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上海袭警案再反思:部分公众的反应耐人寻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16:16
文章提交者:转帖专业户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008年07月17日 08:18:47  来源:央视-《新闻1+1》



    持刀闯入警局,导致六死五伤,杨佳袭警事件引发社会关注。面对令人震惊的惨案,部分公众的反应却耐人寻味,怜惜同情、冷漠相对的态度背后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从马加爵案到杨佳袭警事件,面对各种原因复杂的极端暴力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去理性分析看待?(央视)《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关注北京青年杨佳上海袭警案,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个下个月就到28岁的北京青年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上海会一连杀死六名警察。那么在这种不理解的声音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居然有声音在赞许杨佳的所作所为,甚至称杨佳为义士。岩松你怎么看待这些人对杨佳的这种赞许?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我觉得“赞许”是要加引号的,杨佳犯罪了,但当我们看到有人评价杨佳为义士这种现象的时候,内心会犯嘀咕,的确我们自己也需要去反思,社会也需要去反思,怎么样有一种更和谐的社会和我们的心灵世界。

    主持人:

    《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首先我们还是来关注杨佳这个人。

    (播放短片)

    解说:

    7月14号,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对涉嫌散播上海袭警案内幕谣言的郏啸寅批准逮捕,一时间,杨佳袭警案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独闯上海公安局闸北分局,连刺11人,死亡6人,重伤5人。7月1号,北京青年杨佳用这样极端的方式瞬间成为了全国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根据上海警方公布的案情,案发当天,杨佳一手持刀,一手持催泪瓦斯,在闸北分局底楼大厅、过道等不同处先后袭击了一名保安和四名民警;随后,杨佳从一楼窜入南侧消防楼梯,爬上九楼,持刀向48岁交警徐维亚发动突然袭击,徐维亚全身多处被刺倒地;杨佳又从消防梯窜至十楼,刺伤27岁交警王凌云;接着杨佳窜到十一楼,又对49岁民警李珂连刺数刀,李珂胸腹部受重创,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就这样,28岁的杨佳一人制造了这场惊天血案。

    案发后,许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有多少深仇大恨,能让他采取如此不计后果的残忍手段。

    据杨佳自己交待,他此次行凶是因为对去年10月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闸北分局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而实施的。

    上海市人民检查院第二分院工作人员:

    我们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工作人员,现在你仔细地看一看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

    解说:

    7月2号下午,也就是杨佳袭警后的第二天,郏啸寅在网络上发表了题为《上海袭警事件内幕》的帖子,在帖子中,郏啸寅称杨佳因接受闸北公安分局民警盘查时遭殴打,致使其丧失生育能力而萌生报复袭警等内容,该文随即被其他网站大量转载,检察院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为,对郏啸寅进行了批捕。

    关于杨佳一案还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在网上,许多人对杨佳行凶杀人的行为多有同情,甚至还有部分网友在网上高呼杨佳为义士。面对这样一场血腥的案件,部分公众的情绪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主持人:

    人们同情弱者这种情绪早已有之,但为什么对这件事儿上,因为杨佳毕竟杀了六个人,而且让五个人重伤,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去同情他,甚至称他为义士?

    白岩松:

    你说回到具体这个事件本身的时候谁是弱者?他手持的是凶器,而被他刺死以及刺伤的人当时没有任何的防备,而且恐怕手上也没有任何的武器,从那一个角度来说他是强者。

    但是我觉得这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恐怕不是一个理由就可以解释得清的,可能既有一个长期以来大家会觉得警察有一些做法是不是应该改正的,因此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情绪,这是一种,但是警察也在改变之中。

    第二种可能是,好多人把这个时候具体警察的生命忽略不计了,而是把这些具体的生命幻化成了一种强力的机构,于是大家看到了一个个体在跟一个强力机构,跟警察机关这样的博弈,而且局部的时候他还赢了,于是有了这种个体像“大侠”的感觉。

    第三个,大家可能生活中也是因为这个工资没涨,或者那个曾经遭受过审查,或者怎么样,各自有各自的烦闷,因此拿这个事件在这一个局部的时间当成了一个出气口。我觉得这些因素都有,但是这些因素既有,也不是一个可以在网络,可以在生活空间里头去发布,这个时候完全生命被忽略到了。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让所有人更加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一个生命遇险都有几十人去一起进行救援这样的一个大地震,为什么几乎是在短短的时间之后又出现了这样一个对生命的漠视呢?那么那六个警察的生命呢?我觉得这个东西大家必须要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但是当我们听杨佳讲述他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从他这个角度讲述的时候,他到上海去玩儿,然后他租用自行车被警察给查扣了,认为他这是赃车,这件事情后来还杨佳清白了,但杨佳就认为你还我清白还不行,我一定要找个说法,他是这种杀人的动机。可能一些人同情杨佳,并且赞许杨佳这种说法,恐怕他们会联想到在以前公安还有检察机关一直在治理的刑讯逼供这样的事实,但是这种联想恐怕就像你刚才说的。

    白岩松:

    这些年每年的时候,我们几乎在“两会”、在平常的日子里都在采访高法的、高检的,我们非常清楚看到这些年来越来越树立以人为本这样的概念,过去的确曾经有过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在案例当中,即使在最近,也许也会看到局部的地区,会有局部的警察更武断的、更粗暴的使用警力这样的一种事件,因此在大家的心里有个阴影,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恢复形象,建立一个全新的形象需要一个过程。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其实恰恰看到了一个遇刺警察的夫人写的一篇博客,我相信好多人也看到了,开始还说这个博客是不是她自己写的,后来经过证实是她自己写的,我们现在在PPT里也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我就不复原具体的局部,但这里有几句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

    首先她说,当看到了很多视嫌犯的凶残视而不见,反而质疑警察无能的行为等等,她作为一个遇难警察的妻子感到非常的伤心和愤怒,她说这是让我再次迎来了致命的打击。接着她还做了一个解释,当时她的丈夫是在11楼里,11楼除了他丈夫的办公室和一个机房再没有其他的人,你说他会有什么防备吗?那个机房里的声音非常大,还有两名同事是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的。他的丈夫一米八六,非常健壮,曾经一个人跟多名歹徒搏斗还是赢家,可见如果要是他恢复一个我是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当中的时候,也许杨佳即使有凶器,也可能不能置这个警察于死地,但是没有任何的防备,刺进去了,而且经过了一番搏斗。后来他妻子在博客里还说,可能正是因为我丈夫和他的这种搏斗延缓了时间,使他不能再往更高的楼层去再伤害其他警察。

    可是还是回到这一个夫人说的,我再次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是啊,这是生命啊。为什么在六个生命的面前,居然有了对杨佳赞美这样的语言,我觉得这一块的确值得我们反思,树立每一个公众内心拥有一种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意识和对生命的这样一种怜悯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

    你说的很重要,但问题是这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人在分析杨佳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目前对于杨佳这个人的鉴定,他精神上没有问题,他不是一个精神病,那他采取这样的一种举动,而且后来我们再看到他被捕之后的举动,他是非常有法律意识的,这样的一个理智的、有法律意识的人为什么会在那种情况下采取这样的一种极端的举措?

    白岩松:

    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拿这样的事情直接划成一个等号,首先我们一起可能都看了,后来复原了,当时警察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因为他是骑了一辆没有牌照、没有证的自行车,当时盘查过程整个的对话我都看了。他说过这样的话,凭什么其他人不查你只查我等等这样的对话,通过公布的那个对话来看,这里他的确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把他想像成自己,如果我骑的是一辆没有牌照和证件的自行车,警察去查的话是不是应该的,之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我觉得慢慢警察也应该给我们更多的细节。比如说刚才造谣的,我也看了造谣的这个人,这是一个苏州的小伙子,他的网名叫“刁民”,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叫“大胆刁民”,但是后来他被抓到了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太懂法律,以为网上乱讲不用负责任,我现在很后悔,他说我是为了出风头,越离奇,越有挑逗性,点击率就会越高,因此想到用他不能生育等等这样的事情来吸引了点击率。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回头去想,是不是还有一些细节我们也需要关注,之所以很多人给了他正面的一些“义士”等等的称号,是不是跟另外的一些描述也有关系,比如说说他很守规矩,小的时候曾经劝阻他父亲不要乱扔烟头,而且会在汽车上给人让座等等这样一系列的细节,让大家直观产生了一个判断叫“好人”。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恰恰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内心是好人,是不是就不会成为坏人?每一个人是复杂的,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告别非黑即白这样一种判断的理论,可能一方面他会让座,另一方面也会犯罪。比如说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是忽略的,他住五楼,跟六楼的邻居发生冲突,他曾把邻居的门都踹坏了,又看到他非常冲动,在那件事上应该叫冲动的一面,最后刺杀警察的时候当然就是暴虐。所以一个人的身上,我觉得我们慢慢的可能会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也经常拿自己去想,可能在我的身上也会有一些优点,但是某些局部的时间,这种冲动,或者一些个别的因素,我又走向了另外一面,每个人都太复杂了,很难用一个具体的因去跟后面的果直接挂靠在一起,我们需要考虑更复杂的人性。

    主持人:

    岩松你怎么看待这种以一种独特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这么一种说法,就是说为什么是杨佳做出这种事,因为杨佳是作为一个大城市,是一个北京市的青年到上海去玩儿,所以当警察去扣他的时候,他敢问警察这样的为什么,为什么你查我不查别人,如果我们换一下,把这个主人公换成一个由农村到上海去玩儿的青年,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白岩松:

    的确我看到了有这样的评论,作为一个北京人,可能拥有某种心理优势,认为(任何人)你怎么能查我呢?他甚至会产生一种心理优势,可是我同样觉得在任何一个大城市的话,一方面这种心理的优势其实不太靠得住,首先应该一个大城市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守法、理性等等很多的因素,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拿这一点去看它最初的起因。首先那件事情该不该查,查的过程虽然现在公布了,我们希望有其他的公布。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说现在抓到了造谣的人,而且他也都承认的确是造谣,刚才我也给大家念了一些东西,但是如果再进一步,也应该有一个司法的医学方面的鉴定,比如说,到底生育功能有没有出问题,这样比只有口供更有说服力。给大家一个更加清晰的答案,那就会更好。

    我觉得杨佳这件事情的确非常复杂,但是不管怎么复杂,的确,刚才陈述的某些理由都有大家可以思考的一种基础,但是它不是我们可以漠视生命的一个原因,六个生命,这个时候经过了一场大地震之后,我们更该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

    今天我们的节目关注的是北京青年杨佳在上海的袭警案,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杨佳为什么在上海会使得六死五伤?对警察造成这样的伤害,他这种做法让很多人都想不清楚为什么,但如果我们回顾这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类似事件的话,我们同样难以理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案例。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杨佳的个人博客,在这个深蓝色背景的博客中,他给自己起名叫“非常的妖”,头像是一张风景照片,在兴趣爱好栏中他这样写着:户外登山,徒步越野,摄影,在图书馆找本书看一天。袭警事件发生后,这个博客被网友从众多博客中寻找出来。博客中虽然文字很少,但却有很多的照片,绝大部分都是他在旅游中拍摄的。

    杨佳博客上唯一一篇日志发表于今年6月4号,上面记载了一次在北京爬山的经历,文章的结尾处这样写着,“下周再有这样的活动还参加,争取一直保持在头队”,然而他的博客却就此沉寂。

    在这场袭警悲剧发生之前,28岁的北京青年杨佳是一个不怎么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人,他像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喜欢运动,有自己的爱好。小学的同学说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他的初中老师说他,成绩平平,比较打蔫,初中时他的父母离异,之后他一直跟随着母亲生活。

    照片中的杨佳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和伙伴们一起显得很开心。和他一同出行过的驴友说,杨佳在圈内被大家昵称为“妖”,参加活动时很主动,话不多,但乐于助人,见到漂亮女孩很腼腆。

    在他的博客上,他还打趣地介绍自己是“一个大龄光棍,现在最想结交的就是美女”一句诙谐的自嘲,这也让人看到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为何踏上了一次没有归途的旅程。

    “性格孤僻”的结论似乎像是个模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马加爵、邱新华等几起震惊国人的凶杀案,这几起案件中,凶手都是被指为性格孤僻,这更像是人们想要找到一个他们与正常人不同的所在,但是在这样的人群中、笑容下,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

    主持人:

    那么杨佳做出来这种非常极端的举措,人们就在猜想跟他的性格、跟他的心理有没有一些原因呢?有没有一些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犯罪心理学教授高锋,高教授也是国内知名的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

    高教授您好。

    高锋(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

    董倩你好。

    主持人:

    高教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您怎么分析杨佳做出来的这种举动?

    高锋:

    是这样的,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站在事实和科学的角度澄清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悖论,什么呢?仿佛杨佳对警察的恶劣、超常的攻击程度是跟我们警察的某些执法不规范连接在一起的,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杨佳的这个行为是典型的超强性的一种攻击性反应。他有三点反常。

    第一个,他在受到盘查,跟我们警方发生冲突的半年以后才开始这么一个活动,他被盘查是在去年,而他攻击的活动在今年,从一般情况来看,他应该随着时间的淡化,情绪的逐渐的冷静会淡化,但是他却愈演愈烈。

    第二个,他这个活动在预谋的状态进行,但是又是在模糊的状态下去推动的。你看他一个人拿着刀子闯进了闸北公安局,他想对警察进行攻击,但是最终攻击到什么程度,他心理是没有数的,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拿着刀子去了以后,一人能够伤及十人,夺走六个人的生命,这是他想不到的,想不到他去干嘛?他就是拼命,拼到什么程度他很模糊。一般犯罪人的那种自我防御精密的设计不太可能,把犯罪的地点设到公安局里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几乎是空前绝后,这是第二个反常。

    第三个,冲进公安局以后,在闸北分局连续杀人,在几人已经发生倒地,当场致命的情况下,依然继续进行系列杀人,所以他的情况典型的就符合犯罪心理学里面说的那种出格行为,他是“不定时聚合爆发”的一种肆虐犯罪的杀人的典型心态,哪来的呢?不是说他心理不正常。第一个,他12岁父母离异;第二个,单独母亲带着他;第三个,跟父亲长期没有联络;第四个,对社会的消极心理在脑子积存的太多。可以这么说,即使杨佳没有攻击警察,遇到类似的所谓对他认为不公平的待遇和反映,他同样会攻击他人,他这个行为迟早会发生,发生在谁的身上就说不清楚了。十万个人难出一个杨佳,五十年难得出一次。

    主持人:

    高教授,我很想知道,这件事儿发生了以后,您站在这样一个公共危机干预的这么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从公众的角度,从警察的角度,从这件事里面应当吸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训?

    高锋:

    应该说教训是深刻的。

    第一个,我们在执法的方面还得继续柔性化,更加规范,在我们执法的过程当中以最大的限度能够平缓检查,减少“硬仗”,抑制对方的反感情绪。

    第二,偌大一个公安分局不能不设基本的保卫力量。

    第三,当他拿着利刃闯进办公室,当第一个警察倒地,后面的救援应该跟上,并且要加强警察的自我防范,制止犯罪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仅是在特警,在刑警、治安警,同样在坐办公室的警察也是基本必不可少的,做到后面这一点,我们就完全可以避免最大的牺牲。所以这次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而且惨痛的。

    主持人:

    好,谢谢高锋教授。

    考虑到杨佳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至少提了一个醒,因为心理看不见,摸不着,恐怕也给警方提了一个醒,到底应该怎么做。

    白岩松:

    的确你发现最近一些年来,从国外一直到国内,这种非传统性的犯罪在明显增加,为什么叫非传统性的犯罪呢?心理缺陷、性格缺陷、人格缺陷,甚至无理由犯罪。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日本东京我们看到,秋叶原6月8号,距离杨佳那个案件只有20多天,我们现在在PPT里能够看到,当时他自己去买凶器,都已经监控录像拍下来了,后来还在网上说,我就要去秋叶原去犯罪,大家都用一传统的思维,哪有人犯罪先告诉别人的,结果他真的就到了现场,导致七人死亡,十人受伤,没有任何人认识,所以日本称之为无差别杀人事件,什么意思呢?如果用中文来理解的话就叫无缘无故地残杀无辜。我专门针对这个事问了警察,警察告诉我最难破的案就是无缘无故的案,因为传统的侦破方案一定要找到千丝万缕之间的关系,但是当由于性格缺陷或者人格缺陷甚至精神缺陷而导致的无理由犯罪的时候,你就找不到传统破案过程中的蛛丝马迹,你完全不知道他为什么犯罪。

    我觉得随着犯罪的后现代感在增强,有多人孤僻、性格有缺陷等等,我觉得生活中要更加强化以人为本,看似这是一个很政治的四个字,其实非常重要,当你意识到生活中很多遇到需要派遣和性格有一些缺陷的人的时候,社会如果不是关闭大门,不是冷漠,甚至比如说在执法,刚才高教授也都谈到了,我们各方各面都是一种柔化的、和谐的,可能他的反应就不会过格,我也注意到有的公安机关已经在过去几年强调,要注意小区或者社会当中一些性格有缺陷,有孤僻的人等等,经常找他们聊聊,让他们有个宣泄口,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转变的意识。

    另外,其实大的背后还需要每一个人以人为本的意识增强,对生命有一种更高的尊重,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说政府该不该以人为本?当然,该不该每一个生命都付出巨大的代价?都要去挽救它?该,但是一届又一届的政府都跟我们每一个人紧密相关,我们也有可能成为未来政府当中的人,如果我们今天是夸杨佳为义士,是这样一种生命观的时候,将来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以人为本和完全尊重生命的政府呢?它就是我们,我们其实之间不是一个对立的感觉,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未来政府中很多的人。所以这一点更让大家会有一种担心。我觉得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杨佳案提醒我们,必须去考虑很多新的犯罪;另一方面,以人为本一定要落到最实最实处。

    主持人:

    前一段时间你采访北京市公案局长马振川,你们有没有谈及到这件事?

    白岩松:

    没具体谈到这件事,但是我注意到了几年之中,他特别谈到,我们过去几年就在强调,对普通的如果性格有一些缺陷等等的人要经常去聊聊,警察要去跟他们进行沟通,有一些疏通,就是这种心理的疏通,我觉得不仅北京,上海、广州,全国各地的警察也应该更加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种意识,一种新的犯罪潜在的环境就是无理由犯罪,心理缺陷式犯罪,但是我们不是说杨佳就一定是这样,也许还会有更多的,随着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会有更多的事实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也许我们今天的一些判断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即使这样,这种意识要增强。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而且人民越来越发展,你很难理解……文章提交者:转帖专业户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008年07月17日 08:18:47  来源:央视-《新闻1+1》



    持刀闯入警局,导致六死五伤,杨佳袭警事件引发社会关注。面对令人震惊的惨案,部分公众的反应却耐人寻味,怜惜同情、冷漠相对的态度背后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从马加爵案到杨佳袭警事件,面对各种原因复杂的极端暴力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去理性分析看待?(央视)《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关注北京青年杨佳上海袭警案,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个下个月就到28岁的北京青年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上海会一连杀死六名警察。那么在这种不理解的声音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居然有声音在赞许杨佳的所作所为,甚至称杨佳为义士。岩松你怎么看待这些人对杨佳的这种赞许?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我觉得“赞许”是要加引号的,杨佳犯罪了,但当我们看到有人评价杨佳为义士这种现象的时候,内心会犯嘀咕,的确我们自己也需要去反思,社会也需要去反思,怎么样有一种更和谐的社会和我们的心灵世界。

    主持人:

    《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首先我们还是来关注杨佳这个人。

    (播放短片)

    解说:

    7月14号,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对涉嫌散播上海袭警案内幕谣言的郏啸寅批准逮捕,一时间,杨佳袭警案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独闯上海公安局闸北分局,连刺11人,死亡6人,重伤5人。7月1号,北京青年杨佳用这样极端的方式瞬间成为了全国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根据上海警方公布的案情,案发当天,杨佳一手持刀,一手持催泪瓦斯,在闸北分局底楼大厅、过道等不同处先后袭击了一名保安和四名民警;随后,杨佳从一楼窜入南侧消防楼梯,爬上九楼,持刀向48岁交警徐维亚发动突然袭击,徐维亚全身多处被刺倒地;杨佳又从消防梯窜至十楼,刺伤27岁交警王凌云;接着杨佳窜到十一楼,又对49岁民警李珂连刺数刀,李珂胸腹部受重创,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就这样,28岁的杨佳一人制造了这场惊天血案。

    案发后,许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有多少深仇大恨,能让他采取如此不计后果的残忍手段。

    据杨佳自己交待,他此次行凶是因为对去年10月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闸北分局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而实施的。

    上海市人民检查院第二分院工作人员:

    我们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工作人员,现在你仔细地看一看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

    解说:

    7月2号下午,也就是杨佳袭警后的第二天,郏啸寅在网络上发表了题为《上海袭警事件内幕》的帖子,在帖子中,郏啸寅称杨佳因接受闸北公安分局民警盘查时遭殴打,致使其丧失生育能力而萌生报复袭警等内容,该文随即被其他网站大量转载,检察院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为,对郏啸寅进行了批捕。

    关于杨佳一案还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在网上,许多人对杨佳行凶杀人的行为多有同情,甚至还有部分网友在网上高呼杨佳为义士。面对这样一场血腥的案件,部分公众的情绪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主持人:

    人们同情弱者这种情绪早已有之,但为什么对这件事儿上,因为杨佳毕竟杀了六个人,而且让五个人重伤,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去同情他,甚至称他为义士?

    白岩松:

    你说回到具体这个事件本身的时候谁是弱者?他手持的是凶器,而被他刺死以及刺伤的人当时没有任何的防备,而且恐怕手上也没有任何的武器,从那一个角度来说他是强者。

    但是我觉得这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恐怕不是一个理由就可以解释得清的,可能既有一个长期以来大家会觉得警察有一些做法是不是应该改正的,因此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情绪,这是一种,但是警察也在改变之中。

    第二种可能是,好多人把这个时候具体警察的生命忽略不计了,而是把这些具体的生命幻化成了一种强力的机构,于是大家看到了一个个体在跟一个强力机构,跟警察机关这样的博弈,而且局部的时候他还赢了,于是有了这种个体像“大侠”的感觉。

    第三个,大家可能生活中也是因为这个工资没涨,或者那个曾经遭受过审查,或者怎么样,各自有各自的烦闷,因此拿这个事件在这一个局部的时间当成了一个出气口。我觉得这些因素都有,但是这些因素既有,也不是一个可以在网络,可以在生活空间里头去发布,这个时候完全生命被忽略到了。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让所有人更加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一个生命遇险都有几十人去一起进行救援这样的一个大地震,为什么几乎是在短短的时间之后又出现了这样一个对生命的漠视呢?那么那六个警察的生命呢?我觉得这个东西大家必须要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但是当我们听杨佳讲述他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从他这个角度讲述的时候,他到上海去玩儿,然后他租用自行车被警察给查扣了,认为他这是赃车,这件事情后来还杨佳清白了,但杨佳就认为你还我清白还不行,我一定要找个说法,他是这种杀人的动机。可能一些人同情杨佳,并且赞许杨佳这种说法,恐怕他们会联想到在以前公安还有检察机关一直在治理的刑讯逼供这样的事实,但是这种联想恐怕就像你刚才说的。

    白岩松:

    这些年每年的时候,我们几乎在“两会”、在平常的日子里都在采访高法的、高检的,我们非常清楚看到这些年来越来越树立以人为本这样的概念,过去的确曾经有过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在案例当中,即使在最近,也许也会看到局部的地区,会有局部的警察更武断的、更粗暴的使用警力这样的一种事件,因此在大家的心里有个阴影,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恢复形象,建立一个全新的形象需要一个过程。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其实恰恰看到了一个遇刺警察的夫人写的一篇博客,我相信好多人也看到了,开始还说这个博客是不是她自己写的,后来经过证实是她自己写的,我们现在在PPT里也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我就不复原具体的局部,但这里有几句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

    首先她说,当看到了很多视嫌犯的凶残视而不见,反而质疑警察无能的行为等等,她作为一个遇难警察的妻子感到非常的伤心和愤怒,她说这是让我再次迎来了致命的打击。接着她还做了一个解释,当时她的丈夫是在11楼里,11楼除了他丈夫的办公室和一个机房再没有其他的人,你说他会有什么防备吗?那个机房里的声音非常大,还有两名同事是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的。他的丈夫一米八六,非常健壮,曾经一个人跟多名歹徒搏斗还是赢家,可见如果要是他恢复一个我是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当中的时候,也许杨佳即使有凶器,也可能不能置这个警察于死地,但是没有任何的防备,刺进去了,而且经过了一番搏斗。后来他妻子在博客里还说,可能正是因为我丈夫和他的这种搏斗延缓了时间,使他不能再往更高的楼层去再伤害其他警察。

    可是还是回到这一个夫人说的,我再次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是啊,这是生命啊。为什么在六个生命的面前,居然有了对杨佳赞美这样的语言,我觉得这一块的确值得我们反思,树立每一个公众内心拥有一种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意识和对生命的这样一种怜悯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

    你说的很重要,但问题是这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人在分析杨佳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目前对于杨佳这个人的鉴定,他精神上没有问题,他不是一个精神病,那他采取这样的一种举动,而且后来我们再看到他被捕之后的举动,他是非常有法律意识的,这样的一个理智的、有法律意识的人为什么会在那种情况下采取这样的一种极端的举措?

    白岩松:

    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拿这样的事情直接划成一个等号,首先我们一起可能都看了,后来复原了,当时警察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因为他是骑了一辆没有牌照、没有证的自行车,当时盘查过程整个的对话我都看了。他说过这样的话,凭什么其他人不查你只查我等等这样的对话,通过公布的那个对话来看,这里他的确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把他想像成自己,如果我骑的是一辆没有牌照和证件的自行车,警察去查的话是不是应该的,之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我觉得慢慢警察也应该给我们更多的细节。比如说刚才造谣的,我也看了造谣的这个人,这是一个苏州的小伙子,他的网名叫“刁民”,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叫“大胆刁民”,但是后来他被抓到了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太懂法律,以为网上乱讲不用负责任,我现在很后悔,他说我是为了出风头,越离奇,越有挑逗性,点击率就会越高,因此想到用他不能生育等等这样的事情来吸引了点击率。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回头去想,是不是还有一些细节我们也需要关注,之所以很多人给了他正面的一些“义士”等等的称号,是不是跟另外的一些描述也有关系,比如说说他很守规矩,小的时候曾经劝阻他父亲不要乱扔烟头,而且会在汽车上给人让座等等这样一系列的细节,让大家直观产生了一个判断叫“好人”。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恰恰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内心是好人,是不是就不会成为坏人?每一个人是复杂的,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告别非黑即白这样一种判断的理论,可能一方面他会让座,另一方面也会犯罪。比如说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是忽略的,他住五楼,跟六楼的邻居发生冲突,他曾把邻居的门都踹坏了,又看到他非常冲动,在那件事上应该叫冲动的一面,最后刺杀警察的时候当然就是暴虐。所以一个人的身上,我觉得我们慢慢的可能会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也经常拿自己去想,可能在我的身上也会有一些优点,但是某些局部的时间,这种冲动,或者一些个别的因素,我又走向了另外一面,每个人都太复杂了,很难用一个具体的因去跟后面的果直接挂靠在一起,我们需要考虑更复杂的人性。

    主持人:

    岩松你怎么看待这种以一种独特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这么一种说法,就是说为什么是杨佳做出这种事,因为杨佳是作为一个大城市,是一个北京市的青年到上海去玩儿,所以当警察去扣他的时候,他敢问警察这样的为什么,为什么你查我不查别人,如果我们换一下,把这个主人公换成一个由农村到上海去玩儿的青年,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白岩松:

    的确我看到了有这样的评论,作为一个北京人,可能拥有某种心理优势,认为(任何人)你怎么能查我呢?他甚至会产生一种心理优势,可是我同样觉得在任何一个大城市的话,一方面这种心理的优势其实不太靠得住,首先应该一个大城市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守法、理性等等很多的因素,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拿这一点去看它最初的起因。首先那件事情该不该查,查的过程虽然现在公布了,我们希望有其他的公布。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说现在抓到了造谣的人,而且他也都承认的确是造谣,刚才我也给大家念了一些东西,但是如果再进一步,也应该有一个司法的医学方面的鉴定,比如说,到底生育功能有没有出问题,这样比只有口供更有说服力。给大家一个更加清晰的答案,那就会更好。

    我觉得杨佳这件事情的确非常复杂,但是不管怎么复杂,的确,刚才陈述的某些理由都有大家可以思考的一种基础,但是它不是我们可以漠视生命的一个原因,六个生命,这个时候经过了一场大地震之后,我们更该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

    今天我们的节目关注的是北京青年杨佳在上海的袭警案,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杨佳为什么在上海会使得六死五伤?对警察造成这样的伤害,他这种做法让很多人都想不清楚为什么,但如果我们回顾这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类似事件的话,我们同样难以理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案例。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杨佳的个人博客,在这个深蓝色背景的博客中,他给自己起名叫“非常的妖”,头像是一张风景照片,在兴趣爱好栏中他这样写着:户外登山,徒步越野,摄影,在图书馆找本书看一天。袭警事件发生后,这个博客被网友从众多博客中寻找出来。博客中虽然文字很少,但却有很多的照片,绝大部分都是他在旅游中拍摄的。

    杨佳博客上唯一一篇日志发表于今年6月4号,上面记载了一次在北京爬山的经历,文章的结尾处这样写着,“下周再有这样的活动还参加,争取一直保持在头队”,然而他的博客却就此沉寂。

    在这场袭警悲剧发生之前,28岁的北京青年杨佳是一个不怎么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人,他像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喜欢运动,有自己的爱好。小学的同学说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他的初中老师说他,成绩平平,比较打蔫,初中时他的父母离异,之后他一直跟随着母亲生活。

    照片中的杨佳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和伙伴们一起显得很开心。和他一同出行过的驴友说,杨佳在圈内被大家昵称为“妖”,参加活动时很主动,话不多,但乐于助人,见到漂亮女孩很腼腆。

    在他的博客上,他还打趣地介绍自己是“一个大龄光棍,现在最想结交的就是美女”一句诙谐的自嘲,这也让人看到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为何踏上了一次没有归途的旅程。

    “性格孤僻”的结论似乎像是个模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马加爵、邱新华等几起震惊国人的凶杀案,这几起案件中,凶手都是被指为性格孤僻,这更像是人们想要找到一个他们与正常人不同的所在,但是在这样的人群中、笑容下,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

    主持人:

    那么杨佳做出来这种非常极端的举措,人们就在猜想跟他的性格、跟他的心理有没有一些原因呢?有没有一些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犯罪心理学教授高锋,高教授也是国内知名的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

    高教授您好。

    高锋(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

    董倩你好。

    主持人:

    高教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您怎么分析杨佳做出来的这种举动?

    高锋:

    是这样的,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站在事实和科学的角度澄清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悖论,什么呢?仿佛杨佳对警察的恶劣、超常的攻击程度是跟我们警察的某些执法不规范连接在一起的,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杨佳的这个行为是典型的超强性的一种攻击性反应。他有三点反常。

    第一个,他在受到盘查,跟我们警方发生冲突的半年以后才开始这么一个活动,他被盘查是在去年,而他攻击的活动在今年,从一般情况来看,他应该随着时间的淡化,情绪的逐渐的冷静会淡化,但是他却愈演愈烈。

    第二个,他这个活动在预谋的状态进行,但是又是在模糊的状态下去推动的。你看他一个人拿着刀子闯进了闸北公安局,他想对警察进行攻击,但是最终攻击到什么程度,他心理是没有数的,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拿着刀子去了以后,一人能够伤及十人,夺走六个人的生命,这是他想不到的,想不到他去干嘛?他就是拼命,拼到什么程度他很模糊。一般犯罪人的那种自我防御精密的设计不太可能,把犯罪的地点设到公安局里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几乎是空前绝后,这是第二个反常。

    第三个,冲进公安局以后,在闸北分局连续杀人,在几人已经发生倒地,当场致命的情况下,依然继续进行系列杀人,所以他的情况典型的就符合犯罪心理学里面说的那种出格行为,他是“不定时聚合爆发”的一种肆虐犯罪的杀人的典型心态,哪来的呢?不是说他心理不正常。第一个,他12岁父母离异;第二个,单独母亲带着他;第三个,跟父亲长期没有联络;第四个,对社会的消极心理在脑子积存的太多。可以这么说,即使杨佳没有攻击警察,遇到类似的所谓对他认为不公平的待遇和反映,他同样会攻击他人,他这个行为迟早会发生,发生在谁的身上就说不清楚了。十万个人难出一个杨佳,五十年难得出一次。

    主持人:

    高教授,我很想知道,这件事儿发生了以后,您站在这样一个公共危机干预的这么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从公众的角度,从警察的角度,从这件事里面应当吸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训?

    高锋:

    应该说教训是深刻的。

    第一个,我们在执法的方面还得继续柔性化,更加规范,在我们执法的过程当中以最大的限度能够平缓检查,减少“硬仗”,抑制对方的反感情绪。

    第二,偌大一个公安分局不能不设基本的保卫力量。

    第三,当他拿着利刃闯进办公室,当第一个警察倒地,后面的救援应该跟上,并且要加强警察的自我防范,制止犯罪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仅是在特警,在刑警、治安警,同样在坐办公室的警察也是基本必不可少的,做到后面这一点,我们就完全可以避免最大的牺牲。所以这次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而且惨痛的。

    主持人:

    好,谢谢高锋教授。

    考虑到杨佳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至少提了一个醒,因为心理看不见,摸不着,恐怕也给警方提了一个醒,到底应该怎么做。

    白岩松:

    的确你发现最近一些年来,从国外一直到国内,这种非传统性的犯罪在明显增加,为什么叫非传统性的犯罪呢?心理缺陷、性格缺陷、人格缺陷,甚至无理由犯罪。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日本东京我们看到,秋叶原6月8号,距离杨佳那个案件只有20多天,我们现在在PPT里能够看到,当时他自己去买凶器,都已经监控录像拍下来了,后来还在网上说,我就要去秋叶原去犯罪,大家都用一传统的思维,哪有人犯罪先告诉别人的,结果他真的就到了现场,导致七人死亡,十人受伤,没有任何人认识,所以日本称之为无差别杀人事件,什么意思呢?如果用中文来理解的话就叫无缘无故地残杀无辜。我专门针对这个事问了警察,警察告诉我最难破的案就是无缘无故的案,因为传统的侦破方案一定要找到千丝万缕之间的关系,但是当由于性格缺陷或者人格缺陷甚至精神缺陷而导致的无理由犯罪的时候,你就找不到传统破案过程中的蛛丝马迹,你完全不知道他为什么犯罪。

    我觉得随着犯罪的后现代感在增强,有多人孤僻、性格有缺陷等等,我觉得生活中要更加强化以人为本,看似这是一个很政治的四个字,其实非常重要,当你意识到生活中很多遇到需要派遣和性格有一些缺陷的人的时候,社会如果不是关闭大门,不是冷漠,甚至比如说在执法,刚才高教授也都谈到了,我们各方各面都是一种柔化的、和谐的,可能他的反应就不会过格,我也注意到有的公安机关已经在过去几年强调,要注意小区或者社会当中一些性格有缺陷,有孤僻的人等等,经常找他们聊聊,让他们有个宣泄口,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转变的意识。

    另外,其实大的背后还需要每一个人以人为本的意识增强,对生命有一种更高的尊重,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说政府该不该以人为本?当然,该不该每一个生命都付出巨大的代价?都要去挽救它?该,但是一届又一届的政府都跟我们每一个人紧密相关,我们也有可能成为未来政府当中的人,如果我们今天是夸杨佳为义士,是这样一种生命观的时候,将来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以人为本和完全尊重生命的政府呢?它就是我们,我们其实之间不是一个对立的感觉,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未来政府中很多的人。所以这一点更让大家会有一种担心。我觉得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杨佳案提醒我们,必须去考虑很多新的犯罪;另一方面,以人为本一定要落到最实最实处。

    主持人:

    前一段时间你采访北京市公案局长马振川,你们有没有谈及到这件事?

    白岩松:

    没具体谈到这件事,但是我注意到了几年之中,他特别谈到,我们过去几年就在强调,对普通的如果性格有一些缺陷等等的人要经常去聊聊,警察要去跟他们进行沟通,有一些疏通,就是这种心理的疏通,我觉得不仅北京,上海、广州,全国各地的警察也应该更加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种意识,一种新的犯罪潜在的环境就是无理由犯罪,心理缺陷式犯罪,但是我们不是说杨佳就一定是这样,也许还会有更多的,随着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会有更多的事实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也许我们今天的一些判断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即使这样,这种意识要增强。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而且人民越来越发展,你很难理解……
记得911时,死了n多米蒂平民,但世界上还是叫好的人多。。。。。。
杨佳杀警察的事情发生后,在网上看到他的照片,小伙子一付梗直、憨厚的样子,没有一点奸刁、油滑和世故。在他的脸上能够看出决心、无悔、敢当、也能够感觉到一种深挚的忧愁。

没有人怀疑,杨佳面临着几乎无可逃脱的死亡命运。也就是说再过几天,他就要从人间消失。我看着他的照片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惆怅和失落。

这是一个悲剧。悲剧的双方受到了横祸,付出了致命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对于双方都是不应承担和不公平的。

事情的起源是如此微乎其微,杨佳租自行车,是没有违反法律的正常行动,而此后他所碰到的一切对他都是不公平的,被误认偷车,可能遭受毒打,这对于一个年青人来说一种侮辱、是无可挽回和毁灭性的。这里事情从一个微小的冤屈案情荒唐地跳跃,以至完全改变了事情的性质,断送了一个人的终身幸福,造成了第一个不可逆回的致命错误。

事情没有在这里停止,小伙子在找寻公正之后,发现他的命运的代价对于这个社会是如此冷漠,而对自己是这么冷酷的时候,事情呈现了第二次荒唐跳跃。当社会不能给他公正的时候,他要对方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相形于他本人的代价来说又是荒唐和不成比例的,因为这是五条生命和五个人的残废。而这些人不敢有过多大的过失,他们的死亡和受伤相形与他们的错误几乎是无辜的。这是第二个不可逆回的致命错误。

现在我们已经看出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事情。其所以错误,因为事情一开始就在一个荒唐的逻辑上直线跳跃。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挽回这两个错误,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第三个跳跃,就是杀死这个小伙子。虽然杀死这个小伙子并不能使我们的错误得到弥补,而只是以填平第二个荒唐的不平来取得平衡,可是谁能填平第一个冤坑呢?

所以法律如果处死杨佳,来实现对第二次伤害的平衡,那么留下的是无人能够,也无法去平衡对杨佳的首次伤害的遗憾。依此这是一个不可能得到公正处理的案情。可是由于杨佳杀死的是五条生命,因此几乎没有一个律师能够为杨佳免于死罪。也就是说杨佳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没有生的可能。我们这里说中国法律,是因为如果在美国的陪审制度下,如果大多数陪审人作出无罪的选举,杨佳仍有免于死罪的一线希望。

那么杨佳有没有可能逃脱死刑呢?有二个非常渺茫的希望。这个希望不悬于法律,而悬于民族的文明和道德水准。曾经有这么一个案件,一个母亲的儿子被枪杀后,母亲免于起诉,要求免凶手一死。另外美国总统里根被刺杀后,里根表现的豁达大度,也是与那个母亲同样的令人起敬。里根去看望凶手时幽默地说:“嗨,乖乖,你可要赔我的西装,你给它打了个窟窿”。

如果中国死亡警员的家族,免于起诉,那么杨佳可以免于一死。而且这样做是有足够的理由的。因为这个案情的双方都是受害者,双方并无仇恨。而这个悲剧与其说是双方的成见造成的,不如说源自于一个公安系统的胡乱打人的作风。人们现在为这个作风付出了如此沉痛的代价,杀了杨佳,只不个多一个无辜的牺牲者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个随便打人的规则。

如果死亡警员的家族能够这样宽容,这样明理,那么一定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佳话。而且对杨佳本人和社会的同情者是一个极大的教育,警员家族的高风亮节足以令对中国公安系统失望的民众折服。但是这些警员家族能够这么做的可能比美国那个母亲要小一万倍,因为这是十个家庭,其中有一个人反对,就没有可能。而且在中国的现代无神论和无信仰的社会形态下有一个家庭能抵达这个道德高峰,都是奇迹。

如果在这点上看不到希望的话,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国家和总统的特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上将个体生命置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党利益之下的政府,是不是能够如此深刻地看到这个案情潜在的人文和道德意义,而且中国的宪法是否赋于他们这种权力,我也是不知道的。所以杨佳不死的可能几乎等于零。

如果杨佳死了,我会感到非常悲哀,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悲剧。因为杀这个人无助于申张法律的神圣和公平,而留下的是法律对深刻的社会矛盾的无奈和杀的是一个因找不到社会公正而被迫与社会拼命的弱者。
========================================================================
又是篇牛文,装出一副同情死者的样子不过是耍个乾坤大挪移认定是制度的错让死者家属去恨制度吧,杨佳是无辜的他无罪。不过这说词怎么和邱兴华马加爵接受审判时义士党用词没什么区别?:D
  义士党的横行,说明了整个社会道德缺失,目前我们现在的治安环境,首要应该检讨社会道德出现什么问题?:@
第三个,大家可能生活中也是因为这个工资没涨,或者那个曾经遭受过审查,或者怎么样,各自有各自的烦闷,因此拿这个事件在这一个局部的时间当成了一个出气口。

:D :D :D :D :D 难怪我不同情这些黑狗子,原来是因为我工资没涨,对社会不满的说
说不定你是与他的JJ同病相怜.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8-7-19 08:24 发表
  义士党的横行,说明了整个社会道德缺失,目前我们现在的治安环境,首要应该检讨社会道德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真存在某党横行的话再讨论道德或者法律的缺失不迟。无限放大一点一面然后宣传其危害是媒体的爱好、专家谋生的手段、无名氏炒作知名度的工具、也是中国威胁论的基础。
不知委员何处看到了“横行”
天涯论坛上的义士们终日大骂贪官污吏,结果有个贪官上论坛说他贪污了几十万想去自首,结果猜义士们怎么说的?居然说反正贪的比他多的十亿百亿的也有,几十万不算什么,只要做的小心些别给发现就行了,这就是义士们的所谓社会道德?
不知道说什么好
义士党我没看到,狗腿分子我倒是看到一把:D :D
原帖由 hejzhb 于 2008-7-19 11:09 发表
义士党我没看到,狗腿分子我倒是看到一把:D :D

对啊,我就是五毛党你满意吗?
原帖由 幻海魔刀 于 2008-7-19 11:12 发表

对啊,我就是五毛党你满意吗?



咱又没明说是谁谁,如果不小心踩到你尾巴了那真对不起;P
原帖由 地球球方 于 2008-7-19 09:47 发表
说不定你是与他的JJ同病相怜.

  人身攻击,查封三天。
黑狗子,原来是因为 ...
  不文明语言,查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