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中印之间捭阖纵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8:10
美国在中印之间捭阖纵横

--------------------------------------------------------------------------------

2008年06月1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6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9日发表文章说,任期行将届满的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度每况愈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的中东政策的反应。然而,许多人忽略了,布什在亚洲却留下比较好的政绩。美国与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保持强势,他也大大地改善了美国与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大国印度之间的关系。



  文章摘录如下:

  2005年,国务卿赖斯为布什来年对新德里的访问做好了准备。布什在访问期间,宣布了美印在民用核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合作协议,以及在商务和国防领域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措施。

  美国国会批评核技术合作协议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规定不够严格。即便如此,这项协定看来应该会被通过。在印度,共产党——印度总理辛格执政联盟中规模小(但却重要)的成员——表示反对这项协议。但一位印度朋友向我解释,这不过是印度左翼政党的象征性表态。

  即使核技术合作协议未能通过,美印关系的改善趋势也将持续下去。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印度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主政体。然而,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印两国却曾时常漠视对方。

  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印度失去了苏联这个盟友,而美国则开始分别看待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再简单地把它们看成南亚权力平衡中的一个联合体。

  正如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费根鲍姆不久前所说:“2008年的世界与1948年的世界大有不同。我们认为印度有能力,也有兴趣在一系列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同美国和其他伙伴合作。”这种变化在克林顿时代已经开始,而且无论谁在2008年当选总统,这样的趋势都将延续下去。

  印度和美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也大大增加。目前有超过8万名印度学生在美国学习,许多选择留在美国并成功的创业。居住在美国各地的印度人大约有300万,其中许多积极参与政治。比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便具有印度血统,也有人认为他可能成为麦凯恩的竞选搭档。

   不仅如此,印度的经济也开始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它对外资的吸引力。印美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在2006年达到260亿美元(占印度贸易总额的11%)。

  除去这些改善双边关系的具体原因,中国的崛起也带来战略上的考量。正如《经济学家》杂志前主编艾默(Bill Emmott)在他的新书《对手》(The Rivals)中所说:“就像尼克松曾利用中国来制衡苏联一样,布什也在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有了尼克松的先例,布什的印度战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这种关注也得到印度的回应。一名外交部高级官员在2007年对艾默说,“有一点你必须明白,我们两国(印度和中国)都认为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但我们不可能都对。”

  官方声明强调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一些贸易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中印两国的快速增长,这两个巨大的市场将会成为经济上的“中印大同”(Chindia)。中国总理温家宝2005年访印期间,同印度签署了11项协议,包括一项综合性的5年战略合作协议。

  中印两国近期的睦邻友好,标志着自1962年在喜马拉雅的边境战争后就一直困扰着两国的敌意,已经有了重大的转变。尽管如此,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战略上的忧虑,印度方面更是如此。

  中国的崛起也引起日本的焦虑,尽管中国主席胡 锦 涛不久前访问东京时宣称两国关系一片大好,也无法消除日本的担忧。日本因此增加了对印度的援助和同印度的贸易。去年,华盛顿建议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海军举行四方联合防御演习。然而,新当选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却决定退出这项安排。

  陆克文明智地相信,对中国崛起的正确回应是把中国纳入国际制度体系。或者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在担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时曾说的那样,美国应该邀请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印美关系的改善,可以构建一种能够促使中国政策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国际局势。试图孤立中国,将是个错误。如果处理得当,中国和印度的同时崛起将使其他所有国家从中获益。美国在中印之间捭阖纵横

--------------------------------------------------------------------------------

2008年06月1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6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9日发表文章说,任期行将届满的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度每况愈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的中东政策的反应。然而,许多人忽略了,布什在亚洲却留下比较好的政绩。美国与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保持强势,他也大大地改善了美国与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大国印度之间的关系。



  文章摘录如下:

  2005年,国务卿赖斯为布什来年对新德里的访问做好了准备。布什在访问期间,宣布了美印在民用核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合作协议,以及在商务和国防领域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措施。

  美国国会批评核技术合作协议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规定不够严格。即便如此,这项协定看来应该会被通过。在印度,共产党——印度总理辛格执政联盟中规模小(但却重要)的成员——表示反对这项协议。但一位印度朋友向我解释,这不过是印度左翼政党的象征性表态。

  即使核技术合作协议未能通过,美印关系的改善趋势也将持续下去。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印度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主政体。然而,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印两国却曾时常漠视对方。

  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印度失去了苏联这个盟友,而美国则开始分别看待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再简单地把它们看成南亚权力平衡中的一个联合体。

  正如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费根鲍姆不久前所说:“2008年的世界与1948年的世界大有不同。我们认为印度有能力,也有兴趣在一系列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同美国和其他伙伴合作。”这种变化在克林顿时代已经开始,而且无论谁在2008年当选总统,这样的趋势都将延续下去。

  印度和美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也大大增加。目前有超过8万名印度学生在美国学习,许多选择留在美国并成功的创业。居住在美国各地的印度人大约有300万,其中许多积极参与政治。比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便具有印度血统,也有人认为他可能成为麦凯恩的竞选搭档。

   不仅如此,印度的经济也开始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它对外资的吸引力。印美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在2006年达到260亿美元(占印度贸易总额的11%)。

  除去这些改善双边关系的具体原因,中国的崛起也带来战略上的考量。正如《经济学家》杂志前主编艾默(Bill Emmott)在他的新书《对手》(The Rivals)中所说:“就像尼克松曾利用中国来制衡苏联一样,布什也在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有了尼克松的先例,布什的印度战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这种关注也得到印度的回应。一名外交部高级官员在2007年对艾默说,“有一点你必须明白,我们两国(印度和中国)都认为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但我们不可能都对。”

  官方声明强调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一些贸易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中印两国的快速增长,这两个巨大的市场将会成为经济上的“中印大同”(Chindia)。中国总理温家宝2005年访印期间,同印度签署了11项协议,包括一项综合性的5年战略合作协议。

  中印两国近期的睦邻友好,标志着自1962年在喜马拉雅的边境战争后就一直困扰着两国的敌意,已经有了重大的转变。尽管如此,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战略上的忧虑,印度方面更是如此。

  中国的崛起也引起日本的焦虑,尽管中国主席胡 锦 涛不久前访问东京时宣称两国关系一片大好,也无法消除日本的担忧。日本因此增加了对印度的援助和同印度的贸易。去年,华盛顿建议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海军举行四方联合防御演习。然而,新当选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却决定退出这项安排。

  陆克文明智地相信,对中国崛起的正确回应是把中国纳入国际制度体系。或者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在担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时曾说的那样,美国应该邀请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印美关系的改善,可以构建一种能够促使中国政策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国际局势。试图孤立中国,将是个错误。如果处理得当,中国和印度的同时崛起将使其他所有国家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