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现代海战战法(三):舰舰导弹攻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6:24
详解现代海战战法(三):舰舰导弹攻击战

  从50年代起,各国海军开始把舰对舰导弹搬上舰艇。当时,舰对舰导弹的射程多数达40公里左右,大大高于舰炮的有效射程,可以在敌舰炮的有效射程外对敌舰实施有效的攻击。

  舰对舰导弹由于采用惯性制导或无线电制导方式,有较高的命中精度;加之其装药一般是舰炮的数十倍,具有很大的打击威力。

  根据上述特点,以及导弹舰艇快速机动的特性,到60年代初期,前苏联海军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导弹艇作战的战术思想:首先,派侦察机或巡逻机到交战距离的中间处进行侦察,争取早期发现、识别敌人,引导导弹在最大射程内对敌实施突袭;导弹舰艇发射导弹后,立即利用与敌之间的距离和本身雷达反射面积小的特点高速撤离战场。

  舰对舰导弹的诞生,为小艇与大舰的对抗提供了武器,为现代海战的作战方法的重大变革创造了条件,开创了现代海战的一个新的里程。

  “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

  1967年10月21日的黄昏,地中海碧水荡漾。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埃及塞得港外20公里处骄横跋扈地游弋着。  

  “埃拉特”号本是英国1944年制造的z级旧式驱逐舰,其标准排水量1710吨,满载排水量2555吨。以色列海军购进之后,于1955年对该舰做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是日下午5时半左右,“埃拉特”号舰上的一名观测兵突然发现塞得港方向闪现一道亮光,随即辨认出是“冥河”导弹固体助推器拖出的尾焰,于是迅速拉响了警报。舰上的炮兵由于头一次见到导弹,吓得手足无措,只是用速射炮漫无边际地向空中胡乱射击。但是,“冥河”导弹像离弦之箭,以0.9马赫的速度掠海飞驰,在接近“埃拉特”号时,蓦地跃起,其弹头上主动寻的雷达紧盯住“埃拉特”号,自动驾驶仪操纵导弹拐了个弯,径直朝目标扎了下来。  

  “埃拉特”号上的众官兵顿时慌了手脚,企图以30节的高速予以躲避,可为时己晚. “轰隆”一声巨响,舰体中部被炸了个大洞。 “冥河”导弹500千克重的战斗部爆炸后掀起了巨大浪柱, “埃拉特”号蒸汽轮机被炸得粉碎。几分钟后,第二枚“冥河”导弹又不偏不情击中同一部位,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埃拉特”号整个动力系统完全瘫痪,通信系统也遭到破坏,舰只像条死鱼似地漂浮在地中海水面上。  

  正当“埃拉特”号上的水兵余悸未消时,第三枚导弹又飞袭而来,击中舰尾。这时是晚7时半。残破的舰体再也支撑不住,迅即倾斜翻转,沉入60米深的海底。舰上的水兵争先恐后跳海逃生。而埃及海军余恨未消,紧跟着射出第四枚“冥河”导弹,在密布浮游的以色列水兵群中开花,以军水兵当场就有54人毙命,45人受重伤。  

  “冥河”导弹重创巴基斯坦军港    “冥河”导弹是前苏联海军的一种近程亚音速飞航式舰对舰导弹,主要装备于小型导弹艇,用作近岸防御,1959年开始在前苏联海军中装备,该导弹还曾先后出售给阿尔及利亚、古巴、埃及、印度、叙利亚和越南等10几个国家。  

  数年后, “冥河”导弹又一次震撼了世界。1971年12月,印、巴双方战火正酣。4日,夜幕徐徐降临,印度海军数艘“黄蜂”级导弹快艇隐踪匿迹向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逼近,巴海军竟然毫无觉察。印海军见状迅速转向,成“一”字横队冲向港内锚泊的几艘巴舰。

  随着印军指挥员一声短促的命令,只见几道闪光划破夜空,多枚“冥河”导弹腾空而起,向庞大的巴舰飞扑而去。顷刻间,满载排水量达3561吨的“开泊尔”号驱逐舰首先中弹起火,舰上4门115毫米炮、 10门40毫米防空炮连一发炮弹也没射出,就成了一堆废铁。没隔多一会儿,又一枚“冥河”导弹击中舰体,海水涌进舱内,不久该舰就沉没了。

  与此同时,另一艘巴驱逐舰“巴德尔”号的舰桥也被一枚“冥河”导弹戳了个大窟窿,燃起熊熊烈焰。

  印海军导弹艇虽旗开得胜,发射的13枚“冥河”导弹有32枚击中目标,但幷不急于收兵,又转向卡拉奇港内的岸上目标连连发射导弹。码头上不少重油贮罐等设施被导弹击中,伴随着“隆隆”的爆炸声,港湾上黑烟腾空、硝烟弥漫。不久,印导弹艇在封锁卡拉奇港和吉大港的战斗中,再次发射了几十枚“冥河”导弹,重创了诸多过往商船。

  掀起建造舰对舰导弹之风

  “冥河”导弹的出色战绩使得各国海军大为震惊,于是研制、建造舰对舰导弹之风蓬勃掀起。  

  “埃拉特”号覆没这一箭之仇,以色列入夜以断日地赶制新型的舰对舰导弹。1968年,“迦伯列”导弹开始批量生产。这种导弹的战斗部内装有180千克重烈性炸药。为了能更充分发挥其威力,以海军还专门设计了能装载该型导弹的“萨尔”级导弹艇(220吨)和“雷谢夫”级导弹艇(415吨)。  

  1973年10月6日晚10时,地中海上晚风习习、月光淡淡,以色列海军新型导弹艇“雷谢夫”号、 “萨尔”级的“米兹纳克”号、 “加什”号、 “哈尼特”号和“米夫塔奇”号,高速驶离停泊港。10时37分,艇群悄然逼近叙利亚海岸,“米兹纳克”号的雷达发现了左舷20公里处有一艘叙海军了43高速鱼雷艇,当即用76毫米速射炮将其击沉。  

  就在以军导弹艇乘风破浪逼近叙利亚拉塔亚港时,叙“蚊子”级导弹艇怒射出两枚“冥河”导弹,呼啸着向以军扑来。可惜这两枚导弹无一命中,双双坠入海中。以海军却在3分钟内迅速作出反应,用“迦伯列”导弹齐射,结果叙军两艘“蚊子”级导弹艇、1艘“黄蜂”级导弹艇接连沉入幽深的海底。  

  以军导弹艇尝到甜头,决定乘胜追击。第二天夜里再次到埃及沿海搜索,在塞得港附近海域,与埃及4艘导弹艇不期而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偃旗息鼓之后,各方均称击沉对方3艘导弹艇。  

  次日,以海军司令希莱尔亲自出马,第三次寻衅于埃及海域。午夜时分,冤家路窄,埃及、以色列两支导弹艇群相遇。接连受挫、心有余悸的埃及导弹艇不等以军导弹艇靠近来个先发制人,急忙发射了几枚“冥河”导弹,然而,导弹射出后,竟不知去向,埃导弹艇指挥员情知不妙,下令掉转艇头向西逃进了亚历山大港。  

  在这场历史上首次导弹艇对导弹艇的海战中,埃、叙海军共有9艘导弹艇毁于“迦伯列”导弹之手,而埃及导弹艇射出的50枚“冥河”导弹却无一命中。  

  舰对舰导弹突击威力更加强大  自80年代以来的几场海战中,舰对舰导弹的突击威力更加强大,与此同时电子对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88年4月18日下午2时许,摧毁了伊朗石油平台后的美导弹巡洋舰“温赖特”号的警戒雷达屏幕上,突然闪现出一个小亮点。雷达操作手立即根据处理机提供的数据,判定这是一艘伊朗导弹艇。“温赖特”号舰长下令用无线电向它发出“不得靠近”的警告,同时命令全舰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伊导弹艇“乔桑”号收到信号后,根本不予理睬,依然高速冲来。  

  “乔桑”号上装有两座美制双联班“捕鲸叉”导弹发射装置,火力十分可观。眼看着敌方导弹艇越驶越近,美舰长怒不可遏,再次发出警告。话音刚落,只见火光闪亮,一枚导弹呼啸着朝巡洋舰飞来。  

  就在“捕鲸叉”导弹上的自导雷达开机,导弹朝捕捉到的目标快速飞来之时,美巡洋舰上的电子战系统迅速测出导弹雷达的频率,干扰机马上发出干扰电波,实施方位欺骗,将导弹引开。紧接着干扰弹点火发射,不一会儿空中形成一簇簇的铝箔条云,导弹的自导雷达误将其当作要攻击的目标,控制导弹转向铝箔条云飞去,最后在离“温赖特”号不远坠入大海。  

  与此同时,美编队中的护卫舰“辛普森”号急速向“乔桑”号发射了1枚“捕鲸叉”导弹。“乔桑”号艇体虽小,但因没有装设任何电子战装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导弹迎头袭来,却毫无招架之功,转眼间悼悼然葬入海底。  

  舰对舰导弹对抗中先发制敌是关键  

  鉴于几次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世界各国海军竞相研制、改进和购买适合未来海战所需要的舰对舰导弹。毫无疑问,舰对舰导弹及其发射平台在未来的海战中也将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今后的舰对舰导弹对抗中,只有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发制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充分利用舰载雷达的超视距探测能力和舰对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实施“防区外导弹攻击”必将成为未来海战中导弹攻击的基本样式。近几年来,现代舰载雷达的超视距探测和中继制导能力已经得到迅速发展。  

  今后,利用飞机或舰船作中继站进行探测和中继制导,幷装备小型超视距雷达,启用由飞机、舰船和卫星构成的综合探测——制导系统,将能充分发挥防区外发射舰对舰导弹的最大射程。  

  为了降低舰对舰导弹被敌舰发现的概率,增强其突防能力,各国海军对舰对舰导弹广泛地采用隐身技术、复合导引头和频率捷变技术;同时,采用多变弹道,使导弹在飞行末端突然进行高速多变的复杂机动,这些都将大大增加防御者拦截的困难。  

  总之,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中,舰对舰导弹的性能将有更大的提高,但其攻击的基本要求仍然必须遵循隐蔽突然、先机制敌的原则,即充分利用各种侦察手段,掌握敌方动向;采用多种佯动伪装措施,隐蔽战斗企图;在敌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海域迅速占领阵位,突然发起攻击,力争先敌发射导弹;切实组织空中掩护、侦察引导和电子对抗等战斗保障;同时根据攻击任务,选准攻击目标,确定最佳兵力组合和攻击方案,组成齐射队形,迅速占领阵位,形成有利的攻击态势,实施密集连续齐射;以及小群多路,分进合击.可以预料,只要存在海战,舰对舰导弹就是水面舰艇的劲敌。(本文原载于《迎接海洋世纪——现代海战》,李庆主编,李杰、周碧松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来源:新华军事博客)详解现代海战战法(三):舰舰导弹攻击战

  从50年代起,各国海军开始把舰对舰导弹搬上舰艇。当时,舰对舰导弹的射程多数达40公里左右,大大高于舰炮的有效射程,可以在敌舰炮的有效射程外对敌舰实施有效的攻击。

  舰对舰导弹由于采用惯性制导或无线电制导方式,有较高的命中精度;加之其装药一般是舰炮的数十倍,具有很大的打击威力。

  根据上述特点,以及导弹舰艇快速机动的特性,到60年代初期,前苏联海军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导弹艇作战的战术思想:首先,派侦察机或巡逻机到交战距离的中间处进行侦察,争取早期发现、识别敌人,引导导弹在最大射程内对敌实施突袭;导弹舰艇发射导弹后,立即利用与敌之间的距离和本身雷达反射面积小的特点高速撤离战场。

  舰对舰导弹的诞生,为小艇与大舰的对抗提供了武器,为现代海战的作战方法的重大变革创造了条件,开创了现代海战的一个新的里程。

  “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

  1967年10月21日的黄昏,地中海碧水荡漾。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埃及塞得港外20公里处骄横跋扈地游弋着。  

  “埃拉特”号本是英国1944年制造的z级旧式驱逐舰,其标准排水量1710吨,满载排水量2555吨。以色列海军购进之后,于1955年对该舰做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是日下午5时半左右,“埃拉特”号舰上的一名观测兵突然发现塞得港方向闪现一道亮光,随即辨认出是“冥河”导弹固体助推器拖出的尾焰,于是迅速拉响了警报。舰上的炮兵由于头一次见到导弹,吓得手足无措,只是用速射炮漫无边际地向空中胡乱射击。但是,“冥河”导弹像离弦之箭,以0.9马赫的速度掠海飞驰,在接近“埃拉特”号时,蓦地跃起,其弹头上主动寻的雷达紧盯住“埃拉特”号,自动驾驶仪操纵导弹拐了个弯,径直朝目标扎了下来。  

  “埃拉特”号上的众官兵顿时慌了手脚,企图以30节的高速予以躲避,可为时己晚. “轰隆”一声巨响,舰体中部被炸了个大洞。 “冥河”导弹500千克重的战斗部爆炸后掀起了巨大浪柱, “埃拉特”号蒸汽轮机被炸得粉碎。几分钟后,第二枚“冥河”导弹又不偏不情击中同一部位,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埃拉特”号整个动力系统完全瘫痪,通信系统也遭到破坏,舰只像条死鱼似地漂浮在地中海水面上。  

  正当“埃拉特”号上的水兵余悸未消时,第三枚导弹又飞袭而来,击中舰尾。这时是晚7时半。残破的舰体再也支撑不住,迅即倾斜翻转,沉入60米深的海底。舰上的水兵争先恐后跳海逃生。而埃及海军余恨未消,紧跟着射出第四枚“冥河”导弹,在密布浮游的以色列水兵群中开花,以军水兵当场就有54人毙命,45人受重伤。  

  “冥河”导弹重创巴基斯坦军港    “冥河”导弹是前苏联海军的一种近程亚音速飞航式舰对舰导弹,主要装备于小型导弹艇,用作近岸防御,1959年开始在前苏联海军中装备,该导弹还曾先后出售给阿尔及利亚、古巴、埃及、印度、叙利亚和越南等10几个国家。  

  数年后, “冥河”导弹又一次震撼了世界。1971年12月,印、巴双方战火正酣。4日,夜幕徐徐降临,印度海军数艘“黄蜂”级导弹快艇隐踪匿迹向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逼近,巴海军竟然毫无觉察。印海军见状迅速转向,成“一”字横队冲向港内锚泊的几艘巴舰。

  随着印军指挥员一声短促的命令,只见几道闪光划破夜空,多枚“冥河”导弹腾空而起,向庞大的巴舰飞扑而去。顷刻间,满载排水量达3561吨的“开泊尔”号驱逐舰首先中弹起火,舰上4门115毫米炮、 10门40毫米防空炮连一发炮弹也没射出,就成了一堆废铁。没隔多一会儿,又一枚“冥河”导弹击中舰体,海水涌进舱内,不久该舰就沉没了。

  与此同时,另一艘巴驱逐舰“巴德尔”号的舰桥也被一枚“冥河”导弹戳了个大窟窿,燃起熊熊烈焰。

  印海军导弹艇虽旗开得胜,发射的13枚“冥河”导弹有32枚击中目标,但幷不急于收兵,又转向卡拉奇港内的岸上目标连连发射导弹。码头上不少重油贮罐等设施被导弹击中,伴随着“隆隆”的爆炸声,港湾上黑烟腾空、硝烟弥漫。不久,印导弹艇在封锁卡拉奇港和吉大港的战斗中,再次发射了几十枚“冥河”导弹,重创了诸多过往商船。

  掀起建造舰对舰导弹之风

  “冥河”导弹的出色战绩使得各国海军大为震惊,于是研制、建造舰对舰导弹之风蓬勃掀起。  

  “埃拉特”号覆没这一箭之仇,以色列入夜以断日地赶制新型的舰对舰导弹。1968年,“迦伯列”导弹开始批量生产。这种导弹的战斗部内装有180千克重烈性炸药。为了能更充分发挥其威力,以海军还专门设计了能装载该型导弹的“萨尔”级导弹艇(220吨)和“雷谢夫”级导弹艇(415吨)。  

  1973年10月6日晚10时,地中海上晚风习习、月光淡淡,以色列海军新型导弹艇“雷谢夫”号、 “萨尔”级的“米兹纳克”号、 “加什”号、 “哈尼特”号和“米夫塔奇”号,高速驶离停泊港。10时37分,艇群悄然逼近叙利亚海岸,“米兹纳克”号的雷达发现了左舷20公里处有一艘叙海军了43高速鱼雷艇,当即用76毫米速射炮将其击沉。  

  就在以军导弹艇乘风破浪逼近叙利亚拉塔亚港时,叙“蚊子”级导弹艇怒射出两枚“冥河”导弹,呼啸着向以军扑来。可惜这两枚导弹无一命中,双双坠入海中。以海军却在3分钟内迅速作出反应,用“迦伯列”导弹齐射,结果叙军两艘“蚊子”级导弹艇、1艘“黄蜂”级导弹艇接连沉入幽深的海底。  

  以军导弹艇尝到甜头,决定乘胜追击。第二天夜里再次到埃及沿海搜索,在塞得港附近海域,与埃及4艘导弹艇不期而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偃旗息鼓之后,各方均称击沉对方3艘导弹艇。  

  次日,以海军司令希莱尔亲自出马,第三次寻衅于埃及海域。午夜时分,冤家路窄,埃及、以色列两支导弹艇群相遇。接连受挫、心有余悸的埃及导弹艇不等以军导弹艇靠近来个先发制人,急忙发射了几枚“冥河”导弹,然而,导弹射出后,竟不知去向,埃导弹艇指挥员情知不妙,下令掉转艇头向西逃进了亚历山大港。  

  在这场历史上首次导弹艇对导弹艇的海战中,埃、叙海军共有9艘导弹艇毁于“迦伯列”导弹之手,而埃及导弹艇射出的50枚“冥河”导弹却无一命中。  

  舰对舰导弹突击威力更加强大  自80年代以来的几场海战中,舰对舰导弹的突击威力更加强大,与此同时电子对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88年4月18日下午2时许,摧毁了伊朗石油平台后的美导弹巡洋舰“温赖特”号的警戒雷达屏幕上,突然闪现出一个小亮点。雷达操作手立即根据处理机提供的数据,判定这是一艘伊朗导弹艇。“温赖特”号舰长下令用无线电向它发出“不得靠近”的警告,同时命令全舰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伊导弹艇“乔桑”号收到信号后,根本不予理睬,依然高速冲来。  

  “乔桑”号上装有两座美制双联班“捕鲸叉”导弹发射装置,火力十分可观。眼看着敌方导弹艇越驶越近,美舰长怒不可遏,再次发出警告。话音刚落,只见火光闪亮,一枚导弹呼啸着朝巡洋舰飞来。  

  就在“捕鲸叉”导弹上的自导雷达开机,导弹朝捕捉到的目标快速飞来之时,美巡洋舰上的电子战系统迅速测出导弹雷达的频率,干扰机马上发出干扰电波,实施方位欺骗,将导弹引开。紧接着干扰弹点火发射,不一会儿空中形成一簇簇的铝箔条云,导弹的自导雷达误将其当作要攻击的目标,控制导弹转向铝箔条云飞去,最后在离“温赖特”号不远坠入大海。  

  与此同时,美编队中的护卫舰“辛普森”号急速向“乔桑”号发射了1枚“捕鲸叉”导弹。“乔桑”号艇体虽小,但因没有装设任何电子战装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导弹迎头袭来,却毫无招架之功,转眼间悼悼然葬入海底。  

  舰对舰导弹对抗中先发制敌是关键  

  鉴于几次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世界各国海军竞相研制、改进和购买适合未来海战所需要的舰对舰导弹。毫无疑问,舰对舰导弹及其发射平台在未来的海战中也将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今后的舰对舰导弹对抗中,只有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发制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充分利用舰载雷达的超视距探测能力和舰对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实施“防区外导弹攻击”必将成为未来海战中导弹攻击的基本样式。近几年来,现代舰载雷达的超视距探测和中继制导能力已经得到迅速发展。  

  今后,利用飞机或舰船作中继站进行探测和中继制导,幷装备小型超视距雷达,启用由飞机、舰船和卫星构成的综合探测——制导系统,将能充分发挥防区外发射舰对舰导弹的最大射程。  

  为了降低舰对舰导弹被敌舰发现的概率,增强其突防能力,各国海军对舰对舰导弹广泛地采用隐身技术、复合导引头和频率捷变技术;同时,采用多变弹道,使导弹在飞行末端突然进行高速多变的复杂机动,这些都将大大增加防御者拦截的困难。  

  总之,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中,舰对舰导弹的性能将有更大的提高,但其攻击的基本要求仍然必须遵循隐蔽突然、先机制敌的原则,即充分利用各种侦察手段,掌握敌方动向;采用多种佯动伪装措施,隐蔽战斗企图;在敌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海域迅速占领阵位,突然发起攻击,力争先敌发射导弹;切实组织空中掩护、侦察引导和电子对抗等战斗保障;同时根据攻击任务,选准攻击目标,确定最佳兵力组合和攻击方案,组成齐射队形,迅速占领阵位,形成有利的攻击态势,实施密集连续齐射;以及小群多路,分进合击.可以预料,只要存在海战,舰对舰导弹就是水面舰艇的劲敌。(本文原载于《迎接海洋世纪——现代海战》,李庆主编,李杰、周碧松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来源:新华军事博客)
火力集中投送,不等于火力投送平台集中
即使有超视距雷达支持,舰对舰用起来总是不如空对舰方便~~~

土鳖军yj62应该就是舰舰导弹射程最大化防区外攻击的结果~~~~````
如果海战爆发时双方没出动飞机怎么办?如果战斗中飞机另有任务无法及时对目标进行攻击怎么办?难道就干看着敌舰向自己发射导弹?
军舰装反舰导弹可以提供另一种打击选择,不至于到时候没别的咒念。
目前除了美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在海上空中指挥管制能力都很有限,根本无力指挥大量战机进行高密度攻击,舰载反舰导弹还是对舰作战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原帖由 爱华之苑 于 2008-8-18 23:06 发表


发射的13枚“冥河”导弹有32枚击中目标.


汗。。。。
我觉得电子对抗能力是关键之关键,能干扰敌方导弹,而不被敌方干扰我方导弹是制胜的前提。
原帖由 杨少凡 于 2008-8-19 11:00 发表
如果海战爆发时双方没出动飞机怎么办?如果战斗中飞机另有任务无法及时对目标进行攻击怎么办?难道就干看着敌舰向自己发射导弹?
军舰装反舰导弹可以提供另一种打击选择,不至于到时候没别的咒念。
目前除了美国之 ...

本身这种假设就很牵强!要发挥舰射弹的射程就必须依靠空中平台的引导。要是舰对舰对射概率还是很低。特别是自卫过程中的使用基本上不会超过40公里!很多战例都是在很短射程内。
原帖由 Ericsson1979 于 2008-8-19 16:40 发表

本身这种假设就很牵强!要发挥舰射弹的射程就必须依靠空中平台的引导。要是舰对舰对射概率还是很低。特别是自卫过程中的使用基本上不会超过40公里!很多战例都是在很短射程内。


》》》虽说二战后没什么大规模海战,但真实战例也不少,88年波斯湾危机时美国海军巡洋舰“温赖特”号面对伊朗女勇士级导弹艇的敌意逼近和攻击时,以老美强大的空中力量,咋没召唤飞机解决这个小目标,而是自己用“标准”导弹解决掉了呢?
原帖由 杨少凡 于 2008-8-19 17:01 发表


》》》虽说二战后没什么大规模海战,但真实战例也不少,88年波斯湾危机时美国海军巡洋舰“温赖特”号面对伊朗女勇士级导弹艇的敌意逼近和攻击时,以老美强大的空中力量,咋没召唤飞机解决这个小目标,而是自己用 ...

这个战例恰恰说明了发挥不了舰射弹的作用!前边击沉的导弹艇和护卫舰难道不是A-6的功劳?那为何舰射鱼叉的战绩又那么差呢?被击沉的导弹艇是不是进入40里的视距内?而且在那么狭窄海域的冲突就是给你YJ-62又有什么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