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无奈——评价我心目中的F-35闪电战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20:35


关于F-35的一点想法,纯分析性,不含立场,也算是个人对很这款喜欢的战机的想法


F-35的设计思路,是以一种中型机的体积,涵盖F-16、A/V-8、以及F/A-18的作战功能的多用途次世代战机为核心目标,附加了占据技术优势的尖端航电和数据系统、以及可以提供短距起降能力并在同规格机体具有部分机动性优势的主战飞机作为设计前提开发的机型。

这款战机客观来说,并不能完全算是一款真心被开发来作为高效战场管制/优势工具的武器。多国联合研制的字面意思或者说初衷虽然是值得肯定的,即由多个国家国防部门和研发单位参与设计出一款可以适应成员国绝大多数作战需求的多面手战机,本来是既可以消除作为军事同盟的内部武器差距、简化为后勤和弹药匹配产生的问题,并且在一开始就由参与者集思广益之后决定的研发目标可以节省后期很多开发成本和分歧。但是事实上,即便暂且不提这些原本是好的用意本身所带有的必然缺陷,这款战机从一开始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而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从它的提案、立项到研发,始终被一个过于高大、而且近乎无处不在的身影影响着。那就是它的同门长姊F-22。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美标第四代战斗机,F-22在常规性能(动力、机动性、雷达规避能力、机载雷达电子系统)和非常规性能(数据链系统)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明确与三代战机的翘楚角色(F-15、阵风、苏-35)们拉开距离的高度。综合作战能力的强大也是有代价的,它实在太精致了,作为全身都被黄金分割线勾勒出的冷战遗产中最精致的一笔,在长达三十余年的研发过程当中,多次的技术革新既成就了它精密高效的航空电子设备、强大的发动机、出色的兼顾了隐形与气动的尺寸适中的外形设计、革命性的内置弹仓结构。但是需要对各方面兼顾的指标平齐提升,意味着对机体本身内外部结构的设计和对系统容纳、协同运作能力的进一步压榨和更加苛刻的考验,在秉承了大部分该机体“保证美军技术对世界代差优势”原始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天平最终倾向了“尖端”而不是“平衡”一侧。

—— ——在此说明一下,个人并不是针对最近F-22的制氧系统故障--对这个说法本身笔者其实也并不能完全接受,事实上客观来讲,这也并不能算是非常严重的技术缺陷--在每一项超前指标都被成功实现的情况下,作为交换,代价就是基本上已经被挖掘殆尽的机体结构和内部空间改进潜力与研发者们的系统整合余地。简单举例来说,被设计用来主要装载空战用导弹的内置弹仓尽管兼顾了隐形机体外形的需求,但是同时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机体本身的内部空间较小,弹仓容纳力较为有限,中、重型对面对地武器的挂载受到制约,无形中对F-22出色的突防能力和发动机功率形成了一种浪费,而采用外挂的方式,却又背离了作为主要功用之一的隐形需要。同时,作为空优机进行配置的F-22A型机在下视下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但是如果对现有机体进行升级,则后期加入的雷达和相关电子设备如何与机体原本的结构达成合理的对接和匹配安装是一个问题,而同时也需要保证的对空能力如何能够兼顾也是问题之一。而即便升级成功,对应所装载的弹药尺寸弹仓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改,那么将又需要一次对机体内腔空间的局部重新规划。而为了避免这些麻烦,重新整机规划建造新的机体的话,又要面临生产线是否重新开启和国家政策支持与否、是否能够获得资金支持生产的问题。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冷战产品的片面功利性,F-22A在设计之初已经被它的研发者们所清楚的知道,但是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这三十年中,追求更新更高更强的过分贪多求全却反而最终让他们落进了最初想要避免的怪圈当中。

而现在,F-35,就是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未完待续)

关于F-35的一点想法,纯分析性,不含立场,也算是个人对很这款喜欢的战机的想法


F-35的设计思路,是以一种中型机的体积,涵盖F-16、A/V-8、以及F/A-18的作战功能的多用途次世代战机为核心目标,附加了占据技术优势的尖端航电和数据系统、以及可以提供短距起降能力并在同规格机体具有部分机动性优势的主战飞机作为设计前提开发的机型。

这款战机客观来说,并不能完全算是一款真心被开发来作为高效战场管制/优势工具的武器。多国联合研制的字面意思或者说初衷虽然是值得肯定的,即由多个国家国防部门和研发单位参与设计出一款可以适应成员国绝大多数作战需求的多面手战机,本来是既可以消除作为军事同盟的内部武器差距、简化为后勤和弹药匹配产生的问题,并且在一开始就由参与者集思广益之后决定的研发目标可以节省后期很多开发成本和分歧。但是事实上,即便暂且不提这些原本是好的用意本身所带有的必然缺陷,这款战机从一开始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而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从它的提案、立项到研发,始终被一个过于高大、而且近乎无处不在的身影影响着。那就是它的同门长姊F-22。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美标第四代战斗机,F-22在常规性能(动力、机动性、雷达规避能力、机载雷达电子系统)和非常规性能(数据链系统)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明确与三代战机的翘楚角色(F-15、阵风、苏-35)们拉开距离的高度。综合作战能力的强大也是有代价的,它实在太精致了,作为全身都被黄金分割线勾勒出的冷战遗产中最精致的一笔,在长达三十余年的研发过程当中,多次的技术革新既成就了它精密高效的航空电子设备、强大的发动机、出色的兼顾了隐形与气动的尺寸适中的外形设计、革命性的内置弹仓结构。但是需要对各方面兼顾的指标平齐提升,意味着对机体本身内外部结构的设计和对系统容纳、协同运作能力的进一步压榨和更加苛刻的考验,在秉承了大部分该机体“保证美军技术对世界代差优势”原始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天平最终倾向了“尖端”而不是“平衡”一侧。

—— ——在此说明一下,个人并不是针对最近F-22的制氧系统故障--对这个说法本身笔者其实也并不能完全接受,事实上客观来讲,这也并不能算是非常严重的技术缺陷--在每一项超前指标都被成功实现的情况下,作为交换,代价就是基本上已经被挖掘殆尽的机体结构和内部空间改进潜力与研发者们的系统整合余地。简单举例来说,被设计用来主要装载空战用导弹的内置弹仓尽管兼顾了隐形机体外形的需求,但是同时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机体本身的内部空间较小,弹仓容纳力较为有限,中、重型对面对地武器的挂载受到制约,无形中对F-22出色的突防能力和发动机功率形成了一种浪费,而采用外挂的方式,却又背离了作为主要功用之一的隐形需要。同时,作为空优机进行配置的F-22A型机在下视下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但是如果对现有机体进行升级,则后期加入的雷达和相关电子设备如何与机体原本的结构达成合理的对接和匹配安装是一个问题,而同时也需要保证的对空能力如何能够兼顾也是问题之一。而即便升级成功,对应所装载的弹药尺寸弹仓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改,那么将又需要一次对机体内腔空间的局部重新规划。而为了避免这些麻烦,重新整机规划建造新的机体的话,又要面临生产线是否重新开启和国家政策支持与否、是否能够获得资金支持生产的问题。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冷战产品的片面功利性,F-22A在设计之初已经被它的研发者们所清楚的知道,但是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这三十年中,追求更新更高更强的过分贪多求全却反而最终让他们落进了最初想要避免的怪圈当中。

而现在,F-35,就是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未完待续)
哈哈,半夜惊现强文,半夜上超大福利好,你懂的:-d
楼主的主要意思是22太好了,导致35看起来不怎么好了
等待下文。
精辟!完全合理的好帖,期待继续整理!!! 太有逻辑性了, 不得不顶,不知楼主是不是也写书啊 !!!!!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美标第四代战斗机,F-22在常规性能(动力、机动性、雷达规避能力、机载雷达电子系统)和非常规性能(数据链系统)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明确与三代战机的翘楚角色(F-15、阵风、苏-35)们拉开距离的高度
--------------------
翘楚本身就是某行业杰出的角色,还要说“翘楚角色”吗
请不要瞎跩 最烦自称笔者的人
现在F/A-22的设想已经确定没戏了,就别指望它搭载对面对地武器了。
无形中对F-22出色的突防能力和发动机功率形成了一种浪费

个人嚼着吧,武器的设计目标就是用来打脸,而且寺只许我打你的脸,不许你打我的脸,性价比神马的倒在其次。
F-35使用的发动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系统集成化技术都比F-22先进。一个是后来者的优势,另一个是F-35面临的战场环境比F-22更复杂。

F-22当初是做为B-2的护航机出现的。进入苏联防空体系的边缘扫除天空障碍。F-35则是延续了F-16改进的思路。F-16是从一开始单纯的歼击机逐步发展成为歼击轰炸机的。美国人认为F-16成本低廉但是载弹量并不小,对地攻击完毕还可以凭借良好的机动性摆脱追击,即便损失了也不大会肉疼。所以F-35干脆一开始就设计为多用途作为未来战术攻击的主力,他的作战方向和F-22有明显区别。但是相比于F-16分批次的逐步改进,F-35一开始各方面兼顾的主导思想人为加大了设计难度,而且各方都要把自己理想的标准加进去。本来是低成本的方案,结果搞来搞去复杂程度超过了F-22。

但是不管多昂贵,美国居然把他搞出来了,因此F-35的性能不容小觑。在各科目测试当中,F-35的速度和机动性都好于三代机,配合隐身以及先进的航电传感器,在与SU-30MK/阵风/台风的模拟对抗中明显占优。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不伦不类比较尴尬。
很多结论都是楼主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
比如“长达三十年的研发过程”, ATF计划在80年代中期提出,1990年YF22试飞,,1997年原型机试飞,2002年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 怎么算也只是十几年的时间,怎么就变成30年了?

比如“F-22A型机在下视下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 . F22的雷达怎么在下视下射能力上不足了? 不要说空战中的下视下射,就是对地,随着完成的增量3.1计划,AN/APG-77雷达添加合成孔径雷达模式(SAR)后,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面雷达图像,从而具备探测地面突然出现目标的能力, 这些都主要是软件升级就可以了,根本没有什么改装潜力不足的问题。

比如”已经被挖掘殆尽的机体结构和内部空间改进潜力与研发者们的系统整合余地“,F22的机内空间余地大,改装潜力大,这似乎不是秘密吧,怎么就变成挖掘殆尽了?
小火龙 发表于 2011-8-30 08:21
无形中对F-22出色的突防能力和发动机功率形成了一种浪费

个人嚼着吧,武器的设计目标就是用来打脸,而且 ...
能相互斗殴的 基本从来不用,相互吓吓人。  补充------
潜力贴,速速留名
F35是高大全产品,不知TG在研的是不是剑走偏锋做组合呢?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1-8-30 09:19
很多结论都是楼主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
比如“长达三十年的研发过程”, ATF计划在80年代中期提出,1990年YF ...
确实很多都是个人看法。

不过改装潜力大这句话我并不是很认同,对应目前的机体弹仓尺寸来讲加装现役规格对地攻击滑翔炸弹等大型武器的话比较勉强,再结合你所说的后期雷达功能增项,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目前F-22的规格完全是按照纯空战配置、也就是最初设计用途来配置的。而原本有具体改型计划确实是按照F/A的标准来运行的。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弹仓尺寸应该从一开始就留出充足的空间来适应不同尺寸弹药比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