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东线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3:27:56
转帖说明:
1、这篇文章的风格个人很喜欢,而且总觉得其中的经验教训,即使在今天仍然很有价值。
2、非常可惜,这篇文章不全(匈牙利战役后就没有了),希望能有哪位大侠来援手补全。
3、原贴出处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不记得是“战争的艺术”网站还是“德国军事中心”网站上的了。
4、本想贴在历史区的,但想想历史区一来人气较差,二来主观色彩浓厚的人较多,感觉还是贴在陆军版好些。请版主手下留情。转帖说明:
1、这篇文章的风格个人很喜欢,而且总觉得其中的经验教训,即使在今天仍然很有价值。
2、非常可惜,这篇文章不全(匈牙利战役后就没有了),希望能有哪位大侠来援手补全。
3、原贴出处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不记得是“战争的艺术”网站还是“德国军事中心”网站上的了。
4、本想贴在历史区的,但想想历史区一来人气较差,二来主观色彩浓厚的人较多,感觉还是贴在陆军版好些。请版主手下留情。
东线战役:

序1

    这个系列中我将向大家讲述1944-45年间在东线的战役,在开始以前,我首先将化一些时间来讲一下,1944年的苏军和战争初期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在迭遭惨败后,最后却能获取胜利?
    一次大战结束后,苏联和德国都满目疮遗,但正当胜利者都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时,这两个战败国内部一些优秀的军事家却已经开始酝酿一场伟大的军事改革。基于在一战中胜利的经验,英法等国逐渐着迷于阵地战,而德国和苏联的一些有才能的军人已经在思考如何在现代化战争中继续保持机动,而他们确实有一种可以实现他们理想的工具,那就是英国人发明的坦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坦克在发明它的国家中却在遭受冷遇。
    在苏联和德国中,对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贡献最大的军人是古德里安和图哈切夫斯基。在这场建立现代化机械化部队的竞争的开始阶段,苏联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这主要得利于图哈切夫斯基身为执掌大权的苏联元帅,而当时古德里安还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图哈切夫斯基的杰出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为苏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1932年,当时古德里安还在因推销他的主张而到处碰壁),更在于他为苏联军队建立了一整套以“大纵深”作战理论为主体的战略思想。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这10年,是苏联军队的黄金时期,在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一大批苏联军官为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虽然也遭受军队中保守势力的阻挠,但逐渐的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深入到苏联军队的心灵深处,即使后来斯大林的“肃反”也无法清除它,当一个稍微具有军事常识的人在研究了苏联军队在二战中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就会发现在它们后面站着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幽灵。
    当30年代中期到来时,情况发生了改变,在德国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开始了重新武装。具有伟大军事传统的德国军队开始其突飞猛进的过程。古德里安关于装甲战的思想被希特勒接受,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在德国诞生了。
    而这个时候,苏联军队却开始走上了老路,首先其装甲部队被认为无法独立作战,机械化军被解散,坦克部队被重新局限在支援步兵的老路上。更为灾难的是斯大林的“大清洗”,4万军官被捕,其中1万5千人被处决。幸存的军官在恐惧中颤抖。由于高层将领被清洗,大批尚不具备足够才能的中下级军官被提拨到高级将领的位置上,而他们原来的位置被大量同样不称职的更年轻的军官接替,这使得苏联军队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大量不具备足够军队的军官。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从世界惯例来看,一支军队在和平时由一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组成,在战时的大扩军时,他们将成为这支军队的骨干,而当时苏联的情况是,军队可以由征召得到,可是合格的军官在哪里?在这个一团糟的局面中,苏军唯一的希望是图哈切夫斯基所遗留下来的军事思想,经过10年以上的推广,它已经深入到苏军各级军官的心里,虽然查禁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著作,但斯大林并无意完全消除“大纵深理论”在苏军中的影响,他虽然想要消灭在军队中潜在的对手,但并不想毁灭苏联军队本身。
    二战初期德国军队在波兰和西欧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德国以装甲部队为主体的“闪击战”,使得世界震惊!将德国的成功和苏联军队在芬兰的拙劣表现相比较,苏联军队内部一阵惊呼“德国人盗窃了我们的理论,取得了如此成功,而我们却在走回头路!”虽然把德军装甲部队的建设说成“盗窃”苏军理论毫无事实依据,但苏军受到很大震动却是事实。于是苏军做出了重建机械化部队的决定。但凡事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首先这个未来的机械化部队应该是怎样的呢?在建立机械化部队的过程中,德国人是幸运的,在初步建立了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后,他们首先遇到的任务是进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行动都不是正式的军事行动,这使得德国人能够不流血的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取得经验。在大战爆发后,德军最先遇到的是实力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波兰人,在作战行动中德国人即使犯了错误(这肯定发生过),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当经历了法国战役后,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劲旅,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的错误都是致命的。
    对于俄国人来说,比较有利的一点是一批最新型的坦克研制成功,也就是著名的T-34中型坦克和KV-1,KV-2重型坦克,苏联人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现在苏军就准备以这些新式坦克为主体建立崭新的机械化部队。1941年苏联的机械化部队由机械化军组成,每个机械化军下属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车团,1个通讯营,1个摩托化工兵营组成,按编制应有36,080人,1031辆坦克(420辆T-34,126KV),苏军计划建立20个这样的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许多机械化军都没有满员。
    看了如此庞大的编制后,即使象笔者这样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也不由要提出几个疑问:苏军有没有足够有经验的军官去指挥这样的部队?苏军有没有足够的参谋人员和足够的通讯设施去协调各个部队的行动?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供应问题?事实上,当时苏军严重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去指挥坦克部队,并且严重缺乏在作战情况下保障后勤供应和修理受创作战车辆的能力。
    此外,要一下子建立起那么庞大的机械化部队,苏联军工工业虽然加紧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于是苏军决定剥夺原属于步兵部队用来支援步兵的独立坦克旅,团,将它们直接并入机械化军,注意这个决定是违反图哈列夫斯基关于将坦克部队分为用于支援步兵突破和向敌人纵深两种,缺一不可的作战理论的。而且这个决定虽然勉强提高了机械化部队坦克数量,但并没有提高坦克的质量,虽然T-34坦克和KV坦克开始逐渐装备部队,但在战争爆发时,这两种坦克的数量还不多,大部份苏军所拥有的还是旧式坦克,由于苏联集中力量建造新坦克,旧坦克大多已停止生产,那么问题来了,在完成换装前,那些旧坦克一旦发生故障,替换的零部件在哪里?毫不让人吃惊的,有些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有高达25%的坦克因机械原因根本无法起点!苏军坦克的另一个弱点是严重缺乏无线电设施,在战争初期,只有坦克连连长的坦克上装有性能不佳的无线电,这严重影响了作战能力。为了和坦克配合作战,需要大量的车辆来拖带大炮和载运机械化步兵,而这又是苏军的一个弱点,如果说在战争后期,苏军终于解决了无线电通讯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始终未能研制出可以与美军和德军装备的装甲人员输送车(APC)相比的装甲车辆。他们只能依靠卡车或干脆在坦克上运载步兵。而现在的问题是让苏军一下子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卡车?于是最后决定先将步兵部队所有的卡车调给机械化部队,在优先满足了机械化部队的需要后,再装备步兵部队,而万一战争提前爆发,苏军寄希望于可以从地方上临时征用民用车辆!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它不但不能满足机械化部队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了步兵部队的战斗力,在战争开始时,边界上各个步兵部队奉命开赴前线时,他们会绝望地发问“用来拖带大炮的车辆在哪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不稳定的形态下,战争爆发了,当时苏联机械化军大多数都部署在后方,而战争刚刚开始,德国空军就几乎摧毁了苏军的通讯系统,在联络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完成分散驻扎的各个部队的集结几乎不可能,而在前线紧急的形势下,大多数机械化军都是以各部分别前进的方式向前线开拔。一路上他们饱受德国飞机的轰炸,而挤满道路的难民给行军带来困难。雪上加霜的是随着部队的前进,旧坦克因为机械上不可靠,坦克因为操作不当纷纷抛锚,通常能抵达前线的坦克数量不超过50%。即使这些坦克也只能逐次投入战场,虽然苏联新坦克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由于德国装甲部队所具有的人员素质和通讯联络上的优势足以抵消苏军在装备上的优势,战斗结果是苏联装甲部队遭到重创。在战斗结束后,那些幸免于难的苏联坦克在退出战场后,感到更绝望的是燃料和弹药在哪里?结果大量毫无损伤的苏联坦克仅仅因为燃料耗尽而被自己人炸毁,或干脆被德军俘获。对于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我很同意我的一个朋友的评论:1941年的苏军正处于转型期间,如果这个转型能够顺利完成,那么德军的进攻能否取胜,就很难讲了,如果这个转型根本没有进行,那么德军的进攻无疑将获得胜利,但苏军的损失可能没有那么大,而德军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德军的攻势正好是在苏军处于最脆弱的阶段发动的!
序2
       面对战争初期灾难性的局面,苏军采取了应急的措施,过于庞大的机械化军被拆散,既然军队缺乏有经验的军官,那么一切作战单位的编制都被缩小,以让那些缺乏经验的指挥员比较能控制,同时在西部的工厂企业被紧急运往乌拉尔山以东。即使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最后能拯救了苏联的还是广大苏军官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几乎可以忍受一切痛苦的意志。如果说苏军在1941年有什么成就的话,就是他们成功地把德国人所计划的“闪击战”变成了一场持久战,从而为苏军本身的改革和为国家潜力的发挥争取了时间。这个成就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苏军在1941年的6个月中,付出了人员损伤430万人,损伤坦克2万辆,飞机2万1千架的惨重损失。但这个代价不是白费的,德国既然未能在1941年苏联最弱的时候使之屈服,那么她在战争中的前途就会变得十分暗淡,德国最终战败的命运在我看来在1941年冬莫斯科城下就已经注定了。
       1942年,苏联的形势有所好转,迁移到东部的工厂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为了弥补惨重的装备损失,苏联采取了牺牲质量以增加武器产量的措施,新武器的研制暂时停止了,一切技术革新除非能有助于提高产量,一律不予采纳。于是,一方面苏联武器生产开始提高,另一方面武器的品质大大下降,比如1943年前的T-34坦克一旦被击中,即使没有被击穿,坦克内部也会“铁屑飞舞”,造成乘员受伤。直到1943年中,一支苏联坦克部队在野地中急行军超过100公里后,即使未经战斗,也会有50%以上坦克因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
       虽然有以上种种缺陷,但苏军至少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可以让他们试图再次实行在41年被迫放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在42年,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如坦克军,机械化军和坦克集团军再次出现在苏军的作战序列中。对于苏军来说,他们在42年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发展出一个结构合理的装甲部队模型,坦克军加上几个步兵师并不意味着装甲部队!
       另一个问题是苏联高级将领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似乎未能搞清楚一个作战计划,不管听上去多么合理,但如果超过了部队的能力,那么就会变得十分有害。于是在42年夏季的作战中,苏军再一次遭受惨败,德军的攻势直到斯大林格勒才被阻止。1942年对于苏军来说,是即充满了灾难也充满了希望的一年,在战争开始后头一次,苏军开始有能力对军队结构进行改革,并试图重新采用战前的理论,虽然总的来说,42年的改革并不成功,但这个势头一旦开始,就再也不会停止了。
1942年11月起,苏军内部开始有计划的经验总结运动,每一次战役后,由部队作战部长负责,在参谋长的监督下,每个部队都要解答类似以下的问题:如果是防御战斗,你是如何部署兵力和武器的?你的预备队的位置在哪里?如果是进攻战役?你是如何进行侦察的?战前采取了怎样的伪装措施?进攻中你的战斗队形是怎样?如何在战斗中保持通讯畅通?你是如何和友邻部队保持联系的?你是如何步炮联合作战?如何和空军配合?你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后勤补给的?你是如何在复杂地形中有效使用工兵的?你的措施是否有效?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无效,为什么?经过战斗,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教训?等等,等等。通过这个总结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立刻在全军传达。这个运动极大地提高了苏军各级军官的素质。
       1943年以后,对苏军来说,一切开始走上正轨,在43年,苏联的军事工业最终从战争初期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从这一年开始,大量新式武器投入了战场,同时武器装备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同时来自美国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涌入,自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苏军可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装备部队。同时,从这一年开始,苏军从后方派往前线的新兵的训练水准大为提高,从43年起派往前线的步兵平均受训时间是5个月,炮兵,工兵和装甲 兵是10个月,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高达1年。
      对苏军来说,43年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开始感觉到人员短缺问题,他们再也经不起如战争初期那样的惨重人员损失了,由于要确保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等技术兵种的需要,在44年后,苏联近卫步兵师和担负重要任务的平均人数为6000-7000人,而一般的步兵师的平均兵力只有3000-4000人而已。由于在后方补充的步兵数量即不足,即使有也是优先补充近卫部队,大多数苏军步兵师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补充兵力,一旦解放了某个地区后,所有地方上服役年龄以内的男子一律应征入伍,在沿途解救出来的苏联战俘,在吃几顿饱饭,休息几个星期后,立刻被补入作战部队,如果那些新兵运气好,那么在参加战斗前,他们能在前线后方教导队中接受短期突击训练,但如果战况紧急,他们就会被立刻派往战场!这导致苏联步兵的质量大为下降了。于是苏联在44年后越来越倚仗他们的装甲兵和炮兵,从44年后,苏军以前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大规模步兵 攻击,几乎不再出现于战场。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和各个方面军在策划进攻时,已经能有效地依据部队的能力来制定作战计划,他们懂得了只有当部队在作战中能生存下来,才能取得胜利,于是在这个阶段苏军的作战计划宁可采取比较保守的计划,只有在完成当前的任务时,才会试图继续扩大战果,而一旦发现德军的抵抗过于强大时,他们也能掌握何时停止攻势的极权,从而避免了象以前那样不顾自身的状况,一味要求突破的战法,这样在44年后,苏军的每次攻势几乎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战果。
       苏军所采用的“大纵深”战术到44年,已经完全成熟了,它要求集中兵力于突破口,当突破一旦形成,立刻投入装甲部队(坦克集团军或骑兵-机械化集群)向敌方防御纵深冲击。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突破,苏军总是把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部署在选定的突破口上,在43-45年的苏军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所占有的兵力优势远不如德国人事后所宣称的那么大,通常苏军在人数上只占2:1到3: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3:1到5:1的优势,并没有超过理论上进攻者所应有的3:1优势很多。但苏军在却能在突破口上集中起相对于对面德军6:1-7:1的优势的兵力,为了在突破口增加火力上的优势,苏军一般不在步兵师中装备120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而将这些炮兵部队集中在独立的炮兵师和炮兵军中,这样每个重炮兵部队有如一个个可以独立运作的“模块”,有利于苏军根据战况将其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段,也有利于根据情况变化迅速改变部署。这样我们会看到在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前,在突破口上苏军占有几乎压倒性的优势,而在战线其他地段,苏军兵力往往和德军相等,甚至少于德军,为了以尽量少的兵力防守尽量长的防线,苏军在43年底开始在前线部署一种称为“筑垒地域“的部队,这种部队兵力通常相当于一个加强团或一个师,主要由炮兵和机枪营组成,它的火力极强而机动性极差,它的任务很简单,就是防守一个很宽的地段,以释放尽量多的兵力以参加进攻。
       为了在突破口集中兵力,苏军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选定突破口?如何通过侦察以发现德军防线上的弱点?如何向突破口集结兵力有不被敌人发现?一旦集中完成后,应采取怎样的伪装措施?如何进行欺敌?如何把敌人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如果象在维斯图拉-奥得河战役时那样,德国人已经知道了苏军大致进攻时间和突破地点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欺敌,至少将敌人部分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攻击开始后,步兵如何和炮兵配合?如何和坦克部队配合?如何和空军配合?等等,等等。到1944年时,苏军已经成了这方面的大师。
       看苏德两军的攻防战是很有意思的,苏军往往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的炮兵,在进攻发起时对德军防线进行毁灭性的炮击,对此德军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预料到苏军即将发起进攻时,将部队撤到第二线,在一线只留下少量兵力,这使得苏军炮弹白白浪费在无人地段,而当苏联步兵开始前进时,德军迅速回到阵地上。苏军对德军新战术做出的反应有二:首先苏军在轰击德军一线阵地一段时间后,假装开始火力延伸,同时步兵部队装做发起攻势的样子,当德军回到阵地时,苏军炮兵便再次猛烈轰击德军阵地。另一个方法是苏军在大规模进攻前一天,一线各个师每师抽调1-2个营,组成斥候部队,他们在比较短促的炮火准备下,攻击德军一线阵地中各个主要据点,如德军主力在二线,苏军就能迅速占领德军一线阵地,然后苏军主力就会跟上,而这些斥候部队继续想前试探进攻,当他们发现前面德军兵力太强,无法再前进时,那么前面必然是德军的主阵地,早已准备好的苏联炮兵就可以向那里倾泄炮火了。
      44年,苏军步兵部队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在重要的突破地段上部署了大量担负支援步兵任务的独立装甲部队,另外为了提高苏军步兵防坦克能力,在各个步兵师中装备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突破能力更强,而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生存能力大为提高。我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1944年6月23日,苏第11近卫集团军在向Orsha发起进攻的3个步兵师的队形是这样的,每个师前锋是10辆安装扫雷装置的T-34,后方150米是一个装备21辆JS-2或KV重坦克的重坦克团,后方150-200米是一个重型工兵营,再后面200米是一个装备21门JSU-152的自行火炮团,然后才是步兵部队。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突击集团的攻击能力!
       一旦突破形成,苏联坦克集团军就会投入突破口,苏联坦克集团军重建于1942年,在1943年逐渐定形,它一般有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在进攻中一般采取2个坦克军在前,机械化军在后保护两翼和后方。1944年,苏联坦克集团军的坦克,机械化步兵,工兵,炮兵反坦克和高射炮部队的比例更加合理了。在这时苏联坦克部队中原来臭名昭著的通讯能力和机械维护修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战争开始时,苏军只有在每个坦克连的连长所在的坦克上才有无线电设备,而且这种设备还很不可靠。1944年初,苏军所用的无线电设备性能已经大大提高了,并且普及到了坦克排,到1944年下半年,几乎每一辆苏联坦克都装上了无线电。1943年前,苏军损伤坦克的报废率高达70%,现在随着苏联坦克工艺水准的提高和机械维护能力的提高,60%以上损伤的坦克能在很短时期内重返战场。这使得苏联坦克部队的冲力大为提高,1943年,苏联坦克集团军每次进攻一般能突破敌纵深100-150公里,194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0-350公里,到1945年更上升到500-600公里!
       在进攻时,苏坦克集团军的每个军都会组织一个前锋部队,它一般由一个坦克旅,一个自行火炮团,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团的机械化步兵,再加上高射炮,反坦克炮,工兵部队组成,一般是全军实力的三分之一,而且通过对空电台,接受空军的全天掩护。一旦突入敌军后方,这个前锋部队就会一路横扫敌人的通讯和后勤设施,它的任务是找到敌军防线上的弱点,为军主力开辟前进的道路。他们将夺占道路枢纽,攻克渡口,如果他们发现对面敌人太强,就会绕过敌人,另外寻找新的前进道路,担任这些前锋部队的指挥官需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到战争的这个阶段,苏军中已经有了大批这样的军官。这些前锋部队一般保持在军主力前锋60公里左右,有时当前锋部队遭到德军装甲部队的全面反击时,它就会就地占领阵地抵抗,由于当时苏联空军占有空中优势,以及苏军部队的火力和反坦克能力已经大为提高,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在1942-43年可以在反击中 消灭苏联坦克军乃至坦克集团军本身,但在1944年后,德军甚至很难消灭苏军的坦克旅,于是当苏军坦克军主力赶到时,有时会向被围的苏军前锋部队提供帮助,但更常见的是,迅速组成另一个前锋部队,然后绕过面前的德军,继续向前突破,把消灭德军的任务留给后方的步兵,紧跟在坦克集团军后方的苏联步兵也会以手头的装甲部队和自行火炮部队组成他们的前锋部队,以随时和坦克集团军保持接触,他们的任务是把被坦克集团军切成一块一块的德军逐个吃掉,同时苏联坦克集团军继续向敌军纵深突破!
在我这个系列中,我将叙述发生在1944-45年东线的几个典型战役,它们包括:
1冰原血战-齐克赛口袋之战
2罗马尼亚战役
3匈牙利战役
3东普鲁士战役
4维斯图拉-奥得河之战-第3帝国的末日
     如果通过这个系列,能使大家对发生在50年前的这场惨烈的战争有一个初略的了解的话,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冰原血战1
    在我这个“东线战役”系列中,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生在1944年1月的齐克塞战役,苏联方面则称这个战役为科尔松-舍普琴柯夫斯基战役,而在德国方面这个战役以“齐克塞口袋”之战而闻名,和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等著名的东线战役相比,齐克塞战役很少为人所知,但我认为它不该被遗忘,这个战役在苏德战争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役,这不仅表现在它是苏军1944年中所发动的第一个重大攻势,而且它清楚地表现出了苏德战争后期,双方军队作战的特点。
    长久以来,苏联军队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在作战中只知道死板地遵守事先拟定的计划,而不能同时也不鼓励在战斗中依据当时的情况而调整部署。这个说法起源于战后出版的第一批我所称的“德国革命战争回录”,在战后冷战的国际环境下,这个观点很快被英国和美国所接受,说来十分有趣,我发现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在描述敌人的时候,想象力十分贫乏,他们的敌人一般被冠以“只知道死板地执行命令,而不知道随机应变”的帽子,后者被认为是英美军人的长处。比如在二战期间,德国军人就被认为是“虽然训练有素,但只会机械地服从”,以至于巴顿将军声称,由于善于随机应变,“一个美国小伙子抵得上10个德国佬”。直到50年代后,由于战时所造成的敌意逐渐消退,英美等国才开始比较客观地评价二战中的德国军队。 同样一直到80年代末期,苏联逐渐开放并最终解体,冷战的敌对气氛逐渐减弱,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二战东部战场的史料开始同时引用苏联和德国双方的资料,从而开始比较客观地描述这场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一本战史是否包括双方的资料是区分严肃的史料和“革命战争回忆录”的重要区别之一,也许有许多人更喜欢“德国革命战争回忆录”而讨厌“苏联革命战争回忆录”,但对笔者来说“革命战争回忆录”就是“革命战争回忆录”。令人遗憾的是,这些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出版的作品很少能和国内二战爱好者们见面,我们出版社的许多编辑的职业水准之低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在已经是21世纪的今天,国内有关苏德战争的最权威的作品居然还是Albert Seaton出版于60年代的“苏德战争”!不过话说回来,你能对那些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例如“艾森豪威尔在法国帮助布莱德雷夺取巴顿的战功”,“苏联政府残酷镇压和德军浴血奋战的弗拉索夫将军的部队”等大作的编辑老爷们抱什么指望呢!
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除非是完全由白痴组成,否则决不会不允许在战时依据实际情况改变作战计划。在战争初期,苏军并非是只知道死守计划,而是他们的反应太慢,这既是由于当时苏军各级军官缺乏经验,也是由于苏军缺乏一个良好的通讯系统,这导致指挥员无法及时了解前线的情况,而上级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到下级。随着苏军各级军官经验的增长和通讯设施的日益改进,苏军的反应也将越来越快。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齐克塞战役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双方指挥机构的能力考验很大,这场战役对于苏军来说,是在仓促中准备的,对德军来说,是突然间被卷入的。双方的作战准备都十分草率,双方的作战计划都是几乎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看着双方将领们如何调整作战计划是十分有趣的事,在此期间,双方都犯过不少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是如此低级,以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出于朱可夫和曼斯坦因这样世界级名将的手中!
    齐克塞战役的另一个特点是双方那种在理论上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运动的地形和气候环境中使用机械化部队的能力,笔者一向认为二战中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只发生在东线,苏联战场上双方装甲部队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能力总是让我如痴如醉,在这方面,德国军队是先驱,它第一个把装甲部队的运用上升到艺术化的层次,苏联装甲部队只是到1944年才达到了这个层次,而在西线的英美军队从未达到这个境界。

冰原血战2
    自从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就开始了向西方不间断的进攻,1943年11月,苏军从第聂伯河的桥头堡中冲出,他们攻克了基辅并将德军向西方和西南方向逐退了100公里,1943年12月,苏军又发起了一系列新的攻势,这个攻势直到1944年1月中旬才告一段落,这个攻势也导致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向西方弯曲,从而在苏第1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突出部,这就是德国人所称的“齐克塞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割裂了苏第1乌克兰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之间的联系,对企图进一步发动攻势的苏军来说,这个突出部犹如莽刺在背,但同时对苏军来说,这个突出部的存在也是一个机会,一个通过两翼包抄以消灭突出部中德军的机会。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十分忧虑苏军对齐克塞突出部的攻击,在他眼中这个突出部是德军防线上一个弱点,他曾多次向希特勒提出放弃这个突出部,以拉平德军的防线,但希特勒没有同意,希特勒认为这个突出部的存在是在苏军两个方面军之间打入了一个钉子,如果能守住这个突出部,就可以严重阻碍苏军的下一步攻势。对此曼斯坦因表示了自己的怀疑,问题是德军是否有能力守住这个突出部?但既然希特勒已经下达了命令,作为一个军人,曼斯坦因只能服从。不过令曼斯坦因感到安慰的是当地的地理情况,齐克塞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多河流,沼泽,道路情况很差,在1月份当地多雨雪,尤其在夜晚经常雨雪交加,大风呼啸,能见度很差,而道路结冰情况十分严重,但一到白天,气温开始回升,地面化冻,使得道路成为“无底的泥潭”,使得机械化部队很难在这种地形中运动。这些情况显然对防守者有利。
    德军在齐克塞地区的部署是这样的,在突出部的左翼德第1装甲集团军第7军,这个军在突出部根部由下往上部署了第75,第34和第198步兵师,军预备队第82步兵师部署在防线后方的左翼。第7军上方,突出部的左半部是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42步兵军,该军的左翼是第88步兵师,这个师占据的防线很长,实际上对一个师来说是太长了,为了加强该师的实力,德第213警卫师的2个营和第168步兵师的1个营被补充给该师,在第88师右翼是B战斗群,这个战斗群由第332,255和112步兵师组成,在这3个师中,除了第112师比较完整以外,其余各师都在以前的战斗中受了重创,这个战斗群实际的兵力只相当于一个加强步兵师。
占据突出部右翼的是德国第8集团军,该集团军将第11军部署在突出部右半部,在该军防线左翼和42军B战斗群相邻的是由保加利亚志愿者组成的党卫军"Wallonia"旅,该旅右翼是第5党卫军“维京”装甲师,这个师是党卫军4个王牌师之一,该师齐装满员,共有90辆坦克,在“维京”师靠近突出部根部由北向南分别是第57,72和389步兵师。在第11步兵军的右翼是第47装甲军,该军的部署由北到南分别是第3装甲师(只有20余辆坦克),第106和第320步兵师。
     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德军的防线已经构筑完毕,整个防线相当坚固,但其弱点是缺乏纵深,很明显地在第一线德军后方,根本没有预备队存在,在突出部的左翼,德军没有一辆坦克!但在我看来,德军兵力部署最大的错误是将实力最强大的“维京”师部署在突出部内部,即使一个军校学生也会知道当向一个突出部发动进攻时,通常用的方式是以一个钳形攻势,从两翼切断突出部的根部,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将手头最强大的装甲兵力部署在突出部的“肩部”,或部署在二线,以阻止敌军突穿防线,而将装甲部队部署在突出部内部这种做法是一种不能被原谅的错误,这种错误在战斗打响以后,根本无法弥补。
     在德军在加强防线的同时,苏军正在准备对齐克塞突出部发起攻击,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想法十分简单,既然德国人因为某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原因不愿意放弃这个突出部,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快地发起进攻,以消灭突出部内的德军,以防止万一德国人忽然改变注意,从那里撤退。虽然苏军自库尔斯克战役后几乎不停顿地战斗了6个月之久,部队已经十分疲劳,而且在以前的战斗中遭受的损失还来不及加以补充,但为了不丧失战机,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冒这个险。
     苏军计划以2个方面军的部队参加这个拟定中的战役,在突出部左翼是由瓦杜丁将军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突出部右翼的是科涅夫将军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整个行动由朱可夫元帅亲自协调指挥。
瓦杜丁将军是苏军中著名的智慧型将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一向以考虑周到著称。在接受了任务后,他决定这样部署他的部队,在左翼是第2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3个步兵师和一个筑垒地域,共28,000人,该集团军面对着德第1装甲集团军第42军的88步兵师和B战斗群并几乎覆盖了整个突出部的左半部,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兵力,27集团军将它的两个师(第180和337步兵师)集中在右翼,而在其他地段上只部署了第206步兵师和第159筑垒地域。
     在第27集团军的右翼,正对着突出部左翼根部是第40集团军的两个军:第47和第104步兵军共33。700人,第47军两个师(第167,359步兵师)面对着德第198步兵师,第104军两个师(第133和58步兵师)正对着德第34步兵师,此外在德军防线后方,一支由苏联第13
近卫步兵师和第6摩托化旅组成的部队在上一次攻势中被德军切断在德军防线后方,这些部队在苏联空军的支援下,击退了德军所有消灭他们的企图,仍然在德军后方坚守。瓦杜丁手中 的坦克部队是新成立的第6坦克集团军,这个坦克集团军辖第5近卫坦克军,第5机械化军和第233坦克旅,共有坦克190辆。由于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这个坦克集团军所属各部即不满员同时也缺少所应有的支援单位如炮兵,反坦克炮,高射炮,工兵等单位。瓦杜丁决定把第6坦克集团军用于第104步兵军的地段上,由于没有任何担任支援步兵任务的独立坦克部队,瓦杜丁只能决定让第6坦克集团军在第一天就参加战斗,其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将各出一个坦克旅,担任掩护步兵突破的任务,为了协调指挥,第6坦克 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将同时指挥第104步兵军,瓦杜丁的问题是他手头的预备队很少,只有第233坦克旅一个旅!
     担任向德军右翼发起攻势的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由科涅夫将军指挥,科涅夫也许是唯一在二战中亲手击毁过德国坦克的苏联高级将领,那是在1941年7月13日,当时担任第19集团军司令的科涅夫上将在赴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途中,和一队德国坦克遭遇,当时他身边只有他的副官和司机几个人,他幸运地首先发现了德国人,于是他命令丢弃他的汽车,准备向公路边的树林中躲避敌人,这时他意外地在路边发现了一门被苏军丢弃的反坦克炮,于是一次大战中炮兵出身的科涅夫决定“问侯”德国人一下,当德国坦克接近时,科涅夫突然开炮,击毁了1辆德国坦克,然后在其他德国坦克发现他之前,他躲进了树林,并摆脱了敌人。
     作为一个高级将领,科涅夫在1943年前的战绩总得来说是败多胜少,他在军事生涯上的转机是从库尔斯克战役开始的,他是在那以后才通过一系列伟大的战役奠定了他世界级名将的地位。作为一个炮兵出身的军官,科涅夫十分擅长于对炮兵的运用,德国人都知道,科涅夫组织的进攻总是意味着规模庞大,组织巧妙的炮击。除此以外虽然科涅夫从未直接指挥过坦克部队,但他对坦克部队的运用十分重视,并且也颇有心得,他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承认我十分偏爱我的坦克指挥员”
     在这次攻势中,科涅夫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拥有远比第1乌克兰方面军更强大的坦克兵力,在科涅夫手中有一个坦克集团军,罗特米斯特洛夫将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这个坦克集团军很奇特的不是由通常的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而是包括第20,29和18三个坦克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为197辆坦克。除此以外,科涅夫还有126辆坦克可以用来支援步兵突破。
     科涅夫将军所作的兵力部署如下:在他的右翼是第52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拥有3个师(第294,254,353步兵师)共16,000人,它将部署在一条很长的防线上,面对着德党卫军“Wallonia”旅,“维京”师,第57和72步兵师。科涅夫将军将攻击主力集中在第52集团军左翼,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20,21近卫步兵军,共46,000人,52辆坦克)和第53集团军的2个军(第26,75步兵军54,000人),在这里科涅夫将集中4个军12个师的兵力攻击由德国第389步兵师和第3装甲师2个师的防线,其中主要打击力将落在第389师身上。
     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计划不同的是,科涅夫并不准备在完成突破前投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这支兵力将只用来向德军纵深突破。在攻势发起以前,科涅夫将军最担心的是当地恶劣的地理环境,如果说在整个突出部的地形十分糟糕的话,那么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上,地理环境尤其恶劣。科涅夫十分担心他的步兵和炮兵无法跟上坦克部队前进的速度,于是他在最后一刻修改了作战计划。按苏军作战惯例,在对敌人进行包围作战时,应该建立两层包围圈,即阻止包围圈内敌人突围的对内正面和防止包围圈外敌人解围企图的对外正面,通常最先建立的是对内正面。但现在由于担心步兵滞后,科涅夫决定一旦达成突破,他将首先投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这两个坦克军将一旦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合后,将立刻向为扩展首先形成外层包围圈,然后“希望”步兵和骑兵部队迅速赶上,以形成内层包围圈,虽然我理解科涅夫的这个办法出于无奈,但我仍然感到这个地方是苏军计划中最让人发笑的地方。最后科涅夫将军将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18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
    在这次攻势中苏军总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在突出部右翼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于1月24日发起攻击,预计在第一天突破德军防线,当天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第二天该部将抵达Shpola,然后继续向前突破。同时在突出部左翼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将于1月26日发起进攻,他们也将在第一天完成突破,第6坦克集团军在进入突破口后,将于1月27日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在Zvenigorodka会师,然后迅速向外扩展,以形成外层包围圈。整个计划显得十分乐观,而我们也将马上看到它是否行得通。
     为了将德军的注意力从突出部引开,苏军在战役前夕进行了大规模的欺敌行动,在整个战线上,苏军各个部队奉命不顾疲劳,不断地给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当时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并不在突出部附近,而是在战线的南方,苏军决定直到最后一刻才把它运往进攻区域,在此以前,该部奉命不断和当前德军保持接触。直到1月19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才开始向北运动。与此同时苏军在它原来的驻地放置了200辆以上足以乱真的假坦克,而部队的运动完全是在夜间进行,一路上保持无线电静默。而在原地则建立一个电台网以试图给德国人造成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还在原地的假像。1月21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攻击位置。虽然苏军采取了种种措施,德国盖伦将军领导的军事情报部门东线外军处还是于1月22日准确地发现了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向北移动,于是德第8集团军立刻做出了反应,第11和第14装甲师奉命调往突出部“右肩”(第11装甲师坦克不超过30辆,第14装甲师坦克数量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要多于第11装甲师,但少于“维京”师),同时全线德奉 命进入戒备状态。
    在叙述具体战役过程前,我先说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在这场战役中,苏军投入的兵力为245,000人,坦克513辆,德军的兵力为130。000人,坦克180-200辆,这样苏军在兵力上占将近2: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了2。6:1的优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坦克上的力量对比很快将会改变,在战役发起后,苏军首先将第2坦克集团军投入战场,第2坦克集团军辖第3和16坦克军,但这个集团军远未达到满员,只有100辆坦克。在战役后期,第1坦克集团军第11近卫坦克军也来到战场,这个坦克军只有30辆坦克。这样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约650辆坦克。在这些坦克中,我知道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装备的是美制M4A2谢尔曼式坦克,其余苏军坦克部队主要装备着 T-34/76和一些轻型坦克。
    同时德军也将向这个地区投入新的坦克部队,他们将在突出部右翼投入第13和第24装甲师,在左翼则将投入第16,17装甲师,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最后德军坦克总数将达到约500辆,其中至少有150辆是“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冰原血战3
    1月24日上午,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战线上苏军的大炮开始怒吼,这一场炮击持续了几个小时之久,不过由于当时天气条件不佳,原来计划中的苏联空军的轰炸计划被迫取消,由于当时苏联空军已经在东部战场取得了制空权,这个变化自然对德国人有利。
    当炮声逐渐平息了下来时,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的4个军12个步兵师,离开了自己的战壕,向德军防线冲去,在这里科涅夫以第53集团军第75军的3个师攻打德第3装甲师的阵地,集中其余3个军9个步兵师攻击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攻击的结果让科涅夫十分震惊,在苏军的反复攻击下,德国第389步兵师犹如海中的巨石一样,屹立不动!直到24日夜晚,苏第53集团军最右翼的26步兵军和第4近卫集团军最左翼 的第21近卫步兵军只前进了约2公里,其它地段苏军几乎没能前进一步!第389师的防线虽然略微向后弯曲,但总的说,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完全没能达成突破。
    24日晚,科涅夫第一次修改了作战计划,由于在第一天未能按计划达成突破,于是他命令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于25日直接投入战斗,这两个军将分别从第26步兵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之间一个宽4公里的地段上进入战斗。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也开始调整部署,第11和14装甲师开始向苏军突破方向移动。
    1月25日,苏军的攻势进入了第二天,在一整天中,德第389步兵师遭到苏军几乎不停顿的攻击,但几乎每次攻击都被389师击退,一直到傍晚,苏第20和29坦克军终于在第389师的防线上突穿了2个小口子,于是这两个坦克军开始自这两个口子强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苏军遭到德军从两翼发出的密集火力射击,损失惨重。同一天,德第11和14装甲师仍在苏军突破口南部集结,而在北方的第8集团军第11军第57步兵师接到命令准备向南运动,以作为预定于26日发动的德军反击的北方攻击主力。
    1月26日,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终于被撕裂,苏第20和29坦克军全部进入德军后方,但德第389步兵师仍然死死拖住苏军的步兵,使之无法前进。在战役开始以来,德第389步兵师以一个师的力量,抵抗苏军2个坦克军和9个步兵师的集中打击,竟能阻止苏军的前进几乎达3天之久,这个师的战斗力之强让人难以置信。苏军攻击受挫除了是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地形十分恶劣。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提及了这点,
    苏联坦克军官Dmitriy Loza这样回忆道“这里根本不存在道路,有些地方的泥浆可以深达膝盖,所有的轮式车辆几乎无法前进,为此部队征用了几乎所有能在当地找到的牛,马,驴等牲畜来拖带大炮,弹药和给养,我们的坦克也好不了多少,在路上经常有坦克陷入泥潭,动弹不了,只能靠别的坦克把它拖出来”Loza所在的部队是位于突出部左翼的第6坦克集团军第233坦克旅,而在突出部右翼的道路情况要比左翼还要恶劣。
    科涅夫在得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完成了突破,以及步兵尚无法赶上的情况后,他立刻命令罗特米斯特洛夫将军立刻向德军后方突进,同时由于步兵的滞后,他决定第20和29坦克军全力向Shpola前进,在攻占了该地后,第29坦克军将单独向南旋转以建立外层包围圈,而第20坦克军将继续前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合,并建立对内包围圈。
    道路情况的恶劣是一个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得德军用以反击的第11和14装甲师行动十分困难,直到26日下午,德军的反击才开始了,这场反击以德第11和14装甲师在南,第57和389步兵师在北,夹击苏军突破口的两翼,经过激烈的战斗,27日上午苏军的突破口在德军的猛烈攻击下被关闭,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2个坦克军被切断在德军后方,同时由德第14装甲师的10辆坦克,一个装甲步兵营和一些突击炮组成的一个德国战斗群成功地和第57步兵师会合。
     在这个情况下,科涅夫面临了一个选择,他是否应该召回罗特米斯特洛夫?科涅夫最后的选择是不!他“感觉”到德军的这个反击的力量并不太大,他有把握依靠手头的力量化解这个危机,于是他再次命令罗特米斯特洛夫:“不要管你的后方和两翼,前进!”然后他命令他的预备队第18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进入战斗。于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了向德军后方的迅猛前进,由于德军在纵深地带部署的兵力十分薄弱,苏军的前进速度非常快,28日凌晨,第20坦克军攻克他们第一个目标Shpola,然后继续向"大奖"Zvenigorodka急进。
    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突破口上,苏第18坦克军经过苦战于28日再次打开了突破口,接下来这个突破口越来越大,德军一切企图封闭它的行动都失败了,在激战中德第14装甲师几乎损失了所有的坦克(它的那个战斗群被切断)从此它只能担任保卫德军侧翼的任务,而第11装甲师尚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仍能在重新集结后,再次投入战场。
    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命令在南部的第320步兵师北移,在苏军突破口以南占领阵地,这是为德军下次反击,预备一个出发阵地。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在28日最后的一个行动是以第5近卫骑兵军迅速通过突破口向Shpola前进,这个军将接替第20坦克军担负的建立对内包围圈的任务。至此,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完成了它的突破。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看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1月26日苏第40集团军第104步兵军2个步兵师在第6坦克集团军的支援下,反复攻击德第34步兵师的阵地,但一整天,苏军的进展微乎其微,全线推进了2-3公里,德军的防线远远没有破裂。在104步兵军的左翼苏第40集团军的第47步兵军的攻势则比较顺利,在这里苏军以2个步兵师攻击德第198步兵师的防线,苏军在这里前进了7-8公里,苏军进展最大的是第27集团军的第337和180步兵师,他们攻击的德第88步兵师的防线过于漫长,苏军因而能突入德军防线约12公里。
在当天晚上,第6坦克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在衡量了整个局势后,向瓦杜丁建议于第2天将他手头的预备队第233坦克旅投入第47步兵军的地段,如果达成突破,他将会把整个第6坦克集团军从104步兵军的地段上撤下,投入到第47军的方向上。瓦杜丁立刻批准了这个建议,并把第47军也划归克拉夫岑科将军指挥。
    27日,第233坦克旅在第47步兵军的地段上投入战斗,其结果是“如快刀切入了奶油”,德第198步兵师的防线立刻被突破,该旅迅速地和被包围在德军后方的苏军会合,然后向德军后方迅速推进,于当天晚上占领了苏军第一个目标Lysyanka。同时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开始撤出第104步兵军的地段,向北运动,他们计划在28日通过第233坦克旅突破造成的缺口。整个苏军坦克部队的行动显得干脆利落。这种敌前机动本来是德国人的拿手好戏,现在苏联坦克部队也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它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苏军忽然采取了一个奇怪的措施,大家一定记得在苏军发动这次战役的同时,在其他战线上的苏军奉命继续向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现在某个地段上的苏军遭到了一个危机,于是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奉命立刻前往那个地段。这是一个莫名其妙也可以称得上愚蠢的命令:在苏军主攻方向即将达成突破的关键时刻,几乎一半的坦克部队竟然被派往别的地段!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第5机械化军抵达那里时,那个危机却已经过去了,于是第5机械化军又奉命返回原地。就这样在战斗关键时刻的整整3-4天内,第5机械化军在无所事事的武装大散步!我不知道是谁应该对这个命令负责,可能是瓦杜丁,也可能是朱可夫,但即使是瓦杜丁发出的命令,如此重大的决定不可能没有经过朱可夫的批准,我无法知道朱可夫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苏军十分幸运,他们所犯的这个错误被德国人犯的一个更大的错误抵消了,读者一定发现了自战役开始以来,德国人对苏军进攻所做出的反应都是来自当地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本身,那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在哪里呢?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反应之迟钝让人难以理解,自24日苏军发动攻势以来,他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笔者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最后觉得这只有一个解释,由于当时苏军在所有的战线上都在发动规模不一的攻势,在决定投入手中掌握的预备队前,曼斯坦因必须找到苏军的主攻方向,由于齐克赛地区当时天气和道路情况十分恶劣,曼斯坦因不认为苏军会把主攻方向放在那里,而苏军最初攻势的受挫更坚定了他的这个看法。
    28日,突出地区德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在左翼,第5近卫坦克军进入突破口,第233坦克旅继续向前突击,28日1100时该旅抵达Zvenigorodka,并和几乎同时到达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0坦克军会合,在比计划晚了24小时后,苏军两翼的铁钳在突出部德军后方合拢了。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曼斯坦因元帅终于觉察出了苏军的企图,于是在28日他做出了向齐克赛突出部投入手中所有可以调动的预备队的决定:第13和24装甲师将投入到突出部的右翼,第16,17,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第1装甲师和贝克独立重装甲团将投入突出部的左翼,晚了,太晚了!

冰原血战4
    虽然增援计划已经拟定,但执行起来则是另一回事。曼斯坦因发现他预定作为援军主力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离突出部太远,即使一切都很顺利,这些部队也无法在2月8日以前抵达目的地!这无疑太晚了,曼斯坦因绝不能允许苏军有如此长的一段时间来巩固阵地,否则当全部援军集结完毕时,苏军阵地也可能变得坚不可摧了。于是曼斯坦因决定采取分阶段解围,首先当据突出部比较近的第13,16和17装甲师抵达时,将由他们发动第一次解围行动。届时将由第13和11装甲师在突出部右翼,第16和17装甲师在左翼,同时向苏军外层包围圈发动攻击,曼斯坦因明白这次攻击的兵力是不足的,但由于可以希望抢在苏军完成防御部署前发起进攻,仍有一线成功的可能,而且即使这个攻势失败,德军仍可以取得将相当数量的苏军从内层包围圈引开的目的,否则苏军很可能在解围德军到达前,先解决被围的德军。德军第一次解围行动预定在2月3日开始。
    与此同时,苏军也在加强他们的双层包围圈,对他们来说,既然肉已经到了嘴里,可千万不要被迫吐出来。1月28日-2月2日,苏军将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接替了原来担任内层包围圈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0坦克军的部队,从南面包围了突出部,同时第52和27集团军开始在炮火掩护下,向突出部内部步步“挤压”其中尤其数第27集团军对德第88步兵师的进攻最为成功,这使得德军防线左翼深深地向内凹陷,对此被围的德军开始调整部署,他们首先将防线向内收缩,以防止整个防线破裂,同时德第11军将原在右翼第72,57和389步兵师在突出部南部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德军的这个行动非常快,到2月1日,一个完整的环形防线基本完成。在同一时间内,苏军的外层包围圈也于2月1日基本完成,在这里苏军的防线呈两个半弧形,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的2个军面向西南方,以应付来自德军左翼的德第3装甲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的2个军则面向东南方,以准备对付来自德军右翼的援军,在这里苏军在拼命构筑阵地,苏军的防御工事一天比一天增强。同时,朱可夫第一次考虑向突出部投入新的兵力,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开始返回,此外包括第2近卫伞兵师在内的一些步兵单位将在以后几天内陆续到达。朱可夫正确地判断出德军援兵的主力将在德军左翼,他计划将这些援兵都投入在这个地点。
    在叙述德军解围行动以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被围德军的情况,据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的说法,被围的德军第11和第42军很多单位都不满员,据统计,被围的德军人数是54,000人,但实际数目可能还要少一些,因为一些后勤单位在包围圈外。可惜我手头的资料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被围的德军部队是第1装甲集团军第42军第8集团军第11军,第42军辖有以下单位:
   1。第88步兵师,这是个满员的步兵师,并且还加强有第213警卫师的2个营和第168步兵师的1个营。
   2。 B战斗群:包括第112。332和255步兵师,除了第112师比较完整以外,另2个师都残缺不全,合起来大概相当于1个半步兵师的实力
   3。军直属部队:第239突击炮营和第213工兵营
第11军属下有如下部队:
   1。第5党卫军“维京”师:这个师齐装满员,该师有90辆坦克,到2月16日,这个师仍然有12,000人!
   2。党卫军“Wallonia”旅,这个旅由2000名比利时志愿者组成。
   3。第57,72和389步兵师,这3个师中至少第72和389师是满员的。
   4。军直属部队:第842加农炮营,第108榴弹炮团第1营,第800重炮营第2连,第228突击炮营,第666机械化工兵营,第155和410建筑营。
   5. 第14装甲师的10辆坦克和1个营的装甲步兵
   所以被围的德军相当于6个师1个旅,再加上直属单位,据德方记录人数在6万人以上,扣除苏军突破中德军遭受的损失,被围德军约在57,000人以上。2月初,德军调整了包围圈内的部队结构,“维京”师和“Wallonia”旅被转给第42军,整个被围的德军由经验比较丰富的第42军军长Stemmermann将军指挥。
冰原血战5
     1月29日以后,战场稍微平静了下来,在以后几天内,双方都在加紧时间完成各自的作战部署,苏军的部署是以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第20和21近卫步兵军)在突出部南部建立防线,这样整个突出部内的德军被苏军27,52集团军和第4近卫集团军所组成的内层包围圈所包围,苏近卫第5骑兵军作为机动部队,组成内层包围圈的苏军约为7-8万人。这个包围圈在2月1日基本完成。
     在内层包围圈外面,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原在第53集团军左翼的第49军3个步兵师的兵力横越整个防线,调入突破口内,面向东南建立了一条防线,以阻止任何来自德军右翼的援军,在49军后方,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9和18坦克军占领了阵地。在突出部左侧,苏第40集团军第104和47步兵军共4个师占领了面对德国左翼援军的阵地,第6坦克集团军第5卫坦克军和独立第233坦克旅部署于步兵的后方,在中央实力虚弱的第13近卫步兵师和随后赶到的第2近卫伞兵师组织了一条很稀疏的防线,而第20坦克军作为整条外层包围圈的预备队,同时第5机械化军也在加速返回途中。苏军的外层包围圈也在2月2日基本完成。
    在苏军加紧部署兵力的同时,德国援兵源源不绝地抵达,在右翼第13和11装甲师于2月1日完成集结,他们和第14装甲师的一部计划于2月2日开始向西北方向发动攻击。在德军左翼,第16和17装甲师将于2月2日完成集结,他们将于2月3日和第34,198步兵师一起发动攻击。
    2月2日,在突出部右翼,德第11和13装甲师发动了攻击,这场攻击一开始就遇到了苏第49步兵军的激烈抵抗,对德国人来说问题在于德军的两个装甲师都十分虚弱,每个师大概只有20辆坦克,所以毫不奇怪的,德军的进攻犹如撞在一堵墙上被弹了回来,德国人本来寄希望于计划于2月2日抵达的拥有50辆坦克的第24装甲师于3日或4日加入战斗,但由于我在后面会提到的原因,这个希望落空了。2月3日,曼斯坦因已经很明白,在突出部右翼的进攻已经失败了,但德军仍奉命继续他们的攻势,因为这样可以拖住大量的苏军兵力,以掩护在左翼发动的主攻。
    2月3日,在突出部左翼德军以2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的兵力发起了攻势,本来为了在通过最短的途径和被围德军会合,德国人应该向东北方向发动攻势,但曼斯坦因预料到苏军会把大量兵力部署在那里,于是德军故意向正北方向攻击,以强渡这里最后一道天然屏障Gniloy Tikich 河,然后向东旋转以连接被围的德军。这个攻击确实出乎苏军意料之外,当时苏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233坦克旅都被部署在德军东北方向的第47步兵军背后,现在面对德军攻击重点的只有没有任何坦克支援的第104步兵军的133和58两个步兵师而已!
    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德第16和17装甲师将苏第104步兵军的防线几乎一切两半,深深地切入苏军后方,当天德军抵达Gniloy Tikich河并成功地在河对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但是在这关键的一天里,苏联第5机械化军赶到了。2月4日,正当德第16和17装甲师准备继续前一天的成功攻势时,在他们的右翼立刻遭到了苏第5机械化军的猛烈反击,由于这个反击加上正面苏军第104步兵军的抵抗,德军的攻势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停顿了下来,在这一天中,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
    利用争取到的时间,朱可夫和瓦杜丁开始调整部署,首先第233坦克旅奉命向西加入对德第16,17装甲师右翼的攻击,而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军,第16坦克军,共100辆坦克)和第1坦克集团军第11近卫坦克军在2月4日得到命令,立刻出发前往突出部,不过他们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抵达。
    到2月4日晚上,形势已经很明显,德军在突出部左翼的攻势也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在苏军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德军开始缓缓后撤,但在这里的战斗将持续到2月10日左右,因为曼斯坦因发现为了应付德军的这次攻势,苏军将越来越多的兵力集结在北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苏军在那里拖更久一点呢?因为他已经决定在担任这次解围行动真正主力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到达后,他将沿最短的途径,向东北方向发动全力的进攻。
    在这次德军的解围行动中,双方的损失都很大,担任苏军反击主力的第5机械化军在战斗结束时只剩下不到40辆谢尔曼坦克。很不幸我手头没有德第16和17装甲师在作战开始时的拥有坦克统计数目,但我知道到2月8日,第16装甲师有坦克31辆,2月9日,第16和17装甲师分别有坦克19辆和4辆,到2月15日德国第二次解围行动结束时,这个数目下降为4辆和1辆,所以我估计在发动第一次解围攻击时,第16和17装甲师合起来大概有坦克70-80辆。
    事实非常清楚,德军以现有的实力无力完成解围任务,要想成功只有期待更多援兵的到来,但援兵抵达的速度慢得令人痛苦,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和路况的极端恶劣,在这里我来引用一段来自德第24装甲师战史中关于这次“悲惨”行军的文字,相信读了它后,读者对这里的情形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第24装甲师史中写道:
   “1月份的乌克兰几乎每天都在下雨或下雪,只有在晚上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路面才会冻结一会,而一到白天气温回升,道路立刻成了泥潭!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履带车辆也十分难以运行,没有生临其境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当时的困难。第24装甲师于1月28日接到出发的命令,我们立刻分成6个梯队出发了,在一开始情况还能忍受,第一梯队在15个小时内前进了75公里,但接下来路况越来越差,我们前进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最后我们每天只能前进10公里,即使坦克这样的履带车辆每小时竟只能走2公里!更困难的是后面的几个梯队,本来就够糟的道路被前边的部队压得情形更坏。一辆又一辆的车辆陷在烂泥里动弹不得,我们只能用坦克当牵引车把它们一辆辆拖出来,但抛锚的车辆越来越多,根本拖不胜拖,最后连许多坦克也陷在那里了。到了晚上,地面结冰后,那些陷在泥里的车辆干脆被冻结在地面中,这些车辆很多后来只能报废了。这时很多单位开始掉队了,最先掉队的是后勤部队,这使得我们的情形雪上加霜,因为现在一旦车辆出了故障,就很难得到修理,有时我们只能将因抛锚而挡住道路的战斗车辆炸掉!为了减轻车辆的负载,士兵们被迫下车徒步前进,人们的体力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耗油量激增,一缸油只能跑很短离。
    1月29日,第一梯队到达Ustinovka,师主力到达Krivoy-Rog,30日,第1梯队到达Novoukrainka北19公里的地方,第二梯队到达Bobrinets,第三梯队到达Ustinovka,后面的几个梯队混杂在一起,更糟的是他们在这一天遭到了苏联空军的猛烈空袭,情形更为混乱(mars注:这里是在战役初期双方战史中唯一一次提到的有关空军的作战行动,由于天气极差,双方空军在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出战,后来德国空军主要是以运输机部队向被围德军提供物资,而苏联空军只是到2月11日后,天气有所好转后才开始大规模轰炸德军目标)
    1月31日,先头部队开始抵达集结地点,2月1日和2日,后续部队陆续抵达,2日晚奉命前进到Yampol准备加入攻势,这次夜行军的后果是灾难性的,198辆APC和各种车辆抛锚在路上,到2月3日,真正准备好发动进攻的只有这些兵力:原有的50辆坦克只到达了12辆,师炮兵团到达了一个炮兵连,两个装甲步兵团到达的只有不成编制的几百人,另外加上一个工兵营。 显然以第24装甲师这种状况根本无法参加战斗!”
    2月5日,第24装甲师奉命返回原驻地,在这次悲惨的行军中他们损失了70%的作战车辆,其中55%报废!除了少量是毁于苏联空军以外,绝大多数是毁于那“该死的道路和鬼天气”!
    当然在谈论天气和路况所造成的阻碍时,我们应该记住地形和气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德军在事后总是说苏联坦克在这种地形下机动性要强于德军坦克,这无疑是事实,但我们还要记得这个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当德国坦克陷入泥潭时,苏联坦克还能健步如飞,事实上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有着对当地地形和天气同样的咒骂。
    在突出部左翼,道路情况要比右翼好,这意味着双方坦克部队都比较容易机动,但德军集结速度仍慢得让人痛苦,很显然德军无法按计划在2月8日发动进攻,由于当面苏军显然立足已稳,曼斯坦因无意发动一次准备不周的进攻,他很不情愿地将进攻日期延后到2月11日。

冰原血战6
    正当外层包围圈炮火连天时,在内层包围圈中的形势也在起变化,在这里苏军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2,27集团军将德军紧紧包围,由于曼斯坦因的解围行动自始至终给苏军很大压力,迫使苏军将主力放在外层包围圈上,在内层包围圈上的苏军只有7万余人,相对于被围的57,000德军来说,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而且这些苏军无法得到任何坦克部队的支援,因此在整个战役期间,苏军并没有对被围德军发起过总攻,苏军采取的战术是以大量炮兵为后盾,一次只注重攻取眼前的一两个阵地,逐步将被围德军向包围圈中心“推挤”,在10余日的战斗中,位于德军左翼的苏第27集团军表现相当出色,虽然这个集团军实力不强(在战役开始时只有28,000人)但它的进攻稳定而坚决,在它的攻势前,德军左翼逐渐向内凹陷,包围圈每天都在缩小。
    包围圈逐日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负责指挥被围德军的德第42军军长Stemmermann将军在有意识的缩短防线,Stemmermann将军是一个有经验的军人,在他的部下中威望很高,在包围圈中,他成了被围德军的灵魂,他的部下回忆道“将军总是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不管如何艰难的情况都不能使他失去冷静,他总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Stemmermann 关心的事实在太多,被围德军的弹药暂时还不成问题,但他不久就感觉到了粮食和燃料的短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德国空军尽了最大努力,运输机部队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冒险在包围圈内的野战机场降落,在整个被围期间,德国空军向包围圈内运送了大量物资,并后送了2000重伤员。虽然Stemmermann将军一再得到保证,援兵会来解救他们,但他对此并没有太大把握。事实上在2月5日,他已经接到电报询问被围德军是否有能力在2月10日突围,但由于遭到苏军的压力很大,而且路况有如此糟糕,Stemmermann只能回答他可能无法在这个期限前做好突围准备。在随后几天里,Stemmermann开始了突围准备,“维京”师开始逐步后撤,这个行动很困难,因为“维京”师担负的防线太长,2月8日,Stemmermann手中最完整的步兵师第72步兵师开始向后方转移,一旦突围开始,第72师和“维京”师将担任前锋。Stemmermann对形势没有任何幻想,他确信最后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
Stemmermann将军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天不管战事多么繁忙,他都会抽时间将一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这份日记成了研究齐克塞战役的宝贵资料,可惜我手头只有它的片断,在他的日记中他会记下他对当前战况的判断,他下的决心,他接到的命令,部下官兵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他们遭到的不幸,在他的日记中提到在包围圈中德军平均每天伤亡300余人。
     在包围圈外,德军正在加紧准备新的解围行动。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师于2月3日开始陆续抵达,在离开它原来所在的德第48装甲军的地段时,由于当地的局势仍十分紧张,该师将24辆坦克(4两MK IV,10辆MK V“豹”和10辆MK VI“虎”)留了下来,所以当它抵达突出部时,这个师只有32辆坦克(20辆 MK IV和12辆MK VI “虎”)和15门突击炮。
     在2月7日开始抵达的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的状况要好得多,贝克重装甲团是曼斯坦因精心组织起来的一个拳头部队,它是南方集团军群最重要的预备队,它只会被用于决定性的地段,它属下有2个装甲营,分别装备着45辆“虎”式坦克和45辆“豹”式坦克,此外还有1个突击炮营,1个榴弹炮营,1个原属于第25装甲师的装甲步兵团,以及工兵,通讯兵单位, 其战斗力要在普通装甲师以上。
     同时到达的第1装甲师是德国著名的王牌部队,在退出原来防线时,这个师只有35辆坦克, 但在一路上它不断接受新的装备,到达目的地时,它已经是一个相当满员的装甲师了,它所拥有的坦克数量也上升到了85辆,其中大约一半是“豹”式坦克。这个师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我们将看到虽然它的装备不如贝克装甲团,但它却将取得更好的战绩。
     在这些兵力开始集结的同时,德军的作战计划也在曼斯坦因元帅监督下完成了,曼斯坦因曾考虑过让被围的德军同时突围,但由于上面提过的原因,最后他还是决定至少在开始时这场援救行动将首先由包围圈外面的德军发动。他决定在突出部右翼第第11,13和14装甲师将向西攻击,和在左翼的德第3装甲军会合,由于右翼的德军实力过于薄弱,曼斯坦因对这个攻势的成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他真正的意图是让这个攻势尽可能地拖住苏军,为主攻创造条件。在左翼,德军将分三路攻击,左路仍由第16和17装甲师发动,中路是“阿道夫 希特勒”师,右路是贝克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攻击的方向将指向东北,这是和被围德军会合的最短途径。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后,第16,17装甲师和“阿道夫 希特勒师”将向左旋转以挡住苏军的侧击,而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将直接冲向目标!最后曼斯坦因十分希望苏军的兵力仍集结在他的正北方。这样他计划的成功就更有把握。
     苏军在同一时间也在调整部署,为了统一指挥,苏军将突出部地区的部队分成两个部分,由科涅夫负责指挥内层包围圈的部队,而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外层包围圈的苏军,朱可夫知道德军正在准备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解围行动,他虽然并不清楚德军的具体兵力,但他准确地判断出德军的攻势将指向东北,所以他只将兵力薄弱的第11近卫坦克军(30辆坦克)部署在德军左翼,而将其余的第5近卫,第3和第16坦克军以及第5机械化军都部署在德军的东北方向,苏第104和47步兵军抓紧所有时间建造防御工事(mars注,别忘了这是在泥潭里构筑工事)。同时他判断德军左翼对他的威胁不会很大,所以原在那个方向 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奉命做好准备,随时向西北进军在第6坦克集团军后方占领阵地。
     显然曼斯坦因的进攻将面临一场苦战。在战斗开始前,作为两个伟大的统帅,朱可夫和曼斯坦因为了取得胜利,已经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现在要看士兵们是任何作战的了。
冰原血战7
     2月11日,天气开始有所好转,气温开始回升,这一切都对即将发起进攻的德军不利,因为 天气好转意味着苏联空军终于可以出动了,而气温回升意味着道路更为泥泞。但无论如何, 德军的攻势已经箭在弦上了。11日一早,在对苏军阵地的一阵猛烈炮击后,第16和17装甲师在“阿道夫 希特勒”师的支援下,率先发起了进攻,德军迅速通过了苏第47军的防线 然后开始向左旋转,以保护作为德军攻势主力的贝克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的左翼,而德第 34和198步兵师在德军攻击矛头的后方拼命抵挡苏军对德军装甲矛头的侧击,这两个师自 战役开始以来就从未曾停止过战斗,现在虽然名义仍是一个师,但实际上兵力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加强营,其中步兵更是只有150-250人!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师还是尽了最大努力,以保障德军装甲部队的后方不受威胁,使他们能全力向前进攻。
      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在当天稍后也加入了攻击,在这一支生力军的重击下,苏军渐渐抵挡不住了,在德军对面的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第5机械化军和第5近卫坦克军在连日来的激战后,实力已经很虚弱了,但他们仍在全力抵抗,整条战线上战斗呈白热化状态,双方军人在这里表现出同样的坚定,一方急于要解救被围的同伴,一方决心不让被围的敌人逃脱,在德军前进的路线上,每一个阵地都要反复易手。在这里德军和苏军都同时有两个对手,一个是敌人,一个是当地的道路。我曾读过双方参战人员对这场恶战的回忆,他们无一不提到恶劣的道路情况对作战的影响“夜晚地面冻结,车辆还勉强可以行驶,但一到白天,路面就象融化了,车辆如果停止不动的话,很快就会陷入地面以下”这种路况使得进攻一方难以机动,使得防守的一方难以构筑工事和组织反击。这里让人吃惊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两支军队打的仍然是一场运动战!作为进攻的德军并不是把全部兵力固定在一点上,而是不断派出小而精干的部队对苏军的整个防线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一旦发现弱点,德军的主力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那里,而苏军在发现德军在某处突破时,就会首先把手中掌握的步兵急速派往德军下一步可能前进的方向,以建立一条薄薄的防线,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地降低德军的冲力,一旦德军攻击的方向被确定,苏军的坦克部队就会向其侧翼发起反击,双方的这些行动都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的,双方部队反应之快让人惊叹不已,我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么差的道路情况下完成这些机动的,我相信在当时,世界上没有第三个国家的装甲部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2月11日傍晚,德第1装甲师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到了Gniloy Tikich河南岸,Gniloy Tikich河宽30米,水深流急,是和被围德军间最后一条天然屏障,第1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在一次果敢的突袭中,成功地从苏军手中夺取了一座桥梁,可惜这座桥梁负重量不足,坦克无法在上面通过,所以只有一些步兵和轻型火炮被运过桥去,在对岸建立了一个小型桥头堡,
     德军还来不及巩固阵地,苏军步兵就在约30辆坦克支援下发动了一次逆袭,德军经过苦战才击退了他们。但德军扩大桥头堡的企图遭到了顽强抵抗,更糟的是德国人发现此地河水流速太急,无法筑桥!正在焦急的时候,在第1装甲师左翼5公里作战的贝克装甲团传来了一个情报,他们的一个侦察分队发现在这两支德军中间Lysyanka地区有一座桥梁尚未被破坏,而且那座桥梁足以承受重型坦克!但苏军在那里有重兵把守,现在贝克装甲团正陷入苦战,一时无力分兵夺桥,你们有没有兴趣?在得到这个情报后,德第1装甲师师长立刻决定抓住这个战机,如果能够成功,德国人就能在最短时间里把坦克运过河去,更何况Lysyanka本身也是德军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德军决定对苏联守军进行一场奇袭,他们将在半夜发动进攻,因为在夜里苏联空军无法出动,因而也无法提前通知当地守军。
    2月12日凌晨,德第1装甲师突然出现在Lysyanka,当地苏联守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即被击溃,但就在第一辆德国坦克就要登上桥梁前,随着一声巨响,那座桥梁被炸成两截。苏军迅速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了过来,他们的反击变得越来越凶猛,双方围绕着Lysyanka展开了历时两天的激战!
    从2月12日起,朱可夫元帅对苏军防线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他来说,现在德军的意图已经 十分明显了,现在要做的是要在离被围德军尽量远的地方将德军援兵挡住,于是他命令新到战场的第41近卫步兵师(约7000人)迅速赶到Gniloy Tikich河北岸建立防线,以尽可能长的阻止德第1装甲师的前进,同时原在苏军内层包围圈南部的第4近卫集团军第21近卫步兵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立刻前往Lysyanks地区,在第41近卫步兵师后方构筑一条新的防线。本来担任对德军右翼防御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将前往同一地区。本来在德军左翼的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军将从苏军后方绕到德军突破口的左侧,并于13日发起攻击。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朱可夫将原担任包围圈南部守卫任务的部队调离的决定,朱可夫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援军的压力非常大,而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占的兵力优势又不大,所以他只能采用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个误判,因为按情理讲为了和援军相配合,被围德军理应同时发动突围,但既然他们至今未曾发动,那么显然是由于他们已经太虚弱而无法突围了,所以朱可夫放心地将部队调走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朱可夫的这个决定对战役结局的影响。
     12,13日两天,德军和苏军整日激战,在突出部右翼,德第11,13和14装甲师发动的攻击由于实力太弱而进展极微,他们不但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而且无法阻止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北上。在突出部左翼,德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逐渐扩大了他们在Lysyanka的优势,并于13日最后占领了该地。德第1装甲师于12日本来已经将一小支部队送过河去, 但由于无法将重武器运送过河,所以无法扩大桥头堡,但13日他们意外地发现有一段河床水深只有1。2米,德军立刻从这个地点将重武器运过河去,同一天贝克装甲团在第1装甲师左侧也成功地渡过了Gniloy Tikich河。
     在渡河成功后,贝克装甲团的左侧立刻遭到了苏第2坦克集团军的猛烈攻击,双方损失惨重, 苏军这次攻击的结果是使得贝克装甲团从此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现在只有第1装甲师还在推进,第1装甲师的前进正好遭遇到了刚刚进入阵地的苏第41近卫步兵师,这个师表现非常出色, 它在两天中使得德第1装甲师只能缓慢地向前推进,这为苏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抵达争取了时间,为此第41近卫步兵师付出了沉重代价,在3天的战斗中它损失了2000人。
     2月15日,德第1装甲师已经攻到了距离被围德军约10公里的地方,这是德国援军切入苏军防线最深的地方,但在经过4天4夜几乎不眠不休的战斗后,第1装甲师已经精疲力竭了,全师的坦克数量从进攻开始时的85辆下降到10辆!另外25辆无法行动的坦克只能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在他们的前面,苏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进入了阵地,德军的前进越发困难了,第1装甲师的一个连长Stove回忆道“我们发起了若干次试探性的进攻,但面前俄国人的防御太强了,他们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并且有数十辆坦克的支援,我们的进攻被击退了,但我很奇怪俄国坦克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却并不追击我们。”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有许多苏联坦克也是同样动弹不得了。
     很显然,德第1装甲师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现在它已无力继续前进了。德第3装甲军军长Breith将军做了最后的一次努力,他命令“阿道夫 希特勒”师通过第1装甲师的区域发动攻击,这次攻击将关系到德军此次行动的成败,(mars注:从 Breith将军决定让“阿道夫 希特勒”师发起这次攻击,而不投入距离比较近的贝克装甲团,这显然说明了贝克装甲团也已经快打光了。)“阿道夫 希特勒”师对这次攻击非常热心,因为被围的德军中包括了他们党卫军的弟兄,该师集中了所有的坦克和一个加强团的装甲步兵通过德第1装甲师的防线三次攻击苏军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些攻击都失败了,“阿道夫 希特勒”师的党卫军官兵们损失惨重。
     这时,曼斯坦因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结论,他精心组织起的援军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现在已经无力前进哪怕一步了,德军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以“阿道夫 希特勒”师为例, 据该师的老兵在战后编写的该师战史“阿道夫 希特勒师”记载,当该师在战役结束后,奉命前往比利时休整时,全师实力只有3辆坦克,4门突击炮,41名军官和1188名士官和士兵。 曼斯坦因可以肯定苏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在战后他声称在这第二次解围行动中,第3装甲 军至少俘虏了2000名苏军,并击毁苏联坦克700辆。我并不怀疑被俘苏军的数目,但德军声称击毁苏联坦克的数目显然过高,因为参加这场战役的苏联坦克总数不超过650辆。但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苏军的损失有多大,而是苏军最后守住了防线,而德军的进攻在胜利似乎就在眼前时,却无力为续了。现在只能靠被围的德军自己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了,由于包围圈中的德军除了“维京”师外,机械化程度非常差,他们是否有能力在如此差的路况下,通过苏军的层层阻截,达到己方阵地?曼斯坦因并没有把握,他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次突围将在2月16日夜晚开始。

冰原血战8
     在包围圈中Stemmermann将军正在焦急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自从于2月5日接到要求被围德军准备突围的命令后,他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因为他即要为准备突围而集结兵力,同时又要保持他的环形防线不至于崩溃。最近几天来,苏军的攻击越来越凶猛了,显然苏军急于解决他们。唯一值得Stemmermann将军欣慰的是由于战前准备充份,和德国空军运输机部队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包围圈内运输了大量物资,这使得包围圈内的德军从未饿过肚子,而且弹药也很充足,这是他们能坚持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在包围圈越来越小,很快德军野战机场就会处于苏军炮击的范围之内,更糟的是现在天气逐渐好转,苏联空军开始大量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但使得德军饱受轰炸之苦,而且已经有不少运输机被击落了。Stemmermann将军明白,他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2月9日,一个苏军中校携带着由朱可夫,科涅夫和瓦杜丁签名的劝降书来到了Stemmermann 的司令部,在信中朱可夫要求Stemmermann将军结束无意义的抵抗,立刻投降,而苏军将尊重投降德军的生命和荣誉。看完信后,Stemmermann将军命令尽可能地找出好酒好菜,招待苏军军使饱餐一顿,然后打发他回去了,对于苏军的最后通牒,Stemmermann未作任何答复。第二天,“自由德国”领导人Seydlitz将军(mars注Seydlitz将军是德国名将之一,他 在1941-1942的对苏战争中战功着著,他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苏军俘虏,随后开始和苏联合作,并成为主要由被俘德军官兵组成的“自由德国”组织的领导人)给Stemmermann将军写信劝降,同一天苏军释放了50名德国战俘,他们都携带着Seydlitz将军写给他们指挥官的信,因为被围德军中有许多军官曾是Seydlitz将军的老部下,同时苏联空军也开始在德军阵地上空投大量劝降传单。苏军这些努力未曾获得任何效果。
    2月12日,Stemmermann将军十分兴奋地得知第1装甲师攻克Lisyanka,他发出电报要求德军继续向Petrovskoye前进,一旦解围的德军攻克该地,他就将率部突围。但接下来的两天援军进展让人失望,到14日形势已经很明显援军已经无法前进了。同一天,包围圈内最后一个野战机场陷落。在最后一架德国飞机从机场紧急起飞前,Stemmermann将军来到飞机旁,将他的日记交给飞行员,“也许外面的人用得着它”。14日晚上,Stemmermann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2300时。
    随着突围的日子的临近,天气又开始变坏了,但德军十分欢迎这个变化,因为这意味着德军的行动会更隐蔽而苏联空军干涉的可能性则变小了。Stemmermann将军是这样拟定他的突围计划的,突围的德军将分成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由左至右是“维京”师,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第88,57和那个英勇的第389师组成的第二梯队将随后跟进,他们同时也担负起后卫的重任。德军的突围方向指向西南Lisyanka方向,以和第1装甲师会合。为了加强第一梯队的攻击力,除了“维京”师以外,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将部队分成5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一个步兵团,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第二梯队是突击炮和反坦克炮部队,第三梯队是有除一个营以外的其余步兵和师属工兵,炮兵单位,第四梯队是所有能行走的伤员和那个剩下的步兵营最后一个梯队是后勤部门。Stemmermann将军将突围时间定于2300时是由于那时地面冰冻, 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当地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动。为了注意保密,Stemmermann将军取消了炮火准备,他命令担负攻击任务的步兵一律步枪上刺刀,“不要主动开火,尽可能隐蔽前进,直到将刺刀顶在俄国人胸上”,最后Stemmermann将军 宣布他将随同德军后卫部队一起行动,“祝大家走运,我们包围圈外见!”在场德国军官们肃然地向Stemmermann将军敬礼,他们知道将军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突围时间临近了,Stemmermann将军仍在对部队的准备工作作最后一次检查,在此期间,最 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下令将2000名重伤员留下来,他们将和少数志愿陪同他们的军医一起等待俄国人的到来,他们的前途将任何?Stemmermann将军不愿想下去,他知道东部战场上有一个惯例,德国和苏联军队几乎都不收留重伤的战俘。他对突围的准备工作是满意的而当晚的天气很糟,括着大风,下着雨雪,对德军的行动有利,但Stemmermann也十分担心 突围的德军能否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面保持对部队的控制?对此他并没有把握。使他满意的是部下的士气,在饱餐以后,德国官兵们都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个人看上去情绪都很高,显然德军士气没有受到苏军劝降攻势的影响,想到长久的等待已经过去,马上就要生死一搏,德军上下显得士气高昂,对此Stemmermann将军十分欣慰,他现在唯一 能指望的就是这些老兵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该干些什么。
     突围的时间到了,“维京”师的装甲车辆开始轰鸣,在步兵的行列中,连排长们几乎同时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全体-上刺刀!”2300整,第一批德军踏上了突围的道路。德军最初的突围行动顺利地出人意料,由于苏军将大量本来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去阻击德国援军,剩下的苏军兵力不足以封锁全部道路,而且由于一连数晚天寒地冻,有许多阵地上根本无法住人,有许多苏军在晚上都回到条件较好的主阵地上,等天亮后才回到原先的阵地,而当晚又括着大风,德军车辆的噪音也被风声掩盖,这使得德军最初穿过一些苏军阵地时几乎未遇任何抵抗。17日黎明前,B战斗群的先头团抵达第1装甲师的防线,一路上该团“未发一弹,未折一人”。德第1装甲师的Stove上尉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的哨兵发现有人接近,就大声喝问‘谁’,回答他的是一阵欢呼声‘是我们,我们到家了’, 然后我们发现一整团的德国士兵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在经受了如此大的磨难后,双方终于会师了,即使那些身经百战,铁铮铮的汉子也禁不住抱头痛哭!不是每个突围的德国人都如此幸运的。
     第一批突围的德军几乎未受阻挡地通过了苏军的防线,但如此大规模的突围行动要完全掩人耳目是不可能的,很快苏军发现了德军的行动,他们立刻开火了。德军所原定的突围方向是西南方向的Lisynaka方向,因为那里离德军防线最近,但那里自然也是苏军部署兵力最密集的地方,虽然现在由于能见度太差,苏军无法离开自己的阵地,但他们却向原先就已标定好的区域倾泄大量炮火,于是德军突围的行列开始渐渐向南方偏离,这时Stemmermann 将军原先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在黑暗中原先不同部队的德军逐渐地混杂在一起,而且由于通讯设备要么损坏,要么由于通讯兵和指挥官失散,德国军官们开始对部队失去了控制,到天亮时突围的德军中连以上的建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了。于是整个战役中最为悲壮的一幕拉开了,随着天越来越亮,苏军发出的火力也越来越猛烈和准确,紧接着苏联作战飞机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德军投下炸弹和低空扫射,德军的作战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起火燃烧,更多的车辆又陷入了烂泥之中,原先乘车前进的人只能跳下车来,在几乎没膝的道路上挣扎地前进,苏军炮弹不断在德军行列中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倒了下去,但其他人坚定地向前走着,经过一夜在天寒地冻的野外的行军,德军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现在支撑着他们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爬也要爬回自己的防线去!上午,第一批反击的苏军出现了,当得知德军开始大规模突围后,朱可夫立刻下令将步兵和骑兵部队前往阻截德军,重新封闭突破口。但这个调动在如此恶劣的气候和路况下,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于是科涅夫只能下令以连营为规模在少量坦克的支援下,向德军侧翼发动不断地反击,以延缓德军前进速度,以争取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
      对于德军来说,由于各级指挥官对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应付这样的反击就变得十分困难,德国军官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性,随手召集起周围不管是那个单位的士兵,来抵挡苏军的攻击,德第11军军长Lieb将军就曾集召集了约2个连的德军,并亲自带领他们反冲锋,从而打退了一次苏军的攻击。
    中午时分,突围的德军来到了Gniloy Tikich河北岸。在这里河宽达30米,水深流急,河水 冰冷刺骨,河上没有任何桥梁。一开始,“维京”师仅剩下的几辆坦克冲下河去,但河水太深,这几辆坦克无一例外地沉入河底。渐渐地河岸边聚集的德军越来越多,他们拥挤在岸边,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耳边传来越来越近的炮声,他们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忽然有人开始向河水跑去,他们跳进河里,开始向对岸游去。一旦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了上去。从古今中外的战史看,在这种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队是非常容易瓦解的,但在这里德国人特有的纪律挽救了他们,许多德国军官们自发地站了出来维持岸边的秩序, 他们大声鼓励士兵们“坚持住,过河就到家了”在他们的指挥下,德国士兵们开始了渡河,他们有的带着简陋地救生工具,有的互相帮助,会游泳的帮助不会游的,强壮的帮助体弱的,甚至伤员也大多被强壮的士兵抬着游过河去,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河底,至少有数百人淹死。下午德国人在下游某处发现了一段河水较浅的地段,于是许多德国人得以比较容易地从那里渡过河去。
      17日1700时,第一批渡河的德军到己方防线,接待他们的德国人对他们的状况感到震惊,那些突围成功的德国军人,衣杉褴缕,他们个个精疲力竭,许多人在突围中或者受了伤,或者被严重冻伤,此外他们丢失了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
傍晚苏军最后一次封闭了包围圈,仍陷在包围中的包括第二梯队突围的德88,57和389师几乎全部兵力,以及其他德军各个部队各一部分,在原先被包围的57,000德军,在突围 前的战斗中损失了约1万余人,其余德军约有3万人突围成功。“维京”师参加突围的12,000人中,生还者8000人,党卫军Wallonia旅2000人中,只有600人幸存了下来。在突围成功的3万人中,近三分之二需要接受入院治疗。
    在包围圈再次合拢以后,苏军并没有立刻进攻,一整夜他们都在对被围德军进行炮击,显然他们在等待天亮,在寒冬的野外待了一天两夜后,包围圈内的德军状态可想而知。当18日白天来临时,苏军开始发动了总攻,最先出动的是第5近卫骑兵军,在二战中,苏联是运用骑兵最成功的国家,苏军总是在地形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地方投入骑兵,在这里骑兵实际上被当作机械化步兵使用,也就是以马匹代替卡车,真正作战时,苏联骑兵们都是下马作为步兵战斗的,在整个战争中,骑兵骑马冲锋的例子很少。但这次苏联骑兵们得到的是“上马,冲锋!”的命令,对此科涅夫事后回忆到“我派出了骑兵部队,我让他们放手去砍,爱砍多久就砍多久,我们的小伙子把有的举手投降的德国人的手都砍掉了。我曾给过他们一次投降的机会,谁让他们拒绝了呢?”战斗到这时,已经不能称为战斗了,这已经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战斗结束了,沿着德军突围的路径,德国人尸横遍野。在众多的尸体中,苏军找到了Stemmermann将军的尸体,据说他至死手中仍紧握着一支步枪,他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敬,科涅夫亲自下令以全副军礼下葬了他。
     事后科涅夫来到战场,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惊,他在战后回忆“我在战争中见过数不清的血腥场面,但很少见过在如此小的区域里有那么多德国人的尸体” 在同一地点,一个普通的苏军士兵,第78步兵师的Gabriel Temkin也同样感到震惊,Temkin已经是一个老兵了,他本是波兰犹太人,德国入侵后为了逃避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他和未婚妻逃往苏联(mars注,在战后他得知他和他妻子一家,除了他和他哥哥两对夫妇以外都死于纳粹的大屠杀下),在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随后他经历了被俘,逃脱,再次入伍等经历,在前线他几经出生入死,他自认为已经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感到惊讶了,这次他所在的第78步兵师来到战场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我一开始就发现有些事不对,但我一时无法知道是什么,我看着我的四周,在我所在的一个盆地周围也许有几千具德国人的尸体,此外田野上到处是被抛弃的坦克,汽车和大炮,甚至还有几架被击落的飞机,但这些情景我以前已经见多了,应该不会引起我的惊奇了。 那么我感觉到不对头的事是什么?最后我才忽然发现那些被打死的德国人竟然个个一丝不挂!这时我身旁的人察觉到了我的惊奇,就告诉我德国人所采取的焦土政策搞的当地居民一无所有,所以现在有许多平民来到战场,剥取战死的德国人身上的衣服。这个说法很快被我自己证实了,我发现一个妇女,披着一件德国军大衣,她一手拿着一把斧子,她的怀里鼓鼓囊囊不知道抱着什么东西,她看见我注视着她,于是她解开大衣,我检查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她怀里竟然是一对被砍下来的大腿,腿上还穿着一双上好的军用皮靴!她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她很喜欢那个被打死的德国军官的靴子,但由于冻的十分结实,她无法把它取下来,她又不想弄坏那双靴子,于是她只能把那个德国军官的两条腿砍下来,希望拿回去化冻以后,能脱下那双靴子!”
     最后,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如下,苏军损失了80,18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4,286人, 受伤55,902人,德国人的损失我只有大致的数字,德第11和42军共有6万余人,在战役中损失约5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约3万人,加上其余德军部队的损失,德军的损失数字很可能也不少于8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将近4万人。我手头没有双方坦克损失的数字,但我估计 双方都至少损失了投入坦克数量的50%以上。
冰原血战9
     在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役结束后,我们来看一下交战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得失,对于苏军来说,齐克赛战役的发动是十分充忙,其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草率,为了在战机消失前发动进攻,苏军牺牲了他们一直强调的集中兵力的原则,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坦克数量,苏军都几乎不占什么优势,更何况苏军原本拿手的欺敌计划,失败得几乎无话可说。但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得也很大,在1943年前的苏联坦克部队通常动作比较笨拙,它们更多的是以本身的“重量”取胜,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军坦克部队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的进步,我尤其欣赏第6坦克集团军在突破德军防线时那记干净利落的左钩拳,从制定计划到完成不到24小时,德军的防线因此而瓦解。如果我们更深入来看,就会发现整个苏军的指挥机构也变得更为灵活,苏军开始按战场形势迅速将部队在各个方面军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当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德军左翼进行突破时,第6坦克集团军就奉命指挥第104和47军,而当内外包围圈完成,为了加强统一指挥,科涅夫不但指挥原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原第1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的第27集团军也改归他指挥。在我以后将会写的“东线战役”系列中,大家会发现,苏军将越来越经常使用这种指挥方式,这使得苏军的指挥越来越灵活,而部队的反应也越来越快。如果说苏军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他们的通讯联络尚不够畅通,步兵和机械化部队的配合尚未到完美的境地,这尤其在战役临近结束时,朱可夫将原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往阻截德国援军,他显然低估了包围圈内德军突围的能力,但这还不是最后相当多德军突围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德国援军最后的攻势非常猛烈,如果这些兵力不加强到外层包围圈,也许援兵已经打通了进入包围圈的通道。苏军的问题是部队在经常转换位置时,指挥官对部队的控制能力不足,这使得在最后苏军的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这导致未能及时封闭包围圈,从而未能全部歼灭被围的德军。事后苏军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东线战役中看到苏军是否作出了改进。
      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首先是由于希特勒顽固地要求死守这个突出部,在这里希特勒显然把这个突出部的存在看成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他本来计划通过这个突出部,割裂苏联2个方面军的联系,并将这里作为发动一个新的反攻的跳板,他显然没能意识到德军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力发动这样的一个攻势,这就意味着在现在齐克赛突出部只能是对德军的一个威胁。 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对这次失败要负什么责任?虽然他确实多次要求希特勒放弃突出部,而他的要求也确实屡次被希特勒拒绝,但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肩负着对军队和祖国的重大责任,他和幼儿园中的小朋友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没有权力因为上级的失职而推卸自己本身应该负担的责任,这也许并不公平,但确实是事实。如果他确实象他在回忆录中那样重视齐克赛突出部,那样确认苏军即将在那里发动攻势,那么有几个情况无法让人得到满意的解释,为什么在那里防御的德军都呈现一线部署,整个防线毫无纵深?为什么他不要求将“维京”师撤出突出部?为什么他不但没有在突出部左翼部署任何装甲部队?要知道第3装甲军还是在战役开始前不久离开这个地区的,而正是这个部队后来不得不返回原地担任解围任务。最后,为什么在战役开始后第5天他才下定解围的决心?在这里我试图解释这些原因,由于德军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后,彻底失去了在东部战场上的主动权,这意味着德军必须以不足的兵力防守一条漫长的战线,而作为进攻的苏军充份享有进攻者的特权,即有权力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为了阻挡苏军,德军必须将他的有限的预备队放在苏军最可能的主攻方向上,而不管曼斯坦因后来怎么说,当时他显然并不认为齐克赛会是苏军的主攻,他很清楚这个地区是德军防线上的一个弱点,但在这里苏军已经连续作战了几个月,其损失已经很大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整补以前,他十分怀疑苏军是否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更何况当时在这里的天气和路况是如此之差,连德国装甲部队都很难运动,俄国人有这个能力吗?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他认为在这里的防线至少在比如1-2个月里不用过于担心,他很可能还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说服希特勒放弃突出部,的确以前希特勒也不是没有被说服放弃土地过。这样他疏忽了一些本来不应该被疏忽的事情,当一切都已经明朗以后,曼斯坦因开始全力营救被围的德军,自此以后,德军的表现可圈可点,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但他们在开局时已经落后太多,以后虽然奋力追赶,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暴露了两个弱点,首先作为闪击战的首创者,德军在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这使得他们犯上了历史上胜利者通常会有的毛病:我用我的方法打了那么多胜仗,所以我的方法是世界上最好的!连我也做不到的事别人肯定也做不到!这表现为德军在这场战役中严重低估了苏军装甲部队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显然对于德国人来说,凡是“苏军装甲部队的通过复杂地形能力已经比我们强”的说法即使是想一想也是罪过.他们通常对此的借口是苏军坦克的越野能力比德国坦克强,这无疑是事实,但这个差别到底有多大?苏军的机械化步兵和炮兵是如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跟随坦克的?后勤单位是如何保证对装甲部队供应的?德国人似乎并不感兴趣,显然他们想的是“那些俄国佬, 能有些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在阅读44年以后东部战场战史的过程中,德国人不止一次让我想起了一次大战后的法国人。有趣的是在44年6月苏军发动的白俄罗斯战役, 和德国在1940年发动的法国战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正如40年法国人认为阿登森林是坦克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44年德国人也认为白俄罗斯的沼泽地区是坦克无论如何无法通行的,而当苏联坦克部队突然在那里出现时,德国人将同40年的法国一样遭到一次完败。
     德国人另一个弱点表现在他的骄傲装甲部队身上,44年的德国装甲部队给我的印象有如一个享有盛誉但已年华老去的拳王,他的步法仍然矫健,反应仍然灵敏,但致命的是他的出拳已经不再有力了。在这场战役后期,德军投入的装甲兵力不可谓不强,但他的表现已经不再能和以前相比了,不但苏军坦克部队战斗力逐渐提高,给了德军更大的威胁,而且苏联步兵部队所部署的反坦克武器越来越多,其反坦克能力越来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装甲部队甚至在突破没有坦克掩护的苏联步兵防线也越来越感到困难了,一个苏联老兵是如此评价德国装甲部队“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是他们的精英部队,他们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他们作战勇敢,无论局势多么恶劣,都无法动摇他们的斗志。但如果说起他们在战争中有什么变化,那么在43年前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威胁,43年后他们带给我们的是麻烦。”
     我想这个评论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罗马尼亚战役(1)
   在我的“东线战役”第二部“罗马尼亚战役”和第三部战役“匈牙利战役”中,实际叙述的是同一个大会战,也就是苏联对东南欧洲的征服:从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苏军征服了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和奥地利的东南欧地区。 我以这两部作品向我的网友cliff致敬,他的作品使我受益良深。
   在这里我首先要叙述的是苏军对罗马尼亚的征服,也就是苏联所称的Jassy-Kishinev战役。
   1944年的春季,战场上的形势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十分险恶的,在东线刚刚结束了其冬季攻势的苏军显然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在国内战场上,英美空军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轰炸,在西线英美联军显然必定会在本年的夏季发动在法国的登陆。为了挽救危局,当前德国唯一的出路是尽力在东线维持一条连贯的可以防守的防线,然后在西线挫败英美的入侵,再集中兵力与东线的苏军作战。但要在东线维持一条防线谈何容易!不用多么大的天才也可以了解到在东线,德国人有两个必须要确保的方向,其一是通过白俄罗斯或乌克兰北部进入波兰,然后通往德国本土,其二是通过乌克兰南部进入罗马尼亚,前者关系着德国的本土的安危,后者关系着对于德国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大油田,一旦失去德国将会被剥夺主要的能源来源。对于德国人来说很不幸,他们缺乏足以同时保卫这两个方向的兵力,于是在南方,德国人不得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它的盟友,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而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失利,这些盟友的忠诚越来越值得怀疑了。
    1944年初在东部战场上,苏军的攻击似乎放在乌克兰的南部,从1943年12月24日起到1944年4月17日,苏军在乌克兰南部发动了他们所称的“乌克兰右岸会战”,这个会战包括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我在“东线战役”第一部所述的“齐克赛口袋之战”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苏军前后投入了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2,3,4乌克兰方面军共250万人上的兵力,即使在原来传统上应该休战的春季泥泞季节苏军的攻势也没有停止,在这里苏军有2个目的,首先他们想要解放南部苏联的领土并威胁罗马尼亚的油田,其次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并不指望德军会相信苏军的夏季攻势会在大量集结在苏联中部的德军威胁其侧翼的情况下攻击位于南部的罗马尼亚,但至少俄国人想要通过在南部的攻势使得德国人相信苏联的夏季攻势将指向乌克兰北部而不是通过白俄罗斯,这个目的达到了。
     到44年4月中旬,苏军在南方的攻势终于告一段落,这次攻势的结果是苏联几乎解放了全部南方的领土,第2乌克兰方面军从北部,第3乌克兰方面军从东北部隔着Dnestr河逼近了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国境线。为了实现这个战果,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4个月中参战的5个方面军共损失了1,109,52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70,198人,受伤839,330人,损伤坦克 和自行火炮4666辆,飞机676架。
    苏军下一个打击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德国陆军参谋总部曾试图劝说希特勒主动放弃这个半岛,但希特勒认为克里米亚半岛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从传统上看谁控制了赛瓦斯托波尔,谁就控制了黑海,如果任由苏军控制了它,那么苏联的空军和海军将立刻对罗马尼亚油田造成直接的威胁,而且由于克里米亚半岛已经是罗马尼亚所能保存的最后一个战利品,一旦失去,很可能罗马尼亚人会丧失最后的斗志,最后如果能尽可能久的守住克里米亚也可以牵制苏军对罗马尼亚本土发动的攻势。虽然希特勒由于顽固地拒绝放弃土地而不止一次给德军带来了灾难,但我认为他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苏军对克里米亚的攻势于44年4月8日发动,参加攻势的苏军部队是托尔布欣将军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共40余万人,防守的德军是由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混合编成的第17集团军共15万人,到4月16日,德国守军逐渐退回了赛瓦斯托波尔,虽然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军能长时间的据守这个要塞化的城市,但德军却没能坚持太久,5月6日苏军发起了总攻,经过惨烈的战斗到5月12日,赛瓦斯托波尔落入了苏军手中。在整个克里米亚战役中,苏军共损失了84,81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7,754人,受伤67,065人,损伤坦克和自行火炮171辆,飞机179架。15万德国和罗马尼亚守军中,只有不到3万人通过海路撤退到罗马尼亚。事实证明希特勒的担心是很有理由的,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场战役对于罗马尼亚人的影响。
     在继续我的叙述之前,我先说一下一个小插曲,在攻克了赛瓦斯托波尔后,在空中参加胜利阅兵的苏联飞行员之一是Mikhail Avdeyer,一个击落敌机17架的王牌飞行员,他曾参加过2年前那次壮烈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1942年6月1日,在德军发动最后的总攻前,德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斯坦因上将搭乘一艘意大利鱼雷艇去观察苏军的海岸工事,同一天Avdeyer大尉和他的僚机飞行员Danilko上尉奉命前往德军防线后方进行空中侦察摄影,由于预感到德军的攻势已经迫在眉睫,他们此行十分重要,因此他们被严令禁止主动作战。在完成侦察任务返回途中,Avdeyer忽然发现海面上有一条孤零零的鱼雷艇,实在按奈不止攻击的欲望,他向他的僚机示意:进行一次掠袭!在海面上,正当曼斯坦因在观察地形时,忽然在鱼雷艇上任何人能做出反应前,2架Yak-1从太阳方向急速俯冲下来,机枪子弹旋风般扫过甲板,站住曼斯坦因左右两侧的人全部被打死,但站在中间的曼斯坦因本人毫发未伤,这应该是曼斯坦因在二战中最接近死亡的时刻!Avdeyer直到战后很久才知道那艘鱼雷艇上载有曼斯坦因将军,否则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会发生什么事!

罗马尼亚战役(2)
      罗马尼亚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是安东尼斯库元帅,在1941年,被德国迅速取胜的可能所鼓舞,怀着对建立“大罗马尼亚”的憧憬,他随同德国投入了对苏联的战争,但3年来,罗马尼亚付出了大量牺牲,30万罗马尼亚军人战死在俄国,整个国家为战争的重担所拖垮,而胜利却越来越渺茫了,为此罗马尼亚人深深地怨恨对将他们拖入战争的德国和安东尼斯库元帅,不用太多的天才,安东尼斯库也能想象到一旦战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于是早在1943年秋,他就开始秘密地和英美联系,试图能利用西方盟国对苏联占据巴尔干的忧虑,而能和他达成一项单独的和约,以避免苏联的入侵。1944年4月12日,他得到了美国的答复,只有在罗马尼亚满足以下条件,才有和平的可能:1。罗马尼亚将切断一切和德国的联系,停止向德国供应石油,不允许德国军队利用罗马尼亚的领土和资源和盟军交战,换一句话说,就是向德国宣战。2。罗马尼亚将释放她手中的一切盟国战俘并交出所有盟国的叛徒。3。罗马尼亚将向苏联支付战争赔款,并永远失去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不能阻止包括苏联在内的盟军通过罗马尼亚领土和德国交战。这样的条件是安东尼斯库所
     无法接受的,但话说回来,以罗马尼亚的“份量”,安东尼斯库居然幻想让英美为了她而得罪强大的苏联,实在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结果既然是这样,安东尼斯库只能决定继续站在德国一方打下去。
    负责保卫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是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它的司令是Ferdinand Schoerner将军,Schoerner将军也许是除了戈林元帅以外德国高级将领中最有争议的人,他是希特勒的宠将,在军队中他以粗暴的态度,和对敌人和自己人同样残忍的个性而广受批评,在战后他的名声变得如此之差,以致完全掩盖了他作为一个军人所具有的勇敢和细致的优点。在1944年春季,当德国在苏联南方的防线几度面临破裂的形势下,正是由于他超人的努力,才使得德军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并使得防线逐渐稳定了下来。当时Schoerner十分正确地认识到要守住这条防线,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罗马尼亚人合作的态度,除非他能重新点燃罗马尼亚人保卫祖国的战斗意志,他并没有取胜的可能。而迭经失败后,罗马尼亚人的士气已经降到了最底点。Schoerner认为作为单个的士兵来说,在个人勇敢的方面,罗马尼亚士兵并不比德国人差,影响罗马尼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是由于落后的装备,以及缺乏良好的训练和优秀的领导。这使得罗马尼亚军队在战斗中的表现良锈不齐,有些罗马尼亚部队在绝境中仍能以崇高的勇气战斗到底,而有些却是未经战斗就溃退了,其中有些溃退的部队是由于“我看见相邻的部队跑了,于是我也跑了”。Schoerner将军利用战线上比较平静的3个月时间,以很大的努力来加强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在部队部署上,他有意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间隔地部署,他相信德国部队在战斗中是不会后退的,而他们做出的榜样也将鼓舞罗马尼亚人的斗志。同时他将大量德国军事顾问派遣到罗马尼亚部队中,以德国人的方式训练罗马尼亚人,另外他尽可能地以德国武器装备罗马尼亚部队,以提高其作战能力,他为此曾重点训练了一些罗马尼亚的“样板”部队,其中有全部德式装备的罗马尼亚“大罗马尼亚”装甲师,有时Schoerner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对德国部队的装备供应,来优先提高罗马尼亚部队的装备水平,因为他手中的德国部队中老兵的比例很高,这些老兵即使武器差一点也能打仗,而掌握着优良武器的罗马尼亚部队,不但其战斗力为有提高,而且其作战信心也会提高。在Schorner将军的精心调教下,罗马尼亚人的战斗力逐渐有明显提高,在44年4月到7月,罗马尼亚人成功地击退了几次苏军小规模的攻势,并在一些小的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除了罗马尼亚人以外,Schorner将军另一个担心的地方是他所处防线的位置,因为他的防线正面临苏军从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夹击的威胁,为此他多次向希特勒建议将防线向南移动。他的建议被希特勒否决了,希特勒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德军的北部防线是依托东西走向的山地建立的,那里机械化部队的运动是困难的,而如果后撤到平原上,岂不是让苏联机械化部队更容易行动?第二,现在德军的方向大致是在罗马尼亚边境上,如果不经一战放弃,将会给罗马尼亚的士气多么大的打击,如果罗马尼亚人因此失去了继续作战的意志,那么这个恶果足以抵消德军收缩防线所带来的好处。
     虽然十分失望,但Schorner将军决心尽最大努力以完善他的防线,他要训练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他要补充德国部队的损失,他要加强他的防御工事,他发现要完成这些事简直难如登天。首先对南方德军的供应并不占据优先位置,他不但要想尽办法搞来自己需要的物资和人力,还要十分警惕别人要抽调他手头的资源。同时他发现他手下的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互相敌视,他后来说“这两个国家是世仇,似乎他们更愿意在他们之间爆发一场战争”(mars注,后来在匈牙利战役时,罗马尼亚军队已经加入了苏联一方,由于士气低落,对于苏德双方来说,罗马尼亚军队和匈牙利军队都不是一支可以靠得住的盟友,但俄国人知道当进攻匈牙利人的阵地时,罗马尼亚人是极其勇敢的,而德国人也知道,当和罗马尼亚人交战时,匈牙利人是绝对可靠的。在攻克布达佩斯时,一支罗马尼亚部队奉命进攻一个由匈牙利军队防守的地段,其战斗之惨烈使得德国人和苏联人都十分吃惊,当最后由于伤亡过大,那支罗马尼亚军队奉命后撤休整时,那些罗马尼亚士兵居然“颇有怨言”!),最后罗马尼亚的铁路交通是德国人所遭遇的最糟糕的,不止一次整列满载物资的列车消失得无影无踪,德国人不得不出动轻型飞机沿着铁路线寻找,当找到后,那些罗马尼亚铁路官员们往往直接了当地向德国人索要“买路钱”,奉命实行“睦邻友好”政策的德国人只能支付这种勒索,然后火车才能继续上路。后来Schorner的一个参谋在40年后回忆到“当时我们同时在和3个敌人作战:俄国人,我们的盟国和德国总参谋部”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Schorner将军做到了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他提高了罗马尼亚人的作战能力,同时他使得德国部队从以前的激战造成的损失中恢复了过来,在他手下几乎每个德国师在人员和装备上都达到了满员的程度。
     1944年6月,战场上的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6月6日,西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6月22日苏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这次攻势的结果对德国人是一场灾难,这里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插曲,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之一是著名的德国第9集团军,(mars注:如果要我从德苏两军中各选一个战斗力最强的步兵集团军的话,我会选德国的第9集团军和苏联的第11近卫集团军),6月27日,即苏军发动攻势5天后,德国第一批援军第12装甲师赶到战场,前来迎接他们的第9集团军参谋长对该师师长说的第一句话是“很高兴见到你,第9集团军已经不存在了!”7月13日,苏联在北乌克兰发动了又一个巨大的攻势,这两次攻势结果是德国在东线实力最强的两个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被消灭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遭到重创,随后一直到8月底,苏军几乎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波兰挺进。外部的危机引发了内部的危机,7月20日发生了行刺希特勒的事件,这个事件的后果之一是名将古德里安临危受命,担任了陆军总部参谋总长。上任后,古德里安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波兰的战局,当时他所唯一能抽调的兵力只有来自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不顾Schorner将军的强烈抗议,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被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走,不久Schorner将军本人也离开了那里,由于白俄罗斯战役后,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被苏军切断了和德国本土的联系,为了稳定那里的局势,那里需要一个坚强的指挥官,于是希特勒决定任命Schorner将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而原北方集团军群司令Hans
Friessner将军奉命转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虽然比较缺乏经验,但Friessner也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军人,在以前一次由他主持的军事会议上,他对战场形势所作的分析是如此精彩,以致当时在场的希特勒不由自主地从椅子上跳起来,用双手握住他的手,连声说“这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军事报告!”在上任后,Friessner预感到苏军很可能在他的防线上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而由于原属于该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被大量抽调,他手头只有第13装甲师和第10装甲掷弹兵师两个装甲单位,这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于是他也屡次要求将防线后移以缩短防线,他的要求受到了古德里安的支持,但希特勒仍在犹豫。
      44年8月5日,安东尼斯库元帅来到德国会见希特勒,作为一个首脑,他是希特勒所信任和尊敬的仅有的3个人之一(另两个是意大利的莫索里尼和芬兰的曼纳海姆元帅),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希特勒甚至容忍了安东尼斯库对企图发动政变的罗马尼亚铁卫军的残酷镇压(照理说,铁卫军是一个更纯粹的纳粹组织)。在和希特勒见面前,安东尼斯库首先和古德里安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安东尼斯库主动提出了收缩防线的意见,这使得古德里安十分高兴,他对此表示了完全赞同。古德里安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似乎从没考虑到在德军新遭惨败的情况下,安东尼斯库提出这个建议十分有可能是为了试探德国有没有保卫罗马尼亚的信心!不管安东尼斯库是怎么想的,在随后和希特勒的会谈中,希特勒成功地鼓舞起了他的信心,希特勒称以前的失败是因为“一小撮叛徒”,而现在他已经清除了那些叛徒,而德国的军事潜力将逐渐发挥出来,德国人有信心保卫她和她的盟国,敌人一定会被击败!于是安东尼斯库再也不提放弃领土的事了。在会谈结束,安东尼斯库座上汽车离开时,他忽然从后视镜中发现希特勒一路小跑地追了上来,他急忙命令停车,在车外希特勒气喘吁吁地喊到“元帅,记住千万不要去王宫!”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虽然这次会谈是成功的,但似乎希特勒并不完全放心,他随后批准了在德军防线后方建立第二条防线,但条件是尽可能不让罗马尼亚人察觉,同时只有当发现苏军即将进攻时,才允许向第二条防线撤退。这两个条件都是十分可笑的,首先莫非希特勒指望在后方建立一条足以容纳数十万人的防线居然能不让罗马尼亚知道?其次,希特勒有没有考虑过一旦等苏军完成进攻准备,当德军放弃了第一道防线正在向第二道防线撤退时,苏军发起了攻势会导致什么样的混乱局面?从后来情形的发展来看,德军在7月底开始准备第二道防线已经太晚了。
     在战役开始前,Friessner将军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有50万人其中大部份兵力分布在第6和第8集团军之中,此外他还可以得到40万罗马尼亚军队的支援,在苏军发动攻势前,部署在德军防线上的是德国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8集团军的右翼,共有27万人,此外还应该包括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共22万余人,Friessner将军的一线总兵力约为50万人,他所拥有的坦克和突击火炮数量大概在350-400之间,其中大部分属于德国第13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这个师大约有50辆坦克)和罗马尼亚“大罗马尼亚”装甲师所有。
罗马尼亚战役(3)
    1944年8月初,当时战线所在地区地形是这样的,在北方德军左翼依托着喀尔巴仟山脉,在那里德军没有被迂回的危险,正北面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山地,过了这道山地后,地形逐渐向下延伸,接着又向上重新抬高,形成第二道东西走向的山地,在这两道山地之间,坐落着Iassy 市,过了第二道山地就进入了平原,在东北方地形比较平坦,因而比较有利于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但同时3条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由东向西分别为Dnister 河,Prut河和Siret 河),如果能够善加利用的话,它们能有效的成为阻碍机械化部队突破的屏障。
  当时隔着北方第一道山地和德军对峙的是马利雅夫斯基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而托尔布欣将军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则在Dnister 河东岸占领了阵地,并且在西岸夺取了几块小规模的桥头堡。
  即将在这次攻势中起主要作用的马利诺夫斯基将军是一个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在苏联军界,他被认为是一个十分聪明和勤奋的人,他对部下十分宽厚因而博得了部下的爱戴,他用兵也是以稳健见长,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一旦他下了决心,也许除了斯大林本人以外,没人能让他改变注意。当战线在4月中旬起逐渐稳定下来后,马利诺夫斯基就在思考下一步作战计划,逐渐地他开始倾向于实现一个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在这个攻势中,他将以手头的机械化兵力迅速突破德军在北方的防线,急速进入德军后方从背后将德军主力包围在Prut河以东并消灭之。这个计划魄力很大,但问题是他发现手头缺乏实现这个计划所需要的兵力和物资,现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目光正投向了白俄罗斯和北乌克兰,对于南方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的需求,至少是在目前根本不会被作为重点。这个情况一直到7月中旬才逐渐改变,随着在中部战场的情形逐渐稳定,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考虑在南方的攻势,补充的兵力和物资逐渐涌入这个地区,但这些补充来的新兵绝大多数是从新解放地区临时征发来的,他们平均接受训练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而这样的新兵总数高达265000人!于是在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一线队伍中充斥着这样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有一个也许是有些极端的例子,在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第5突击集团军的一个师,在战役开始前的兵力有7000人,其中老兵只有2500人!这是造成苏军在作战中第一线步兵伤亡据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些新兵主要是分布在步兵部队中,在技术兵种如炮兵、工兵和装甲兵中,老兵的比例要高得多。
  由于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并不处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优先供应名单上,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方面军直到战争结束,在所得到的武器装备上,无法和直接向德国本土进攻的苏联方面军相比,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凑合着过日子”,比如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后来都拥有二个坦克集团军,每个坦克集团军拥有坦克高达700~900辆,而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合起来只有1个坦克集团军,而且这个第6坦克集团军只有2个军,坦克数量只有可怜巴巴的400辆,并且其中一半(第5机械化军,也就是后来的第9近卫机械化军)还是装备着比较落后的美制M4A2“谢尔曼”坦克!
  对于这种情况,马利诺夫斯基自然感到十分无奈,但他知道报怨也没有用,于是他抓紧战役开始前的每一分钟训练他的部队,他尤其注重的是训练他的装甲部队通过复杂地形的能力,他清楚地知道未来战役的胜负取决于他的装甲部队能否迅速通过德军防线。为此他特意将受过特殊训练的工兵部队配属给他的装甲部队,一旦攻势开始这些工兵部队将紧随着机械化部队行动。在战役开始前,马利诺夫斯基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机动部队除了第6坦克集团军的2个军(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以外,还有第18和23坦克军以及第5近卫骑兵军,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只有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7机械化军,显然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将充当主力。此外为了弥补协助步兵突破的独立坦克部队的不足,苏军为各个担任主攻任务的步兵部队配属了独立的自行火炮部队。至于说苏军这个地区中装甲部队武器质量,很遗憾我手头资料不足,我十分肯定地知道,新式的T-34/85坦克和JSU-152自行火炮都装备了部队,但有鉴于参加白俄罗斯战役的苏军机械化部队尚无法保证装备100%的这些新式武器,我认为这些新式武器在这个地区的苏军装甲部队中不会超过50%。
  在我具体叙述战役过程以前,我先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实际兵力共有131万人,但参加这次战役的兵力只有886491人(第二乌克兰方面军537856人,第三乌克兰方面军348633人),光以人数来看,相对于50万德国和罗马尼亚联军,苏军只占有约1.8:1的优势,对于进攻一方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虽然22万罗马尼亚人战斗力无法和德军相比,但苏军中那26万新兵也绝对好不到哪去),苏军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在火力上的优势,苏军的两个方面军共有坦克和自行火炮1800辆(第二乌克兰方面军1283辆,第三乌克兰方面军591辆),在这方面苏军占了几乎是5:1的优势,在76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数量上,苏军的优势更高达10:1,在空军兵力上,苏军共投入各种飞机2000架以上,而德国空军在苏联发起攻势时,在本地能运作的飞机只有43架轰炸机,57架攻击机和72架战斗机,苏军几乎占了15:1的优势(在战役开始后,大量德国飞机被派往那里支援,但即使如此,苏联空军在数量上仍有4:1到5:1的优势),这个实力对比从一开始对于德国人来说就充满了不祥。

罗马尼亚战役(4)
    在战役开始前,德军的部署情况是这样的,在北部防线上是Wohler将军的德国第8集团军右翼部队和罗马尼亚的4集团军。为了巩固防线,在这里德军采取了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 间隔地部署的方法。在德军防线最左侧是罗马尼亚第7军,它在喀尔巴阡山脉上占据了防御 位置,德国第8轻步兵师在左,罗马尼亚第104山地步兵旅在右,而罗马尼亚第4山地步兵旅 作为军预备队在后方占据了阵地。罗马尼亚第7军右翼是罗马尼亚第1军,这个军占据了从喀尔巴阡山脉山脚延伸到第一道山地的间隔地段,这个军以罗马尼亚第20,6师组成第一道防线,而罗马尼亚第8步兵师作为预备队部署在防线后方。罗马尼亚第1军右方是罗马尼亚第5军,这个军的防线由左到右部署着罗马尼亚第1近卫步兵师,第4步兵师,第1步兵师和德国第46步兵师。再右边是罗马尼亚第6军,该军以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和德国第76步兵师占据防线。第6军的右翼是罗马尼亚第4军,该军防线由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罗马尼亚第 5骑兵师,德国第79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11步兵师组成。最后方是德国第7军,这个军以第376,370和106三个步兵师占据第一线,以德国第258步兵师作为军预备队。
    在第一道山地后方,德军以德国第57装甲军作为机动部队占据了两道山地之间的地带,如苏军突破了第一道山地防线,这些机动部队将对苏军进行阻击,以掩护第一线部队撤往第二道山地防线,这些机动部队部署情况是这样的:“大罗马尼亚”装甲师部署在罗马尼亚第5军后方,罗马尼亚第6军后方是罗马尼亚第18山地步兵师。德国第10装甲掷弹师和罗马尼亚第3步兵师则位于罗马尼亚第4步兵军后方。
     最后在第二道山地防线上德国人由左到右部署了罗马尼亚第13步兵师,第101山地步兵旅, 第3步兵师和第102山地步兵旅。在这道防线后方是最后一个德国部队,第20装甲师,这个装甲师在白俄罗斯战役中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于不久前刚刚调到罗马尼亚进行整补,现在虽然在人员上得到了一些补充,但其武器装备远远没有到位,整个师只有1辆坦克!显然这个师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中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说道这里,我们应该发现德国在北方的防线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弱点,自古以来,对于在战场上战斗力较弱的部队的使用方法通常是这样的,在进攻时,这些部队通常会被赋予保护两翼的任务,在防守时,这种部队通常被部署在第一线。这样做的用意是以那些不大可靠的部队尽量吸收进攻一方的动量,然后由充当主力的部队在第二线和敌军决战,同时这样部署也有防止前者溃退的作用。所以永永远远不要将不可靠的部队部署在第二线,否则一旦当第一线被迫后退时,那些占据第二线的二流部队很可能会产生恐慌,“既然他们也抵挡不住,我们能干什么!”,这样他们很容易不但不去反击进攻的敌军,反而率先逃跑从而造成全线崩溃的危险。在这里我无法理解的是,虽然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提高,但他们毕竟尚未经受大规模作战的考验,为什么Friessner将军会放心地将担任第二线反击和防御的重任几乎全部交给罗马尼亚人?从德国人的部署情况看,其二线部队除了德国第10装甲掷弹兵师以外,究竟有那个是靠得住的?我如果是Friessner将军,我晚上是会吓得睡不着觉的!
     在东北防线上,德军在左翼部署了Fretter-Pico将军的德国第6集团军,右翼是罗马尼亚第 3集团军。在德军防线最左端和德第8集团军第7军相邻的是德国第44军,该军的防线是德国各军所占防线最长的,从左到右部署着第14罗马尼亚步兵师,德国第62,282和335步兵师,该军右方是德国第52军,该军防线沿着Dniester河由西北伸向东南,这条防线上部署了德国第161,294和384步兵师。52军右方是德国第30军,这个军的防线十分短,在这个预计苏军可能的主攻方向上德军密集部署了第302,257,15和306步兵师,这是4个德军 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师,并且德军在这个地区唯一成建制的装甲师第13装甲师就部署在这4个师后方。在德国第6集团军右翼是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该集团军左翼是德国第24军,该军的防线由左至右是罗马尼亚第4山地步兵师,罗马尼亚第21步兵师和德国第9步兵师。 第24军右边是保卫德军防线最右端的罗马尼亚第3军,该军的右翼依托黑海,其防线上部署 了罗马尼亚第15步兵师,第2步兵师和第110步兵旅组成。在整个防线后方,作为德国第6集团军预备队的是德国第304和153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1骑兵师。
    从德军总的兵力部署来看,德国人显然认为苏军的主攻将来自东北方向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所以大部分德国部队都被密集地部署在那里,并且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德国装甲师也在那个方向,显然德国人对苏军计划集中机械化部队通过北部的山区向南突击估计不足,虽然从军事上看一旦苏军从北部达成突破,位于这个地区的德军主力将后退无路。德国人为什么忽视了这一点,显然德国人认为苏军更可能在比较适合装甲部队机动的东北部投入其装甲部队主力,他们再一次低估了苏军装甲部队快速通过地形的能力,这在战争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德国人在白俄罗斯遭到如此惨败后,竟然还犯这同样的错误,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在战役开始前,苏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北部防线,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是第40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4个师和1个筑垒地域,在本次战役中,这个集团军只被赋予监视喀尔巴阡山脉中德军的动向并保护方面军右翼的安全的任务。在第40集团军左边是第7近卫 集团军,该集团军包括第24和25近卫步兵军共7个师,这个集团军将比方面军主力晚一天发动进攻,在突破德军(罗马尼亚第1军和第5军)的防线后,这个集团军计划向右旋转,切断德军任何企图通过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增援的通道,同时也作为防止德军向西突围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第7近卫集团军后方,马利诺夫斯基部署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由第5近卫骑兵军和第23坦克军组成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7步兵军以及罗马尼亚共产党组成 的罗马尼亚第1师。在第7近卫集团军右方是第27集团军,马利诺夫斯基决心以这个集团军作为方面军的主攻力量,这个集团军所属3个军以第104步兵军和第35近卫步兵军在第一线,以第33步兵军为第二线,共9个步兵师,其全部攻击力量将落在对面罗马尼亚第6军第5步兵师的防线上,在第27集团军后方,马利诺夫斯基部署了整个第6坦克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 队第57步兵军。按计划,第6坦克集团军将于战役的第一天晚上投入战斗。为了保证突破马利诺夫斯基在第27集团军的进攻地段的每公里正面上部署了76毫米口径以上大炮450门, 而苏联空军也将集中轰炸这个地段。从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出苏军集中兵力于突破点的作战特点,在这里苏军以一个步兵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外加大量炮兵攻击仅仅由1个罗马尼亚步兵师防守的地段,这样苏军几乎可以保证可以达成突破,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德军在战后往往误以为每次作战苏军数量都是他们10倍以上的原因。
     在第27集团军右翼是第52集团军,该集团军辖第21,73和48步兵军,共9个步兵师,他们计划进攻由德国第7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7和第5步兵师以及德国第79步兵师防守的地段,当敌军防线被突破后,第18坦克军将在立刻投入战斗,这个坦克军的任务是迅速向Prut河突击,占领渡口并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师,以形成对德军的内层包围圈。
     在第2乌克兰最右翼是第4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拥有第78步兵军和第20近卫步兵军2个军,该集团军将整个第78军集中在集团军的右翼,在战役中该军将和第52集团军并肩发动进攻,仅用第20近卫步兵军负责保卫一条100余公里长的防线,并与第3乌克兰方面军保持接触。最后第53集团军作为方面军 总预备队部署在第52集团军后方。
     在东北部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最右端的是第5突击集团军,这个集团军以第26近卫步兵军和第32步兵军共7个师的兵力占领了一条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防线,同第4近卫集团军一样,它以第26近卫步兵军防守大部分防线,而集中第32步兵军于防线的最左端,该军奉命在进攻发起前,尽量保持“活跃”试图把德军的预备队吸引到它的地段,但这个企图没能成功。
     在第5突击集团军左侧是第5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进攻地段十分狭窄,以致该集团军的3个军(第63,第9和第64步兵军)只能分3个梯队排列,他们将攻击由德国第257和15步兵师防守的地段。在第57集团军的右方是作为第3乌克兰方面军主攻的第3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 以第6近卫步兵军和第66步兵军为第一线,以第82步兵军为预备队,将进攻德第15和第306步兵师防守的防线,作为方面军机动部队的第7机械化军部署在该集团军后方,该军计划在 进攻发起后第二天中午投入战斗,然后直接冲向Prut河东岸的渡口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第18坦克军会合。第37集团军右侧是第4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集中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于集团军最右翼,而仅以第34步兵军保卫漫长的直到黑海的防线。另一个方面军机动部队第4近卫机械化军计划在进攻发起的第二天中午从该集团军右翼投入战斗,然后视情况,该军可以向右旋转帮助第7机械化军或向左旋转如第6坦克集团军一样向罗马尼亚纵深前进以形成外层包围圈。最后第10近卫步兵军作为方面军预备队被部署在第37集团军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逐渐完成了进攻的准备工作,这次攻势预定在8月20日凌晨发动。
东线战役:罗马尼亚战役(5)
    8月20日凌晨5点,苏联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同时发起了进攻。在北部战线上,苏第27和52集团军的防线上苏军的炮群齐声怒吼,猛烈地炮击持续了1个半小时之久,同时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和攻击机也在这里倾泄了大量弹雨。首当其冲的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德国第76 步兵师,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5骑兵师的阵地在这阵炮火的无情轰击下颤抖。
    当苏军的炮火开始延伸时,苏第27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第一线的4个军开始了进攻。在苏军的主攻方向第27集团军进攻的地段上,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进行了拼死的抵抗,但遭受了如此猛烈的炮击后,这个师的许多防线已经软化了,现在又遭到苏第27集团军一线的2个军(第104步兵军和第35近卫步兵军)的轮番攻击,虽然罗马尼亚第5师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顽强,但他们的抵抗很快被压倒了,到中午时分,苏军已经达成了突破。在第27集团军左翼的第52集团军以第21和73两个军的力量猛攻由德国第7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5骑兵师的防线,这里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并肩进行了十分顽强的抵抗, 虽然在苏军的猛攻下,德军的防线开始向后退却,但他们仍能够保持一道比较完整的防线,一般来说,在被部署在第一线的罗马尼亚人表现不错,虽然他们伤亡很大,但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当马利诺夫斯基将军于20日中午发现第27集团军已经达成了突破,他当即决定提前半天将第6坦克集团军投入突破口,于是当天1300时,第6坦克集团军以第5机械化军在左,第5近卫坦克军在右,通过第27集团军第一线的步兵进入了突破口,然后便开始向德军纵深前进。这时一件对德国人来说十分严重的事发生了,部署在第二线的罗马尼亚部队几乎未经战斗就崩溃了!尤其是德国人曾寄予厚望的“大罗马尼亚”装甲师不但没能达到反击苏军装甲矛头的作用,反而几乎是一枪未放就溃散了。于是苏军几乎是未遭到任何抵抗向前急进,当时配属于苏军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员们向漫山逃窜的罗马尼亚士兵喊话“我们是来打德国人的!罗马尼亚人不要怕,站在那儿别动,我们不会伤害你们!”这更增加了罗马尼亚人的混乱。到20日夜晚,第6坦克集团军的先锋已经接近第二道山地,在他们前面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
     对于德国第8集团军来说,苏军攻势之猛烈,德军防线崩溃速度之快都出乎其意料,但尽管 如此,第8集团军司令Wohler将军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来挽救局势,他命令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58步兵师由东向西攻击苏军突破口的左肩,这个攻击十分坚决,但由于德军首先要突破苏第52集团军才能“够上”苏军攻击的主力第27集团军和第6坦克集团军。这个任务 对于只有约50辆坦克的第10装甲掷弹兵师来说未免过于艰巨。更何况属于第52集团军的苏第18坦克军尚未投入战斗!德军另一个行动是迅速将本来阻挡苏第52集团军的德国第76步兵师从防线中撤下来,然后将它绕过德军后方,在苏军攻到第二道山地前,抢先接替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的防线。德第76步兵师接到这个命令后,将自己的阵地交给了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然后以强行军向后方急进,到当天晚上苏军第6坦克集团军抵达第二到山地时,德第76步兵师已经在他们前面进入了阵地。这个机动真是漂亮,太漂亮了!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在敌军进攻面前进行部队机动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在当时的一片混乱中,德国人居然做到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当第二天苏军开始试图突破第二道山地进入平原时,他们将面临顽强地抵抗。但在苏军装甲矛头前毕竟只有一个德国步兵师,很难想象光凭他们就能迫使苏军停止进攻。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多只能是将苏军尽可能地“挡一下”,以等待进行反击的援军,我们将会看到德第7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101 山地步兵旅将联手挡住苏军几乎达一天之久,但是德军反击的兵力在哪里?在德军防线后,唯一的德国第20装甲师仍然只有1辆坦克!
       托尔布欣将军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则没有那么顺利,在他面前,德国部队比较多,而且苏军也必须强渡Dniester河。当苏军空前猛烈地炮击开始时,苏军一线步兵中的新兵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情形,他们很难相信会有人在这样的炮击中生存下来,而老兵们则一声不响,通过以往的经验他们知道无论炮火是如何猛烈,德国人都会做好准备,等着他们的!炮击结束了!整个苏军阵地上响起了“乌拉”的吼声,苏联步兵开始了他们的进攻。
     苏军第57集团军由于战线很窄,它的三个军是分3个梯队部署的,这天最先投入战斗的是第一梯队的第68军,面对该军的是德国第302和257步兵师,以及第15步兵师的左翼,这几个师的防线,尤其是第302和257步兵师的防线十分坚固,事实上是太坚固了!到当天晚上,苏第68军的3个师都已经投入了战场,但他们向前推进不到1公里!当天德军的报告中说到“苏军的每次攻势都被击退,我军防线完好无损,苏军损失严重,并至少损失了10辆以上新式T-34坦克”。这个报告除了击毁坦克的部分以外和苏军的记录完全符合。当时属于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坦克部队第7机械化军和第4近卫机械化军在20日都还没有投入战斗,而且这两个军也都不属于第57集团军,所以唯一的可能德军击毁的是苏军的自行炮,却把它们当成了T-34坦克。这是一个交战双方都经常犯的错误。不管怎样,第57集团军在第一天中未能达成突破,只是在德第15步兵师的地段上取得了一点进展。
     在第57集团军左侧,苏第37集团军的战果要好得多,该集团军投入了第一线的2个步兵军(第6近卫步兵军和第66步兵军),在他们的猛烈攻击下,德国第15步兵师和第306步兵师的防线破裂了,苏军开始扩大突破口。出乎意料的是在苏第37集团军左翼苏第46集团军两个军(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的猛攻下,罗马尼亚第4山地师和第21师表现得相当顽强,虽然被迫逐渐后退,但他们的防线没有破裂。
     当20日夜晚来临时,德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发现虽然他的防线遇到了危机,但 局势尚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命令集团军预备队第13装甲师和第304步兵师前往迎击苏第37集团军攻击所造成的突破口,同时下令从北部第384步兵师中抽调约三分之一兵力去加强第302和257步兵师的防线,也就是说扼守住苏军突破口的“肩部”,防止它进一步大。
      20日晚上,苏德双方都在为第二天的战斗紧张地作准备,他们都很清楚,第二天的战斗将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

罗马尼亚战役(6)
     8月21日,德军在北部防线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在苏联第27集团军的右翼,苏第7近卫集团军的第25近卫步兵军开始投入战斗,而由第5近卫骑兵军和第23坦克军组成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随后跟进,并将在当天下午投入战场。在第27集团军的地段上,苏第6坦克集团军开始攻击第二道山地上的德军防线,德第7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在这里抵抗地相当顽强,但到傍晚时分,苏第6坦克集团军终于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开始向山下的平原冲去。在德军防线右翼,由德国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79和258步兵师组成的几个德国战斗群反复攻击苏第52集团军的左翼,企图封闭突破口,但当苏第18坦克军于中文投入突破口后,德军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于是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开始进行一系列逐次抵抗作战,以掩护前线的德军和那些还在战斗的罗马尼亚部队退却,当天经过一场短暂而血腥的激战后苏第52集团军攻克了Yassy。到当天晚上,苏第18坦克军绕过了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也抵达了第二道山地。
      同样在这一天,由于发现苏军在北部已经形成了突破,而德军后方的运输线正直接处在快速前进的苏军的威胁之下。于是德第20装甲师接到命令,立刻派出一个战斗群,占据南方的铁路枢纽Birlad,可是这个坦克师仍然没有坦克!在绝望之中,该师派人到附近的铁路上去,拦截任何载有武器的列车,正好有一列载有约20辆坦克的列车正在驶往前线,这些坦克被强行拦截了下来。于是第20装甲师得以组成一个由10辆坦克,数辆突击炮,一些师属炮兵和一个加强营的装甲步兵构成的战斗群前往Birlad,该师其余的部队和大约10辆坦克则奉命在第二天侧击向前突破的苏军右翼。
     在东北部战场,第57集团军仍无法突破面前的德军防线,在21日,属于该集团军第二梯队的第9步兵军也投入了战场,但德国第257和302步兵师的抵抗十分强烈,苏军一整天都未能取得进展。苏第57集团军右翼的第37集团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进展最大,在该集团军面前的德第15和306步兵师的防线基本已被突穿,但21日上午德军以第13装甲师和第304步兵师对第37集团军进行了猛烈反击,这次反击虽然未能击退苏军的攻势,但大大减低了苏军前进的速度。位于德第6集团军右翼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集团军在20日尚能守住他们的防线,但在21日这条防线在苏第46集团军右翼的2个军(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的攻击下,终于被突破了。见到这个情况,托尔布欣将军下令投入他的机械化部队,第7机械化军将通过第37集团军的地段,第4近卫机械化则通过第46集团军的地段进入突破口。同时鉴于第57集团军攻击受阻,托尔步欣下令将第57集团军第三梯队第64步兵军转到第37集团军地段。第7机械化军的前进非常不顺利,由于在第37集团军面前德军抵抗十分强烈,这使得突破口未能扩大。于是当第7机械化军向前推进时,他们和也在前进的集团军预备队第82步兵军的部队拥挤在有限的几条道路上,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以致第7机械化军无法按计划于21日中午投入战场,一直要到接近21日半夜,该军才得以进入突破口。显然第37集团军司令Sharokin将军有失职守,在战役结束后,苏军内部总结中,托尔布欣和Sharokin将军都因此受到严厉批评,集团军后方道路道路情况不是形成如此严重的交通堵塞的理由!因为苏军将领在战役前就知道这些道路的情况,如果管理得当,绝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俄国人要感谢苏联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否则很容易引来一场大祸的!
     在苏军最左翼的投入突破口的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进展则十分顺利,他们迅速突破了匆匆赶到的德国第153步兵师的拦截,开始了向Prut河的突破。8月22日,在北部战场上,苏第7近卫集团军已全部投入战斗,其所属的骑兵-机械化集群也进入了突破口并开始向右旋转,德第20装甲师和第46步兵师徒劳地企图侧击苏军,在随后的几天中,这些德军被迫一步步向喀尔巴阡山脉退却,最后这两个师和德第8轻步兵师一起扼守喀尔巴阡山上的几个山口,这不但是为了防止苏军突入匈牙利,同时也是为了撤退的德军保留最后一条通往安全地带的通道。
      同一天上午,苏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18坦克军已经完全通过了山地进入了平原,第6坦克集团军得到的命令是“不要和沿途的德军纠缠,向南前进!”于是该集团军一路横扫德军的后勤单位,绕过大的城市向前挺进,沿途只遭到轻微地抵抗。而第18坦克军已经开始向左旋转,该军以第170坦克旅为前锋,直扑Prut河。在这两支苏军装甲部队身后是全速前进的第27和53集团军的步兵部队,而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近卫集团军也开始加入了攻击。
     22日在东北部战场上,苏第5突击集团军也加入了攻势,但德军的抵抗仍没有减弱的迹象,苏第57集团军仍然未能突破德第257和302师的防线,但在南部苏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攻击取得了成功,该军以主力向北旋转,攻向Prut河上的Leovo前进,以第5近卫摩托化旅向南旋转,切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背后的铁路线,同一天苏联黑海舰队以2个旅的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右翼登陆成功。于是在前有苏联第46集团军的猛攻,右方有苏联海军陆战队的威胁,后方交通线又被切断的情况下,罗马尼亚军队开始了瓦解。
     通过对当前战场形势的分析,Friessner将军震惊地发现自己的部队面临被合围的威胁,苏第18坦克军接近Prut河,而现在第4近卫机械化军也向Prut河狂奔,Prut河上的渡口!一旦这些渡口被封锁,整个德国第6集团军将后退无路!于是Friessner立刻下令第13装甲师撤出战斗,抢先前往Leovo以占据这个重要的渡口。而第13装甲师的离去,立刻减轻了苏第37集团军所遭受的压力,于是第7机械化军也开始快速前进。
      22日傍晚,Friessner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他命令第6集团军各个师以一部分阻击当前的苏军,其主力开始向Prut河后撤。已经太晚了!
罗马尼亚战役(7)
    8月23日,战场上的形势继续向对苏军有利的方向发展,苏第6坦克集团军继续向南急速前进,其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前锋第20近卫坦克旅已经接近了重要的铁路枢纽Birlad,我在上文提到过,守卫这个要地的德军只有德第20装甲师的10辆坦克,少量炮兵和1个加强营的装甲步兵,而他们面对的苏军是由1个坦克旅(65辆坦克),1个自行火炮团(16门自行火炮),至少1个“喀秋莎”火箭炮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和附属高炮、反坦克炮以及工兵单位组成的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前锋部队,这场战斗的结果不问可知!Birlad这个铁路枢纽的失守标志着整个德军的后勤供应系统被彻底切断了。在攻克了Birlad后,马利诺夫斯基将军命令第6坦克集团军继续向南推进,而第27集团军则奉命紧跟在第6集团军身后向罗马尼亚内地前进,“你们的任务是尽你们所能地向前推进,不要和沿途的德军纠缠!”同时苏第18坦克军则奉命向Prut河畔重要的渡口Husi前进,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德国第76、79和258步兵师拼命企图阻挡苏军的前进,但苏第18坦克军根本不和他们交战,只是凭借它优越的机动性绕过沿途的德军,并于当天晚上前攻克了Husi,而苏第52集团军的步兵部队紧紧地跟随在第18坦克军身后,这样在Prut河西岸德军向南撤退的道路被封闭了,在此以前,只有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的部分兵力在缺口被封闭前得以抢先一步向南撤退到Leovo和已经在那里的德第13装甲师会合。
  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左翼的第4近卫集团军在23日进展很快,这个集团军是第2乌克兰方面军唯一在Prut河东岸的部队,在该集团军的猛攻下原属德第8集团军的第7军一步步向南退往德第6集团军的地段。
  德第6集团军在接到全线撤退的命令后,于23日开始向Prut河后退,同时他们仍在奋力阻挡当前苏军的突破企图,他们的抵抗是如此顽强,以致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仍然无法达成突破!但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机械化部队在这一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第7机械化军在通过第37集团军的地段后,以全速向Prut河前进,抢在德军以前到达了河边,和第18坦克军隔河相望,然后该军迅速以第16机械化旅和第41近卫坦克旅为第一线,第63机械化旅和第64机械化旅为第二线在河边占领了阵地,这样德第6集团军通过Husi渡口向Prut河西撤退的道路被封闭了。同一天苏第4近卫机械化军也已经接近了Leovo 渡口,这是德军手中所剩下的唯一渡口!而苏第46集团军于23日开始向左旋转,从而切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和德军的联系,并断绝了该集团军后退的道路。
  同时德军继续向Prut河退去,沿途他们遭到了苏军远程大炮和苏联空军的无情轰击,因而损失惨重,40余年后,一个德军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尤有余愤“我们整天遭到苏联空军的轰炸,可是我们的空军呢?整个战役期间我一架德国飞机也没有看到过!”他的回忆对德国空军并不公平,包括著名的鲁德尔的中队在内的德国空军部队在战役过程中从未停止过战斗,他们只是被占绝对优势的苏联空军压倒了。对德军地面部队来说,苏联空军的轰炸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得德军各个部队之间的通讯逐渐陷于瘫痪,而德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将司令部设在Kishinev200公里以外的 Foscani,(Mars注,在我看来,在如此重要的战役期间,将司令部设在离前线如此远的地点,这种行为几乎等同于犯罪)更使得德军的指挥系统变得十分紊乱。
  德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Friesssner将军对战场形势忧心如焚,当天上午他会见了安东尼斯库元帅,在这次会谈中,安东尼斯库许诺将尽其所能稳定战场局势。在会谈结束后,安东尼斯库接到了罗马尼亚国王的召见,“汇报当前局势”,当他进入王宫后,就立即被扣留。23日22时,罗马尼亚国王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布罗马尼亚从当天起退出战争。当得知这个情形后,Friessner 将军深感震惊,他立刻向罗马尼亚军队中威望很高的Dumistrescu 将军呼吁不要服从停火的命令,但后者回答到“作为一个军人,我必须服从国王的命令”,事实上这个命令只能传达到驻守在罗马尼亚内地的罗马尼亚军队,而在苏军的包围圈中的罗马尼亚军队由于通讯系统被毁,有许多部队根本没有接到这个命令,所以罗马尼亚军队的抵抗要到25日才停止。
  希特勒得到罗马尼亚发生政变的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叫道“我警告过他不要去王宫,他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他立刻下令Friessner 将军以手头一切兵力进攻布加勒斯特,解救安东尼斯库并“消灭那些叛徒”,对此Friessner 将军十分为难,他手头最精锐的野战部队正在前线苦战,在罗马尼亚内地他只有少量的守卫部队、高炮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他非常缺乏步兵和装甲兵,来完成希特勒的任务,而罗马尼亚在其国内还有将近20万军队,虽然这些军队质量不高,但用来自卫还是绰绰有余的。当发现Friessner 将军的犹豫后,怒气冲冲的希特勒干脆绕过Friessner ,直接通过戈林,命令德国空军轰炸布加勒斯特,于是罗马尼亚于25日向德国宣战,在罗马尼亚内地的罗马尼亚军队奉命解除各地德军的武装,这样一场小型的战争在德军后方开始了。
  24日,在北部战场,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18坦克军在将Husi交给随后赶来的第52集团军的步兵后,开始向南部的Leovo ,这样防守这个渡口的德国第13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53步兵师遭到了苏第18坦克军和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夹击,到当天晚上,这些德国部队终于抵挡不住苏军的猛攻,放弃了Leovo向南退去,由于Leovo是当时在Prut河上唯一尚未被苏军封闭的渡口,一旦弃守,等于将河东岸20余万德军陷于死地,所以Leovo 的德国守军本来是应该战到最后一人的,在战场上因为战败而后撤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但为了自己活命而陷战友于死地则绝对是一件可耻的行为,这种行为如在罗马帝国时期是足以被施以“十一格杀令”的!
  在Prut河东岸,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前进十分迅速,他们于24日已经和第7机械化军会合,第3乌克兰方面军最右翼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开始逐渐将德军向Prut河“挤压”,德军在这里令人吃惊地仍然进行着顽强抵抗,虽然仍在后退,但依然能保持一条完整的战线。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步兵部队中,24日进展最快的是第37集团军,该集团军的任务是迅速从侧翼超越撤退中的德军抢先到达Prut河,以建立一条防止德军沿着Prut河向南退却的防线,为了弥补部队机械化能力的不足,集团军决定以配属各师的独立自行火炮部队为核心,每个师以1个营左右的兵力搭乘在自行火炮和所有能找到的车辆上向河边急进,一旦到达指定位置,立刻就地构筑工事死守,师主力则以最快速度随后赶来,苏第37集团军以这种“先占点,后连线,最后扩大到面”的方法成功地在24日在Leovo 的北部形成了一条防线,并打退了德军最初几次向南突围的企图。第3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苏军第46集团军已经完全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包围了起来,罗马尼亚部队于25日全部放下了武器。
  这样到25日凌晨,苏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德军的包围,在Prut河两岸,德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在河西岸较小的一个包围圈中是德国第76、79和258步兵师,在河东岸的较大的包围圈中是德第8集团军的第7军和第6集团军的第64、52和30军,共包括376、370、106、62、282、335、161、294、320、384、302、257、15、306师共14个师全部和第154师一部,外加集团军直属部队。当时苏军的包围圈的唯一缺口是在位于Leovo 和Husi两个渡口之间的河道,虽然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摧毁,但通过简易的浮桥和小船,部队仍有可能渡过河去,虽然这意味着抛弃所有重武器。为了防止德军渡过Prut河向西突围,苏军所要做的是命令第4近卫集团军迅速南下,接替第7机械化军的阵地,使该军能继续南下以封闭这唯一剩下的缺口,但就在这个时候,苏军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错误。首先,由于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突击集团军进展缓慢,使得原属于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进入了原属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进攻地段,这使得第3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将军十分不满,他认为第4近卫集团军的“擅自行动”严重干扰了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作战计划,因此他向苏联最高统帅部要求以Prut河作为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分界线,将第4近卫集团军撤过Prut河,投入河西岸的战场。这是一个十分荒唐的建议,在这种情形下更合理的方法是将第4近卫集团军转拨给第3乌克兰方面军,虽然这显然会给方面军带来诸如重新划定各个集团军分界线和重新拟定后勤补给计划等困难,但方面军养了一大群参谋就是干这个的呀!而命令已经占据一个绝好的位置的第4近卫集团军撤到Prut西岸实在是一个最糟糕不过的主意,但更加出奇的是这个建议居然被苏联最高统帅部批准了!
  由于附近Prut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摧毁,于是第4近卫集团军只能于25日撤离阵地,向北前进,然后从那里几座有限的桥梁上过河,重新集结,再向南前进,整个过程将持续2~3天!这个愚行再加上第5突击集团军因故不能很快接替第4近卫集团军的阵地(原因我稍后会解释),这使得被围德军在北方受到的压力大大减轻,从而能把更多的兵力用来突围。从此前和以后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托尔布欣并不是一个寻常之辈,我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过这也许就是他在以后的战争中只能充当类似马利诺夫斯基的“副将”的角色的原因。
  25日,由于和上级的联系基本中断,德国第6集团军所属的第64、52和30军的3个军长在第30军军部开会,在会上他们制定了突围的计划,虽然不清楚总的形势,但他们十分肯定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在这一,两天中不能突出重围,那么一切都完了。经过协商,他们最后决定突围将于当天发动,方向是南方以试图和Leovo 的守军会合(Mars注,显然他们还不知道Leovo 已经失守了),德国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他们的大炮或者在撤退时被抛弃了,或者被摧毁了,那些侥幸留下来的由于后勤供应线被切断,所留下的炮弹也不多了,德国人最后的决定是当突围开始后,那些残留的大炮将把剩下的炮弹全部射出去,然后将大炮破坏,随后那些失去大炮的炮兵将作为步兵参加战斗!

罗马尼亚战役(8)
    8月25日德军的突围是以猛烈地炮击拉开了序幕,每一门德国大炮的炮手们都得到了不要节约炮弹的命令,德军的炮弹雨点一般落在挡住德军南下的苏第37集团军的阵地上。苏军立刻做出了反应,其炮群和空军轰炸机群对德军的炮兵阵地,部队集结地点和各条前进道路进行了密集攻击,尚未接近苏军的阵地,德军已经遭受了很大损失。而当德军终于能向苏第37集团军的阵地发起攻击时,迎接他们的是由一道由各种口径大炮,迫击炮,机枪和步兵轻武器的火力形成的“火墙”!
  25和26日,在包围圈南部的战斗是极其残酷的,被围的德军已经杀红了眼,他们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如果不能迅速从苏军的防线中打开一条通道,他们必将全军覆灭!同时坚守阵地的苏军也决心绝不让德国人通过,对他们来说,仗已经打成这样,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拿大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的处境就越来越绝望,特别是当其炮弹打光后,他们只能凭借血肉之躯去冲击苏军的防线,一波接着一波的德军向苏军防线扑去,结果成批成批地被打倒在苏军阵地前,我曾读过参加这次战役的苏联老兵的回忆,他说“当时德国人在我们阵地前尸体堆积如山,甚至妨碍了我们射击!”但尽管遭到了如此惨重的伤亡,但后面的德军仍踏着倒下的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Mars注:这是不是一个很熟悉的情景?加上我前面提到的德军的后勤系统被切断,通讯联络系统被摧毁,以及彻底丧失制空权后的惨状,简直就是苏德战争初期情况的翻版,读史读多了,常常会感叹历史是会重演的!)
  德军的攻势变得是如此猛烈,以致苏第37集团军的防线几度岌岌可危,只是当托尔布欣于26日将他手中最后一个预备队第73步兵师投入到第37集团军防线之后,才终于守住了防线,至此德军向南突围的企图失败了。
  在同一时间,包围圈北部的形势却忽然起了变化,我在前面提到过,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于25日早晨奉命撤出阵地,向北移动,准备过河,而本来应该来接替其阵地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第5突击集团军却突然接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由于苏军在波兰和德军陷入苦战,十分需要援兵,于是第5突击集团军奉命撤出战斗,重新集结,准备调往波兰,苏军的这个举动几乎等于是主动解除了对德第6集团军北部的包围。首先抓住这个机会的是属于德第8集团军的第7军,由于德军的通讯系统被毁,导致包围圈内的德军缺乏一个统一的指挥,因而第7军根本不知道属于德第6集团军的3个军准备向南突围,现在这个军忽然发现面前的苏军开始撤离,唯一留下的苏第7机械化军虽然仍然牢牢扼守住渡口,但光凭这一个军的兵力根本无法封锁整条河岸,于是德第7军立刻开始用各种办法,向西渡过Prut河,虽然在这个行动中,德军被迫放弃了大部分重武器,部队的建制也被打乱了,但这个军的主力则能安全地抵达Prut河西岸,和被包围在那里的德军会合,而德第6集团军发现向南突围难以成功后,从26日早晨起,越来越多的第6集团军的部队也开始转而试图渡河西去。德国人的渡河行动要比第4近卫集团军快速得多,因为后者既要绕道,又要保留重武器和部队编制。
  当越来越多的德军渡过Prut河时,出人意料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又一次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对苏联最高统帅部来说,罗马尼亚人的忽然投降,不光是出乎德国人的意料,就连苏联人自己也感到措手不及。根据苏联原先的计划,是首先消灭德军野战部队主力,然后向罗马尼亚内地进军,现在一切都被打乱了。首先苏联现在必须考虑罗马尼亚境内重要目标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著名的普罗耶什蒂大油田和黑海上的重要港口Constanta ,俄国人十分担心德国人在撤退前会彻底毁灭它们。另外在罗马尼亚南边是保加利亚,在德国的欧洲盟友中,保加利亚是唯一没有对苏联宣战的国家。在历史上,保加利亚曾长期被土耳其所奴役,在19世纪是在俄国的大力帮助下保加利亚才获得了独立,并且当本世纪初当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中战败时,又是俄国使她摆脱了困境,所以在保加利亚人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亲俄情绪,所以在苏德战争中,保加利亚政府虽然加入了德国一方,但拒绝直接卷入和苏联的战争,现在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保加利亚共产党在国内的势力有了极大发展,他们不但拥有强大的武力,甚至在保加利亚军队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们本来就在准备发动一次起义,而现在罗马尼亚的忽然崩溃,使得这次起义也被提前了,为了确保这次起义成功,苏联必须派遣一支军队进入保加利亚。最后,在南斯拉夫,由铁托元帅所领导的游击队正在向德军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根据以前和苏联政府制定的协议,苏联有义务派军队援助南斯拉夫人民军。而要完成以上这三个任务,苏联最高统帅部需要兵力,而且是马上需要!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对战役的拖延开始感到不耐烦了。
  26~27日,托尔布欣接到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一连串命令:第3乌克兰方面军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将德军歼灭于Prut河东岸;同时属于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6和57集团军全部,第37集团军的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66步兵军立刻撤出战斗,向保加利亚边境进军!我不知道接到这些命令时托尔布欣的心情如何,但想必不会太好,即使从逻辑上看,这两个命令也是互相矛盾的。扣除这些被调走的部队,托尔布欣手头只有第37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第6近卫步兵军,第64和82步兵军)外加第7机械化军来解决包围圈中的德军,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防止德军向西渡过Prut河,更别提将他们消灭在东岸!虽然在Prut河东岸的战斗将持续到8月28日,但大部分德第6集团军的兵力得以渡河加入在西岸的德军,对于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拿大奖的机会。
  正当大量德军涌向Prut河西岸时,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也接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立刻派部队南下的命令,只要看一下战场形势图,我们就可以发现苏联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几乎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一直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53集团军奉命于26日进入战场后几乎毫不停留地向南方前进,甚至当德军于27日开始大规模向西突围时,这个集团军也没有作任何停留,此外原来部署在Prut河西岸防止德军向西突围的第52集团军中,第18坦克军和2个步兵军(第73和21军)从25日起,也开始向南方进军,而这时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第78军和第20近卫步兵军)于26日渡过了Prut河,但部队集结和南下至少还需要1天以上的时间,这样27日凌晨时,担负阻止德军向西突围的苏军就只剩下第52集团军的第48军1个军3个师,加上军直属部队,不到3万人,而包围圈中的德军在15万人以上,即使在以战场形势瞬间万变著称的东部战场,这种稀奇古怪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
  包围圈中的德军在拼命做着突围的准备工作,他们严重缺乏重武器,而且根本没有时间去集结那些在渡河时打乱编制的部队,他们知道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在苏军做出最后一击前,以全力打开一条道路,然后向西横着穿过整个苏军的防线,渡过Seret 河,通过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进入匈牙利。这个计划看上去实在是疯狂,但这是德军唯一的活路。
  德军的突围于27日开始了,德国人把突破口选在苏第48军最南边那个师的防线上,由于本来在第48军南边的苏联第73军已经开始向南进军,第48军不得不将它的防线向南延长,这使得德军的攻击正好打在苏军防线最为薄弱的地方,我不知道德军选择这个地段作为突破口是预先计划好的还是纯粹凑巧,如果是前者那么德国人眼光未免太厉害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他们的运气未免太好了!德军的攻击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一旦缺口被打开,潮水一般的德军涌入突破口,这个缺口立刻变得越来越大,苏联第73军虽然已经南下,但它的后勤单位大多数还来不及移动,现在这些后勤部队几乎被德军一扫而空,有许多车队整个被德军俘虏,德国人从而俘获了许多他们急需的弹药和食品。
  当得知德军突围的消息后,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立刻采取一切措施来挽救这个局面,他命令第4近卫集团军全力南下攻击突围德军的右翼,命令第48军全力坚守阵地,防止突破口被进一步扩大,另外第52集团军的第21和73军立刻停止南下,这两个军加上第53集团军的第25近卫步兵师立刻回师北上攻击德军左翼,苏军奉命采取一切措施,将突出重围的德军重新包围消灭。同时苏联空军也接到命令全力攻击向西突围的德国部队。但要把已经突围的德军重新装入罗网是谈何容易,虽然二战中,最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是发生在东部战场,但事实上苏德两方的步兵部队的机械化能力非常低,远不能和西线的美军相比(Mars注笔者一直很想知道,如果苏联和德国的步兵具有如同美国军队那样高的机械化程度,东部战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步兵”,现在德军一旦夺得先机,苏军要赶上他们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为了提高追击速度,苏军各个师都组织了一些突击队,通常是让连级规模的步兵搭乘在少量几门自行火炮上,以最快速度赶上并袭击德军侧翼,而师主力则随后全速赶来。但这样的袭击虽然能给德军带来损失,却无法降低德军前进的速度。
  27~29日,德军一直在全速向西前进,沿途他们遭到了苏联空军几乎不停的轰炸,由于不用担心德国空军的拦截,而地面的德军几乎没有任何重型高射炮,苏联空军几乎毫无顾忌的向德军的队伍狂轰滥炸,尤其是那些重甲的伊尔-Ⅱ攻击机,更是使得每一条向西的道路都变成了屠场。撤退中的德军遭受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除了遭到轰炸以外,由于通讯设施的瘫痪,他们根本无法明了周围的情况,上级不知道下级在哪里,下级也无法向上级报告情况,每时每刻敌人都可能在任何一个方向出现,随时都可能爆发战斗,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战斗后,几乎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休息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不再有任何得到补给的机会,弹药逐渐耗尽,食品也快吃完了,一旦负了伤,根本没有接受治疗的可能,只能留下来接受命运的安排了。现在唯一支撑着德国人继续前进的是强烈的求生欲望,Siret 河已经越来越近了,只要能渡过这条河,就可以抵达喀尔巴阡山,那就是到家了,大家再坚持一下吧!
  8月29日,突围的德军终于抵达了Siret 河东岸,而且在岸边并没有发现苏军!立刻在德军的队伍中爆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许多人的脸上多日来第一次出现了笑容,兴奋使得他们几乎忘掉了疲劳,当天晚上德军就开始了渡河,到30日早上,大部分德军已经来到了Siret 河西岸,在这里喀尔巴阡山脉已经在望,要不了一天,他们就安全了!
  但就在这时,忽然从前方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雷鸣般的轰鸣声,那些久经沙场的德国老兵立刻辨认出那是苏联T-34坦克的履带声!原来由苏第7近卫集团军,方面军独立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7集团军组成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在战役开始后,向右旋转,前进到喀尔巴阡山脉东侧,以防止德军通过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增援被围的德军,当马利诺夫斯基发现他的部队无法在Siret 河东岸及时拦住德军,于是他下令第23坦克军和第27步兵军立刻回师向东,这两个军自战役开始以来未经激烈战斗,几乎完整无损!
  在即将重获生机的时候,忽然重新陷入绝境,德国人的绝望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更糟的是他们能听到在河东岸炮声越来越响,追兵也已经赶到了!事已至此,实际上德国人应该放下武器投降了,因为继续作战已经毫无意义了。但正如当一个人在绝望时,他既可能丧失斗志,也可能把一切都豁出去了,现在遭到命运如此的戏弄,德国人几乎人人怒火三千丈了!他们几乎是发疯般地战斗到最后。虽然根据苏联官方战史把这场战役的结束日期定在8月29日,但这绝对是不正确的,因为在Siret 河两岸德军有组织的战斗一直要到9月3日才结束,而苏军更不得不再花1~2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肃清那些躲在田野里的零星德国士兵。
  当罗马尼亚北部的战火逐渐停息下来的时候,罗马尼亚内地的战斗也接近了尾声,自25日罗马尼亚向德国宣战以来,罗马尼亚军队奉命解除境内的德国部队的武装,有一些德国人未经战斗就向罗马尼亚人投降了,有一些德国军队则进行了坚决地抵抗,一直等到苏联军队赶到,他们才停止抵抗,显然他们宁可向苏军投降,因为对他们来说,俄国人是敌人而罗马尼亚是“卑鄙的、背后捅刀子的小人”。也许唯一的例外是驻守在普罗耶什蒂大油田的德国驻军,这支守军主力是一个88毫米高射炮团和一些轻型高炮部队和警卫部队,他们不但拒绝放下武器,反而夺取了足够多的卡车载运他们的大炮,就这样他们全副武装地上了路。一路上许多驻罗马尼亚各地的零星德国守军、罗马尼亚军队中的德国顾问、德国裔的罗马尼亚人和一些亲德国的罗马尼亚人跑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最后他们共有2~3万军人和平民通过喀尔巴阡山脉南端进入了匈牙利。虽然我读的德国人的回忆文章中极力赞扬这些人的勇敢,但我十分怀疑他们和罗马尼亚人订有某种协议,即如果德国人不破坏油田,罗马尼亚人就放他们安全离去。不管事实真相如何,Friessner 将军张开双手欢迎他们的到来,现在他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堵塞他的防线上的缺口。
  战役结束后,当Friessner 将军在统计他的损失时,他一定感到不寒而栗,在Friessner 将军于9月初向希特勒提交的有关德国南方集团军群(Mars注,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于9月1日起改称南方集团军群)损失报告中称,集团军群的兵力从战役开始前的50万人下降到只有20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8集团军右翼部队共27万人中,只有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率领的第15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153步兵师和集团军直属部队的残余兵力约1万人能够回到德军防线(Mars注,这位Fretter-Pico将军仗打得不怎么样,可跑得挺快!)。根据苏方公布的战果,在这场战役中,德军阵亡15万人,另有10万人以上被俘,双方的数字几乎完全相符,也就是说,在这场战役中,平均每天阵亡的德军高达1万人!至于罗马尼亚军队的损失数字,据战后罗马尼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是8305人阵亡,24989人受伤和153883人失踪(大部分是被俘)。在武器装备上德国共损失了坦克和突击炮830门(这个数字包括德军投入战场,支援罗马尼亚军队以及在后方修理工厂和输送中心来不及后撤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飞机330架,大炮3500门和各种车辆35000辆。作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者,苏军付出的代价是人员损失67130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3197人,受伤53933人,损失坦克75辆,大炮108门和飞机111架,苏军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在整个苏德战争中,仅此一次而已。
像是朱世巍写的!
作者似乎已经回了他的火星老家了
]]
看得我累死了.顶:L
原帖由 MIG31A 于 2008-6-8 08:40 发表
像是朱世巍写的!

这话要是被朱世巍听到了,非跟你急不可!!!
原帖由 石灰石 于 2008-6-8 21:40 发表

这话要是被朱世巍听到了,非跟你急不可!!!

呵呵,失误失误!认错了~~
这老文有几年了。出书我一定买。
楼主辛苦了,这厢赞一声,以示支持。
罗马尼亚战役(9)
    在结束我这篇《罗马尼亚战役》前,我照例要分析一下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得失。首先德国是否能避免这场惨败?大家一定记得就在战役开始前,德军曾考虑过将防线后撤以缩短战线,但由于希特勒觉得在罗马尼亚德军有足够兵力守住原来的防线,而且由于顾虑不经战斗就将苏军放入罗马尼亚会使得罗马尼亚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因而没有批准这个计划,7月底德国陆军总部将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调离了罗马尼亚,这使得当地的德军实力大为下降,这肯定是德军失败的一个原因,那么是不是如果那些兵力不被调离罗马尼亚,德军就可以避免这场失败?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反问:为什么德国陆军总部要调走这些兵力?这些兵力调去了哪里?我在前文提到过,由于苏联于1944年6月在白俄罗斯和北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攻势取得了巨大成功,到1944年8月,苏军已经兵临波兰首都华沙城下,通向德国心脏地区的门户有被苏军冲破的威胁,为此德军不得不通过削弱其他防线,集中一切可抽调的兵力于波兰的办法来稳定那里的防线。所以驻罗马尼亚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兵力被抽调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事。对于德军来说十分不祥的是,到1944年苏军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为了挡住苏军的主攻,德军不得不削弱其他防线上的兵力以堵塞突破口,当苏联发现德军其他防线已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发动他们的第二号攻势,虽然参加这个攻势的苏军的实力无法和担任主攻的苏军部队相比,但由于当前的德军实力更弱,所以还是有很大成功希望,(Mars注,我们还将看到到1945年,苏军将会有能力在3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我认为,1944年8月在罗马尼亚的德军无法避免战败,他们的命运可以说在1944年6月22日,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时已经决定了。
  我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德军失败得这么惨?他们在2个星期里损失了30万人,其中阵亡人数高达15万人,是苏军阵亡和失踪人数13197人的10倍以上!在4年的苏德战争中,无论是在此以前还是在此以后,苏军都从来没有取得如此有利的阵亡比率,即使在我以后会写的《维斯图拉战役》中,无论是苏军军队的素质、装甲兵力的规模都远强于处于次要战线上的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而且苏军在兵力上的优势更大(大约220万苏军对56万德军),在这种优势的情况下,虽然苏军取得了完胜,并使近20万的德军战死在战场上,但苏军阵亡和失踪人数也达到43476人,双方阵亡比率大约1:5,仍然低于罗马尼亚战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德军准备不够充份吗?显然不是,从1944年4月到8月,德国人有整整4个月的时间来完善他们的防线,而德国人并没有浪费这段时间,当苏军发起进攻时,德军在东北的防线依托Dniester河,北部防线则有山地掩护,都相当坚固。那么是德国守军状态不佳吗?也不是,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德国部队中,老兵比率很高,有许多老兵曾在曼斯坦因麾下久经沙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而在苏军方面,我在前文中曾经提到在战役开始前不久,265000新兵被补充进苏军,这两天我翻了一下资料,结果发现这个数字仅仅是补充进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数字,另外补充进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为8万人,也就是说苏军参加进攻的88万部队中有近35万人(40%)的兵力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他们别说无法和德军相比,即使罗马尼亚人也比他们强。那么是不是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也不大可能,参加这场战役的德国和罗马尼亚人共有50万人,苏军在兵力上占的优势并不大,当然苏军在武器装备上占的优势很大,炮兵10:1,坦克和自行火炮5:1,飞机一开始是15:1,后来是4:1到5:1,德军是防守的一方,一条完善的防线是可以多少抵消进攻者在人数和武器上占的优势的,而且即使苏军凭借其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最后打败德军,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德军输得这么“难看”。那么是不是由于德军在战斗中丧失了勇气?这肯定不对,从我的上文中可以看到德军打得多么顽强,尤其在战役最后的那段时间里,德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引以为豪。最后我们也无法把这场战役的失败归咎于希特勒“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因为仅仅在苏军发动进攻后不到3天,德军就接到了全线后撤的命令。那么德军如此惨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Friessner 将军在战后曾把情报的失败作为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回忆在战役前不久,他接到的情报是这样评价当前苏军可能采取的行动:“面对着南乌克兰方面军群的苏军在近期内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可能行不大,但由于对罗马尼亚发动攻势在苏联总体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苏军发动小规模局部攻势的可能性还是不能排除的”。我们且不说这份情报可靠性如何,作为指挥一个战略方向的高级将领,他肩头上担负着国家的危亡和部下数以十万记士兵生命的责任,他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以对付敌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哪怕他手下的情报军官跪下来赌咒发誓,敌人不会进攻,他没有权力有任何懈怠,这是作为一个统帅的命运,没有比一个统帅企图把责任推卸到手下情报军官身上更堕落的事了!对苏军攻势规模之大缺乏心理准备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当时苏军在波兰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Friessner 将军(公正一点地说还包括古德里安和希特勒)都不相信苏军有能力同时在另一个地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才是德军对苏军的攻势感到突然的原因。
  最后,我要谈谈对德军这次惨败的看法,我认为德军之所以遭到如此大败是由于在这个地区中德军身上各种弱点综合的结果,如果这些弱点只是单个的爆发出来,那么虽然严重但还不致命,而在这场战役中这些弱点恰恰是同时发作了起来,那么一切全完了。
  首先,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官缺乏在严酷的战斗环境下必不可少的清醒的头脑和意志力,我不大清楚Friessner 将军以前的经历,不过从在战局危急时分,他被从形势吃紧的北方集团军群调到比较平静的罗马尼亚,显然这至少证明他缺乏打一场大仗、恶仗的经验。从以后匈牙利战役中他的表现来看,并不能说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但指挥一个集团军群,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如果由德军中的猛将如摩德尔或海因里希指挥,那么德军也许不会败得这么惨。在Friessner 将军部下中,在这场战役中的德军主力部队第6集团军的司令Fretter-Pico将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十分差劲,在战役开始前,他竟然把司令部设在离前线200公里的地方,这使得在战役中德军集团军以上的指挥十分混乱,高级将领们无法及时了解情况和正确做出决定,到24~25日,正当后撤的德军急需协调的指挥时,第6集团军对包围圈中各个军的联系根本就被切断了,以致在战斗的紧急时刻,包围圈中3个德国军的军长不得不自己开会以协调行动!Fretter-Pico将军以前作为第30军军长在曼斯坦因的指挥下参加过刻赤半岛的歼灭战后惨烈的塞瓦尔斯托波尔攻城战,在战斗中,他以他的能力立下了无愧于他的职位的战功。但一场残酷而漫长的战争是可以磨掉一个优秀的将领身上的“棱角”的,这在苏德双方的将领身上都发生过,44年8月的Fretter-Pico将军变得不但失去了对于战争的灵感,而且变得怯懦,我十分怀疑1942年在克里米亚的Fretter-Pico将军会把他的司令部设在离前线如此远的地方。
  德军的第二个弱点是在他们的罗马尼亚盟友身上,我曾经看过一些德国老兵的回忆,他们都声称苏军“畏惧”德国正规部队的坚强,往往把突破口选在德国盟军或国民自卫队的防线上,一个职业的军人居然能提出这样的借口,在我看来是足以被罚关禁闭的,一个指挥官如果知道面前某一段敌人的防线是由学龄前儿童防守的,他理所当然的会把突破口选在那里!因为这是战争!在这场战役前的几个月中,德国人花了很大力气来训练罗马尼亚军队,毫无疑问,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在这段时期内,无论在作战能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罗马尼亚军队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一样东西是德国人无法给他们的,这就是对胜利的信心,本来比较理解的情景是首先让罗马尼亚人打一些小仗并确保胜利,但怎奈苏军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而且随着德国在苏联中部的惨败,这个效果足以抵消任何德国提升罗马尼亚军队士气的企图,罗马尼亚人无疑会自问他们是否有必要和德国人一起走向必然的灭亡?
  德军的第三个弱点是对苏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德国人显然认为苏军的主力将是位于东北方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因而他们把德军的大部分步兵兵力和唯一的装甲师部署在东北,但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苏军将主力放在东北,即使他们能突破德军防线,他们仍将横跨3条河流,德军完全有时间逐步后撤。而如果苏军将主力放在北部,那么只要突破了德军的山地防线,就可以封锁住Prut河上的渡口,从而把德军主力包围在河东而歼灭。更何况,如果苏军从北方南下的途径是和河流平行,苏军根本不用担心河流对机械化部队的阻碍,而那些河流反而变成了德军撤退路上的障碍。显然德国人对苏军从北方南下的企图估计不足,他们在那里部署了大量罗马尼亚部队,正如我在前文中说的,他们不但将罗马尼亚部队部署在第一线,而且将他们作为反击突破的苏军的机动部队使用,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从战役进程来看,虽然第一线的罗马尼亚军队往往打得相当英勇,但在二线的罗马尼亚人大多数根本没有抵抗就溃散了。这一切导致了德军北部防线过早地被苏军突破,在战役第3天,苏军已经基本封锁了Prut河上的渡口,并切断了德军的补给线。如果将德国部队的主力部署在北部,而将罗马尼亚了部署在东北,那么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就无法那么容易地突破德军防线即使防线被冲垮,那么德军也比较容易向西通过喀尔巴阡山脉进入匈牙利。
  最后德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部队结构也有问题,在这里德军机械化部队只有第13装甲师和第10装甲掷弹兵师两个师,这意味着德国人缺乏足够的机械化兵力去堵塞苏军进攻形成的突破口,尤其是当突破口不只一个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苏军对机械化部队的运用越来越熟练了,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几个机械化部队的表现几乎是无懈可击。
  以上德军的种种弱点综合起来,就造成了这样的情景,当苏军发动进攻时,由于对苏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德军感到措手不及。苏军迅速突破,罗马尼亚军队逐渐瓦解,德国人只有靠自己了。而恰恰在同时德军高级将领指挥不力,由于指挥部离前线过远,造成通讯混乱,以致德军无法迅速对苏军的行动做出反应。而一旦苏军突入德军纵深,由于德国装甲兵力不足,无法及时堵塞突破口,以致德军的后勤供应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和部队后撤的道路都被切断。而这时前线的德军已经奉命后撤,离开了他们的防线,来到了野地里,由于通讯系统被切断,德军各个部队几乎无法发动协调一致的行动,由于后勤供应系统不复存在,他们无法得到任何粮食和弹药的供应,由于丧失了制空权也由于缺乏弹药,德国的步兵部队不得不丢弃了大量的重武器,在战役的最后阶段,被围的德军除了随身携带的轻武器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要突围,德军还必须横渡几条大河,身处在这种毫无遮蔽的野地里,德国人几乎是在遭到优势苏军火力的大规模屠杀而毫无还手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德军没有后撤而是继续呆在他们的防线中,那么虽然最后他们还是会被歼灭,但无疑苏军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说苏军在这次他们的完胜中有什么不足的话,那么是在不同作战单位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上,大家一定还记得25日第4近卫集团军接到的那个愚蠢透顶的“放弃阵地,渡河西去”的命令,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的话,我十分怀疑有任何大规模的德军能够渡过Prut河,另外在包围圈内的德军被消灭前,苏军过于急切地抽调部队南下,以致于德军差一点突围成功,如果苏军不犯这两个错误的话,很可能苏军将花更短的时间结束这场战役,他们的损失也许会更小。在我下一部《匈牙利战役》中,我们将看到苏军有没有吸取教训。
匈牙利战役(1)
    在开始我的“东线战役”的第三篇“匈牙利战役”前,我想先说一下1944末苏军的情况。1944年苏军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苏联装甲部队上。如果说苏联装甲部队在41年是在为生存而战,那么42年是逐渐恢复的时期,43年不过是处于试验阶段,到1944年,苏联装甲部队终于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无论从各级军官的指挥能力,部队结构的合理性都已经接近了完美的境界,在我接下来的“匈牙利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维斯图拉战役”中,我会向大家描述苏联装甲兵作战过程,大家有兴趣可以拿来和我以前写的“库尔斯克战役”和“齐尔克塞”口袋之战中苏联装甲兵的表现相比较,看看苏军装甲部队有什么改变。当笔者在读有关二战东部战场的战史时,经常感叹苏德双方对装甲部队使用所达到的那种近乎艺术性境界,在我看来在人类历史上只有德国和苏联才配被称为装甲作战大师,其他国家的军队无一达到这个境界(以色列装甲部队在中东,美国装甲部队在波斯湾表现很出色,但他们的对手太弱,还不能说服我认为他们已经可以和二战中的德国和苏联装甲部队相比).
    苏联第二个优势是她的战时工业已经达到了顶峰状态,从1943年下半年起,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部的苏联军事工业终于从战争初期所受到的灾难性损失中恢复了过来,其生产能力开始超过战前标准。从那时起,大量包括坦克,火炮和飞机在内的军用物资源源不绝地送往前线,因而对于前线的苏军来说,41-42年间的那种“凑合着过日子”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战争初期,由于火炮数量严重不足,苏军不得不将军属炮兵部队的火炮口径限制在80毫米以下,将有限的大炮编入独立的炮兵旅,炮兵师甚至炮兵军中,以投入前线最重要的地段,这种做法意外地获得了很好的战果,所以即使现在苏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大炮,他们仍遵循这种“一切火力都应该集中使用,不应分散”的火炮使用原则,大部分进攻性火炮仍将集中在独立的炮兵部队里,这使得苏军在选定的进攻地段上可以轻易地集中近乎压倒性优势的大炮,对于任何一个曾在东线作战的德国老兵来说,苏军的炮火威力都会给他一种宛如置身地狱般的回忆。44年苏军火炮编制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各个步兵师获得了大量高射炮和反坦克炮这样的防御性火炮,在重要地段上的步兵部队还会得到独立的反坦克自行火炮部队的支援,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的生存能力大为提高了,通常这些反坦克火炮会被部署在第一梯队的步兵身后一,二公里以内,但步兵在进攻中遇到障碍时,这些火炮立刻可以被召唤上前支援,如果步兵被迫后退,追击的德国坦克立刻会陷入这些反坦克炮火的火网中。我曾读过好几位德国装甲兵军官对1944年以后战斗的回忆,他们几乎都提到这样的例子:他们奉命向突破德军阵地的苏军步兵部队反击,战斗开始时十分顺利,苏联步兵被迅速击退,于是他们进行追击,但仅前进了数公里,他们就发现自己遭到了“雨点”般密集的反坦克炮火的迎击,被迫停了下来。显然象在1943年前一样一个德国装甲师的一次反击可以使得苏军步兵师甚至步兵军崩溃的旧例已经很难再重演了,在我这篇“匈牙利战役”中德于45年3月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中,实际上对决的是德国最精锐的装甲师团(包括党卫军1,2,3,5,9,12装甲师,国防军第1,3,6装甲师)和苏联步兵部队(苏联投入的坦克只有60-70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次战斗的结果。苏军最后的一个优势是她所拥有的杰出的后勤系统,一支军队是否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她的后勤保障系统的能力,一个军事行动如果超出了后勤供应的能力之外,很少是会有好结果的。很遗憾,包括一些十分杰出的军事统帅也会看不清这点,比如著名的隆美尔元帅对他的后勤军官们的态度就是“我的任务是打胜仗,你们的任务是把我要的东西给我送来!”在各国军队中,后勤军官的职位丝毫不让人羡慕,军队打了胜仗,功劳自然是属于前线将士的,谁会想到后勤军官?在世界军事史上有哪个管后勤的军官获得过元帅的权杖?而一旦打了败仗,你去读一下前线军人们事后的回忆,通常都会有以下的句子“我们部队缺乏燃料,弹药供应不及时”,“我一再向后方提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数量,但即使是我们的最低需要也没有被满足过!”等等,等等。
    苏德战争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是一场后勤供应之战,谁能更好的保障对前线部队的供应,谁就能有更多胜利的希望。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苏联的后勤系统都要比德国人的优秀,在战争初期,苏联的军事工业被迫迁往乌拉尔山脉,而随着苏军反攻的进展,苏军离她后方的工业基地是越来越远,苏联后方生产出来的物资后来必须要通过整个苏联的欧洲地区,运送到甚至是远达东欧和东南欧的广大战区中的苏军各个部队手中,这些物资是在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下,通过欧洲最糟糕的道路(并且德军在后撤时都会有系统地破坏一切桥梁,铁路和公路系统),运送到前线,我甚至无法想象这个工作量有多大!要知道在西欧,英美部队的后勤系统在一年中最适合运动的季节里。在欧洲最好的道路上运行,但当盟军前进到荷兰和比利时时,这个系统已经开始叫苦连天了!所以我觉得有理由认为苏联的后勤保障系统是二战中最杰出的陆军后勤单位,也许唯一能与她相比的只有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海上运输线。
    在说了苏军的强项以后,我也来谈一下苏军的弱点,1944年苏军最大的弱点是她人力资源已经接近于枯竭,事实上从1943年起,这个弱点就开始暴露了出来,在战争头2年的灾难性损失,大量土地和人口的丧失,需要维持部署在一条漫长的战线上的庞大军队以及后方工业的需求,使得即使苏联这样的大国也开始感到无能为力了。对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在后方实行全国性的动员,尽量用妇女老年人甚至儿童担负起生产任务,将可以征用的任何成年男子派往前线。此外大约有80万妇女在苏军中服役,其中30万人在后方担任国土防空任务,这些被替换下来的男子也被派往前线。每当苏军解放了某个地区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征召一切适合“服役”年龄的男子入伍,这种“适合服役”的年龄很快扩大到45岁以上的老人后16岁左右的少年,很巧合正是德军在战争后期的国民警卫队和希特勒少年团的平均年龄。除了一些前游击队员以外,这些新兵没有接受过任何作战训练,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在上前线前,大约有1-2个月的训练时间。
    苏军的另一个兵源是前苏联战俘,随着战争的进展,有相当数量的苏联战俘被解救了出来,通常他们会被送入有NKVD秘密警察负责的“甄别营”以审查是否犯有诸如和敌人合作的罪行,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前NKVD秘密档案记载,到1944年10月1日止,这些甄别营共甄别前苏联军人(包括战俘和战争初期溃败时脱队人员)共302,992人,其中18,382人(6.07%)被送往惩营,11,556人(3.81%被捕),其余人或者重新入伍,或者由于残疾等原因复员。从1944年11月起,由于被解放苏联战俘数量增多,也由于苏联部队严重缺乏兵源,被解救的战俘受甄别的时间大大缩短,许多人甚至未经任何甄别就补入部队。这些重新入伍的前军人在整个战争中至少在50万人以上。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苏联步兵的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知道苏军总是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火炮,这固然是苏军的作战原则,但同时也是因为苏联步兵质量下降,如果没有这些占压倒性优势的炮火,苏军很难达成突破。所以到战争后期,苏军的进攻越来越越倚仗她的装甲兵的表现,我很同意美国著名二战史专家David Glantz上校的以下看法“苏军开始越来越依赖她的坦克部队,如果坦克部队的攻势成功,苏军的进攻就会成功,一旦坦克部队攻势受挫,整个苏军的进攻就会遭到挫折。
    有关苏联步兵部队的状况,我想引用一下前苏联第78步兵师第458步兵团侦察排的上士Gabriel Temkin的回忆,Temkin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已经出现在我的”冰原血战”一文中),他是一个波兰籍的犹太人,当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时,他奉命入伍,但还来不及抵达部队,波兰就投降了。在德国统治下,由于对德国排犹政策的恐惧,他和他的未婚妻,以及他的大哥大嫂一起逃往苏联(在战后他才知道他们是他们全家族唯一的幸存于纳粹大屠杀的人)。当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于强烈的复仇心理,Temkin应征入伍,但在被送往前线前夕,他忽然发现由于他是一个外国人,因而属于那种不被信任的人,结果他被分配到一个劳工营,他们的任务是在前线后方构筑工事,尤其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连长本来是一个已经在前线经受过战争考验的老兵,这次他原本是来接受新兵的,现在由于他的祖先是随着叶卡特琳娜大帝于200年前从德国迁移到俄国的,因而他被撤销了前线步兵连长的职务,改任劳工连连长,Temkin回忆这个连长在得知这个任命后,铁青着脸,用纯正的俄语喃喃咒骂,他的一家从几代前就已经不会说德语了!在劳工营里呆了1年后,当德军于1942年发动向伏尔加河流域的攻势中,Temkin被俘并随后在德国战俘营中度过了近半年十分悲惨的日子,但他运气很好,当42年底德军开始撤退时,Temkin设法逃了出来,在当地农场躲到苏军抵达,在向苏军报到并通过了甄别后,他被送上了前线。一开始他是步兵,后来由于他会说德语,被转调到团侦察排,在战火中Temkin表现很勇敢,但他不是什么战斗英雄,他所获得的最高勋章不过是“三级荣誉勋章”而已(大致相当于德国的二级铁十字勋章,不过这也是我想要引用他的回忆的原因)战后Temkin在苏联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博士的学位,然后他回到波兰,一开始他的事业很顺利,他曾经担任波兰总理的经济顾问职务。但有着排犹传统的波兰的又一轮对犹太人的迫害行动中,他不但被迫辞职,最后还不得不离开祖国,流亡到美国。50年,已经退休了的前美国大学教授Temkin先生出版了他出色的战时回忆录“My just war”,以下就是我从这篇回忆录中引用的一些内容。在回忆战争后期苏军的状态时,Temkin 是这样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红军开始两极化,一方面她的技术部队,包括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再加上大多数近卫部队和伞兵部队,变得越来越精锐,他们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相媲美,但同时大多数步兵部队的士兵素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却仍然停留在本世纪初的水平,大多数士兵的武器还是过时的毛瑟步枪和马克沁机枪,我的团唯一的汽车是团长和团参谋长乘坐的一辆缴获的吉普车(mars注,顺便说一下,一个德国普通的步兵团唯一的车辆是4辆卡车,用来拖带团反坦克连的4门反坦克炮),部队主要靠马匹来运输弹药和补给,这使得部队前进速度和100年前,拿波仑时代的步兵没有多大的区别”在Temkin的团里,固然有一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但在战争后期大量补充进来的都是没有守过多少训练的新兵,他们有些是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农民,有些是不会说俄语的少数民族,有些新兵年纪已经很大了,尤其是在非作战单位,比如担任运输物资的马夫和炊事员中,年纪在40甚至50岁以上的人很常见。在谈到苏联普通步兵师的优点时Temkin这样写道“虽然这些步兵有那么多的弱点,但他们所具有的一个优点却往往足以弥补他们的弱点,那就是俄国人那种几乎可以忍受一切艰苦条件的意志,只要很少的补给,他们就可以长期的作战,他们就象不知道疲倦,饥饿和困苦为何物”,Temkin以自豪地语气回忆他的团在43年秋季泥泞季节的作战“道路已经变成了泥潭,泥浆可以深达人的大腿甚至腰部!我们的机械化部队都已经陷在泥里动弹不得了,只有我们步兵还在前进,而且我们的弹药和补给仅限于我们个人能携带的而已。我们在泥浆里挣扎着,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我们的速度很慢,但似乎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停下来,我们步兵是唯一能按时抵达目标的部队,德国人已经跑了,我们缴获了大量陷在泥里的德国坦克,火炮和车辆,有许多是完好无损的”不管怎样,现在正准备向匈牙利进军的Temkin已经不用那么艰苦了,因为苏军开始“征用”罗马尼亚国内的各种牲畜,一开始属于罗马尼亚国王的所有马匹都被强行征用,接着苏军前往罗马尼亚军队的军营中,简单地拿走任何看上眼的车辆(“罗马尼亚人要那么多车子干吗”)然后轮到的是罗马尼亚的民间车辆和大量马匹和牛群(美其名曰“一切支援前线”),结果现在在苏军的行军队伍中,大量士兵有坐民用车辆的有坐在马车或牛车上的,有骑着马的,有时甚至还有骑着驴的,Temkin承认,在罗马尼亚战役以后,他再也没有徒步行过军,这些杂七杂八的车辆,再加上上面士兵像世界上一切前线军人一样,大多衣衫破旧,脸色阴沉,胡子拉喳,曾使得一个看到这种情况的外国记者把他们比作“成吉思汗以来欧洲所见到的最大规模的游牧民族!”这种现像不光是出现在在罗马尼亚的苏军中,在位于波兰的苏联最精锐的第1白俄罗斯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中也很常见,这副奇特的景像曾让朱可夫元帅暴跳如雷“这个鬼样子还象个军队吗!”虽然发了脾气,但朱可夫并没有办法让苏联工业界立刻生产出足够多的车辆来运输他的庞大的军队,而且这个方法确实能提高苏军行军速度并降低士兵的体力消耗,所以朱可夫元帅随后也只能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了。
    最后我想花一点时间来说一下苏军的战争暴行,对此国内长期以来有一种在我看来十分可笑的说法,说苏军的暴行是由于在战争后期,大量刑事罪犯被补充进苏军造成的。确实在战争中,苏联的刑事犯人和一些政治犯被允许以上前线的办法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的犯人)去惩戒营,比如Temkin在侦察排的一个战友就是一个前杀人犯。但这些前罪犯毕竟只占苏军中一个很小的比例,而且惩戒营中的犯人平时是不能随意离开兵营的!绝大多数犯下战争罪行的苏联军人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苏联官兵。
    在我看来,苏军犯下如此暴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传统上看,俄国军队就有其残暴的一面,作为其继承者的苏联红军,不可能不带有她的痕迹。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带有浓厚的种族灭绝的色彩,当德国入侵苏联时,德国已经做好准备灭绝他们眼中的劣等种族,而斯拉夫人将只配作为高贵的雅利安人的奴隶,几乎从德国入侵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对苏联平民的大屠杀,在德军攻克基辅后,德国秘密警察在德国国防军的协助下,在一天里屠杀了3万以上犹太人,德国的盟友罗马尼亚军队在攻克了奥德萨以后一次就屠杀了7万苏联公民。在那寒冷的1941年冬季,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国国防军是这样解决取暖问题的:在他们的防区里,一切苏联居住点的房屋都被征用,所有居民的冬季服装都被没收,大量苏联平民仅被允许穿着单薄的衣服赶到毫无遮盖的冰天雪地里,结果使得成千上万的苏联平民象苍蝇一般死去。在德国占领区,苏联平民不得不以极为微薄的报酬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可以因十分微小的过失就被处决,由于对占领区资源的无情掠夺,大量苏联平民死于饥饿,更别提那死于德国战俘营的300万苏联战俘,饿死在列宁格勒中的那70万苏联公民和死在纳粹劳工营的数以十万记的被强行征发的俄国人。当战争开始逐渐对德国不利,德军被迫步步后退时,他们又有计划的破坏沿途所有苏联的城市,工业设施,农田和一切道路,几乎是将一切夷为平地。德国人所做的这一切使得每一个苏联军人觉得他不光是在保卫祖国,而且是在为自己复仇。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苏联士兵在向德国边境挺进时,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副满目苍夷的景像,当他路过家乡时,发现他在战前辛辛苦苦建立的家被烧成白地,他的父母在占领的初期就被枪毙了,他的妻子和儿子被活活饿死了,他的兄弟被强行征发到德国的劳工营,那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到他终于能踏上德国国土时,你怎么能指望他能“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德国人,更何况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当时苏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前德国占领区入伍的,有些人甚至曾做过战俘,这些人对德国人几乎不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怜悯。
    在苏联军队跨出国境以后,在波兰和保加利亚时,军纪还算良好,而罗马尼亚人也比较幸运因为苏军正急着前往匈牙利,而当苏军最后进入德国本土和匈牙利时,对平民的暴行几乎是立刻不可收拾的蔓延了开来。这表现在普遍性的强奸妇女,抢劫财物,殴打,侮辱甚至谋杀,在复仇的欲望中很快又加上了贪婪,大量平民的财物被苏军官兵掠为己有。没有比这种对平民的暴行更能激发一支军队心中的兽性的,很快这种暴行不仅仅限于只针对于德国和她的盟友,而且蔓延到本来应该是苏联盟国的如南斯拉夫和中国的国土上。
    那么苏联各级官员有没有设法阻止这些暴行?在最初阶段苏联各级官员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阻止的措施,更糟的是许多苏军将领还放任这些暴行,甚至把它当作鼓舞士气的手段。Temkin就记得在某次攻打一个德军重兵把守的城市前,他的师长是这样作战前动员的“士兵们,眼前这座城市里有大量美酒,那里的女人个个漂亮,只要你们把这座城打下来,起码在最初几天,你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联政府允许前线军人每个月免费向家庭邮寄一个包裹,“以改善国内人民生活”,说白了就是由国家负责建立了一个销赃的渠道!作为苏联高级将领,也许不会象那些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那样在大街上拦路抢劫(那样也不成体统),但他们也有自己发财的渠道,他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没收德国的艺术品和生活奢侈品,然后用军用列车运回国内后占为己有,这种现像十分普遍,包括朱可夫元帅在内的许多杰出的苏联军官都在这个问题上或多或少地玷污了军人的荣誉。如果要比较苏军和德军的战争暴行的区别的话,那么苏军的暴行不像德军的暴行那么有计划有组织,大部分苏军的暴行是苏联官兵自发的行动,而且确实即使在苏军暴行最高峰时,苏军也没有残暴到大规模屠杀平民的地步。
    到1945年春季以后,随着战争即将结束,苏联政府开始顾忌到自己的形象,而且苏军的暴行已经越发坚定了德军抵抗的意志,于是苏联政府开始整顿军纪。应该公平地说,苏联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比较严厉,如果一个苏联军人被证实犯下了谋杀或强奸罪,几乎肯定会被处以死刑。但尽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苏军的暴行一直要到45年的7。8月份才能被平息下来,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妨再举一个Temkin亲身经历的一件事,Temkin同团的一个战友因强奸一个匈牙利农村少女被军事法庭处以死刑,并当着受害人所在村庄的村民的面被枪毙了。事后Temkin发现军事法庭的法官(一个校级军官!)一个人坐在树下抽烟,Temkin很惊讶地发现法官在流泪,嘴里喃喃说着“好好一个人,爹妈把你养那么大容易吗?现在为了一个婊子死了,值得吗?”
     在战后,苏联政府对苏军的暴行一般采取十分避纬的态度,而那些参预过这些暴行的苏联军人们即使在近60年以后大多也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显然他们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看来人还是有羞耻心的),笔者只看到一个例外,我曾读到过一个苏联老兵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着“我们用得着去强奸德国女人?笑话!凭德国人当时的情况,我只要有几个肉罐头,就可以和最漂亮的德国女人上床!”对于这种无耻到极点的人,我都不知道如何评价为好。
    话有些说远了,我的这个系列主要不是来讨论德国和苏联的战争暴行问题,我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
匈牙利战役(2)
    当对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来说是灾难性的罗马尼亚战友结束时,Friessner 将军发现他手下的军队要么已经被消灭,要么还在溃败的途中,他手头能掌握的部队根本不足以完成保卫匈牙利的使命,他在战后承认如果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后,立即向匈牙利进军的话那么他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他们。但幸运的是,苏军没有这么做,一直要到10月上旬苏军才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给了德国人宝贵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整顿被击败的部队和调集援兵。
  Friessner 将军把苏军未能乘胜追击看作俄国人最大的失策。在失去罗马尼亚后,匈牙利对于德国来说既是最后的石油来源,也是保卫奥地利的门户,希特勒决心绝不放弃这个国家。有鉴于罗马尼亚政变的教训,希特勒严密地监视了立场已经不稳的匈牙利独裁者霍尔第海军上将,10月中旬当希特勒发现霍尔第正准备将匈牙利退出战争时,希特勒迅速逮捕了他,并扶植匈牙利法西斯政党“匈牙利箭十字党”上台,这样他确保了匈牙利将在战争中站在德国一边。
  那么苏军为什么没有在罗马尼亚战友后立即进军匈牙利呢?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虽然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中大获全胜,但他们也消耗了大量包括弹药燃料在内的作战物资,而现在苏军在整个战线上都在激战,这使得苏军的后勤系统不胜负荷,这样作为次要方向的乌克兰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在物资供应上排不上优先位置,于是哪怕为了给下一次大规模战役聚集物资,苏军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第二个原因是当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时,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在考虑战后的形势,无疑在这次大战中,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使得苏联政府决心绝对不允许其重演,而要做到这一点,苏联必须防止未来的敌人有能力直接攻击苏联本土(在苏联看来,当德国战败后,苏联和西方强国之间的联盟破裂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要求苏联必须在其领土周围建立一个“缓冲国地区”,这些国家的政府至少在外政上必须唯苏联的命令是从,这点不容商量也没有道理可讲!(Mars注,这也是战后苏联以武力干涉匈牙利和捷克的原因)所以在进行下一步作战之前,苏联政府决定首先要彻底控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共产党控制的政权,并消除一切反抗的因素。为了达成这个任务,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进军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则牢牢控制了盛产石油的罗马尼亚,而在罗马尼亚停战后放下武器的罗马尼亚军队也在苏军的监督下开始重新整编,最先完成整编的罗马尼亚第一和第四集团军由苏军直接指挥。
  最后苏军没有立刻进攻的原因也许也和苏军统帅马利诺夫斯基的指挥风格有关,因为虽然苏军有着后勤补给和控制罗马尼亚的问题,但并非不可能以一支精锐的部队率先向匈牙利进攻的,如果让隆美尔或巴顿来指挥苏军,没准他们就这么做了。但马利诺夫斯基的作战风格比较稳妥,他不大喜欢打没有把握的仗,这一点他比较象蒙哥马利。(Mars注,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蒙哥马利,要知道他的战胜率很高,也许许多人不喜欢他打仗的方式,但他至少是西方将领中少数几个能保证打胜仗的人)
  从9月上旬开始,围绕着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开始了战斗,到9月下旬战斗越来越激烈(笔者曾写过一篇奥巴德谬斯之战,描写的就是其中一个战斗),苏军和罗马尼亚军队逐渐夺取了这些通往匈牙利内地的山口,到10月初,苏军队匈牙利的攻势已经准备就绪。
  10月6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发动了Debrecen战役,这个战役的目的是冲出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占领匈牙利东部,为下一阶段进攻布达佩斯建立一个立脚点。
  同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准备以手中的坦克部队的迅速穿插,切断德军通往匈牙利内地的退路,将他们歼灭在匈牙利东部。在战役开始前,马利诺夫斯基手中有第7近卫集团军,第40、27和53集团军共4个步兵集团军和大约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此外他还组建了2个骑兵-机械化基群:即Gorshkov集群(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18坦克军)和Pliev 集群(第二和第四近卫骑兵军,第7近卫机械化军),另外罗马尼亚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也归他指挥。
  面对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是Friessner 将军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德国Fretter-Pico将军第6集团军和Wohler将军的第8集团军,以及第二和第三匈牙利集团军。在战役开始前,德国人的形势很不妙,在整个匈牙利德军只有一个装甲师(第23装甲师),显然这样的实力无法有效抵御苏军的大规模进攻。对于Friessner 感到安慰的是希特勒已经决定大大加强匈牙利德军的实力,作为第一批援军的是强大的第三装甲军,这个军包括第一、13、24装甲师和“Feldherrnhalle”(“FH”)装甲掷弹兵师即将抵达,另外装备着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3重装甲营也已经在路上,所以Friessner将军实际上是在为时间而战。
  苏军的攻势一开始十分顺利,当步兵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缺口后,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ev 集群投入了战场,Pliev 集群在3天中前进了100公里,而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也接近了本次战役的重要目标,匈牙利的第三大城市Debrecen。但这时德国人的抵抗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而由于喀尔巴阡山脉下的复杂地形,使得苏军步兵被远远抛在坦克部队后面。这就形成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强攻德军严密防守的Debrecen地区的局面,这种情形宛如职业坦克兵的恶梦,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在这种形势下,马利诺夫斯基只能命令Pliev集群停止进攻,转而东进以协助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而这样使得原来苏军两路的进攻集中在了一路。在Pliev 集群的协助下,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经过苦战,终于在10月20日攻克了Debrecen,为了这个胜利,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付出的代价简直惨不能睹,该集团军还能运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下降到了180辆!马利诺夫斯基被迫将其撤到后方整补。
  虽然苏军攻克了Debrecen,但其包围德军的企图却没能实现,现在德军开始缓慢而有秩序地向布达佩斯方向退去.急于网住后退的德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决定冒一次险.他将作为预备队的Gorshkov集群也投入战斗,该集群和Pliev 集群一起奉命不等步兵赶上来,迅速超越后退中的德军并断其退路。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所不知道的是,当苏德两军在Debrecen地区陷入苦战的时候,Freissner 将军正在不声不响地组织源源不绝抵达的增援部队,到10月20日,他手头已经聚集了第一、23、24装甲师、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和第503独立重装甲营。当Gorshkov和Pliev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向前猛插时,Freissner将军用党卫军“警察”师和第503装甲营在正面拖住苏军,以第一和24装甲师由南向北,以德国第八集团军第17步兵军由北向南,于10月22日发动了一个简直犹如教科书般完美的反击,德军南北两个铁钳迅速击破了少量担任苏军侧翼掩护任务的罗马尼亚部队,将苏军这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包围了起来。
  对于苏军十分幸运的是,Pliev 将军和Gorshkov将军都是十分有经验的军官,他们在第一时间里就发现了危机,他们立即决定停止攻势,并向后方突围。有两个因素帮助了苏军的突围企图,首先匈牙利北部地区道路状况极差,这使得苏军步兵在进攻时很难跟上其坦克部队,同时现在也使得德国步兵部队无法及时到位,而德国第一和第24装甲师合起来大概有100辆坦克,并且这两个师都有些部队还来不及赶到战场,这使得德军无法严密地封锁所有苏军突围的道路,结果被围的两个苏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现在苏联空军已经占有了制空权),在毁掉所有无法带走的重装备后成功地突出包围,于10月27日抵达苏军防线。至此苏军第一阶段的攻势告一段落。
  在这次战役结束后,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对于Freissner 将军来说,他在兵力占极大劣势的情况下,成功地阻滞了苏军向匈牙利内地的前进,他成功地争取到了时间,使得希特勒有时间调动援军,也使得德军能消除霍尔蒂海军上将使匈牙利退出战争的企图,虽然德军被迫后退,但其总的防线仍保持完整,并且在战役后期德军还使得苏联坦克部队受到重创。
  对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来说,他也有理由庆祝胜利,他使他的部队成功地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脉的天险,他占领了匈牙利东部,这为将来向布达佩斯的进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他几乎可以保证能征服匈牙利。
  也许苏军可以算取得了一个战术上的胜利,但这也是一个皮鲁斯式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苏军的损失高达84010人(阵亡和失踪19713人,受伤64297人),这已经超过了苏军在罗马尼亚两个方面军损失的总和,在坦克上苏军的损失也很惨重,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损失了约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Pliev 和Gorshkov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损失坦克数量至少也在150辆以上(Mars注,我不知道德国损失的坦克数量,但显然要比苏军的损失小得多)。这个损失使得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退出战斗几乎达两个月之久,那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几个星期中也无法参战,如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得苏军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只能以手头半数的坦克部队参加战斗,更糟的是当在后方整补的那50%坦克部队恢复战斗力时,在战场上的那50%的坦克部队却不得不因战损而退出战斗,这个恶性循环将在随后的布达佩斯战役中不断地表现出来。
  在Debrecen战役结束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开始计划下一步对布达佩斯的攻势,虽然在Debrecen战役后期他的部队损失很大,但他对即将到来的布达佩斯战役仍很乐观,毕竟他的步兵元气未伤,而且苏联最高统帅部还拨给他两个机械化军(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凭着这些兵力,他觉得有信心迅速攻克布达佩斯,这个攻势将比预计得要来得早。
匈牙利战役(3)
    在我叙述具体战斗过程之前,我想先描绘一下地形和双方军队部署的情况。在即将上演一场大战的匈牙利内地是一个大平原,很有利于装甲部队的运动,但当地的道路状况很不好,如遇到雨雪天气,道路很容易变得泥泞不堪,这将是对双方装甲部队运动的最大障碍。在匈牙利平原中,河流纵横交错,在首都布达佩斯附近形成一个“-|”状的河湾,布达佩斯正坐落在这个河湾的交叉点上,多瑙河由西向东流到布达佩斯,然后转而向南方流去,在河湾北边那个较短的支流是Gran运河,在布达佩斯东部,Tisza 河从匈牙利东部边境的喀尔巴阡山脉下向西南以几乎和多瑙河平行地流经整个匈牙利中部。而德军就是依托Tisza 河建立了防线。在布达佩斯东部和北边,地区多河流,在泥泞季节里,道路情况非常差,在Gran运河北部是Matra和Tatra山脉,地形狭窄不利于装甲部队的运用。(Mars注,大家将会看到,围绕着布达佩斯市区及其北部地区在45年1月间将会成为双方坦克部队的坟墓)。在多瑙河向南的河床周围,地形比较平坦,在河东西两边都有不少小河流入多瑙河中,在河西边还有一些湖泊,包括著名的Balaton湖和Velencei 湖,这些地形如果加以有效的利用,也可以对进攻一方坦克部队形成严重的阻碍。
  在1944年10月下旬,在匈牙利的苏军只有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还在南斯拉夫和德国“E”和“F”集团军群作战,彼得罗夫将军的第四乌克兰方面军在匈牙利北部的斯洛伐克边境上和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作战)。苏军的防线大部分是沿着Tisza 河由北往南延伸,只是在战线的南部,苏军的控制区域越过了Tisza 河向西直达多瑙河。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北部)是第40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2个军(第50和51军)共6个不满员的师大约40000~45000人,另外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第二和第六军)也归其指挥,第40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方面军的右翼安全,并和第四乌克兰方面军保持接触。第40集团军南边是第27集团军,下辖3个军(第103步兵军,第35近卫步兵军和第33步兵军),9个师共50000人,此外Pliev 和Gorshkov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就在该集团军后方休整,这里正是Debrecen战役后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在第27集团军南方是第53集团军共2个军(第49和第57军),8个师大约65000人。第27集团军的左翼是第7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包括3个步兵军(27、24和25近卫步兵军)共12个步兵师。此外罗马尼亚第一集团军的第四和第七军也归该集团军指挥。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第七近卫集团军后方休整。
  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左翼(南部)是第4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是唯一越过Tisza 河并抵达多瑙河的苏军部队,它下属3个步兵军(第106步兵军,第10近卫步兵军和第31近卫步兵军)。苏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理应在第46集团军左翼占领阵地,但其主力还不曾抵达。
  除此以外,马利诺夫斯基还新得到了第二近卫机械化军(1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四近卫机械化军(1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100辆T-34/85和T-34/76,26辆T-70和20辆自行火炮)和第23步兵军,不过到10月28日,只有第2近卫机械化军抵达了前线,其余2个军仍在路上。
  综合起来看,马利诺夫斯基总共有60万苏军(包括庞大的后勤部队)和大约8万罗马尼亚军队,从理论上来看,他有7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正如我在以前提到过的,其中一半正在后方休整,能够立刻投入战斗的只有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的3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已。不过对马利诺夫斯基有利的一点是他的情报部门很可能破译了德南方集团军群的军队密码,这使得他对对面德军的兵力部署有一点了解(这是著名的二战史学家David Glantz上校的观点,因为他发现马利诺夫斯基的每一次进攻都几乎是打在德军防线上的薄弱地段上。但无论是真是假,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苏联官方资料的证实)。
  在苏军的对面,德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部署如下,在其最左翼(北部)是德第8集团军的第17和29两个步兵军以及匈牙利第一集团军的第九步兵军,这些兵力面对着苏第40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的右翼部队。德第8集团军的南边是德第6集团军和匈牙利第3集团军,和北部德第8集团军相邻的是匈牙利第2军,在这个军南边是德国第72军,在这两个军后方是德国第3装甲军,这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装甲部队,包括德国第1、23、13装甲师和“FH”装甲掷弹兵师。另外匈牙利陆军中的骄傲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也在这个地区。这些德国部队面对着苏联第27集团军左翼部队和第53集团军。
  在德第72军左翼是德国第4装甲军(党卫军“警察”师和匈牙利第20步兵师)和一些独立部队面对着苏第7近卫集团军右翼的第27和24近卫步兵军。第4装甲军左翼是匈牙利第8军,这个军由北向南部署着匈牙利第8步兵师,第一轻骑兵师,第一装甲师和第10步兵师,在这个军后方部署着作为预备队的德国第24装甲师,装备着虎王的第503装甲营也附属在第24装甲师之内,使得这个装甲师的实力达到约1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匈牙利第8军的右翼依托着多瑙河,在河西岸则由匈牙利第二集团军防御。
  总得来说,德军在10月底的兵力为近40万人(25万德国人和15万匈牙利人),他们一共有大约35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从兵力对比看苏军占了1.7:1的优势,在装甲数量上从理论上看苏军有2:1的优势,但不幸的很从双方投入战场的装甲数量上看,双方的比例几乎为1:1。
  综合了战场上的形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制定了作战计划,从上一个战役以来,双方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战场北部,不错那里离布达佩斯比较近,但是那里道路情况不好,而且德国人将其主要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北方,苏军在那里很难达成突破。不过这样也好,既然德军的主力在北部,在南部主要由战斗力较差的匈牙利部队防御,那么马利诺夫斯基决定将他的突破口选在南部,不错那里离布达佩斯较远,但那里德军防御较弱,苏军比较容易达成突破,而且一旦在那里达成突破,苏军可以先向北进直指布达佩斯,然后向东席卷,就可以将大量德军包围起来。
  因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决定将攻击重点放在第46集团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的左翼上,为了保证达成突破,他决定将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以及第23步兵军全部用来加强第4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将突破由匈牙利第8军的防御,然后在德军能从北部调集援军前,一举突入德军防御纵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行进间攻占布达佩斯。这场战役的成功取决于攻击的突然性和第一打击的力度,进攻的苏军必须在第一时间击破守军的防线(主要是德国第24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装甲师的拦截),在北部德军做出反应前攻克布达佩斯。为此,马利诺夫斯基很注意保密措施,在北部的苏军仍奉命不断向当前德军施加压力,这个行动很成功,直到苏军攻势发起之时,德军对苏军在南部的兵力集结都毫无察觉。到10月28日马利诺夫斯基唯一要等待的就是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的抵达,为了加快其行进速度,马利诺夫斯基集中大量的卡车运送第23步兵军的步兵,但即使如此,这两个部队也无法在10月31日以前达到前线,所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将进攻发起日定为11月2日。现在马利诺夫斯基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看来一切准备工作都很顺利,除了静等进攻时间到来以外,他已经无事可做了。但他错了,斯大林在10月28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一切。
  10月28日,斯大林给马利诺夫斯基打电话了解战役准备情况,当马利诺夫斯基汇报完后,斯大林忽然告诉他,出于某种“政治上的原因”,最高统帅部决定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必须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29日发动攻势,并必须在2~3天内攻占布达佩斯。在听到这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命令后,马利诺夫斯基深感震惊,他争辩说,如果要他在第二天就发动攻势,那么他的许多准备工作将无法完成,并且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怎么办?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攻击前赶到前线!如果按他的计划,将攻势延后5天,他几乎可以保证在2~3天内攻克布达佩斯。但斯大林不为所动:你的建议也许在军事上很有道路,但政治形势要求你一天也不能耽搁,攻势必须在明天发动!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沮丧地表示服从命令,他修改了作战计划:第46集团军和第七近卫集团军的左翼将在29日早晨发起进攻,他的已经在第46集团军后方就位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将在当天中午投入战斗,预计在30日,该军将抵达距布达佩斯一半的位置上,他的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在31日抵达前线后,将不加任何停顿地在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左侧投入战斗,到11月1日,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将抵达距布达佩斯半途的位置上,到11月2日,该军将抵达布达佩斯南郊。然后11月3日这两个机械化军将向右旋转,从布达佩斯南郊以一个弧形行军占领该市的东部和北部,然后将攻占市区的任务交给紧跟上来的步兵。
  马利诺夫斯基看着这个计划,他感到毫无把握,他手中坦克本来就不足,现在当攻势即将开始时,剩余的坦克又有几乎一半无法投入战斗!他本来他预备一次投入战斗的3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确保能迅速突破德军防线,现在光靠第二近卫机械化军行吗?很可能苏军的装甲矛头无法迅速突破德军装甲部队的拦截,那时他最害怕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在北部的德军装甲部队主力很可能在苏军形成突破前就赶到,当第四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时,很可能已经太晚了!在以后的数十年间,马利诺夫斯基一直对斯大林的这次干涉他的指挥的行动耿耿于怀,他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斯大林为了某种莫明其妙的“政治原因”(有趣的是斯大林从未解释过这个所谓政治原因是什么)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他的作战计划的话,布达佩斯战役将不会3个多月之久,而会象他所计划的那样在一星期内就见结果。事实是否会这样?在研究战史时,我们经常发现当将军们有二个方案可以选择,而当其中之一失败时,他们往往会假设“假如”他们采纳另一个方案,就一定会成功。他们往往忘了那“另一个方案”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在这里马利诺夫斯基如果能同时投入2个机械化军,不错这会大大加强其打击力度,无疑成功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是否一定会成功呢?并不一定,因为这还要取决于当地德军防守的顽强程度和北部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的反应速度,事实上虽然德军并没有察觉到苏军的进攻企图,但Friessner 将军已经在担心他的左翼(南部)防线过于薄弱,当北部防线比较稳定以后,他已经命令第一和23装甲师做好南下的准备了,同时我们不应忘记苏军在装甲部队的数量上根本不占任何优势!

匈牙利战役(4)
    10月29日凌晨,紧随着一阵猛烈的炮击之后,苏第46集团军所属的第37近卫步兵军、第10近卫步兵军和第31近卫步兵军开始了他们的进攻。在进攻开始的时候,担任第一线防守任务的匈牙利第8军确实措手不及,苏军迅速突破了第一条防线,当天中午作为方面军机动部队的第2近卫机械化军奉命在第37近卫步兵军打开的缺口中进入德军纵深。在他们面前,匈牙利第8步兵师和第一轻骑兵师开始节节败退。但在第46集团军左翼,匈牙利第一装甲师和第十步兵师打得相当顽强,使得苏第46集团军左翼的第10和31近卫步兵军进展不大。
  当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Friessner 将军得知苏军进攻的消息时,他立刻意识到他的右翼(南部)防线是苏军的主攻方向,当时他手头的第一装甲师和第23装甲师已经做好南下的准备(这两个师的一些先头部队已经在南下途中),现在Friessner 将军命令这两个装甲师立刻全部南下。这两个装甲师中,第一装甲师一向号称德军“王牌中的王牌”,在9月间这个师刚刚在战线后方完成了整补,整个师的坦克数量上升到120辆“豹式”和四号坦克,经过10月份的战斗和机械故障,在这次战役前,第一装甲师完成战备的坦克数量为30辆“豹式”、14辆四号和10辆四号驱逐坦克,如果加上在后方维修的坦克,第一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当在80~90辆左右。以第一装甲师加上第23装甲师的实力,如果能在苏军突破整条南方防线以前赶到,德军显然有相当把握稳定那里的局势。
  在南部,作为德军保留在其右翼的机动预备队的第24装甲师在当天中午开始向前对着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突破的方向移动。在北部Friessner 继续在调兵遣将,“FH”装甲掷弹兵师和党卫军第8骑兵师也开始作南下的准备。对于苏军来说,他们第一天前进的速度不够快,时间已经在无可挽回的流逝了!
  30日早晨,德军第24装甲师和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几乎是迎头向撞,由于一方面苏军对德军反应之快意料不足,另一方面德军也对苏军第二机械化军在此地出现毫无所知,因而对于这次“碰撞”双方都很意外,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经过苦战,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37近卫步兵军终于突破了德第24装甲师的第一梯队的防线,但随即德军的抵抗越来越强,在这个地段上苏军的前进速度犹如爬行。而与此同时,南下的德第一和23装甲师越来越近了!
  对于这个情况,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丝毫不感到吃惊,事实上如果这次攻势能一帆风顺他才会感到惊讶呢!这时他等待已久的第23军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抵达前线,其主力预计在31日能够抵达。马利诺夫斯基在衡量了战场形势后得出了结论,显然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攻击已经不可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但它却的确吸引了德军的大量兵力。
  而这时在其左侧的第10近卫步兵军的攻势却得到了稳步发展,守军匈牙利第一装甲师已经表现出抵挡不住的迹象,于是他当即决定当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步兵军抵达后,立刻在行进间就将其投入到第10近卫步兵军的地段上,力争在最短时间中突破守军的防御,然后迅速向右旋转,直扑北方的布达佩斯。
  10月31日,在苏联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37近卫步兵军的地段上继续进行着激战,在这里德国第24装甲师的顽强防守使得苏军再次无法前进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德第一和23装甲师的前锋已经赶到了,而且“FH”装甲掷弹兵师和党卫军第8骑兵师也已经开始南下。
  到这一天傍晚的时候,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终于得到了攻势开始3天来第一个好消息,第10近卫步兵军终于完全突破了匈牙利守军的防线,匈牙利人开始向多瑙河东岸溃退,得知这个消息后,马利诺夫斯基一刻也没有犹豫,立刻下令刚刚抵达的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军进入第10近卫步兵军打开的突破口,同时,鉴于第二近卫机械化军无法突破其正面的德军防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命令该军借夜色的掩护,从其阵地上撤出来,然后向南运动,随着第四近卫机械化军的路径进入第10近卫步兵军的突破口。这个机动执行的相当漂亮(一个机械化军从战斗中撤出,后退,绕过己方部队,然后从另一个地点重新投入战斗,整个过程仅用了一个晚上!)。可惜的是对于苏军来说,这已经有些太晚了,因为德军的援军在同一晚上已经赶到了战场!
  11月1日,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以第14和15近卫机械化旅为第一梯队,第36近卫坦克旅和第3近卫机械化旅为第二梯队,开始向德军后方猛冲,匈牙利部队在苏军的压力下开始无秩序地向多瑙河西岸逃去,但苏军向北部布达佩斯的前进则很不顺利,德国第一和23装甲师已经在苏军前进方向上建立了稳固的防线,已经被“挤”在苏军突破口肩部的德第24装甲师在党卫军“警察”师的帮助下有效地阻止了苏第七近卫集团军左翼部队的前进,也就是说使得苏军的突破口无法扩大。同时南下的“FH”师和第8党卫军骑兵师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战场,除此以外德第13装甲师和党卫军第22骑兵师也在这天接到了南下增援的命令。
  11月2日和3日,苏军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在第23步兵军的支援下连续两天企图从南部突入布达佩斯市区,但他们的每一次进攻都被击退,到11月3日晚这两个机械化军还能作战的坦克数量都下降到了100辆左右(即在5天内损失了约100辆坦克)。而德军的防御每时每刻都在增强。至此已经很明显苏军这一次攻势已经无成功的希望,但也就在这时,马利诺夫斯基以他那名将所特有的敏锐的觉察力,发现德军已经把越来越的兵力集中在其右翼,于是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战线的北方,因为他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经过整补,战斗力已经开始恢复了。
匈牙利战役(5)
  当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11月2日发现他在南部第46集团军地段内的进攻已无成功的希望后,他立刻开始准备在第46集团军的北部发动另一个攻势,这时他得到了一些增援,首先他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已经基本恢复了战斗力,其次他新得到了实力约为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23坦克军,另外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在南斯拉夫的战役已经临近尾声,该方面军的第一支部队第57集团军(第75和64步兵军、第六近卫步兵军)在11月1日在第46集团军的左翼就位,并暂时归他指挥。马利诺夫斯基的计划很简单,他将Gorshkov骑兵-机械化集群(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七近卫机械化军)投入第27集团军的地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27集团军和其左翼的第53集团军将强渡Tisza 河,向西挺进,他希望这个进攻将吸引至少一部分德国装甲部队北上,同时第46集团军将继续向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同时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将秘密地从第一线撤出,然后北上进入第7近卫集团军的地段,在这里它们将和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第四和第六近卫骑兵军,第23坦克军)会合,在这里苏军将发动他们的的主攻,苏军将向西北方向突破当前德军的防线,然后从东部和东北部包围布达佩斯。这个攻势计划在1月10日发动,参加这次攻势的苏军坦克数量上升到约400辆,同时苏军最左翼的第57集团军也将发动一个攻势,强渡多瑙河,在河西岸占领桥头堡。
  正当苏军在加紧他们进攻的准备的时候,在南部的德军忽然向苏第46集团军发动了一次强大的反击,这次攻势一直持续到11月8日才结束,虽然苏军得以击退了德军的反击,但德军的这次攻势的确使得苏军的准备工作受到了干扰,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被迫将攻势发起日推延了一天。
  这时,苏军北部战线上的第27和53的攻势开始发挥作用,苏军成功地渡过了Tisza 河,并切入了德军第六和第八集团军的接合部,为了应付这个威胁,Friessner 将军于11月9日,也就是苏军发动攻势前2天,将第1和24装甲师调往北方,另外他手头所剩下的唯一机动部队——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也奉命在北部投入战斗。这样马利诺夫斯基成功地将相当一部分德国装甲部队从他选定的突破方向上引开了。
  11月11日,苏军第七近卫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军(第24、27和25近卫步兵军)忽然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他们的面前是德第四装甲军,包括了匈牙利第20和第五步兵师、党卫军“警察”师、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和德国国防军第46步兵师,在这些第一线的德军后方是作为预备队的德第13装甲师,显然守军的实力相当强劲,而且德“FH”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3装甲师就在南部不远的地方,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苏军的突破口。这使得苏军的进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久马利诺夫斯基不得不将他的坦克部队投入战场以支援步兵突破,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首先进入战斗,接着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以第23坦克军为先锋,第四和第六近卫骑兵军紧跟其后,也开始向德军防线猛攻。防守的德军打得相当出色,一直到11月15日,苏军才突破德军第一条防线,接着德军开始缓慢地向已经构筑好的第二条防线退去,沿途以一连串精彩的反击有效地迟滞了苏军前进的速度,(他们甚至没有命令第一和24装甲师南下增援!),苏军在这一地段上的攻势将持续14天,苏军仅仅向前推进了40公里。和前一次攻势一样,苏军虽然在布达佩斯方向上推进了一段距离,但他们仍然无法冲入市区。
  在其主攻方向,苏军进展甚微,但他们在其他地段上却有所得。在苏军最左翼,苏第57集团军于11月15日成功地渡过了多瑙河,在河西岸建立了两个小桥头堡。失望中的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察觉了这个战机。他觉得现在随着苏军越来越接近布达佩斯,这一地区的德军也越来越密集,如果他能在多瑙河那“-|”下面那一竖的地方强渡到河西岸,然后向北旋转,从河西向布达佩斯作一大迂回,这样他就有希望向大量在河东岸的德军装入口袋,当然现在他还不具备进行如此野心勃勃的计划的兵力,但他至少可以先开始做准备工作。于是在11月20日,他命令第46集团军右翼的第37近卫步兵军从前线撤出,并转移到集团军左翼,22日该军向占据多瑙河中Csepel小岛的匈牙利第一骑兵师发起了进攻,这次进攻非常顺利,在一天中苏军就攻占了这个小岛。这就为以后的行动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苏军在南部的进展很快引起了德军的关注,德国人做出的反应是让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南移以加强匈牙利第一集团军的防御,同时在南部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开始北移以加强和匈牙利人的联系。同时德军陆军总部开始考虑向匈牙利的德国守军提供增援兵力。
  这时在在苏军在其第七近卫集团军地段上的进攻几乎已经完全停顿了下来,显然在得到更多的兵力以前,苏军不可能攻克布达佩斯。

匈牙利战役(6)
    正当苏军在布达佩斯东北部的主要攻势逐渐陷于停顿时,在南部的第57集团军在多瑙河西岸建立的桥头堡逐渐站稳了脚跟,这无疑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当时获得的最好的消息。
  另外从11月20日起,他开始得到他所期待以久的增援兵力。最先抵达的是原属于第四乌克兰方面军第18集团军的第30近卫步兵军,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决定这个军将在下一个攻势中被使用在第七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另外随着南斯拉夫的战事逐渐平息,又有一个属于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集团军第四近卫集团军(辖第20和21近卫步兵军共6个师)也开始抵达前线,这些部队暂时也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元帅将在12月中旬接管这些位于南部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马利诺夫斯基命令第四近卫集团军插入到第46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之间,并把原属第46集团军的第31近卫步兵军划给第四近卫集团军。
  到11月25日,第四近卫集团军已经占据了它所负责的防线。
  11月26日,第四近卫集团军左翼的第20近卫步兵军和第57集团军右翼的第六近卫步兵军忽然从多瑙河桥头堡中冲出,然后向右旋转,开始向北进攻。在苏军面前的是属于匈牙利第二军的党卫军第31师、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和匈牙利第44步兵师,这些部队抵抗得相当顽强,但他们无法阻止苏军的猛攻,开始向后退去。一向对南部战场十分敏感的Friessner 将军于11月28日对这个威胁做出了反应,鉴于北部的战场形势开始稳定,他命令第一和23装甲师以及匈牙利第20步兵师立刻南下,阻止苏军继续向北前进。在苏军向北推进了40公里后,这些增援的部队终于使苏军的攻势再一次停顿了下来。
  从11月20日后,除了布达佩斯南部地区还处在激战中以外,其他地区暂时平静了下来。双方都在利用这段短暂的时间来重组部队。在苏军方面,马利诺夫斯基已经在准备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攻势。这时他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终于再一次可以参战。
  同时他也尽可能补充他的那几个独立坦克部队的损失,(比如第23坦克军奉命将它的坦克留给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后,撤到后方休整)。马利诺夫斯基的计划是这样的,对于呈 “—|”状的布达佩斯地区,布达佩斯正处于那“一横”和“一竖”交接的地方,苏军这次总攻的方向仍然在位于布达佩斯东北部的第七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在这个地段上,从北到南部署着第24、27、30和25近卫步兵军,在这几个军的后方部署着作为辅助部队的罗马尼亚第七和第四军。马利诺夫斯基将Pliev 将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第四和第六近卫骑兵军,以及拥有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四近卫机械化军)投入在第27近卫机械化军的地段,而克拉夫岑科将军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第五近卫坦克军和第九近卫机械化军)共3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有一半是美制谢尔曼坦克),将在第30近卫步兵军的地段投入战斗。在这里苏军计划于攻击开始后的第二天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投入由步兵打开的突破口,然后骑兵-机械化集群将转而向东北方攻击,以扩大突破口,并将那里的德军尽可能得赶到远处。而同时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先向西北方向前进,到它投入战斗的第3天,预计该集团军将抵达Gran运河(一横上面的那一竖),然后它将向左旋转从北部和东北部直接攻击布达佩斯,而第七近卫步兵军和附属它的罗马尼亚部队将从东面向布达佩斯攻击前进。在苏军的预定的突破地段上的德军只有2个师;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和新到的第357步兵师。不过德第13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0和12步兵师离突破口很近,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加入守军的行列。
  苏军的第二个攻击地点是在“一横”下面那“一竖”的中间部位,在这里苏第46集团军第37近卫步兵军的3个师和第23步兵军的2个师在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将从突破由德国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和少量匈牙利部队守卫的多瑙河西岸阵地,在扩大了在河西岸的阵地后,苏军将向北旋转从南部向布达佩斯前进,预计在攻势发起后第4天,第46集团军将和南下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合,从而形成对布达佩斯的内层包围圈。
  最后位于“一竖”最下端的苏第57集团军和第四近卫集团军将在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18坦克军(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从已经占领的阵地继续向北推进,并最终形成对布达佩斯的外层包围圈。这个攻势的发起日被定为12月5日,截至12月中旬为止,投入匈牙利的苏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苏军和罗马尼亚军队兵力为95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约800辆。
  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计划看,苏军的“胃口”很大,尤其是最南部第57集团军和第四近卫集团军的攻势一旦得手,德军失去的将不是仅仅是布达佩斯而已,而且部署在多瑙河西岸的全部德国和匈牙利部队都将陷入包围。那么苏军的计划是否有什么弱点呢?我认为首先是苏军的坦克数量上占的优势仍然不够大(我很快就会谈到德国的装甲部队实力),这使得马利诺夫斯基只能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起他的坦克部队主力,也就是在布达佩斯的东北部,即使在这里,他也不是没有问题,在布达佩斯东部和北部道路情况极差,地形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且在这里苏军已经很接近布达佩斯,这使得德军的防守十分紧密,各个阵地间的德军可以迅速互相支援,这使得苏军很难找到德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这就意味这这次攻势主要将是一场强攻。
  在南部的两个攻势,苏军的坦克实力不够充足,尤其是在最南端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上,苏军只投入了第18坦克军的100辆坦克,而他们面对着德军的坦克数量却接近于200辆!
  很难相信马利诺夫斯基能够对这里的攻势成功抱多大希望。在第46集团军的地段上,苏军在兵力和坦克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一旦他们向北旋转,将立刻面对“FH”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第8和22骑兵师以及匈牙利第一装甲师,这也将是一场苦战。我猜想当马利诺夫斯基在制定这个计划时一定曾暗暗想过“如果我有第一乌克兰方面军或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一半的坦克兵力!”可惜作为对苏军来说是次要战场的匈牙利,即使到1945年3月,苏军在此地投入兵力最多时,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坦克数量(大约1100辆)也只相当于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或第一乌克兰方面军一个方面军的一半!而且当在主战场上的苏军坦克部队已经装备了大量新式坦克时,在匈牙利的苏军坦克部队中还有相当数量美制或英制的坦克!我认为这是匈牙利战役拖得很久的原因所在。
  面对着即将发起攻击的苏军的Friessner 将军的德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的部署是这样的,第24装甲师和党卫军“警察”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仍然在北部面对着苏第53集团军,第13装甲师和“FH”装甲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装甲师在布达佩斯周围,第一和23装甲师在南部以防止苏第三乌克兰方面军部队的北上。相对来说,Friessner 将军更为担心苏军在南部的攻势,因为在北方地形对防守者有利,而且那里德军的防御体系十分完备,而且即使苏军仍能突破这里的德军防线,那么德军最多也不过是被逼着向后方退却而已,而一旦苏军在南部的部队形成突破,那么大量德军非常有可能陷入重围。鉴于希特勒对匈牙利重视,德国陆军总部开始向匈牙利投入新的兵力,11月中下旬时,德153和371步兵师首先抵达,接着12月初,就在苏军发起攻击的前夕,Friessner 得到了德第八装甲师(60辆坦克)。他立即将它投入在南部地段。至此为止,战场的主动权一直在苏军手中,基本上是苏军发动一次攻势,德军再做出反应。但现在Friessner 将军决心要做出转变,因为他得知第八装甲师不过是第一个到达的装甲部队,第三骑兵旅、第三和第六装甲师(各50~60辆坦克)和3个齐装满员装备着“黑豹”的装甲营(第六装甲团第一营,第11装甲团第一营和第13“李尔”装甲团第一营,共约140辆“黑豹”)也已经划归他指挥,一旦得到这些部队,Friessner 将军决定他将集中这些兵力对南部的苏军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以毁灭给他造成如此大威胁的苏军左翼部队。
  但这些部队最快也要在12月15~20日间才能抵达,这样这次攻势最快也要在12月20日以后发动,在这以前的几个星期内,Friessner 将军必须为时间而战。Friessner 将军感到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他缺乏步兵,自战役开始一个多月以来,他的步兵损失相当大,虽然他已将后勤人员投入战场,伤愈归队的人员加上按正常渠道得到的补充兵力,来尽量弥补步兵的损失,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得到的师单位的步兵只有上面提到的2个师而已,这个缺陷暂时无法得到弥补,因为德军在各个战线上都缺乏步兵!
  由于双方在战役开始前后,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这使得我很难找出双方真实的兵力,但大致上到12月中旬,德军的兵力大约是50万人(35万德军和15万匈牙利人),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炮约400辆(苏军的兵力见前文),苏军的兵力优势在人员和坦克上都接近于2:1,到12月下旬,德军的装甲数量将增加到600辆以上,而同时苏军的坦克兵力也会增加到约900辆。
  又一场激战即将来临!
匈牙利战役(7)
    12月5日凌晨,苏军全线进入了进攻位置(mars注:大家注意围绕着布达佩斯苏德双方已经激战了2个月,双方都已应该是精疲力竭了,我很惊讶为什么他们仍能保持如此高昂的斗志,是因为爱国心?责任感?对敌的仇恨?恐惧?还是各点兼而有之?)直到苏军攻势启动的最后一刻,德军情报部门都没能察觉到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正确位置,这使得在苏军的主攻方向上,德军的防守兵力仍是十分危险的薄弱。
    伴随着一阵猛烈的炮火,苏军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攻势开始了。第7近卫集团军迅速突破了由德国第357师和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的防线,到当天晚上,苏军所打开的突破口已经大到足以让整个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通过的程度,该集团军立刻以第5近卫坦克军在左第9近卫机械化军在右,迅速进入突破口向德军防守的纵深前进。第二天,12月6日上午,苏军的突破口进一步扩大,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当即下令Pliev将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第4近卫机械化军,第4和第6近卫骑兵军)在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右翼进入突破口,然后向东北方向扩张,以保护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右翼,并将德第8集团军尽可能远地赶离布达佩斯。苏军的这个攻势完全出乎Friessner将军意料之外,当时他正在前线视察部队,正好撞上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进攻,差点被俘。到12月6日晚上,苏军在北部的攻势进行得十分顺利,苏第7近卫集团军右翼的第24近卫步兵军继续向东扩展以进一步扩大突破口。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已经深入到德军防线后方,在他们身后紧跟着第27近卫步兵军,在第7近卫集团军左翼的第30和25近卫步兵军已经开始向左旋转,从东面向布达佩斯挺进。同一天晚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令将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兵分两路,第9近卫机械化军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而第5近卫坦克军则开始向左旋转,准备从东北方向直接冲击布达佩斯。这时,布达佩斯北部的德军也开始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并开始做出反应。当时在苏军攻击正面上的德第357师已经崩溃了,党卫军第18装甲掷弹兵师则被苏军“挤压”到苏军突破口的右侧,现在该师和党卫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奋力抵抗苏第24近卫军向东的进攻,以防止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同时第24装甲师(包括第503重装甲营)和第46步兵师奉命迅速南下,攻击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右翼。在布达佩斯城郊,德国第13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0,12步兵师迅速占据了阵地,这个行动证明十分及时,苏第5近卫坦克军刚刚完成旋转,就迎头撞上了占据良好防御工事的德国和匈牙利守军的顽强抵抗,苏军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在布达佩斯周围的道路情况很糟,苏军的坦克就象是陷入了无底的泥潭,立刻苏军的前进速度慢了下来。
    苏军在布达佩斯南部的攻势几乎在一开头就遇到了麻烦,5日凌晨,苏第46集团军第37近卫步兵军的部队从他们占据的多瑙河中间的小岛Csepel出发,准备强行在多瑙河西岸登陆,苏军的船只还来不及靠岸,就遭到早已在西岸占据阵地的德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密集火力的扫射,苏军损失惨重,那些登上河西岸的苏军在毫无遮蔽的地形下,被德军大肆屠杀,少量幸存者爬在地上,在德军的火力下,根本抬不起头来,整整一天,苏第37近卫步兵军仅仅在河西岸占据了几个立足点而已(记得“拯救大兵”吗。这里战斗的惨烈,当不在诺曼底的奥马哈滩头之下)。第二天苏军在多瑙河东岸集中炮火轰击西岸德军的阵地,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在河西岸的苏军开始艰难地扩大他们的地盘,守军德第271国民掷弹兵师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每一个阵地都经过反复争夺,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苏军终于逐渐扩大了在河西岸的桥头堡,越来越多的属于第37近卫步兵军的部队得以登上多瑙河西岸,同时包括大炮在内的重武器也开始运过河去,但苏军在河西岸的地盘仍没有大到足以让苏军投入第2近卫机械化军的程度,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明智地决定暂时不将第2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因为在背靠大河,如此狭小的地盘上投入坦克部队只会给德国人提供良好的靶子。在如此勇敢地战斗了3天后,第271国民掷弹兵师终于有些抵挡不住了,他们开始向上级要求援助。这时在战线最南端,苏第4近卫集团军在第18坦克军的约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开始向北进攻,这个攻势从一开始就毫无成功的希望。在他们面前德军部署了强大的装甲兵力,包括第1,8,23装甲师,党卫军第13和31师以及包括匈牙利第44师在内的一些匈牙利部队,在苏军开始进攻时,德国第8装甲师有约60辆坦克,我手头没有第1和第23装甲师当时的兵力数据,但我知道到12月20日,德国第1装甲师的实力为30辆“黑豹”,12辆IV号坦克,20辆IV号驱逐坦克,另外有15辆“黑豹”在进行短期维修。同一时间第23装甲师“至少”有25辆“黑豹”和10辆IV号坦克。所以我很有把握地估计在12月5日,苏第4近卫集团军面前的德军至少拥有200辆以上的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炮。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苏第4近卫集团军只前进了很短距离就被迫停止了前进。而当德军稳定了这里的局面后,德第8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骑兵师于12月7日北上进入第271国民掷弹兵师后方,这些兵力立刻有效地阻止了苏第46集团军的前进。至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得不承认他在南部的攻势失败了,他立刻开始为下一步攻势作准备,他命令第37近卫步兵军尽量扩大它在多瑙河西岸的桥头堡,经过近10天激烈战斗后,这个桥头堡终于扩大到能够使得苏第46集团军将第10近卫步兵军也送到河西岸。
    在布达佩斯北部,苏军的攻势则比较顺利,从12月7日起,德第24装甲师和第46步兵师开始猛烈攻击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右翼,但德军的攻击只能迟滞却无法阻止苏军的前进,12月9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发现第5近卫坦克军无法立刻突入布达佩斯市区,他开始调整他的部队。作为第7近卫集团军二线部队的罗马尼亚第7军奉命向前运动,处于第7近卫集团军最左翼的第25近卫步兵军将阵地交给罗马尼亚第7军(一般来说,罗马尼亚军队士气不高,但这次他们的任务是进攻他们的宿敌匈牙利人的首都,所以他们打得兴高采烈),然后从后方绕过他们右翼的第30近卫步兵军,以接替第5近卫坦克军的阵地,后者在脱离后,立刻加入第9近卫机械化军的行列,一起向西北方向前进,(这个机动在1天里完成!)。这时在他们面前的德军是党卫军“Dirlewanger”旅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这个师是匈牙利最好的一个师,全副德式装备,当时的实力约为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党卫军“Dirlewanger”旅照战后德国老兵们的回忆是由一些“罪犯,人渣和犯了军法的党卫军军人”组成的,这个旅以它的残暴而著称,在44年8月这个旅参加了镇压波兰华沙起义的战斗,事后华沙被夷为平地,高达20万波兰平民被屠杀。在来到匈牙利后,这个旅还得到了额外一个营的补充,很古怪的这个营是由集中营中表示悔过的前德国共产党员和左翼分子组成的,有人因此叫它“共产主义营”,这个旅的旅长Dirlewanger为人十分古怪,他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喝得醉醺醺的,即使在参加军事会议时,他的肩上也站着他的宠物:一只猴子!现在这个在屠杀平民时表现得如此英勇的部队,在苏军正规部队的攻击下,几乎是一触即溃,那个“共产主义营”更是几乎一枪未放就投降了。同时匈牙利第2装甲师则进行了激烈地抵抗,但他们最终被兵力占优势的苏军压倒,12月13日,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抵达了Gron 运河(mars注那“-|”上面的那一竖),至此布达佩斯在东,北和南三个方向上被围,只有西面还保持畅通。
    到12月15日,苏军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攻势告一段落,在这次攻势中,苏军进一步接近了他们的目标,但没能实行合围布达佩斯的企图。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开始准备于12月20日发动对布达佩斯的第四次攻势,在两次攻势之间的短暂空隙里,马里诺夫斯基元帅抓紧时间调整部署,他命令第7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和第53集团军的第49军接替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防线,后者向西南前进,将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替换下来,该集团军在下一个攻势中将继续担任主角。
    同时Friessner将军面临着越来越危险的局势,他的问题是希特勒不可能下令放弃布达佩斯,并且希特勒的这个决定是有充足的理由,因为一旦失去布达佩斯地区,整个匈牙利也将不保,而一旦失去匈牙利的油田,德国将失去最后一个石油来源!他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他期待已久的援兵;第1骑兵旅,第3和第6装甲师,3个“黑豹”装甲营从12月15日开始陆续抵达前线,终于Friessner将军有了发动反击的力量。

匈牙利战役(8)
    随着包括第3和第6装甲师在内的增援部队的到来,Friessner将军立刻抓紧一切时间来准备进行反击来摧毁给他很大威胁的苏军左翼,但准备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激战,德军在一线的物资储备消耗很大,这使得大量发动进攻所需要的物资都必须从德国运来,运输这些物资再加上大量增援部队,使得德国铁路交通系统压力很大,运输的压力加上苏联空军对德军后方的轰炸使得德军进攻的准备工作比预料的长,Friessner将军不得不把这次攻势推迟到12月下旬。正当德军正在加紧进攻准备时,由于对德军装甲部队使用的不同意见,Friessner将军和陆军总部参谋总长古德里安将军之间爆发了一场
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将对战役结局有重大影响。
    在叙述他们的争论前,我想略微详细地再描述一下布达佩斯周围的地形(有不少朋友对我的文章缺乏地图多有报怨,由于我没有Scanner,我只能画一个草图):

│Gran 运河
多瑙河 │
──────
: ------ |
布达佩斯| 苏军对布达佩斯的三面包围
┃ |
┃ ---------


┃多瑙河
─┃
苏军桥头堡┃ ┃
┃ ┃

┃ ┃
     这个图并不完全准确,如Gran运河应该是倾斜向西北方向。在苏军的上一次攻势中,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曾一度到达Gran运河,在12月15日,Friessner将军命令大约二分之一的第8装甲师北上渡过多瑙河,该师和德国第357步兵师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一起迫使苏军略为后退,在多瑙河北部,如果你将多瑙河下面那一竖向上延伸,大致就是双方的接触线。另外注意苏军对布达佩斯的三面包围和布达佩斯南部苏军占据的桥头堡。很显然在苏军下一次进攻中,德军的防线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威胁:在多瑙河北岸,苏军会冲向Gran运河,然后南下渡过多瑙河,切断布达佩斯西方的通道。同时,在布达佩斯南方的苏军也会从其占据的桥头堡中冲出,向北席卷,同样可以从西部包围布达佩斯,当然苏军很有可能同时采用这两个方法,这本来就是一个理想的钳形攻势。
     对于苏军可能采用的进攻途经,Friessner将军和古德里安将军并无多少分歧,他们意见的不同点在于应该将防御重点放在北部还是南部,Friessner将军认为应该集中力量于南部,先击溃苏军的左翼,与此同时北部的德军将死守当前的防线,直到南部德军主力成功地消灭苏军左翼部队为止,无疑这个方案会削弱北部德军兵力,但Friessner将军认为,如果他把兵力平均部署在防线的各个部分,只会造成处处薄弱,何况北部道路情况很差,这是对苏联坦克部队的一个重大障碍,在这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帮助下,在北部较少的守军是能够将苏军阻挡足够长的时间的。
     与此相反,古德里安将军认为Friessner将军对他在南部的进攻的成功抱了太大的希望,他很怀疑南部的德军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击溃苏军整个左翼部队。另外他指出德军集结速度过慢,同时各种迹象表明苏军的进攻准备即将完成,德军能否在苏军进攻开始前完成攻击准备?他很表示怀疑。对于北部地区防御,古德里安将军一直认为Friessner将军对此关注不够,现在在苏军和Gran运河之间只有那二分之一的德国第8装甲师比较可靠,德第357师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都已经在战斗中遭到重创,光靠这些兵力能抵达苏军的攻势吗?很可能德军在南方的攻势无法迅速取得胜利,而北方的防线就已经崩溃了!所以古德里安将军倾向于将第3和第6装甲师,以及附属的那3个装甲营用于北部防线。
     Friessner将军很不同意古德里安的方案,认为这样将失去德军唯一获胜的机会,并且北部道路情况很差,将这些装甲部队调到北部,将会使其毫无作为!
     经过几天的争论后,12月18日Friessner将军被召到位于Zossen的德国陆军总部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古德里安通知了他陆军总部的决定,第3和第6装甲师的坦克,突击火炮和工兵部队及其附属的3个装甲营将留在南部,其他装甲步兵,摩托化步兵和师属炮兵部队将北上,渡过多瑙河加入北部防御阵地。这个决定使得Friessner将军深感震惊!在战后他曾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甚至不能相信我的耳朵,著名的装甲战大师古德里安会下这样的命令!”虽然Friessner将军对这个计划表示了强烈不满,但不幸的是相对于古德里安来说,他的“份量”未免太轻。Friessner将军只能接受了这个命令,第二天12月19日,第3和第6装甲
师的部队开始北上。
     即使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这个命令都是灾难性的,首先北上的第3和第6装甲师的步兵们在缺乏坦克和突击火炮的支援的情况下,能发挥多大作用?而留在南部的装甲部队在被剥夺了支援的步兵后,作战能力也同样大为下降,另外,由于第3和第6装甲师的整个通讯系统都已经北上,这使得那些还没完成集结的装甲部队的通讯成了一团糟,当然德军可以把这些装甲部队附属到也在南部的第1和23装甲师,但在苏军发动攻击前一两天要完成这些转换根本是不可能的,并且无可避免地在德军的指挥系统中造成了混乱。 以古德里安的能力竟然看不到这点,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显然这不是希特勒的主意,因为在古德里安战后的那本对希特勒多有批评的回忆录中,对这个命令是只字未提!
     正当德军对如何进行防御举棋不定时,苏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他们的进攻准备,苏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正对着布达佩斯,苏第7近卫集团军以(由北向南)第30近卫步兵军,罗马尼亚第7军和独立第18近卫步兵军形成对该城的三面包围,在布达佩斯北部,苏军已经深深切入了德国第6和第8集团军之间,苏军以第53集团军的第57,49步兵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占据了面向北部的防线,防御德国第8轻步兵师,第76师,党卫军“警察”师,第46师和第24装甲师。在苏军突出部中间,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以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左,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右,其后紧跟着第27和25近卫步兵军,苏军的计划是以Pliev集群向东北攻击,进一步扩大突破口,而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向西直扑Gran运河,然后向南旋转,向布达佩斯西部进军。在苏军攻击方向上的德军部队是第3,6,8装甲师各一部,德第357步兵师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
     苏军的另一攻击地点是在布达佩斯南部苏军建立的桥头堡,经过10余天的战斗,这个桥头堡已经大大扩大了,苏军已经把3个步兵军运过河去(第23步兵军,第37和第10近卫步兵军),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及其秘密地将第2近卫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也送到了西岸,这两个军得到了优先的补充,在攻击前各拥有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德军对苏军机械化部队在多瑙河西岸出现几乎一无所知),在这里,一旦苏联步兵部队达成了突破,第2近卫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将迅速进入突破口,然后第2近卫机械化军将迅速向右旋转,在最短时间内封闭布达佩斯的西部,以形成内层包围圈。同时第18坦克军将北上和南下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师,并形成外层包围圈。在苏军攻击正面的德军部队从北到南是第271国民掷弹兵师,第8装甲师一部,匈牙利第23步兵师和匈牙利第1骑兵师。
     最后,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南部,托尔布欣元帅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也在准备他的攻势,这个攻势集中放在方面军右翼紧靠着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托尔布欣元帅将攻击主力(第31和第21近卫军,第135军)放在集团军右翼,将集团军大部分的地段交给第21近卫步兵军防御,在苏军一线步兵的后方,托尔布欣元帅部署着新从最高统帅得到的增援部队第7近卫机械化军(约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68步兵军。(mars注:似乎双方逐次增兵是这次战役的一个特点)。托尔布欣元帅计划向西北方向进攻,以扩大突破口,并保护第46集团军的左翼。在这里苏军面对着德军第1,23装甲师,第3和第6装甲师的装甲部队,和匈牙利第20步兵师,约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参加这次攻势双方装甲部队实力分别为900-1000辆苏联坦克和自行火炮和600-700辆德国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在装甲部队实力上,苏军占了1.5:1的优势。
匈牙利战役(9)
  12月20日上午,苏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德军防线,在多瑙河北岸,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炮火掩护下,直接冲击德第357师的防线,本来已经遭到很大损失的德国357师根本无法抵挡苏军的猛攻,当天其防线就被突破,到20日晚上时,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抵达距Gron运河的半途。同时在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右翼的Pliev 骑兵-机械化集群紧随着苏军的装甲矛头之后,向东北方向猛攻,使得德党卫军第18师和第24装甲师无法威胁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右翼。在北方对德国人来说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德第八装甲师的北方战斗群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仍能守住他们的阵地,使得苏军的突破口不至于太大。
  在南部战线,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所得甚微,在苏第46集团军的地段上,德第八装甲师南部战斗群和匈牙利第一骑兵师,在匈牙利第22步兵师的支援下,基本挡住了苏第37和第10近卫步兵军的攻势,苏军虽然占领了一些守军的阵地,但还没能达成突破。同样在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经过一天的激战,苏第31和21近卫步兵军也无法突破德第23装甲师的防线。
  12月21日,苏军攻势的第二天,对于德国人来说,局势开始急转直下。在多瑙河北岸,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沿途击破了德第357师和一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德国战斗群的拦截,抵达了Gron运河东岸,在其后方,Pliev 集群的攻势使得突破口进一步扩大。而德第八装甲师北部战斗群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在苏第七近卫集团军第27和25近卫步兵军的攻击下,也开始退却。
  当天晚上,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基本肃清了Gron运河东岸的守军,接着其所属第五近卫坦克军和第九近卫机械化军各派出了一个旅为前锋部队,开始沿着Gron运河东岸向南急进。同一天,德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在多瑙河北岸集结完毕,准备拦截南下的苏军。
  在南部,苏第46集团军的地段内,苏第37近卫步兵军率先在德第八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骑兵师的结合部打开了一个缺口,集团军的机动部队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立刻进入了这个不大的突破口,第18坦克军紧随其后,在这个地段上忽然出现这么多苏联坦克部队大出德军意料,这给德国守军带来了不小混乱。
  在苏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苏第31近卫步兵军也突破了德第23装甲师的防线,苏第七近卫机械化军也开始从这个缺口进入德军后方。
  12月22日,沿Gron运河南下的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前锋部队迎头撞上了德第三和第六装甲师,在随后的激战中,德军企图切断苏军的前锋部队,但没能成功,但在22日和23日两天中,德军确实挡住了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南下的势头。
  德军的危机在南部爆发了,苏第46集团军于22日彻底完成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德军一切封闭这个突破口的企图都失败了,苏军的机动部队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全部进入了德军后方。在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由于德军正在组织计划中对苏军左翼的反攻,加上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在最后一刻奉命北上,在这里德军的通讯组织系统正处在最混乱的情况下,这使得德军虽然在这个区域中其坦克数量是苏军的2倍,却无法及时对苏军的突破做出反应,结果苏第七近卫机械化军在进入德军防线后方后,有一度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大肆破坏德军的后勤和通讯设施,幸亏有一支德军增援部队第四骑兵旅刚刚抵达,他们一下火车就被命令立刻投入战斗,这才使得德军整个后方免于崩溃。
  12月23日,在苏第46集团军前方的德军已经开始崩溃,苏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开始向右旋转,准备封闭布达佩斯西部德军唯一的退路,而第18坦克军则开始向东北方多瑙河方向急进!
  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地段上,第七近卫机械化军继续向西北方向进攻,以进一步扩大突破口,并保护第46集团军的左翼,在这里该军遭到了德第一、三、六和23装甲师的多次反击,虽然德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由于这些反击组织得很差,每一次反击只有一小部分德军和苏军接触,结果德军虽然在随后的3天中能延缓苏军的前进速度,但竟然无法阻止苏第七近卫机械化军的前进!
  12月24日,在北部,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主力赶到了,这个压力使得德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德军的防线立刻被突破,苏军的这个成功使得德国在多瑙河北岸的守军(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步兵部队,第八装甲师的北部战斗群,第357师,第13装甲师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一些零星德国和匈牙利部队)陷入被切断包围的威胁,从25日起,这些德军开始艰难地向西突围,在遭到惨重损失并几乎丢弃了大量重武器后,德军于27日,退到了Gron运河西岸。26日,苏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抵达了多瑙河北岸。
  在南部,第46集团军地段上,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攻势十分顺利,该军一路向布达佩斯西部猛冲,第37和第10近卫步兵军紧随其后,12月25日,苏军完全切断了布达佩斯向西的通道,苏军对布达佩斯的内层包围圈形成了。同时第18坦克军继续向多瑙河前进,德第271国民掷弹兵师无法阻止它。在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第七近卫机械化军继续陷入苦战,进展缓慢,苏军的反应是将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68军投入战斗,该两个军和第31和20近卫步兵军向东北方前进,紧随着第18坦克军之后,只留下第135军继续支援第7近卫机械化军向西北方的攻势。当德军发现第18坦克军队其防线造成的威胁后,德军以第三和第六装甲师的装甲部队(包括那3个“豹式”装甲营)从25日起,猛烈攻击第18坦克军暴露的左翼,虽然德军的攻击给第18坦克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该军的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攻势结束后还能运作的只剩下90辆)但德军无法阻止苏军的前进,26日,第18坦克军抵达多瑙河南岸,和南下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会师,这样苏军对布达佩斯的外层包围圈也形成了。在随后两天中,第46集团军的步兵部队在第二近卫机械化军的支援下,试图从布达佩斯西部冲入市区,但德党卫军第八骑兵师击退了这些攻击,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意识到他无法迅速夺取布达佩斯,于是他下令第46集团军略微后退,以重组部队。(Mars注,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指挥风格)。
  布达佩斯城被围后,希特勒立刻下令该城将成为堡垒并坚守到最后,为了统一指挥,被围的德军由党卫军第九山地军军长Karl von Wildenbruch将军指挥(很奇怪的番号,因为这个军的所属部队中并没有山地部队),这些部队包括“FH”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第八和22骑兵师全部、第13装甲师主力(该师有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在包围圈外)、第271国民掷弹兵师一部(约2个营)、一个党卫军保安警察组成的独立团。匈牙利部队包括匈牙利第一装甲师、第10和12步兵师全部,以及第一骑兵师的一部,此外还包括负责保卫布达佩斯的一些独立炮兵部队和高炮部队,以及几个匈牙利禁卫营。至于被围德军兵力,苏联提供的18万人的数字显然过高,而德国人提供的7万人的数字(33000德军和37000匈牙利部队)又有些过低,要知道当一个多月后,德军突围时仍有45000人。所以我想加上匈牙利法西斯“箭十字党”民兵,守军兵力也许会在9万到10万之间。(“箭十字党”民兵部队是匈牙利法西斯党徒,以武装党卫军为样板建立的,当时这些部队装备很好,但没有战斗经验,在围城中这些民兵以他们的勇敢和残忍著称,在战斗间隙中,他们的“消磨时间”的方式是前往犹太人聚居区,屠杀犹太人!),在武器装备方面,“FH”师和第13装甲师大约共有50辆“豹式”和四号坦克,匈牙利第一装甲师有约20辆坦克(包括德制三号和四号坦克以及匈牙利自制的轻型坦克),另外守军至少有40辆突击火炮,担任布达佩斯防空任务的独立高炮部队也可以提供40门以上的88毫米高射炮。守军的弹药和食品储备也很充分。在士气方面,德军仍坚信可以很快得到援救,所以他们的士气十分高昂,对于匈牙利人来说,由于背后就是他们的首都,这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在这次围城战中,匈牙利人将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顽强,尤其是由东部战场老兵们组成的第10步兵师表现得尤为出色。对苏军来说,布达佩斯将是一个“硬核桃”。
  希特勒很快对布达佩斯的被围做出了反应,他首先解除了令他失望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Friessner 将军的职务,德第六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也同时去职。德第八集团军司令Wohler将军接任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而德军中著名的勇将赫尔曼·巴尔克将军则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在下一阶段作战中,巴尔克将军将负责指挥匈牙利中部的全部德国和匈牙利部队,他将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的主要对手。为了解救布达佩斯的守军,希特勒迅速向匈牙利投入了Gille 将军的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党卫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国防军第96步兵师,加上配属给“维京”师的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9装甲营、党卫军第四装甲军拥有27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又一场激战即将来临!

匈牙利战役(10)
  当德军在布达佩斯的形势日益恶化的时候,在柏林围绕着是否应该继续在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的问题,希特勒和以古德里安将军为首的陆军总部之间展开了一场争论,以古德里安的观点,显而易见,即将到来的苏军的总攻方向必然是在波兰,因而为了挽救危局,每一个能抽调出来的师都应该被派往那里,因而他即反对继续将兵力投入匈牙利,也反对西线的突出部之役,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浪费兵力!而希特勒虽然对苏军的总攻方向并没有不同意见,但对如何使用德军最后的预备队却看法不同。而希特勒的决定也将给德国带来致命的后果,但为什么希特勒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仅仅以“愚蠢”来解释未免过于简单了,在我看来到1945年,希特勒对战争的胜利已经不抱希望,他把希望放在尽量把战争拖下去,以等待苏联和西方国家的联盟出现裂痕。到1945年,德国已经处在苏联和英美的东西两方攻势的夹缝中,固然波兰很重要,但如果他把兵力都放在波兰,那么西线怎么办?如果不保住匈牙利的最后一块油田,德国如何继续战争?在当时如果说德国还有任何优势的话,那就是她处于内线作战的局面,而希特勒很有根据地肯定由于冬季气候的影响,苏军在波兰的攻势不可能在一月底或二月初前开始,(这一点是正确的,按计划苏军的总攻本来定于1月下旬,只是由于为了帮助在突出部之役中陷入险境的盟军,才提前到1月12日,这个临时改变使得苏军前线将领们怨声载道,详见我的《维斯图拉战役》),因而在此前德国人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他能在这段时间中能有效地使用他的预备兵力,首先打击较弱的敌人,如果他在西线取胜,那至少在几个月中他在西方将不再受到英美军队的威胁,同样在匈牙利的战斗使得希特勒相信苏军在那里所占的优势不大(这点十分正确),如果他趁苏军因久战而虚弱的时候,在那里投入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他不但可以保住匈牙利油田,而且可以重创苏军,这样也许在波兰前线的苏军将不得不抽调兵力去援救他们在匈牙利的战友,而如果德军的行动迅速的话,在苏军发动总攻前,他仍有充份时间将他的预备队和那些其他战线上因取胜而解放出来的部队调到波兰,而这些部队将远较以前的强大!是的,这样做有些冒险,但有什么不呢?他还能失去什么?如果象古德里安所建议的那样部署部队那么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延缓一点全线崩溃的时间而已!希特勒所唯一没有预料到的也许只是现在即使是他最好的军队也已经无法击败他眼中的“较弱”的敌人了!
  虽然希特勒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绝望的古德里安在1944年12月24日的会议上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在会议上,他向希特勒提供了一份由能干的盖伦将军提供的波兰前线苏德双方实力的对比,报告中称在即将到来的苏军攻势中,苏军将在“兵力上占11:1的优势,坦克上占7:1的优势,大炮上占20:1的优势”,如果古德里安将军希望以这份报告说服希特勒的话,那么它的效果恰恰相反,希特勒是暴跳如雷!希特勒的暴怒并非是没有理由的,他很清楚德军在波兰前线的兵力,一共大约56万人,这个数字乘以11是多少?骗人也不是这样骗法的呀!(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古德里安会相信这个数字,并且把它收入他战后的回忆录中,难道他真的相信苏军在波兰集结了多达6百万军队?苏军在人员和坦克上的优势的真实数字是4:1和5.5:1,我不清楚双方在火炮方面的差异),希特勒不但更坚定了他向匈牙利增兵的决心,而且从此和古德里安的关系每况愈下。
  当奉命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的巴尔克将军抵达前线时,他发现前线的局势是“一团糟”,许多部队经过长期激烈的战斗损失很大,从军事上看这些部队所需要的是休整而不是战斗。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虽然遭到挫败,德军的士气仍然很高,这也许可以从德国军官们对士兵所作动员中找到答案:“士兵们,我们背后就是维也纳!我们要在这里保卫她!”
  在即将到来的德军攻势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显然是新到的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包括精锐的党卫军“骷髅”和“维京”装甲师,以及国防军第96步兵师(这个师被认为是二流部队,但我们即将看到它在匈牙利将表现得相当优秀),巴尔克将军一向和党卫军的关系处得不好,作为一个传统的普鲁士军官,他瞧不起那些“革命化”的军人,而且他从不掩饰他的看法。
  即使是对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军长Gille 将军那样身经百战的党卫军军官,而这里由于巴尔克将军十分信任的参谋长Hans Gaedcke将军和Gille 将军的私仇使得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张(双方对结仇的经过说法各有不同,Gaedcke将军声称是某次Gille 将军拒绝将车辆借给某个准备撤退的国防军部队,使其遭到严重损失,而照Gille将军的说法则是在某次突围中,Gaeduck将军抛弃了他的部队,临阵脱逃,Gille将军向上级举报了这个行为,但在巴尔克的影响下,最终不了了之,当Gaeduck知道是Gille 告发了他以后,两人从此结仇)。
  虽然双方的关系很僵,但他们毕竟是职业军人,还不至于因此而影响他们在战斗中的合作。
  当时让巴尔克将军最头痛的是他缺乏步兵,他手头的各个步兵师在战斗中损失很大,虽然各个师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一些补充,但并不足以完全弥补在战斗中的损失,为此巴尔克将军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他将匈牙利步兵部队拆散,以团或营为单位补入德军部队中,(事实上他的前任Freter-Pico 将军已经开始采用这个办法了),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部队,他派遣了一些德军下级军官(有时是资深士官)以“联络员”的身份进驻匈牙利部队,并以“提建议”的方式指挥他们。其次他一再向陆军总部要求更多的步兵部队,在这方面他只得到了部分的满足:第711国民掷弹兵师和第153后备师将在1月上旬抵达匈牙利,这两个师也许将赶不上德军的攻势,但他们可以被用以扩大战果。
  就这样,经过超人的努力,巴尔克将军做到了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使得刚刚遭到挫败的德军做好了反攻的准备工作。
  在描述巴尔克的反攻计划前,我先说一下苏军的部署。在达成对布达佩斯的包围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首先下令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撤到后方休整。在对布达佩斯的围困上,在该市的东半部(佩斯),从北到南苏军部署了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30近卫步兵军,罗马尼亚第七步兵军和独立第18近卫步兵军,在其后方是刚刚完成整补的第23坦克军,在西半部(布达)担负包围任务的是第46集团军的第10近卫步兵军,第37近卫步兵军和第23步兵军,第二近卫机械化军(11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部署在这三个军的后方(很奇怪的部署,围攻布达佩斯的部队分属两个不同的集团军,没有统一指挥,大家不妨猜一下为什么?)在多瑙河北岸,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7和25近卫集团军隔着Gron运河和德军对峙。在多瑙河南岸苏军外层包围圈上是属于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第四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暂时归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在最北面是第31近卫步兵军,这个军以第四近卫步兵师面向北部,隔多瑙河和德军对峙,在该师的南部分别是第80和34近卫步兵师,面向西方,在这个军后方是拥有90辆坦克的第18坦克军,该军以一个旅(约30辆坦克)部署在步兵防线之后,其主力在大约20公里以外的后方。在第31近卫步兵军南部分别是第68军(第223、52和93师),第20近卫步兵军(第40近卫师、第七和第五近卫伞兵师),第135步兵军(第84和252师)和第21近卫步兵军(第69和62近卫师、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由于长期激战和补充不及时,苏军步兵师的兵力为大约4千人。在坦克部队方面,马利诺夫斯基将第七近卫机械化军部署在第20近卫步兵军的左翼,将第五近卫骑兵军和新到的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分别部署在第135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的后方,显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认为德军的攻势将和以前一样,指向苏军南部防线。从种种迹象来看马利诺夫斯基并没有预料到德军会这么快就完成进攻准备,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对布达佩斯的围攻上,12月28日,他曾经派遣两个军官前往布达佩斯向守军递交最后通牒,要求守军投降,但德军不但没有接受这个通牒,而且处决了这两个军使(战后德国人对这个违反军人传统的暴行提出了许多解释,有些解释十分可笑,比如宣称这两个苏联军官是间谍,当他们进入德军防线后,立即向苏联炮兵发出信号,炮击德军目标,因而被愤怒的德国士兵打死)。
  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预期相反,巴尔克将军决定将他的主攻方向方在北部,他将党卫军“骷髅”和“维京”师,并加强了第八装甲师的一部和第271国民掷弹兵师作为攻击的主力,当第711国民掷弹兵师抵达后,也将加强到这个方向,这些兵力将在北方以多瑙河为界集中攻击苏军第31近卫步兵军的第80和34近卫步兵师8000人守卫的阵地,同时第96师12000人并得到匈牙利第二装甲师的支援,将在攻势的第二天从多瑙河北岸强渡攻击苏军第31近卫步兵军第四近卫步兵师4000人防守的多瑙河南岸的阵地。在德军主攻部队的南边,巴尔克部署了第六装甲师(大约60~7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匈牙利第一骑兵师和几个德国独立战斗群,他们将攻打苏第68军最北边的第223师(4000人)的防线,这样在攻势的第一天中,在德军的突破方向上德军占有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尤其在坦克数量上德军更几乎占了4:1的绝对优势(大约是350:90),但德军的面临的问题是在整个匈牙利战场上,苏军的兵力仍比德军强,除非在苏军能够调集足够兵力于德军主攻方向前,击溃当面的苏军防线,德军的攻势仍没有成功的可能,于是为了迷惑苏军,巴尔克将军在苏军预料德军最可能发动进攻的地段(第135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的防线上)由第一和23装甲师同时发动一场佯攻,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的拖住苏军坦克部队主力,在这两个攻击矛头之间,巴尔克部署了第四骑兵旅和第三装甲师,以随时策应这两个攻势。在多瑙河以北,Gron运河西岸,巴尔克将军部署了第357师,第八、六和三装甲师各一部和匈牙利“Szt Laszlo”师,以保护德军左翼。在这次攻击前,巴尔克将军成功地在攻击方向和时间上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次攻势发起时间被定于1945年1月1日。
匈牙利战役(11)
 1945年1月1日凌晨,德军对布达佩斯的反攻开始了。在战线的北段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德军的兵力部署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个对手在长期较量后,双方的战术往往有雷同的地方。
  在这里为了保证达成突破,巴尔克将军将整个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在北,“维京”师在南)和第271国民掷弹兵师(也许只剩下相当于1个团的兵力)全部集中在非常狭窄的一个地段上,而德国炮兵也集中力量向这个地段猛烈轰击,顿时整条苏军的防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防守这个地段的是苏第四近卫集团军第31近卫军第80近卫步兵师的4000名苏联近卫军军人,我面前有一张1月1日的战场形势图,我无法掩饰我的惊讶的心情,因为直到1日夜晚,虽然第80近卫师的防线开始向后弯曲,但仍然没有破裂!要知道这个师面对着几乎是德军攻势的全部主力,而且该师只是在12月30日才刚刚开始在这里构筑工事,我无法理解这个师是如何挡住德军主力的猛攻!在这里第四党卫军装甲军每攻克一个苏军阵地都要经过反复争夺,从当天下午开始,苏第18坦克军的一个坦克旅在第80近卫师的地段上投入了战斗。在少量步兵的支援下,该旅连续向德军的装甲矛头发动反冲击。
  如果说在战线北部苏军的顽强抵抗出乎巴尔克将军意外的话,那么另一个意外则对德军十分有利。为了迷惑苏军,巴尔克将军命令在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发动攻击的同时,第一和23装甲师在战线南段也将发动一个牵制性的攻击,对于这个牵制行动能否达到迷惑苏军的效果,本来他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结果证明成功地出乎意料。
  在战线南段,德第23装甲师和第一装甲师以及匈牙利第25步兵师将进攻由苏军第135步兵军的两个师(第84和252师),第21近卫步兵军的最北面的一个师(第69近卫步兵师)。由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一直以为这里将是德军的主攻方向,所以在一线苏军后方,苏军部署了强大的预备队,包括第135军的第41近卫步兵师,以及第一和第七近卫机械化军。在南方的德军部队的状况远无法和北部相比,德第23装甲师在连续的激战后,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坦克,匈牙利第25师的战斗力十分可疑,只有作为王牌部队的德第一装甲师由于得到优先补给,虽然该师经历了整个匈牙利战役,但在任何时候总是能维持大约50~6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的实力。
  所以该师被定为南线德军攻势的主力。在攻势发动后,德第一装甲师在匈牙利第25师的支援下,攻击得如此凶猛,以致使得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南部,在整整一天中,他未向北部派遣任何援助!
  1月2日,苏军北部的形势开始恶化,在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猛攻下,苏第80近卫师的防线终于开始破裂,同时德第96师在匈牙利第二装甲师的协助下,开始强渡多瑙河。这个本来被认为是二流师的部队,在这里表现得非常出色,仅仅一天,该师就成功地渡过多瑙河并突破了苏第四近卫步兵师的防线,当天晚上就和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坦克部队会师。到2日晚上,在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右翼的德第八和第六装甲师也突破了苏第34近卫师的防线,至此整个苏第31近卫步兵军的防线瓦解了,苏联守军被分割成几快,德国装甲部队开始绕过残余的苏军阵地向纵深急进。但在德军装甲矛头后方,被分割的苏军仍然在抵抗,他们给紧跟在德装甲部队后方的装甲步兵和后勤单位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同时在南方,德军的攻势开始减弱了,显然他们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但令人吃惊的是直到此刻,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依然认为德军攻势的主力在南部,因而在南部的苏军坦克部队依然没有接到北上的命令!对于德军的北部攻势,苏军仅仅是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内部做了一些兵力调整:属于位于第31近卫步兵军南部的第68军的一个师(第93师)奉命北上,在第31近卫步兵军后方的第18坦克军主力(2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化步兵旅,约60辆坦克)也奉命向德军装甲矛头发动反击,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也勉强同意将布达佩斯西部包围圈上第46集团军第10近卫步兵军的一个师(第49近卫步兵师)调到德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前进路线上,建立第二条防线。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这点兵力并不足以抵挡德军的重击,德军依然在向布达佩斯前进!
  一直到2日晚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才终于发现德军攻势的主力在北部,一旦发现了这点,他的反应非常快,苏军防守的重心立刻开始向北部转移。2日整个夜晚,北部德军突破地段上都进行这激战,苏第18坦克军和第93步兵师连续的反击都被德军击退,但这些反击确实延缓了德军前进的速度,同时被切断在德军装甲矛头后方的苏军开始奉命穿过德军防线,向东部己方防线靠拢。
  从1月3日早晨起,苏联空军开始集中攻击战线北段的德军部队,同时奉命北上的部队,包括第五近卫骑兵军的两个师(第11和12近卫骑兵师),第一近卫机械化军主力和第七近卫机械化军一部,第135军的第41近卫师和第21近卫军的第62近卫步兵师都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北急进,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苏军的这个机动和前一阶段德军在防守苏军攻势时德军部队在南北两地的调动相比,很明显,苏军部队尤其是其步兵部队的的运动速度要比德军强,通常德军完成同一机动需要2~3天,而这里即使是苏联步兵通常在一天之内就能从南部防线赶到北部。每当一个苏军部队(也许只是一个团加上少量炮兵)抵达目标时,他们立刻就地构筑工事准备抵抗。
  而德军每攻克这样一个工事,都要付出一定代价并耗费一定时间,而接下来在他们前面又会发现另一个同样的阵地。这样到1月3日晚上,在德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前方,苏军的一条新防线基本成形了。第二天,1月4日,马利诺夫斯基继续向北部调集部队,第20近卫步兵军的第40近卫步兵师开始北上,同时担任围攻布达佩斯西部布达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和第十近卫步兵军开始向西,加入对德军攻势的防御。为了统一指挥,他命令南部的第21近卫步兵军军部将所属的部队转交给第135军后北上统一指挥在德军突破口南侧的全部苏军,同时所有在德军突破地段上的苏军都从第四近卫集团军转给第46集团军指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到4日晚上,一条苏军完整的防线已经完成,德军除非能够从正面强行击破这条防线,否则他们的攻势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到1月5日,很明显的,德党卫军第四装甲军的攻势已经失去了冲力,巴尔克将军意识到这一次攻势失败了。
  在布达佩斯外围激战的同时,在城内双方同样在进行逐街逐巷的激烈战斗,巷战的激烈程度使那些苏联第七近卫集团军(原第64集团军)的老兵们想起了斯大林格勒。由于守军的顽强抵抗,加上参加围攻的苏军部队不断被调走,而攻击布达和佩斯两部分城市的苏军分别属于两个集团军,双方之间几乎没有协调可言,所以虽然马利诺夫斯基一再催促,苏军无法很快攻克该市,对布达佩斯的攻击也陷入了僵局。
  从1月5日到1月8日,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反复攻击苏军防线,但徒增损失而无法达成突破。
  就在这段时间里,犹如两个象棋大师,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巴尔克将军都在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局面。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计划是动用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3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多瑙河北岸强渡Gron运河,向西发动一个攻势,在这里他计划投入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5和27近卫步兵军共6个师的兵力,一旦达成突破,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在第25近卫步兵军的地段上进入突破口,在突入德军防线纵深后,该坦克集团军的第五近卫坦克军将向西攻占重要的铁路枢纽 Komarom,同时第九近卫机械化军将向北旋转攻克另一个重镇Nove Zamky,马利诺夫斯基希望这个攻势将迫使德军将兵力调往北方,如果德国人无视这个威胁,他就会让他的部队在攻克了 Komarom,切断了德军的重要补给通道后,转而南下,攻击党卫军第四装甲军的左侧背。在1月4日提出了这个计划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只给了第七近卫集团军两天的时间做进攻准备,进攻时间定为1月6日。
  同时,巴尔克将军也在调整部署,这时德军的增援兵力在不断抵达前线,他已经把第711国民掷弹兵师加强给党卫军第四装甲军,此外在多瑙河北部,他得到了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第153后备师,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又有一个装甲师第20装甲师也开始运抵前线(Mars注,苏军对这几个部队尤其是第20装甲师的出现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此事的后果),在多瑙河南部,他的第三装甲师已经经过补充,恢复了战斗力,另外他知道德国第一骑兵军即将抵达匈牙利。在这种情况下,他命令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加强多瑙河北部令他担忧的薄弱防线,第20装甲师和第153后备师加紧集结。原本在多瑙河北部的第八装甲师的部队后撤到Komarom 集结,准备南下,加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同时他命令第三装甲师和第四骑兵旅,在战线的中部(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和第一装甲师进攻地段之间)发动一个攻势,巴尔克将军并不指望这个攻势会取得成功,他有他的目的,在时机到来前他并不准备把底牌打出来,这个攻势被定于1月7日。

匈牙利战役(12)
    1月6日,随着一阵猛烈的炮火,位于多瑙河北岸的苏第25近卫步兵军开始强渡Gron运河,苏军的这个攻势完全出乎巴尔克将军的意料,事先他根本没有发现苏军在多瑙河以北有任何集结兵力的迹象。就在前一天,他才下令第8装甲师后撤准备南下,这使得防守Gron运河西岸的德军只剩下3个师的兵力(第357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匈牙利“Szt Laszlo”师),这使得苏第25近卫步兵军轻易在河西岸夺取了一个桥头堡,到当天晚上,苏军已经深入德军防线近10公里,处于第二梯队的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已渡河,准备在第二天投入战斗。面对这种情况,巴尔克将军清醒地看出了苏军的企图,他决定不为所动。他命令第8装甲师停止南下,所有被突破地段上的德国和匈牙利部队以逐次掩护的方式向Komarom退却,然后这些部队将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这个有着完好防御设施的重要的铁路枢纽。同时他命令第20装甲师和第153后备师加紧集结,当苏军的装甲矛头开始过于延伸时,这两个师将猛烈打击在苏军的右翼上。在为多瑙河北岸的苏军设置了这个陷阱后,巴尔克将军继续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第3装甲师和第4骑兵旅即将在7日发动的攻势上。同一天,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攻势几乎完全陷于停顿,在一个星期的激战中,“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损失了3000余人,他们的可以运作的装甲数量从1月1日的约270辆下降到7日的120辆!当然并非其余的坦克都是战损,因为在布达佩斯附近及其糟糕的道路情况使得德军因机械故障退出战斗的坦克数量高得吓人,而且即使是战损的坦克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修复。但不管怎样,德军的攻击能力已经大大下降了。
    即将发动的德第3装甲师的进攻显然组织不佳,因为在德军进攻前一天,苏军就发现了德军正在集结部队的准确位置,因此从6日晚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就命令第93师,第1和第7近卫机械化军重新南下,在第20近卫步兵军背后占领阵地,第5近卫骑兵军留在南部的第63骑兵师也被派往这个方向。
    1月7日,当德第3装甲师和第4骑兵旅刚刚离开攻击发起位置就遭到早已严阵以待的苏第20近卫军的第7和第5近卫伞兵师的迎头痛击,这些背靠强大预备队的苏联守军使得德国人在2天中仅仅前进了不到10公里,显然德军的这个攻击从一开始就毫无成功的希望。
    在多瑙河北岸,苏军打开的突破口在继续扩大,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3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已经进入了德军纵深,第二梯队的步兵第24近卫步兵军也已开始渡河,准备在8日加入战斗。7日傍晚,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接近Komarom,在这里,苏军坦克部队开始兵分两路,第5近卫坦克军开始向Komarom猛攻,而第9近卫机械化军开始向北旋转向Nove Zamky前进,对于苏军来说十分不幸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德第20装甲师已经集结完毕,正在等待他们。
    1月8日,第5近卫坦克军在少量苏联步兵的支援下,反复攻击Komarom,但德军在该地的集结了相当强大的防御兵力,包括第8装甲师在多瑙河北岸的部队(第98装甲掷弹兵团,少量坦克和突击炮和炮兵),第13装甲师在包围圈外的部队(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和一个营的炮兵),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匈牙利“Szt Laszlo”步兵师,第13驱逐坦克营,第208坦克营(12辆坦克)和装备88毫米高射炮的第286高射炮营。这使得缺乏步兵和重炮支援的苏第5近卫坦克军根本无法攻克该地。在1月8-9日,苏军的每一次攻击都在遭受惨重损失后被击退。同一天,蓄势已久的德第20装甲师在第153后备师的支援下,忽然向苏第9近卫机械化军发动了反击,猝不及防的苏军遭到了沉重打击,事后德军在战场上发现了大量被击毁英制和美制坦克。1月9日,德第20装甲师绕过了苏第9近卫机械化军,他们的打击落在正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前进的苏第25近卫步兵军的右翼上,苏军的防线立刻被冲破,德军几乎已经要切断了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后方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只能下令将苏军在多瑙河北岸的唯一的机动部队,第4近卫机械化军(大约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投入战斗,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反击终于击退了德第20装甲师,使得苏军的装甲矛头不至于被切断。在3天的激战后,苏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可以运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也下降到200辆,当然苏军的损失也包括因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的坦克在内。(mars注,大家比较一下党卫军第4装甲军和苏联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短短几天中损失的坦克数量,由此可见在布达佩斯附近机械化部队的运动有多困难)在随后直到1月中旬,多瑙河北岸的苏军在德军的压力下,步步后退,最后苏军只在Gron运河西岸占据了一个不大的桥头堡。这样,苏军在多瑙河北岸的攻势也失败了,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再次奉命后撤休整。
    到1月9日,很明显的,双方发动的两个新的攻击都失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巴尔克将军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他的第3装甲师能够突破苏军防线,就在这一天,当他确定相当数量的苏军已经南下后,他摊出了他的底牌。巴尔克将军的计划是以第3装甲师的佯攻将尽量多的苏军引开,然后他计划将“维京”师从前线撤出,绕过本来在其左翼的“骷髅”师,以一个“左钩拳”打在苏军防线的右侧背上。这个由巴尔克将军制定,Gille将军执行的机动简直是妙不可言:从9日上午开始,党卫军第4装甲军继续在向对面的苏军施加压力,但同时在几乎是不知不觉间,“骷髅”师的右翼开始向南延伸,而“维京”师则开始后退,在对面的苏军根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维京师”已经运动到“骷髅”师的背后,然后该师以急行军的方式北上直抵多瑙河,向右转,到当天晚上,全师已经进入预先指定的攻击位置,这个机动真是漂亮得无话可说!完美得无话可说!
    1月10日,“维京”师在第96师部分兵力的支援下,忽然扑向苏军防线最右侧的第86近卫步兵师,由于在前几天中,该师所受压力不大,这使得这里的苏军比较大意,结果在“维京”师的猛击下,第86近卫步兵师的防线立刻被突破!又一次,苏联普通官兵的顽强使得苏军的防线免于崩溃,虽然被切成了数块,第86近卫师仍然在战斗,他们成功地为苏军做出反应争取了时间。
    当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发现这个新的威胁时,他立刻命令第5近卫骑兵军的两个师(第11和12近卫骑兵师)和第2近卫机械化军前往“维京”师突破的地段,在1月5日,他已经命令第46集团军负责围攻布达佩斯西部的第23军在德军前方构筑第二道工事(这样包围布达佩斯西部的只剩下第37近卫步兵军一个军了)。现在他命令第23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骷髅”师和第6装甲师从正面突破,而第10近卫军则向北移动以阻止“维京”师的前进。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月13日,德军的前进速度明显得慢了下来,但这时“维京”师已经前进到距离布达佩斯不到20公里的地方。但就在这时,希特勒下令党卫军第4装甲军停止继续进攻,这个命令使得尤其是“维京”师的官兵极为不满,在战后的回忆中,他们称正是这个命令使得德国布达佩斯守军丧失了最后一线获救的希望,“当时布达佩斯已经在望,如果我们一鼓作气攻下去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成功的。”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我以为和44年10月马利诺夫斯基声称如果不是斯大林命令他提前发动攻势,他可以在几天中就攻占布达佩斯一样,我们要十分小心地对待这种“如果。。。那么”的情况,尤其是实际采用的那个计划失败后,更要小心。我的意见是如果德军继续攻下去,他们确实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说到“一定成功”,那未免言之过早。巴尔克将军的这个机动确实漂亮,但它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新的攻击地点和原来的攻击地点相距过近,于是虽然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但相对地他们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部队运动到受威胁的地段。另外德国人在战后暗示的他们面前的苏军已经崩溃和事实不符,到1月13日苏军以第18坦克军,第23军和第21近卫军抵挡“骷髅”师,第3骑兵旅,第6装甲师和第711国民掷弹兵师,同时在“维京”师和第96师面前是苏军的第2近卫机械化军,第5近卫骑兵军和第10近卫步兵军,固然“维京”师已经前进到离布达佩斯约20公里的地方,但前面这20公里是密集的苏军防御阵地,“维京”师是否一定能击破苏军的防线抵达布达佩斯?即使能抵达并和守军取得联系,该师是否有能力维持这条“走廊”直到守军被救出?而且如果希特勒命令不许放弃布达佩斯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永远无人能回答了。不过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似乎认为德国人无法打到布达佩斯,因为他始终没有命令南下的第1和第7近卫机械化军重新北上。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取消进一步的攻势,显然是由于他也认为德军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攻已经失去了冲力,在这个地区已经密集了太多的苏军!不过他发现了一个战机,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北上,在南部苏军兵力越来越薄弱,为什么不向苏军的这个弱点发动一次大胆的进攻呢?虽然这里离布达佩斯距离较远,但德军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先突破薄弱的苏军防线,然后向左旋转,从西南方向进攻布达佩斯,一旦成功不但可以解布达佩斯之围,而且可以把大量苏军包围在多瑙河西岸!于是希特勒命令南方集团军群立刻准备这样一个攻势。
匈牙利战役(13)
 当德国陆军总部决定在战线南部Balaton 湖地区发动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解围攻势后,第六集团军司令巴尔克将军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把预定为进攻主力的党卫军第四装甲军从北部不为苏军察觉地调往南部,当时在德军北部攻击地段南部是苏第68军的防线,再南部是苏第20近卫军的防线,这里也是德第三装甲师和第四骑兵旅发动佯攻的地段,再南边才是德军预定下一次攻势发起点,守卫者是苏联第135步兵军。从北部到该攻击位置距离超过100公里,在当时苏联空军占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以两个装甲师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做如此长距离的机动,不被敌军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德国人偏偏做到了这一点!从1月14日起,到1月17日的4天里,“骷髅”师和“维京”师在苏军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个机动,在Balaton 湖南部占据了进攻发起位置!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我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只能猜想从德军用了4天完成了100公里行军看,显然德军是分阶段完成这个机动的,比如只允许部队在夜晚行军。另外在1月中旬,布达佩斯地区下起了大雪,这很可能使得苏联空军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有助于德军隐蔽他们的行动。
  而在这关键的4天里,苏军在干些什么呢?看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过于乐观地认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因而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无法再对他造成威胁。其次他也估计到在北部的攻势遭到挫折后,德军很可能在南部发动一个新的攻势,但他错误地预计德军这个攻势将从原德第三装甲师进攻的地段(即第20近卫步兵军)发动,所以当北部形势基本稳定以后,他迅速地将第21近卫步兵军调往第20近卫步兵军后方。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另一个关心的重点是如何迅速攻克布达佩斯城,在这个城市上苏军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了!苏军对布达佩斯的久攻不克,除去守军的顽强抵抗和苏军被迫将大量攻城的部队调往前线阻击德国援军以外,另一个问题是攻城的苏军的指挥系统十分混乱,围攻布达佩斯东部佩斯城的是苏第七近卫集团军所属的第30近卫军和罗马尼亚第七军,以及属于方面军直属部队的第18近卫步兵军,而负责围攻布达佩斯西部布达的最后只剩下第46集团军的第37近卫步兵军,这三部分部队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在他们上面没有一个指挥系统,从而造成这些部队在作战中完全是各行其事,毫无协调可言!以致于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于1月10日命令马利诺夫斯基将围攻布达佩斯的部队归于一个统一的指挥之下!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统帅,马利诺夫斯基会允许这样的混乱情况存在?我个人以为这是由于1945年时,苏联军队已经不光是在为胜利而战,而且是在为荣誉而战了,第七近卫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都希望在他们的部队战史上记载着攻克欧洲名城布达佩斯的荣誉,所以从军事上来说把攻城部队归于一个集团军指挥会更好一些,但这会使得失去这一荣誉的那个集团军的军官们会不高兴的!在苏联高级将领中,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一向是以对部下比较宽厚著称,显然他并不想惹任何人不高兴!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是在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后,他所任命的攻城部队司令是方面军直属第18近卫步兵军军长Afonin少将,而当Afonin少将受伤以后,他宁愿命令一个“外人”第53集团军司令Managarov 将军来指挥这些部队!但无论怎么说,在建立了统一指挥后,苏军对布达佩斯的进攻立刻取得了进展,1月12日苏军攻克了布达佩斯市内最后一个机场,这使得以后被围的德军只能通过空投来取得补给。1月17日,经过连日激战,苏军终于攻克了布达佩斯的东半部佩斯,德国和匈牙利守军在炸毁了多瑙河上的桥梁后,全部退入布达。
  就在苏军攻克佩斯的同一天,德军完成了进攻准备。德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战线北部原来党卫军第四装甲军进攻的地段上,巴尔克将军部署了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第三骑兵旅和第六装甲师,他们的任务是尽量保持对当前苏军的压力,使苏军认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仍留在当地,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任务完成得十分成功,直到德军的攻势在南部发动,苏军仍认为党卫军第四装甲军仍在北部!在德第六装甲师南部是新到的德国第一骑兵军,他们面对着苏联第68步兵军的防线,在第一骑兵军右翼是德第四骑兵旅,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德国第23装甲师,原来在这里的德第三装甲师也已经南下,在这里德军的任务是发动一个佯攻,尽可能久地拖住苏军,使得南部德军主攻能顺利进行。
  在最南部,德军主攻方向上,德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在最北部是德第一装甲师,该师右翼是“骷髅”师,然后是“维京”师,最南部是第三装甲师,在这4个装甲师后方是匈牙利第25步兵师。为了在进攻地段上占有绝对优势,巴尔克将军把集团军大部分炮兵部署在这个地段上,同时他尽了最大努力以补充这4个装甲师在以前作战中的损失,在进攻开始前,“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有约12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附属于“维京”师的第509重坦克营有约30辆“虎王”,第三装甲师有45辆坦克,第一装甲师有约6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此外德军在这个地段上的装甲兵力还包括几个才抵达前线的独立突击炮营,这使得德军在Balaton 湖南岸的装甲数量接近于300辆,最后为了弥补德军步兵兵力的不足,巴尔克从北部各个德国和匈牙利师中以营为单位组建了一些战斗群,准备紧随着德军装甲矛头后方投入战斗。
  那么在德军的攻击地段上,苏军的实力如何?根据德军情报部门的报告,巴尔克将军认为苏军的实力为5~6个步兵师位于一线,另外在后方有实力不详的坦克部队,由于战后东西方资料不流通,长期以来德国一直采用这种说法。实际上根据苏方资料,可以说德国人大大高估了防守的苏军的实力。
  在德军4个装甲师前方,苏联守军是第135步兵军,从北到南60公里的防线上只有第8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和第一近卫筑垒地域(有炮兵营和机枪营组成,兵力相当于1个加强团,火力极强而机动性极差,用于防守尽量宽的防线,以腾出兵力用于主攻方向),大约1万人,整个地区苏军没有哪怕1辆坦克,在这个军的后方直到布达佩斯,苏军几乎没有一兵一卒!
  显然德军选了一个极好的突破地点,德军的这个攻势将在1月18日发动。

匈牙利战役(14)
    1月18日凌晨,在一阵密集的炮击后,德军的进攻开始了,第1装甲师在左翼,该师的任务是在一旦获得突破后,迅速向北扩大突破口并保护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左翼,第3装甲师在德军右翼,同样担负保护党卫军第4装甲军右翼的任务。位于中间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骷髅”师在左,“维京”师在右)将他们的打击落在苏联第135军第252师和第1近卫筑垒地域的结合部上。德军的这个攻势完全出乎苏联守军的意料,仅仅几个小时内,德军就达成了突破,于是惊慌失措的情绪开始在苏军阵地上蔓延开来,许多士兵不再服从命令,开始可耻地抛弃了武器向后方逃去。在突破苏军防线后,德第1装甲师开始转向北方,防止苏军部队南下突击德军侧翼,同时“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则肩并肩地向多瑙河方向冲去,德军在27个小时内前进了85公里,德国第3装甲师的军官Von Rotberg在40年后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初期的美好日子里,可惜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领略到这种滋味”。现在德军的装甲矛头面前直到布达佩斯几乎根本没有苏军任何成建制的部队,似乎现在只有一个奇迹才能挽救苏军。这个奇迹确实发生了。
    18日早晨,当德军发起进攻后不久,第一批报告送到了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手里(mars注:报告可不会是诸如“党卫军第4装甲军向我防线X处发起进攻”而是诸如“X师报告,他们遭到德军重炮轰击”,“X师报告,他们和XX,XXX处前沿阵地失去通讯联系”,“据X师报告,他们位于XX阵地的部队遭到德军攻击,德军有重坦克,德军未能突破我防线!”),这些模糊不清的报告已经足以让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相信德军已经开始从Balaton湖地区发动了一次新的攻势,德军从哪里得到的兵力?联想到这几天北部防线的平静,他立刻想到唯一的可能,德军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把党卫军第4装甲军从北部调到了南部,没有时间去赞叹这个绝妙的机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开始寻找对策,他手头离突破口最近的机械化部队,是第7和第1近卫机械化军,但这两个军都部署在第21近卫军的防线上,要把他们撤出阵地,安排他们南下,显然需要时间,现在他唯一能立即动用的机械化部队是第18坦克军,这个军在不久前阻止德军北线的攻势时,损失很大,现在刚刚撤出一线修整,虽然这个军的状况不是很好,但它是唯一一个已经完成集结随时可以出发的部队,于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命令该军南下!这样在德军发起攻势后仅仅几个小时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就准确地判断出了德军的意图,并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在接到命令后,第18坦克军狂奔了60多公里,于18日晚上到达了指定位置,这样在18日上午德军的装甲矛头前方还一无所有,但到晚上,一道仓促构成的防线已经成形!这个机动实在是太漂亮了!不亚于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在苏军眼皮底下的南下机动,真的只有看了二战东部战场的双方对装甲部队的运用后,我们才能理解什么是坦克战!
    在派出了第18坦克军以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开始把步兵调向突破口,在几天前,他把第133步兵军从北部调到布达佩斯以东作为预备队,现在他命令该军立刻以强行军赶往突破口,在渡过多瑙河后,加入第18坦克军的防线,由于时间紧迫,这个军不可能得到集结完成后才投入战斗,只能到多少算多少,逐次加入战斗了。实际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并不指望这些部队能挡住德军,因为第18坦克军本来已经遭到重创,现在该军的坦克不超过40辆,以这样的实力加上三个逐次投入战斗的步兵师,在没有时间构筑工事的情况下,想要挡住3个德国装甲师的攻势是不可能的。马利诺夫斯基的意图是他需要时间,而这些部队将为他争取到时间。
    19日,德“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和苏第18坦克军和第133军正面相撞了,正如马利诺夫斯基所预料的,苏军无法阻止德军的攻势,但德军也不得不用了一天的时间才突破了苏军草草建成的防线,就在这一天,德军抵达了多瑙河西岸。苏第18坦克军和第133军陷入了包围,现在德军主力开始准备向北旋转,沿着多瑙河直扑布达佩斯。这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并没有浪费他所获得的一天时间,苏军部队开始从北部源源南下。到19日晚上,一条由第5近卫骑兵军的3个骑兵师(第63骑兵师,第11和12近卫骑兵师),第69近卫步兵师,第135军退往北部的残兵所组成的防线已经成形,此外马利诺夫斯基命令第7近卫机械化军继续防守原来的阵地,防备德军同时发动一个正面的攻势,而第1近卫机械化军则开始向东运动,19日晚上该军的第一个机械化旅已经抵达第5近卫骑兵军的阵地后方,(该军主力将在随后2。3天中到达),这个地区的苏军统一由第5近卫骑兵军军长指挥。20日,德“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开始北上,但这一次他们立刻遭到早已占领了防御阵地的苏联守军的顽强抵抗,这一天中,苏军无法阻止德军的攻势,但德军也没能达成突破,虽然德国人宣称到这时为止他们已经击毁了苏军193辆坦克(mars注:这个数字肯定不对,到这时为止苏军在南部的坦克部队只有第18坦克军和第1近卫机械化军的一部分,全部坦克数量不会超过100辆),但对苏军来说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从此德军的攻势变成了血腥的正面强攻。
    这时在德军后方开始有了麻烦,当德军主力北上后,德国人缺乏步兵支援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在德军后方只凭匈牙利第25师和几个德国营规模的战斗群如何能够吃掉苏联三个师和一个坦克军!结果苏第133军和第18坦克军轻而易举地向南突破了德军的包围(俄国人将德军的包围圈形容为“象鸡蛋壳一样薄弱”),然后他们开始回过头来,向德军右翼发达连续的攻击,德军开始感到这一来自侧翼的威胁。
    21日,马利诺夫斯基继续调整部署,一方面他不断地从第68军和第20近卫军的防线上抽调兵力来加强第5近卫骑兵军的防线,另一方面他决定将加强对德军右翼的压力,由于苏军在17日攻占了布达,于是第30近卫步兵军和独立第18近卫步兵军可以被使用在其他地段,现在马利诺夫斯基命令第30近卫步兵军渡过多瑙河,在第133军的右翼(紧靠着多瑙河)占领阵地,然后这两个军将并肩向德军右翼发动反击。为了便于指挥,马利诺夫斯基决定新成立一个集团军(第26集团军),统一指挥第133军和第30近卫集团军,大家注意这个集团军是在部队行进中组建的,各个部队一边行军,一边接受配属的炮兵和后勤等单位并建立通讯设施,当第30近卫军于24日完全进入阵地后,第26集团军司令部也开始运作。另外第3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元帅也开始向突破口增派兵力,一方面他收集了退向南部的原第135军的剩余部队,另一方面他从南部的第57集团军中抽调了2个师(第233和236师北上),由于当时是南部的苏军有兵力但不了解当地的情况,而第135军军长了解情况却没有兵力,托尔布欣明智地决定把这两个师都转给第135军。
    由于苏军在德军右翼的压力开始增大,德军不得不将整个第3装甲师从进攻中撤出,用来保护其右翼的安全。同时,21日“骷髅”师和“维京”师仍在向北挺进,但他们前进的速度已经大大慢了下来,而苏军的防线变得越来越强,显然德军快速突破苏军防线的时机已经失去了,事实上虽然德军的攻势仍在进行,但从21日起,德军的这个攻势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虽然如此,但顽强的巴尔克将军还不准备如此轻易的认输,从22日起,他又一次调整了部署,首先他用匈牙利第2装甲师替下了德国第1装甲师,第1装甲师将加入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行列,这次德军的攻势不再是指教指向北部布达佩斯,而是忽然转向西北,同时第23装甲师,第4骑兵旅和匈牙利第2装甲师将猛攻苏第21近卫军的防线,而德国第1骑兵师和匈牙利第1轻骑兵师将攻击苏第68军的防线,巴尔克的意图是以党卫军第4装甲军出其不意的改变攻击方向,改而从背后攻击苏联第21,20近卫军和第68军,在从正面进攻的德军的配合下,先消灭这部分苏联部队,然后在联合了正面的德军一同攻击布达佩斯。
    23日,德军的攻击开始不久后,巴尔克将军就发现自己的企图失败了,首先进攻苏第20近卫军的德军部队十分虚弱(德第23装甲师也许只剩下20-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匈牙利第2装甲师更是一个空壳子),得到第7近卫机械化军支持的苏第20近卫军轻易地挡住了德军的攻势,使得他们几乎未能前进一步,在北边一点,德第1骑兵师虽然是生力军,但他们和匈牙利第1轻骑兵师仅仅前进了数公里,就被迫停了下来。而党卫军第4装甲军也没有能取得什么进展,更糟的是由于德军右翼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巴尔克将军被迫将“维京”师一半的兵力调往他的右翼,这进一步削弱了德军的攻击力。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这时已经十分自信他已经遏制住德军的攻势,于是他开始准备反击,苏军第23坦克军从12月撤出战斗后,一直在休整,除了以一部分兵力支援步兵在布达的巷战以往并没有参加战斗,现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命令这个拥有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坦克军渡过多瑙河,在第5近卫骑兵军的后方集结,他准备以这个军和在德军右翼的苏军相配合发动一个猛烈的反击。
    24日,“骷髅”师和第1装甲师又一次开始发动攻击,这一次德国人的攻击方向又是指向北方布达佩斯方向,双方激战一天,德军进展很小。25日,德军竭尽全力地发动了最后一击,这一次德国人成功地突破了第5近卫骑兵军的方向,出人意料地撞在正在集结的苏第23坦克军的身上,第23坦克军在仓促间奋起迎战,这场激烈的坦克战的结果正如苏联方面在事后的评论“这次坦克战打乱了我军发动反击的计划,但同时也耗尽了德军继续进攻的力量”。从这一天起,德军开始转入防御。
    26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把第31近卫步兵军投入前线,27日苏军从北部和东部两个方向开始对德军发动反击,顿时党卫军第4装甲军面临着被切断的威胁,于是巴尔克将军命令进攻中止,德军开始向后退却,31日,双方恢复了原来的防线。德军这次进攻的失败使得布达佩斯守军丧失了最后一线获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骷髅”师和“维京”师这两个德国王牌装甲师受到了重创,1月31日,“骷髅”师只剩下9辆坦克,而“维京”师只有14辆!这两个师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在随后希特勒发动的春季攻势中,这两个师只有能力担任掩护进攻部队侧翼的任务!
    当德军的解围失败后,布达佩斯城内德军的情况越来越恶化了,他们的伤员越来越多,弹药和给养越来越少,虽然德国空军尽了最大努力向守军空投物资(为此他们损失惨重)但无法满足守军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守军指挥官党卫军第4山地步兵军军长Wildenbruch将军决定突围,当时德国和匈牙利守军大约还有45,000人,其中1万人是伤员,他们在少量志愿者陪同下,留在城内,其余大约35,000人于2月11日晚上开始秘密集结,突围行动将在2月12日凌晨开始。但对于德国人来说十分不幸的是,苏军在事先就发现了德军突围的企图,Managarov将军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将大量炮兵集中在德军预定突围的地区,就在德军开始走出阵地的时候,一场钢铁的暴风雨开始了!“喀秋莎”火箭在呼啸,大口径的火炮在怒吼,成吨成吨的钢铁被倾泄在不大的突围出发点上,据说苏军炮兵在这一晚上共发射了超过10万发各种炮弹。仅仅只有5000名德国人和匈牙利人冲出这个火与铁的地狱,其余3万人中,大约2万人当场阵亡(包括党卫军第8和22骑兵师,第13装甲师师长)其余不是受了伤就是过于震骇以致无法移动,只能原地躲藏着,等待苏军在天亮后来俘虏他们(这些俘虏中包括了Wildenruch将军)。那幸免的5000名德国和匈牙利军人在天亮后遭到苏军的围捕(不,我不称之为战斗),最后只有785名德国人和匈牙利人能够抵达德军防线。这样在经过近4个月的苦战后,布达佩斯终于落到了苏军手中,为此苏军付出了沉重代价,在44年10月29日到45年2月13日,苏军在匈牙利共损失了320,082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0,026人,伤病240,056人,损毁坦克和自行火炮1766辆。现在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双方都需要一个时期的休整,但很快另一场大战即将在匈牙利上演。
匈牙利战役(15)
  当1月中旬,德军对布达佩斯的解围行动一再失败后,希特勒开始考虑向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他做出这个遭到许多德国高级将领反对的决定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匈牙利作为德国最后一个石油来源的重要性,德国失去了这块油田后,将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其次在前几次对布达佩斯的进攻中,希特勒不止一次地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这使得他认为如果投入更多的兵力,完全有可能摧毁在匈牙利的苏军,并极大改善德军的处境,最后苏联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在抵达奥得河后,显然由于后勤跟不上而停顿了下来,希特勒认为苏军在至少一到二个月里不会在这里发动攻势(又一次,他猜对了),这样他可以放心将他的预备队使用在其他地段上,当然这会有风险,如果他的这些最后的预备队被击败的话,他就没有足够坚强的部队来保卫柏林了,但他决定冒这个险。
  希特勒将在匈牙利的春季攻势(代号“春季觉醒”)的主要进攻任务赋予他所信任的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将在德第六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协助下,在布达佩斯南部的Balaton 湖地区发动进攻,目标是摧毁苏军的整个南翼。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刚刚从失败的阿登攻势中撤退下来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得到了优先的兵力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在很短的时间内,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两个军(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辖“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辖“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达到了满员的兵力。比如当抵达匈牙利时,“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兵力是19000人,而“希特勒青年”师也达到了16800人(不过这些新补充的人员无法和以前的老兵相比,比如“希特勒青年”师就接受了数千名来自空军和海军的人员,这些人不但不是志愿人员,而且也缺乏训练,不过他们确实提升“希特勒青年”师的平均年龄)。
  在武器装备上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实力十分强大,比如2月17日,“阿道夫·希特勒”师共有37辆四号坦克,41辆“豹式”,21辆四号驱逐坦克和3辆突击火炮,另外附属于该师的第501党卫军重装甲营共有36辆“虎王”,这样该师的实力达到138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同时“希特勒青年”师的实力为38辆四号坦克,44辆“豹式”,21辆四号驱逐坦克,附属于该师的第560党卫军重驱逐坦克营有31辆四号驱逐坦克和16辆“猎豹”,这样该师的实力为150辆坦克和驱逐坦克。整个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至少拥有500辆以上的坦克和驱逐坦克。
  除了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以外,在匈牙利的其他德军单位也得到了优先的补充,将参加“春季觉醒”攻势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实在是有名无实,一共只有大约7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而德第六集团军仍具有相当实力,作为集团军攻击主力的第一装甲师在2月底拥有10辆四号坦克,25辆“豹式”,16辆四号驱逐坦克,另有30辆“豹式”正在接受短期修理,这样加上其他德国装甲部队(德第三、六、23装甲师、“骷髅”师、“维京”师、“Feldherrnhalle”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及独立坦克和突击火炮部队,到3月初德军在匈牙利的装甲数量将至少达到800辆以上(Mars注,按苏方资料,德军的实力为9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一半为“虎王”和“豹式”,这个数字即使有夸大也不会太离谱)。如果能有效运用的话,这个强大的兵力确实能给苏军造成严重威胁。
  不过在“春季觉醒”攻势前,德军首先想要解决苏军在Gran运河西部建立的桥头堡,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Wohler将军和第六集团军司令巴尔克将军都十分担心这个桥头堡,显然他们并没有忘记1月上旬苏军跨过Gran运河的攻势,如果当德军在南部发动攻势的同时,苏军从这个桥头堡发动进攻怎么办?尤其是本来在这个地区的第20装甲师已经奉命调往德国,使得这个地区的德军防守比较单薄。经过考虑后,Wohler将军决定首先发动一个代号为“南风”的攻势,先摧毁这个桥头堡。这次进攻的主力将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
  迪特里希党卫军上将并不同意这个行动,他认为为了确保“春季觉醒”攻势的成功,应该尽可能久地隐藏实力(为此他已经命令他的党卫军部队取下臂章),现在即使他“南风”行动获得完全成功,也会使得他的部队的实力曝光。尤其当他知道在苏军占据这个桥头堡1个多月后,南方集团军群的情报部门对桥头堡内苏军部署情况仍几乎一无所知后,更是觉得愤怒。但在Wohler将军和巴尔克将军的坚持下,“南风”攻势仍将发动。
  苏军在Gran运河西岸的桥头堡宽和深都为20公里,在桥头堡的中间部位,另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运河Parisz和Gran运河相垂直,苏军的兵力部署如下:在桥头堡北部是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4近卫步兵军,该军以第72近卫步兵师和第六近卫伞兵师为第一线,以第81近卫步兵师占据第二道防线。在Parisz运河南部是第25近卫步兵军,该军以第375和第63步兵师防守桥头堡西部,以第93近卫步兵师占据多瑙河北岸,防止南岸的德军北上,此外第409师占据第二道防线。在苏军步兵部队后方是第四近卫机械化军(这个军的实力大致为50~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另外有数十辆被苏军缴获的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德国制造的坦克或者由于“不中用”或者由于缺乏零件,于是被分配给各个步兵师作为支援步兵或干脆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从桥头堡的面积看,苏军在这里集结的兵力的密度很高,大约是40000人和100辆左右坦克和自行火炮。
  看一下德军的进攻计划,我觉得十分有趣,因为这完全是苏军进攻模式的一个翻版,在这里德军不采用传统上以装甲部队直接冲击苏军防线的战法,而是象苏军一样首先以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撕开敌军防线,然后才投入装甲部队。德军的计划是这样的,在桥头堡西部,匈牙利第20步兵师和23步兵师在德国第13装甲师残余部队的支援下,将向当面苏军施加压力,尽可能拖住苏军。德军的主攻来自北方,首先进攻的是新组建的“FH”装甲军,包括第44和46步兵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FH”重装甲营(就是前第503重装甲营,共有25辆“虎王”)。当“FH”装甲军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后,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将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前,“希特勒青年”师在后的方式进入突破口,然后“FH”装甲军主力将向左转,从正面压迫苏军的防线,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将以一个向左倾斜的“U”的方式前进,先向东南前进直到抵达Gran运河和多瑙河相交处,然后向北旋转沿着Gran运河北上,切断苏军退向Gran运河东岸的道路。为了配合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势,当该军接近多瑙河时,在多瑙河南岸的德第96步兵师将以两个团的兵力在20辆突击火炮的支援下,强渡多瑙河,从两面夹击苏军防线。为了确保胜利,在Gran桥头堡上,德军集中了占优势的兵力(在人员上约2:1,在坦克上是3:1)在突破口选择上,德军“FH”装甲军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击地段集中在苏第六近卫伞兵师一个师的防御地段上,这简直和苏军进攻模式一模一样。
  德军的攻势开始于2月17日凌晨0050时,德军的这一次攻势再一次出乎苏军意料之外,仅仅4个小时,“FH”装甲军轻易地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于是“阿道夫·希特勒”师立刻进入了突破口,该师以“虎王”坦克为前锋(带队的是著名的派普尔上校),一路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到当天1700时,“阿道夫·希特勒”师前进了10公里,抵达了Parisz运河,只是由于守军及时炸毁了河上的桥梁才使得德军停了下来,当天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师的装甲掷弹兵们乘坐冲锋舟渡过了Parisz运河,在对岸占据了一个小型桥头堡。
  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向南突击的同时,“FH”装甲军的的进展却并不顺利,当完成突破后,第46步兵师跟随“阿道夫·希特勒”师南下,第44师则在扫荡桥头堡西部的苏军,而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在“FH”重装甲营“虎王”坦克的支援下开始向东进攻,但这时苏军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德军的攻势遭到苏联第72近卫步兵师的顽强抵抗,德军未能前进一步。
  对于德军第一天攻势的进展,南方集团军群司令Wohler将军表示满意,但他同时也十分忧虑苏军向河西增派部队,尤其在他得到空军报告称在Gran运河东岸有大量苏军北上的消息后,他更加焦急,于是他下令第96师提前强渡多瑙河。又一次,第96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在17日晚上该师在炮火掩护下,成功地渡过了多瑙河,在北岸占据了一个桥头堡,从18日开始,苏第93近卫步兵师连续向这个桥头堡发起进攻,但这些进攻都被击退了,虽然苏军确实防止了德第96师冲出这个桥头堡。
  2月18日凌晨,德军再次发起了猛攻,“阿道夫·希特勒”师在第46步兵师的支援下,首先渡过了Parisz运河,随后“希特勒青年”师在第44师的协助下在“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右翼也渡河成功,但这时苏军的防守变得越来越坚强,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依托着这些反坦克炮火,苏军几乎是寸土必夺,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也以坦克在步兵支援下不断发动反击,苏军的顽强防御使得德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用了几乎2天的时间来走完剩下的距离多瑙河的大约10公里的路程,2月19日,党卫军中著名的勇将,“希特勒青年”师第26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团团长Krause党卫军中校(“希特勒青年”师的官兵们都亲昵地叫他“老爸”)就在这里阵亡。
  2月19日下午,“阿道夫·希特勒”师已经接近了多瑙河,但苏军拼命防守最后一段防线,阻止党卫军和德第96师汇合,于是巴尔克将军命令在多瑙河以南的第711国民掷弹兵师一部渡河加入第96步兵师,在得到这个支援后,第96师终于冲出了桥头堡,当晚,南北两路的德军会师了。德军开始向北旋转,同时苏军向北退去,就在Parisz运河南岸,苏军以Kamenny Most为中心占据了坚固的阵地,20、21两天中,苏军打退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的全部进攻。同时第211国民掷弹兵师仍然无法突破苏第72近卫步兵师的防御,在几天的攻势中,德军损失很大,却几乎未能前进一步。面对这种情况,德军开始修改作战方案,现在在桥头堡南部,德军聚集了2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的兵力,这对于这样狭小的地区来说未免太“挤”了,比如现在德军的攻击主力主要由“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步兵师担当,同时“希特勒青年”师的大部份兵力在一边干着急使不上劲(Mars注,我认为这是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在参谋作业上的一个失误,他们应该预料到这个情况),现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将继续从正面攻击Kamenny Most,而“希特勒青年”师将回师北上,加入第211国民掷弹兵师的进攻地段,向西突破苏军以Bruty 为中心的防线,然后以一个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在Gran运河西岸。
  直到现在为止,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仍没有做出反应,事实上他在犹豫,到19日,形势很清楚,在Gran运河西岸的苏军无法独立挫败德军的攻势,那么如果要保住桥头堡,他必须将增援兵力派往西岸,但这样一来却会打乱他正在准备的反攻计划(详情见下一节),和德国人想的不同,他的反攻并不准备从Gran桥头堡出发,经过几天的考虑,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终于决定宁愿暂时在这场局部战斗中认输,从20日开始,苏军奉命撤出桥头堡,第一批撤出的是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同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令在Gran运河东岸集结了大量炮兵,因为他预料到战斗不会因为苏军的撤出而减弱,反而会更激烈,为了保证能顺利地把部队和装备撤出,那些后卫部队必须做到不后退一步!
  有趣的是,这时Wohler将军,巴尔克将军和迪特里希将军也在担心苏军向Gran桥头堡增派援兵,因为虽然迄今为止,德军的攻势不断获得进展,但很明显德军没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随着“春季觉醒”的发动日期的临近,他们自然不希望把如此多的兵力拖在北部,所以当他们21日得到德国空军的报告,苏军正在把他们的坦克部队运往Gran运河东岸的消息后,都感到松了一口气,显然俄国人并不准备增援,这一仗德军赢定了。
  2月21日和22日,是Gran桥头堡战斗最为激烈的日子,在南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第46师继续猛攻Kamenny Most,但德军的整个右翼正好暴露在位于Gran运河东岸的苏联炮兵的火力下,加上苏联空军几乎不停顿的轰炸,使得德军损失很大,在白天德军几乎无法离开他们的工事,“阿道夫·希特勒”师只能在夜晚进攻,往往德军在夜晚夺取的阵地,苏军在白天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又夺了回去,这样经过反复争夺,到22日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师终于夺取了Kamenny Most,并渡过了Parisz运河,在这里再一次被阻挡了下来。同一天,在北部“希特勒青年”师、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和“FH”重装甲营经过苦战,也突破了苏第72近卫步兵师的防御,夺取了Bruty。
  2月23日,出人意料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奉命暂停进攻,从新集结部队,准备在24日发动最后的攻势。这个命令真是莫名其妙!德军已经知道这时苏军正在撤出桥头堡中的部队,每过一个小时,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苏军逃出这个陷阱,现在德国人却拱手给了俄国人整整24小时来撤退他们的部队!虽然事后迪特里希将军给出了种种理由,比如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已经付出了很大损失,在最后攻势发动前,他们需要时间来重整部队等等。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我推测是由于这个原因,事先迪特里希并不愿意将他的部队投入这场战斗中,现在他的部队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春季觉醒”的发动日期已经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次要的地段上付出过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现在苏军已经决定放弃这个桥头堡,而苏军的炮火和空军轰炸是那么猛烈,迪特里希将军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是很自然的。
  2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同时发起了进攻,一开始,苏军后卫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军的进展很慢,但到中午,苏军的防线开始破裂了,担任后卫的苏军部队抛弃了所有重武器,乘坐早已准备好的卡车向渡口急驶而去,德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当德军追到Gran运河西岸时,就在他们面前,河上的桥梁随着轰然巨响,倒塌了下来。这样Gran桥头堡之战结束了。
  无论从哪方面看,德军都取得了桥头堡之战的胜利,在这一星期的激战中,苏军损失了8800人,其中约2100人阵亡,537人被俘,德军宣称击毁了40辆坦克,另外缴获了30辆坦克(缴获的坦克中有两辆是完好无损的T-34/85,其余的都是我在上面提到的“杂牌”坦克),此外还摧毁苏军各种火炮179门。尽管如此,德军消灭苏军主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德军本身的损失也相当大,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伤亡人数为2989人,如果加上“FH”装甲军等部队,德军的损失应该在4000~5000人之间。在武器装备上,德军损失的情况很难搞清楚,这是由于德国不久就战败了,有许多报告毁于混乱之中,现在唯一留下的数字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至少有3辆四号坦克、6辆“豹式”和2辆“虎王”或者被摧毁或者受创过于严重只能运回德国修理,不过据当时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老兵回忆,以上数字“可能不完整”,而且我们不知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因战伤必须暂时退出战斗的坦克数量,至于“FH”装甲军的坦克损失,我一无所知。
  总得看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这一仗胜得并不漂亮,除了在战役的第一天,给我的印象该军的进攻并不象一把尖刀,更象是被作为大棒来使用,他们的每一次攻击,虽然最后都能克服苏军的抵抗,但却没能象往常那样包围苏军,苏军往往是简单地退往下一个阵地,继续抵抗,这对于德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祥之兆。
匈牙利战役(16)
  到2月底、3月初时,德军基本上完成了进攻的部署,在东战场,从库尔斯克战役以来,德国人还没有在一个地区集中过如此多的精锐部队。这时,准备参加这场战役的是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全部、德国第八集团军的右翼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左翼。从兵力部署上看。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调整了部署,现在在东西走向的多瑙河成为了德国第八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分界线。在多瑙河以北,从北到南是第八集团军的第29军、第72军和“FH”装甲军,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德军的左翼。
  在多瑙河以南是混合部署的巴尔克将军的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由北到南是匈牙利第23步兵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第6装甲师和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
  再往南是遭到重创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该军防线从北到南是匈牙利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和“维京”师。以上这些部队主要也是担负防御的任务,不参加即将到来的攻势。
  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南面Balaton湖地区部署了德国第三装甲军,这个军由第356步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组成,该军将是巴尔克将军手下唯一参加进攻的部队。
  第三装甲军的右翼是这次攻击的主力,迪特里希将军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左翼是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这个军将第44步兵师和第23装甲师(大约有30辆坦克)放在第一线,当这两个师突破苏军防线后,部署在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将随后跟进。
  在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右翼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北,“希特勒青年”师在南,他们并得到匈牙利第25步兵师一半兵力的加强。
  大家要注意作为攻击主力的第三装甲军,第1和第2党卫军装甲军是集中在非常狭窄的地段上,在这里德军还集中了他们炮兵部队的主力,在突破地段的兵力对比上,德国人占有很大优势,比如第三装甲军是以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攻击苏军一个筑垒地域(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的防线,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是以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攻击苏军2个步兵师的防线(第155步兵师和第36近卫步兵师),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和半个步兵师面对的也是2个苏联步兵师(第68近卫师和第233步兵师)。显然在苏德战场上,双方都认为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段上,是突破敌人防线的最好方法。
  在德军的最右翼是第六党卫军装甲军的第一骑兵军,下属第三和第四骑兵师,并加强了匈牙利第25步兵师步兵师剩下的一半兵力。第一骑兵军南部就是第二装甲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将投入第22和67二个军,共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配合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攻势。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兵力大约是43万德国人,10万匈牙利人,8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
  德国人的计划是摧毁苏军左翼第26和57集团军以及新到的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夺取大量武器装备,然后在下一阶段,再向布达佩斯进军。
  虽然德军的部署即将完成,但德军的这次攻势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准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几乎不可能完全瞒过苏军,德国人发现对面的苏军在拼命加强阵地,从刚刚结束的Gran桥头堡之战中德国人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将面临怎样的一场苦战。
  另一方面,有许多德军高级将领怀疑迪特里希将军的指挥能力,迪特里希将军虽然勇猛,但他是否能指挥如此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巴尔克将军曾尖刻地说“迪特里希这家伙最多只配当个师长”,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我也认为如果让巴尔克将军指挥这次攻势会更好一些,但既然这次攻势的主力是党卫军,让一个“外人”来指挥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点是从2月底开始,当地的天气变得出乎意料的暖和,这造成泥泞季节的提前到来,在Balaton湖地区,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有的地方泥浆深达人的膝盖。迪特里希将军曾回忆: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进攻地段上,原来只有2条所谓的“公路”,现在即使这两条公路也变得很难通行,更别提野地了。迪特里希将军忧虑地看着面前的地形,这里几乎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平地,他想象着如果他的坦克在这片平地上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时,将会成为守军多么好的靶子。另一个让他担忧的是,在这种路况下运动,使得他的坦克部队机械故障急剧增多,(Mars注:事实上,在发动攻击时,第一党卫军装甲军有一半坦克因为机械故障无法在第一天投入战斗!但从另一方面看,德国人在战后的报怨中,对苏联守军在同样的气候下构筑工事和发动反击所遇到的同样的困难一字不提)。为此迪特里希将军曾向陆军总部提出请求,希望延后这次攻势,但他的请求被驳回了,进攻将如期发动。
  苏联方面早已经在预计德军会发动一次攻势,到2月下旬,他们准确地判断出德国人的攻击方向将是南部的Balaton湖地区(Mars注,这也是为什么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对于德军在北部发动Gran桥头堡之战感到十分惊讶的原因),当时苏军在匈牙利的兵力大约是100万苏军和大约20万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南斯拉夫人,苏军拥有的坦克数量大约是1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乌克兰方面军700辆,第三乌克兰方面军400辆)。在人员上苏军占了大约2:1的优势,在装甲上苏军的优势仅仅是1.4:1。因此苏军并不准备打一场坦克大战,面对着也许是德国最精锐的坦克部队,苏军即使能获胜也将付出重大代价,而战争到了这个阶段,苏军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消灭敌人而已,也许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战后夺取更多的利益,在夺取了匈牙利后,这里的苏军被赋予了征服奥地利并向捷克进军的任务,如果在这里苏军的坦克部队受到严重损失的话就会影响后面这些任务的完成。因为谁都知道,在东普鲁士还在激战,柏林战役又即将开始时,匈牙利的苏军不可能得到多大的补充。所以苏军决定在德军的攻击面前,首先采取防御,以一个大纵深的防御体系消耗掉德军的攻击能量,摧毁他们的坦克部队,消耗他们的兵力,当德军攻势面临衰竭时,苏军的坦克部队将攻击德军薄弱的侧翼。
  为了调节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互相配合问题,苏联最高统帅部派了铁木辛科元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来匈牙利,在这里3个苏联元帅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从事后看,这个作战计划令人吃惊地准确预计了德军的行动,在计划中苏军估计到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将落在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身上,为此大量反坦克炮部队被派往该方面军的地段,从进入匈牙利以来第一次,苏军有了充足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来构筑防御体系,难怪战后苏军把库尔斯克战役和Balaton湖战役作为苏军防御作战的典范。
  苏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多瑙河北部,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是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其左翼是苏第40集团军(第50和51军),第40集团军左翼是第一罗马尼亚集团军(罗马尼亚第四和第七军),罗马尼亚人的左翼是第53集团军的两个军(第57和49军),在53集团军左翼是面对德“FH”装甲军的苏联第七近卫集团军的第27、24和25近卫步兵军,在第7近卫集团军后方,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Pliyev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在集结待命。
  在多瑙河以南,苏军部署了第46集团军(第10近卫军、第23和68军),这几个军都是以2个师占据第一线,第三个师占据第二道防线,他们面对着由匈牙利第23师到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防守的防线。在集团军后方是作为集团军预备队的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另外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掌握着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作为方面军预备队。
  第46集团军南部就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方面军右翼是第四近卫集团军,集团军有3个步兵军,集团军右翼是第20近卫步兵军(第七和第五近卫伞兵师在第一线,第80近卫步兵师在第二线),左翼是第21近卫步兵军(第62和69近卫步兵师在第一线,第41近卫步兵师在第二线),在两个军的后方是由第31近卫步兵军(第40、第四和第34近卫步兵师)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另外第23坦克军也归该集团军指挥,事实上托尔布欣元帅并不认为德军将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地段上进攻,德军的攻击方向还应该在更南部,所以他是把第四近卫集团军作为方面军在第二阶段战役中的攻击方向(Mars注:他们将攻击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防线)。事实上我们会看到除了集团军最左翼的第一近卫筑垒地域以外,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部队确实没有受到攻击。
  在第四近卫集团军南部的第26集团军被认为是德军攻击的主力方向,集团军右翼是第30步兵军共4个师,以第155、第36和68近卫师为第一线,第21步兵师为第二线,托尔布欣元帅认为这个军的防线最为重要,他将第18坦克军(72辆坦克)部署在这个军的后方,第18坦克军是苏军唯一计划投入防御作战的坦克部队,顺便说一下,第30步兵军的防线确实是德军攻击重点,整个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和“阿道夫·希特勒”师都将突击这个地段。
  第30军左翼是第135军,该军将第233和74步兵师放在第一线,以第236师为第二线。第135军左翼是第104军,这个军也将手下的3个师分别占据两条防线,第151和93师为第一线,第66师为第二线。
  在第26集团军后方,托尔布欣元帅部署了新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调来的第27集团军,第35近卫步兵军(第三近卫伞兵师、第78和63师)和第37军(第108近卫步兵师、第316和320步兵师)被部署在多瑙河西岸,另一个军第33步兵军(第20近卫步兵师、第202和337步兵师)则保留在多瑙河东岸。此外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五近卫骑兵军也在这一区域。
  在第26集团军左翼是苏联第57集团军(第66和64步兵军),第一保加利亚集团军和第12南斯拉夫步兵军,他们将面对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的攻势。
  在多瑙河东岸后方,由最高统帅部新调来这个地区的第九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共有3个军:第37近卫军(第98、99和103近卫步兵师),第38近卫军(第104、105和106近卫步兵师)和第39近卫军(第100、107和114近卫步兵师),9个师实际上都是精锐的伞兵部队,由于在战争中苏联几次空降行动都失败了,所以以后苏军将这些训练有素的伞兵部队作为突击部队使用,用来突破敌军防线,这些部队通常只使用在关键的地点。当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所属各师的平均兵力只有3500~4000人的时候,第九近卫集团军却是齐装满员,整个集团军的兵力高达10万人。从编制上来说,这个集团军仍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都得到明确命令,使用这个集团军前必须得到最高统帅部同意,并且绝对不得将该集团军用于防御,他们将只被用来进攻!
  最后对于苏军防御系统的特点,我将以第233步兵师为例。他们的防线正好在“希特勒青年”师的攻击途经上,这个师共有3500人,他们防守的地段长度为5公里,在2月18日到3月5日之间,该师共挖掘战壕27公里,火炮和迫击炮发射点130个,113个掩体。埋设反坦克地雷4249枚,反步兵地雷5058枚!虽然人员不足(平均每个团只有600人),但师拥有的火力十分可观,全师共有各种火炮和迫击炮114门,包括6门122毫米榴弹炮和33门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这样全师防线平均每公里拥有火炮达22门,经过集中后在重要地段上每公里火炮拥有量更高达67门!虽然没有坦克,但平均每公里部署的反坦克炮高达17门!各个火力点构成交叉火网,一旦突入苏军防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将在四面八方遭到猛烈火力的攻击,即使他们能继续前进,后面的步兵也将遭到隐蔽良好的苏军阵地中密集火力的扫射。
  守军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满怀信心地等待德军的到来。
  在进攻开始前,德军情报部门为查明对面苏军的兵力部署做了最大努力,结果他们基本探明了苏军第一线部队的部署情况,但对第二线兵力所知很少,比如对于第27集团军,他们只发现了第37近卫步兵军,但对第33和35军的存在却一无所知,至于第九近卫集团军,直到苏军反攻开始,德军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集团军已经来到匈牙利。至于德军的士气,仍然相当高,但即使是最狂热的党卫军也已经对最后的胜利不抱希望,他们唯一的指望是近可能久的坚持下去,希望东西方的联盟会破裂,那样德国就得救了。在进攻前夕,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官兵们越来越多的谈到“瓦尔哈拉”,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德军开始了他们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匈牙利战役(17)
    3月6日凌晨0430时,在Balaton湖以南地区,德军突然开始全面炮击苏军防线,随后党卫军第六坦克集团军和第三装甲军的各个师开始了进攻。如果说德国人还对他们的进攻达成突然性抱有一丝希望的话,那么在进攻刚刚开始他们的希望就破灭了!首先他们发现德军的炮火准备没能有效地破坏雷区,进攻的第一波德国坦克连续触雷而停了下来,通过雷区后,他们立刻陷入了苏军完善的防御体系中,德军发现苏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些大炮伪装良好,在开火以前,几乎不可能被发现。这些炮火构成了严密的火网,几乎没有死角的存在。要克服这样的防御,只有正面强攻一条路。而当德军装甲部队前进了以后,随后跟进的装甲步兵们则立刻处在精心布置的大量机枪和迫击炮形成的密集火力中,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泥泞的道路使得德国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大为下降,从一开始起,这就成了一场苦战!到第一天结束时,德军进展最大的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该军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左,“希特勒青年”师在右,在苏军第68近卫步兵师和第233步兵师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前进了大约4公里。除此之外,德军的进展根本无法让人满意,在最北面,苏军第一近卫筑垒地域虽然在前一次对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战斗中表现不佳,但这一次这个兵力不过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的部队,在其大约5公里长的防线上,击退了德国第三装甲军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第356步兵师)的轮番进攻,直到夜晚德第一装甲师才前进了大约2~3公里,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接下来的2天里,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第一近卫筑垒地域使得德国第三装甲军几乎无法再前进一步!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成功意味着在德军开始后最关键的几天里,苏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战线南部。
  如果说德第三装甲军的进攻不能让人满意的话,那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攻势几乎是一场灾难,首先担任第一线突击的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未能突破苏军防线,其次当第一线德军急需第二线的“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的援助时,这两个师在6日日落前甚至没能进入攻击出发位置,因而他们根本无法在第一天投入战斗!事后德国人把这个拖延归咎于道路情况太差,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但我认为这是参谋部门计划不周的结果,因为这些党卫军部队到达本地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的进攻出发位置本来就在德军后方,他们应该在事先就预计到道路不良对部队运动的影响,除非以后有人告诉我德国人没有工兵部队,否则这样在关键时刻的拖延是不可原谅的。正是由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没能达成突破,使得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左翼开始暴露了。
  在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一度突入苏104步兵军的防线,但在下午苏军发动了一个反击,将德军打回了攻击出发地点,这样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右翼也暴露在苏军攻击的威胁下。而同时作为德军钳形攻势另一端的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对苏军第57集团军左翼和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右翼的攻击从一开始就明显让人看出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样在德军攻击的第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以外,其他地段上德军的攻势都很不乐观,这实在是一个不祥之兆。
  对于苏军来说,第一天的情况非常令人满意,德军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段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他们大致已经弄清了德军的主攻方向,托尔布欣元帅开始调整部署,他命令第27集团军第35近卫步兵军以一个师(第三近卫伞兵师)在第一近卫筑垒地域后方占据第二道防线,同一集团军第37步兵军抽调出一个师(第108近卫步兵师)给第一线的第26集团军(Mars注:注意这里苏军把预备队拆散,增派给第一线部队是因为前者的指挥员熟悉前线情况),在得到了这些兵力后,第26集团军司令Gagyen将军命令将第108近卫步兵师和第30步兵军的预备队第21步兵师一起在30军后方占据第二道防线,他们的任务是防止德国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在第二天达成突破并扩大突破口。托尔布欣元帅也很担心这点,他命令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坦克军派出2个坦克旅,第一近卫机械化军派出1个坦克团(大约70~80辆坦克)在第21步兵师和第108近卫步兵师后方占据反击位置,一旦德军突破防线,这些部队将立刻投入反击。不过这里有一点十分奇怪,我不明白为什么托尔布欣元帅和Gagyen将军对于当天进展最大的第一党卫军装甲军没有加以太大重视,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的前面只有第233和236步兵师前后两道防线,兵力不过7000~8000人而已。
  7日,德军继续他们的攻势,这一天,下着小雪,但气温不足以使得道路冻结,结果大量德军车辆陷在泥里难以动弹,道路情况的恶劣和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的攻势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在左翼第三装甲军几乎寸土未得,在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地段上,“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接替了第23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的位置,开始进攻苏军防线,但他们的运气并不比前一天国防军部队好,这一天德军的进展只能用“米”来衡量,令人惊奇的是防御这包括有王牌中的王牌之称的“帝国”师在内2个装甲师的苏军部队只是一个步兵师:第155步兵师,大约4000人。现在在我面前有两张地图,分别绘画着德军攻势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战场形势,在这两张地图中,苏联第155师的防线在10天中仅仅后退了数公里,她的防线从未破裂,在该师后方的苏军部队如第108近卫步兵师和第18坦克军的坦克旅甚至没有出手的机会,在这个师的防御地段上,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坦克,但没能达成突破。
  在德军第二天攻势中,唯一获得进展的仍然是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现在“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联手猛攻第233师的防线,令人吃惊的第233师仍然坚持了下来(这个师现在大概只有3000人!),但显然这个师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了!这样苏军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在这个方向上,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在多瑙河以东的第33步兵军(第337、202和206步兵师)立刻渡过多瑙河,在第233和236步兵师后方占据第三条防线。同一天,德军第六装甲师奉命南下,加入第三装甲军的行列。
  3月8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终于突破了第233师的防线,该军的前进速度明显加快,占据第二道防线的第236步兵师很难抵挡他们的进攻。果然3月9日,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突破了苏第236步兵师的防线,在这一天中德军狂进了近20公里,当迪特里希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他立刻命令将属于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第23装甲师加强给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得到命令后,第23装甲师甚至还得到了一些坦克的补充(该师坦克数量从战役开始前的大约30辆上升到50辆)。预计在10日该师可以投入战斗。
  3月9日,是苏军感到最危急的一天,除了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以外,在德军左翼,第一装甲师突破了苏军第一近卫筑垒地域的防线,并已经开始和第二条防线上的苏第三近卫伞兵师交战。德国第一装甲师不愧是德军王牌部队,这个师已经在匈牙利连续不断地战斗了近6个月了,她的表现一向不错,在这次德军的攻势中,第一装甲师是除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以外唯一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的德军部队。
  同时在德军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第三和第四骑兵师也在这一天在苏军第74步兵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托尔布欣元帅命令第27集团军的第35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剩余的4个师(第78、163、316和320步兵师)立刻向西,在苏第30近卫步兵军后方建立第三道防线,防止德国第三装甲军和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的突破。同时他命令在第26集团军右翼的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预备队第31近卫步兵军南下,面向南部建立防御,这是为了防止德第三装甲军突破后向北旋转,攻击第四近卫集团军后方。
  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托尔布欣元帅仍不放心,实际上他越来越担忧他面对的情况,他分别向最高统帅部代表铁木辛哥元帅和斯大林本人提出请求,立刻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交给他,他将利用这些部队向德军发动反击,否则他的防线有崩溃的危险!
  托尔布欣元帅的这个举动很难令人理解,虽然9日德军在几个点上突破了他的防线,但这些缺口并没有连接起来,而他第二线的部队还十分完整,他的机动部队(第18坦克军、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五近卫骑兵军)还没有投入战斗!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要求中止苏军自己进攻的准备来应付他面前的危机!(Mars注:一个十分有趣的现像,Balaton
湖战役中双方的战场指挥官迪特里希将军和托尔布欣元帅大概都不是最理想的人选,如果换上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巴尔克将军对垒,必定更为精彩)。结果很快他得到了答复“那些部队将只被允许用于进攻!用你手头的部队去化解你的危机,我们认为你的部队已经够多了!”
  十分有趣的是,正当托尔布欣元帅忧心仲仲的时候,他的危机已经过去了,虽然突破了苏军两条防线,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其攻击力已经大大减弱了,10日该军冒着雨雪交加的天气,虽然得到了第23装甲师的加强,但无法再突破面前苏联第33步兵军的防线,在其右翼德国第一骑兵军的攻势也在苏第66近卫步兵师的防线上顿挫。
  11日,德军在南部仍无大的进展,但在其左翼,第一和第三装甲师却突破了第三近卫伞兵师的防线,并和占据第三道防线的苏第78和163步兵师交火。如果德军在这里达成突破,那将危及已被定为苏军进攻主攻部队第四近卫集团军的进攻准备工作,于是托尔布欣元帅很不请愿的下令将第23坦克军从第四近卫集团军调到第26集团军后方担任反击力量,我们很快会看到这个决定带来的恶果,因为这个调动剥夺了第四近卫集团军原本担任支援步兵突破的坦克部队,更糟的是,当苏军完成了这个机动后,德国第三装甲军也已经因为损失过大而被苏第78和163步兵师阻止了前进,为了对付这个不存在的危机,托尔布欣元帅让第23坦克军在关键的时候离开了进攻地域,并且由于这个调动,苏军不得不把进攻日期从原来的3月15日推后了一天。
  从12日到15日,德军继续攻击苏军防线,但很明显德军攻击的势头已经过去了,在这4天里德军只前进了数公里。而苏军的防御相对比较轻松,只是在3月12日,托尔布欣才第一次投入坦克部队,第一近卫机械化军的一个坦克团去反击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在德军整个攻势期间,苏军真正投入战斗的坦克绝不超过100辆,此外托尔布欣手中还有一个完整的第五近卫骑兵军尚未参战。
  在战后,德国人把他们在Balaton湖地区的攻势失败归咎于道路情况的极端恶劣,但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固然路况恶劣使得德军机动困难,但这也会导致苏军构筑防御工事的困难和调动预备队的困难。我认为德军攻势的失败一个原因就是计划不周,德国人计划以一个钳形攻势包围并消灭苏军右翼,但担任其中一个“钳子”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实力太弱,几乎无法对苏军造成任何威胁,这使得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事实上面临着正面强攻苏军完善的防御体系的局面,其二虽然在进攻地段上,德军在兵力上略占优势,在坦克上占绝对优势,但在火力和空军方面却不占优势,德国人给我的映象是仍然以老一套的办法以装甲部队在狭窄的地段上强行突破,但现在不是1940年,45年的各个军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已经做好了对付坦克部队的准备,现在要突破敌军坚固防线必须要以坦克部队、步兵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密切协同才能办到,而德国人没能意识到这点或者即使意识到也无法做到这点,这使得德军在这次攻势中表现出缺乏在复杂地形的条件下突破敌军坚固防线的能力。
  而且德军的损失情况是惊人的。到3月16日,德军的装甲实力如下:“阿道夫·希特勒”师有37辆四号坦克和“豹式”,4辆四号驱逐坦克和9辆“虎王”,“希特勒青年”有18辆四号坦克和“豹式”,23辆四号驱逐坦克和“猎豹”,第23装甲师有28辆四号、“豹式”和四号驱逐坦克。“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总共有91辆坦克和驱逐坦克,“骷髅”师和“维京”师共有89辆坦克和驱逐坦克,第一和第三装甲师共有坦克34辆,第六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为36辆,与攻势开始时相比可以看出德军损失了350~4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有大约200辆被送往后方修理(我们将会看到,随着苏军攻势的开始,这些坦克大多被抛弃了),德军的损失不光是损失了大约50%的装甲兵力而已,其剩下的兵力在10天的激战后,大多也精疲力竭了,而苏军的坦克部队却几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从3月6日到15日,苏军共损失了3289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492人,受伤24407人,苏军的坦克损失大约在50辆左右。在即将到来的苏军的攻势中,在坦克上苏军在坦克上将会占3:1以上的优势。
匈牙利战役(18)
    从2月份开始,苏军就在开始准备他们自己的攻势,当发现德军进攻的企图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先以防御消耗掉德军的实力,然后发动自己的攻势,所以担负这次进攻主力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一直被部署在苏军防线的后方,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德军了解苏军真正的实力,以引诱他们发动攻势,另一方面万一形势失去掌握,这些部队可以被用来挽救局势。到3月10日以后,德军的攻势变得越来越无力了,于是在3月11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先后奉命向前移动。到14日,这两个集团军已经占据了进攻出发位置,本来苏军预定的进攻日期为3月15日,但由于上文提到的德国第一装甲师的突破,使得苏军将进攻推迟到3月16日。
  在苏军发动进攻前夕,战线北部德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在多瑙河南岸混合部署着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从多瑙河南岸开始由北向南是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再南部就是参加德军攻势的第三装甲军。在这里德军的防线相当坚固。
  面对着德军的防线,苏军的进攻计划如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在多瑙河北部的部队第53集团军和第七近卫集团军在Pliev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支援下,将进攻德国第八集团军右翼部队,位于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负责突破从多瑙河以南,德国第四党卫军装甲军的防线以北的德军防线,在这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兵力部署展现了典型的苏军集中兵力于突破点的战法,在第46集团军的10个步兵师中,他以3个师和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和96师对峙,集团军其余7个师和第二近卫机械化军被集中在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的防御地段上,在第一线苏军身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但集中了他的炮兵主力,而且部署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共6个师,这样苏军将13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军攻打仅有1个匈牙利师防守的地段,除非守军能及时得到增援,否则苏军的突破肯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第46集团军南边就是担任这次苏军主攻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第四近卫集团军,托尔布欣元帅的任务比较艰巨,他面对这3个装甲师防守的地段,其中的“骷髅”师和“维京”师虽然损失很大,但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已经恢复了一部份元气,虽然无力进攻,但在防守时,以这两个师的大约90辆坦克(其中相当一部份是“虎王”和“豹式”),仍然有能力给进攻者造成严重威胁,而原属这个集团军的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23坦克军又已经南下。这给苏军的进攻更带来了困难。在衡量了局势后,托尔布欣元帅决定将第九近卫集团军“插入”第四近卫集团军的右翼,在第一线上他从北到南部署了第九近卫集团军的第38和37近卫步兵军,第四近卫集团军的第20和21步兵军,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九近卫集团军的第39集团军作为预备队在二线,他决定只有当步兵打开缺口后,他才会投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坦克。
  苏军的总的计划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6日首先发起进攻,而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7日跟进,当突破德军防线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将挺进捷克和斯洛伐克,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和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进军奥地利。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在苏军的计划中,突破德军防线后,苏军将不会向南旋转,以包围Balaton湖地区的德军主力,他们只是奉命向德军后方挺进,而南部的苏军并没有被要求同时向德军反击,而仅仅被要求尽量“拖住”当前的德军,显然苏军并不准备打一个歼灭战。俄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因为当战争即将结束时,苏联方面对于“抓地盘”越来越感兴趣了,为了战后的利益,苏联十分希望夺取中欧地区,如果苏军试图在匈牙利消灭德军主力,即使能顺利做到,也将是一场花费时间很长的苦战,因为在匈牙利当时集中这德军最精锐的部队,而显然对于苏联来说现在时间非常宝贵,并不愿意浪费在这里。另一个原因也许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托尔布欣元帅都属于苏军中比较体贴部下的高级将领,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他们已经不大愿意让部下付出过大伤亡了,这可以从苏军进入捷克和奥地利后的表现看出,苏军更多是采用随后追击的方式作战,很少采用那种远距离的抱抄运动。
  对于苏军的这次攻势,德国情报部门未能提出任何警告。所以到16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忽然开始进攻后,德军对于苏军攻势之猛烈完全出乎意料。但尽管取得了突然性,苏军的攻势进行得并不顺利,苏第九和第四近卫集团军并没有坦克支援,那些阻碍德军进攻的路况问题现在也开始影响苏军的进攻,而担任防御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又表现十分出色,这使得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几乎没有任何进展。17日,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6集团军开始进攻,在这里苏军比较顺利,虽然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进行了相当顽强地抵抗,但苏军仍然在第一天就突破了守军的防线,虽然德军进行了反击,但显然在这里苏军的突破已经形成了定局。与此同时,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仍然进展缓慢,17和18日两天中,苏军和德军对于每个阵地都反复争夺,在这里苏军损失惨重,直到18日晚上,苏军才勉强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这仍不是一个“干净”的突破,因为在突破路线上,德军仍占据这相当数量的阵地,继续抵抗。
  当苏军的攻势于16日开始时,在Balaton湖地区的迪特里希将军并不感到意外,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奉命继续他的攻势!一直到18日,德军的攻势才最后停止,19日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奉命准备北上。但当时虽然第一党卫军装甲军已经脱离了战斗,但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却一时无法撤出,该军仍在激战中(Mars注,许多人认为“帝国”师是党卫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师,但这个师在匈牙利的表现却是党卫军四大王牌师中最差的一个,先是没能突破苏军防线,现在又在光键时刻没有及时脱离战斗),这样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只有一半兵力可用。更奇怪的是迪特里希将军所接到的命令,在如此紧要的时刻,德军的指挥系统奉命进行巨大的改变,迪特里希奉命率领除第一骑兵军以外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北上,除本集团军外,他还将指挥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匈牙利第三集团军和多瑙河南岸的所有德国部队,他的任务是阻止苏军的攻势,防止他们进入奥地利,同时,原来担任北部防御任务的巴尔克将军却奉命南下,他将指挥第三装甲军,第一骑兵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并暂时指挥第二党卫军装甲军(直到该军撤出战斗北上为止),他的任务指挥部队脱离接触,并保障德军侧翼安全。且不说这个来自希特勒的命令是对巴尔克将军的当众侮辱(他显然被认为没有能力担任保卫奥地利这个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即使从当时情况看,巴尔克将军在这个地区已经有近3个月了,他十分了解当地的情况,现在在最光键的时刻,改变指挥系统,让无论从指挥部队的经验和对前线了解程度都较差的迪特里希将军来替换他,肯定会造成混乱,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这样的混乱是致命,当时德军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部队提供给巴尔克将军,这样才能起更好的作用。
  当托尔布欣元帅发现南部德军已经准备北上时,他立刻下决心在未能完全打开突破口的情况下,提前将拥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提前投入战斗。19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奉命参加了攻击,这个最后的重击终于超出了“骷髅”师和“维京”师的承受能力,德军防线就在这一天被突破了,匈牙利部队开始崩溃,他们成连、成营、成团的放下武器投降了。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于20日赶到时,一切已经太晚,德军的反击被击退。迪特里希将军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延缓苏军的攻势,使得尽可能多的德军撤回奥地利而已。担任后卫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损失惨重。对于他们另一个打击却是来自于希特勒本人,3月27日,希特勒下令“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取下带有他名字的袖章,因为“他们已经被证明不配享有这种荣誉了”,虽然这个命令在技术上并不需要(在进入匈牙利前,为了保密这两个师已经取下了袖章),而且迪特里希将军下令不将这个命令传达给下级,但消息还是很快泄露了出去,虽然传说的党卫军老兵们将他们的勋章放入夜壶还给希特勒的事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有趣的是许多党卫军老兵也许是不“忍心”责怪希特勒本人,却把气出在巴尔克将军身上,他们指责是由于巴尔克将军在希特勒面前说了他们的“坏话”才会导致了这个命令的下达,虽然这个指责并没有证据,但以巴尔克将军对党卫军的一向看法,这倒不是没有可能的。
  苏联第三乌克兰方面军于4月1日将德军全部赶出了匈牙利,但在进入奥地利后,德军的抵抗明显增强了,在这里德军离其本身的补给基地越来越近,他们得到的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也越多,比如“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在匈牙利都损失了60%以上的兵力和大部分坦克,但在退回奥地利后,他们迅速得到了补充,在4月2日一天中,“阿道夫·希特勒”师就得到了新出厂的10辆四号坦克和一个排的“豹式”,当这两个师向美军投降时,其实力又多恢复到1万人以上。德军抵抗的增强使得苏军的损失不断加大,这并不是一次轻松的战斗。随着苏军逐渐接近维也纳,他们越来越担心德国人会破坏这个欧洲名城,或迫使苏军在那里打一场巷战,于是托尔布欣决定以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德军完成防御准备前抢先攻占维也纳。
  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在接到命令后,决定实施一个大胆的行动,派遣一支小部队提前一天出其不意地突入维也纳,为主力部队开辟一条通道。奉命指挥这个突击部队的是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第九近卫机械化军第46近卫坦克旅第一营营长Dmitriy Loza近卫军大尉,他的部队包括他的坦克营(18辆M4A2“谢尔曼”坦克,注意这相当于满员坦克营的一半兵力)、3辆JSU-152和大约90名伞兵。
  在接受命令并领取了双份的燃料和弹药,Loza大尉的部队在4月8日晚上出发了,在急行军了一天后,在9日傍晚抵达了维也纳南郊,Loza第一次企图从南部突入维也纳没有成功,一个警觉心很高的德国反坦克炮连发现了他们,迅速开火,击毁了一辆美制“谢尔曼”。发现前进受阻,Loza立刻下令撤退,机动到东南郊,在这里苏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50年后,Loza仍以赞赏的语气回忆澳地利那些高质量的高速公路“这些公路似乎没有遭到任何战争的破坏,路两边是看不到头的高大茂盛的树木”,当苏军坦克进入市区时,他们发现维也纳似乎还处在和平时期,“街道上到处都是人群,街道上灯火辉煌,交通警察很尽职的指挥交通让我们通过”但好景不长,“在我们通过几个街道后,终于有人发现了我们是俄国人,立刻造成了混乱,几分钟后,大街上就一个人也看不见了”。
  在未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Loza的部队成功地穿插到市中心博物馆附近,在那里Loza决定就地占领阵地,他通过电台将位置报告了上级,并得到了就地固守的命令。Loza回忆德国人显然没有料到他的小分队会在离大部队如此远的情况下,突入市区,所以在当天晚上除了一些零星的战斗以外他的部队没有遭到袭击,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德国人居然没有切断电源,使得“我有充份的照明来布置防御阵地,直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德国人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并切断了电源,不过那时我已经不再需要这些路灯了”他唯一的一个损失是他的一辆坦克由于坦克手过于大意,竟然没有关闭炮塔门,结果在半夜被一个德国人将一个反坦克手雷仍进了坦克,这辆坦克连同乘员全部损失了。
  第二天,4月10日,一早就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件,“德国人在夜里把一门轻型反坦克炮拖到了我对面的一座二层楼的天台上,在早上他们向我们射击,并打伤了我们一辆坦克,我下令我的一辆JSU-152去打掉这门防炮,正当JSU-152瞄准时,我们许多战士都好奇地站在街边想看看结果,一声巨想,那座楼的整个二层楼都垮了下令,那门炮自然也成了碎片,但我们还来不及喝采,我们两边楼房的玻璃都被震碎了,于是象刀片一样锋利的玻璃碎片象雨点一样向我们洒了下来”,还好他们大多戴着钢盔,穿着战斗服,只有两个人重伤。
  在这个事件后,Loza下令炸毁几座楼房,以堵塞交通。他的伞兵已经在街边的楼房里占据了阵地,他的计划是当德军进攻时,他将以他的坦克将德军引过来,而那时他经过巧妙伪装的JSU-152将忽然向他们开火。
  对于苏军突入维也纳,德军的反应非常迟钝,只是在10日上午苏军才受到德军的第一次攻击,在一天里,苏军击退了德军三次攻击,在战斗中2辆“谢尔曼”被击毁,10人阵亡和15人受伤,苏军的JSU-152击毁了4辆“豹式”,大约100名德国官兵阵亡。从Loza的回忆录看,他的阵地从未有过被突破的威胁,他甚至还忙里偷闲的去参观维也纳博物馆,在中午时,他发现在他的阵地旁边有一家饭店,于是他决定给他的士兵们准备一顿“美餐”,他和饭店老板商定准备供应180人的午饭,他的士兵将分批去用餐,“我们许多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还没有在铺着白桌布的桌子上吃过饭呢”,虽然后来传说他的部队在维也纳“畅饮”香槟,但实际上只是每两人开一瓶正宗的法国香槟而已,这显然是因为“我们还在打仗”。Loza在50年后还能回忆这顿“他在战争中吃过的最好的一餐”。吃完饭付帐的时候,Loza身上带着旅部下发的经费,“我拿出3个密封的钱袋,分别是美金,马克和奥地利先令。我问老板要哪种,他说要美元,于是我随手把那袋美元给了他,他拆开封条,看了一眼,我忽然发现他的瞳孔睁得好大”。Loza大尉要在2年后才知道原因,那个钱袋里装着100张面额100美元的钞票。
  11日凌晨,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了维也纳市区,由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Loza被授予“苏联英雄”的金星勋章。
  13日,维也纳全部落入了苏军手中,15日维也纳战役结束,苏军奉命停止了进攻,在3月16日到4月15日,在将德军赶出匈牙利到攻占维也纳为止,苏军共损失了177745人,其中阵亡和失踪41359人,受伤和生病136386人,在武器装备上,苏军损失了60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战争结束不久,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主力奉命回国。据红军士兵Garbiel Temkin回忆,苏军奉命“穿上最好的衣服,排起整齐的行列,以接受检阅的形势步行回国”,原因据说是为了“给欧洲人民留个好映象”,部队奉命必须严守军纪,这时再违反军纪将被严惩不怠。Temkin回忆这种在夏天在太阳下行军可不是一件轻松事,有许多人中暑昏倒。但在经过了如此残酷的战争中即将和家人团聚使得士兵们情绪很好,每个师都组织了自己的乐团,一边演奏一边行军,士兵们在行军时大唱流行歌曲,据Temkin回忆,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Mother is not home,father is not home,there is nothing to be afraid of,come to me and we'll be kissing!”
  这些部队中许多人不知道,在回国后,他们将立刻奉命前往远东地区,在战火完全平息前,他们中许多人将倒在疆场上。
抱歉,只有这么多了,后面的东普鲁士战役、维斯图拉-奥得河之战一直找不到。希望能有哪位大侠援手补全,谢谢!
原帖由 mere2003 于 2008-6-9 08:31 发表
抱歉,只有这么多了,后面的东普鲁士战役、维斯图拉-奥得河之战一直找不到。希望能有哪位大侠援手补全,谢谢!

Mars的两个大坑一直没写,好几年了。
原帖由 rottenweed 于 2008-6-9 13:16 发表

Mars的两个大坑一直没写,好几年了。

应该有五年了吧?Mars好象蒸发了。
记号:victory: :victory:
原帖由 石灰石 于 2008-6-9 16:20 发表

应该有五年了吧?Mars好象蒸发了。

没有蒸发,Mars时常还在战艺论坛和SB论坛上出现,一般是在讨论越南战争时候出没。
记得有一次Mars在战艺上痛批“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从未被击落”是吹嘘,指出在北非马尔塞尤就被击落过三次(当然都没死),其中两次还是被同一个人击落的,是个自由法国的飞行员。
原帖由 rottenweed 于 2008-6-9 21:35 发表

没有蒸发,Mars时常还在战艺论坛和SB论坛上出现,一般是在讨论越南战争时候出没。
记得有一次Mars在战艺上痛批“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从未被击落”是吹嘘,指出在北非马尔塞尤就被击落过三次(当然都没死),其中两次 ...

战争的艺术网站好久没有更新了。改过版之后,有好的文字就不能复制。当年没有注册,现在好像也不能注册了,您能引荐一下吗?