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明朝:皇帝与文官集团开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34:46
2008年06月18日 11:00书摘【 】 【打印
大家都知道,理学兴起在宋朝,被当成正统的封建意识形态则是在明朝。明朝的文官们在接受了程朱理学的长期教育和通过标准化的八股作文考试后,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奉若神明,其虔诚性和狂热性只有欧洲中世纪的教士可以比拟。除了四书五经,他们鄙视一切知识,除了通过科举的进士,他们鄙视一切人。
明朝皇帝面对这群时刻以捍卫“天理”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其困难可想而知。汉唐宋三代都没有碰见这样的情况。由于文官集团是帝国的支柱,明朝皇帝又不象清朝皇帝那样能依靠旗人,所以在整个十六世纪,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斗争一直在别别扭扭中展开。由于皇帝拥有行政权,而文官拥有话语权,两者的斗争异彩纷呈,格外好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跟文官斗得热闹的明朝皇帝,他们是:
生错了时代的正德皇帝;不能认老爸的嘉靖皇帝;只能装哑巴的隆庆皇帝;坚决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生错了时代的正德皇帝
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孝宗的嫡长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正德皇帝诞生了。由于孝宗皇帝只有张皇后这一个妻子,所以朱厚照生下来不到半年就被立为太子,据史书记载,其相貌奇伟,面质如玉,再加上孝宗只有这个儿子(孝宗次子早夭),自然深得孝宗和张皇后的溺爱。朱厚照少年时喜欢骑射,孝宗想治国安民也少不得武功,就没有干涉。
弘治十八年,孝宗病危,就把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叫到乾清宫,面谕道:“朕承祖宗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已三十六岁,不意二竖为灾,病不能兴,恐与诸先生辈,要长别了。”并亲自握着刘健的手说:“东宫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烦诸先生辅以正道,使为令主,朕死亦瞑目了。”有句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后来武宗行事果然不出孝宗所料。
孝宗死后,年仅十六虚岁的朱厚照登上了皇位。少年天子自然要找点乐子。文官集团马上来了精神,奏折如雪片似的飞来,大学士刘健把它们集中起来,搞了个精装版,主要有五条内容:
一、皇帝单骑出宫,不带随从;二、皇帝在宫内乱转;三、皇帝去北海划船;四、皇帝喜欢打猎;五、皇帝乱吃零食。
然后,几位老先生把这份精装版奏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郑重态度交给了武宗。
武宗忍了一段时间,又去行乐,另一位大臣杨守随立刻苦谏道:“我听说皇上去西郊打猎、南城登高、还在宫中练兵,这都不是天子应该做的。”可怜的人,他一定没有读过《汉书》的《孝武本纪》,看看一千多年前另一位少年天子的作为。
文官集团拿已经听腻说教的皇帝没有办法,于是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皇帝身边有小人,必须除掉这些人,国家才能生存。”
武宗为太子时,已经宠信宦官刘瑾。刘瑾和他的七个朋友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称作八虎。给事中陶谐,御史赵佑等,看不过去就上表弹劾。武宗将原奏发回内阁讨论,户部尚书韩文和下属讨论时,为天子被小人蒙蔽大哭起来,郎中李梦阳建议他上表弹劾刘瑾,韩文毅然说道:“汝言甚是。我年已老,一死报国便了。”
于是两人一起起草了份奏折,又叫了不少官员在上面联名签字。等武宗上朝时当面呈递。武宗看完,不由的愁闷起来,退了朝不停哭泣,连中午饭也不吃了。踌躇了半天,派了司礼监宦官去内阁与大臣们商量,一日来回了三次,说自己准备将刘瑾等八人流放到南京。没想到大学士刘健推案大哭道:“先帝临崩,执老臣手,嘱付大事,今陵土未干,遂使宦竖弄权,败坏国事,臣若死,何面目见先帝?”谢迁亦正色道:“此辈不诛,何以副遗命?”于是大臣们群情激昂,非要将刘瑾等人处死方心满意足。
武宗只好让太监向大臣们求情说:“各位先生忠君爱国,所言甚是,但这几个人跟我很久了,不忍心杀掉他们,这事先放一放。”大臣们坚决不肯答应。
这事一拖延,很快被刘瑾知道了,八虎半夜去在武宗面前痛哭,说是有人诬陷他们,武宗相信了小时的玩伴,很快,上书的大臣除了李东阳以外,全被强迫退休,而朝政大权落到了刘瑾的手中。
刘瑾是坏人是史书上有定论的,然而若是大臣们不坚持非将他处死而是流放的话,会怎样呢?
刘瑾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正德五年,因为他牵扯到宁夏安化王谋反的事,被正德皇帝派宦官张永逮捕处死。
正德二年,明武宗搬出紫禁城,在西华门内另起大宅,名叫“豹房”。里面住着的并非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佳丽三千, 而是武宗从全国各地区召集来的乐师、军官、道士、番僧等等,甚至包括一名葡萄牙人叫做火者亚三的。正德皇帝通晓音乐,他亲自创作了由多种乐器合奏的《杀边乐》;其另一种爱好是亲自和老虎搏斗,有一次被虎抓伤休养了一个月才好。

但正德皇帝最喜欢的还是在宫廷里搞军事演习,在其宠信的边防军官江彬的支持下,在宫廷里操练的士兵最多达到了万人以上,正德皇帝经常穿着盔甲亲自带士兵们操练,呼喊声和炮声在紫禁城九门外面都能听到。
正德皇帝白天练兵,晚上玩乐。文官集团对此忧虑万分,多次上疏劝阻,武宗一概不听。
正德十二年。蒙古达延汗(又称‘小王子’)率领五万骑兵入侵。正德皇帝听说后准备御驾亲征,借此体会战争的实况,并且检验几年来练兵的成效。文官集团想起英宗的土木堡惨败,自然极力反对。正德皇帝富有想象力,既然那些老先生们说皇帝不能亲自上战场,于是正德皇帝任命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然后自己命令自己带军上战场杀敌。
不过‘威武大将军’要出去也困难重重,首先是御史张钦不让他出关。他只好等了几天,等张钦去巡视白羊口时才微服出关。出关之后立刻命令边防军堵住关口,不许让任何文官出关相随。前后四个月,北京的臣僚几乎和皇帝完全失去联络。但正德皇帝并不是把国家大事丢下不管了,他的第二道命令就是北京官员们把应该递交的公文交给专使,由专使送到行营自己处理。
十月,正德皇帝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蒙古小王子部五万人前来与正德皇帝亲率的六万明军会战,正德皇帝非常高兴,亲自布置方略,同时命令户部拿出一百万两白银准备赏赐立功将士,户部却和皇帝讨价还价,最后同意拿出五十万两。
应州发生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主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明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从阳和来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日暮正德皇帝与普通将士一起在应州城外临时建的军营里过夜。
第二天蒙古主力又来,双方大小百余战,武宗在前线的战车曾险些被包围,两军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此次明武宗率军队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正德年间再没有来过。
正德皇帝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北京,把俘获的武器装备陈列于官门之前作为战胜的证据。还特制了纪念这次不世之功的银牌,上附各色彩带。但翰林院全体官员拒绝向他祝贺。文官集团坚决不承认这次胜利。据《明史》记载,明军亡五十二人、伤五百六十三人,而仅仅杀敌十六人。

正德十四年,皇帝打算去江南游玩一次,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皇帝被激怒了,甚至动用了廷杖,但最后还是取消了计划。
没想到几个月后传来消息,江西南昌的宁王造反,正德皇帝听到后不但不气愤,反而高兴。这位酷爱舞刀弄枪的万岁爷总算找到一个机会可以率兵打仗了,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出了北京不远,接到快报宁王已被地方官王守仁(即王阳明,我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擒拿,没必要皇帝亲自动手了。可好不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哪能放弃?他毫不理会,照原计划南下,于是在“御驾亲征”的名义下,去锦绣江南闹了一年。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淮安府清江浦模仿渔民打渔时落水染病,第二年死在了北京。2008年06月18日 11:00书摘【 】 【打印
大家都知道,理学兴起在宋朝,被当成正统的封建意识形态则是在明朝。明朝的文官们在接受了程朱理学的长期教育和通过标准化的八股作文考试后,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奉若神明,其虔诚性和狂热性只有欧洲中世纪的教士可以比拟。除了四书五经,他们鄙视一切知识,除了通过科举的进士,他们鄙视一切人。
明朝皇帝面对这群时刻以捍卫“天理”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其困难可想而知。汉唐宋三代都没有碰见这样的情况。由于文官集团是帝国的支柱,明朝皇帝又不象清朝皇帝那样能依靠旗人,所以在整个十六世纪,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斗争一直在别别扭扭中展开。由于皇帝拥有行政权,而文官拥有话语权,两者的斗争异彩纷呈,格外好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跟文官斗得热闹的明朝皇帝,他们是:
生错了时代的正德皇帝;不能认老爸的嘉靖皇帝;只能装哑巴的隆庆皇帝;坚决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生错了时代的正德皇帝
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孝宗的嫡长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正德皇帝诞生了。由于孝宗皇帝只有张皇后这一个妻子,所以朱厚照生下来不到半年就被立为太子,据史书记载,其相貌奇伟,面质如玉,再加上孝宗只有这个儿子(孝宗次子早夭),自然深得孝宗和张皇后的溺爱。朱厚照少年时喜欢骑射,孝宗想治国安民也少不得武功,就没有干涉。
弘治十八年,孝宗病危,就把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叫到乾清宫,面谕道:“朕承祖宗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已三十六岁,不意二竖为灾,病不能兴,恐与诸先生辈,要长别了。”并亲自握着刘健的手说:“东宫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烦诸先生辅以正道,使为令主,朕死亦瞑目了。”有句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后来武宗行事果然不出孝宗所料。
孝宗死后,年仅十六虚岁的朱厚照登上了皇位。少年天子自然要找点乐子。文官集团马上来了精神,奏折如雪片似的飞来,大学士刘健把它们集中起来,搞了个精装版,主要有五条内容:
一、皇帝单骑出宫,不带随从;二、皇帝在宫内乱转;三、皇帝去北海划船;四、皇帝喜欢打猎;五、皇帝乱吃零食。
然后,几位老先生把这份精装版奏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郑重态度交给了武宗。
武宗忍了一段时间,又去行乐,另一位大臣杨守随立刻苦谏道:“我听说皇上去西郊打猎、南城登高、还在宫中练兵,这都不是天子应该做的。”可怜的人,他一定没有读过《汉书》的《孝武本纪》,看看一千多年前另一位少年天子的作为。
文官集团拿已经听腻说教的皇帝没有办法,于是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皇帝身边有小人,必须除掉这些人,国家才能生存。”
武宗为太子时,已经宠信宦官刘瑾。刘瑾和他的七个朋友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称作八虎。给事中陶谐,御史赵佑等,看不过去就上表弹劾。武宗将原奏发回内阁讨论,户部尚书韩文和下属讨论时,为天子被小人蒙蔽大哭起来,郎中李梦阳建议他上表弹劾刘瑾,韩文毅然说道:“汝言甚是。我年已老,一死报国便了。”
于是两人一起起草了份奏折,又叫了不少官员在上面联名签字。等武宗上朝时当面呈递。武宗看完,不由的愁闷起来,退了朝不停哭泣,连中午饭也不吃了。踌躇了半天,派了司礼监宦官去内阁与大臣们商量,一日来回了三次,说自己准备将刘瑾等八人流放到南京。没想到大学士刘健推案大哭道:“先帝临崩,执老臣手,嘱付大事,今陵土未干,遂使宦竖弄权,败坏国事,臣若死,何面目见先帝?”谢迁亦正色道:“此辈不诛,何以副遗命?”于是大臣们群情激昂,非要将刘瑾等人处死方心满意足。
武宗只好让太监向大臣们求情说:“各位先生忠君爱国,所言甚是,但这几个人跟我很久了,不忍心杀掉他们,这事先放一放。”大臣们坚决不肯答应。
这事一拖延,很快被刘瑾知道了,八虎半夜去在武宗面前痛哭,说是有人诬陷他们,武宗相信了小时的玩伴,很快,上书的大臣除了李东阳以外,全被强迫退休,而朝政大权落到了刘瑾的手中。
刘瑾是坏人是史书上有定论的,然而若是大臣们不坚持非将他处死而是流放的话,会怎样呢?
刘瑾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正德五年,因为他牵扯到宁夏安化王谋反的事,被正德皇帝派宦官张永逮捕处死。
正德二年,明武宗搬出紫禁城,在西华门内另起大宅,名叫“豹房”。里面住着的并非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佳丽三千, 而是武宗从全国各地区召集来的乐师、军官、道士、番僧等等,甚至包括一名葡萄牙人叫做火者亚三的。正德皇帝通晓音乐,他亲自创作了由多种乐器合奏的《杀边乐》;其另一种爱好是亲自和老虎搏斗,有一次被虎抓伤休养了一个月才好。

但正德皇帝最喜欢的还是在宫廷里搞军事演习,在其宠信的边防军官江彬的支持下,在宫廷里操练的士兵最多达到了万人以上,正德皇帝经常穿着盔甲亲自带士兵们操练,呼喊声和炮声在紫禁城九门外面都能听到。
正德皇帝白天练兵,晚上玩乐。文官集团对此忧虑万分,多次上疏劝阻,武宗一概不听。
正德十二年。蒙古达延汗(又称‘小王子’)率领五万骑兵入侵。正德皇帝听说后准备御驾亲征,借此体会战争的实况,并且检验几年来练兵的成效。文官集团想起英宗的土木堡惨败,自然极力反对。正德皇帝富有想象力,既然那些老先生们说皇帝不能亲自上战场,于是正德皇帝任命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然后自己命令自己带军上战场杀敌。
不过‘威武大将军’要出去也困难重重,首先是御史张钦不让他出关。他只好等了几天,等张钦去巡视白羊口时才微服出关。出关之后立刻命令边防军堵住关口,不许让任何文官出关相随。前后四个月,北京的臣僚几乎和皇帝完全失去联络。但正德皇帝并不是把国家大事丢下不管了,他的第二道命令就是北京官员们把应该递交的公文交给专使,由专使送到行营自己处理。
十月,正德皇帝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蒙古小王子部五万人前来与正德皇帝亲率的六万明军会战,正德皇帝非常高兴,亲自布置方略,同时命令户部拿出一百万两白银准备赏赐立功将士,户部却和皇帝讨价还价,最后同意拿出五十万两。
应州发生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主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明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从阳和来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日暮正德皇帝与普通将士一起在应州城外临时建的军营里过夜。
第二天蒙古主力又来,双方大小百余战,武宗在前线的战车曾险些被包围,两军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此次明武宗率军队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正德年间再没有来过。
正德皇帝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北京,把俘获的武器装备陈列于官门之前作为战胜的证据。还特制了纪念这次不世之功的银牌,上附各色彩带。但翰林院全体官员拒绝向他祝贺。文官集团坚决不承认这次胜利。据《明史》记载,明军亡五十二人、伤五百六十三人,而仅仅杀敌十六人。

正德十四年,皇帝打算去江南游玩一次,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皇帝被激怒了,甚至动用了廷杖,但最后还是取消了计划。
没想到几个月后传来消息,江西南昌的宁王造反,正德皇帝听到后不但不气愤,反而高兴。这位酷爱舞刀弄枪的万岁爷总算找到一个机会可以率兵打仗了,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出了北京不远,接到快报宁王已被地方官王守仁(即王阳明,我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擒拿,没必要皇帝亲自动手了。可好不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哪能放弃?他毫不理会,照原计划南下,于是在“御驾亲征”的名义下,去锦绣江南闹了一年。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淮安府清江浦模仿渔民打渔时落水染病,第二年死在了北京。
《明史》中评价明世宗是中等才能的君主,然而要指出的是,明朝这条大船一直以来有皇帝和文官集团两个发动机,当武宗和世宗前期,虽然皇帝不理朝政,但文官在李东阳和杨廷和领导下仍然能够维持政府的运转,但是世宗任命的严嵩却因为其所作所为遭到文官的普遍憎恨而不能领导文官集团,加上世宗刚愎自用,爱听好话,使文官集团这一发动机也遭到了破坏。
柏杨说明朝是‘断头政治’,但明穆宗统治时期的稳定和繁荣证明,国家事务可以没有皇帝的亲自指导而继续进行。明穆宗的无能或不愿干预国家事务,实际上使得有能力的大臣们干得更好。
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神宗的荒怠造成的。所以,《明史》对于明神宗的盖棺论定是这样表述的:“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的皇权和文官集团这两部发动机,在万历年间同时停止了运转,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按照现在的行业划分来说,皇帝就是甲方,文官集团是乙方。作为乙方,必须要有超前的服务意识,不能不顾及甲方的感受而为所欲为。不然甲方没有了面子,乙方也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有时间重读《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