弹,包括AA-12,AA-11和AA-10。它无法携带KS-172长距空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为Su-27家族,米格-31和米格-1.44设计的。

基本资料
该机采用前掠机翼,有明显的机翼翼根边条和长长的机身边条,能降低阻力和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在亚音速和大攻角时有很好的气动性能,可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高空机动性,幷能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扇形不可调进气口道位于机身边条下方,S形进气道侧面靠近机翼前缘处装有鸭翼。双垂尾略向外倾斜,机身中部有两个大的辅助进气门,幷且采用雷达吸波涂料对飞机进行了隐身处理。
由于资金限制,该机的前两个阶段的飞行试验到2000年中期才结束,共飞行了90多次,进行了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 2001年5月,该机开始第三阶段的飞行试验,为研制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积累经验,飞行试验将持续到2005年。 2002年5月,苏霍伊被选中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研制商。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在性能上不能低于美国的JSF,在一系列参数上不低于F-22,主要特点首先是多功能性(既可空战,也可打击地面目标)、超级机动性(能完成低速和大攻角的可控飞行)、隐身性(光学、红外和雷达波段的低可探测性)、短距起降(在使用长为300~400米的跑道起降),可能会在该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制,但不会采用前掠翼布局。同时苏霍伊将该机重新命名为Su-47,强调该机不仅仅是验证机,以后会发展成为生产型飞机。
动力装置两架原型机,第1架采用的是两台用于米格-31的D-30F6发动机,单台静推力93.1千牛,加力推力151.9千牛;第2架使用两台AL- 37FU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42.2千牛,带有推力向量控制及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座舱单座座舱,弹射座椅向后倾斜30°安装,风挡和座舱盖与Su-27相同。机载设备机头装有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右侧尾锥内有后视雷达。
操控性
Su-47在次音速时有着极高的灵敏度,使战机能够非常快速地改变攻角与飞行路径,并且在超音速时仍旧保持机动性。
武器所能发射时的最大转向率和空速的上下限,为空战优势的重要依据。 Su-47战机在所有攻角下都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最大转向率在近战时有其重要性,当任务可能牵涉到与领空上各空域的连续目标进行交战时,则在中长距离下也同样重要。 Su-47的高转向率能让飞行员可以迅速地将战机转向下个目标,并展开飞弹攻击。

前掠翼(swept-forward wing)与后掠翼相比(swept-back wing),具备了一些优势:
更高的升阻比(lift to drag ratio)
更高的缠斗操控能力
次音速时更高的航程(range)
改良过的抗失速和反尾旋(anti-spin)特性
改良过的高攻角稳定度
更低的最小空速
更短的起降距离。

机身
Su-47机身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全机主要由钛铝合金建造,13%为复合材料。机鼻雷达罩在前部稍微变平,底边为水平,为的是将它的反尾旋性能最优化。

机翼
前掠翼(forward-swept midwing)让Su-47有着罕见且奇特的外观。大多的升力都产生于翼展的内部。升力并不会因为翼缘的失速而受限。副翼-机翼的控制面-在最高的攻角(angle of attack)下仍然可以保持效率,且即使在气流从翼面的其他部分流失时仍能保有飞机的操控性。
机翼面板的90%由复合材料制成。前掠翼的纵横比很高,这使它在长距离任务中有很高的性能。翼前缘延伸面与机翼平滑地接合,机翼前缘有可弯曲的板条(slats),机翼后缘为襟翼和副翼。

驾驶舱
驾驶舱的设计着重于飞行员高度的舒适性,使得飞行员能够以极高的G力负载操驾下控制飞机。机上配有了新型的弹射椅和维生系统。几何可变适应弹射椅以60°角的倾斜,用来减少高G力之下对飞行员的冲击。这个座椅可以让飞行员以一般情形下无法承受的高G力负载来做出近战缠斗(dogfight)。
飞行员使用一个安装在侧部, low-travel控制杆and a tensiometric throttle control.


特点

一般规格
机组人员: 1人
长度: 22.6 m
翼展: 15.16 m to 16.7 m
高度: 6.3 m
空重: 2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34,000 kg
向量推进:范围:-20°至+20°;喷口转动速度:30°/秒(上下左右4方向)

性能
最大速度: Mach 2.1
海平面: 1.1马赫(1,400 km/h, 870 mph)
正常操作高度: 2马赫(2500 km/h, 1550 mph)
航程: 3,300 km
实用升限: 18,000 m
爬升速度: 230 m/s

武器装备
航炮: 1× 30 mm GSh-30-1航炮,备弹150发
导弹: 14个挂点(2个翼尖挂点、6-8翼下挂点及4-6个机身下保形挂点)
空对空: R-77, R-77PD, R-73, K-74
空对地: 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Su-47战斗机(俄文:Су-47 "Беркут",Su-47 "Berkut",曾在设计与试飞阶段曾经给予S-32和S-37的编号),是一架由苏霍伊航空公司研发的超音速试验机,北约代号小木桶(Firkin)。这架飞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前掠翼的设计,与美国格鲁曼公司的X-29试验机很相似。自2002年以后编号改为Su-47之后,显示这是一架准备进入量产的战机,不过极有可能在量产前需要先经过大幅修改(成为苏霍伊的「战术空军的未来空中复合架构」下之一部分,也就是「PAK FA」计画),而Su-47的编号不见得会使用在苏霍伊最后推出的设计案上。

历史
2002年,苏霍伊重新设计了它的改进型试验机Su-47(原编号S-37)。这个改变反映了苏霍伊将把它视作一款生产型战机,而不是一款试验机。 S-37(又被广泛称为「金雕」)的最初用途是作为俄罗斯的最重要的复合材料与电传操纵系统的试验平台。前掠翼的使用给了Su-47更好的性能,而且Su-47能以45度或更大的迎角战斗。
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院已经关注了前掠翼的发展很长时间,它的研究包括了Tsybin LL(前苏联第一种前掠翼飞机,时间远在X-29之前,以火箭为动力)和虏获的容克287轰炸机(Junkers Ju 287,纳粹德国的前掠翼喷气轰炸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前掠翼飞机)。前掠翼提供了低波阻,减少了弯矩,而且和常规机翼比起来,它延迟了失速时间。不幸的是,前掠翼会产生很大的扭力,如果机翼是用常规材料制成,它很可能被撕裂。最近研发的复合材料才使前掠翼布局成为可能。
与它在西方的竞争对手,格鲁曼X-29一样的是,S-37基本上是用于科技展示,是为下一代俄罗斯战机打下基础的。这种战机不只与F-22「猛禽式」战机和欧洲的台风战斗机(Eurofighter Typhoon)一样先进,它也与更常规的米格1.44争夺研发资金。但是,苏霍伊公司正在尝试着将S-37作为生产型战机出售给俄军和其他外国顾客。一开始,顾客的反应不太好,但是俄罗斯政府被它的高性能吸引住了,它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去进行下一阶段的测试。

设计
  S-37的尺寸与苏霍伊公司以前的大型战机(如Su-35)相当。为了减少研发资金,S-37借用了Su-27家族的前端机身,垂直尾翼和起落架。但是它也应用了隐身技术(包括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内部武器仓,和为更先进的雷达留出的空间。虽然概念与1980年代美国的X-29相似,但是S-37为X-29的两倍大,而且比它的美国对手更接近一款实战型战机。
为了解决机翼扭曲的问题,S-37应用了复合材料,它被小心地剪裁,为的是减少扭曲的同时,能使机翼为发挥更高的空气动力性能而弯曲。因为S-37的机翼相当大,所以它配备了折叠翼以便保存在机库里。与它的近亲Su-37一样,S-37拥有串联式三翼布局(tandem-triplane layout):鸭翼,主翼和尾翼。有趣的是,S-37在尾喷管外面有两个不一样长的突出物(tailbooms),左方的短突出物内藏后向雷达,长突出物里藏有减速伞。
生产型S-37可能携带大多数在俄罗斯空军与印度空军中服役的空对空导弹,包括AA-12,AA-11和AA-10。它无法携带KS-172长距空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为Su-27家族,米格-31和米格-1.44设计的。

基本资料
该机采用前掠机翼,有明显的机翼翼根边条和长长的机身边条,能降低阻力和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在亚音速和大攻角时有很好的气动性能,可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高空机动性,幷能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扇形不可调进气口道位于机身边条下方,S形进气道侧面靠近机翼前缘处装有鸭翼。双垂尾略向外倾斜,机身中部有两个大的辅助进气门,幷且采用雷达吸波涂料对飞机进行了隐身处理。
由于资金限制,该机的前两个阶段的飞行试验到2000年中期才结束,共飞行了90多次,进行了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 2001年5月,该机开始第三阶段的飞行试验,为研制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积累经验,飞行试验将持续到2005年。 2002年5月,苏霍伊被选中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研制商。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在性能上不能低于美国的JSF,在一系列参数上不低于F-22,主要特点首先是多功能性(既可空战,也可打击地面目标)、超级机动性(能完成低速和大攻角的可控飞行)、隐身性(光学、红外和雷达波段的低可探测性)、短距起降(在使用长为300~400米的跑道起降),可能会在该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制,但不会采用前掠翼布局。同时苏霍伊将该机重新命名为Su-47,强调该机不仅仅是验证机,以后会发展成为生产型飞机。
动力装置两架原型机,第1架采用的是两台用于米格-31的D-30F6发动机,单台静推力93.1千牛,加力推力151.9千牛;第2架使用两台AL- 37FU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42.2千牛,带有推力向量控制及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座舱单座座舱,弹射座椅向后倾斜30°安装,风挡和座舱盖与Su-27相同。机载设备机头装有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右侧尾锥内有后视雷达。
操控性
Su-47在次音速时有着极高的灵敏度,使战机能够非常快速地改变攻角与飞行路径,并且在超音速时仍旧保持机动性。
武器所能发射时的最大转向率和空速的上下限,为空战优势的重要依据。 Su-47战机在所有攻角下都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最大转向率在近战时有其重要性,当任务可能牵涉到与领空上各空域的连续目标进行交战时,则在中长距离下也同样重要。 Su-47的高转向率能让飞行员可以迅速地将战机转向下个目标,并展开飞弹攻击。

前掠翼(swept-forward wing)与后掠翼相比(swept-back wing),具备了一些优势:
更高的升阻比(lift to drag ratio)
更高的缠斗操控能力
次音速时更高的航程(range)
改良过的抗失速和反尾旋(anti-spin)特性
改良过的高攻角稳定度
更低的最小空速
更短的起降距离。

机身
Su-47机身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全机主要由钛铝合金建造,13%为复合材料。机鼻雷达罩在前部稍微变平,底边为水平,为的是将它的反尾旋性能最优化。

机翼
前掠翼(forward-swept midwing)让Su-47有着罕见且奇特的外观。大多的升力都产生于翼展的内部。升力并不会因为翼缘的失速而受限。副翼-机翼的控制面-在最高的攻角(angle of attack)下仍然可以保持效率,且即使在气流从翼面的其他部分流失时仍能保有飞机的操控性。
机翼面板的90%由复合材料制成。前掠翼的纵横比很高,这使它在长距离任务中有很高的性能。翼前缘延伸面与机翼平滑地接合,机翼前缘有可弯曲的板条(slats),机翼后缘为襟翼和副翼。

驾驶舱
驾驶舱的设计着重于飞行员高度的舒适性,使得飞行员能够以极高的G力负载操驾下控制飞机。机上配有了新型的弹射椅和维生系统。几何可变适应弹射椅以60°角的倾斜,用来减少高G力之下对飞行员的冲击。这个座椅可以让飞行员以一般情形下无法承受的高G力负载来做出近战缠斗(dogfight)。
飞行员使用一个安装在侧部, low-travel控制杆and a tensiometric throttle control.


特点

一般规格
机组人员: 1人
长度: 22.6 m
翼展: 15.16 m to 16.7 m
高度: 6.3 m
空重: 2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34,000 kg
向量推进:范围:-20°至+20°;喷口转动速度:30°/秒(上下左右4方向)

性能
最大速度: Mach 2.1
海平面: 1.1马赫(1,400 km/h, 870 mph)
正常操作高度: 2马赫(2500 km/h, 1550 mph)
航程: 3,300 km
实用升限: 18,000 m
爬升速度: 230 m/s

武器装备
航炮: 1× 30 mm GSh-30-1航炮,备弹150发
导弹: 14个挂点(2个翼尖挂点、6-8翼下挂点及4-6个机身下保形挂点)
空对空: R-77, R-77PD, R-73, K-74
空对地: 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
第一次 见到这个东西  大约是97?还是98年?

真把我吓坏了  苏27已经很惊艳了 何况这个翅膀倒着长的

现在为什么出不来   翅膀材料 吃不消?
刚出来那年代,这家伙还是叫S37的
火星火星。还不如变后掠再现呢。。。。话说现在的技术造变后掠的话。。可不是F14时期的鬼样子了哦
原帖由 冰封香水 于 2008-10-8 21:28 发表
刚出来那年代,这家伙还是叫S37的


是的  还有一个表哥 叫 mig 1.44  

1.44  这么有个性的名字

怪不得死了
原帖由 杭州在左边 于 2008-10-8 21:25 发表
第一次 见到这个东西  大约是97?还是98年?

真把我吓坏了  苏27已经很惊艳了 何况这个翅膀倒着长的

现在为什么出不来   翅膀材料 吃不消?



看着好,吹起来更牛,就是实际技术水平不过关。
最搞不懂的是屁股上的两根棒子不是一样长的
TG 老吹牛自己把 11B 做得多好

没敢说自己 气动外形做得好吧

也就是 中关村 组转电脑的水平

哎呀  给你加个内存 换块硬盘吧
原帖由 同学 于 2008-10-8 21:33 发表
最搞不懂的是屁股上的两根棒子不是一样长的



一个装 雷达  一个装 扇
C-32将两个喷管收在上下两块板内。。。
]]
当年这位和米格1.44在国内传媒中都是超越F-22的东东哦:D :D 老苏35也至少是和F-22平起平坐
原帖由 gundam_lc_nt 于 2008-10-8 22:38 发表


九八年,九八年第十二期航空知识上新闻栏里一看不清的图...
现在怎么就爱到处扯表兄......1.44怎么能成S-37的表兄......:L


他们是没血缘关系   但是同一个背景下出来的  同样的原因死掉的

还有 S-55  那个单发的苏-27   还有米格-2000  呵呵

回顾一下 还是蛮有意思的
当年那是什么气氛, S-37只不过连起落架都没收围着机场平飞了一圈, 咱们的媒体已经狂吹它的机动性远超F-22了,而且说的跟现场看到的一样
原帖由 隔夜茶 于 2008-10-9 10:04 发表
当年那是什么气氛, S-37只不过连起落架都没收围着机场平飞了一圈, 咱们的媒体已经狂吹它的机动性远超F-22了,而且说的跟现场看到的一样

“连起落架都没收围着机场平飞了一圈”——老弟说的应该是MIG1.44吧?
原帖由 杭州在左边 于 2008-10-8 21:34 发表
TG 老吹牛自己把 11B 做得多好

没敢说自己 气动外形做得好吧

也就是 中关村 组转电脑的水平

哎呀  给你加个内存 换块硬盘吧

是啊,还是谨慎点好,看看美俄的验证机有多少
原帖由 海客 于 2008-10-9 10:11 发表

“连起落架都没收围着机场平飞了一圈”——老弟说的应该是MIG1.44吧?

你没看明白我的意思吧,我是说当初S-37刚试飞时咱们这边就开始吹了,又不是说S-37以后没有继续试飞
不过S-37总共也就试飞了那么点架次,连基本的飞行包线都没有飞全,根本谈不上飞出了什么超机动性
曾几何时浮想联翩
老Su-37借尸还魂的产物。
原帖由 杭州在左边 于 2008-10-8 21:34 发表
TG 老吹牛自己把 11B 做得多好

没敢说自己 气动外形做得好吧

也就是 中关村 组转电脑的水平

哎呀  给你加个内存 换块硬盘吧

戳TG要害啦:D
血!
原帖由 杭州在左边 于 2008-10-8 21:34 发表
TG 老吹牛自己把 11B 做得多好

没敢说自己 气动外形做得好吧

也就是 中关村 组转电脑的水平

哎呀  给你加个内存 换块硬盘吧

这话很毒。:D
不过电脑只要能用就好,机箱土点没所谓。
原帖由 杭州在左边 于 2008-10-8 21:34 发表
TG 老吹牛自己把 11B 做得多好

没敢说自己 气动外形做得好吧

也就是 中关村 组转电脑的水平

哎呀  给你加个内存 换块硬盘吧

有才:D
;P
飞了几 次就没下文的机机。。呵呵
图不错.........:D :D
只有第一部分,
完整版的可以去空军之翼看:

http://top.jschina.com.cn/fangwu ... &extra=page%3D2
第一次看到 原来 有内部弹舱 原来一直以为 就是 个试验机!!
别被唬了,那个所谓的弹舱只是预留了空间而已,没有收放机构,打不开的,就是话了几条线做了个样子。
类似的做法见k-50的第二座舱。
标题应该改为《忽悠岁月----一个验证机是怎么样乌鸦变凤凰忽悠SB的》;P
上几张有意思的图:
上几张有意思的图:
上几张有意思的图:
原帖由 杭州在左边 于 2008-10-9 09:56 发表


他们是没血缘关系   但是同一个背景下出来的  同样的原因死掉的

还有 S-55  那个单发的苏-27   还有米格-2000  呵呵

回顾一下 还是蛮有意思的

他们在毛子眼中的地位从来没一样过.....老毛子自己根本看不上S-37这种东西。也就是设计局自己不停的在自吹自擂。
S-55和I-2000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成计划成体系的东西(指对于毛子军队),也就是弄个概念罢了。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