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不懂,连新闻发言人都不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3:27
[:a9:] 轨道仓仓门难开,并不是设计问题,而是测控的时间不允许泄压时间过长,仓外是太空的真空环境,仓内是正常的气压,气压从轨道仓四个泄压孔排出,由于是互为相反的方向排气,所以作用力互相抵消,飞船姿态基本不变.也不需要用什么泵去泵气.当内外压力平衡后,仓盖几乎可以用一个手指打开.但是正常的斜压过程很长,美国的空间站,航天员出仓的话,他们泄压以及吸氧排氮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所以他们的内外压力差是很小的,所以仓门很容易打开.
------------------------而我们为了第一次出仓实验,需要连续测控,其测控弧段只有40分钟,从泄压吸痒排氮到20分钟的出仓活动到回来关仓门加压,为了实时为意外提供帮助和决策,就必须把这些事情压缩到40分钟里面,这就给泄压时间有了限制,从地面实验得知,高压下排气,速度比较快,在低压下排气,时间比较长,但我们的测控弧段不允许长时间泄压.所以就有了航天员是在有低压的情况下,费力的打开仓门的.
----------------------我们的仓外服可以满足4小时的出仓要求.所以以后我们正常出仓,泄压过程会比这次长的多,仓内压力也比这次小的多,航天员不需要用象这次那么大的力气的--------当新闻发言人在台上说,要专家研究研究??说明他真的不懂.[:a9:] 轨道仓仓门难开,并不是设计问题,而是测控的时间不允许泄压时间过长,仓外是太空的真空环境,仓内是正常的气压,气压从轨道仓四个泄压孔排出,由于是互为相反的方向排气,所以作用力互相抵消,飞船姿态基本不变.也不需要用什么泵去泵气.当内外压力平衡后,仓盖几乎可以用一个手指打开.但是正常的斜压过程很长,美国的空间站,航天员出仓的话,他们泄压以及吸氧排氮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所以他们的内外压力差是很小的,所以仓门很容易打开.
------------------------而我们为了第一次出仓实验,需要连续测控,其测控弧段只有40分钟,从泄压吸痒排氮到20分钟的出仓活动到回来关仓门加压,为了实时为意外提供帮助和决策,就必须把这些事情压缩到40分钟里面,这就给泄压时间有了限制,从地面实验得知,高压下排气,速度比较快,在低压下排气,时间比较长,但我们的测控弧段不允许长时间泄压.所以就有了航天员是在有低压的情况下,费力的打开仓门的.
----------------------我们的仓外服可以满足4小时的出仓要求.所以以后我们正常出仓,泄压过程会比这次长的多,仓内压力也比这次小的多,航天员不需要用象这次那么大的力气的--------当新闻发言人在台上说,要专家研究研究??说明他真的不懂.
新闻发言人不是科学家
在出舱之前就已经进行了泄压,舱内虽然还有部分气体但是开门如此之难不可能仅仅是因为还有些许空气没有泻出去那么简单。
当时是打开了,已经有东西吸出去了,舱内基本是真空时,舱门一会又“弹”了回去。
01号歇了一会,再用很大的劲重新打开
]]
应该主要是内外气压差问题。
没看到开门的时候东西飞出去的速度多快吗?
很明显的听见主持人在那里自圆其说
还是那句话,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
费力不假,但“费时”是因为第一次打开时,翟的位置不对,阻挡了开启,所以就又关上后有重新来一遍
原帖由 tjhk3 于 2008-9-28 13:06 发表
费力不假,但“费时”是因为第一次打开时,翟的位置不对,阻挡了开启,所以就又关上后有重新来一遍

找不到着力点,只能试着来。
我们在设计上还是有些许的瑕疵。
不过我们发射神7上去不就是为了发现这些瑕疵为将来做准备的嘛。
人家第一次吗,有点痛是正常的:D
密封的东西这么容易打开?
凡接合紧密的结构即便两边压力平衡打开也不容易,还不明白就自己找个快开玩去吧
我国各行各业还缺少完善的顾问制度。
什么东西都要自己看自己学那还得了?
;P ;P ;P ;P ;P
我记得以前看国外出仓,忘了是那个了,也是呼飞出去好几个东西。
这种事情,应该是cnsa自己的发言人来说。新闻发布会也应该在cnsa召开
沙发说的对,我也是这么看到
第一次开的时候,飞东西飞得那么快,应该低压的压力还不小。
另外我们用的是俄罗斯的硬式舱外服,服装内压力较大,减压过程要比美国的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