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美国肩膀上的中国熊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6:33
站在美国肩膀上的中国熊猫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2008-07-07 14:29  


  《功夫熊猫》是一部“很有创造力”的电影——其创造力并不体现在情节,而是在于,梦工厂和好莱坞“善于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一种文化”的能力

  阿宝是有史以来身世最为复杂的一只熊猫。

  梦工厂的美国导演们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但阿宝的眼睛又是绿色的,说起话来耸肩摊手的样子很“美国”,呼唤自己的“师傅”时,发音也是英语化的“西傅”。

  现居上海的美国作家崔米娜对《功夫熊猫》的观察是,阿宝的形象“非常有趣”,“背景是西方人脑海中非常典型的‘神秘东方’,比如阿宝练功的地方很像是少林寺,但他的精神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是典型美国化的,比如‘努力了一定可以成功’,两者糅合在一起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但或许正是因为“混血”,这只卡通熊猫在中国人中引发了冰火两重天式的反应。一方面,票房全线飘红,甚至在因抵制事件延期放映的熊猫故乡四川,也被当地影院称为“有史以来票房最成功的动画片之一”;另一方面,有人因为“不能接受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而呼吁“抵制”。这种奇怪的反应,被美国《纽约时报》专门撰文称为“嘲弄与喝彩并存” 。

  熊猫的爸爸是一只鸭子在美国人那里没有问题

  现居上海的崔米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在“阿宝”的故事里读出了很多中美文化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许是美国制作方和中国观众都难以从自身角度看明白的。

  比如,阿宝的父亲并不是一只熊猫,而是一只鸭子。把熊猫视为“自家人”的中国观众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情节。

  “在中国文化中,历来强调家族和传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而美国文化的明显特点之一却是轻‘阶层’,社会结构流动性大,”崔米娜说,所以在她看来,“熊猫的爸爸是一只鸭子在美国人那里没有问题”。

  更进一步,美国“领养文化”颇为流行,夫妇以领养孩子为骄傲,并且对领养子女视如己出,因此美国人更加觉得熊猫的父亲是谁不是个问题。“而在中国文化中,领养子女常常是与缺乏关爱联系在一起的,被认为是一件不幸的事,这也是一个差异。”崔米娜说。

  崔米娜还认为,影片编导把虎、猴、鹤、蛇、螳螂设为阿宝的五个朋友,除了暗合中国功夫的传统元素之外,背后也体现了“阿甘精神”——“谁都可以成为英雄”。

  “中国人都知道阿甘,他是个智障人士,即使如此,只要有自身努力加合适的机遇,他也可以很伟大、很出色、很富有。阿甘就是美国精神的代言。这部电影中,如螳螂、蛇这样的卑微动物也可以成为英勇的武士,阿宝这样看不到自己脚尖的胖墩也可以变成功夫大师,背后的价值观与‘阿甘精神’如出一辙。但我不知道中国观众是否认同这个理念。”

  因此,她认为,从文化角度来看,《功夫熊猫》其实是一个以中国元素做框架、由美国精神支撑的故事,“虽然是讲熊猫,但绝不是中国人的叙事方式”。

  从来没有意外

  那么,这个套路并不出奇、被网友戏称为“美国版许三多”的动画片为什么又能赢得如此好的票房呢?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生华纳认为,《功夫熊猫》恰恰是一部“很有创造力”的电影——其创造力并不体现在情节,而是在于,梦工厂和好莱坞“善于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一种文化”的能力。

  影片发行方好莱坞派拉蒙公司内地负责人曾透露说,导演马克·奥斯波恩酝酿这部影片长达5年,研究中国文化更是已有30年之久。奥斯波恩曾极其自信地说,这部电影“从人物到道具都经过仔细研究”,“哪怕一帧一帧地放都不会找出任何错误”。

  比如,由于现实生活中熊猫身体庞大、行动缓慢,并不适合“功夫”。美国设计人员为此调出了很多熊猫的实际动作,又借鉴了成龙、李连杰、李小龙和周星驰的电影里的功夫场景,让阿宝的武功看起来既像熊猫,又不至于没有交锋感。

  甚至影片里的每一句对白和“包袱”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纽约时报》评论说,由乔纳森·艾贝尔和格林·伯格撰写的剧本“语言平实,不带任何攻击性,融会了温和的笑料、智慧的教导、有益的教训和饶有趣味的拌嘴”,特别重要的是,“没有一点自以为是的味道”。

  在这样的准备和铺陈之上,华纳认为,《功夫熊猫》最终成功地向观众昭示了“中国功夫”的真正“大义”所在:刻苦、自律,然后方能“悟道”。

  或者用剧中乌龟师傅的话来说——“从来没有意外”。

  这句话,应该才是最值得中国人,尤其是电影从业者和这部电影的抵制者反复回味的。

  阿宝来得正是时候

  不过,无论阿宝有百分之多少的美国基因,绝大部分观众都会认同,《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呈现是正面而且美丽的。功夫、坐禅都被赋予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学意味,乌龟师傅化作花瓣飞天的场景更被中国网友称为“充满和谐之美” 。

  而且,阿宝来得正是时候。

  该片另一位导演斯蒂文森说,自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的爱好者,而《功夫熊猫》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在2008年的夏天,北京奥运会之前这封“情书”会在从阿根廷到冰岛,从乌克兰到阿联酋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华纳对本刊记者表示,《功夫熊猫》在此时掀起热潮,“恰恰体现了中国对好莱坞的影响,而非好莱坞对中国的影响”。

  目前,梦工厂已经表示,由于影片已在全球取得超过2.4亿美元的票房,所以决定开始筹备续集,预计下一部最早将在2011年上映。

  对后面的功夫熊猫或者其他的什么熊猫,中国人可能要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日本籍研究生、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天是全球化、多样化为特征和趋势的时代,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相互理解,“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国人的看法、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学会对‘第三者的眼光’表示宽容的态度,言论多元化对中国来说是关键的必经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功夫熊猫》不但使中国民众了解了美国导演的艺术观点,其引发的整个本身对于中国的进步也是很有价值的。”加藤嘉一说。

  对此,崔米娜则指出,欣赏美国大片之余,中国人应该也可以找到“中国特色的娱乐世界的方式”——“美国人看了中国功夫可以做成卡通片娱乐世界,中国人如何将自己对美国的看法做成文化产品娱乐世界呢?应该也很有趣吧。”-站在美国肩膀上的中国熊猫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2008-07-07 14:29  


  《功夫熊猫》是一部“很有创造力”的电影——其创造力并不体现在情节,而是在于,梦工厂和好莱坞“善于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一种文化”的能力

  阿宝是有史以来身世最为复杂的一只熊猫。

  梦工厂的美国导演们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但阿宝的眼睛又是绿色的,说起话来耸肩摊手的样子很“美国”,呼唤自己的“师傅”时,发音也是英语化的“西傅”。

  现居上海的美国作家崔米娜对《功夫熊猫》的观察是,阿宝的形象“非常有趣”,“背景是西方人脑海中非常典型的‘神秘东方’,比如阿宝练功的地方很像是少林寺,但他的精神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是典型美国化的,比如‘努力了一定可以成功’,两者糅合在一起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但或许正是因为“混血”,这只卡通熊猫在中国人中引发了冰火两重天式的反应。一方面,票房全线飘红,甚至在因抵制事件延期放映的熊猫故乡四川,也被当地影院称为“有史以来票房最成功的动画片之一”;另一方面,有人因为“不能接受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而呼吁“抵制”。这种奇怪的反应,被美国《纽约时报》专门撰文称为“嘲弄与喝彩并存” 。

  熊猫的爸爸是一只鸭子在美国人那里没有问题

  现居上海的崔米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在“阿宝”的故事里读出了很多中美文化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许是美国制作方和中国观众都难以从自身角度看明白的。

  比如,阿宝的父亲并不是一只熊猫,而是一只鸭子。把熊猫视为“自家人”的中国观众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情节。

  “在中国文化中,历来强调家族和传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而美国文化的明显特点之一却是轻‘阶层’,社会结构流动性大,”崔米娜说,所以在她看来,“熊猫的爸爸是一只鸭子在美国人那里没有问题”。

  更进一步,美国“领养文化”颇为流行,夫妇以领养孩子为骄傲,并且对领养子女视如己出,因此美国人更加觉得熊猫的父亲是谁不是个问题。“而在中国文化中,领养子女常常是与缺乏关爱联系在一起的,被认为是一件不幸的事,这也是一个差异。”崔米娜说。

  崔米娜还认为,影片编导把虎、猴、鹤、蛇、螳螂设为阿宝的五个朋友,除了暗合中国功夫的传统元素之外,背后也体现了“阿甘精神”——“谁都可以成为英雄”。

  “中国人都知道阿甘,他是个智障人士,即使如此,只要有自身努力加合适的机遇,他也可以很伟大、很出色、很富有。阿甘就是美国精神的代言。这部电影中,如螳螂、蛇这样的卑微动物也可以成为英勇的武士,阿宝这样看不到自己脚尖的胖墩也可以变成功夫大师,背后的价值观与‘阿甘精神’如出一辙。但我不知道中国观众是否认同这个理念。”

  因此,她认为,从文化角度来看,《功夫熊猫》其实是一个以中国元素做框架、由美国精神支撑的故事,“虽然是讲熊猫,但绝不是中国人的叙事方式”。

  从来没有意外

  那么,这个套路并不出奇、被网友戏称为“美国版许三多”的动画片为什么又能赢得如此好的票房呢?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生华纳认为,《功夫熊猫》恰恰是一部“很有创造力”的电影——其创造力并不体现在情节,而是在于,梦工厂和好莱坞“善于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一种文化”的能力。

  影片发行方好莱坞派拉蒙公司内地负责人曾透露说,导演马克·奥斯波恩酝酿这部影片长达5年,研究中国文化更是已有30年之久。奥斯波恩曾极其自信地说,这部电影“从人物到道具都经过仔细研究”,“哪怕一帧一帧地放都不会找出任何错误”。

  比如,由于现实生活中熊猫身体庞大、行动缓慢,并不适合“功夫”。美国设计人员为此调出了很多熊猫的实际动作,又借鉴了成龙、李连杰、李小龙和周星驰的电影里的功夫场景,让阿宝的武功看起来既像熊猫,又不至于没有交锋感。

  甚至影片里的每一句对白和“包袱”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纽约时报》评论说,由乔纳森·艾贝尔和格林·伯格撰写的剧本“语言平实,不带任何攻击性,融会了温和的笑料、智慧的教导、有益的教训和饶有趣味的拌嘴”,特别重要的是,“没有一点自以为是的味道”。

  在这样的准备和铺陈之上,华纳认为,《功夫熊猫》最终成功地向观众昭示了“中国功夫”的真正“大义”所在:刻苦、自律,然后方能“悟道”。

  或者用剧中乌龟师傅的话来说——“从来没有意外”。

  这句话,应该才是最值得中国人,尤其是电影从业者和这部电影的抵制者反复回味的。

  阿宝来得正是时候

  不过,无论阿宝有百分之多少的美国基因,绝大部分观众都会认同,《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呈现是正面而且美丽的。功夫、坐禅都被赋予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学意味,乌龟师傅化作花瓣飞天的场景更被中国网友称为“充满和谐之美” 。

  而且,阿宝来得正是时候。

  该片另一位导演斯蒂文森说,自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的爱好者,而《功夫熊猫》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在2008年的夏天,北京奥运会之前这封“情书”会在从阿根廷到冰岛,从乌克兰到阿联酋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华纳对本刊记者表示,《功夫熊猫》在此时掀起热潮,“恰恰体现了中国对好莱坞的影响,而非好莱坞对中国的影响”。

  目前,梦工厂已经表示,由于影片已在全球取得超过2.4亿美元的票房,所以决定开始筹备续集,预计下一部最早将在2011年上映。

  对后面的功夫熊猫或者其他的什么熊猫,中国人可能要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日本籍研究生、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天是全球化、多样化为特征和趋势的时代,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相互理解,“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国人的看法、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学会对‘第三者的眼光’表示宽容的态度,言论多元化对中国来说是关键的必经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功夫熊猫》不但使中国民众了解了美国导演的艺术观点,其引发的整个本身对于中国的进步也是很有价值的。”加藤嘉一说。

  对此,崔米娜则指出,欣赏美国大片之余,中国人应该也可以找到“中国特色的娱乐世界的方式”——“美国人看了中国功夫可以做成卡通片娱乐世界,中国人如何将自己对美国的看法做成文化产品娱乐世界呢?应该也很有趣吧。”-
中国的国宝外国制造 《功夫熊猫》幕后揭秘(图)http://www.enorth.com.cn  2008-07-07 10:46 《功夫熊猫》十天票房9600万 推迟上映是妙手 《功夫熊猫》结尾小片段 情节温馨感人(视频) “功夫熊猫”有望击败米老鼠 成为美国国宝? 《功夫熊猫》的潜台词 也许并不那么简单
  导读:《功夫熊猫》在国内影线上映就受到不少好评,影片中使用了较多的中国元素,但仍是美式的夸张搞笑,有介绍说看电影过程笑声不断。电影制作好不好,见仁见智,网友可以亲自体验下,在看的过程不妨先了解它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由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已于2008年6月20日在国内影线上映。观众大部分反应觉得还是挺不错,影片中使用了较多的中国元素,但仍是美式的夸张搞笑,延续了梦工厂的一贯风格。功夫是中国功夫,熊猫则是中国的国宝,而由外国朋友制作,效果如何,网友不妨欣赏下...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该电影鲜为人知的幕后制作信息。

  强大的制作阵容
  · 448名演职员(包括配音演员)为这部电影付出了21,442个人工周。折合107,210个人工天或857,680个人工时。

  ·共有391名艺术家参与了《功夫熊猫》的创作(全部演职员-制作人员-配音演员)。《功夫熊猫》的制作周期约4.5年(2003年秋季到2008年春季)。

  · 《功夫熊猫》动画部是一个全球性动画制作团队,由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英国、墨西哥、菲律宾、日本、瑞典、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国的动画制作人员构成。

  ·每完成一个动画场景,动画人员就可以得到一张幸运饼(饼里有定制的祝词)。

  ·在影片开发过程中,曾有人建议将“功夫师傅”的五个徒弟去掉一个,仅保留“和平谷四侠”(Furious Four),但是因为每个角色的成长与其他角色都休戚相关,以致于梦工场无法割舍任何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

  ·动画师在制作《功夫熊猫》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首先设计二维动作,然后再采用CGI技术制作动画。

  · “和平谷”有1,478名形象各异的村民,在“龙战士”选拔过程中,比武现场共有2,306名观众。

  ·在创造阿波(Po)骑火箭座椅飞临比武场的场景时,制作人员整合了54个系统(包括火箭、轨迹、灯光和发射器)。
 问:熊猫吃什么?

  答:基本以竹笋、竹叶和竹茎为食,以部分蔬菜为辅食。

  问:为熊猫配音的男演员吃什么?

  答:杰克·布莱克在配音前总是先吃一盘Koo Koo Roo鸡肉和菠菜奶油沙司。

  ·录音时,杰克始终保持站立姿势,他希望借助一些细微的肢体动作增强表现力。动画师喜欢捕捉他的声音和细微的身体动作(呼吸、发力和咕哝),并将其移植到银幕上的阿波身上。

  ·在首次录制《功夫熊猫》过程中,布莱克的即兴表演,以及对于角色喜剧特质的挖掘对于阿波这个形象的塑造的确很有帮助。诸如“我的美餐!,”“……只有吃饭,我的功夫才能长进……后来”以及当师傅向他介绍无声武器(untoned arms)时所讲的“那些武器很容易找到对方的弱点!”等台词均出自那个场景。

  ·在录音间,杰克总喜欢躺在一堆“香草”上阅读剧本,然后再添加很多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剧本要修改多次才能尽善尽美。

  ·阿波使用仅在争斗中才使用的独特拳法。

  ·逸闻趣事……竹子在熊猫的整个饮食构成中所占比重为99%,是熊猫最基本的食物,此外它还吃一些植物和肉。因为它们仅能消化大约20%的竹子,因此它们的食量很大……一天大约要摄入25-85磅的竹子。

  ·好吃懒做的家伙!熊猫每天在饮食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在10-16小时之间。

  ·动画师经过改造,重塑了阿波的面部,使其可以填满更多食物!

  ·大熊猫属于熊科,与同类相比,它们的栖息地最小(地理学家的观点)。虽然憨态可掬,惹人喜爱,但数量稀少,难觅踪迹。目前,仅在中国西南部竹林茂盛的地区能找到它们的栖息地。据称,野生大熊猫目前仅存1,600只,其中约有1,000只栖身中国四川省。由于对竹子过分依赖,对栖息地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大熊猫因此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单。大熊猫的寿命在25-30年之间。即使在最好的野生环境中,大熊猫的出生率也较低,而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的出生率更低。幼仔出生时非常弱小,而且看不到东西,需与母亲生活1.5年后才能独立生活。

  ·都是尼克松的错:1972年,当毛泽东主席将两只大熊猫- 兴兴和玲玲作为礼物赠予尼克松总统时,美国沸腾了。(作为1972年访华成果之一,尼克松与共产主义中国第一次缔结了友好关系,此举受到了广泛的赞扬。)随后,中国政府继续将这种贵重的礼物有选择地赠予造访的外交官,由此诞生了一个新词“熊猫外交”。因为生态环境保护者发起活动,主张将濒危物种留在原始栖息地加以保护,于是这种外交策略随之逐渐被弃用。
·詹姆斯·黄的父亲(Ping先生,为阿波的面条师父亲配音)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位面条师,在诵读台词时,詹姆斯·黄总是做出要面条的样子。

  ·安吉丽娜·朱莉(为母虎配音)炫耀她背上的老虎纹身- 谈论如何演活句中角色的体会。

  ·成龙的招牌性动作- 充满激情的“翘拇指!”动作,也成为剧中猴子的习惯性举动(使句中角色充满了生气)。

  ·为幼年Tai Lung配音的是导演马克·奥斯本六岁的儿子莱利。

  ·不经意的双拳击打成为Tai Lung的标志性动作(在影片中做过三次这样的动作)。

  ·录音过程中,杰克·布莱克的妻子Tanya Hayden (一名木偶戏演员和音乐家)也参与了配音工作。她负责配音的角色- 茶房的服务员小兔出现在阿波的梦境中。
 ·阿波的两位小猪朋友分别由Kyle Gass(Tenacious D乐队的另外一名成员)和J.R. Reed(他曾在《摇滚之神》中扮演一名疯狂的乐迷)配音。为了表达对于香港功夫电影的敬意,创作团队为阿波的小猪朋友(电影中没有名字)起名为“邵氏兄弟”。

  ·制作初期,杰克?布莱克和达斯丁?霍夫曼联袂为剧中角色配音,二人在好莱坞的首度合作,有助于确定角色各自的性格,界定他们之间的冲突。师傅采用食物奖励方式训练阿波的很多对话都出自这一轻松幽默的片断。

  ·阿波拾起的厚木块是母虎“awesomeness”遗留的纪念品,草图绘制部门(Layout department)将该物品界定为“爱情信物”。

  脚本修改
  制作情况:脚本修改。因为已经对整个电影没有价值,所以很多早期开发过程中构想的情节后来都被一一弃用。

  ·地下室中有什么?在早期开发的情节中,阿波最后一次“训练”测试的项目是抓住从翡翠圣殿下正在生长的神秘树根上滴下的一滴水。

  · Wuxi Finger Hold的第一版故事脚本中,师傅使用中国指套(Chinese Finger Trap)抓住了阿波。

  ·螳螂起初是一个反派角色- 尽管仍然是“和平谷五侠”中的一员,而实际上是一名叛徒,其与Tai Lung密谋夺取和平谷。

  ·在早先的脚本中,阿波与母亲生活在远离和平谷的竹林中。母亲靠制作竹风铃维持二人的生计,而且阿波还在“龙战士”比武期间在和平谷售卖风铃。

  ·在另一个版本中,阿波与其他很多熊猫生活在竹林中,而且所有熊猫都以制售风铃为生。
 动画师借鉴东方元素
  ·影片制作人从某些精美绝伦的中国电影中汲取灵感……屋顶追逐一场戏借鉴了《卧虎藏龙》中走钢丝的手法,《英雄》中秦王宫殿的构造布局则是玉宫的原型。

  ·这部电影吸收了很多中国艺术的创作元素,并且直接影响了很多设计:露天剧场中央悬挂着一个中国日历,玉宫地板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五行”概念。

  ·为分析各种武术流派,了解动作的力学原理,动画部成员参加了太极拳训练课程和各种功夫研讨会。

  ·按照导演的要求,装备部门(Rigging department)开发了一款特殊的控件,以模拟Oogway脖子下松松垮垮的皮肤和“蹒跚”的步态。

  ·一系列关于桥的场景起初是一个视觉创意,Tai Lung在从监狱返回和平谷途中要在此完成了一系列壮举。大猩猩守卫着这座神桥(Infinite Bridge),当Tai Lung击溃他们的进攻时(每两个一组沿途守卫),它们就蜂拥而上,追赶Tai Lung。
 统计数据
  ·玉宫由88,100个形状各异的表面/部件构成。

  ·宫殿的藏书阁( scroll room)有22,388卷图书。

  ·监狱的深度超过3,000英尺。

  ·鹤大师(Master Crane)身上有6,019根羽毛。

  ·毒蛇全身有120块骨头。

  ·绳桥上有370块木板,Tai Lung在此迎击“和平谷五侠”。战斗中,174块木板断裂。

  ·母虎穿越这些木块的速度:40.9英里/小时。

  ·绳桥的长度:629英尺。

  · 600平方的空间使用了1,040,229片五彩纸屑(阿波被推选为“龙战士”一段)!

  ·花瓣淹没了Oogway:37,517个花瓣。(FX艺术家Nik Pavlov直到作品通过审查才刮胡子:长达27天……他闭门创作,未见自己的女朋友,这也许是好事,因为毕竟他花费了6个月才完成了创作。)

  · Tai Lung攻击阿波时掀起的厚厚尘埃引起了爆炸:33,588,526粒尘埃。

  · Tai Lung击打建筑物时投射的碎片:826块。

  ·阿波向Tai Lung投射的雨点般的砖瓦,后者攀爬在这些砖瓦上:共8,260片。

  ·射向越狱的Tai Lung的密集的箭:1,500支。

  ·阿波与“和平谷五侠”吃饭时,每个碗中有64根面条。

  ·在与母虎交谈时,阿波的背上所插的针灸针:133根。

  ·阿波使用爆竹炸毁的椅子的碎片数:953,593片。
看了这些东西,也许我应该去买个正版碟,支持一下。:D :D
好片子我都买正版。
单单就配音而言
动画版的《宝莲灯》还是不错的。
公映第二天就带儿子去世纪影城看了,相对于原版配音,国语配音的似乎没什么大腕,不过感觉不错……
原帖由 医生生 于 2008-7-8 00:46 发表
公映第二天就带儿子去世纪影城看了,相对于原版配音,国语配音的似乎没什么大腕,不过感觉不错……



不晓得何谓国语配音的大腕??
自从见识了李亚鹏的“崔丽媞。。。。。。!!!!!!。。。。。。”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之后,配音还是支持专业的吧。
只看中文字幕的飘过~~~~
原帖由 huizhidao2005 于 2008-7-7 22:59 发表
 统计数据
  ·玉宫由88,100个形状各异的表面/部件构成。

  ·宫殿的藏书阁( scroll room)有22,388卷图书。

  ·监狱的深度超过3,000英尺。

  ·鹤大师(Master Crane)身上有6,019根羽毛。

  ...

也是现在电脑比以前强悍了,才有那么NX肌肉系统,和粒子系统,还有运算那么多物理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