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十年合肥沧桑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3:19
  十年的合肥,比现在寂静的多。  
    
  市民嘴里夸耀最多的是环城公园和逍遥津。有外地朋友来,必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逍遥津,另一个是乐普生。“逛逛乐普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广告语。  
    
  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偶曾经工作的地方三孝口。站在天桥上留照夜景照片,是激动人心的事情。照相师傅取景的方向一般两个方向:向东或者向南。向东是长江路,两边有霓虹有车流;向南,后面是汇通商厦。三孝口附近最高的楼是天桥西南角的十几层的四联大厦。天桥西北角是红旗百货大楼,天桥向南还龙图商厦。有人称1980年代的三孝口是“合肥的小香港”。  
    
  时间再向前推50年。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合肥最繁华的部分,都在现在的环城公园以内。伟人的一句“合肥为皖之中”,决定了这个人口五万的县城成为安徽的省会。建设这个城市的第一批工人,来自全国各地。一批来自上海的少女,成为这个城市的第一批纺织女工。这个城市的第一个水电工也是上海人。  
    
  和很多内陆省会不一样,合肥是个说普通话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东北人,青海人,江苏人,山东人,也有上海人,他们大都是当年支援安徽建设来的。如今,这些人都年近古稀,他们把最美的时光奠基给这个城市。而他们的子女,也成为建设合肥的第二代生力军。  
    
  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合肥,一直在共和国的视野里不太出众。虽然这里有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与科研院所,有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央视的新闻联播却很少出现它的身影。很多人知道黄山和黄梅戏,知道包公包黑子,却不知道合肥。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合肥一直刻意保持着低调。这种低调,更像是一种无奈。很多年以后,还有合肥人提起世界第一台VCD机出自合肥,连他的发明人都觉得难过。因为这台VCD,后来被广东买去做了样机。  
    
  记忆里,1997年合肥一中东边的一片平房被拆成平地,圈起的围墙外竖起一个很大的牌子,合肥世贸中心。一块画着泳装女郎和泳池的牌子,在风雨里挂了四年,墙头内的荒草一年又一年。此处向东一百米,一个盖了半截的大楼成了烂尾楼。而市中心,类似的盖了半截的高楼还有近十座。“世贸中心”工地的青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最后连工地上的铁门都锈烂掉,楼仍然没有盖起来。  
    
  最美的还是环城公园,这个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公园,被合肥人亲切地称作翡翠项链,是合肥被首批评为园林城市的功臣。而琥珀潭和黑池坝那时候仍然是两块烂泥塘,有人平整出来,种上菜。秋去冬天杂草丛生。给人一种错觉:合肥自大西门以西就像郊区。最高档的小区是琥珀山庄,许多人在那堆写着“琥珀山庄” 的白色雕塑下照相。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停在山庄里面,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里面住了很多有钱人。对别人说自己住在琥珀山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街头腰里挂着BB机的人越来越多,挂中文BB机的人,一般也是这个城市收入中等的人群,极少数人挂着手机。站在人群中举着手机大声打电话,会被人认为是大款。  
    
  邓公去世的日子,合肥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峻工——五里墩立交桥通车。有人说,这个立交桥建错了位置,应该建在金寨路上。因为合肥每天进城的车辆,有百分之五十,是从南边过来的。很少看到车子从立交桥的最顶一层跑过。有人骂决策者“不拿老百姓的钱当钱看”。  
    
  2000年左右。从合肥南边开进来挂着“浙”“苏”牌照的轿车越来越多。浙江、江苏和福建的老板来开发合肥了。大量的资金拥进合肥,许多浙江房地产开发商,一口气在合肥买下数块地皮。他们决定在合肥大干一场。  
    
  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有国内知名企业进驻,工地一个接着一个。工厂一个接着一个建设起来。比如海尔,比如日立建机,比如佳通轮胎。  
    
  从广州或上海飞临合肥,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的大都是合肥人。合肥的飞机航站楼太小了。据说,这时候,机场的年吞吐量还不够饱满。

  2002年合肥房地产开始升温,城市的圆周仿佛一夜之间,外扩三十里。有房地产企业到大蜀山下盖房子。有人嘲笑说:坐车都要四五十分钟到市里,房子卖给谁啊。仅仅两年之后,大蜀山脚下已经无地可卖,而开发出来的房子竟然都卖得净光。4000元以上的房子也会被抢购一空。有人惊呼,有钱人真是木捞捞啊。 2008年7月的今天,昔日的荒野、现在山下的澜溪镇还标出了8000元/平米的天价(在合肥的历史上)。。。。(仅次于绿城百合的万元天价)
    
  2003年以来,合肥像进入快车道一样,提速越来越快。到处是工地,塔吊是站在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都看得见的风景。城市绿地和公园一个接一个建设起来。很多合肥土著感慨:这已经不是从前的老合肥,变得认不出模样来了。路和楼一天天向远处再远处的郊区延伸。  
    
  民营企业高调现身。身价千万的老板和创业的青年领袖,被都市报的财经版面一再曝光,便被视为这个城市的精英。他们出现在新闻版面上,通常会被配以“国内首家”“国内一流”之类的大标题。  
    
  “皖AA”的牌照出现时,还被当作新闻,到了“皖AJ”时,媒体已经懒得理会了,因为从“AF”到“AH”几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合肥越来越挤,也越来越活跃。汽车扩大了人的生活半径,有人开始考虑到更远的地方买房子。  
    
  十年前的几家小饭店,成长为这个城市的餐饮业巨头。而且有一家还成了全国连锁。有杂志为此专门做了一期策划:合肥的餐饮巨头。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城市怎么会有那么多高档酒楼。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菜系,在这个城市都可以轻松占有一席之地。灯红酒绿的场所越来越多,茶楼、咖啡馆和夜总会,每天都会诞生一家。很多城市小白领,在下班后,把约会与聊天的场所选择在茶楼。  
    
  即使在今天,这个城市高收入群体并不多。月薪在5000元以上,就可以进入城市高收入群体的行列。这个城市的职业竞争压力与生活压力都不大,只要尽心不挑剔,找份工作是很容易的事。很夸张的是,这个只有一百多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却有五十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到寒假和暑假,大街上的年轻人就减少很多。因此,合肥也成为城市人均文凭较高的城市之一。  
    
  构成合肥城市人口60%以上的人群,来自安徽各地,或者全国各地。因为不是第一故乡,所以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问:你是哪里人啊?几乎很少碰到有人说“我是合肥人”。大家的意识里,从没把自己当成合肥人,而是长住几十年的过客。因为普遍缺少一种认同感,所以大家可以放肆地挑剔合肥的土气,大骂当地土菜的重油重色咸肉和咸鱼。然后又解释说,合肥真安静,城市小,打的都花不了几个钱,还没有什么压力。  
    
  和周边的几个城市相比,合肥一直缺少独特的气质。自古休闲天堂是苏杭,杭州像个有些风情几多脂粉气的少妇;南京是六朝古都也做过民国首都,所以多有遗老遗少情结,像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年男人;武汉是长江港口重衢,多兵家战事,像一个文学青年;合肥呢?科教城市?大家觉得比起科研项目,肯定比不过北京、上海,甚至比不过南京武汉;园林城市?苏州和威海,那些近水的城在林中的人在园中的城市会不会嗤笑?再后来,有人想到向历史方面找,于是有了“包公故里”和“淮军摇蓝”这样的称呼。可是,历史如云烟,一两个历史名人,能支撑起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精神内涵?  
    
  让合肥人耳目一新的日子还是到来了。2006年,合肥提出打造滨湖新城的口号。整个城市规划向近在几十里外的巢湖方向发展。巢湖是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汪洋的水面,离合肥其实并不太远。但是,合肥决定走向巢湖,却是2006年。  
    
  山长精神,水生灵气。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滨湖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很多人精神振奋。最新的消息是靠近巢湖边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商瓜分完了。也许几年之后,灯火辉映在水面的将是另一番场面。  
    
  和很多城市的市委书记不一样的是,合肥在任的市委书记孙金龙是被市民论坛谈论最多的焦点人物。每个与他有关的贴子,都会被点击过万。这个团中央调来的书记,自进合肥之后,就不停地折腾:大拆违、大建设,工业立市,滨湖城市,一系列概念的提出。他被民间论坛塑造成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英雄式人物。  
    
  大建设体现得最为突出,市区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有四十二条路在修,一条高架桥,正在日夜施工。有人说,合肥大起来了。拿出十年前的合肥地图,比一下,合肥的直径非常明显的大了一圈。以前的稻田,现在是城市主干道,或高档社区。

  落日如染的傍晚,坐在环城公园的茶楼里喝茶,一边吹着清风,一边听着轻音乐,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可以和朋友们谈谈最近的现当代艺术展,也可以说说即将举行的张学友演唱会,或者正在举行的油画展。这个城市里的各种艺术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习惯自己买票看演出,而不是靠关系找票。这是一种进步。  
    
  这个城市的诗人们靠拢在一本叫《诗歌月刊》的杂志下面。作为全国四大诗刊之一,这本杂志曾经培养出一大批诗人。如今,诗人有的成为了商人,有的成了学者或者编辑,散落在祖国各地。同样,这个城市也有很先锋的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低调的从事着自己的创作,直到有一天,你会在某个会展上发现他们的名字后面,写着三个字:合肥人。

  传说中的神秘高铁终于进入布局与规划之中。经济开发区芙蓉路两旁的11个小区的业主们,在数年前签约买房时做梦也不会想到,高铁会从3公里芙蓉路上空绵绵穿过……合肥的过去10年里,就是充满了这么多的“意想不到”啊! 有了这些“意想不到”,合肥的历史才会变的更精彩!十年的合肥,比现在寂静的多。  
    
  市民嘴里夸耀最多的是环城公园和逍遥津。有外地朋友来,必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逍遥津,另一个是乐普生。“逛逛乐普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广告语。  
    
  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偶曾经工作的地方三孝口。站在天桥上留照夜景照片,是激动人心的事情。照相师傅取景的方向一般两个方向:向东或者向南。向东是长江路,两边有霓虹有车流;向南,后面是汇通商厦。三孝口附近最高的楼是天桥西南角的十几层的四联大厦。天桥西北角是红旗百货大楼,天桥向南还龙图商厦。有人称1980年代的三孝口是“合肥的小香港”。  
    
  时间再向前推50年。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合肥最繁华的部分,都在现在的环城公园以内。伟人的一句“合肥为皖之中”,决定了这个人口五万的县城成为安徽的省会。建设这个城市的第一批工人,来自全国各地。一批来自上海的少女,成为这个城市的第一批纺织女工。这个城市的第一个水电工也是上海人。  
    
  和很多内陆省会不一样,合肥是个说普通话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东北人,青海人,江苏人,山东人,也有上海人,他们大都是当年支援安徽建设来的。如今,这些人都年近古稀,他们把最美的时光奠基给这个城市。而他们的子女,也成为建设合肥的第二代生力军。  
    
  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合肥,一直在共和国的视野里不太出众。虽然这里有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与科研院所,有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央视的新闻联播却很少出现它的身影。很多人知道黄山和黄梅戏,知道包公包黑子,却不知道合肥。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合肥一直刻意保持着低调。这种低调,更像是一种无奈。很多年以后,还有合肥人提起世界第一台VCD机出自合肥,连他的发明人都觉得难过。因为这台VCD,后来被广东买去做了样机。  
    
  记忆里,1997年合肥一中东边的一片平房被拆成平地,圈起的围墙外竖起一个很大的牌子,合肥世贸中心。一块画着泳装女郎和泳池的牌子,在风雨里挂了四年,墙头内的荒草一年又一年。此处向东一百米,一个盖了半截的大楼成了烂尾楼。而市中心,类似的盖了半截的高楼还有近十座。“世贸中心”工地的青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最后连工地上的铁门都锈烂掉,楼仍然没有盖起来。  
    
  最美的还是环城公园,这个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公园,被合肥人亲切地称作翡翠项链,是合肥被首批评为园林城市的功臣。而琥珀潭和黑池坝那时候仍然是两块烂泥塘,有人平整出来,种上菜。秋去冬天杂草丛生。给人一种错觉:合肥自大西门以西就像郊区。最高档的小区是琥珀山庄,许多人在那堆写着“琥珀山庄” 的白色雕塑下照相。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停在山庄里面,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里面住了很多有钱人。对别人说自己住在琥珀山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街头腰里挂着BB机的人越来越多,挂中文BB机的人,一般也是这个城市收入中等的人群,极少数人挂着手机。站在人群中举着手机大声打电话,会被人认为是大款。  
    
  邓公去世的日子,合肥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峻工——五里墩立交桥通车。有人说,这个立交桥建错了位置,应该建在金寨路上。因为合肥每天进城的车辆,有百分之五十,是从南边过来的。很少看到车子从立交桥的最顶一层跑过。有人骂决策者“不拿老百姓的钱当钱看”。  
    
  2000年左右。从合肥南边开进来挂着“浙”“苏”牌照的轿车越来越多。浙江、江苏和福建的老板来开发合肥了。大量的资金拥进合肥,许多浙江房地产开发商,一口气在合肥买下数块地皮。他们决定在合肥大干一场。  
    
  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有国内知名企业进驻,工地一个接着一个。工厂一个接着一个建设起来。比如海尔,比如日立建机,比如佳通轮胎。  
    
  从广州或上海飞临合肥,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的大都是合肥人。合肥的飞机航站楼太小了。据说,这时候,机场的年吞吐量还不够饱满。

  2002年合肥房地产开始升温,城市的圆周仿佛一夜之间,外扩三十里。有房地产企业到大蜀山下盖房子。有人嘲笑说:坐车都要四五十分钟到市里,房子卖给谁啊。仅仅两年之后,大蜀山脚下已经无地可卖,而开发出来的房子竟然都卖得净光。4000元以上的房子也会被抢购一空。有人惊呼,有钱人真是木捞捞啊。 2008年7月的今天,昔日的荒野、现在山下的澜溪镇还标出了8000元/平米的天价(在合肥的历史上)。。。。(仅次于绿城百合的万元天价)
    
  2003年以来,合肥像进入快车道一样,提速越来越快。到处是工地,塔吊是站在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都看得见的风景。城市绿地和公园一个接一个建设起来。很多合肥土著感慨:这已经不是从前的老合肥,变得认不出模样来了。路和楼一天天向远处再远处的郊区延伸。  
    
  民营企业高调现身。身价千万的老板和创业的青年领袖,被都市报的财经版面一再曝光,便被视为这个城市的精英。他们出现在新闻版面上,通常会被配以“国内首家”“国内一流”之类的大标题。  
    
  “皖AA”的牌照出现时,还被当作新闻,到了“皖AJ”时,媒体已经懒得理会了,因为从“AF”到“AH”几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合肥越来越挤,也越来越活跃。汽车扩大了人的生活半径,有人开始考虑到更远的地方买房子。  
    
  十年前的几家小饭店,成长为这个城市的餐饮业巨头。而且有一家还成了全国连锁。有杂志为此专门做了一期策划:合肥的餐饮巨头。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城市怎么会有那么多高档酒楼。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菜系,在这个城市都可以轻松占有一席之地。灯红酒绿的场所越来越多,茶楼、咖啡馆和夜总会,每天都会诞生一家。很多城市小白领,在下班后,把约会与聊天的场所选择在茶楼。  
    
  即使在今天,这个城市高收入群体并不多。月薪在5000元以上,就可以进入城市高收入群体的行列。这个城市的职业竞争压力与生活压力都不大,只要尽心不挑剔,找份工作是很容易的事。很夸张的是,这个只有一百多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却有五十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到寒假和暑假,大街上的年轻人就减少很多。因此,合肥也成为城市人均文凭较高的城市之一。  
    
  构成合肥城市人口60%以上的人群,来自安徽各地,或者全国各地。因为不是第一故乡,所以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问:你是哪里人啊?几乎很少碰到有人说“我是合肥人”。大家的意识里,从没把自己当成合肥人,而是长住几十年的过客。因为普遍缺少一种认同感,所以大家可以放肆地挑剔合肥的土气,大骂当地土菜的重油重色咸肉和咸鱼。然后又解释说,合肥真安静,城市小,打的都花不了几个钱,还没有什么压力。  
    
  和周边的几个城市相比,合肥一直缺少独特的气质。自古休闲天堂是苏杭,杭州像个有些风情几多脂粉气的少妇;南京是六朝古都也做过民国首都,所以多有遗老遗少情结,像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年男人;武汉是长江港口重衢,多兵家战事,像一个文学青年;合肥呢?科教城市?大家觉得比起科研项目,肯定比不过北京、上海,甚至比不过南京武汉;园林城市?苏州和威海,那些近水的城在林中的人在园中的城市会不会嗤笑?再后来,有人想到向历史方面找,于是有了“包公故里”和“淮军摇蓝”这样的称呼。可是,历史如云烟,一两个历史名人,能支撑起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精神内涵?  
    
  让合肥人耳目一新的日子还是到来了。2006年,合肥提出打造滨湖新城的口号。整个城市规划向近在几十里外的巢湖方向发展。巢湖是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汪洋的水面,离合肥其实并不太远。但是,合肥决定走向巢湖,却是2006年。  
    
  山长精神,水生灵气。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滨湖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很多人精神振奋。最新的消息是靠近巢湖边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商瓜分完了。也许几年之后,灯火辉映在水面的将是另一番场面。  
    
  和很多城市的市委书记不一样的是,合肥在任的市委书记孙金龙是被市民论坛谈论最多的焦点人物。每个与他有关的贴子,都会被点击过万。这个团中央调来的书记,自进合肥之后,就不停地折腾:大拆违、大建设,工业立市,滨湖城市,一系列概念的提出。他被民间论坛塑造成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英雄式人物。  
    
  大建设体现得最为突出,市区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有四十二条路在修,一条高架桥,正在日夜施工。有人说,合肥大起来了。拿出十年前的合肥地图,比一下,合肥的直径非常明显的大了一圈。以前的稻田,现在是城市主干道,或高档社区。

  落日如染的傍晚,坐在环城公园的茶楼里喝茶,一边吹着清风,一边听着轻音乐,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可以和朋友们谈谈最近的现当代艺术展,也可以说说即将举行的张学友演唱会,或者正在举行的油画展。这个城市里的各种艺术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习惯自己买票看演出,而不是靠关系找票。这是一种进步。  
    
  这个城市的诗人们靠拢在一本叫《诗歌月刊》的杂志下面。作为全国四大诗刊之一,这本杂志曾经培养出一大批诗人。如今,诗人有的成为了商人,有的成了学者或者编辑,散落在祖国各地。同样,这个城市也有很先锋的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低调的从事着自己的创作,直到有一天,你会在某个会展上发现他们的名字后面,写着三个字:合肥人。

  传说中的神秘高铁终于进入布局与规划之中。经济开发区芙蓉路两旁的11个小区的业主们,在数年前签约买房时做梦也不会想到,高铁会从3公里芙蓉路上空绵绵穿过……合肥的过去10年里,就是充满了这么多的“意想不到”啊! 有了这些“意想不到”,合肥的历史才会变的更精彩!
:') 没去玩过
就知道38所在那里~
有照片的话就更完美鸟!!
晕,怎么说起我的家乡了?:victory:
待会儿有空给大家贴点照片
冲这个标题有个"追忆",我来顶一下,
老祖宗的家乡:lol :lol :lol
还记得读小学三年级时去过的四棵树汽车制造厂,虽然只待了一个月.
啊,我离开合肥也已经10年了。当年骑车从学校跑到董铺岛,在大桥看着水面上漂浮着的一片黄花,在水里泡着脚聊天。真的是青春年少好时光啊。
董铺岛,在大桥看着水面上漂浮着的一片黄花,在水里泡着脚聊天。真的是青春年少好时光啊。
:L
我今天才知道是这2个字:L
合肥,中国最大的农村~~~~;P
那是武汉
原帖由 RedTide 于 2008-7-4 01:13 发表
合肥,中国最大的农村~~~~;P

中国最大的村是石家庄啊~~:D :D
原帖由 qianjizhao 于 2008-7-3 23:37 发表

:L
我今天才知道是这2个字:L


通常我们叫它“科学岛”,因为都是中科院系统的缘故。但是当地人都叫董铺岛,或者董铺水库。
当年为何选中了合肥作首府
  于是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恶意的主题里面跑出来发表故意挑起地域冲突的言论是不厚道的,所以我屏蔽了,况且超大也从来不允许在论坛上公然发表任何带有地域歧视、地域攻击的帖子,照章办事。另外,用“哈肥老母兹”这样的词来形容一个人,已经足够以人身攻击的理由给予禁言处分了……请自重。
说方言都算是人生攻击了
去过一趟,市政建设还是有点落后
:L 最近咋老家的帖子这么多……
去过两次,离开时正是围攻JLF的时候
感受两点
1人好,既有南人精明又有北人实在
2城市真的好破啊,那步行街好差哦。市中心还在新修教堂,晕死了。想找个好的电影院都没有,只有每天去安徽电影制片厂旁边那家看,那家也够呛
原帖由 yaoyuan7310 于 2008-7-4 00:22 发表


通常我们叫它“科学岛”,因为都是中科院系统的缘故。但是当地人都叫董铺岛,或者董铺水库。

我只知道发音,不知道怎么写:L
偶有兄弟南航毕业后去那里混了:victory:
市政建设的确不怎么样,而且现在处于大建设时期,那个脏啊,灰大的受不了~
安徽以前的省会是?
]]
芜湖。。。。。。
安徽好像是安庆和徽州两个合并以后的名称。
汗啊,最近合肥的帖子行情见涨。
准确的说,本人只是在合肥上的大学,当然,自己也是安徽人。
香港回归的那年去的合肥。
记得那时候的合肥最常去的是四牌楼的新华书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对面的百大和乐普生偶尔也去,不过穷学生一个,基本是转转就出来,最奢侈的消费是在里头买了个收音机。
逍遥津去过一次,,但是被几个贼抢了东西,很倒霉啊,报了案,警察叔叔也没抓到人。
对合肥的印象现在想起不怎么深刻了,毕业这么多年也再没回去过。
逍遥津 乐普生 包工庙  潜山路 黄山路 长江大道 二水厂  五里墩
十年前偶在红岗:D
  乐普生被百大集团收购了。
原帖由 happygolf 于 2008-7-4 07:38 发表

中国最大的村是石家庄啊~~:D :D

郑重的更正一下:中国最大的村是山东的周村,最大的店是张店.
石家庄应该是最大的庄.....;P
原帖由 哪吒 于 2008-7-3 13:11 发表
  十年的合肥,比现在寂静的多。  
    
  市民嘴里夸耀最多的是环城公园和逍遥津。有外地朋友来,必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逍遥津,另一个是乐普生。“逛逛乐普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广告语。  
    
   ...



安徽最富裕的地方是南部的长江流域,把省会放在中部可能是出于政治需求。
年底就要回安徽,肯定会去合肥,不知道合肥现在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哪些?
工大上了四年,毕业后又在合肥工作了三年,现在被暂时调到老家
从99年去上学到毕业,感觉都没什么大变化,就是二龙书记的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支持下,多少应该能到中等城市的水平了
合肥市电力公司那楼叫一个牛啊。。。
“一号公馆”那个贵啊。。。
白宫。
太张扬了,快赶上希尔顿了;funk
骆岗离市区近这点最好,打个的才不到三十;P
金寨路修好了吗?
选合肥做省会好像有个关于毛的故事,一下记不起来了:(
金寨路修好了。

新桥国际机场依旧烂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